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語文文言文解析匯總.doc_第1頁
2011高考語文文言文解析匯總.doc_第2頁
2011高考語文文言文解析匯總.doc_第3頁
2011高考語文文言文解析匯總.doc_第4頁
2011高考語文文言文解析匯總.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1年高考語文分類匯編文言文全國卷三、(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熊鼎,字伯潁,臨川人。元末舉于鄉(xiāng),長龍溪書院。江西寇亂,鼎結(jié)鄉(xiāng)兵自守。陳友諒屢脅之,不應(yīng)。鄧愈鎮(zhèn)江西,數(shù)延見,奇其才,薦之。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乃留愈幕府贊軍事。母喪除,召至京師,授德清縣丞。松江民錢鶴皋反,鄰郡大驚,鼎鎮(zhèn)之以靜。遷起居注,承詔搜括故事可懲戒者,書新宮壁間。舍人耿忠使廣信還,奏郡縣官違法狀,帝遣御史廉之。而時已頒敕書,丞相李善長再諫不納,鼎偕給事中尹正進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復(fù)以細故煩御史,失信,且褻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洪武改元,新設(shè)浙江按察司,以鼎為僉事,分部臺、溫。臺、溫自方氏竊據(jù),偽官捍將二百人,暴橫甚。鼎盡遷之江、淮間,民始安。平陽知 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shù)百咸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寧海民陳德仲支解黎異,異妻屢訴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實,立正其罪。是秋,山東初定,設(shè)按察司,復(fù)以鼎為僉事。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shù)十輩,列部肅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縣各置二歷,日書所治訟獄錢粟事,一留郡縣,一上憲府,遞更易,按歷鉤考之,莫敢隱者。八年,西部朵兒只班率部落內(nèi)附,改鼎岐寧衛(wèi)經(jīng)歷。既至,知寇偽降,密疏論之。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fù)遣中使趙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脅鼎北還。鼎責(zé)以大義,罵之,遂與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殺。(節(jié)選自明史熊鼎傳)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A.元末舉于鄉(xiāng),長龍溪書院 長:執(zhí)掌B.江西寇亂,鼎結(jié)鄉(xiāng)兵自守 結(jié):聚合C.鄧愈鎮(zhèn)江西,數(shù)延見 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贊軍事 贊:輔佐【答案】C【解析】C項中“數(shù)延見”一句大意是“鄧愈要見熊鼎”,據(jù)此來理解,“延”應(yīng)該是“邀請、延請”之意。【點睛】“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這個考點是每年必出題目,可能全都是“實詞”,今年的題目即如此;可能實、虛詞都有,也可能只有虛詞。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考查是動態(tài)語境中的辨析,要理解動態(tài)語境中的陌生意義,就必須注意上下文語境,注意整個語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斷章取義。其次要注意文言實詞知識的靈活熟練運用,最起碼要熟練掌握文言實詞知識,比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fù)詞”“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知識。解題方法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選,對于同學(xué)們來說,排除法似乎更可靠。比如本題的“長”讀“zhng”,通“掌”,無論知識還是文句理解,都非常熟悉,便立即排除之;“結(jié)”在“結(jié)兵自守”中顯然是“聚集、聚合”等意,也可立即排除;“贊”在“留幕府贊軍事”句意中顯然是“輔佐、協(xié)助”等意,亦可立即排除。最后要注意古代文化常識,現(xiàn)代漢語詞匯積累,這些都是能夠迅速做出判斷的必要知識。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處事精細求實的一組是(D)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 復(fù)以細故煩御史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 乃逮德仲,鞠實,立正其罪按歷鉤考之,莫敢隱者 知寇偽降,密疏論之A. B.C. D.【答案】D【解析】“篩選文中的信息”這個考點幾乎每年必考,這是由于所選文言文多采自史傳文,而史傳文都是評述某個人的生平事跡的,這就決定了“篩選文中的信息”考點的高頻率出現(xiàn)。本題中反映的是主人公辭官不就的品德,是主人公說的話,說的是朝廷命令御史查察,反映主人公判案迅速,都與題目要求不合,故選D?!军c睛】這種題目的解法主要是排除法,且很快很準確,比如一看馬上就可排除之,于是就只剩下C、D兩項了,再看看又能迅速排除C,很快就可選出答案??荚囘^程中必然要講求點兒效益,而排除法的運用幫助很大,效果也很明顯。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熊鼎卓有才能,處變不驚。他深受鄧愈器重,留在鄧手下任職;為母親守孝后擔任德清縣丞,其時松江有人叛亂,鄰郡驚恐,他冷靜地控制了本縣局面。B.熊鼎思慮周詳,維護朝廷威信。廣信郡縣官員違法,皇上已頒發(fā)敕令,此時又要查究;熊鼎認為朝廷應(yīng)當取信天下,不應(yīng)為小事出爾反爾,皇上這才作罷。C.熊鼎治政有方,堅持依法辦事。分管臺、溫事務(wù)時,他遷走兇惡殘暴的官將,百姓方才安定;平陽知州梅鎰被誣貪污行賄,他聽從民意,依法予以釋放。 D.熊鼎面對威逼,表現(xiàn)出凜然正氣。朵兒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覺其中有詐,不久叛寇果然作亂,并脅迫他北還,他維護正義,責(zé)罵叛寇,最終被殺。【答案】B【解析】B選項違背文意。文中說的是廣信郡縣官員違法,皇帝卻要頒發(fā)敕令表彰,而不是查究,也沒有出爾反爾;李善長也為此事上奏進言,皇帝不聽,熊鼎與給事中伊正進言,皇帝默然良久,這才不讓御史送去敕令。【點睛】“歸納內(nèi)容考點,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閱讀理解的重點。文言文關(guān)于這個考點的設(shè)題最難,排在三道題目之后,就是明證。但相對于現(xiàn)代文閱讀鑒賞來說,能力層級還只是C級“綜合分析”。