THXCY-內蒙古中東部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_第1頁
THXCY-內蒙古中東部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_第2頁
THXCY-內蒙古中東部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_第3頁
THXCY-內蒙古中東部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_第4頁
THXCY-內蒙古中東部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團體標準《內蒙古中東部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編制說明《內蒙古中東部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團體標準制定組二〇二五年四月

目次TOC\o"1-2"\h\u一、任務來源 3二、編制目的和意義 3三、編制原則和依據 4四、主要工作過程 41.成立標準起草工作組 42.資料收集分析、技術準備 53.標準編寫,形成技術規(guī)程草案 5五、主要技術內容確定的依據 51.適用范圍 5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53.主要技術指標確定的依據 6六、采用的國際標準 6七、與現行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標準的關系 6八、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 7九、標準作為強制性或推薦性標準的意見 7十、貫徹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 7十一、廢止現行有關標準的建議 7十二、其他應予說明的事項 7

一、任務來源本技術規(guī)程由內蒙古國麥農業(yè)有限公司申報,在農業(yè)農村部“高產優(yōu)質飼用燕麥新種源創(chuàng)制”項目支持下完成。二、編制目的和意義在“大食物觀”和“大農業(yè)戰(zhàn)略”背景下,燕麥作為一種重要的飼料作物,其產量的穩(wěn)定和提高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農以種為先”,選擇優(yōu)質的燕麥品種且高效生產燕麥種子,可以增加市場供應量,滿足人們對燕麥及其相關產品的需求,增加種植面積和產量,提高糧食自給率,減少對外依賴,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近年來,隨著畜牧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人們對飼草品質認知的提高,飼用燕麥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飼用燕麥種植是內蒙古的重要特色產業(yè),優(yōu)質飼用燕麥品種高效繁種生產將為內蒙古帶來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美麗農村和牧區(qū)建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高效生產往往與優(yōu)良的品種和先進的栽培技術密切相關。良種繁育是飼用燕麥生產全產業(yè)鏈的第二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有品種沒有能提供生產需要的足量種子,不同新品種的良種繁育技術集成應用不完善,種植區(qū)域基礎設施薄弱,種植、收獲、打碾、運輸、儲藏等生產過程中管理不善等,造成生產用種子不飽滿、整齊度不一致、混雜退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需要嚴控種子質量。通過研發(fā)“良種良法”配套種子繁育技術,提高新品種的種子產量和質量,實現快速供種,確保為我國優(yōu)質飼用燕麥生產持續(xù)提供良種。我國《“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yè)開展規(guī)劃》指出,加速推進飼草良種擴繁。在甘肅河西走廊支持建設溫帶暖溫帶飼草繁種核心區(qū),輻射帶動內蒙古、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區(qū),突出苜蓿、全株青貯玉米、飼用燕麥等重點品種。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設區(qū)域性飼草繁種基地,聚焦主導品種,加快良種擴繁,提升區(qū)域內飼草供種能力和種子質量?!皟让晒胖袞|部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的制定不僅是農業(yè)技術標準化的體現,更是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生態(tài)治理和產業(yè)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高效繁種技術,可以提高飼用燕麥的產量和品質,從而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因此,應該加強飼用燕麥品種種子生產技術研究和推廣,提高燕麥種子的生產效率和品質,為我國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支撐。編制原則和依據本標準的編制原則是在本團隊在項目支持下,近三年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多年的飼用燕麥種子生產技術經驗,查閱國內外關于飼用燕麥良種擴繁有關技術資料,同時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地區(qū)試驗示范基地進行了多年的相關試驗,涉及飼用燕麥生產環(huán)境、地塊選擇、施肥整地、備種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種子收獲、種子清選與貯藏和檔案管理等內容,確保技術規(guī)程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編制過程中,我們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標準,確保標準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同時,我們充分考慮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氣候條件以及飼用燕麥的生長特性,力求使標準更加貼近生產實踐,便于推廣和應用。此外,我們還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飼用燕麥良種擴繁的栽培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以期形成具有權威性和生產實踐指導價值的飼用燕麥良種擴繁技術規(guī)程。標準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要求和規(guī)定編寫內容。在編制時基于近幾年項目研究的試驗驗證數據和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同時,結合已有文獻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歸納、總結。主要參考了《GB

