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師大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全冊_第1頁
首師大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全冊_第2頁
首師大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全冊_第3頁
首師大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全冊_第4頁
首師大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首師大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精品教案

全冊

科學全冊備課

一、對全冊的課程的理解:

<1>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質(zhì)與

聯(lián)系的“科學主題”為教學內(nèi)容,以從課本中學習與從自然、社

會、生活實踐中學習相結(jié)合為教學途徑,以受教育者親自經(jīng)歷和

體驗的探究活動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作為課程組織的主要線索。

努力構(gòu)建具有基礎(chǔ)性、科學性、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自

主性和開放性等基本特點科學課程。

〈2〉二、我認為主要體現(xiàn)三個要點:

<3>指導學生學習了解、掌握相關(guān)的科學知識。

〈4〉指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

<3>指導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性學習。

三、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基本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其內(nèi)容

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該課程具有開放性,課程的評價應該

能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學習一些淺顯有趣的、與自己學習、生活和健康密

切相關(guān)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

2.過程方法:體驗學科學和做科學的基本方法,即通過觀察、測量、

記錄、比較、分類、歸納和概括等,獲取學習科學基礎(chǔ)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學生對科學課程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參與動腦、動手、

動眼、動口等科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態(tài)度和經(jīng)歷科學、體驗科學的欲望。能

主動接納科學課程,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健康的行為習慣,樹立實事求

是的科學精神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參與一系列有序的觀察、思考、

討論、試驗、比較、分類、推理、歸納、辯論、評價等活動。

2.從事觀察,動手、動腦、動口等的經(jīng)歷。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考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

能力、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

六、教學難點:

1.組織學生探究性學習科學知識。

2.指導學生正確、規(guī)范、熟練的進行操作實驗。

3.指導學生了解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教課題周次課時序號課題周課

學次時

內(nèi)

排:

1科學在我們身2113空氣占據(jù)空間102

2植物世界3114空氣的用途111

3栽培的植物3115空氣和生命121

4保護植物3116巖石132

5動物世界4117砂和黏土141

6飼養(yǎng)的動物5118土壤151

7拯救野生動物5219中國地質(zhì)博物161

8水61

9流動的水62

10用水量的調(diào)查72

11水和生命81

12空氣92

體現(xiàn)新課標的思想: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周圍常見的有關(guān)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

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課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

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的看問題相問題,保

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敢于

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

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guān)心科技的新發(fā)展。

單元備課

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發(fā)展學生對科學課程興趣,培養(yǎng)學生參與動腦、動手、動眼、動口

等科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態(tài)度和歷經(jīng)科學、體驗科學的欲望。能主動接納科

學課程。

2.體驗學科學和做科學的基本方法,即通過觀察、測量、記錄,比較、分

類歸納和概括等,獲取學習科學基礎(chǔ)知識的能力。

3、知道科學課程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內(nèi)容,知道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了

解科學課程的教學要求。

單元教學內(nèi)容:

第一課科學在我們身邊

單元教學基本要求:

(一)態(tài)度、情感、精神、價值觀。

發(fā)展學生對科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參與科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態(tài)

度。

(二)科學能力

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方法,主動接納科學課程。

(三)科學知識、技能。

1.感受科學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學課的教學常規(guī)。

教學儀器、材料一覽表

課題教師準備學生準備

L測量用的白紙、軟尺和線繩測量用的白紙、軟

1.科學在我們

2.自然界和科學家的圖片等,尺和線繩,鉛筆和筆

身邊

3.巖石或輸液、昆蟲標本。記本等。

1、科學在我們

4.做實驗用的實驗器材等。

身邊

4、做實驗用的實驗器材等。

1.科學在我們身邊

授課時間:9月7日

一、教學目標:

1.發(fā)展學生對科學課程興趣,培養(yǎng)學生參與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等科

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態(tài)度和歷經(jīng)科學、體驗科學的欲望。能主動接納科學課

