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第四單元理想和信念第一課時基礎大闖關1.學會本單元28個生字,會寫37個詞語,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并背誦《古詩三首》和《為人民服務》的第2、3自然段。默寫《竹石》。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能關注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受到革命文化教育。4.熟讀課文。1.學會本單元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能關注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受到革命文化教育。板塊一:談話導入,解題讀題1.出示導語,明確單元主題。(1)課件出示單元導語。(2)師指名讀;生齊讀。2.導入:這一單元按課標要求以“理想和信念”為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課文。此單元課文體裁多樣,有古詩、回憶錄、演講稿和記敘文;內(nèi)容豐富,有的抒發(fā)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志向,有的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有的闡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與信念,從不同側面展現(xiàn)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節(jié)和精神,有助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板塊二:目標定向,自主學習1.自由閱讀本單元課文,了解單元內(nèi)容。2.出示自學要求。(1)正確認讀詞語,讀通課文。(2)畫出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多讀幾遍,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3)再讀課文,不明白的地方做標記。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板塊三:全班交流,點撥引導1.第一關:生字新詞我會讀(1)容易讀錯的字:瞅(chǒu)見堅勁(jìn)收斂(liǎn)攙(chān)扶抽噎(yē)挽(wǎn)救靴(xuē)子暫(zàn)時瞻(zhān)仰絞刑(xíng)焚(fén)燒追悼(dào)會衰(shuāi)弱焚(fén)燒等(děng)閑金絡(luò)腦(2)易寫錯的字:錘:左窄右寬,右邊“垂”的第二橫最長。鑿:下面“凵”里面不是“羊”。避:注意“辶”里面左邊部分不是“啟”。磚:注意第八筆是豎折撇,一筆寫成。泰:注意下邊部分是“氺”。鼎:上邊是“目”,下部注意要寫得左右對稱。哼:右部是“亨”,不要寫成“享”。袍:左部是“衤”,不要寫成“ネ”。炊:右部是“欠”,不要寫成“久”。(3)多音字(12個):燕yān(燕山)yàn(燕子)勁jìnɡ(堅勁)jìn(使勁)辨析:“燕”表示“周代諸侯國名”“河北北部”“姓”時,讀yān,如,燕國、燕山;其余情況一般讀yàn,如,燕雀、燕尾服、鶯歌燕舞等。字歌:疾風知勁(jing)草,勁(jin)頭不算小。勁(jing)旅在何方,使勁(jin)去尋找。例句:那個滿臉橫(héng)肉的家伙蠻橫(hèng)無理。剝bō(剝奪)bāo(剝皮)削xuē(剝削)xiāo(削掉)難nàn(被難日)nán(困難)為wèi(為了)wéi(成為)辨析:“剝”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殼或其他東西(常用于口語)”時,讀bāo,如,剝皮、剝花生;義同“剝”(bāo),用于合成詞或成語時,讀bō,如,剝削、剝奪。字歌:吃完刀削(xiāo)面,再削(xiāo)蘋果皮。剝削(xuē)不道德,削(xuē)弱其勢力。辨析:“噴”表示“散著射出”時,讀pēn,如,噴壺、噴泉、噴灑;表示“香氣撲鼻”“量詞,農(nóng)作物等開花結實的次數(shù)或成熟收割的次數(shù)”“蔬菜、魚蝦瓜果等上市正盛的時期”時,讀pèn,如,噴香、頭噴棉花、西瓜噴兒。(4)出示本單元詞語,多種方式檢查認讀。11.《十六年前的回憶》11.《十六年前的回憶》埋頭幼稚含糊避免局勢嚴峻輕易尖銳僻靜魔鬼苦刑冷笑殘暴匪徒法庭安定占據(jù)會意執(zhí)行過度12.《為人民服務》革命解放徹底利益意義剝削壓迫批評興旺五湖四海目標責任犧牲死得其所制度寄托哀思辨析:和順←嚴峻→輕微當“嚴峻”表示“嚴厲,嚴肅”的意思時與“和順”構成反義關系。例句:聽到這個消息后,李老師的臉上露出了嚴峻的神情。當“嚴峻”表示“嚴重”的意思時,則與“輕微”構成反義關系。例句: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越來越嚴峻了?!拔搴暮!焙汀八拿姘朔健倍己懈鱾€方面的意思。區(qū)別在于:“五湖四?!彼阜秶鄬σ?“四面八方”所指范圍相對要小。例句:①世博園敞開懷抱,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②各界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歡聚在天安門廣場?!绑@天動地”和“震天動地”都形容聲勢浩大。區(qū)別在于:“驚天動地”多用于事件;“震天動地”多用于聲音。例句:①改革開放是一項驚天動地的偉業(yè)。②敵人的軍火庫爆炸了,響聲震天動地。(5)交流識字方法。說文解字識記:以“絡”為例來說明。比較法:如:絡—駱巧記:絡:運往“各”地的絲(纟)綢。錘:鋪左邊(钅),睡右邊(垂)。鑿:關字無人(≌),“山”上就“業(yè)”。焚:雙木(林)“火”上架。2.第二關:漢字書寫我能行(1)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并說說需要注意的地方。(2)教師示范重點生字。書寫::要注意右半部分四個橫的長短分布情況,四個橫之間的間隙要勻稱。:第五筆不是橫折折鉤,而是橫折彎鉤。:“死”要寫得扁一些,下方的“廾”第二筆是撇,不能寫成豎。:右半部分不要多寫一橫。:不要把下半部分寫成“水”。(3)學生練習生字,展示所寫成果。3.第三關:課文朗讀我最棒(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并說說喜歡的原因。(2)出示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語句讓學生讀,重點評價朗讀是否正確,流利。(3)重點句段:◆《古詩三首》(全文)。馬詩(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簟稙槿嗣穹铡?第2和3自然段)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nèi)绻腥秉c,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熬喺边@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采用了。只要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模瑸槿嗣竦睦娓恼e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板塊三:《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1.背誦古詩憶舊知(1)請學生背誦本單元的《古詩三首》。(2)提問:誰來說一說這些詩都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預設:托物言志(3)聯(lián)系你讀過的古詩,想一想:還有哪些事物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呢?預設1:梅花象征堅貞不屈的人。預設2:荷花象征廉潔的人。(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導入新課,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也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準備。)2.學習詩句解詩意讀下面的詩句,聯(lián)系你讀過的古詩,說說有哪些事物在詩中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出示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教師提問:這句詩選自哪里?詩中哪種事物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預設:這句詩選自《竹石》,竹子被賦予了人的頑強、正直不屈、不隨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出示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提問:這句詩選自哪里?詩中哪種事物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預設:這句詩選自《墨梅》,梅花被賦予了人的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品格。出示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提問:這句詩選自哪里?詩中哪種事物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預設:這句詩選自《贈劉景文》,傲霜中的菊枝被賦予了詩人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3.根據(jù)圖片,說說你想到的詩句。預設1:看到第一幅圖,我想到了詩句: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預設2:看到第二幅圖,我想到了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預設3:看到第三幅圖,我想到了詩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們贊美的人,我們可以用哪些詩句來贊美他們?預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4.自讀句子,說說你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情節(jié)和內(nèi)容。(1)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十六年前的回憶》提問: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預設:父親已經(jīng)受到酷刑,但依然平靜慈祥,突出了父親堅定的革命信念。(2)扁鼻子軍官的目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著身子,伸出兩只大手。啊!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小英雄雨來》提問:從這個選段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預設:這兩句話寫出了扁鼻子軍官的長相兇惡,更能反襯出雨來的勇敢。(3)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他沒有什么模樣。永遠剩得發(fā)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駱駝祥子》提問:從這個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預設:這段話贊美了駱駝祥子健壯、樸實的外貌,與后文的駱駝祥子形成鮮明的對比。(4)思考:如果刪去這些外貌和神態(tài)描寫會影響課文的表達效果嗎?預設:如果刪去這些外貌和神態(tài)描寫會影響課文的表達效果,讓人物形象沒有那么生動??偨Y:外貌和神態(tài)描寫能夠更深刻地刻畫人物形象,使人物表達更具體,所以不能刪去。(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外貌描寫的好處,讓學生在對比朗讀中感受外貌描寫在文章表達上的重要效果。讀與說的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外貌描寫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單元理想和信念基礎大闖關本單元學習要點:A類:1.完成《導學案》未完成的部分。2.抄寫生字詞。B類:(1)朗讀并背誦《古詩三首》和《為人民服務》的第2、3自然段。默寫《竹石》。(2)朗讀并背誦一組有勸勉意義的俗語。