5084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T

7414主要農作物種子包裝》、《GB/T

7415農作物種子貯藏》、《GB/T

8321.8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八)》、《GB

15618土壤環(huán)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

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總則》、《DB15/T892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DB15/T3343飼用燕麥種子生產技術規(guī)程》、《T/IMAS2024—075飼用燕麥種子質量評定規(guī)范》,以及最新發(fā)表的相關文獻。四、主要工作過程1.成立標準起草工作組在農業(yè)農村部“高產優(yōu)質飼用燕麥新種源創(chuàng)制”項目開始后,于2023年1月組建了標準起草工作組,組織標準編制和協(xié)調工作。標準起草組認真學習了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同時制定了標準編制工作計劃、編寫大綱,明確任務分工和各階段時間進度。資料收集分析、技術準備基本思路:根據內蒙古自治區(qū)中東部地區(qū)飼用燕麥良種繁育的現狀,通過標準起草人員的嚴謹論證并廣泛的征求科技工作者、基層生產者的需求與意見,制定出科學性強、技術可操作性好的技術規(guī)程。保障措施:人員和技術保障,起草人員團隊為國內從事燕麥育種栽培研究的一線團隊,在人員數量和科技水平方面能夠滿足標準制定的要求。平臺和經費保障,依托在研“高產優(yōu)質飼用燕麥新種源創(chuàng)制項目”的研發(fā)平臺,能夠保障驗證試驗、征求意見以及經費需要。標準編寫,形成技術規(guī)程草案2023年5月至2024年11月,在公司多年的飼用燕麥良種生產實踐經驗和前期大量研究試驗總結的基礎上,經過廣泛調研、咨詢,收集和查閱有關資料,確定了標準起草的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并編寫完成了《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飼用燕麥良種擴繁技術規(guī)程》的標準草案。2024年11至2025年4月,編寫征求意見稿標準文本,編寫《編制說明》。五、主要技術內容確定的依據適用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飼用燕麥良種繁育的地塊選擇、整地與隔離、播種準備、田間管理、收獲、種子質量檢驗、包裝、貯藏和檔案管理等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于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飼用燕麥良種擴繁。為實現飼用燕麥種子良種擴繁生產企業(yè)技術管理工作規(guī)范化、程序化和標準化,制定本標準。本標準為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飼用燕麥良種擴繁提供技術支持、生產管理依據和行業(yè)參考。旨在通過科學的管理措施,提高飼用燕麥種子的產量和質量,降低成本,促進草種業(yè)及畜牧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本標準主要參考了《GB

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T

7414 主要農作物種子包裝》、《GB/T

7415農作物種子貯藏》、《GB/T

8321.8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八)》、《GB

15618土壤環(huán)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

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總則》、《DB15/T892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DB15/T3343飼用燕麥種子生產技術規(guī)程》、《T/IMAS2024—075飼用燕麥種子質量評定規(guī)范》。主要技術指標確定的依據編寫組致力于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及示范推廣工作。確定飼用燕麥良種擴繁技術規(guī)程。為探索和研究更適宜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氣候的飼用燕麥栽培技術,國麥農業(yè)2022-2024年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地區(qū)開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供試品種(系):供試品種為“蒙飼燕6號”。試驗設計:本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12平方米,8行區(qū),行長5米,行寬0.3米。試驗因素設有播種期、播種量,施種肥量;播種量按千粒重,發(fā)芽率計算。其中播種期(A)分別為5月22日、5月29日和6月5日,分別記為A1、A2和A3;播種量(B)分別為畝播種子10kg、12.5kg和15kg,分別記為B1、B2和B3;施種肥量(C)分別為畝施肥磷酸二銨7.5kg、10kg和12.5kg,分別記為C1、C2和C3。試驗設計如下:表1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表組號播種期(A)播種量(B)施種肥量(C)1A1B1C12A1B2C23A1B3C34A2B1C25A2B2C36A2B3C17A3B1C38A3B2C19A3B3C2栽培管理:①播前用千分之三的拌種霜拌種,防治燕麥堅黑穗?。虎诓捎萌斯ら_溝播種,播后澆水1次;③生育期間中耕2次,走道噴除草劑1次,未追肥澆水;④生育期間未防治病蟲害。結果與分析:所有參試組,株高在105-121厘米,株高隨播期晚而變高,生育期在3個播期,分別為5月22日播種生育期89天,5月29日播種生育期88天,6月5日播種生育期87天,相差并不大。千粒重35.72g-40.39g之間,其中6月5日、畝播種15kg種肥10kg千粒重最高,為40.39g。5月22日播種10kg種肥7.5kg,千粒重最低為35.72g。結論:綜上所述,下籽量與產量成正比,在10-15kg的下籽量范圍內,下籽量越高,其產量越高。從產量看最佳組合為:6月5日播種下籽量15kg施種肥量10kg。從千粒重看最佳組合為:6月5日播種下籽量12.5kg施種肥量10kg。從株高看最佳組合為:6月5日播種下籽量10kg施種肥量10kg最佳。所以該品種在烏拉蓋地區(qū)最佳播種時間為6月5日,最佳施種肥量為10kg磷酸二銨,如果側重于產糧下籽量應多一點,側重于產草下籽量少一點。采用的國際標準無。七、與現行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標準的關系本標準與現行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標準沒有沖突。八、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無。九、標準作為強制性或推薦性標準的意見建議將本標準作為推薦性標準發(fā)布實施,并加強標準的宣貫。十、貫徹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為實現飼用燕麥良種繁育技術的推廣及應用,應加強對標準的宣傳、講解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