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鐵碳合金的結構及其相圖教學目的及其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們掌握鐵碳合金的基本知識及鐵碳相圖的應用。主要內容1鐵碳合金的相組成2鐵碳合金相圖及其應用3碳鋼的分類、編號及應用學時安排講課4學時,實驗2學時。教學重點1鐵碳合金相圖及應用2典型合金的結晶過程分析教學難點 鐵碳合金相圖的分析和應用。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純鐵及其同素異構轉變第二節(jié) 鐵碳合金中的相和組織組成一、鐵碳合金的組元鐵:熔點1538,塑性好,強度硬度極低,在結晶過程中存在著同素異晶轉變。不同結構的鐵與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體。同素異構轉變:同一種元素在固態(tài)下由于溫度變化而發(fā)生的晶體結構的變化。1394ºCg-Fe面心
2、立方a-Fe體心立方d-Fe體心立方912ºCa-Fe 的致密度為68,g-Fe為74,所以a-Fe 的晶胞體積大于g-Fe。由于純鐵具有同素異構轉變,在生產上可以通過熱處理對鋼和鑄鐵改變其組織和性能。碳:在FeFe3C相圖中,碳有兩種存在形式:一是以化合物Fe3C形式存在;二是以間隙固溶體形式存在。二、鐵碳合金中的基本相相:指系統(tǒng)中具有同一聚集狀態(tài)、同一化學成分、同一結構并以界面隔開的均勻組成部分。鐵碳合金系統(tǒng)中,鐵和碳相互作用形成的相有兩種:固溶體和金屬化合物。固溶體是鐵素體和奧氏體;金屬化合物是滲碳體。這也是碳在合金中的兩種存在形式。1鐵素體碳溶于a-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稱為
3、鐵素體,用 a 或者F表示,為體心立方晶格結構。塑性好,強度硬度低。2奧氏體碳溶于g-Fe中形成的間隙固溶體稱為奧氏體,用 g 或者A表示,為面心立方晶格結構。塑性好,強度硬度略高于鐵素體,無磁性。3滲碳體Fe3C:晶體結構復雜,含碳量6.69,熔點高,硬而脆,幾乎沒有塑性。滲碳體對合金性能的影響:(1)滲碳體的存在能提高合金的硬度、耐磨性,使合金的塑性和韌性降低。(2)對強度的影響與滲碳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有關: 以層片狀或粒狀均勻分布在組織中,能提高合金的強度; 以連續(xù)網狀、粗大的片狀或作為基體出現時,急劇降低合金的強度、塑性韌性。二、兩相機械混合物珠光體:鐵素體與滲碳體的兩相混合物,強度、硬度
4、及塑性適中。萊氏體:奧氏體與滲碳體的混合物;室溫下為珠光體與滲碳體的混合物,又硬又脆。鐵素體、奧氏體、滲碳體、珠光體和萊氏體為鐵碳合金中的基本組織,是鐵碳合金中的組織組成物。 組織組成物:指構成顯微組織的獨立部分,可以是單相,也可以是兩相或多相混合物。 顯微組織:指在金相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金屬及合金內部的微觀形貌,包括相和晶粒的形態(tài)、大小、分布等。第三節(jié) FeFe3C相圖分析一、相圖中的點(14個)1組元的熔點: A (0, 1538) 鐵的熔點;D (6.69, 1227) Fe3C的熔點2同素異構轉變點:N(0, 1394)d-Fe Û g-Fe;G(0, 912)g-Fe
5、219; a-Fe3碳在鐵中最大溶解度點: P(0.0218,727),碳在a-Fe 中的最大溶解度 E(2.11,1148),碳在 g-Fe 中的最大溶解度 H (0.09,1495),碳在 d-Fe中的最大溶解度 Q(0.0008,RT),室溫下碳在a-Fe 中的溶解度2 三相共存點:S(共析點,0.77,727),(AF Fe3C)C(共晶點,4.3,1148),( AL Fe3C) J(包晶點,0.17,1495)( d AL )3 其它點· B(0.53,1495),發(fā)生包晶反應時液相的成分· F(6.69,1148 ) , 滲碳體· K (6.69,7