(3)聯(lián)系你讀過的古詩,想一想:還有哪些事物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呢?C類:舉例說一說:你讀過的文章中還有哪些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1.通過用朗讀、默讀等方式反復讀文《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能通過關注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言行來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并受到革命文化教育。2.此單元課文體裁多樣,有古詩、回憶錄、演講稿和記敘文;內(nèi)容豐富,有的抒發(fā)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志向,有的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有的闡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與信念,從不同側面展現(xiàn)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節(jié)和精神,能借助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能通過關注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言行來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并受到革命文化教育。板塊一:復習導入,回顧舊知1.師:上課前,我想先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你有哪些學習收獲?預設:生1:了解了本單元的主題以及學習要求。生2:梳理了本單元重點字詞的讀音。2.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感知了本單元圍繞“理想和信念”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課文組成,有的抒發(fā)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志向,有的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有的闡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與信念,從不同側面展現(xiàn)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節(jié)和精神,有助于我們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板塊二:閱讀課文,梳理內(nèi)容1.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讀懂課文內(nèi)容,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首先要把課文讀熟。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2-4課兩遍,努力做到正確、流利,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本單元《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課文體裁多樣,有古詩、回憶錄、演講稿和記敘文;內(nèi)容豐富,從不同角度闡明了人生的哲理。試著完成下面的表格,完成后和學習伙伴交流交流。課題要求《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閱讀時通過用朗讀、默讀等方式反復讀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能通過學習課文,感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小結:本組教材就是圍繞“高尚品格”這一專題寫的。本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從不同角度闡明了人生的哲理。過度:閱讀時,關注神態(tài)、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zhì)?!豆旁娙住吠ㄟ^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現(xiàn)了堅勁頑強、光明磊落的優(yōu)良品質(zhì)?!妒昵暗幕貞洝烦浞直憩F(xiàn)了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yè)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zhì)?!稙槿嗣穹铡芬晃闹校飨潛P張思德那種為人民而生、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講述了舍身為國的戰(zhàn)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雄事跡。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習作時,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表達。教學中要抓住這一重點,引導學生深入字里行間,提煉文章的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并結合課堂練筆進行及時地運用,為后面的習作積累寫作方法。2.引學《古詩三首》,梳理課文主要內(nèi)容。(1)關注作者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代詩人。他七歲能辭章,十五歲工樂府,一生體弱多病,仕途困厄。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jié)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軍事家。著有《于忠肅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約二十年后匯集而成。鄭燮(1693-1765),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一生只畫蘭、竹、石,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著有《板橋全集》。(2)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馬詩》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時。而“燕山”一帶又是藩鎮(zhèn)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方。本詩正是當時所寫?!妒乙鳌纷髡哂谥t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3)關注漢字文化中國漢字不僅具有獨特的形態(tài)美,其表意特征更使其具有極其深遠的內(nèi)涵和意蘊。形聲是漢字的一種造字方式,形聲字是由表示字的意義的形旁,和表示字的讀音的聲旁組成的合體字。如“絡、錘”是左形右聲的字。如“焚”是下形上聲的字?!拌彙笔菚庾?,上下結構。漢字在發(fā)展過程中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3.出示學習單學習單:學習單: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竹石》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說說每一首詩的意思。把握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小組合作學習,聚焦核心問題。問題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竹石》(課后作業(yè)一題)(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三首古詩都是詠物詩,表情達意含蓄。三位詩人分別借詠嘆馬、石灰、竹子,表達自己的人生志向。朗讀《馬詩》時,前兩句語速放緩“沙如雪”“月似鉤”適當拉長聲音,讀出大漠月夜的荒涼、冷寂之感;后兩句語速相對加快一些,“快走”可短促有力,讀出節(jié)奏感,表現(xiàn)出詩人想要建功立業(yè)的急切與向往之情。朗讀《石灰吟》時,“千錘萬鑿”“烈火焚燒”可以讀得有力度一些,“若等閑”可以讀得平穩(wěn)、舒緩,讀出其中的從容之意;第三句語調(diào)可昂揚一些,最后一句可以讀得堅定、有力,傳遞出詩人堅強不屈的意志。朗讀《竹石》時,“咬定”“不放松”可以適當讀出力度““還堅勁”語調(diào)略微上揚,表現(xiàn)出環(huán)境的惡劣和竹子的堅韌。最后一句可以讀得舒緩、從容一些,把頑強、自信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2)背誦課文解題說明: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直到讀熟。把詩句內(nèi)容變成具體的形象,在腦海中勾勒出相應的畫面,人境悟情。背誦《馬詩》時,先抓住景物特點(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再抓住抒情句中的重點字詞“何當”“踏”等來背誦。背誦《石灰吟》時,抓住石灰所經(jīng)歷的磨難,從“千錘萬鑿”到“烈火焚燒”,再到“粉骨碎身”的過程來背誦。背誦《竹石》時,抓住竹子生活的環(huán)境“咬定青山”“破巖中”,再結合竹子所受的打擊“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來背誦。(3)默寫《竹石》。解題說明:默寫需要在背誦的基礎上進行。默寫時,注意“勁”的左上部不要寫成“又”。另外,最后一句是“任爾東西南北風”,不要寫成“任爾東南西北風”。問題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說說每一首詩的意思。把握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首先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首先有感情的朗讀古詩,然后邊讀邊思考,三首古詩的內(nèi)容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再結合注釋、插圖,聯(lián)系生活,理解詩句意思。問題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首先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然后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1)學習古詩《馬詩》解詩題。①提出問題:詩題是什么意思呢?預設:以馬為題材的一首詩點撥:馬是六畜之首,是進取、勇敢、成功的象征。李賀的《馬詩》是以馬為題材的一組詩,共有23首,這首詩是其中的一首。明詩意②品讀第一、二句。借助注釋,理解詞語。燕山:燕然山,這里借指邊塞。鉤:古代的一種兵器,像劍但形狀彎曲。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預設1:塞外大沙漠里,黃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猶如皚皚白雪。預設2:月亮高懸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彎鉤。③品讀第三、四句。借助注釋,理解詞語。何當:什么時候。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這里指戴上金絡腦??熳撸厚Y騁走:跑。清秋:金秋,清爽的秋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預設:什么時候我能給馬頭帶上金絡頭,飛快地奔馳著,踏遍這清爽秋日時的原野。歸納總結④歸納這首詩的內(nèi)容?!恶R詩》塞外大沙漠里,黃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猶如皚皚白雪。月亮高懸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彎鉤。什么時候我能給馬頭帶上金絡頭,飛快地奔馳著,踏遍這清爽秋日時的原野。表面寫馬,實際是托物言志。詩人借馬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不被統(tǒng)治者賞識的憤慨,以及希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建功立業(yè)的期盼。(2)學習古詩《石灰吟》解詩題。