程。

2.體驗學科學和做科學的基本方法,即通過觀察、測量、記錄,比較、

分類歸納和概括等,獲取學習科學基礎(chǔ)知識的能力。

3、知道科學課程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內(nèi)容,知道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

了解科學課程的教學要求。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學科學做科學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獲取科學基礎(chǔ)知識的

能力。

三、教學難點:

學生在實驗中的觀察、比較、測量、記錄、分析等方面的培養(yǎng),鍛煉學生

探尋知識的能力。

四、教學準備:

1.測量用的白紙、軟尺和線繩

2.自然界和科學家的圖片等。

3.巖石、樹葉或昆蟲標本。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學生根據(jù)自的想法提

在我們的生活實際中都有哪些你好奇

又不知道的事呢?

在我們的生活實際中都有哪些你好奇

又不知道的事呢?

二、學習新課:

1.揭示什么是科學。學生例舉

2.尋找身邊和科學有關(guān)的事情。

生討論

3.測量自己手腳并分析數(shù)據(jù)。

學生實驗

自己的手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不同人的手腳大小之間有什么關(guān)學生閱讀

系?

學生討論

學生匯報

4.學生閱讀學生講故事

5、討論:我們是怎樣解決想知道的科

學問題的?

6.師介紹科學課將接觸到的知識。

7、你知道我們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

嗎?

7、你知道我們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

嗎?

三、體會、鞏固

學生討論

通過科學家的故事,你覺得我們應該怎

樣對待科學?

通過科學家的故事,你覺得我們應該怎

樣對待科學?

通過科學家的故事,你覺得我們應該怎

樣對待科學?

四、板書設(shè)計:

科學在我們身邊

數(shù)據(jù)、分析

觀察、實驗、調(diào)查、制作

不放棄

單元備課

第二單元

一、單元教學內(nèi)容。

第二課植物世界

第三課栽培的植物

第四課保護植物

二、單元教學基本標準C

(一)態(tài)度、情感、精神、價值觀。

1.體會生物多樣性的意義與人類與生物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發(fā)展學生對研究生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愛護植物、救助瀕危植物的情感

和愛護環(huán)境、保護植物的良好行為習慣。

3.激發(fā)學生對栽培植物的興趣。

4.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

(二)科學能力

1.初步具有搜集資料、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初步具有調(diào)查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具有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4.初步具有觀察植物的能力。

5.初步學會制作糧食標本。

(三)科學知識、技能。

1.了解植物的概況,認識植物的多樣性。

2、知道幾種常見的栽培植物,了解栽培植物與人的關(guān)系。

3.了解1一2種栽培植物的播種、管理和收獲等。

4.知道制作糧食標本的方法。

5.了解我國珍稀的植物。

6.知道怎樣保護植物。

7、知道有些植物已經(jīng)滅絕,有些植物瀕臨滅絕。

三、教學儀器、材料一覽表。

課程教師準備學生準備

2.植物圖片:各種各樣的植物有關(guān)的植物資料

世界各種有趣的植物

植物的器官

3.栽培1、農(nóng)作物標本或?qū)嵨锛Z食標本

的植物2、糧食標本或?qū)嵨?/p>

4.保護圖片資料:植物和人類的珍稀植物資料

植物關(guān)系

我國的珍稀植物

保護植物

北京植物園的資料

2.植物世界

授課時間:9月2。日

一、教學目標:

3、1.認識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知道植物有根、莖、葉、花、果

實、和種子等器官。

4、2.初步具有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和交流資料的能力。

5、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產(chǎn)生對植物多樣性的興趣,能夠搜集和整理資料。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會觀察,知道植物體的器官。

四、教學準備:

圖片:各種各樣的植物學生:搜集各種植物的圖片

各種有趣的植物

植物的器官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1、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植物,學生互動

你能跟大家說說嗎?

1、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植物,

你能跟大家說說嗎?

