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村發(fā)展的不利影響研究以 X X X社為例XX(XXXXX大學經XX學院 XXX專業(yè)X級 昆明 650224)摘 要: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是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農民外出務工一方面加快城市化進程,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帶來一系列問題。本文以深入農村調查得到的數(shù)據為依據,分析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村農業(yè)生產、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不利影響及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對策建議。關鍵詞: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對策Transfer of Rural Labor Negative Influences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The case of XXXcommunityAbstract: The transfer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is the major problems fac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peasant migrant workers on the one han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farmer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has also brought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depth of the rural survey data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rural area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nd targeted.Keywords: rural labor transfer;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前言2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70%左右,農業(yè)、農村、農民的問題是我國面臨的重大和長期的難題。由于農村內部人多地少,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農村農業(yè)邊際收益遞減、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及農業(yè)生產力的提高和科技的發(fā)展等原因促使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以及非農業(yè)轉移。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農村外出打工者只有幾百萬人,80年代末則達到2000多萬人,1994年劇增到6000多萬人 1,2005年農民工總量突破1億 2,2010年總量達到24223萬人 3,2011年超過2.5億 4。農村勞動力轉移是一個辨證的矛盾統(tǒng)一體, 它給農村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給農村發(fā)展帶來難題。研究農村勞動力轉移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發(fā)展方針的貫徹落實,直接關系到我國工業(yè)化、城市化的進程快慢,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能否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直接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和國家長治久安。對于樣本地來說,研究勞動力轉移有利于人們在確實感受到外出務工帶來的好處的同時,能夠正視勞動力轉移后對農村現(xiàn)實和未來發(fā)展的不利影響,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呼吁人們對外出務工有一個全面的思考。1 文獻綜述1.1 國內研究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必然的選擇及要求。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以來,勞動力轉移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社會問題,以及理論界研究和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蔡昉、都陽、王美艷從理論和經驗兩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各個層面 5;王東升調查研究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成因、意義及其社會經濟效應 6;胡楓通過對省際跨區(qū)域流動的農村勞動力研究發(fā)現(xiàn),農村勞動力一般呈現(xiàn)以下兩種流向:一是往臨近的省份轉移;二是不發(fā)達的中西部地區(qū)往發(fā)達的東南沿海省份轉移 7;姚靜、李爽、詹耀祖通過調查數(shù)據得到,外出務工者職業(yè)以一線工人為主,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yè) 8,9。農村勞動力轉移同時伴隨著一系列問題。黃凱瑞、張廣科分析了農村勞動力轉3移中存在的問題與制約包括城鄉(xiāng)勞動力市場分割、戶籍制度的限制、社會保障制度差異、人力資本制約、各種歧視政策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性別問題等 10。