①提出問題:你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預設:贊頌石灰。補充: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②把握大意,整體感知。明詩意②品讀“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借助注釋,理解詞語。預設1:結合注釋,“等閑”的意思是平常。預設2:前2句詩的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經(jīng)過千萬次捶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補充:詩句中的“千”和“萬”是虛詞,形容很多。③品讀“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鳖A設1:結合注釋,渾: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節(jié)操。預設2:三、四句的意思是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因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歸納總結④歸納這首詩的內(nèi)容?!妒乙鳌肥沂挥薪?jīng)過千萬次捶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因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妒乙鳌芬彩峭形镅灾驹?。作者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已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3)古詩《竹石》。解詩題。①提出問題:詩題是什么意思呢?預設: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為自己的畫作《竹石圖》所題的詩。明詩意②品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借助注釋,理解詞語。預設1:咬定:形容根扎得結實。立根:扎根。破巖:巖石的裂縫。詩意:竹子抓住青山一點兒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預設2:從“咬定”這個詞可以看出,應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竹子抓住青山一點兒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③品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眻詣牛簣詮娪辛?。任:任憑。爾:你。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經(jīng)歷千萬次的磨煉仍然堅韌挺拔,任憑東西南北風的呼嘯也不動搖。歸納總結④歸納這首詩的內(nèi)容?!吨袷分褡幼プ∏嗌揭稽c兒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jīng)歷千萬次的磨煉仍然堅韌挺拔,任憑東西南北風的呼嘯也不動搖?!吨袷肥且皇踪澝缼r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詩。詩人贊頌了有竹子般頑強而又執(zhí)著的品質(zhì)的人。詩人也以巖竹的堅忍頑強,表達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氣。(4)結合注釋,歸納三首古詩的大意?!恶R詩》表面寫馬,實際是托物言志。詩人借馬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不被統(tǒng)治者賞識的憤慨,以及希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建功立業(yè)的期盼?!妒乙鳌芬彩峭形镅灾驹?。作者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已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吨袷肥且皇踪澝缼r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詩。詩人贊頌了有竹子般頑強而又執(zhí)著的品質(zhì)的人。詩人也以巖竹的堅忍頑強,表達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氣。3.在學習《古詩三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梳理《十六年前的回憶》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單:學習單: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回憶了關于父親的哪幾件事情?2.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從中感受到李大釗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1)導入新課欣賞歌曲《五月的鮮花》當這優(yōu)美的、激昂的旋律在我們耳畔響起時,你是否想過,今天幸福的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chuàng)的?今天我們將學習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認識一位這樣的開創(chuàng)者,一位偉大的革命先烈。(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切入,引導學生說說那些為我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喚起學生對先烈的敬佩之情,感悟今日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學習興趣。)(2)走進人物和作者: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他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主要著作收錄于《李大釗文集》。李星華(1911—1979)李大釗的女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直從事教學和民間文學研究工作。主要作品:《回憶我的父親李大釗》《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十六年前的回憶》等。(設計意圖:對于革命,學生太陌生;對于革命事跡的偉大,學生難以感同身受。因此,上課之前,讓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有助于學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難忘的歷史事件。)(3)出示背景資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李大釗遇難十六周年的時候?qū)懙囊黄貞浶陨⑽摹?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余人。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nèi)。李大釗英勇就義,時年38歲。(4)小組合作學習,聚焦核心問題。問題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回憶了關于父親的哪幾件事情?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讀完課文你有哪些問題?預設1:局勢為什么越來越嚴峻?預設2:為什么李大釗說他不能輕易離開北京?預設3:敵人為什么要殺害李大釗?預設4:李大釗被捕后都經(jīng)歷了什么?(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回憶了關于父親的哪幾件事情?預設1:作者按照時間順序?qū)懥吮徊肚埃?—7)——被捕時(8—18)——被審時(19—29)——被害后(30—33)四件事。預設2:被捕前又詳細寫了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父親不顧親友勸說,堅持留在北京三件事。預設3:被捕時寫了父親面對危險處變不驚。預設4:被審時寫了父親在法庭上鎮(zhèn)定、沉著。預設5:被害后寫了全家得知遇難消息,非常悲痛。問題2: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從中感受到李大釗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首先朗讀課文,關注描寫李大釗外貌、神態(tài)、言行的語句,然后體會人物品質(zhì),最后總結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從中感受到李大釗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首先朗讀課文,關注描寫李大釗外貌、神態(tài)、言行的語句,然后體會人物品質(zhì),最后總結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從中感受到李大釗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朗讀課文,關注描寫李大釗外貌、神態(tài)、言行的語句,體會人物品質(zhì)。(1)品析人物語言,學習“被捕前”。語言描寫:我奇怪地問他:“爹,為什么要燒掉呢?怪可惜的?!贝艘粫?,父親才回答:“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親燒文件“我”提出問題時的態(tài)度,與父親平時對“我”耐心的態(tài)度作比較,體會到父親前后態(tài)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親忠于革命的精神。對比描寫:“一向是慈祥的”“耐心地講給我聽”與“含糊地回答我”形成對比。從這些語言描寫和對比描寫中體會到了李大釗是為了保護女兒。預設2:第6自然段中“書籍和文件”其實是黨的機密文件,正好回應了第3自然段為什么要燒掉,前后呼應。預設3: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語言描寫)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這2句話形成了對比,突出了李大釗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提示:抓住詞語“堅決”,讓學生在品詞中體會父親的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精神。(2)品析人物語言,學習“被捕時”。(出示課件17——19)預設1:(環(huán)境描寫)就聽見啪,啪……兒聲尖銳的槍聲,接著是一陣紛亂的喊叫。(動作描寫)父親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從“不慌不忙”體會到了李大釗的沉著鎮(zhèn)定。預設2:從關鍵詞“粗暴的吼聲”“魔鬼似的”“冷笑”可以看出反動派的兇惡粗暴。預設3:從“嚴峻”可以看出李大釗的沉穩(wěn)嚴峻。教師點撥:反動派的表現(xiàn)和李大釗的表現(xiàn)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師補充資料:1926年春天:李大釗領導并親自參加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斗爭。1927年春天: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率兵進關,占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北伐國民革命軍,下令通緝李大釗同志。(3)品析人物語言,學習“被審時”。教師出示要求:想象李大釗被捕后遭遇了什么?預設1:(外貌描寫)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從“亂蓬蓬”看出李大釗遭受了非人的對待。他經(jīng)歷殘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靜”“慈祥”可以寫出了李大釗對親人那深切的愛。預設2:(神態(tài)描寫)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從“安定”“沉著”可以看出李大釗在殘酷的折磨下,內(nèi)心依然堅貞不屈。教師補充資料:李大釗從被捕到就義,在獄中共22天。敵人對他進行了多次審訊,施用了多種酷刑,電椅、老虎凳……最后竟殘忍地拔去了他雙手的指甲。