1.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植物,

你能跟大家說說嗎?

1、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植物,

你能跟大家說說嗎?

二、學習新課:

學生辨認

1.教師出示植物

學生觀察后并匯報

2.我們看一看校園里都有哪些植物。

3.學生閱讀課文。

學生介紹

4.學生將搜集的圖片或植物的趣事

介紹給大家。

5、觀察水仙花,認識完整的植物。

5.觀察水仙花,認識完整的植物。

5、觀察水仙花,認識完整的植物。

三、體會、鞏固

學生討論

說出番茄、辣椒、絲瓜、南瓜的植物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說出番茄、辣椒、絲瓜、南瓜的植物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四、板書設(shè)計:

2.植物世界

多種多樣的

高大的矮小的有趣的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教學反思

4.保護植物

授課時間:9月28日

教學思路:

本節(jié)課主要是認識植物與人類的關(guān)系。首先是讓學生認識北京的古樹

名木和珍稀植物,然后討論植物和我們的關(guān)系,讓學生了解植物與人類生

活的重要性,最后了結(jié)怎樣保護植物。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與植物的關(guān)系,體會人與植物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了解我國的珍稀植物,知道怎樣保護植物。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知道怎樣保護植物,了解保護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的衣食住行與植物關(guān)系。

四、教學準備:

植物和人類的關(guān)系,我國的珍稀植物,保護植物,北京植物園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導入:

看北京古樹名木圖片學生互動

二、學習新課:

學生討論

1、你還知道北京或我們這里還有那

些珍稀植物嗎?

腦學生討論

2.介紹我國珍稀植物

學生討論

3.指導學生認識植物與人類的關(guān)系。

4.保護植物的方法

4、保護植物的方法

三、體會、鞏固

學生閱讀

閱讀北京植物園

6、四、板書設(shè)計:

7、保護植物

名木古樹

珍稀植物

與人類的關(guān)系保護方法

北京植物園

(三)《人與動物》單元

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基本標準

一、單元教學內(nèi)容

第5課動物世界

第6課飼養(yǎng)的動物

第7課拯救野生動物

二、單元教學基本標準

(一)態(tài)度、情感、精神、價值觀。

1.體會動物多樣性的意義與人類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發(fā)展學生對研究動物的興趣,樹立愛護動物、救助瀕危動物的責任感和

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環(huán)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3.激發(fā)學生對飼養(yǎng)動物的興趣。

4、向?qū)W生進行嚴謹踏實,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教育。

5.向?qū)W生進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科學自然觀的教育。

(二)科學能力

1.初步具有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初步具有自定標準給動物分類的能力。

3.初步具有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初步具有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三)科學知識、技能。

1.認識一些常見的動物,感受動物是多種多樣的。

2、認識幾種人類飼養(yǎng)的動物。了解動物與人的關(guān)系,進一步提高學生進行

長期觀察的能力。

3.了解北京和我國珍稀的野生動物。初步知道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和方法。

三、教學儀器材料一覽表。

課題教師準備學生準備

5.動物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的圖片或VCD。各種各樣的動物圖

世界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昆蟲、鳥類、片或文字資料、錢

分類的圖片筆。

實物標本或圖片

6.飼養(yǎng)飼養(yǎng)動物的實物、圖片、錄像片或光盤。金魚、蝸牛等圖片

的動物飼養(yǎng)金魚的資料?;蛭淖仲Y料。

7、拯救各種野生動物、瀕危動物、滅絕動物、瀕危野生動物、滅

野生動保護野生動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絕的野生動物的圖

物片或文字資料。

5.動物世界

授課時間:1。月19日

教學思路:

首先運用課件形式讓學生了解自然界里動物的多樣性,同學之間有一

個交流的過程,通過了解動物的多樣性,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

為動物進行分類,尋找動物之間的共同特征,培養(yǎng)學生科學課堂上的觀察

能力。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自然界里的動物是多種多樣的。知道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以將動物