6、27 ) , 滲碳體二、相圖中的線1液相線():結晶時液相的成分,在其上體系為液相;2固相線():結晶時固相的成分,其下為固相。3恒溫轉變的線:HJB 包晶線、ECF共晶線、PSK共析線。PSK 線,共析線。在此線上的合金都要發(fā)生共析反應。冷卻時,奧氏體轉變?yōu)橹楣怏w的溫度;加熱時,珠光體轉變?yōu)閵W氏體的溫度;PSK線又稱A1線。4固溶度線 ES線:碳在奧氏體中的溶解度線,隨溫度溫度,溶解度 ;0.77%2.11%C。冷卻時,從奧氏體中開始析出二次滲碳體的溫度;加熱時,二次滲碳體完全溶入奧氏體中的溫度。ES線又叫作Acm線。PQ 線:碳在鐵素體中的溶解度;隨溫度
7、 ,最大溶解度 ;0.0008% 0.0218%C;冷卻時,從鐵素體中開始析出三次滲碳體的溫度;加熱時,三次滲碳體完全溶入鐵素體的溫度。5同素異構轉變線:NH 和 NJ,GS 和 GP。GS線:冷卻時,由奧氏體向鐵素體轉變的開始溫度;加熱時,鐵素體完全轉變?yōu)閵W氏體的溫度,GS線又叫作A3線。三、 相圖中的相區(qū)1單相區(qū)(4個1個): L、A、F 、( Fe3C) 2兩相區(qū)(7個):L + 、L + Fe3C、L + A、 + A 、A + F 、A + Fe3C 、F + Fe3C。過合金的成分點作垂直于橫坐標的直線稱為成分線強調!根據相圖規(guī)則,兩個單相區(qū)之間必然夾一個兩相區(qū),兩相區(qū)
8、的兩個相就由這兩個單相區(qū)的相組成。四、基本轉變類型1勻晶反應L ®: 由液相中直接結晶出相。合金的成分線與AB線相交,Wc:0 0.53%。L® A: 由液相中直接結晶出A相。合金的成分線與BC線相交,Wc:0.53% 4.3%。L® Fe3C: 由液相中直接結晶出Fe3C相。合金的成分線與CD線相交,Wc:4.3% 6.69%LdAdH0.09LB0.53AJ0.17+1495ºC2包晶反應含義:具有J點成分的鐵碳合金冷卻至14950C,液相和相在轉變過程中恰好全部消耗完,生成了單一的J點成分的A相。 包晶點 :J(0.17,1495) 產 物:單相奧
9、氏體( A )AEFe3C 發(fā)生包晶反應的合金成分: 0.09%-0.53% C 。 即合金的成分線與HJB線相交。A E2.11Fe3C6.69+1148ºCLc4.33共晶反應含義:由C點成分的液相在11480C下,同時生成具有E點成分的A 相和Fe3C。 發(fā)生共晶反應的成分范圍:2.11 %6.69% C,合金成分線與ECF線相交)。 產物:A和Fe3C的兩相混合物,稱為萊氏體,用Ld表示,其組織形態(tài)是以Fe3C為基體,A 呈粒狀或桿狀分布在Fe3C基體上。 共晶點:C (4.3,1148) FP0.0218Fe3C6.69+727ºC4共析反應As0.77含義:在7
10、270C下,由S點成分的A相同時生成P點成分的F相和Fe3C相。 合金范圍: 0.0218 6.69%C,合金成分線與PSK線相交。 產物: F和Fe3C的兩相混合物,稱為珠光體,用P表示,形態(tài)呈層片狀。 共析點:S(0.77,727),具有S點成分的A相冷卻至7270C時,發(fā)生共析轉變,生 成珠光體。五種滲碳體的異同(Fe3CI、Fe3C、Fe3CI、共晶Fe3C、共析Fe3C):它們只是形成條件、形態(tài)與分布不同,對鐵碳合金性能有所不同,就其本身來說,并無本質區(qū)別,都是同一種物質,即Fe3C,6.69C。五、鐵碳合金分類 工業(yè)純鐵、鋼(亞共析、共析、過共析鋼)、鑄鐵(亞共晶、共晶、過共晶白口