四個選項的內(nèi)容都是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文章內(nèi)容的歸納概括,只要找準原文所在文段、層次,仔細對照,這種題目實際上不難。第卷四、(23分)11.把第一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shù)十輩,列部肅清。譯文:(2)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fù)遣中使趙成召鼎?!敬鸢浮浚?)熊鼎到任,上奏罷免了不稱職的官員數(shù)十人,各部貪官污吏得以肅清。(2)皇帝派遣使者慰問他,賜給他裘皮帽子,又派遣中使趙成召回熊鼎。【解析】(1)句中難點有“奏罷”“不職”“數(shù)十輩”“列部”,這些都是理解句子的關(guān)鍵,“奏罷”是兩個詞,“上奏并罷免”之意;“不職”意為“不稱職”,是“不稱職”的省稱;“數(shù)十輩”難理解關(guān)鍵是“輩”字難理解,其實根據(jù)文章大意,很容易理解為“數(shù)十人”;“列部”就是“各個部門”之意。整體理解句子,抓住上下文,特別是上文“山東初定,設(shè)按察司”,就能理解主人公去山東上任,主要是監(jiān)察官吏。(2)此句幾乎沒有什么難理解的詞語,對譯即可?!军c睛】“理解和翻譯文中的句子”這個考點年年必考,是文言文閱讀的基本能力考查。要做好這道題,就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xí)慣,如“單音詞”意識,利用古代文化常識理解內(nèi)容的意識,自覺運用“實、虛詞知識,句式知識、史傳文知識”的意識,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相溝通的意識,古今生活溝通的意識。尤為重要的是整體閱讀理解的意識,不注重整體理解,就可能從開始就錯了。新課標全國卷(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題。何灌,字仲源,開封祥符人。武選登第,為河?xùn)|從事。經(jīng)略使韓縝語之曰:“君奇士也,他日當據(jù)吾坐?!睘楦?、火山軍巡檢。遼人常越境而汲,灌親申畫界堠,遏其來,忿而舉兵犯我。灌迎高射之,發(fā)輒中,或著崖石皆沒鏃,敵驚以為神,逡巡斂去。后三十年,契丹蕭太師與灌會,道曩事,數(shù)何巡檢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蕭矍然起拜。為河?xùn)|將,與夏人遇,鐵騎來追,灌射皆徹甲,至洞胸出背,疊貫后騎,羌懼而引卻。張康國薦于徽宗,召對,問西北邊事,以笏畫御榻,指坐衣花紋為形勢。帝曰:“敵在吾目中矣?!?提點河?xùn)|刑獄,遷西上閣門使、領(lǐng)威州刺史、知滄州。以治城鄣功,轉(zhuǎn)引進使。詔運粟三十萬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淺不勝舟,陸當用車八千乘,沿邊方登麥,愿以運費增價就糴之?!弊嗌?,報可。未幾,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間田千頃,湟人號廣利渠。徙河州,復(fù)守岷,提舉熙河蘭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則人樂應(yīng)募,而射士之額足矣?!睆闹8Π霘q,得善田二萬六千頃,募士七千四百人,為他路最。陪遼使射玉津園,一發(fā)破的,再發(fā)則否??驮唬骸疤静荒芤??”曰:“非也,以禮讓客耳。”整弓復(fù)中之,觀者誦嘆,帝親賜酒勞之。遷步軍都虞候。金師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陽。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風(fēng)迎潰。黃河南岸無一人御敵,金師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見,不許,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戰(zhàn)凡三日,被創(chuàng),沒于陣,年六十二。(節(jié)選自宋史何灌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遼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發(fā)輒中 迎:面對。 C敵驚以為神,逡巡斂去 斂:躲藏。K D鐵騎來追,灌射皆徹甲 徹:穿透。答案:C解析:斂,退縮,收縮。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組是(3分) 【 】 灌親申畫界堠,遏其來 或著崖石皆沒鏃 至洞胸出背,疊貫后騎 愿以運費增價就糴之 得善田二萬六千頃 陪遼使射玉津園,一發(fā)破的 A B.C D.答案:D解析:敵人還是侵犯了邊境;是有時;是奏章的內(nèi)容。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何灌有軍事才能,射技震驚契丹。經(jīng)略使韓縝極為賞識他,認為終將取代自己 ;在守邊時,何灌大顯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驚恐起拜。B、何灌濘諳西北 邊事,受到微宗贊許。他任灑落將時奮勇?lián)敉送鈹常?jīng)舉薦得到徽宗召問,他用笏板指畫以助講解,形象生動,徵宗很快明白了邊戰(zhàn)形勢 。C、何灌善于治理政務(wù),舉措得到皇上認可。為完成 運糧任務(wù) ,他建議將水運改為陸運;在招募射士 時,又提出修渠引水,興造 良田,使剩余勞力樂于 應(yīng)募。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敵,不幸陣亡。金兵南下,梁方平棄城逃遁,何灌阻止?jié)⑼宋闯?;金兵長驅(qū)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領(lǐng)命背城抗敵三日,受傷戰(zhàn)死。答案:D解析:何灌沒有阻止?jié)⑼耍峭L(fēng)潰敗。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 漢語。(10分)(1)整弓復(fù)中之,觀者誦嘆,帝親賜酒勞之。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觀看的人贊嘆,皇上親自賜酒犒勞他。解析:注意“整弓、中、誦嘆、勞之”的翻譯和整句句意。(2)灌至,乞入見,不許,而令控守西隅,答案: 何灌來到,請求入見,皇上不允許,而命令他把守西部邊角。解析:注意“乞入見、控守、西隅”的翻譯,補充出“不許”的省略和整句句意。參考譯文:何灌,字仲源,開封祥符人。何灌因為武選登第,做河?xùn)|路從事。河?xùn)|經(jīng)略使韓縝對他說:“您是個奇才,將來總有一天會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來何灌擔任府州、火山軍巡檢的軍職,遼國人經(jīng)常越境來取水,何灌親自劃定邊界,不允許他們越境過來取水,遼國人憤怒地帶領(lǐng)兵馬犯境。何灌朝著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頭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遼軍吃驚的把他當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約過了三十年,契丹的蕭太師與何灌相遇,說起了過去的事,歷數(shù)道何巡檢好箭法。