分成許多類別。

2.初步具有搜集動物資料、對資料進行分類和表達交流信息的能力。

3.初步具有了解動物趣聞的興趣和愛好。

二、教學重點:

認識動物世界是多種多樣的,學生能夠根據(jù)不同標準,給動物分成類別。

三、教學難點:

在分類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根據(jù)動物之間最大的類別來分,知道掌握觀察動物

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的圖片或VCD。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昆蟲、鳥類、魚類等分類的圖片

實物標本或圖片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電學生談?wù)J識

放幾種動物的圖片

腦學生交流

談一談你所見過的動物

1、二,學習新課: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動物的多樣性。學生例舉

2.你還知道那些有意思的動物嗎?

生討論

3、匯報調(diào)查結(jié)果,哪些動物的身體電

學生討論

有脊柱,哪些動物的身體里沒有脊腦

柱?學生活動

4、討論:(書26頁1、2題)電

5、根據(jù)動物相同地方,給動物分類腦

5.根據(jù)動物相同地方,給動物分類

5、根據(jù)動物相同地方,給動物分類

三、體會、鞏固

學生活動

看誰給動物分類的方法多。

8、四、板書設(shè)計:

9、動物世界

多種多樣的

有脊椎無脊椎

相同點’分類

7、拯救野生動物

授課時間:10月25日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有些動物已經(jīng)滅絕,有些動物正在瀕臨滅絕。

2.初步具有調(diào)查、分析問題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初步具有愛護動物、不虐待動物、救助動物的情感和保護動物的

責任感,逐步養(yǎng)成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自覺行為。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具有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小主人責任感。

三、教學難點:

認識到有些動物已經(jīng)滅絕或正在滅絕,讓學生能夠以正確、同情的態(tài)度進

行處理,知道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和方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野生動物、瀕危動物、滅絕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電1.

你知道或者見到過都有哪些野生動

腦學生交流

物嗎?

你知道或者見到過都有哪些野生動

物嗎?

二、學習新課:

電學生認識

1.播放一些野生動物的圖片,學生

認識。

學生交流

2、現(xiàn)在有許多野生動物正在面臨滅電

學生討論

絕,你知道有哪些動物正在面臨滅腦

絕嗎?電學生討論

3、為什么有的動物越來越少,瀕臨腦

滅絕呢?

4、怎樣保護野生動物呢?

4.怎樣保護野生動物呢?

4、怎樣保護野生動物呢?

三、體會、鞏固

學生小組合作活動

舉辦一次“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活

動,小組同學共出一份板報。

舉辦一次“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活

動,小組同學共出一份板報。

四、板書設(shè)計:

7、拯救野生動物

瀕臨滅絕

r自身數(shù)量少

[繁殖困難

原因不適應環(huán)境變化

人類大量捕殺

如何保護

教學反思:

四、人與水單元

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基本標準

一、《人與水》單元教學內(nèi)容

第八課水

第九課流動的水

第十課用水量的調(diào)查

第十一課水和生命

二、《人與水》單元教學基本標準

(一)態(tài)度、情感、精神、價值觀。

1.具有探索水的性狀的興趣。

2.初步具有對問題的質(zhì)疑和探索精神。

3.初步具有克服困難、與人合作的精神。

4.養(yǎng)成良好的飲水、節(jié)約用水習慣。

5、體驗北京水資源短缺的危機,增強珍惜水的意識。

(二)科學能力

1.具有對水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具有記錄觀察和實驗的能力。

3.初步具有調(diào)查、分析信息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4.初步學會進行對比實驗的方法。

