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語文總復習第四單元第五節(jié)古代詩歌整體閱讀與比較鑒賞教案.docx_第1頁
2020版高考語文總復習第四單元第五節(jié)古代詩歌整體閱讀與比較鑒賞教案.docx_第2頁
2020版高考語文總復習第四單元第五節(jié)古代詩歌整體閱讀與比較鑒賞教案.docx_第3頁
2020版高考語文總復習第四單元第五節(jié)古代詩歌整體閱讀與比較鑒賞教案.docx_第4頁
2020版高考語文總復習第四單元第五節(jié)古代詩歌整體閱讀與比較鑒賞教案.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節(jié)古代詩歌整體閱讀與比較鑒賞一、近三年全國卷古代詩歌閱讀考查統(tǒng)計時間篇目考查情況2018(全國卷)野歌李賀鑒賞詩歌思想內(nèi)容、表達技巧鑒賞詩歌思想情感(全國卷)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節(jié)選)陸游鑒賞詩歌思想內(nèi)容鑒賞分析詩歌意象(全國卷)精衛(wèi)詞王建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鑒賞詩歌思想內(nèi)容2017(全國卷)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歐陽修鑒賞詩歌形象、表達技巧、思想內(nèi)容鑒賞詩歌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nèi)容(全國卷)送子由使契丹蘇軾 鑒賞詩歌表達技巧、思想內(nèi)容鑒賞詩歌形象(全國卷)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白居易鑒賞詩歌表達技巧、思想內(nèi)容鑒賞詩歌思想感情2016(全國卷)金陵望漢江李白鑒賞詩歌形象鑒賞詩歌思想感情(全國卷)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杜甫鑒賞詩歌內(nèi)容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全國卷)內(nèi)宴奉詔作曹翰鑒賞詩歌語言、表達技巧鑒賞詩歌思想感情二、近三年高考古代詩歌鑒賞命題呈現(xiàn)出三個特點1選材不拘一格。從全國各地試卷的命題看,從唐宋詩詞,到元曲、明清詩歌;從先秦的詩經(jīng),到清代乃至近代佳作;從大家名篇,到以往關注度不高的作家作品,可謂百花齊放。這是廣大考生復習時必須了解的。當然,唐宋詩、宋詞以及大家名篇仍然居主體地位。2題材豐富多彩。田園、山水、邊塞、風物、詠懷、詠史、送別、閨怨、羈旅、行役等題材都有所涉及。3難度有所加大。雖然傳統(tǒng)的單詩鑒賞題仍是主流,但也出現(xiàn)了不同作品之間的比較型鑒賞題:有的題目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體考點,而是將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中的不同考點糅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而且評價作者觀點態(tài)度類的難度較高的題目已有亮相。走 進 高 考【p188】(2016山東)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水仙子舟中孫周卿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zhàn),詩和雪繳纏。一笑瑯然。(1)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zhàn),詩和雪繳纏”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答:_【答案講評】比擬、排比?!霸姾琅c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zhàn)”,用“爭先”“鏖戰(zhàn)”把“詩豪”“風”和“雪”擬人化,“詩和雪繳纏”,用“繳纏”將“詩”擬物,把抽象的“詩”具象化,生動形象地描寫風雪交加的壯美,表現(xiàn)作者迸發(fā)的詩情?!霸姾琅c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zhàn),詩和雪繳纏”構成排比句,描寫了作者的詩情與風雪難分難解的關系,渲染了氣氛。(本題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首先,題干中的句子由三個結構相似、內(nèi)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句構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風、雪、詩情攪成一片、難分難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種豪壯的氣氛。其次,“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zhàn)”中,用“爭先”“鏖戰(zhàn)”等描述人的詞來修飾“詩豪”“風”和“雪”,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詩和雪繳纏”中,用“繳纏”形容無形的“詩”,使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法,將“詩”具象化,寫出了風雪交加的壯美之景,表現(xiàn)了作者迸發(fā)的詩情。概括答案時要注意,因為題干明確指出這三句使用了兩種修辭手法,所以要把擬人和擬物歸結為“比擬”這一種修辭手法。)答:_【答案講評】孤舟夜泊、青熒客船、朔風等,表現(xiàn)了作者的孤獨之感、羈旅之思;漫天飛雪激發(fā)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豪情,風雪鏖戰(zhàn),“詩豪”與風雪爭先,“詩”又與雪繳纏,表現(xiàn)了作者嘯傲孤獨與風雪的豪邁氣概;“一笑瑯然”,抒發(fā)了作者戰(zhàn)勝困境的快意和樂觀曠達的情懷。(本題考查評價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解答時需要先通讀全曲,仔細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組織答案。前兩句作者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時間是夜,地點是洞庭湖,遙岸青熒的燈火,襯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無伴,船外又是茫茫一片,作者的孤獨之情、羈旅之思可想而知。結合題目中的“舟中”二字,則可發(fā)現(xiàn)此處的“朔風”,實際上是作者在船艙中所獲得的聽覺印象,反映了朔風的勁烈。這又使作者生發(fā)了“吹老梅花片”的聯(lián)想,推篷而出卻得到了“雪滿天”的全新發(fā)現(xiàn),驚喜頓生,豪興迸發(fā),揮毫成詩。