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論文培養(yǎng)工讀學生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工讀學生的感恩意識_第1頁
語文教學論文培養(yǎng)工讀學生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工讀學生的感恩意識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教學論文培養(yǎng)工讀學生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工讀學生的感恩意識西方有句諺語:“幸福,是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稱心的工作,一位深愛你的人,一幫你信賴的朋友。”感恩為幸福之首,是因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遠不會有幸??裳?。想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幸福的人生,預支一個美好的未來,首先應給孩子一顆充滿感恩的心。我從培養(yǎng)學生的意識入手,在常規(guī)教育中進行滲透,使學生時時接受感恩教育,處處體現(xiàn)心存感恩。學生在日常的深切體驗中懂得了感恩,學會了感恩,也體驗到了那份“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和釋然一一生命因感恩而美麗。“感恩”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精神生活中的

2、重要主題,是一個人正常的、被世俗社會所認可的一種思想感情狀態(tài)。有學者提出所謂感恩,就是“對自然、社潤著心田,讓生命充滿生機,遍灑陽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來自心靈,不假外求,近在咫尺,關鍵只在一念之間,也就是感恩意識。中華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我們的文化里記載了數(shù)不盡的諸如“忠孝雙全”、“望云思親”、“上書救父”、“彩衣養(yǎng)親”、“哭竹生筍、”“打虎救父”、“籠負母歸”、“鹿乳奉親”(郭居敬二十四孝圖)等關于感恩的故事,詮釋了中華民族的淳樸民風;留下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的動人詩句;廣傳著“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弟子規(guī))的經典話語,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對“報

3、恩”的認同和崇尚。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以及社會關系的正確認識;感恩也是一種責任,知恩圖報,有恩必報,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感恩教育定位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感恩意識是需要培養(yǎng)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感恩的心態(tài)和習慣,使感恩成為自覺的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作為個人個性品質的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常懷感激之心和致謝之情。要在個人的條件允許,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情況下報恩和施恩。由此可見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是感恩教育的關鍵。我在開學初就抓住各種教育契機進行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如開學前,我和班上幾個學生

4、花了半天,把教室打掃的煥然一新。開學第一天我問學生覺得我們的教室怎樣?他們都說很漂亮、整潔。我就講述了我們是如何經過辛勤勞動換來了這么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表揚了參與勞動的學生。并問其余學生如何感謝他們呢?有人說獎勵,有人說鼓掌,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我在肯定了一些做法后,指出我們還是應該用自己的行動進行感謝,就是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保持教室的整潔。從此,每次打掃之后,我都提醒學生要感謝同學的勞動,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學生有了感恩意識,班級的衛(wèi)生也有了質的飛躍,連續(xù)一個月檢查得了滿分。在平時晨會教育和學生個別教育中,我也會因勢利導讓學生換個角度去想想父母和老師的辛勞,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班上有學生經常

5、去小店買東西,而且有了一種攀比風。我在晨會課上進行了教育,先詢問買的錢是從哪里來的,父母給錢的目的是什么。再讓學生講講他們的父母是怎樣辛苦賺錢的。學生不論講述多少都從中得出結論一一沒有一對父母是輕松就能賺錢,他們?yōu)榇烁冻隽嗽S多心血和時間。所以我們要把錢花在刀刃上,以節(jié)約為美德,不搞亂消費的攀比。經過教育班中樹立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學生也不再去小店亂花錢了。開展各種活動從中體驗感恩是提升學生感恩意識并轉化為行動的載體。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增長知識的樂園、鍛煉才干的陣地、實踐體驗的舞臺。更是學生體會心存感恩的重要性,鞏固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我結合學校德育、少先隊大隊部工作和學生實際,開展了一系列符合學生特點,提高學生認識,促進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扎實活動:評“每月一星”活動:堅持做小事、做好事,培養(yǎng)責任心;“教師節(jié)大采訪”活動:體驗師恩,回報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