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音樂鑒賞論文.doc_第1頁
莫扎特音樂鑒賞論文.doc_第2頁
莫扎特音樂鑒賞論文.doc_第3頁
莫扎特音樂鑒賞論文.doc_第4頁
莫扎特音樂鑒賞論文.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莫扎特音樂鑒賞論文_莫扎特音樂創(chuàng)作的背景分析摘要 :文章先在18世紀歐洲的時代背景中尋找莫扎特音樂古典風格的源頭;再以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文化為背景剖析莫扎特音樂的本質和靈魂;最后從疾病、死亡、自由人的“煩”著手,分析莫扎特音樂創(chuàng)作的生理和心理背景。 關鍵詞 :古希臘 羅馬文明 古典風格 啟蒙運動 慢樂章 奧地利音樂家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 ,17561791),三歲彈琴,四歲識譜,五歲開始作曲,小小年紀就名滿京都,轟動全歐。這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滿腦子是音樂”,被譽為“音樂的上帝”。上帝創(chuàng)造了萬物,莫扎特則以純正的心態(tài),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在他短暫的生命中,以其旺盛的創(chuàng)作精力,向世人奉獻了大量充滿靈性的音樂作品,這在人類文明史上是空前的。 音樂藝術絕不是原野上一朵獨自開放、孤芳自賞的野玫瑰。為了更深地理解、把握莫扎特的音樂,我們有必要揭示莫扎特音樂創(chuàng)作的種種背景。 一、時代背景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紀的歐洲,正是非洲奴隸貿易最猖獗的時期。因為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數(shù)量有限,且由于殺戮已瀕于被滅絕的地步,所以那里的甘蔗、煙草、棉花、咖啡和香料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迫切需要大量的、廉價的奴隸勞動,為的是向歐洲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奴隸貿易的規(guī)模直接影響到歐洲國家的興衰。歐洲幾乎所有在海上從事貿易活動的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普魯士、丹麥、瑞典)都在非洲大陸參加了奴隸的販運這項“販賣人類血肉”的罪惡勾當。其殘忍性,不亞于20世紀的奧斯威辛集中營。 18世紀中葉歐洲國家之間的七年戰(zhàn)爭(17561763年)爆發(fā)那年,莫扎特剛好出生。開戰(zhàn)的原因是普奧爭雄與英法爭霸。童年莫扎特巡回演出開始于1762年,正是歐洲戰(zhàn)爭此起彼伏的混亂時期。 18世紀的歐洲,古希臘、羅馬文明的面紗再度被揭開,特別是在被埋沒多年的龐貝及赫庫蘭姆兩座古城的重新發(fā)現(xiàn)和挖掘,掀起一股埋沒和遺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義浪潮,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風格。莫扎特正好生逢“開明專制”的盛世,開明的君主約瑟夫二世(17411790),于1765年繼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皇帝推崇伏爾泰等啟蒙學者的學說,推行改革,在奧地利歷史上開始了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商品生產。生活在政治上一個比較寬松、比較自由的時期,莫扎特才得以創(chuàng)作了大量古典風格的音樂,激發(fā)了18世紀歐洲對古典風格的熱烈崇拜。 莫扎特音樂藝術的根,正如近代歐洲文明的根一樣,必須到古希臘、羅馬去尋找。莫扎特音樂藝術的古典風格源自新古典主義浪潮的影響,猶如古希臘、羅馬的建筑藝術風格一樣,不僅崇高、莊嚴、靜穆,且華貴、典雅。莫扎特在樂曲中營造出一種心曠神怡的優(yōu)美氛圍,靠直覺來表述自己內心對陽光、月光和星光下的世界人生的種種印象,具有對稱美和穩(wěn)定的和諧美。 二、思想文化背景 18世紀的歐洲,同時也是啟蒙運動時期。啟蒙運動,是一種將思想與信仰根植于對古希臘、羅馬文明研究的運動;啟蒙運動思想家伏爾泰及其支持者們相信理性及對知識的追求,將帶領人性進入真正快樂的源頭。在這種啟蒙運動精神的推動下(在這個運動中,對任何問題都鼓勵質疑和提出問題),歐洲開始嘗試完成全球地圖。 在莫扎特的年代,短暫且卓越的探險熱潮,正是18世紀啟蒙運動下的產物。