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第4章生產論.ppt_第1頁
微觀經濟學第4章生產論.ppt_第2頁
微觀經濟學第4章生產論.ppt_第3頁
微觀經濟學第4章生產論.ppt_第4頁
微觀經濟學第4章生產論.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 生產論 第一節(jié) 生產函數,一、廠商(生產者) 1定義:指能做出統(tǒng)一生產決策的單個的經濟單位。 2. 組織形式: (1)個人企業(yè):單個人獨資經營的廠商組織。 (2)合伙企業(yè):兩個人以上合資經營的組織。 (3)公司制企業(yè):按公司法建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組織。 公司由股東所有,由總經理經營,但受董事會監(jiān)督。 3. 廠商的目標:追求利潤最大化。,A.個人企業(yè) 優(yōu)勢:(1)規(guī)模小,易于管理,沒有沉重的行政管理和費用負擔。 (2)業(yè)主就是老板,具有很大的自由決策權。 (3)業(yè)主具有強烈的利潤動機,盡力有效的管理企業(yè)。 劣勢(1)資金來源有限 (2)企業(yè)管理的專門化程度低,影響決策質量。 (3)業(yè)主需要承擔無限責任。,B.合伙企業(yè) 優(yōu)勢(1)規(guī)模不大,便于管理 (2)合伙使得管理專門化成為可能。 (3)資金來源較前者多。 劣勢(1)多人參與管理,導致不協(xié)調性和不一致性。 (2)資金來源依然有限,限制企業(yè)發(fā)展。 (3)連續(xù)性差,一個合伙人退出,通常會使企業(yè)散伙重組。 (4)無限責任。,C.公司制企業(yè) 優(yōu)勢(1)可以利用發(fā)行股票債券來籌集資金。 (2)有限責任。股東僅對投資于公司的資金承擔 責任。 (3)有利于實現(xiàn)規(guī)模經濟和生產,管理專門化。 (4)公司的連續(xù)性強。 劣勢(1)成立公司的手續(xù)繁瑣。 (2)雙重征稅。 (3)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出現(xiàn)的問題。 股東用腳投票。,二、 生產函數,1. 定義:指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Q=f ( X1,X2,-Xn ) X1,X2-Xn:生產某產品過程中投入的n種生產要素的數量, Q 最大產量 2. 簡化的生產函數 假定生產中只投入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 生產函數是 Q = f (L, K),三、 一些具體的生產函數,1.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里昂惕夫生產函數) 指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即要加大產量,L和K必須按固定比例增加。 如L/K=1:3 ,那么要增大產量,L增加一倍為2, K必須增至6. 2.可變比例生產函數 指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變的。 勞動密集型 資本密集型,3.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1)提出 美國數學家柯布和經濟學家道格拉斯于20世紀30年代初提出. (2)形式 Q=ALK 其中 A、是三個常數,0,1。 (3)經濟含義 當+=1時, 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份額(勞動的貢獻), 為資本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份額 (資本的貢獻). 兩人對美國18991922年間統(tǒng)計資料分析得出 =0.75,=0.25, A=1.01,說明在此期間的總產量中,勞動的貢獻占75%,資本的貢獻占25%。,(4)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用途 根據+的和可以判斷規(guī)模報酬的情況。 若+1, 為規(guī)模報酬遞增, +=1, 為規(guī)模報酬不變, +1時, 說明規(guī)模報酬遞增, +=1時,說明規(guī)模報酬不變, +1時, 說明規(guī)模報酬遞減。,第二節(jié) 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一、短期和長期 二、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三、勞動的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四、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 五、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 六、生產的三個階段,一、短期和長期 1. 短期: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只能調整可變生產要素,無法調整不變生產要素的時期。 短期內生產要素分為: 可變要素:如勞動,原材料、燃料; 不變要素:機器、設備、廠房。 