5.初步學會制作小水輪。

6.初步學會做小水輪轉(zhuǎn)得快的實驗。

(三)科學知識、技能

1.認識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道、無氣味、會流動、沒有一定形狀的。

2.了解自然界里水的分布、淡水資源與水的用途等概況。

3.學會使用感官去觀察水的性狀。

10、4.了解家庭用水情況。

11、5.知道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

12、認識水與動物、植物和人類的關(guān)系。

認識流動的水是有力量的。水能發(fā)電,也能帶來災難。

三、教學儀器、材料一覽表

課題教師準備學生準備

8、水1、6各玻璃杯分別裝有牛奶、白糖、水、白

醋、紅糖水、鹽水。

2、VCD:地球上水的分布密云水庫自

來水工廠

3、VCD:地球上水的分布密云水庫自來

水工廠

9、流動1、小水輪套材帶空的塑料

的水2、塑料盒瓶

3、vcd:水力資源古代水流作用現(xiàn)代水水

流作用洪水災難

4、vcd:水力資源古代水流作用現(xiàn)代水

流作用洪水災難

10、用水槽、水、玻璃杯2.塑料盒3.節(jié)水龍頭各種空飲料

水量的4、vcd:水的用途節(jié)約用水瓶

調(diào)查4.vcd:水的用途節(jié)約用水

4、vcd:水的用途節(jié)約用水

11.水和1、豆苗若干每個小組花

生命2、vcd:水與生命。盆兩個,水

3、vcd:水與生命。杯一個,花

盆內(nèi)有土

13、水

授課時間:11月1日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自然界里水是無色、無味道、無氣味、會流動、沒有一定形狀的。

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了解自然界中可使用的淡水非常少。

2、學會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觀察和記錄水的性狀,并能對水的性狀

進行描述。

3.初步具有探索水的的興趣。

4.初步具有對水問題的質(zhì)疑和探索精神。

二、教學重點:

認識水的性狀

三、教學難點:

學會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觀察和記錄水的性狀

四、教學準備:

6個玻璃被,分別裝有牛奶、白醋、水、白酒、紅糖水、鹽水。

塑料袋自來水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學生發(fā)言

同學們每天都用水嗎?你了解水

嗎?

同學們每天都用水嗎?你了解水

嗎?

1、二、學習新課:

2、指導學生認識桌上的液體。學生辨認液體

你能把他們認出來嗎?學生回答

說出你是怎么辨認出來的?學生總結(jié)

辨認液體時,你都用了那些方法學生回答

呢?

如果我們在辨認不知名物體時,哪

些方面我們應該注意起來?學生觀察

一看二聞三嘗

2.指導學生探究水的性狀。學生探究

用我們剛才觀察物體的方法,觀察

水是什么樣的?學生回答

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與時解決。

學生匯報

誰還有其他的性質(zhì)嗎?

學生匯報

你知道自然界中哪里有水?這些水

中哪些是淡水嗎?

三、體會、鞏固

水是很寶貴的,你家里的用水是井

水還是地下水?

水是很寶貴的,你家里的用水是井水

還是地卜水?

水是很寶貴的,你家里的用水是井水

還是地下水?

四、板書設(shè)計:

8、水

一看二聞三嘗

五色、透明、無氣味、無味道、會流動,沒有一定形狀。

課后反思:

9、流動的水

授課時間:11月2日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流動的水是有力量的。流動的水可以給人帶來好處,也可以給人類

帶來災害。

2.初步具有探究科學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做實驗的興趣。

3.學會組裝小水輪和做怎樣使小水輪轉(zhuǎn)動得快的實驗。

二、教學重點:

認識流動的水是有力量的。

三、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如何使小水輪轉(zhuǎn)動得快。

四、教學準備:

小水輪水槽底部開小孔的易拉罐(大小孔各一)

五、教學準備: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你知道我手中的是什么嗎?你想學生認識小水輪的各部

組裝一個小水輪嗎?分

你知道我手中的是什么嗎?你想組

裝一個小水輪嗎?