楊松認為對中國勞動力轉移實施歧視行為的主體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政府的歧視行為,一個是企業(yè)的歧視行為 11。秦鳳清認為農民工權益被侵害的問題仍然嚴重,農村中進城務工的勞動力應享受的“國民待遇”難以實現(xiàn) 12。程名望、史清華指出農村勞動力由于文化程度偏低,且絕大部分沒有經過專業(yè)技術培訓 13。何佳認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不僅帶走了富余的農村勞動力,而且還是些精壯的中青年男性勞動力這種現(xiàn)象會使新農村建設主體的缺失與變化 14, 楊競寸認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會導致性別結構失調、年齡結構失調、知識結構失調 15。實現(xiàn)農村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必須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有合理的解決策略。唐茂華等的研究都指出,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寬松的宏觀環(huán)為境,加強地區(qū)間勞務市場的協(xié)調和信息交流為,跨地區(qū)流動的農村勞動力提供各種有效的服務 16;蔡宏波,魏振香,郭文富指出,構建服務平臺,健全職業(yè)技術培訓體系,增強轉移的勞動力獲得城市就業(yè)信息的能力 17,18,19。蘭景力提出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相關的政策建議 20。1.2 國外研究1954 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發(fā)表了勞動力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fā)展 ,在此論文中,他創(chuàng)立了發(fā)展中國家二元經濟體系中農業(yè)剩余勞動力轉移模型,把傳統(tǒng)的農業(yè)部門和現(xiàn)代工業(yè)部門作為二元經濟體系 21。1961 年費景漢和拉尼斯對劉易斯模型進行了修正,提出了拉尼斯費景漢模型,提供了分析農業(yè)勞動力轉移的理論框架,提出農村勞動力轉移取決于農業(yè)技術進步、人口增長和工業(yè)資本存量的增長等 22。1961 年,喬根森應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創(chuàng)立了喬根森模型,他認為勞動力轉移的動力在于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的改變。1969 年,托達羅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fā)表了經典論文欠發(fā)達國家勞動力遷移模式和城市失業(yè)問題 ,首次闡述他對城市失業(yè)和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看法,提到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遷移的決策是根據“預期”收入最大目標做出的,農業(yè)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yè)應在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中才能順利實現(xiàn) 23。90 年代社會學家波特斯和梅西首先提出移民網絡概念,并利用移民網絡解釋當代移民現(xiàn)象。近些年出現(xiàn)新遷移經濟學理論,其主要特點有它的決策不是由個人單4獨做出來的,而是由相關聯(lián)的一群人家庭決定的。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絕不是對城鄉(xiāng)間工資差距的反映。當人們做出轉移決策的時候,預期收入的最大化并不是目的,而是其風險的最小化。三是如果市場金融制度是完善和完全的,大量的轉移現(xiàn)象就不會發(fā)生 24。2 樣本情況說明2.1 樣本社基本情況樣本社所在地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邊遠農村,距縣城 50 公里,交通條件落后;全村由 9 個社組成,總人口在 2500 左右;主要經濟來源是務農和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在 5000 左右。2.2 樣本社的代表性分析選擇的樣本具有代表性。選擇的樣本雖然只是個例,但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及發(fā)展歷史決定了昌寧縣90%左右的農村的情況都大同小異。主要特點有: 氣候條件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最低氣溫10度左右,全年降水充足,農作物生長周期短,作物種類多。地形以山地和坡地為主。村民一般都分散聚居在坡度小的半坡,密度小,一個村民小組人數(shù)不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道路路況差。每戶土地一般在10-15畝之間,水田、坡地和林地相結合,農作物和林作物相結合。家里祖孫3、4代住在一起,一戶一般有4-6個人。調查顯示90%以上的家庭都是世代務農,2001年左右開始有青壯年外出打工,發(fā)展到現(xiàn)在大部分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7)大部分人都是初中文化,高中、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改善。2.3 數(shù)據來源說明利用 2012 年 7-8 月暑假兩個月的時間,以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 X X X 社為調查地,了解每戶的大致情況。樣本涉及 65 戶農戶,285 人,調查內容包括每戶的人口數(shù),人口性別、年齡情況,受教育水平情況,2005 年以后每年外出務工情況,每戶的土地情況,農作物情況,主要收入來源及收入狀況等,在每戶都得到大部分具體的調查內容。5在調查中,有的內容涉及范圍是 2005 年至今,有的農戶不能提供精確的數(shù)據,有的內容難以量化等,導致調查得到的數(shù)據存在一定的誤差。為了減少誤差,增加同一數(shù)據的調查人數(shù),最大限度的把誤差控制在最低水平,最后對調查得到的數(shù)據進行歸納,統(tǒng)計整理。