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19捕蛇者說教學案1蘇教版.doc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19捕蛇者說教學案1蘇教版.doc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19捕蛇者說教學案1蘇教版.doc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九年級語文上冊 19 捕蛇者說教學案1 蘇教版撰寫人:_時 間:_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說”的特點。2、初步理解課文大意。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課文詞句的能力。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的情感。教學重點掌握文中重點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理解“爭”的內(nèi)涵。教學方法合作討論法教學用具小黑板、投影一、課前預習1、給下列字詞注音嚙( ) 臘( ) 攣( ) 瘺( )當( ) 嗣( ) 熙( ) 數(shù)( )蒞( ) 蹙( ) 殫( ) 踣( ) 缶( ) 曩( ) 隳( ) 恂( )藉( ) 謹食( ) 俟( ) 2、了解文體“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章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zhì),或因事發(fā)論,或抒發(fā)感觸,行文較為自由靈活。3、作者簡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柳宗元積極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官階相當于副司長)這年他32歲。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敗。王叔文被殺,參與者都被懲處,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貶到更荒遠的柳州(今廣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時才46歲。捕蛇者說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4、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5、預習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一)課堂精講1、梳理課文結(jié)構第一部分(1節(jié)):這一部分是寫毒蛇之毒和永州人爭捕毒蛇的原因。第二部分(2-4):敘述了蔣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第1層(第2段):交代蔣氏三代人所受的毒蛇之害。第2層(第3段):這是個過渡段,寫作者出于憐憫、同情之心,想為蔣氏解除捕蛇的痛苦。第3層(第4段):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蔣氏對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這一問題的長篇答話。在這一段答話中,蔣氏把捕蛇和納稅兩件事作了具體而充分的對比,控訴了苛稅重賦給人民帶來極大的苦難。第三部分(5節(jié)):點明全篇主旨,表達寫作意圖。2、理解下列字詞的含義黑質(zhì)( ) 白章( ) 以嚙( )臘 ( ) 已 ( ) 聚 ( )歲賦( ) 當 ( )專 ( )。嗣 ( ) 數(shù) ( ) 余悲( )毒 ( ) 告于( ) 若役( ) 3、翻譯下列句子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以嚙人,無御之者。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矣。 若毒之乎? 余將告于蒞事者。 (二)課堂精練1、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要如此強調(diào)“異蛇”之毒? 2、這一段重在寫“毒蛇”之異,從哪三個方面加以描繪? 3、毒蛇既有劇毒,一旦咬了人,人就會喪命,為什么僅僅因為它可以頂租稅,人們就甘愿冒著死亡危險,爭先恐后去捕捉它呢? 三、課后鞏固1、從捕蛇者說全文看,第 段是描寫和記敘,第 段是議論。其中第 段是蔣氏捕蛇的背景,為后文的展開做了鋪墊。第 段敘述蔣氏三代捕蛇的苦難家史,為后面的議論打下了基礎;而 自然而然地得出結(jié)論,點出主題。2、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 ,分三層來寫。先交代 ,再寫 ,最后寫 。3、課文開頭第一句說:“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接著從三方面對這種蛇之“異”進行描述。請你指出這種蛇哪三方面“異”,并用原文具體說明。(1)蛇之 異: (2)蛇之 異: (3)蛇之 異: 4、“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中用“異”,不用“毒”,理解正確的一項( )用“異”說明此蛇格外毒 用“異”說明與其他蛇都不相同用“異”暗中伏下一個“毒”字,但比“毒”的含義更豐富用“異”說明蛇是永州特產(chǎn)5、永洲之野這種蛇有巨毒,可是“永之人”卻爭著去捕捉這種蛇,其原因是( )A這種蛇對人和草木極有害 B異蛇雖有毒,但可以用來治病。C捉到這種蛇可以抵他的稅收 D用這種蛇可以養(yǎng)家糊口。6、在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異蛇之毒”?答: 7、“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試分析這句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 四、課后反思 批注記錄捕蛇者說答案第一二課時一、課前預習(略)二、教學過程(一)課堂精講(略)(二)課堂精練1、這是作者設置的一個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暗示了當時的世上還有比毒蛇更毒的東西,使讀者產(chǎn)生了急切讀下去的愿望。2、重在寫“毒蛇”之異,從三個方面加以描繪:一是顏色之異,二是毒性之異,三是用途之異。3、爭著去捕蛇,是為了免受苛征重賦之苦,一個“爭”字反映出賦斂之毒比蛇還要厲害。與后文“苛政猛于虎”相呼應,暗示永州之人不堪為田賦所累,盡管像捕蛇這樣危險的差事,也爭著去做三、課后鞏固1、1-4段 第5段 第1段 第4段 第5段2、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捕蛇的緣由,分三層來寫。先交代蛇奇異的外形,再寫蛇異常的毒性,最后寫蛇巨大的藥用價值。3、重在寫“毒蛇”之異,從三個方面加以描繪:一是顏色之異,二是毒性之異,三是用途之異。4、C5、C6、這是作者設置的一個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暗示了當時的世上還有比毒蛇更毒的東西,使讀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