2.長期: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要素投入,生產者可以縮小或擴大生產規(guī)模,可以加入或退出一個行業(yè)。,二、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假設生產中只使用兩種生產要素,Q= f (L, K)且資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只有勞動投入可變, 一種可變要素生產函數: Q= f (L, K) 。,三、勞動的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1. 概念 (1)勞動的總產量TPL:與一定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 相對應的最大產量。 TPL=f(L,K)=21L + 9L2 - L3 。 (2)勞動的平均產量APL:總產量與可變要素勞動 投入量之比。 APL=TPL/L =21 + 9L - L2 (3)勞動的邊際產量MPL :增加一單位勞動投入量 所增加的產量。 MPL=TP/L =dTP/dL MPL=21+18L-3L2,2、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 如圖16,橫-勞動投入量L,縱-產量Q,,TPL , APL ,MPL 都是上升達到各自最大值后下降。,四、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 1.內容: 在技術不變條件下,連續(xù)等量的把某一種可變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不變要素上去的過程中, 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遞增; 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xù)增加并超過這個定值后,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遞減 。,2、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成立原因,對于任何產品的短期生產來說,可變要素投入 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間存在一個最佳組合比例。 開始,不變要素投入量給定,可變要素投入量為零,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遠未達到最佳組合比例。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逐漸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逐漸接近最佳組合比例,相應的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呈遞增趨勢。 一旦生產要素投入量達到最佳組合時,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達到最大值。 這一點之后,隨著可變投入增加,生產要素投入量越來越偏離最佳的組合比例,相應的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MP呈遞減趨勢。,注意: (1)邊際產量最終會呈現(xiàn)遞減特征。 (2)前提是技術水平不變。 (3)這一規(guī)律是以其他要素不變?yōu)榍疤岬模?若是所有要素同時變化引起產量變動,屬規(guī)模報酬問題。,五、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1總產量與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 MPL=dTP/dL , 過TPL 曲線任一點作切線,切線的斜率就是相應的MPL值。如圖17 (1)OLL4,TPL曲線的斜率為正,處于上升階段,MPL 為正值。,TPL上升段可以分三小段:, OLL2, TPL向上凹 隨著勞動投入的增加,TPL曲線以遞增的速度上升,則MPL 曲線上升。 L=L2時,TPL曲線斜率最大,B點叫拐點。 B點是TPL曲線的斜率由遞增轉遞減的轉折點。 MPL 在拐點對應的L2上產量達到最高點。B也是MPL 由遞增轉入遞減的轉折點。 L2LL4,TPL向下凹 TPL曲線以遞減的速率上升,而MPL 曲線在B點以后隨著TPL曲線斜率的遞減而下降,直到在TPL曲線的D點處的斜率降為零。MPL 與橫軸交于D點。, L= L4時,TPL的斜率=0,MPL =0, MPL 與橫軸相交于D點,TPL在D點達到最高點。 LL4時,TPL的斜率為負,TPL遞減, MPL0,在橫軸下方。,B,拐點,2、平均產量與總產量之間的關系,根據APL=TPL/L可知,連接TPL 曲線上任一點和原點的線段的斜率就是相應的APL值。 如圖,當勞動投入量為L1時,連接TPL 上的A點和原點的線段OA的斜率=AL1/OL1,就是該點的APL值,等于A”L1的高度。 APL曲線在C點達到最大值時,TPL 曲線必有一條從原點出發(fā)的最陡峭的切線,切點在C點。 OL3時, APL 遞減。