2.4 樣本地勞動力轉移的特點近 7 年來,樣本地勞動力轉移就業(yè)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外出務工隊伍規(guī)模不斷擴大。務工模式由“ 亦工亦農 ”向“全職非農”轉變。 行業(yè)選擇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流向主要是省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外出農村勞動力多是當?shù)匚幕刭|水平相對較高的年輕人。3農村勞動力轉移對樣本地的不利影響分析3.1 農業(yè)生產活動受到制約3.1.1 形成婦老農業(yè)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特別是男性勞動力的外出,樣本地女性勞動力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并逐漸超過男性,同時突出顯示樣本地一些老人也參加到農業(yè)生產中,形成了婦老農業(yè) 25。X X X社有總人口285人,其中勞動人口200人(包括8個半勞動人口),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70.2%,樣本地勞動力分布狀況如圖1、圖2所示:-15 -10 -5 0 5 1016-25 歲26-35 歲36-45 歲46-55 歲56-65 歲65 歲以上%女男圖1 樣本地外出務工勞動力分布狀況(2012年)6-10 -8 -6 -4 -2 0 2 4 6 8 1016-25 歲26-35 歲36-45 歲46-55 歲56-65 歲65 歲以上%女男圖2 樣本地留守勞動力分布狀況(2012年)調查數(shù)據顯示2012年樣本地外出務工人口占勞動人口的59%,留守勞動力中女性勞動力的比重明顯大于男性,并且男性勞動力成老年化趨勢,留守勞動力的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在農村一些重體力勞動是婦女和老人無法勝任的,也達不到青壯年勞動力的效果,因此婦老勞動力對樣本地的發(fā)展存在著一些限制,表現(xiàn)為: 留守妻子負擔加重樣本地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丈夫外出務工,留下妻子料理家務。丈夫外出后,妻子既要撫養(yǎng)孩子照顧老人,又要負責農業(yè)生產和對外交往,大大增加了留守妻子的負擔。調查顯示70%左右的留守妻子感覺配偶外出之后,自己的勞動負擔加重。另外,由于夫妻的長期分居,家庭穩(wěn)定性變低,留守妻子群體保障與健康受到威脅。調查中了解到在外出務工的家庭中有2/3的都是妻子留守,她們都是在家里有老人、孩子要照顧,在外面要做農活,據了解在男勞動力外出務工后只有一半左右的家庭會減少農業(yè)生產。勞動生產率提高受限制性別、年齡結構的失調,婦老勞動力在使用農業(yè)生產技術時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勢必會制約著一些可以提高效力的生產工具的使用,影響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并且大多數(shù)留守人員文化水平低,接受專業(yè)技術培訓困難。由于思維觀念老化,對新技術認知程度差,接受新生事物難,有的人對新技術還存在排斥的態(tài)度,從而影響了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許多良種配方、新技術養(yǎng)殖、特色農業(yè)種植等農業(yè)技術不能大面積推廣,削弱了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后勁,對農業(yè)經濟的長遠發(fā)展十分不利。73.1.2 土地資源浪費樣本地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必要勞動力減少,對樣本地勞動力價格、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造成影響,會使農業(yè)發(fā)展成本加大。許多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了,放棄了農業(yè)生產,但因為租金低等問題相當一部分人并不愿意把土地轉包出去,基本都留給家中老人、婦女耕種。一方面他們只能種一些易于管理的莊稼,無形中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一個人往往要耕種幾個人的土地,但技術落后且疏于管理,經濟效益非常差。另有一些農村外出勞動力雖然多年在外務工,但并不放棄依靠承包地養(yǎng)老,有的每年一次以很低的租金出租,甚至放棄租金給別人種也不愿轉讓,致使承租者難以安排農業(yè)生產,致使農村土地流轉十分困難。調查顯示樣本地60%以上的土地都是套種的,一般都是林、農作物相結合,許多人外出務工寧愿把土地拋荒也不愿把使用權流轉給別人,致使土地拋荒越來越嚴重。2005年開始,樣本地每年都有10%左右的拋荒土地,嚴重的浪費了土地資源。3.2 造成農村人才的流失雖然轉移出去的勞動力的知識和能力有待提高,但相對而言,“留守”勞動力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更低。目前轉移出去的勞動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剩余”勞動力,而是樣本村勞動力中的“精華”部分。3.2.1 實用人才總量不足隨著樣本村中相對有文化、懂技術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樣本村更加缺乏知識型人才。樣本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的年齡在20歲-45歲之間,大部分是青壯年,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到外出務工總人數(shù)的90%以上。0 4%60%1% 7%18% 10%0不識字 小學文化 初中文化 高中、中專及以上文化外出在家8圖3 樣本地勞動力文化程度調查顯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往往都不愿在家務農,特別是在年輕一代的身上這種現(xiàn)象更為嚴重。除了假期和農民工返鄉(xiāng)時節(jié),很少可以看到 20 多歲的青年,這樣的村寨在云南并不少見。