李大釗堅貞不屈,沒有向敵人泄露黨的任何機密。他還用血跡斑斑的雙手寫下了《獄中自述》。敵人又采用利誘的辦法,許以他高官厚祿,但是李大釗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間,寧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就是斷頭流血也要保持氣節(jié)!”預設3:父親立刻就會意了,接著說:“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個鄉(xiāng)下人,我的孩子年紀都還小,她們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們沒有關系?!蓖ㄟ^語言描寫,可以看出李大釗不行連累家人。預設4: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通過動作描寫,可以看出李大釗對家人的不舍。(設計意圖:尋找關鍵語句,通過句子來感悟人物形象,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與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預設:課文寫了作者回憶十六年前李大釗同志被逮捕、審判、殺害的過程,表現(xiàn)了作為父親的李大釗對家人的關懷、愛護,作為革命者的李大釗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之情。4.在學習《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為人民服務》的主要內(nèi)容。(1)導入:導入新課:《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張思德是誰?毛主席為什么會在其追悼會上作這樣的演講呢?我們先了解一下張思德。(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切入,引導學生思考,并了解張思德是誰,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學習興趣。)(2)關注時代背景:《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提出的。張思德同志在陜西燒炭時,因炭窯倒塌而犧牲。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當時,抗日戰(zhàn)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3)了解人物張思德(1915—1944)四川儀隴縣人,1933年12月參加紅軍,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經(jīng)擔任過中央警備團警備班長和毛澤東的衛(wèi)士。1944年9月5日,他帶領戰(zhàn)士們在陜北安塞縣執(zhí)行燒炭任務時因窯洞突然塌方而犧牲,犧牲時年僅29歲。(4)出示學習單學習單:學習單: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這篇課文與以往學習的課文有什么不同?2.默讀課文,思考:圍繞“為人民服務”分別講了哪些內(nèi)容?各段落間的關系是怎樣的?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5)小組合作學習,聚焦核心問題。問題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這篇課文與以往學習的課文有什么不同?預設:這是一篇議論文。補充:議論文是以“議論說理”為主的文章,也叫“論說文”。(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這篇文章的體裁的不一樣,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提出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這篇課文與以往學習的課文有什么不同?預設:這是一篇議論文。補充:議論文是以“議論說理”為主的文章,也叫“論說文”。(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這篇文章的體裁的不一樣,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問題2:默讀課文,思考:圍繞“為人民服務”分別講了哪些內(nèi)容?各段落間的關系是怎樣的?默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中的哪一句話在進一步詮釋“為人民服務”的具體內(nèi)涵?出示要求:默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中的哪一句話在進一步詮釋“為人民服務”的具體內(nèi)涵?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小結: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本文的中心論點。提出問題:“我們這個隊伍”指的是什么?預設:八路軍、新四軍。教師補充資料:八路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革命武裝,原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主力部隊,1937年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是華北抗日的主力。新四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革命武裝,原是紅軍游擊隊,1937年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是華中抗日的主力。提出問題:可以刪除這句話中的“完全”和“徹底”兩個詞嗎?(出示課件14、15)預設:不能刪除?!巴耆焙汀皬氐住北砻髁藶槿嗣穹盏某潭?,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和革命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決心。指導:第1自然段提綱挈領地表明了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設計意圖:以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琢磨內(nèi)容,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與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2—5自然段,思考:這幾個自然段圍繞“為人民服務”分別講了哪些內(nèi)容?預設:第2自然段講了如何對待“死”。第3自然段講了如何對待批評。第4自然段講了如何對待困難。第5自然段講了如何對待死去的同志。提出問題:本文各段落間的關系是怎樣的?預設:第1自然段提出中心論點: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2——5自然段分段論述該怎樣為人民服務。分別從如何對待“死”、如何對待批評、如何對待困難、如何對待死去的同志四個方面來論述。(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梳理結構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組織材料的方法。)問題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稙槿嗣穹铡肺闹忻珴蓶|通過贊揚張思德那種為人民而生、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闡述了為什么要為人民服務和怎樣為人民服務的問題。5.在學習《《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梳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主要內(nèi)容。導入新課: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李大釗、劉胡蘭、董存瑞,還有飛奪瀘定橋的紅四團……他們在革命事業(yè)的道路上譜寫了壯烈的篇章。今天,我們來學習董存瑞的故事。(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切入,引導學生說說那些為我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喚起學生對先烈的敬佩之情,感悟今日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學習興趣。)(1)關注時代背景:1948年是全國解放前夕。當時解放戰(zhàn)爭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黨中央發(fā)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號召,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和解放軍全體指戰(zhàn)員。戰(zhàn)爭形勢越來越好,國民黨反動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我們不斷乘勝挺進。(2)關注課文人物: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懷來縣人。他出身貧苦農(nóng)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qū)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后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zhàn)機智勇敢,在一次戰(zhàn)斗中只身俘敵10多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范班”稱號。在解放軍攻打隆化城的戰(zhàn)斗中,被橋型碉堡火力所阻,董存瑞挺身沖到橋下,托起炸藥包,炸掉暗堡,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他犧牲時只有19歲。(3)出示學習單學習單:學習單:1.默讀課文,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2.根據(jù)“學習提示”,默讀課文,說一說董存瑞是一個怎樣的戰(zhàn)士。3.想一想董存瑞炸暗堡的過程可以分成幾步?歸納兩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小組合作學習,聚焦核心問題。問題1:默讀課文,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預設:本文是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的,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炸暗堡的原因。第二部分(2—7)炸暗堡的經(jīng)過。第三部分(8)炸暗堡的結果。問題2:根據(jù)“學習提示”,默讀課文,說一說董存瑞是一個怎樣的戰(zhàn)士。預設:董存瑞是一個英勇無畏、不怕犧牲、機智勇敢、舍生忘死、視死如歸的人。問題3:想一想董存瑞炸暗堡的過程可以分成幾步?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預設:董存瑞炸暗堡的過程可以分成3步:請求炸暗堡、逼近暗堡、舍身炸暗堡。引導:找出董存瑞請求炸暗堡的句子,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勾畫出來,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體會。預設1:神態(tài):瞪著迸射動作:跑說語言:連長,我去炸掉它!預設2:這句話抓住了人物董存瑞的神態(tài)描寫,說明了董存瑞對敵人的憎恨和炸暗堡的決心。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抖嫒鹕嵘碚ò当ぁ愤@篇課文介紹了戰(zhàn)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戰(zhàn)斗中,舍身炸掉敵人的暗堡為大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而自己卻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小結:小結:為了炸暗堡,董存瑞寧愿“舍身”,他舍身為國的精神將永垂不朽。5.在學習《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綜合性學習:奮斗的歷程》的主要內(nèi)容。