二、學習新課:

學生組裝

1.指導學生組裝小水輪。

2.怎樣使小水輪轉(zhuǎn)動得快,設(shè)計實學生設(shè)計實驗

驗方法。

學生分組實驗

3、全班分小組實驗,探索小水輪轉(zhuǎn)

動快的秘密。討論

4、實驗后討論出結(jié)論,填寫在書上

5.匯報實驗情況

5、匯報實驗情況

三、體會、鞏固

學生討論

討論:古代人是怎樣利用流動水

的?

教師介紹一都江堰

現(xiàn)代人是怎樣利用流動的水的?

現(xiàn)代人是怎樣利用流動的水的?

四、板書設(shè)計:

9、流動的水

流量大水位高

磨面、碾谷、汲水

發(fā)電、灌溉

課后反思:

10、用水量的調(diào)查

授課時間:11月8日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家庭用水的情況,知道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

2.初步具有獲取家庭用水數(shù)據(jù)、分析家庭用水概況等的調(diào)查能力o

3、認識北京水資源的短缺,具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了解家庭用水的情況,知道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認識北京水資源的短缺,具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四、教學準備:

廢舊飲料瓶水水盆節(jié)水型水龍頭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同學們都認識這些瓶子嗎?你知道學生觀察

它們能裝多少水嗎?

同學們都認識這些瓶子嗎?你知道

它們能裝多少水嗎?

二、學習新課:

1.水的用途學生回答

說一說水都有哪些用途?

你家都哪些地方用水?估計每天用

多少水?學生實驗

你們各家都使用什么樣的水龍頭?

學生回答

是節(jié)水型的嗎?

2、用流水洗一次手用多長時間,用

學生討論

多少水?

3.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有沒有浪廢

水的現(xiàn)象?

4、怎樣才能節(jié)約用水呢?

三、體會、鞏固

閱讀課后文字

四、板書設(shè)計:

10、用水量的調(diào)查

1升

每天一?升一節(jié)約用水

課后反思:

11.水和生命

授課時間:11月9日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水與植物、動物和人類的關(guān)系。

2.初步有觀察、記錄和對對比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的能力。

3.初步具有克服困難、與人合作的精神。

4.初步具有科學用水和科學飲水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重點:

認識水與植物、動物和人類的關(guān)系,認識水的重要性。

三、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學準備:

豆苗若干vcd:水與生命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學生討論

你認為植物需要水嗎?

你認為植物需要水嗎?

二、學習新課:

學生設(shè)計實驗

1.指導學生設(shè)計植物是否需要水的

實驗。

(1)準備實驗學生討論

(2)學生實驗學生討論

2.指導學生認識動物生活離不開水。

3.指導學生認識人的生活離不開水。

4.布置學生飲水調(diào)查。

三、體會、鞏固

學生討論

如果世界上沒有水了,世界將會怎

樣?

四、板書設(shè)計:

11.水和生命

植物、動物、人類

課后反思:

(五)《人與空氣》單元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基本標準

一、單元教學內(nèi)容

第12課空氣

第13課空氣占據(jù)空間

第14課空氣的用途

第15課空氣和生命

二、單元教學基本標準

(一)科學態(tài)度、情感、精神、價值觀

1.初步具有不怕困難、勇于實踐的精神。

2、初步具有認真的態(tài)度,樂于與人合作。

3.初步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

(二)科學能力

1.能運用感官觀察空氣。

2.初步具有觀察實驗能力。

3.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初步的分析、歸納和概括。

4.初步具有發(fā)現(xiàn)和探究空氣性質(zhì)的能力。

(三)科學知識、技能

1.認識空氣的各種性質(zhì)。

2.了解空氣的各種用途。

3.指導空氣與人、植物、動物的關(guān)系。

三、教學儀器、材料一覽表。

課題教師準備學生準備

12空常見的物體如:毛巾、石塊杯子塑料袋等實物

氣等

13空氣注射器、杯子水槽等塑料袋等實物

占據(jù)空

14空氣圖片、照片或?qū)嵨飳嵨?/p>

的用途

15空氣秒表、記錄表種子等實物

和生命

12.空氣

授課時間:11月15日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空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認識空氣無色、無味、能流動、沒有一定