而常年在家從事農業(yè)的勞動力平均年齡都在 45 歲以上,小學文化程度和文盲大約在 60%左右,樣本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 10%。在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的背景下,大量有文化的農民隨著勞動力轉移的大軍一起轉移出了樣本村。3.2.2 基層民主建設困難樣本村勞動力轉移使一些相對有文化、有見識、有領導能力的樣本村中高素質農民很少有人愿意在家務農,直接影響了村級組織建設,引發(fā)了基層領導人斷層問題。首先,大規(guī)模的農村人口流動,不僅使流動在外的大量村中“精英”,不愿回村參加選舉、承擔公共責任,就是被選上的一些村干部,也不安心本職工作,想找機會外出打工掙錢,因為外出務工的工資是在家的幾倍。其次,由于時空隔阻和信息不夠通暢,很多外出民工都不能正常行使選舉權,嚴重影響了農村基層民主的建設。再次,調查顯示 80%的農民都沒有選舉權的意識,因此對基層民主建設比較困難。3.3 公共設施維護困難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留守人員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在一些公共事業(yè)商議中不能做決定,使樣本村修路、農田水利建設和公共飲水工程等集體事業(yè)開展困難。留在家里面的一般或多或少都承包了一些土地或有別的副業(yè)要做,他們的勞動強度無形中增大了;另一些留下來的是一些老弱婦幼,他們勞動能力弱。因此,留下來的人往往有點自顧不暇。例如,樣本地在2007年籌資90多萬修了一條灌溉的水渠,僅僅順利使用了兩年,因為找不到人、也組織不起人維護,雨季有泥巴堆在里面,積少成多現(xiàn)在已經完全不可以使用了,沿線原來種植水稻也都改為種玉米了。2009年村里修通了公路,雨季時有沖積、塌斷現(xiàn)象,但都是一些小問題而已,因為不能及時組織人員進行修整,等農民工回鄉(xiāng)過年的時候再修,這樣成本增加了2-3倍。調查顯示農業(yè)勞動力轉移以后會給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帶來兩個問題。首先,9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進行的可能性。因為他們已經跨出農村,可能會漠視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認為這已經跟他們沒有關系,他們也不會從中獲益,因而也就不愿對基礎設施增加資金和勞動力的投入。其次,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的現(xiàn)實性。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農業(yè)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可能使建設和維護所需的勞動力不足,在當前基礎設施大多是集體出工建設的情況下,必然會制約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3.4 無力應對突發(fā)事件在樣本社傳統(tǒng)的社會生活中,往往是一家有難,左鄰右舍的都會來幫忙,比如婚嫁,喪葬等。但現(xiàn)階段,隨著大量樣本村青壯年勞動力的轉移,在面對突發(fā)事件的時候,社里往往找不到足夠的人員,得從外面高價請人來幫忙,有時候還會延誤處理的最佳時機。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如果不是在農民工返鄉(xiāng)過年的時節(jié),一旦發(fā)生喪葬、一般救援等這類事件,只有一半左右的地方能在第一時間組織起人員來解救;面對火災、地震這類情況,往往因為救援人員不夠造成嚴重的損失。每年樣本社都會發(fā)生有人突然生病、孕婦馬上要生孩子,急需送往縣醫(yī)院而找不到人幫忙這樣的事情。樣本村勞動力的轉移大大的降低了對突發(fā)事件的解決能力。3.5 文化沖擊認識沖突 樣本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之后,卷入到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漩渦之中,所得的不僅是收入和各種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受到前所未有的現(xiàn)代化的洗禮,提高了自身素質和開闊了視野。思想文化方面受到熏陶得到了提高,在看待問題方面也有了新的認識,外出務工人員的新的文化素養(yǎng)和傳統(tǒng)的文化認識在許多時候會發(fā)生矛盾沖突,表現(xiàn)在行為上年輕一代和老一輩人的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44 選擇性必修1 第七單元 第36講 免疫失調和免疫學的應用
- 29 必修2 第五單元 第25講 DNA的結構、復制和基因的本質
- 教學課件征集意見
- 高端寫字樓車位租賃合同補充協(xié)議范本
- 互聯(lián)網營銷推廣服務購銷合同
- 高端酒店廚房承包與維護保養(yǎng)合作協(xié)議
- 建筑材料叉車工安全防護協(xié)議
- 礦業(yè)開采權質押融資協(xié)議模板
- 車輛股權轉讓與品牌授權及全球銷售網絡合作協(xié)議
- 電力安全知識相關工作場景常見問題測試試卷
- 電廠安規(guī)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1-2022學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英語小升初新生分班考試卷 附解析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教學工作總結(共4套)
- Unit 1 Happy Holiday 第5課時(Section B 2a-3c) 2025-2026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2025年中國三元乙丙橡膠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常見耐藥菌感染診療與防控
- 征兵體檢外科標準
- 小學生預防拐騙教育課件
- 床上用品采購 投標方案
- 2025-2030年中國基于細胞的人源化小鼠模型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無線通訊檢測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機會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