狼毫一落,作者“一笑瑯然”,豪情快意頓時將先前的孤寂悲涼一掃而光,代之以樂觀曠達之情。)(2016北京)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目。西村陸游亂山深處小桃源,往歲求漿憶叩門。高柳簇橋初轉(zhuǎn)馬,數(shù)家臨水自成村。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詩記今夕,細云新月耿黃昏。【注】耿:微明的樣子。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到西村“叩門求漿”,是在清風吹拂、新月初現(xiàn)的黃昏時分。B“初轉(zhuǎn)馬”與“小喬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剛剛”的意思。C“茂林風送幽禽語”意謂清風送來茂林深處的鳥鳴,襯出西村的幽靜。D“壞壁苔侵醉墨痕”意謂殘壁上青苔侵蝕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跡?!敬鸢钢v評】A(本題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詩歌首聯(lián)寫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寫西村群山環(huán)繞,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往歲”點明是往年,寫作者還清楚地記得往年游賞時敲門求水解渴的情景,這一句是作者回憶往事。而尾聯(lián)“記今夕”“新月耿黃昏”,所寫的“新月初現(xiàn)的黃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項不正確。)16“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兩句,以“聲”“色”調(diào)動人的聽覺和視覺感受。下列詩句“聲色兼?zhèn)洹钡囊豁検?)A梁臺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李商隱齊宮詞)B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C春來茗葉還爭白,臘盡梅梢盡放紅。(韓元吉送陸務觀福建提倉)D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答案講評】B本題從聲音、色彩的描寫角度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題干中,前一句的“幽禽語”為聽覺,是寫“聲”;后一句的“苔”(青苔)為視覺,是寫“色”。B項,“橫笛聞聲”為聽覺,“紅旗”和“雪”為視覺,體現(xiàn)了“聲色兼?zhèn)洹薄項,“歌管”和“鈴”只是體現(xiàn)了聽覺,沒有體現(xiàn)視覺。C項,“爭白”和“放紅”只是體現(xiàn)了視覺,沒有體現(xiàn)聽覺。D項,“留酸”體現(xiàn)了味覺,“分綠與窗紗”體現(xiàn)了視覺,并沒有體現(xiàn)聽覺。17“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边@是陸游的另一首紀游詩游山西村。結合具體詩句,比較這首詩和西村在內(nèi)容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答:_【答案講評】相同點:都寫鄉(xiāng)村風光和對鄉(xiāng)村的熱愛之情。不同點:西村側(cè)重寫自然風光,游山西村側(cè)重寫鄉(xiāng)村人情和古風民俗。游山西村還體現(xiàn)出深刻的哲理。(本題主要考查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要通過對兩首詩的內(nèi)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來分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兩首詩都是寫景記游詩。游山西村通過寫農(nóng)村豐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間水畔的明媚風光、古老的鄉(xiāng)土民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表達了作者對淳樸民風、民俗的熱愛。其中頷聯(liá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傳的哲理名句。西村則側(cè)重寫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此地鄉(xiāng)村風景的熱愛。)夯 實 基 礎【p189】一、鑒賞古代詩歌時要注意整體閱讀首先要四看:一看題目;二看作者;三看詩歌正文;四看注釋。整體把握作品,應當始終把作品看成一個整體系統(tǒng),注重從整體上思考。對作品某一個局部或某一方面的思考,都應該放在整體中進行。一般而言,古代詩歌往往有景有情,虛實相生,應注意整體感知,切不可斷章取義。對詩歌作較深入的理解感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第一,捕捉畫面,體味意境。古典詩歌多數(shù)都有景物描寫,鑒賞時首先要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然后,設身處地地去想象,體會畫面的色彩、氣氛和情調(diào)。最后,作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推斷,即體味這樣的畫面要表達的是作者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把握詩歌的意境。第二,理解題目,品味語言。詩歌的題目往往是詩歌內(nèi)容的概括。正確理解詩歌題目,是進行詩歌鑒賞的必備步驟。在通過題目了解到詩歌所寫的大致內(nèi)容后,就要細細地去品味詩歌的語言。詩歌語言形象凝練,富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品味語言一是要品味作者“煉字”的妙處,一是要品味重要語句的作用,因為關鍵字詞和重要語句就是詩歌的眼睛。第三,探究技巧,關注背景。詩歌表達的意境和形象,大都與其所運用的表達技巧有關,如修辭的運用、情景的結合、虛實的結合等。所以,探究技巧既可體會形式的妙處,也有助于對內(nèi)容的理解。與表達技巧一樣需要引起重視的,還有詩歌的相關背景,如作者的人生遭遇、風格特點、作品的創(chuàng)作動機等。了解這些,必將有助于我們對詩歌的鑒賞。第四,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從“因聲求氣,吟詠詩韻”角度鑒賞詩詞,需要我們在接觸作品之初,首先要掌握其節(jié)拍、用韻等詩律特點,然后才能領悟其中的韻律感和音樂美。