詹姆斯庫克船長沿東澳大利亞征服南太平洋的探險航行,是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以來最大一次擴展了歐洲的地理知識體系,奠定了填補航海圖上最后一大塊土地的基礎。而一個18世紀的浪子賈科莫卡薩諾瓦輕浮、放蕩的一生恰恰是與18世紀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對立的最佳寫照。他從18歲起(1743年),一直到1784年退休,都在歐洲騙吃騙喝,專門喜歡與國王、貴族、名人等高層次人士往來,還贏得世紀最偉大情圣之一的名聲,這也是18世紀歐洲上流社會真實生活的生動寫照。 莫扎特音樂的本質和靈魂也是啟蒙。簡單易懂的莫扎特音樂語言發(fā)展,亦與18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密切聯(lián)系。莫扎特應用簡單易懂的音樂語言符號,采用奏鳴曲曲式,運用不同主調之間對立與平衡的全新表現(xiàn)技巧,在短短的29個春秋寒暑一共創(chuàng)作了626首曲子。這是上帝專門派來賜給人類的如珠似玉的旋律。 三、生理和心理背景 1.對疾病的沉思 莫扎特自六歲起,直到臨終,他都是一個疾病纏身的人。也許,沒有疾病的痛苦,就不會有深沉的音樂產生。莫扎特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都是在疾病纏身的煎熬和拼搏中度過的。若從醫(yī)學角度看,他的不少樂曲在某種程度上實在是一位患者主訴病歷的檔案。當然,莫扎特很少公開抱怨自己的惡劣健康狀況,他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忍受著。疾病所造成的痛苦并沒有把他推向頹廢的泥潭,走向厭世和悲觀主義,相反倒促使、刺激他跑到音樂藝術世界去尋找出路,用旋律、節(jié)奏以及和聲的語言訴說其生存狀態(tài),描述其人生的根本處境,從而得到解脫。 在D大調第五鋼琴協(xié)奏曲(作品第175號)中,活躍、開朗,有朝氣的第一樂章是他對生命的一首贊歌,而在慢樂章的展開部出現(xiàn)了沉思的段落,這是他祈求上帝使他正確對待疾病的一段內心獨白。該曲創(chuàng)作于1773年,莫扎特17歲,正好抱著有病的身子走向自己的青年時代。如此孱弱的軀體,卻有如此旺盛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真是不可思議。 2對死亡的默念 對死亡的默念,有一種鄉(xiāng)愁伴隨,這是莫扎特的許多慢樂章的主題。他把死亡看成是生命的最后歸宿,正是死亡刺激了他去緊迫地、頻繁地思考生的意義。 在人對生的渴望和死亡之間,存在著永恒的沖突。莫扎特用作曲,用鋼琴和小提琴做武器,同死的絕望感進行抗掙。他的最后三首弦樂四重奏便是莫扎特晚期同死的絕望感進行抗掙的“戰(zhàn)利品”: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第575號),創(chuàng)作年代是1789年夏天;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第589號),創(chuàng)作年代是1790年冬;F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第590號),創(chuàng)作年代是1790年冬。 聯(lián)想起貝多芬的a小調弦樂四重奏,它的主題思想正是貝多芬對“恒久的孤獨生存”的有力對抗和報復。這兩位世界上最偉大的作曲家在行將就木的日子都用了弦樂四重奏來抗擊心中的死的絕望感,真是意味深長。 藝術就是有這樣一種神奇的魅力:即使是痛苦、悲哀和絕望,一旦經過藝術處理,也會升華為審美對象。 做一個自由作曲家的“煩” 身為一名音樂神童,莫扎特曾與歐洲貴族交往密切,他認為自己與任何貴族是平等的(正如他在歌劇中所體現(xiàn)的)。但莫扎特仍隸屬于薩爾茲堡的統(tǒng)治者施拉騰巴哈大主教及他的繼承人科洛里多伯爵。他在這樣的從屬地位上,常感到局促不安;他容忍不了主仆關系中雇主科洛里多的專橫和壓制,在經過幾次意見紛爭以后,終于在1781年(25歲)掙脫了依附關系而走上自由作曲家的道路。他為了擺脫經濟上的困境,總在為找尋宮廷里的一個職位而勞碌奔波。不幸的是,當時的觀念是貴族贊助者均視作曲家為仆役,莫扎特歷經坎坷,仍負債累累;英年早逝,勞生一夢。 莫扎特性格中有內向的一面,他善于把同世界的矛盾、沖突掩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將做一個自由人的種種“煩”轉化為旋律。他的四首圓號協(xié)奏曲是他對“煩”的狠狠報復,因為他覺得用圓號來“笑”勞生一夢是很過癮、很解恨的一件事,他企圖通過圓號那響徹云霄的號聲來緩解其內心的“煩”,宣泄出同世界抗爭的憤懣。 莫扎特的音樂越往后,越到他的晚期,他反抗世界、自我掙扎的成分越多,樂曲境界就越高,震撼人心靈的力量也越大。到了臨死前的三四年,莫扎特的樂曲中透出的人同世界相抗爭的“力”就越大。 人類的精神和文明只有發(fā)展到了歐洲的18世紀,才能孕育出莫扎特音樂語言符號系統(tǒng)。