11、鑄鐵) 注意分界點成分六、典型鐵碳合金的結晶過程分析 分析方法和步驟: 在相圖的橫坐標上找出給定的成分點,過該點作成分線; 在成分線與相圖的各條線的交點作標記(一般用1、2、3、4.) 寫出每兩個點之間或者重要點上發(fā)生的轉變(由液相分析至室溫)。AA 室溫下該成分線所在的相區(qū),合金室溫下就具有那個相;組織組成物則取決于冷卻過程中發(fā)生的轉變。 1Wc0.77%的鐵碳合金結晶過程分析合金在1點溫度以上為液相L;在12溫度之間,發(fā)生勻晶反應,從液相中析出奧氏體相;在23點溫度之間,為單相奧氏體,只有溫度的降低;在3點(S點)時到達共析溫度(7270C,奧氏體發(fā)生共析反應,生成珠光體組織;3點以下直到
12、室溫,合金溫度降低,為珠光體組織。所以,Wc0.77%的鐵碳合金 室溫下的相:F+Fe3C 組織組成物:P(珠光體)(100) 組織形貌: F和Fe3C層片狀混合物FFe3C(0.0008)(6.69)0.77C問題:用杠桿定律計算共析鋼室溫下F相和Fe3C相的質量分數。(合金的總質量為1,含碳量為0.77%。室溫下由F和Fe3C兩相組成,其中F中含碳量為0.0008%, Fe3C中含碳量為6.69%.)F相的質量分數Fe3C相的質量分數0.0218?(杠桿的支點是兩個相的平均質量分數即合金的成分點,端點分別是兩個相的成分點。)2Wc0.4%的鐵碳合金結晶過程分析合金在1點溫度以上為液相L;在
13、12點溫度之間,發(fā)生勻晶轉變,從液相中結晶出鐵素體相;在2點1495,液相L與相發(fā)生包晶反應,生成奧氏體A,液相有剩余;在23點溫度之間,剩余的液相向A相轉變;在34點溫度之間,為單相奧氏體,合金溫度降低;在45點溫度之間,同素異構轉變,A向F(先共析鐵素體)轉變,為(FA)兩相;在5點727,未轉變成F的A發(fā)生共析反應,生成珠光體(P)組織;從5點直到室溫,組織為(FP),合金溫度降低,沒有組織轉變。 室溫下的相:F+Fe3C 組織組成物:F和P 組織形貌: 塊狀F和片狀P 室溫下組織組成物的質量百分數的計算:60鋼平衡結晶過程示意圖AAA?課堂練習:60鋼的平衡結晶過程分析T>T1T
14、1T2T2T3T3T4T<T43過共析鋼(1.2C)合金在BC線溫度以上為液相L;在BC線JE線溫度之間,發(fā)生勻晶反應,從液相中析出奧氏體相;在JE線ES線溫度之間,為單相奧氏體,合金溫度降低;在ES線PSK線溫度之間,從奧氏體中析出二次滲碳體相(先共析滲碳體),合金為AFe3C兩相;在PSK線上727時,未轉變的奧氏體發(fā)生共析反應,轉變?yōu)橹楣怏w組織;從727直到室溫,合金溫度降低,沒有發(fā)生組織轉變。室溫下的相:F+Fe3C室溫組織:珠光體二次滲碳體。組織形態(tài):片狀P和二次滲碳體呈網狀分布在A晶界。在過共析鋼中,當碳含量小于0.9時,二次滲碳體呈片狀分布在A晶界;當碳含量大于0.9時,二
15、次滲碳體成為網狀沿晶界分布。室溫下組織組成物的質量百分數的計算:4白口鑄鐵的平衡結晶過程(略)七FeFe3C相圖的應用(一)、碳對鐵碳合金平衡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1含碳量對合金平衡組織的影響Fe3C的形態(tài):F+Fe3CIII三次Fe3C呈細小的薄片分布于F的晶界。F+P先共析F呈塊狀,P中Fe3C呈層片狀與F片相間 。P Fe3CIIP P中Fe3C與F呈層片狀相間分布。P中Fe3C片與F片相間 ,二次Fe3C 沿晶界呈網狀分布。PFe3CIILdP中Fe3C片與F片混合(相間 ),萊氏體中Fe3C作為基體Ld萊氏體中珠光體分布在Fe3C的基體上Ld +Fe3CI 一次Fe3C為粗大長片狀,萊氏