何灌說:“那就是我啊。”蕭太師肅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禮。何灌隨后做河?xùn)|將,與西夏軍隊相遇,敵人的騎兵追了過來,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徹敵人的鎧甲,從胸前射進去,從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敵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張康國把何灌向徽宗推薦,徽宗召見了他回話,詢問起西北邊境的敵我態(tài)勢,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畫圖,指著衣服上的花紋作為敵我態(tài)勢來(向皇帝講解)?;实壅f:“敵人都在我的眼里了?!焙髞砗喂喙偕狳c河?xùn)|刑獄,遷西上閣門使、領(lǐng)威州刺史、知滄州。因為治理城鄣有功,轉(zhuǎn)任引進使。當時皇帝命令運送糧三十萬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說:“河水太淺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陸路運輸要用馬車八千乘,工作量太大。這時沿邊麥子正熟,可以用運輸糧草的費用就地加價收購麥子?!弊嗔松先ィ?yīng)允了。過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鑿引邈川水灌溉了數(shù)千頃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帶的人民把它叫做廣利渠。后來平調(diào)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舉熙河蘭湟弓箭手”之職。何灌向朝廷進言:“如果先修繕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災(zāi)的損害,那么百姓就樂于參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額就能夠招足了。”朝廷聽從了何灌的建議。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質(zhì)量二萬六千頃,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壯弓箭手,是當時西北幾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遼使在玉津園射箭,一發(fā)命中箭靶,再次發(fā)射就沒有射中??腿苏f:“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禮節(jié)讓讓你?!?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觀看的人贊嘆,皇上親自賜酒犒勞他。隨后升侍衛(wèi)步軍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讓所有的禁兵都出來京城交付給梁方平守衛(wèi)黎陽。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駐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風(fēng)潰敗。黃河南岸沒有一個人能抵御敵人,金師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來到,請求入見,皇上不允許,而命令他把守西部邊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總共和敵人作戰(zhàn)了三天,受到創(chuàng)傷,死在陣地上,當時六十二歲。安徽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萬貞文先生傳 全祖望貞文先生萬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戶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馴,弗肯帖帖隨諸兄,所過多殘滅,諸兄亦忽之。戶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頹,閉之空室中。先生窺視架上有明史料數(shù)十冊,讀之甚喜,數(shù)日而畢;又見有經(jīng)學(xué)諸書,皆盡之。既出,因時時隨諸兄后,聽其議論。一日伯兄期年家課,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觀諸兄所造,亦易與耳?!辈煮E聞而駭之,曰:“然則吾將試汝。”因雜出經(jīng)又目試之,汗浸千言,餓頃而就。伯兄大驚,持之而泣,以稿戶部曰:“幾失吾弟?!睉舨恳嚆等辉唬骸皫资嶙?。”是日始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讀書。逾年,建請業(yè)于梨洲先生,則置之烽帳中高坐。先生讀書五行并下,如決海堤,然嘗守先儒之戒,以為無益之書不必觀,無益之文不必為也,故于書無所不讀,而識大者。康熙戊午,詔征博學(xué)鴻儒,則獲獎巡道許鴻勛以先生薦,力辭得免。明年,開局修明史,昆山徐學(xué)士元文延先生往,時史局中征士許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學(xué)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請以布衣參史局,不暑銜,不受俸,總裁許之。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審,先生閱畢,謂侍者曰: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當補入;取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當參校。侍者如言而至,無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雖其后不盡仍先生之舊,而要其底本,足以自為一書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時議意其專長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學(xué)居優(yōu),先生與之語喪禮,乃知先生之深于經(jīng),侍郎銀請先生遍成五禮之書二百余卷。當時京師才彥霧會,各以所長自見,而先生最閑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無不呼曰萬先生,而先生與人還往,其自署只曰“布衣萬斯同”,未有嘗他稱也。先生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師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館于督少為寬假,先生歷數(shù)其罪以告之。有運餉官以棄運走,道死,其孫以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錢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為之營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嘗倦也。