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一種語言符號系統(tǒng),使18世紀的歐洲為之發(fā)狂,則是莫扎特的偉大功績。他從來沒有真正出生過海上鋼琴師心理劇情簡介: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歐美兩地的郵輪Virginian號上,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頭等艙上欲撿拾有錢人遺留下來的物品時,卻意外地在鋼琴上發(fā)現(xiàn)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于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于是Danny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并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海上出生的1900,在陸地上卻是個從未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也沒有國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而他也隨著Virginian號往返靠泊各個碼頭,逐漸長大。然而好景不長,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中,撫養(yǎng)1900的Danny意外喪生,幸而奇跡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yōu)美的琴聲所驚醒,循著琴聲而往,居然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地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Max在因緣際會下來到Virginian號加入樂隊伴奏,也因此見識到這位傳說中的海上鋼琴師1900,兩人因此結為好友。而1900在與發(fā)明爵士樂的傳奇鋼琴手Jelly同船競技鋼琴琴藝之后,聲勢更是如日中天。但盡管Max再三鼓勵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賦,1900卻始終未曾踏足陸地一步。直到他在為唱片公司錄制個人專輯時,意外見到船艙之外清秀動人的女孩,并在感動之余創(chuàng)作了1900s Theme(即片頭Max與樂器行老板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隨著女孩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究竟1900會不會為了去尋找女孩而離開三十多年來的船上生活?心理賞析: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xiàn)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從戰(zhàn)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后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尋找到1900,卻最終也無法說服他下船。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地看透人心,并借此彈奏、創(chuàng)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即使心愛的女孩令他做了下船的決定,也只是下到一半懸梯,象征性地扔下了他的帽子,最終還是回到船上,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此創(chuàng)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1900沒有真正出生,因為一個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會層面上沒有出生過,他從來沒有走入過真正的社會,不敢走下船,船就相當于母親的一個大的子宮。他遭受了兩次被拋棄,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棄了他,后來雖然有Dan-ny撫養(yǎng)他,但Danny在他8歲時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創(chuàng)傷。