中國上古時期的詩歌作品,都是配樂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詞,所以并沒有特別的詩律規(guī)定,其音樂性主要表現(xiàn)在節(jié)拍和押韻等方面,我們在鑒賞時,可以在心中默讀,把握作品的韻腳和節(jié)拍。其次,還要細心揣摩作品中詞句聲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緒的變化,在緩急、曲直的語調(diào)默誦吟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充分體現(xiàn)出作品的音樂美、情韻美。中國古代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大多是因情選詞,按詞定韻。一般來說,韻字開口度越大者,越容易表現(xiàn)昂揚之情;開口度小,音阻大者,則易與凄婉之情吻合。二、例談高考古代詩歌的比較鑒賞古代詩歌比較鑒賞有多種比法:比相同點,可以尋找作品的共同規(guī)律;比不同點,可以找出各自的特點;整體比較,可以觀其全貌;局部比較,可以知曉特點。縱觀各省市近年高考試題,古代詩歌的比較鑒賞題型是一個熱點。古代詩歌的比較鑒賞可以有效地防止教學和應考中的猜題押題現(xiàn)象,可以使學生對詩歌有更深刻的認識,更準確地考查學生的古代詩歌鑒賞能力。1比較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總是最敏感的,他們往往比一般人更能感受到時代的脈搏、社會的聲音。他們的呼聲,往往就是歷史前進的腳步聲。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我們把握詩人情感的重要途徑。古人讀詩講究知人論世,也就是要從詩人所處的時代,詩人的個人經(jīng)歷,去揣摩詩人的情感脈絡。請看下面的題目,我們只要認真比較不同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不難得出答案。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兩詩寫作之時,作者都是貶謫之身,正值壯年的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則在垂暮之年被棄置崖州。從詩中看,兩人的處境與心境是有所不同的。(1)兩詩都著一“望”字。李詩之“望”在首句,實寫登樓,引領全篇,既表達了對君國的眷念與向往,又蘊含了對“帝京”遙不可及的感傷。柳詩之“望”_。(2)兩詩都寫到了“山”。李詩曰“青山留人”,是面對群山阻隔欲歸不能的自我安慰。詩人運用擬人和象征手法,抒發(fā)了看似平靜超然,實則深沉悲涼的情感。柳詩曰“尖山似劍”,_?!窘馕觥款}目明確告訴我們,兩人的處境與心境有所不同,其實,這就提示我們,從處境的不同去把握心境的不同。而處境的不同就在于:一個是壯年被貶,一個是暮年遭棄。明確了這點,自然就能體會不同心境。因而,柳詩之“望”在末句,虛寫置身峰頭,收束全篇。既表現(xiàn)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更表達了對“京華親故”的急切期待。柳詩曰“尖山似劍”,表達的是在草木變衰的秋天,思念家國、愁腸如割的痛楚。詩人在運用比喻手法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直接抒發(fā)了奔瀉而出的強烈感情。(畫橫線處為答案,下同)2比較意象的選擇把握意象,從而把握詩歌情感,是鑒賞詩歌最基本的方法。古人認為意象是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西方以為意象是一種一剎那間表現(xiàn)出來的理性和感性的復雜集合體。其實,通俗地說,意象就是沾染了作者主觀情感的物象。我們都知道古人常用特定的意象表達特定的情感,如柳暗指留別、竹代表氣節(jié)、菊象征隱逸等。但我們更要知道,選擇什么意象,表達怎樣的情感,完全是作者的主觀行為,不是千篇一律的,即使是同一種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筆下,所表達的情感也可能不同。請看例題及簡析。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齊安郡中偶題唐杜牧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暮熱游荷池上宋楊萬里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答:_【解析】兩首詩都運用了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但其形象特征不同,因而所表達的情感也就不同,只要抓住了不同的形象特征,即可把握不同情感。杜牧筆下的荷是“倚恨”“回首背西風”,而楊萬里筆下的荷是“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回首背西風”是因恨而顯得決絕,恨恨不平之情凄怨低沉。而“低面深藏碧傘中”似是“愁熱”,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diào)活潑有趣。3比較情感基調(diào)讀詩重在感悟,有所感觸,才能有所領悟。賞讀一首詩歌,首先要能通過誦讀,從字里行間去捕捉情感信息,感受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在此基礎上,再深入體會作者的內(nèi)在情感。下面的一道考題,就可從這個角度思考作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湖州歌(其六)汪元量北望煙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咀ⅰ看嗽娛窃獪缒纤螘r,詩人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答:_【解析】汪詩中的“不盡頭”“煙云”“夕陽”“寒鴉”“目斷”都在給人傳遞傷感的情緒,結合背景,即可斷定,詩人是在表達一種家國之痛,與蘇詩對英雄人物的呼喚自是不同。“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fā)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cè)重現(xiàn)實。蘇軾的詞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zhuǎn)、英雄不再的感慨,側(cè)重懷古。4比較遣詞造句古人創(chuàng)作詩歌講究煉字煉句,“僧敲月下門”“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等煉字佳話千古流傳。煉字的根本就是煉意,也就是努力選擇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詞句。因而,閱讀詩歌離不開揣摩作者的遣詞造句。有時,優(yōu)秀的詞句能給讀者以最大的閱讀想象空間,這就是為什么對同一句或同一字的表達效果會有見仁見智的情況。下面是從煉字的角度設計的一道開放型考題。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回答問題。