父友馮侍郎躋仲諸子沒入勛衛(wèi)家,先生贖而歸之。不矜意氣,不事聲援,尤喜獎引后進,唯恐失之,于講會中惓惓三致意焉,蓋躬行君子也。卒后門人私溢曰貞文。 (選自錢儀吉纂碑傳集,有刪節(jié))4、對下列句子中 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先生欲豫焉 豫:參與。B學(xué)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C侍者如言而至,無爽者 爽:差錯D先生贖而歸之 歸:歸還?!驹囶}答案】D【試題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理解)【試題解析】D項的“歸”是一個活用實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之歸”的意思。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萬斯同小時候十分頑劣,可聰穎異常,過目不忘,長跟兄長們討論學(xué)問,引起父兄重視,被送入私塾讀書,又經(jīng)名師指點,終成大器。B.萬斯同受邀參加明史的編纂工作,不計名利,擔當修訂審核重任;他學(xué)識淵博,目光敏銳,態(tài)度嚴謹,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C.萬斯同對經(jīng)學(xué)有精深的研究,應(yīng)邀編纂禮學(xué)之書,貢獻很大;他為人也很低調(diào),從不像別人那樣炫耀自己,受到當時人們的普遍敬重。D.萬斯同嚴詞拒絕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遺余力地為困頓者奔走,對市區(qū)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現(xiàn)出剛正不阿、看重情義的君子之風(fēng)?!驹囶}答案】A【試題考點】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分析綜合)【試題解析】此題四個選項分別概括原文語段的某個要點,考試需對照選項與原文,概括分析比較,找出概括不準確的的地方得出答案。此類試題常錯在個別詞句的理解上。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伯兄驟聞而駭之,曰:“然則吾將試汝?!弊g文: (2)有運餉官以棄運走,道死,其孫以賄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譯文: 【參考答案】(1)長兄突然聽到他這樣說,感到很吃驚,說:“既然這樣,那么我要考考你。”(2)有個押運糧餉的官員因為放棄押運逃跑,在路上死了,這個官員的孫子通過行賄請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訓(xùn)斥并且趕走了他。【試題考點】本題考查“翻譯并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驹囶}解析】關(guān)鍵詞(1)驟、之、然則 (2)以、道、北京卷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題。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為而難成者,有難成而易敗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誳寸而伸尺,圣人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殺弟之累,齊桓有爭國之名;然而周公以義補缺,桓公以功滅丑,而皆為賢。今以人之小過,掩其大美, 則天下無圣王賢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視,不可灼也;喉中有病,無害于息,不可鑿也。河上之丘冢,不可勝數(shù),猶之為易也;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 常,猶之為平。昔者,曹子為魯將兵,三戰(zhàn)不勝,亡地千里。使曹子計不顧后,足不旋踵,刎頸于陳中,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然而曹子不羞其敗,恥死而無功。柯 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戰(zhàn)所亡,一朝而反之,勇聞于天下,功立于魯國。管仲輔公子糾而不能遂,不可謂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難,不可謂勇;束縛桎 梏,不諱其恥,不可謂貞。當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紲之中,立齊國之政,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軀,不顧后圖,豈有此霸 功哉! 今人君之論其臣也,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則失賢之數(shù)也。故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jié);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鱔鱧鮪,而蜂 房不容鵠卵;小形不足以包大體也。(取材于淮南子汜論訓(xùn))注釋:誳:彎曲。河上:黃河邊,這里指黃河邊的平地。涔:積水。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有難成而易敗者 ?。簹腂. 河上之丘冢不可勝數(shù),猶之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戰(zhàn)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這里指收回D. 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 略:簡略來源:Z|xx|k.Com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次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B. 昔者,曹子為魯將兵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C. 使曹子計不顧后使管仲出死捐軀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之論其臣也8. 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 出詞語,補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 目中有疵,不害于視,(則)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茍)無害于息,不可鑿也C. 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常,(而)猶之為平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難,不可謂勇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世間之事是極為復(fù)雜多樣的,古代圣賢對此有獨到的見解并十分關(guān)注。