形狀,初步了解大氣層是保護地球的外衣。

2.初步具有觀察空氣的客觀存在和觀察空氣的性質(zhì)的能力。

3.初步具有創(chuàng)新、樂于合作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認識空氣無色、無味、能流動、沒有一定形狀,初步了解大氣層是保護地

球的外衣

三、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和歸納總結(jié)能力。

四、教學準備:

常見的物體如:毛巾、石塊杯子等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學生活動

小游戲:吸吐空氣,初步認識空氣

小游戲:吸吐空氣,初步認識空氣

小游戲:吸吐空氣,初步認識空氣

1、二、學習新課:

2、指導學生認識周圍空氣的存在。學生思考、討論

你有沒有辦法能使我們感到周圍有

空氣存在?

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觀察

學生實驗

匯報實驗

3、認識空氣的物理性質(zhì)。

讓我們用觀察水那樣觀察空氣

3.打開書,閱讀一段有關(guān)大氣層的

資料。看看你能知道什么?

三、體會、鞏固

學生思考

根據(jù)空氣的性質(zhì),學生編一個空氣

的謎語

根據(jù)空氣的性質(zhì),學生編一個空氣的

謎語

四、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

13.空氣占據(jù)空間

授課時間:11月16日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空氣要占據(jù)空間,初步了解空氣可以被壓縮。

2.會做空氣會占據(jù)空間、空氣可以被壓縮的實驗。

3.初步具有歸納概括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4.親身體會積極動腦、合作研究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

知道空氣要占據(jù)空間,并且可以被壓縮。

三、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歸納概括實驗現(xiàn)象,能夠積極的動手動腦參與實驗。

四、教學準備:

水槽水杯子紙團抹布塑料袋橡皮筋筆針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學生回答

空氣是什么樣的?

空氣是什么樣的?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空氣占據(jù)空間的性質(zhì)學生設(shè)想

(1)將塑料袋壓入水中,會發(fā)生什

討論原因

么現(xiàn)象?

學生實驗學生設(shè)想

學生匯報

(2)在不向外倒出水的情況下,你討論原因

怎樣使水面下降?

學生實驗學生設(shè)想并實驗

學生匯報討論原因

2.加深學生對空氣占據(jù)空間的性質(zhì)

學生實驗

認識。

學生討論

(1)將紙團放入玻璃杯底,并倒立

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3.指導學生認識壓縮空氣有彈性。

堵住注射器的一端,擠壓注射器,

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學生匯報

教師小結(jié)

三、體會、鞏固

學生回答

你還知道我們周圍還有那些空氣占

據(jù)空間的事情嗎?

你還知道我們周圍還有那些空氣占

據(jù)空間的事情嗎?

四、板書設(shè)計:

13.空氣占據(jù)空間

占據(jù)空間

壓縮空氣有彈性

課后反思:

14.空氣的用途

授課時間:11月22日

一、教學目標:

L初步了解空氣在人們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廣泛用途。

2.具有初步的實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在不斷改進實驗方法、爭取獲得成功的過程中,初步具有不怕困難、勇

于實踐、能與人合作的品質(zhì)。

二、教學重點:

了解空氣在人們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廣泛用途。

三、教學難點:

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教學準備:

細鐵絲、泡沫塊、橡皮泥等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學生回答

上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空氣的那些性

質(zhì)?

上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空氣的那些性

質(zhì)?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初步認識空氣的用途。學生討論

(1)學生之間初步討論空氣的用

學生回答

途。

(2)看書上的幾幅圖,它們是如何學生活動

運用空氣用途的?學生活動

2.利用活動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用途。學生活動

(1)活動1:各小組進行紙張賽跑。

(2)活動2:各小組進行帆船比賽。

(3)活動3:發(fā)射氣球火箭。

(3)活動3:發(fā)射氣球火箭。

三、體會、鞏固

空氣是一種重要資源,又十分廣泛

的用途,是人類不可分離的好朋友,

課后同學們注意觀察,利用空氣還

能做什么?