江寧夾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cè)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側(cè)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nèi)容簡要賞析。答:_(2)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分析。答:_【解析】(1)“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diào)。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2)用詞用句的好壞,主要看是否利于作者更好地抒發(fā)情感,因而,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應有”更好。“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蔼q有”更好。“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xiàn)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5比較表達技巧詩歌的表達技巧通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抒情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方式。不同的作家往往擅長或習慣于采用不同的表達技巧,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出于表達的需要而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法,以至于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作品。對表達技巧的鑒賞更能讓我們體會詩歌的藝術魅力。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和相關材料,完成第(1)(2)題。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瀑布徐凝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蘇軾東坡志林記游廬山:“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旋入開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薄咀ⅰ恐喯桑豪畎住?1)以下詩句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有怎樣的表達效果?飛流直下三千尺:_千古長如白練飛:_(2)你是否同意蘇軾對李、徐兩詩的評價?請結合作品談談自己的看法。答:_【解析】(1)題考查修辭的運用及效果,比較簡單,李詩(用夸張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氣勢,徐詩(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態(tài)。(2)題是一個開放型的題目,考查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李詩雄奇瑰麗,想象奇特,富有創(chuàng)造力,給讀者留有回味余地;徐詩分別從視覺、聽覺等不同的角度切入,給人以感覺上的強烈沖擊??芍^各有千秋,考生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6比較意境的營造抒情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營造。優(yōu)秀的詩篇情與景、意與境相互交融,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形成永久的藝術魅力。一首詩歌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營造出獨特的意境。請看例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答:_【解析】古人論境界有“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之說?!坝形抑场本褪钦f一切事物都沾染了“我”的主觀情感,營造出一種天地萬物與“我”同喜悲的氛圍。結合題目后的注釋可知,這首詩要抒發(fā)的是流放遇赦后的歡樂情緒,營造的是一種“有我之境”?!把阋钚娜ァ边\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興奮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能表現(xiàn)出流放遇赦后的興奮心情。當然,也可能有人認為“雁別秋江去”好,但也必須從意境營造的角度去分析方有說服力。課 堂 導 練【p192】設題角度:整體鑒賞題整體鑒賞是著眼于詩歌的全局,局部的鑒賞為整體鑒賞服務。【答題格式】分點局部鑒賞總結賞析。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含在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答:_【答案講評】這首詩前兩句用夸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并為進一步抒情作了鋪墊;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浣 溪 沙朱敦儒雨濕清明香火殘,碧溪橋外燕泥寒。日長獨自倚闌干。脫籜修篁初散綠,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與誰看。【注】朱敦儒(10811159),洛陽人,“南渡以詞得名”,此詞作于流落江南之時?;X:竹筍的殼皮。古人認為,“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情”與“景”的關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詞。答:_【答案講評】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寫景,早春時節(jié),細雨紛紛,香火殘留;橋下溪水碧綠,橋外春燕銜泥,寒氣逼人。細雨、殘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殘”一“寒”,既寫實景,也抒寫詞人內(nèi)心的悲苦,互為映襯。樂景襯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寫景,剛脫去殼皮的修竹,正散發(fā)出嫩綠之色;剛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景給誰賞看呢?