(1)導入新課:出示課題并板書:綜合性學習:奮斗的歷程,學生齊讀課題。播放中國戰(zhàn)斗歷史中相關人物圖片:李大釗、劉胡蘭、王二小、董存瑞,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奮斗史,創(chuàng)設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敬佩情境。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在馬克思主義引領下,忠實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繪就了人類發(fā)展史上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設計意圖:通過圖像生動介入,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同時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活躍的情況。同時通過師生談話的方式展開教學,簡單自然,奠定了輕松自然的課堂氣氛。)(2)開展閱讀分享會讓我們?nèi)ニ鸭嚓P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英雄事跡,開展一次閱讀分享會。提出問題:我們學過哪些閱讀方法?預設1: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預設2:關注外貌、神態(tài)、言行等描寫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和品質(zhì)。預設3:查找相關資料,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預設4:體會場景、細節(jié)描寫中蘊含的感情。提出要求:下面我們來讀讀“閱讀材料”,然后分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閱讀文章的,有哪些體會?歸納閱讀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預設:《綜合性學習:奮斗的歷程》運用所學的閱讀方法讀“閱讀材料”。查找資料,收集紅色詩詞,感受其中蘊含的深厚的革命情懷。用談論交流法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fā)寫作興趣,搜索寫作素材。結合習作例文,指導學生領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并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去。通過欣賞視頻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歷程。板塊三:回顧方法,總結課堂今天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和通過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體會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并能適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去。此單元課文體裁多樣,有古詩、回憶錄、演講稿和記敘文;內(nèi)容豐富,有的抒發(fā)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志向,有的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有的闡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與信念,從不同側面展現(xiàn)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節(jié)和精神,有助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關注外貌、神態(tài)、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zhì)”,怎樣“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們下一節(jié)課再繼續(xù)學習。第四單元理想和信念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A類:1.完成《導學案》未完成的部分。2.背誦《石灰吟》《竹石》,默寫《竹石》。搜集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詩。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B類:1.清明節(jié),少先隊員們?nèi)チ沂苛陥@掃墓。站在李大釗同志的陵墓和塑像前,你一定心潮澎湃,有許多心里話想對這位先烈說。把你的心里話說出來吧。2.某小學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活動,假如讓你上臺講述一段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你想講誰?把你想講的人物英雄事跡寫下來。C類:選擇一篇課文繪制思維導圖。
第三課時重點講練(1)1.感受古詩的韻味,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從而提高文化自信。2.學習古詩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釋、借助插圖等。3.借助注釋和插圖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4.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和意境。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竹石》。2.通過朗讀并結合插圖、借助注釋了解詩歌大意。板塊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在燦爛浩瀚的中華文學長河里,古詩始終表現(xiàn)著她獨有的魅力。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古詩大意。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古詩三首》。板塊二:精讀細研,感悟表達。1.學習古詩《馬詩》,感悟詩境。(1)聯(lián)系注釋,說說古詩大意。預設:塞外大沙漠里,黃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猶如皚皚白雪。塞外大沙漠里,黃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猶如皚皚白雪。什么時候我能給馬頭帶上金絡頭,飛快地奔馳著,踏遍這清爽秋日時的原野。(2)抓住古詩的關鍵詞語,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預設1:從“沙如雪”“月似鉤”“金絡腦”“快走”這些詞語中,我仿佛看到了帶有金絡腦的馬馳騁在邊塞疆場。預設2:從“何當”這個詞語中我仿佛看到了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馬兒自知遙遙無期。拓展講解:從這些詞語中,我們看到了詩人盡顯無奈,又寄托了太多的期盼。引導:詩人僅僅是要寫一匹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戰(zhàn)馬嗎?①學生交流資料。②教師相機出示課件:李賀的資料。③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小結預設: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體現(xiàn)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而又不被賞識所發(fā)出的悲嘆。(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生利用之前學到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既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效率。)(3)朗讀指導:①朗讀時,前兩句語速可以放緩,“沙如雪”“月似鉤”適當拉長聲音,讀出大漠月夜的荒涼、冷寂之感。②后兩句語速可相對快一些,讀“何當金絡腦”的時候語調(diào)可適當上揚,“快走”可短促有力,讀出節(jié)奏感,表現(xiàn)出詩人想要建功立業(yè)的急切與向往之情。(4)主題概括《馬詩》這首詩用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詩人以馬自喻,通過寫馬表達了自己愿意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遠大志向和強烈渴望,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5)拓展延伸提出問題:想一想:這首《馬詩》和課文中的《馬詩》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預設:相同點:都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不同點:課文寫的是一匹矯健的戰(zhàn)馬,本詩寫的是一匹瘦馬。(6)板書設計2.學習古詩《石灰吟》,感悟詩境。(1)聯(lián)系注釋,說說古詩大意。預設:石灰石只有經(jīng)過千萬次捶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因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2)展開想象,你看了怎樣煅燒石灰石的畫面?預設1:我從“千錘萬鑿”“烈火焚燒”“渾不怕”“在人間”這些詞中看到石灰石在烈火中從容不迫,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間,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預設2:我從煅燒石灰石的畫面中體會到了詩人吟詠石灰,也是吟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狀態(tài),吟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出示于謙資料:于謙少年時期即刻苦讀書,志向高遠。他在12歲時寫下了《石灰吟》。于謙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成語“兩袖清風”就與于謙有關。于謙行事章奏,悉合機宜,號令明審,且愛國忘身,自奉儉約,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謙遭誣陷以謀逆罪被殺,籍沒時家無余資。提出問題: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怎樣的品質(zhì)?預設: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石灰自喻,體現(xiàn)了不向惡勢力妥協(xié)、屈服的精神。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為人正直,堅貞不屈的品質(zhì)。(3)誦讀古詩,嘗試背誦①根據(jù)提示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②提出問題:如何有感情地讀這首詩呢?預設1:“千錘萬鑿”“烈火焚燒”可以讀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閑”可以讀得平穩(wěn)、舒緩,讀出其中的從容之意。預設2:第三句語調(diào)可昂揚一些,最后的“要留清白在人間”可以讀得堅定、有力,傳遞出詩人堅強不屈的意志。(4)多種方式朗讀,借助圖畫和關鍵詞背誦。從圖中石灰石煅燒的過程圖中有序地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背誦。(5)主題概括《石灰吟》借石灰石開采、煅燒、粉碎的艱辛過程,喻指無論面對怎樣嚴峻的考驗都視若等閑,由此來證明自己持身清白、堅貞不屈的心性。(6)板書設計3.學習古詩《竹石》,感悟詩境。(1)聯(lián)系注釋,說說古詩大意。預設:竹子抓住青山一點兒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jīng)歷千萬次的磨煉仍然堅韌挺拔,任憑東西南北風的呼嘯也不動搖。(2)想象竹子面對惡劣環(huán)境的畫面,并說說你的感受。