,3、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 兩曲線相交于平均產量的最高點C點, C點以前,MPL 曲線高于APL 曲線, 即MPLAPL ,則MPL 將APL 拉上,APL 遞增。 C點上,MPL 曲線相交于APL 曲線的最高點,即MPL = APL 。 C點以后,MPL 曲線低于APL 曲線, 即MPL APL ,則MPL 將APL 拉下,APL 遞減。 MPL 曲線的變動快于APL 線的變動,更敏感。,舉例,一個籃球隊5人平均身高為1.85,如果新增加一個隊員的身高為1.90(邊際量), 那么整個隊的平均身高就會增加; 相反,如新隊員身高1.80(邊際量), 那么,整個隊的平均身高就會下降。 因此,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的關系: 當 MPL APL時, APL 曲線上升。 當 MPL = APL時, APL 達到最大值。 當 MPL APL時, APL 曲線下降。,六、生產的三個階段,1. 第階段,原點到 MPL 和 APL 交點C處,,勞動的平均產量始終上升,且達到最大值; 勞動的邊際產量大于平均產量; 勞動的總產量始終上升。 說明:在這一階段,資本的投入量相對過多,生產者只要增加勞動投入量,就可以增加總產量。 廠商連續(xù)增加勞動投入量,將生產擴大到階段。,六、生產的三個階段,2. 第階段,MPL與橫軸相交處D之后,勞動的TPL 呈下降趨勢, 勞動的APL 繼續(xù)下降, MPL 降為負值。 說明,這一階段,勞動投入相對過多,生產者會減少勞動投入來增加產量,并退回到第階段。,3.第階段,是生產者短期生產的合理決策區(qū)間。 TPL 增加,雖然增幅小了,但仍增加。直到 TPL 達到最大值。 在此,生產者可以得到由于第段增加可變要素投入所帶來的全部好處,又可以避免將可變投入增加到第區(qū)域帶來的不利影響。,練 習,1.當勞動的總產量下降時,() A勞動的平均產量遞減 B勞動的平均產量為0 C勞動的邊際產量為0 D勞動的邊際產量為負 2.當勞動的平均產量為正但遞減時,勞動的邊際產量() A遞減 B負的 C 0 D上述任何一種。,3.下列說法錯誤的一種是() A只要總產量減少,邊際產量一定為負數。 B只要邊際產量減少,總產量一定也減少。 C隨著某種要素投入量的增加,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將趨于下降,其中邊際產量的下降一定限于平均產量。 D邊際產量曲線一定在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與之相交。 4.當勞動的邊際產量為負時,我們是處于() A對勞動的第一階段 B對資本的第三階段 C對勞動的第二階段 D以上都不是。,5.等產量曲線上的各點代表() A為生產同等產量投入要素的各種組合比例是不能變化的。 B為生產同等產量投入要素的價格不能變化的。 C不管投入各種要素量如何,產量總相等。 D投入要素的各種組合所能生產的產量都相等。,第三節(jié) 兩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長期),長期內所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都可變。 一、兩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二、等產量曲線 三、邊際技術替代率MRTSLK 四、固定比例生產函數的等產量曲線,一、兩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Q=f(L,K) L勞動投入量 K資本投入 Q產量 二、等產量曲線 1. 定義:在技術不變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點的軌跡。,2、等產量曲線圖形:可變比例生產函數 如圖18,如Q=(LK)1/2 , 若Q1=50, 則L=25,K=100; 則L=50,K=50, 50單位的產量既可以用A點的要素組合生產出來,也可以用B點的要素組合生產出來。 Q2=100是代表產量為100的兩種要素的各種組合。,3、等產量曲線的特點,(1)離原點越遠的等產量曲線表示的產量水平越高。 (2)同一坐標圖上任意兩條等產量曲線不相交 。 (3)一般來說等產量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即斜率為負。 (4)凸向原點,斜率絕對值遞減。 由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決定 (5)由等產量曲線圖的原點出發(fā)引出的一條射線代表兩種可變要素投入比例固定不變。 如B、D、E三點,K/L相同,等于射線的斜率。,三、邊際技術替代率MRTSLK,1. 概念: 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要素投入量所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量。 MRTSLK = -K/L = - dK/dL 如圖19,MRTSLK 研究增加一單位勞動L必須減少幾單位資本K,或一單位勞動可以替代幾單位資本。,等產量曲線上某一點的MRTSLK 就是 等產量曲線在該點的斜率的絕對值。,2.