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尋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shè)計教案配課件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_第1頁
延安,我把你追尋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shè)計教案配課件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_第2頁
延安,我把你追尋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shè)計教案配課件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_第3頁
延安,我把你追尋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shè)計教案配課件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_第4頁
延安,我把你追尋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shè)計教案配課件統(tǒng)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統(tǒng)編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shè)計(教案)等第七單元本單元以“家國情懷”為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梅蘭芳蓄須 延安,我把你追尋四篇課文,表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在家國大義面前的不同風采。教學本單元課文可以充分借助朗讀引導學生感知文本內(nèi)容,體會先輩們的愛國情懷。在此基礎(chǔ)上, 借助多種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進一步加深 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同時,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 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 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如學習古詩四步法,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等。 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 再通過本單元幾篇有關(guān)愛國人物課文的學習, 進一步掌握

2、記敘文的學習方法, 及寫作方法。 教學中要讓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 感受英雄們的愛國情懷; 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養(yǎng)成留心積累習作方法的習慣和能 力。24* 延安,我把你追尋【教學目標】1. 認識“延、昔”等6 個生字。2.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懂得詩歌表達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3. 能借助資料,理解不懂的詩句?!窘虒W重點、難點】1 .理解詩中的重點語句, 了解詩中所說的 “延河叮咚的流水、 棗園梨花的清香、南泥灣開荒的镢頭、楊家?guī)X講話的會場”等具體事物的含義。2 . 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3、課時安排】1 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隨文識字,初步感知1. 教師導入: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 它記載了中國革命的歷史, 是一本真實的教科書。 它凝聚了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 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 回憶那崢嶸歲月,我們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勵我們的延安精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請同學們跟隨老師的步伐, 走進延安, 去感知那如火的戰(zhàn)斗歲月。 (板書:延安,我把你追尋)出示課件 1、 2、 3(課件出示圖片:延安窯洞、梨園、南泥灣開荒、毛澤東楊家?guī)X講話。也可出示相關(guān)視頻課件)2. 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借助課本上的注音認識生字,讀準字音。用著重號畫出詩的韻腳,并說說全詩押

4、的是什么韻。出示課件 4 、 5、 6、 7預設(shè):全ae押的是Cl ng韻,韻腳是:光、陽、香、場、瑯、炕、響、梁、煌、 翔、想、光、陽。出示課件83. 教師引導:同學們再讀全詩,想想詩中所說的追尋延安是什么意思?出示課件9預設(shè):追尋延安其實是在追尋延安精神。( 設(shè)計意圖 : 導入新課使用激情的語言, 豐富的圖片,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點明詩歌的主題。 )二、初讀課文,理解詞語,整體感知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出示課件10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詞語。教師講解重點難理解詞語。出示課件11翩翩歸來:輕快地來臨。昔日:往日。滿目琳瑯:形容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明媚: (景物)鮮明可愛

5、。3教師引導:同學們再次朗讀全詩,邊讀邊思考:每一節(jié)各講了什么?全詩可以分為幾部分?用筆標出來。出示課件 12( 1)學生認真朗讀,指名學生嘗試劃分詩歌層次。出示課件 13預設(shè):課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節(jié)):講了對于延安精神的追尋。 第二部分(第34節(jié)):講了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第56節(jié)):講了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 2)指名朗讀全詩,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jié)構(gòu)的認識。( 設(shè)計意圖 : 讀準字音, 理解詞語, 為下一步研讀課文, 理解課文打下基礎(chǔ),把詩分為三個部分,整體感知,讓學生對這首詩歌有個整體印象。 )三、品讀詩歌,體會延安精神1 .學習第12小節(jié)出示課件 14( 1)

6、教師引導: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 2 小節(jié), 邊讀邊思考: 詩人追尋棗園、延河、 南泥灣、 楊家?guī)X這些地方, 是在追尋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寫出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出示課件 15預設(shè)1:詩人追尋這些地方其實是在追尋延安精神。預設(shè)2: “像翩翩歸來的燕子,在追尋昔日的春光;像茁壯成長的小樹,在追尋雨露和太陽。 ”詩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寫出了作者也在追尋著什么。教師補充:出示課件 16、 17延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 它流經(jīng)延安, 是延安的象征。 當年許多革命者常在沿河邊漫步,討論革命的道理。 (板書:延河)出示課件 18、 19學生自讀寶塔山資料: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 中共中央曾在延安領(lǐng)導了中國

7、革命,毛澤東等領(lǐng)袖們在這里為中國革命制定了正確的路線、 方針、 政策。 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lǐng)導者,好像燈塔一樣,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因此,寶塔山上的寶塔就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文人和畫家的筆下。出示課件 20學生自讀資料:棗園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約七千米,曾是黨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等著作就在這里寫的。 (板書:棗園)出示課件 21、 22、 23指名讀一讀南泥灣開荒資料: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后, 國民黨的封鎖和邊, 給邊區(qū)帶來極大的經(jīng)濟困難。 南泥灣在延安的東南, 距延安約 45 公里。這里雖然人煙稀少, 滿目荒涼 , 但土地肥沃, 水源豐富 , 適于耕種。 1940 年秋

8、,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 (板書:南泥灣)出示課件24、 25指明讀一讀楊家?guī)X講話資料: 1942 年 5 月 23 日 ,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楊家?guī)X發(fā)表, 使延安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源頭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 的號召下 , 延安魯藝及文化界走出去、 下基層, 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chǎn)運動。(板書:楊家?guī)X)教師追問:詩人為什么要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這些地方,而不是追尋其他地方?出示課件 26預設(shè)1:聽了老師的講解,我覺得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guī)X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預設(shè)2: 詩歌的第1 小節(jié)用了兩個比喻來描寫這種追尋,點明了追尋延安精神是很有