預設:從“破巖”“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中感受到巖石中生長的竹子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設計意圖:在語文學習中,學生需要在自主閱讀活動中獲得積極的、個性的閱讀體驗。因此,遷移學習方法,以一個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充分經(jīng)歷語文學習的過程。)出示鄭燮相關資料。鄭燮出身寒士子家庭,幼年喪母。乾隆七年出任山東范縣知縣,一年后調(diào)任濰縣,十三年,乾隆皇帝弘歷東巡至泰山,封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饑荒為民請愿得罪大吏而被罷官。鄭燮為政有干才,痛恨官場腐敗作風,同情底層百姓。他許多奉公為民的措施,觸犯了豪紳富戶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誣罷職。他性格曠達,不拘小節(jié),喜高談闊論,臧否人物,當時即被人稱為“狂”和“怪”。罷官后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提出問題:通過學習這首詩以及對詩人經(jīng)歷的了解,你有哪些體會?預設:詩人與竹子同樣經(jīng)受著“東西南北風”的“千磨萬擊”,但仍然具有“咬定青山”的堅定意志。詩中的竹其實是詩人高尚人格的寫照,詩人借竹子堅韌的傲氣,表達自己的剛正不阿、鐵骨錚錚。(3)誦讀古詩,嘗試背誦A.“咬定”“不放松”可以適當讀出力度,表現(xiàn)出竹子的品性。B.“千磨萬擊”可以讀得慢一些、重一些,“還堅勁”語調(diào)略微上揚,表現(xiàn)出環(huán)境的惡劣和竹子的堅韌。最后一句可以讀得舒緩、從容一些,把頑強自信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4)提出問題:三首古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表達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點?(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jù)已給內(nèi)容,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隨文補白,想象去時所見景象,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5)主題概括《竹石》中的竹子其實是詩人高尚人格的寫照,詩人借竹子堅勁的傲氣表達自己的剛正不阿、鐵骨錚錚。(6)板書設計板塊三:《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1.讀名言警句。有意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2.悟名言警句?!坝幸庠曰ɑú话l(fā),無心插柳柳成蔭”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卻總是不開,最后還是枯萎了;而折下來的一只柳條隨意插在地里,從來沒有照料它,幾年過去,卻成了郁郁蔥蔥的柳樹。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結果并沒能如愿;而不經(jīng)意的事情,反而很順利地得到好結果?!傲妓幙嗫诶诓?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記·留侯世家》,意思是:藥雖然很苦,但是對病人的病有好處;誠懇的勸告、尖銳的批評雖然聽起來讓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聽的人改正他們的行為?!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出自《孔子家語》,意思是:樹想靜靜地呆一會,可是風卻讓它不停地搖曳。當你想贍養(yǎng)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過世了。事情的發(fā)展往往不能隨著人的愿望?!俺⒂腥账紵o日,莫把無時當有時”出自《名賢集》,意思是: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貧困的時候,生活困頓時不要像以前富裕時那樣鋪張浪費?!皶接脮r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出自《增廣賢文》之勤奮篇,意思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jīng)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3.活學活用提出問題:平時,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些大人們說:“這段時間工作忙,等過段時間再去看看父母?!蹦愦蛩阌媚木湓拕駝袢藗兗皶r去看父母?預設:我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句話來勸人們。提出問題:小剛平時不喜歡聽批評的話,也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你打算用哪句警句來勸他?預設:我打算用“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來勸他。4.背誦名言警句。5.閱讀古文長知識。推薦閱讀: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與啟迪還有很多,《增廣賢文》中有大量篇幅敘述了如何待人接物,希望大家課后有機會去閱讀此書。(設計意圖:好的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愛上閱讀。所以推薦學生閱讀相關書刊,不僅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更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板塊四:主題概括,拓展延伸1.主題概括《馬詩》表面寫馬,實際是托物言志。詩人借馬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不被統(tǒng)治者賞識的憤慨,以及希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建功立業(yè)的期盼?!妒乙鳌芬彩峭形镅灾驹?。作者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已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吨袷肥且皇踪澝缼r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詩。詩人贊頌了有竹子般頑強而又執(zhí)著的品質(zhì)的人。詩人也以巖竹的堅忍頑強,表達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氣。2.拓展延伸(1)想一想:這首《馬詩》和課文中的《馬詩》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馬詩[唐]李賀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相同點:都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不同點:課文寫的是一匹矯健的戰(zhàn)馬,本詩寫的是一匹瘦馬。(2)請你以一塊石灰石的視角,描述一下它被煅燒成石灰的過程吧。示例:在深山之中,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錘打被開采下來。接著,我被帶到了高溫的火焰中,經(jīng)歷了烈火的焚燒。在烈火的洗禮中,我變得更加堅硬和純凈。最終,我粉骨碎身,化作了粉末狀。雖然這個過程痛苦無比,但我從未放棄,把一身清白留在了人間。第四單元理想和信念重點講練(1)A類:1.完成《導學案》未完成的部分。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練背誦課文。B類:1.三首古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表達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點?2.林林同學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難,請你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一句詩勉勵他。C類:1.想象竹子面對惡劣環(huán)境的畫面,并說說你的感受。2.請你以一塊石灰石的視角,描述一下它被煅燒成石灰的過程吧。3.閱讀、理解、背誦——詠物詩《梅花》王安石《墨梅》王冕《詠柳》賀知章《詠鵝》駱賓王
第四課時重點講練(2)1.繼續(xù)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了解其他革命先烈和新中國建設發(fā)展中的模范人物,提升愛國情懷。2.學習抓住重點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3.了解李大釗同志被害的過程和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zhì)。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4.品味文字的情真意切,體味書中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光輝形象。1.了解李大釗被害的過程,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zhì)。2.領悟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板塊一:回憶導入,學習新課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朗讀了課文,理清了寫作順序,明確了內(nèi)容的詳略。誰能說一說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回憶了關于父親的哪幾件事情?預設1:作者按照時間順序?qū)懥吮徊肚埃?—7)——被捕時(8—18)——被審時(19—29)——被害后(30—33)四件事。預設2:被捕前又詳細寫了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父親不顧親友勸說,堅持留在北京三件事。預設3:被捕時寫了父親面對危險處變不驚。預設4:被審時寫了父親在法庭上鎮(zhèn)定、沉著。預設5:被害后寫了全家得知遇難消息,非常悲痛。板塊二:精讀細研,品讀內(nèi)容1.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從中感受到李大釗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習提示:①關注描寫李大釗外貌、神態(tài)、言行的語句,體會人物品質(zhì)。②自主圈畫、批注,小組交流。(1)品析人物語言,學習“被捕前”。語言描寫:我奇怪地問他:“爹,為什么要燒掉呢?怪可惜的?!贝艘粫?,父親才回答:“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親燒文件“我”提出問題時的態(tài)度,與父親平時對“我”耐心的態(tài)度作比較,體會到父親前后態(tài)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親忠于革命的精神。對比描寫:“一向是慈祥的”“耐心地講給我聽”與“含糊地回答我”形成對比。從這些語言描寫和對比描寫中體會到了李大釗是為了保護女兒。第6自然段中“書籍和文件”其實是黨的機密文件,正好回應了第3自然段為什么要燒掉,前后呼應。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語言描寫)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這2句話形成了對比,突出了李大釗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提示:抓住詞語“堅決”,讓學生在品詞中體會父親的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精神。(2)品析人物語言,學習“被捕時”。預設1:(環(huán)境描寫)就聽見啪,啪……兒聲尖銳的槍聲,接著是一陣紛亂的喊叫。(動作描寫)父親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從“不慌不忙”體會到了李大釗的沉著鎮(zhèn)定。預設2:從關鍵詞“粗暴的吼聲”“魔鬼似的”“冷笑”可以看出反動派的兇惡粗暴。預設3:從“嚴峻”可以看出李大釗的沉穩(wěn)嚴峻。