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1)內容:在維持產量不變前提下,當一種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該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 如圖,兩要素投入組合沿著既定的等產量曲線Q0 由 a-b-c-d運動,勞動投入等量增加,每一單位勞動所能替代的資本數量遞減。,(2)原因,任何一種產品的生產技術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這意味著要素之間的替代是有限的。 在L投入很少而資本投入的很多情況下,很容易用勞動替代K,使用較少的L就可以替代K,以維持原來的產量水平。 隨著L投入不斷增加,資本投入不斷減少,由于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的作用,勞動的MPL 遞減,再用勞動去替代資本愈來愈困難,只能替代較少資本。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決定了等產量曲線一般凸向原點。,3.對邊際技術替代率的進一步分析,邊際技術替代率可表示為兩要素的邊際產量之比。 MRTSLK = MPL / MPK 證明:對于任一條給定的等產量曲線,當用勞動去替代資本投入時,要維持產量不變,由增加勞動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和由減少資本投入所引起的總產量的減少量是應相等的,即 |L*MPL|=|K*MPK| 又有 -K/L= MPL / MPK = MRTSLK 所以,MRTSLK =-K/L= MPL / MPK,四、固定比例生產函數的等產量曲線:直角狀,左圖:為產出10單位產量,L:K=1:1。如一個工人操作一臺機器,固定比例生產函數意味著L與K之間完全缺乏替代性,即MRTSLK =0 ,等產量曲線是直角狀,從原點出發(fā)的射線的斜率表示L與K的固定比例。 右圖表示L:K=1:2的固定比例生產函數。,第四節(jié) 等成本線,一、等成本線的概念 指在既定的成本和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所有不同數量組合點的軌跡。 假定勞動的價格工資率為w,資本的價格利率為r,廠商的成本支出為C, 則等成本方程為 C = wL + rK, 有 K = -(w/r)*L+C/r 斜率= -w/r。,等成本線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購買到的L和K的各種數量組合,是廠商進行生產的限制條件。,二、等成本線的移動,在C、w和r變動時,等成本線變動。 1.等成本線平行向外移動表明() A產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要素價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要素價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A,B,B,A,1.等成本線平行向外移動表明() A產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要素價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要素價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2.等成本線圍繞著與縱軸的交點逆時針旋轉表明() A要素K的價格上升了 B要素L的價格上升了 C要素L的價格下降了 D要素K的價格下降了,A,B,B,第五節(jié) 最優(yōu)生產要素組合,一、既定成本下產量最大 1. 假設條件 使用兩種要素L與K,其價格w與r已知,總成本C已知,從而一條等成本線已知。 反映不同產量水平的等產量曲線圖已知。 2.最優(yōu)要素組合點 如圖22 有一條等成本線AB和3條等產量線。等成本線與其中一條等產量線Q2相切于E點,E點就是生產的均衡點。 它表示:在既定成本C下,廠商按照E點的要素組合進行生產,即勞動投入和資本投入分別為OL1和OK1, 廠商就會獲得最大產量。,為什么E點是最優(yōu)的要素組合點? 先看Q3, Q3與AB無交點也無切點,表明Q3 的產量無法實現(xiàn)。 再看Q1,Q1與AB交于a和b點,但代表的產量較低,生產效率低。 廠商不增加總成本,只沿著AB改變要素來組合就可以增加產量。 所以只有AB與Q2的切點E才是實現(xiàn)既定成本下最大產量的要素組合。,3.最優(yōu)要素組合條件 等產量曲線Q2上E點的斜率=-MRTSLK =-MPL / MPK 等成本線AB上E點的斜率 =- w/r 廠商在既定成本下產量最大的均衡條件: 廠商選擇的最優(yōu)要素組合若使得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兩要素的價格之比,則生產者均衡。 即 MRTSLK =w/r , 又MRTSLK = MPL/MPK =MPL/w= MPK /r 表示當廠商調整要素投入量時,若使得最后一單位貨幣成本購買任何一種要素所獲得的邊際產量相等,則實現(xiàn)了既定成本條件下的最大產量,即生產者均衡。,現(xiàn)在看非均衡點a點, MRTSLK w/r = MPL / MPK w/r =MPL /w MPK /r 意味著多花一元錢買勞動所能增加的產量MPL大于少花一元錢買資本所減少的產量MPK, 所以少花一元錢買資本,多花一元錢買勞動會使總產量增加。