詩人以江南的美好來抒寫故國(北宋)滅亡之悲情,為反襯。設題角度:比較鑒賞題比較鑒賞是經(jīng)常要考到的一個題型,有手法比較,有主旨比較,有感情比較,有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詩歌中表達效果及情感的比較?!敬痤}格式】扣住比較角度探究差異即可。格式是:(比較對象)A側(cè)重于,(比較對象)B側(cè)重于。3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題目。念奴嬌詠荷姜夔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shù)。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蘇 幕 遮周邦彥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咀ⅰ咳椋旱孛?,在今江蘇省揚州市。爭忍:猶“怎忍”。兩首詞描寫荷花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答:_【答案講評】姜詞以擬人的手法寫荷,將荷擬作一位以水為佩帶,以風為衣裳的美人,倩影娉婷,嫣然含笑,清空傳神。周詞以白描手法寫荷,“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用十分生動的白描,把一個活潑清遠的詞境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技 巧 導 津【p193】一、古代詩歌鑒賞“七注意”一要注意題目。詩歌的題目往往揭示了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讀詩歌的重要切入點。例如讀王維的過香積寺,首先要認定標題中的“過”是尋訪,而不是“路過”;讀郎士元的聽鄰家吹笙,由題目即可得知該詩表達的是聽笙歌的感受,進而能夠探知最后一句“疑有碧桃千樹花”是在寫音樂的幻境,正確賞讀這句詩也就不困難了。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題選取的詩歌,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田園詩,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戴復古的愛國詩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三要注意注釋。注釋文字有多種表現(xiàn)方式,考題中有些注釋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有些解釋相關詞句,那是在暗示你詩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詩歌的寫作風格或時代背景;有時介紹寫作的特點,那是在暗示你賞析的方向。四要注意題材。一般而言,送別詩多是叮嚀、贊頌對方,或訴說依依惜別之情,或敘述別后的思念。詠史詩、懷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借古諷今,感嘆昔盛今衰。邊塞詩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或表現(xiàn)邊地苦寒的生活環(huán)境,或表現(xiàn)壯麗的邊塞風光,或表現(xiàn)對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的不滿。思鄉(xiāng)詩(如張籍的秋思)、閨怨詩及羈旅詩則重在表現(xiàn)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xiàn)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離不開真實、鮮明、生動的意象。意象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這是鑒賞詩歌語言和形式、評價詩歌情感和內(nèi)容的基本前提。比如2006年湖南卷的試題,首先根據(jù)“詠物詩講究形神兼?zhèn)洹钡奶崾?,要求關注“白海棠”的形和神,來理解其意象。薛寶釵的詩“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動感、情韻畢至,這是語言技巧層面的鑒賞;林黛玉詩“梨蕊三分白”,這是詩歌形象層面的鑒賞;林黛玉“借得梅花一縷魂”表達孤高傲世的情志,這是思想感情層面的鑒賞??上У氖?,許多考生根本不注意從構成景語的因素切入,也就無法正確賞析。答案除了一些套話外,也沒有一點有價值的“賞析”,自然得不到分。六要注意細節(jié)。透過細節(jié),可以挖掘詩歌中蘊含的情感。比如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這個細節(jié),將萬重相思、千般牽掛融入其中,傳達了厚重豐富的情意,紙短情長。七要注意“情語”。古代詩歌中的抒情方式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可分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這里所說的“情語”指直抒胸臆的詞句,是詩歌中的點睛之筆。如柳宗元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末句“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把握了這些詞句,便可觸摸到作者的情感脈絡。二、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煉字煉詞型命題形式:某句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某字歷來為人所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解題指津:古代詩歌的語言是很凝練的,往往一詞一句就能生動地描繪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內(nèi)容,賞析時應聯(lián)系詩歌的主旨,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煉字的精妙。答題步驟: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第二步,結合詩歌相關內(nèi)容描繪該字所呈現(xiàn)的景象。第三步,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有什么好處。【典例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咀ⅰ颗舜笈R(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問題:第三聯(lián)兩句中各有一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答:“拳”和“退”(第一步:分別指出是哪一個字)。