四、板書設(shè)計:

14.空氣的用途

課后反思:

15,空氣和生命

授課時間:11月23日

一、教學目標:

1、指導空氣是人、植物、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理解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性。

體會生命與自然環(huán)境的依存關(guān)系。

2.初步具有觀察和記錄的能力。

3.初步具有細心觀察、積極思考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

指導空氣是人、植物、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體會生命與自然環(huán)境的依存

關(guān)系。

三、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理解空氣對人的重要性,沒有空氣也就沒有了整個世界。

四、教學準備:

課件:計時器白紙學生科學袋用具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學生回答

你認為空氣與生命有什么關(guān)系?

你認為空氣與生命有什么關(guān)系?

1、二、學習新課:

2、了解空氣與人呼吸的關(guān)系。學生實驗

小實驗:憋氣一段時間有什么感匯報實驗

覺?學生閱讀

教師小結(jié)

學生閱讀課文學生思考

2.了解空氣與動物間的關(guān)系

從課文的插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學生設(shè)計實驗

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jié)

3,了解空氣對植物有什么影響。

你認為要想知道空氣需不需要空氣

你怎樣實驗?

教師進行提示

教師小結(jié)

三、體會、鞏固

學生討論

假如地球上沒有了空氣,地球?qū)?/p>

變成什么樣?

四、板書設(shè)計:

15.空氣和生命

人類動物植物

16.巖石

授課時間:11月30日

1、一、教學目標:

2、知道鑒別巖石的簡單方法,了解巖石的簡單用途。

3、初步具有鑒別巖石的判斷能力和分析、比較巖石的能力。

4、能親自動手制作巖石標本。

5、感受自然界巖石資源的豐富多樣。

二、教學重點:

知道鑒別巖石的簡單方法,了解巖石的簡單用途。

三、教學難點:

初步具有鑒別巖石的判斷能力和分析、比較巖石的能力。

四、教學準備:

放大鏡小刀銅鑰匙大燒杯清水

五、教學過程:媒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體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

我們周圍常??梢钥吹胶芏嗍^老巖

師也為同學們準備了幾種常見的巖石

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巖石U

我們周圍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石頭老

師也為同學們準備了幾種常見的巖

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巖石。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根據(jù)巖石的特點自己辨

認巖石。學生辨認

(1)學生認識巖石的特點。

(2)學生自己辨認巖石。

石學生討論。

2.指導學生認識巖石的軟硬程度。

3.指導學生認識巖石和礦物的用途

與欣賞。

4、學生討論:巖石有哪些用途?

4、學生討論:巖石有哪些用途?

4.學生討論:巖石有哪些用途?

4、學生討論:巖石有哪些用途?

三、體會、鞏固

學生回答。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知道都通過哪

些方法怎樣辨認巖石了嗎?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知道都通過哪些

方法怎樣辨認巖石了嗎?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知道都通過哪些

方法怎樣辨認巖石了嗎?

四、板書設(shè)計:

16.巖石

頁巖、砂巖、花崗巖、石灰?guī)r、大理巖

課后反思:

17、砂和黏土

授課時間:12月7日

1、一、教學目標:

2、認識砂和黏土在顆粒、黏性、滲水性等方面的特點。

3、初步具有用對比的方法作砂和黏土滲水性試驗的能力,學會做實驗記

錄。

4、在泥塑活動中能積極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新設(shè)計。

二、教學重點:

認識砂和黏土在顆粒、黏性、滲水性等方面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初步具有用對比的方法作砂和黏土滲水性試驗的能力,學會做實驗記錄。

四、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