B.代價與成功總是成正比,這在周公、齊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證。C.管仲雖稱不上智、勇、貞,但他仍為齊國的霸業(y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D.評價人物要著眼于大處和長遠,而不能僅看一時的成敗和小的污點。第二部分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 10.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5分)熹 竊 觀 古 昔 圣 賢 所 以 教 人 為 學(xué)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講 明 義 理 以 修 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務(wù) 記 覽 為 詞 章 以 釣 聲 名 取 利 祿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為 學(xué)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賢 所 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經(jīng) 有 志 之 士 固 當 熟 讀 深 思 而 問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二、文言文閱讀6,【答案】D【題目解析】略在此處是主要的意思。7,【答案】C【題目解析】C選項的兩個使都表假設(shè),譯為假使或假如;A選項中,有可行而不可言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而字譯為但是,獨見而留意 是順承關(guān)系;B選項,為魯將兵的為是介詞,后接動作受益方,譯為替、給,終身為破軍擒將的為是動詞,譯為是、作為;D選項,人 君弗臣的臣字是名詞意動用法,是以之為臣之意,人君論其臣的臣是名詞,譯為臣子。8,【答案】D【題目解析】D選項的遁逃奔走,不死其難兩個分句間是順承關(guān)系,不應(yīng)該補足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然而的然字。9,【答案】B【題目解析】B選項中,周公、齊桓和曹子的事例是為了證明大美可以掩蓋小過,代價與成功總是成正比這個結(jié)論是與典型的無中生有。三、斷句、默寫、詩詞鑒賞10,【答案】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xué)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wù)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今人之為學(xué)者(,)既反是矣。然圣賢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經(jīng),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绢}目解析】注意對稱句式(務(wù)記覽,為詞章;釣聲名、取利祿)、句首連詞(然后、然)、句尾語氣詞(而已也、矣)等文言斷句標志。本文段中長句較多,屬于較難斷句的段落。福建卷(二)文言文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 元 虞集 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吳幼清先生于臨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澤,明日,登小孤山,觀其雄特險壯,浩然興懷,想夫豪杰曠逸名勝之士,與凡積幽憤而懷感慨者之登茲山也,未有不廓然樂其高明遠大而無所留滯者矣。 舊有亭在山半,足以納百川于足下,覽萬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終日。石級盤旋以上,甃結(jié)堅縝,闌護完固,登者忘其險焉。蓋故宋江州守臣厲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毀,聚足以涉,顛覆是懼。至牧羊亭上,芫穢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時,彭澤邑令咸在,亦為赧然愧,赩然怒,奮然將除而治之。問守者,則曰:“非彭澤所治境也?!蹦讼嗯c憮然而去。 明日,過安慶,府判李侯維肅,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為子新其亭,而更題曰一柱,可乎?夫所謂一柱者,將以卓然獨立,無無所偏倚,二震凌沖激,八面交至,終不為之動搖;使排天沃日之勢,雖極天下之驕悍,皆將靡然委順,聽令其下而去。非茲峰其孰足以當之也耶!新亭崢跳在吾目中矣,子當為我記之?!崩詈蛘娑ㄈ?,仕朝廷數(shù)十年,歷為郎官,謂之舊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剛氣自持,頗為時輩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憤其不足,候不屑也。觀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見其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損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當為,即以為己任,推而知其當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為無疑矣。 (選自道園學(xué)古錄卷七,有刪節(jié))【注】某:我。 甃結(jié):磚塊建筑。 聚足:登臺階一步一停。 徒倚:來回走動。震凌沖激:指江水侵凌撞擊。舊人:有資歷的老臣。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舟次彭澤 次:排列B.蕪穢充斥 穢:雜草C.乃相與憮然而去 憮:失意D.起佐郡 起:起任【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窘馕觥啃枰Y(jié)合原文語言環(huán)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B、C、D三項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A項“次”解釋做動詞“排列”在文中講不通,在本句中應(yīng)該解釋為動詞“停留”。 本題的誤區(qū)在于考生對文言實詞的把握過于僵化,不能和語言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理解,而誤認為A項正確?!敬鸢浮緼3.下列句子陳述的內(nèi)容與“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關(guān)系的一組是(3分)召吳幼清先生于臨川登者忘其險焉日就圮毀府判李侯維肅,某故人也因以告之必能有為無疑矣A. B. C. 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對文中信息的篩選能力,能力層級為C?!窘馕觥拷獯鸨绢}要把握住選擇標準,即題干中“與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關(guān)系的一組”。