16、體中Fe3C作為基體含碳量逐漸增加含碳量的增加,鋼的平衡組織中鐵素體量減少,滲碳體量增加;在亞共析鋼中,隨碳含量增加,鐵素體減少,珠光體量增多;在過共析鋼中,珠光體減少,滲碳體增多;到白口鑄鐵時,組織中以滲碳體作為基體。2含碳量對力學性能的影響鐵素體(F):軟而韌,硬度極低;滲碳體(Fe3C):硬而脆。所以,(1)含碳量增加,硬度增加;塑性韌性降低。(2)含碳量增加,強度先增后降(0.9%最高):當碳含量在小于0.9時,滲碳體含量越多,分布越均勻,鐵碳合金強度越高;當碳含量超過0.9時,滲碳體在鋼的組織中呈網狀分布在晶界,而在白口鑄鐵的組織中作為基體存在,使強度降低。3含碳量對工藝性能的影響切
17、削加工性能:一般認為中碳鋼的塑性比較適中,硬度在HB200左右,切削加工性能最好。含碳量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其切削加工性能??慑懶裕旱吞间摫雀咛间摵?。由于鋼加熱呈單相奧氏體狀態(tài)時,塑性好、強度低,便于塑性變形,所以一般鍛造都是在單相奧氏體狀態(tài)下進行。鑄造工藝性能:鑄鐵的流動性比鋼好,易于鑄造,特別是靠近共晶成分的鑄鐵,其結晶溫度低,流動性也好,更具有良好的鑄造性能。從相圖的角度來看,凝固溫度區(qū)間越大,越容易形成分散縮孔和偏析,鑄造工藝性能越差??珊感裕阂话?,含碳量越低,鋼的焊接性能越好,所以低碳鋼比高碳鋼更容易焊接。(二)、FeFe3C相圖的應用 1為制定熱加工工藝提供依據。(1)制定熱處理工
18、藝的依據 (2)為制定熱加工工藝提供依據,包括鑄造、鍛造、焊接、熱處理。鑄造方面 鑄造合金成分的確定和澆注溫度的確定。鍛造方面 確定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焊接方面 分析熱影響區(qū)的組織。熱處理方面 確定熱處理加熱的溫度。 2為選材提供成分依據。 工業(yè)純鐵:室溫下退火態(tài)的組織由等軸晶粒組成;強度低,塑性、韌性好;作為功能材料使用,如變壓器的鐵芯等。含碳量在0.15-0.25%的亞共析鋼:屬低碳鋼,為工程結構用鋼。這類鋼主要用于房屋,橋梁、船舶、車輛、礦井或油井井架等大型工程結構件,一般不進行熱處理,直接在熱軋或正火狀態(tài)下使用。含碳量在0.30-0.50%的亞共析鋼,屬中碳鋼,為機械結構用鋼。主要用于制造各種機械零部件,如軸類、齒輪等。它要求有較高的強度,塑性、韌性和疲勞強度等綜合力學性能。這類鋼通常在淬火、高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包裝設備研發(fā)-洞察闡釋
- 5G+AI驅動的智能防火系統(tǒng)-洞察闡釋
- 光伏技術革新與市場競爭力-洞察闡釋
- 數字化社區(qū)治理模式與居民參與度研究-洞察闡釋
- 絲竹音樂智能交互與文化表達-洞察闡釋
- 5G網絡融合技術-洞察闡釋
- 次生代謝產物利用-洞察闡釋
- 保險監(jiān)管對保險產品創(chuàng)新的影響-洞察闡釋
- 數字營銷效果的用戶生成內容影響-洞察闡釋
- 基于網絡爬蟲的社會學數據收集方法-洞察闡釋
- 王者榮耀VS英雄聯盟:MOBA游戲的對決
- 新加坡雇傭合同模板
- 林業(yè)專業(yè)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三英語語法填空專項訓練100(附答案)及解析
- 《第一單元 我是信息社會的“原住民”4 鼠標操作有方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閩教版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
- 【天潤乳業(yè)公司應收賬款狀況及完善對策(附問卷)14000字】
- 焊線機技術員自學書
- 掬水月在手-古典詩詞與現代人生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南開大學
- 2024年共青團入團積極分子考試題庫(含答案)
- 強化學習 課件 第1章 強化學習概述
- 中外比較文學研究專題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