9、必要的。教師補充: 第 2 小節(jié)用最有代表性的幾個事物來描寫延安。 “流水” , 暗含代代相傳的意思;追尋棗園,就是緊跟黨中央;追尋南泥灣,就是發(fā)揚自力更生的精神;追尋楊家?guī)X,就是遵照黨的指示,執(zhí)行黨的方針政策,建設(shè)美好的明天。這里反復用 “追尋” 一詞, 是告訴我們追尋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板書:偉大精神)( 3)在理解了詩句之后,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1、 2 小節(jié)。教師相機指導:在朗讀“翩翩歸來、茁壯成長”兩個詞語時,語速放緩,第2 小節(jié)中四個“追尋你” ,在朗讀時前三個語速逐步加快,聲調(diào)逐步上揚,到最后一個時,可以放緩。( 設(shè)計意圖 : 通過欣賞比喻

10、句, 指導朗讀, 讓學生明白作者追尋延安精神是多么迫切。 )2 .學習第34小節(jié)( 1)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朗讀第 3、 4 兩節(jié),出示問題。出示課件 27學生小組討論:“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 句話作者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作者丟不掉的是什么?我們已住進了 “高樓大廈”,進入了電子時代,為什么還需要發(fā)揚延安精神?學生自由閱讀,小組交流匯報。出示課件 28預設(shè) 1: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這句話作者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 “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后的生產(chǎn)條件。 “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偉大的延安精神。 “毫不猶豫”是非常堅決的意思。 “毫不猶豫丟掉了”與“不能丟”形

11、成鮮明的對比。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 我們非常堅決地丟掉了貧窮和落后, 卻不能丟掉延安精神。預設(shè) 2: 詩中表達同樣意思的詩句還有: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作者忘不了、 丟不掉的是艱苦奮斗的偉大民族精神。預設(shè) 3: 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濟條件富足了就不能忘記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沒有老一輩的人艱苦奮戰(zhàn)就沒有我們現(xiàn)在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依然要發(fā)揚延安精神,讓延安精神代代傳。出示課件29、 30(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強理解。教師引導:我們在朗讀時,如何能讀出這偉大的延安精神呢?預設(shè):在朗讀時, “永遠告別” “忘不了” “毫不猶豫地丟掉” “不能丟”這幾個短語需要重讀

12、, 語速放慢。 詩的第3、 4 兩節(jié)寫我們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需要延安精神,要讀的精神飽滿。( 設(shè)計意圖 :教學第3、 4 小節(jié)詩,以兩個對比來突出延安精神沒有過時,而且還需要繼承發(fā)揚。 教學時, 要求學生動嘴讀一讀, 動手畫一畫, 動腦評一評,這樣的學習才是扎實的。 )3 .品讀第56小節(jié)( 1)指名朗讀這兩節(jié)詩出示課件 31教師引導: 同學們, 邊讀邊想: 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請你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畫出來。預設(shè):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沒有了靈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教師追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預設(shè)1: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

13、想,便不能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預設(shè)2: 這句話體現(xiàn)出延安精神非常重要,正因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們才要繼續(xù)追尋延安精神,發(fā)揚延安精神。出示課件 32教師小結(jié):詩的第5、 6 小節(jié)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性。第5 小節(jié)主要從反面說,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么樣。如果我們喪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沒有了靈魂,當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第 6 小節(jié)主要從正面說,即:為什么要追尋延安精神。開頭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尋”點了題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兩個“追尋” ,后面一個“追尋”是對前面一個“追尋”的進一步說明。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教師引導: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去追尋延安精神,一

14、起去傳承延安精神。全班齊讀 5、 6 小節(jié), 朗讀時要釋放出情感, 把追尋延安精神的急迫心情讀出來。( 設(shè)計意圖 : 最后兩節(jié)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對比, 更明確地突出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學時以朗讀為基礎(chǔ), 在讀中理解延安精神, 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體會作者對延安精神的無限追求。 )四、總結(jié)全文,拓展交流1.教師引導:我們 學習了這么多,延安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出示課件 33預設(shè):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為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是革命隊伍中互相關(guān)心、互相愛護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出示課件 34教師追問: 現(xiàn)在延安精神

15、還需要傳承嗎?身為小學生的我們, 應該怎樣發(fā)揚延安精神呢?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談一談。(設(shè)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談談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既讓學生深入了解了什么 是延安精神,也讓學生了解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樣發(fā)揚延安精神。)五、板書設(shè)計:延安,我把你追尋廣 延河棗園,偉大精神延安I 南泥灣 、 楊家?guī)X【課后反思】延安,我把你追尋這首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 我們介紹了延安精神。詩歌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gòu)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詩 主要表達特點。了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以及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教學 重點。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 接受語

16、言美的熏陶。成功之處一、多種形式讓學生感知并思考。教師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 采取多種形式,突破難點??梢?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可以通過課件的圖片展示,讓學生思 考:為什么“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為什么“丟 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大立地的脊梁” ?從而將學生的思維由單純 的看圖引申到深層次的思考。二、由扶到放,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詩中有很多形式相同的句式,如“追尋你” “像”,學習這些句式 時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小組匯報,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 的能力。把解答第一個問題“追尋什么”作為“扶”的重點,恰當?shù)剡\用課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