Danny雖然非常愛他,但Danny向來傳遞給他的信息就是說船以外的世界有多么可怕,讓1900不要離開船(一般正常家庭的父母也會告訴孩子外界有很多危險,但他們也會鼓勵孩子即使危險也要出去闖蕩,父母這兒是他的后盾,隨時是他的避風港灣,他們才有足夠的勇氣走向世界)。1900兩次可以依戀的客體都離他而去,他無法相信這世界還有什么安全感,無法感受那種愛。1900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始終不敢走下船。在Danny的葬禮上聽到了音樂,從此音樂成了他可以依戀的客體。他無法下船,無法想象大陸上人們的生活,他感到可怕,因為他沒有經歷過且腦中對陸地的印象是壞的和邪惡的,無法面對那么大的世界。甚至連愛情的力量都抵不過他對船的依戀。嬰兒期的安全和愛撫環(huán)境對人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孩子在蹣跚學步時,只有媽媽在他的視野范圍之內他才敢向前走,他知道這樣是安全的。再大一點,孩子可以離開家去上學,他知道他的媽媽愛他,不會離開他,因為他媽媽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但1900一出生就沒看到媽媽,一出生就沒有愛。沒有可依戀的對象,所以他沒有安全感,只有在“子宮”(船)里,他才感到是安全的。人是社會的,他沒有走進真正的社會過,也無法扮演他的社會角色,所以他走在懸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懼,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他從來沒有真正出生過。l 海上鋼琴師鋼琴音樂成就電影摘要電影離不開音樂,音樂在電影敘事、情感營造方面,給人們聯(lián)想和定性。海上鋼琴師中,故事世界的音樂作為敘述者和情感代理的功能性代表,本身既是內容,又是音樂,脫離了單獨配樂的孤獨,增加了電影的豐富性。本片正是利用了音樂和電影空間的這些特點,利用故事世界音樂的表現(xiàn)力和造型感,成功地塑造了1900這個海上鋼琴師的形象。關鍵詞故事世界音樂爵士鋼琴情感營造一、音樂背景電影描述了一位名叫1900的主人公,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為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凄美。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多納托雷的作品,然而說到音樂,一定要講到EnnioMorricone,這一位歐洲電影音樂配樂巨匠,一生為400多部電影譜寫原創(chuàng)音樂,簡直驚為神人,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是對他最大的肯定。他與多納托雷有著高度的默契,而且多納托雷給他的發(fā)揮空間也很大。像是這一部以音樂為主題的電影,ennio配起來真是如魚得水,而且他也憑借海上鋼琴師贏得了金球獎最佳配樂。影片以爵士樂為主,在表現(xiàn)憂郁傷感的調子上,非常貼切。本文所節(jié)選的兩個曲子,一個是PlayingLove,是1900在郵輪上灌制唱片時,弦窗外邂逅那位單純清秀的農家姑娘時,心中萌生一種初起的愛戀情結而創(chuàng)作的一段獨奏。溫婉細膩如喁喁私語,被公推為全片最動人樂章。第二個是斗琴片段時1900彈瘋的那首曲子:EnduringMovement。這是一段爵士鋼琴,由爵士音樂演變而來的音樂體裁,用鋼琴演奏,它是從非洲民間音樂發(fā)展而成的,它以豐富的切分和自由的即興為其贏得全世界流行樂迷和鋼琴演奏家的青睞。二、音樂的結構與編排在無聲電影時代,音樂是從頭到尾貫穿整個故事的,不論是否跟情節(jié)相關,總是一個樂隊伴隨著電影的播放不停地在演奏,后來代之以分散的以故事世界為準繩的音樂,這就是寫實主義。再到后來的經典體系,基于非故事世界音樂的模式,等等。音樂的結構和編排逐漸地與電影內容相匹配,音樂的敘事功能逐漸加強,在這部電影中,音樂與電影內容的和諧處理堪稱經典。 這一世,做個“水手”海上鋼琴師 他一生都在海上,他是一位真正的水手;他一生都在彈琴,他是一位真正的鋼琴家;他一生都在堅持,他,1900,一位真正的大海守望者。 守望自由,守望孤獨,守望音樂。 第一次彈琴,就為我們帶來了“A Mozart Reincarnated”,安靜,自然,隨性。簡單的鋼琴鍵的敲擊,簡單的音符,簡單的男孩。這首曲子洗去了那個時代的污濁,如此干凈?!皐hats his name?” “1900” “not the song, the boy” “1900” “l(fā)ike a song”,1900本身就是一首曲子,優(yōu)美的旋律,優(yōu)美的人生。也就是這首莫扎特的再生,拉開了1900的音樂大門,使他進入了一個真正屬于他的世界?!盕uck the regulations”,沒有規(guī)則,沒有約束的音樂世界。 因為沒有規(guī)則,所以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