用勞動替代資本,a點向E點運動。 再看b點,MRTSLK MPL/w MPK/r 意味著多花一元錢買K所增加的產量 MPK大于少花一元錢買L所損失的產量MPL, 則多花一元錢買K,少花一元錢買L使總產量增加,所以用資本替代勞動,b點向E運動。 直到E點上 MRTSLK = w/r = MPL / MPK MPL/w= MPK /r,二、既定產量下成本最小,1、假定條件 表示某一固定產量的一條等產量線已知。 生產要素價格已知,從而表示每一總成本的等成本曲線圖已知。 2、最優(yōu)生產要素組合點 如圖23,一條等產量曲線和3條等成本線代表3種不同總成本。等產量曲線Q與等成本線AB相切于E點,即生產均衡點或最優(yōu)要素組合點。 表示在既定產量下,生產者應選擇E點的要素組合(OL1,OK1),才能實現(xiàn)最小成本。,為什么E點是最優(yōu)的要素組合點?,因為A”B”雖成本較低,與Q無切點,也無交點,無法實現(xiàn)產量Q; 等成本線AB雖與Q有兩交點,但代表成本過高。由a點沿著Q向E點運動,不減少產量使成本下降。所以,E才是最優(yōu)要素組合點。 3. 最優(yōu)生產要素組合條件 MRTSLK = MPL / MPK =w/r 即廠商在既定產量下所費成本最小的均衡條件是 廠商選擇的最優(yōu)生產要素組合使得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要素價格之比, 或花費在每一要素上的最后一單位成本支出所帶來的邊際產量相等。,在非均衡點a點,MRTSLK = MPL / MPK w/r =MPL /w MPK /r ,意味著多花一元錢買進L所能增加的產量MPL大于少花一元錢買進K所減少的產量MPL , 在產量既定的條件下,為了補償少花一元錢買K所損失的產量,所需增加購買勞動所費將小于一元錢,因此增加L同時減少K投入可使總成本減少,產量不變。 所以在MRTSLKw/r,廠商會用勞動代替資本。aE 在非均衡點b點,MPL /w E 在 MRTSLK =w/r時,實現(xiàn)既定產量Q下C最小的要素最優(yōu)組合。,練 習,1.若等成本線與等產量曲線相交,則要生產等產量曲線需要的產量() A應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加成本支出 C應減少成本支出 D不能減少成本支出 2.若等成本線與等產量曲線沒有交點,則要生產等產量曲線需要的產量() A增加投入 B原投入不變 C減少投入 D都不對,第六節(jié) 規(guī)模報酬,一、規(guī)模報酬的含義 二、規(guī)模報酬三階段 三、擴展線 四、規(guī)模報酬三階段的圖形描述 五、規(guī)模報酬原理與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的區(qū)別,一、規(guī)模報酬的含義,指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企業(yè)內部各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所帶來的產量變化。 二、規(guī)模報酬三階段 1、規(guī)模報酬遞增階段 (1)定義 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要素增加的比例 Q/Q L/L= K/K, 即生產規(guī)模擴大時,廠房設備增加一倍,勞動、原材料增加一倍,帶來的產量增加大于一倍,叫規(guī)模報酬遞增。,(2)規(guī)模報酬遞增的原因,由于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擴大帶來的生產效率提高。 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擴大,企業(yè)能利用更先進的技術和機器設備,而小規(guī)模企業(yè)則無法利用。 隨著對較多勞動力和機器的使用,企業(yè)內部的生產分工能更加合理和專業(yè)化。 各種生產規(guī)模都需要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規(guī)模小時,無法充分利用,規(guī)模擴大不用增加管理人員,也可以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綜合利用資源,對副產品再利用,降低成本。,2、規(guī)模報酬不變階段,產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兩個相同的工人使用兩臺相同機器的日產量,是一個這樣的工人使用一臺這樣的機器所生產的產量的兩倍。 這時,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獲得了專業(yè)化的充分利益。,3、 規(guī)模報酬遞減階段,(1)定義 產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種要素增加的比例。 (2)原因 由于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擴大,使生產的各個方面難以協(xié)調,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