句寫的是作者到臨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與新修一柱峰亭沒有關(guān)系;句表現(xiàn)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句介紹的是李侯的胸懷與氣魄,雖說與新修一柱峰亭有關(guān)系,但非直接關(guān)系。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機和發(fā)起人,故有直接關(guān)系。本題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帶的選項均可以排除。【答案】D4.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孤山山腰有個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厲文翁主持修建的。B.虞集來到小孤山,發(fā)現(xiàn)牧羊亭破敗不堪,認為是彭澤縣令失職所致。C. 李維肅想將新亭更名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剛氣”的個性。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達了對新任府判李維肅有所作為的期待?!久}立意】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層級為C?!窘馕觥拷獯鸨绢}要審準題,找出“不正確的一項”,從原文“是時,彭澤邑令咸在,亦為赧然愧”可知是因為牧羊亭破敗不堪,在場的彭澤縣令認為是自己失職所致,羞得無地自容。作者在此并無任何指責(zé)彭澤縣令失職之語,故B項信息乃無中生有,所以是錯誤的。本題誤區(qū)在于望文生義,對原有信息沒有仔細的推敲與揣摩。【答案】B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吾為子新其亭,而更題曰“一柱”,可乎?(3分)譯: (2)觀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見其為人矣。(3分)譯: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注意聯(lián)系前后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文從句順。【解析】第(1)題翻譯時要注意“新”是形容詞作動詞“新修”;“更”是動詞“重新”,“題”也是動詞為“命名或題名”的意思;“可乎”表反問語氣,也要體現(xiàn)出來。第(2)題翻譯時應(yīng)補出省略的主語“我”。本題的難點為虛詞“以”字的用法。“以”在這里作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借,可譯為“憑、根據(jù)”等?!吧佟睘橥僮滞ā吧浴保勺g為“約略、大概”等?!敬鸢浮浚?)我為你新修那座這亭子,并重新命名為“一柱”,可以嗎?(2)(我)體察李維肅給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據(jù)(此)約略看出他的為人。文言文譯文延祐五年,我奉朝廷之命到江西臨川征召吳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那天,把船??吭谂頋?,第二天登小孤山,看到小孤山的雄偉突出,驚險壯觀,頓時有一股浩然之氣充斥心中,想起那些曠放逍遙于山水名勝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積憤懣而懷有感慨的人,當他們登上小孤山時,都會覺得心胸開闊,樂于那樣眼界高明,目光遠大,而沒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憤感慨了。從前在半山腰有一亭,駐足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腳下容納天下的流水,從這一角放眼廣大的世界,泰然安坐享受美景,可以持續(xù)一整天。石階盤旋而上,以磚石砌成,堅實而細密,路旁欄桿扶手完好堅固,登山者并不覺得它有危險。這亭子大概是故宋江州守臣厲文翁修建的吧,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了,只是守亭者存心不誠,任憑這亭子一天天倒塌毀壞。石階每登一級,都要等兩腳站穩(wěn),就怕倒塌傾覆。到了牧羊亭,發(fā)現(xiàn)亭子荒蕪骯臟不堪,竟使人一點不能在亭上停留。此時彭澤的官員們都在場,他們也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鏟除荒穢,把亭管好。詢問守亭者,則說:“小孤山不屬彭澤縣管轄,意謂你彭澤縣令管不著?!庇谑谴蠹抑缓煤譄o奈地離開。第二天經(jīng)過安慶,府判李維肅是我的老朋友,我就把有關(guān)亭子的情況告訴他。他說:“那是我管轄的地方,我為你新修那座這亭子,并重新命名為“一柱”,可以嗎?所謂一柱,就是要卓然獨立,不偏側(cè)哪邊,也不倚傍什么,各種打擊破壞勢力,從各方面一起涌來,始終不為之動搖。具有排斥上天,澆灌太陽之氣勢,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驕橫強悍的力量都使出來,都會倒下馴服,在一柱亭下聽從它的命令而離開,沒有這座山峰,如何能抵擋上述強大勢力?想象中新建的高峻亭子形象已經(jīng)在我心目中了。您應(yīng)該為我寫一篇記。我要到池陽,求通守周侯南翁為我題寫亭名。”李維肅是真定人,在朝廷當官幾十年,歷次擔任郞官,被人稱為老派人物(行動與操守不合時宜),儒雅且很有才華,為人正直有骨氣,頗為時人所排擠。不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對于起用李維肅擔任府判感到憤憤不平,認為他不夠資格。李侯不屑與他們計較。(我)體察李維肅給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據(jù)(此)約略看出他的為人。只是區(qū)區(qū)一亭,對郡的治理并沒有大的利害影響。來到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維肅只要認為自己應(yīng)該做的,必已此為己任,由此可以推想,對于興辦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夠有所作為。(二)文化經(jīng)典閱讀(6分)9.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保ㄕ撜Z述而)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保ㄕ撜Z子張) (1)請簡要概括孔子和子貢對“過”的看法。(2分)答: _ _(2)子貢以日食、月食為喻,說明了什么道理?請簡要分析。(4分)答:_ _【命題立意】本道試題考查對中國古代文化經(jīng)典的理解?!窘馕觥咳齻€選段可以綜述為儒家對“過錯”的見解:儒家并不怕做錯事,做錯事也不是什么丟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錯能改,君子知錯改錯,照樣受到別人的尊重。答第一小題時要同時兼顧三個選段,信息提取與概括要全面準確,不能掛一漏萬。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國古代特定的象征含義即光明正大,并結(jié)合選段找出他們的比喻義,第二小題就可迎韌而解?!敬鸢浮浚?)