點撥:反動派的表現(xiàn)和李大釗的表現(xiàn)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補充資料:1926年春天:李大釗領導并親自參加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斗爭。1927年春天: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率兵進關,占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北伐國民革命軍,下令通緝李大釗同志。(3)品析人物語言,學習“被審時”。出示要求:想象李大釗被捕后遭遇了什么?預設1:(外貌描寫)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從“亂蓬蓬”看出李大釗遭受了非人的對待。他經(jīng)歷殘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靜”“慈祥”可以寫出了李大釗對親人那深切的愛。預設2:(神態(tài)描寫)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從“安定”“沉著”可以看出李大釗在殘酷的折磨下,內(nèi)心依然堅貞不屈。補充資料:李大釗從被捕到就義,在獄中共22天。敵人對他進行了多次審訊,施用了多種酷刑,電椅、老虎凳……最后竟殘忍地拔去了他雙手的指甲。李大釗堅貞不屈,沒有向敵人泄露黨的任何機密。他還用血跡斑斑的雙手寫下了《獄中自述》。敵人又采用利誘的辦法,許以他高官厚祿,但是李大釗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間,寧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就是斷頭流血也要保持氣節(jié)!”預設3:父親立刻就會意了,接著說:“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個鄉(xiāng)下人,我的孩子年紀都還小,她們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們沒有關系?!蓖ㄟ^語言描寫,可以看出李大釗不行連累家人。預設4: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通過動作描寫,可以看出李大釗對家人的不舍。(設計意圖:尋找關鍵語句,通過句子來感悟人物形象,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與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4)通過學習本文,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李大釗先生?預設1:一位忠于革命、臨危不懼、堅貞不屈的偉大革命者。預設2:一位對孩子慈愛,在危險面前給予親人信心和力量的慈父。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lián)系?(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回憶了父親的哪幾件事?預設:被捕前、被捕時、被審時、被害后(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lián)系?預設: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白蛱焓菐滋枺坑涀?,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薄皨專蛱焓?月28日?!睆囊陨暇渥又锌梢钥闯稣n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與開頭首尾呼應。(3)想一想:運用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有什么好處?預設1:在結構上,使文章顯得更加緊湊和嚴謹,并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預設2:在內(nèi)容上,使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顯得更加突出。預設3:在情感表達上,點明文章的中心,升華文章的主題,說明作者一直把父親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記在心中,永遠也不會忘記。(4)找一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預設:父親一向是慈祥的,從沒有罵過我們,更沒有打過我們。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補充:“父親一向是慈祥的,從沒有罵過我們,更沒有打過我們。”體現(xiàn)了父親對子女的關愛?!拔铱吹搅怂莵y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斌w現(xiàn)了革命者的堅定與平靜。3.學習英雄提問:還有無數(shù)像李大釗一樣的革命先烈,他們?yōu)榱嗣褡褰夥藕腿嗣裥腋?,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你還知道哪些革命先烈?預設1:小兵張嗄預設2:小英雄雨來預設3:董存瑞、劉胡蘭、紅四團板塊三:《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細讀語句,品一品1.引導:本單元的文章,內(nèi)容和體裁都很豐富,有詩,有回憶錄,有演講稿,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刻畫人物品質(zhì)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語文園地,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2.提出要求:一個好的開頭,可以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一個好的結尾,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無窮。閱讀“交流平臺”中列出的開頭和結尾,看看它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自由朗讀,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1)課件出示《十六年前的回憶》開頭和結尾。引導:通過閱讀我們學過文章的開頭結尾,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預設1:首尾呼應,強調(diào)主題,加深讀者的印象。預設2:首尾呼應(前后照應),4月28日更突出“我”和母親對父親的懷念,牢記父親的被難日,使文章結構篇幅緊湊。(2)關注設問式開頭。《藏戲》文章的開頭: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藏戲》提問:這樣的開頭又有什么好處呢?預設:這個開頭運用了排比和反問手法,激發(fā)讀者好奇心。小結:這個開頭表達方式新穎獨特,用反問、排比的形式先聲奪人,強調(diào)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同時,也為下文的著力描述面具的顏色、形狀及作用埋下伏筆。(3)關注提問式結尾?!洞掖摇肺恼碌慕Y尾: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匆匆》①同桌交流這段結尾的特點。②學生交流:通過提問式結尾,更加突出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激起人們珍惜時間的決心。提問:提問式結尾還有什么好處呢?預設:疑問結尾,發(fā)人深思。(4)關注開門見山式開頭。出示《草原》文章的開頭:①讀一讀。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預設:開門見山,簡潔明了。②教師相機補充:開頭直抒胸臆,開門見山,只用一個簡潔的短句“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發(fā)了老舍先生為終于能看到美麗的草原而感到自豪。通過景物描寫,融情于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寬廣的特點,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5)關注以景烘情式結尾。出示《那個星期天》文章的結尾:男孩兒蹲在那個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親懷里,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赌莻€星期天》①讀一讀,說說這個結尾的特點。②交流這種結尾的好處:借助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心情,如描寫光線的消逝其實就是表達男孩的期盼徹底破滅。小結:這樣的文章結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4.交流所學,探尋規(guī)律。再找一些自己學過的文章,把開頭和結尾列出來,大家一起來分析這樣寫的好處。出示《匆匆》開頭和結尾。提問:這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好處呢?預設:我發(fā)現(xiàn)了《匆匆》這篇文章的開頭運用了排比手法列出可以復返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而后提出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和前面形成對比,突出時間的寶貴,引發(fā)讀者的思考。結尾再次提出這一問題,引人深思,首尾呼應。師總結:一個好的開頭,可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一個好的結尾,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無窮。(設計意圖:師生共同探討相關文章開頭、結尾的好處,這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重要途徑。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發(fā)展的地方,成為學生個性釋放、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地方。)2.拓展延伸板塊四:主題概括,拓展延伸1.主題概括這篇文章從女兒的視角,為我們還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難時刻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從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達了對父親為理想獻身的精神的敬佩,對反動派殘殺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對父親深切的懷念。2.拓展延伸(1)還有無數(shù)像李大釗一樣的革命先烈,他們?yōu)榱嗣褡褰夥藕腿嗣裥腋?,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你還知道哪些革命先烈?(2)推薦閱讀紀念李大釗同志殉難三十周年陳毅革命思想早,行動守紀律。就義從容甚,大節(jié)凜不辱。計公揮筆陣,前后十三年。先驅(qū)好肝膽,松柏耐歲寒。自學渾不倦,誨人何其勤。沒有宗派氣,內(nèi)外從如云。斗爭結盟友,殉難慷慨同。人民柴市節(jié),浩氣貫長虹。負隅只自誤,改圖天地寬。如果真愛國,合作可能三。屈指捐軀日,迄今三十年。人民大統(tǒng)一,吿慰更向前。(3)說一說李大釗憧憬的未來是什么樣的。李大釗站在刑場上,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jù)著,他堅定地望著遠方,他憧憬著……預設:示例:未來的中國能夠?qū)崿F(xiàn)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人民能夠享有平等的機會和權利,國家能夠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yè)。他還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和平、和諧的社會,讓人們不再受到戰(zhàn)爭、疾病、貧困等問題的困擾,過上幸福、健康、安全的生活。第四單元理想和信念單元重難點突破A類:1.完成《導學案》未完成的部分。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lián)系?運用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有什么好處?B類:1.找一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2.通過學習本文,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李大釗先生?說一說李大釗憧憬的未來是什么樣的。C類:1.還有無數(shù)像李大釗一樣的革命先烈,他們?yōu)榱嗣褡褰夥藕腿嗣裥腋?,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你還知道哪些革命先烈?2.查找資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跡,并和同學交流。