用“拳”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tài)。用“退”字別致、生動地表現(xiàn)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tài)(第二步:結合詩歌相關內(nèi)容描繪該字所呈現(xiàn)的景象)。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第三步:指出使用該字的好處)。2分析語言特色型命題形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解題指津: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妙處,而是要品味整首詩歌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一般可表述為: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潔生動、有節(jié)奏感、有音樂感、有藝術感染力等。答題步驟:第一步,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第二步,用詩歌中相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第三步,指出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镜淅?】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春怨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問題: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此詩的語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語化(第一步:點明語言特色)?!包S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第二步: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步:指出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析表達技巧型命題形式:這首詩歌運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作者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解題指津: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從詩歌的藝術構思入手。答題步驟:第一步,指出運用的表達技巧。第二步,指出這種表達技巧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第三步,分析運用該表達技巧的好處?!镜淅?】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插 秧 歌楊萬里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咀ⅰ可P(sh)未匝:移植或栽種沒有完畢。問題:詩歌的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一步:指出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把“笠”比作頭盔,把“蓑”比作鐵甲(第二步:指出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形象生動,化板滯為飛動,暗示了天氣的惡劣、插秧(農(nóng)事)的繁忙緊張,表現(xiàn)了農(nóng)人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三步:分析運用該手法的好處)。4分析形象意境型1形象命題形式:這首詩歌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歌中的形象的特點。詩歌中的形象表現(xiàn)(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解題指津:詩歌中的形象傾注了作者的思想,飽含著作者的情感,因此,形象應是熔鑄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jù)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zhì),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答題步驟: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詩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點。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答案中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镜淅?】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海棠蘇軾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咀ⅰ砍绻猓好榔G的光彩。問題: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答:(因題干中已明確了詩歌的形象,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前兩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第二步:概括形象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海棠花開的喜愛之情(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2意境命題形式:這首詩歌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解題指津:無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詩歌意境須抓住三方面的內(nèi)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镜淅?】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山居即事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