人應(yīng)該知錯改錯; 人不必回避錯誤。(2)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 以日月在運行中出現(xiàn)的日食、月食現(xiàn)象,比喻君子犯錯誤是顯而易見的、暫時的; 日食、月食過后,日月光明依舊,君子知錯改錯,照樣受到別人的尊重。文化經(jīng)典譯文孔子說:“我真是幸運。如果有錯,人家一定會知道?!笨鬃诱f:“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錯了。”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月蝕。他犯過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著他?!睆V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東鄉(xiāng)羅提督戰(zhàn)功,見于圣武記者詳矣。其智能亦自可韜,非徒以武力雄一時也。公嘗率兵入南山,搜余賊,村人苦猴群盜食田糧,晨必發(fā)火器驚之。公問故,令獲一猴來,剃其毛,畫面為大眼諸丑怪狀。明晨俟群猴來,縱之去,皆驚走。后不復(fù)至。官夔州游擊,夔關(guān)臨峽,山水迅急,瞬息千里,鹽梟至則鳴金叫呼,越關(guān)以過,船皆設(shè)炮械,兩旁系大竹,彎如弓,他船追及,斷系發(fā)之,船必覆,人莫敢攖。公募善泅者,持利鋸匿上流水中,俟船過,附而鋸其舵,抵關(guān)適斷,船不能行,觸石破,盡獲之。羅少亡賴,數(shù)行竊,令捕之杖斃,棄諸野。中夜而蘇,匍匐至一老嫗家,周之,乃改行,投身軍營,驍勇冠絕儕輩。當趙金龍之亂,羅受命,與總督盧公坤往平之,賊已困,將擒矣。時宣宗以尚書宗室禧恩來督軍,未至,諸公議待禧至,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遂違眾一戰(zhàn),殲賊且盡。羅每對人言生平作賊事,不少諱,并請文人歷敘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過門曰:“有方可救,但得錢三十千乃能配藥?!绷_自念貧窶,安得三十千錢,語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餓死耳。茍鬻汝,得錢買藥,則兩活矣?!逼奁鴱闹?,病果瘳。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xùn)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qū)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xué)家之律繩之(選自葛虛存清代名人軼事將略篇,有刪改)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村人苦猴群盜食田糧 痛苦B明晨俟群猴來,縱之去 騰躍C官夔州游擊,夔關(guān)臨峽 做官D抵關(guān)適斷,船不能行 碰到【答案】C(A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湯問:“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記陳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釋放;放走。例:縱火,縱虎歸山,七擒七縱。D到達,抵達。例:抵京,抵臨,平安抵達。)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A其智能亦自可韜 語其妻曰B非徒以武力雄一時也 越關(guān)以過,船皆設(shè)炮械 C令捕之杖斃,棄諸野 妻泣而從之,病果瘳 D遂違眾一戰(zhàn),殲賊且盡 吾病且死,汝亦餓死耳【答案】B(憑,介詞/相當于“而”,表順承。A他的,代詞。C他,代羅提督。D將,將近,副詞。)7下列各組詞語,都能表現(xiàn)羅提督“足智多謀”的一組是(3分)嘗率兵入南山,搜余賊 畫面為大眼諸丑怪狀俟船過,附而鋸其舵 乃改行,投身軍營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得錢買藥,則兩活矣。A B C D【答案】B(敘述他曾經(jīng)率兵到南山。敘述他投身行伍。敘述他跟妻子商量賣身以求錢治病事,這點勉強可算是。)8.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南山的一個村子里,群猴偷吃莊稼,村民深受齊其害。羅提督巧用計策,幫助他解決了猴患。 B為了對付鹽梟,羅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屬避其鋒芒,暗中襲擊,取得了輝煌戰(zhàn)果。C羅提督年輕時曾經(jīng)誤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趙金龍之亂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D羅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諱那段行竊經(jīng)歷,讓他人提醒自己,引以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敬鸢浮緿( “讓他人提醒自己,引以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無依據(jù)。)9斷句和翻譯。(10分)(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xùn)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qū)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xué)家之律繩之【評分說明】共12處,每錯3處扣1分?!緲它c如下】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xùn),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qū),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xué)家之律繩之?【補充注釋】鬻,本義為“粥”,引申為“賣”。鬻文(為人撰寫文章而接受酬勞,即“賣文”),鬻技(出賣技藝以謀生),鬻歌(賣歌,以歌唱謀生),鬻爵(出賣官爵)。成語“賣官鬻爵”,形容政治腐敗,統(tǒng)治階級靠出賣官職來搜刮財富。訓(xùn),典式,法則。成語“不足為訓(xùn)”,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或榜樣。糟糠,酒糟糠皮,是窮人賴以生活的食物。后常用“糟糠”形容窮困共患難。“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知心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道里,指道學(xué)家主張的法則、規(guī)律。磊磊落落,一一分明的樣子,也形容胸懷坦蕩。繩,木工用的墨線,引申為標準、法則,又引申為按一定的標準去衡量、糾正。繩墨,準繩,繩正,繩之以法。(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公募善泅者,持利鋸匿上流水中。