讀《十六年前的回憶》—運用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來敘事。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寫母親囑咐“我”記住父親的被難日,與開頭形成首尾呼應,特別是兩次出現(xiàn)李大釗遇害的日期,不僅使文章結構嚴謹,對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強化作用,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敵人強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遇害的事情記憶深刻,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無限追思之情。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六年了:……過了好半天,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蔽矣挚蘖?,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日”寫法點撥首尾呼應是指文章開頭出現(xiàn)的事物或語句在文章的結尾處再次出現(xiàn),使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相互關照,相互呼應。這種布局方式,能使文章結構嚴謹、內(nèi)容完整、文氣貫通,同時也能起到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那么,怎樣運用首尾呼應的寫法呢?①把好構思關。搭好寫作框架,先確定開頭交代什么,再確定結尾怎樣呼應。②注意變化。首尾呼應不是簡單的重復,要有內(nèi)容或形式上的變化,如:開頭提問,結尾回答;開頭點題,結尾升華;開頭敘述,結尾抒情。遷移運用我的老師(開頭)張老師是我的語文老師。我喜歡她的課,因為她講起課來神采飛揚,聲調(diào)抑揚頓挫特別生動,總能把我?guī)饲榫?讓我樂在其中?!?結尾)張老師的語文課就是這樣,她以豐富的情感,創(chuàng)造出一種具體生動的情境,讓我們陶醉在語文的樂園中。我最喜歡張老師的語文課了!小練筆:(搭好寫作框架,先確定開頭交代什么,再確定結尾怎樣呼應。)運用首尾呼應的寫法描寫一個你最敬佩的人物,寫出開頭和結尾。
第五課時重點講練(3)1.繼續(xù)學習《為人民服務》,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2.品味本篇演講詞準確、鮮明、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風格。3.理解課題對全文的統(tǒng)領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闡述問題的思路。4.聯(lián)系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內(nèi)涵,進行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1.理清課文層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敘述的。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板塊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想象1.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朗讀了課文,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為人民服務》,通過查閱資料,聯(lián)系這一單元內(nèi)容,理解課文的關鍵語句。2.出示題目:《為人民服務》板塊二:精讀細研,交流體會1.默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中的哪一句話在進一步詮釋“為人民服務”的具體內(nèi)涵?預設: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小結: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本文的中心論點。(1)提出問題:“我們這個隊伍”指的是什么?交流匯報,教師相機指導。預設:八路軍、新四軍。補充資料:八路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革命武裝,原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主力部隊,1937年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是華北抗日的主力。新四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革命武裝,原是紅軍游擊隊,1937年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是華中抗日的主力。(2)提出問題:可以刪除這句話中的“完全”和“徹底”兩個詞嗎?預設:不能刪除?!巴耆焙汀皬氐住北砻髁藶槿嗣穹盏某潭?,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和革命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決心。指導:第1自然段提綱挈領地表明了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設計意圖:以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琢磨內(nèi)容,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與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2—5自然段,思考:這幾個自然段圍繞“為人民服務”分別講了哪些內(nèi)容?預設:第2自然段講了如何對待“死”。第3自然段講了如何對待批評。第4自然段講了如何對待困難。第5自然段講了如何對待死去的同志。提出問題:本文各段落間的關系是怎樣的?預設:第1自然段提出中心論點: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2——5自然段分段論述該怎樣為人民服務。分別從如何對待“死”、如何對待批評、如何對待困難、如何對待死去的同志四個方面來論述。(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梳理結構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組織材料的方法。)2.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毛澤東同志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圈畫相關內(nèi)容,并作簡單批注。學習提示:運用了什么寫法。表達了什么意思。句與句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3.學習“如何對待死”(1)匯報交流預設1:第2自然段中作者先提出觀點: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然后再列出依據(jù),印證觀點: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鳖A設2: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币昧嗣嗣?。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運用了舉例。預設3: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睘槿嗣窭娑?,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這兩句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補充司馬遷個人資料。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史記》,被后世尊稱為太史公。(2)分析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預設1:固:本來或:有的人于:比泰山:比喻偉大的事物鴻毛:大雁的羽毛,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預設2: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3)提出問題:“為……而死”和“替……去死”在意味上有何不同?預設1:“為……而死”有主動擔當?shù)膽B(tài)度,帶有頌揚的情感。預設2:“替……去死”表示的情感讓人痛恨、憎惡。補充資料。張思德,加入紅軍后當過通訊員、交通員,他在戰(zhàn)斗中渾身是膽,屢立戰(zhàn)功,被戰(zhàn)友們親切地譽為“小老虎”。長征途中,為了戰(zhàn)勝饑餓,組織發(fā)出了“嘗百草”的號召,張思德總是搶在前頭,用自己的嘴去分辨草能不能吃,差點因為中毒而犧牲。在經(jīng)濟困難期間,部隊糧食供應緊張。張思德在吃飯的時候經(jīng)常借故走開,以便讓班里的其他同志多吃一點。他第一次作為班長帶隊到黃土溝燒炭時,班里有的同志生病了,他就用自己的津貼從老鄉(xiāng)那里買來雞蛋和麻油,給班里的病號做荷包蛋。(設計意圖:結合相關資料,有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4)聯(lián)系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說說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預設: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的死就比泰山還要重,李大釗同志和張思德同志都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wǎng)絡安全架構的設計原則試題及答案
- 網(wǎng)絡用戶管理與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VB考試挑戰(zhàn)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設計師職業(yè)道德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的成長戰(zhàn)略試題及答案
- 戰(zhàn)略目標設定與評估試題及答案
- 網(wǎng)絡管理系統(tǒng)設計試題及答案
- 軟件設計師考試常見難點解析試題及答案
- 項目進度管理工具與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屆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胡集中學八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新高考背景下2023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備考策略講座
- 2022年溫州中學自主招生數(shù)學試題
- 職業(yè)健康檢查結果告知書模板
- (最新)成都市可感染人類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備案管理指南(2021年11月最新版)
- 大隊委競選筆試試卷
- 高中信息技術 必修1 算法及其描述PPT 課件
- 鉗工——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2020年版)
- 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一教科書課后答案(全)
- 板塊輪動及龍頭股戰(zhàn)法
- 高中物理實驗考點整合電學PPT課件
- 中考物理必背99條知識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