【答案】羅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讓他們)拿著鋒利的鋸子隱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并請文人歷敘其事,洵奇男子也?!敬鸢浮浚_提督)還(或:并且)邀請(或:延聘)文人(或:讀書人)詳細地(或:清晰地)記載他(做賊)的事情,(這種胸襟),確實是個非凡(或:異乎尋常/奇特/奇異)的男子漢啊。(3分。歷、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補注】洵,誠然,確實。詩邶風(fēng)靜女:“洵美且異?!焙本黹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諫成帝營陵寢疏西漢劉向 臣聞賢圣之君,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豈可動哉!”張釋之進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墳。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惫讟≈?,自黃帝始。黃帝葬于橋山,堯葬濟陰,丘隴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畢,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宮祈年館下,皆無丘隴之處。此圣帝明王、賢君智士遠覽獨慮無窮之計也。逮至吳王闔閭,違禮厚葬。十有余年,越人發(fā)之。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fā)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shù)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zāi),內(nèi)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是故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無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隴彌高,宮廟甚麗,發(fā)掘必速。由是觀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兇,昭 然可見矣。 陛下即位,躬親節(jié)儉,始營初陵,其制約小,天下莫不稱賢明。及徙昌陵,增埤為高,積土為山,發(fā)民墳?zāi)?,積以萬數(shù),營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氣感動陰陽,因之以饑饉,物故流離以十萬數(shù),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篤美甚厚,聰明疏達蓋世,宜弘漢家之德,崇劉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比方丘隴,違賢知之心,亡萬世之安,臣竊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墳薄葬,以儉安神,可以為則;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為戒。初陵之模,宜從公卿大臣之議,以息眾庶。 (選自漢書楚元王傳,有刪改) 【注】錮:用金屬溶液填塞空隙。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外被項籍之災(zāi),內(nèi)離牧豎之禍 離:遭受B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余 迫卒:急促C物故流離以十萬數(shù) 物故:死亡D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 顧:回頭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顧:只是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寫薄葬和厚葬的一組是 【參考答案】 B 【解題思路】A項中前一句是寫棺槨之葬的起始;C項兩句都寫厚葬D項后一句不是寫厚葬。 12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釋之向漢文帝進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覬覦,即使陵寢修建得十分堅實,終會被 人盜挖開。文帝明白了這個道理,最終薄葬。 B吳王闔閭違背禮制,實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墳高聳,陪葬豐厚。但沒過多 長時間,他們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壞,可悲可嘆。 C文、武、周公、秦穆公,為長久計,實行薄葬,他們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實際上都是無德寡知者。 D王侯喪葬之事,關(guān)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儉則吉,奢則兇。因此,作者在文末勸說成帝弘揚古帝先人的美德,簡儉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亂君。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 A中“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覬覦,即使陵寢修建得十分堅實,終會被人盜挖開”。這句話不是文帝最終薄葬的理由。 四、(24分) 13請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 不封不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4分) (2)其后牧兒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槨。(3分) (3)孝文皇帝去墳,以儉安神,可以為則。(3分) 【參考答案】13.(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來,將其葬于山野之中,既無封土堆,又不樹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槨來替代這種情況 (2)在這之后牧童丟失了羊,羊進入了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著尋找羊,不小心失火燒了始皇的棺槨 (3)孝文皇帝放棄了筑墳的禮節(jié)而簡單地埋葬,用節(jié)儉安定神明,可以把這作為準則 【解題思路】(1)句的重點詞語“厚衣”“封”“樹”詞類活用。(2)句的重點詞語“亡”“求”“其”。 (3)句的重點詞語“去”“墳”“神”“則”省略句 【參考譯文】我聽說圣賢的君王,廣博地觀察事物的始終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身和情理,這然就能是非分明。孝文帝住在霸陵,回頭對群臣說:“用北山的山石作為棺犉,哪里能動得了??!”張釋之進言說:“假使棺犉中有讓人想要的,即使用金屬溶液填塞南山還是會有空隙,假使棺犉中沒有讓人想要的,即使沒有巨石做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