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qū)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1頁
海淀區(qū)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2頁
海淀區(qū)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3頁
海淀區(qū)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4頁
海淀區(qū)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淀區(qū)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2025北京海淀高三二模

語文

2025.05

本試卷共10頁,150分??荚嚂r長150分鐘??忌鷦毡貙⒋鸢复鹪诖痤}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

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2025年初,引領全球人工智能(AI)開源和創(chuàng)新的“全球開發(fā)者先鋒大會"在上海召開。展館內,基于

AI大模型開發(fā)落地的應用場景百花齊放,大模型、具身智能、語料等各類人工智能企業(yè)與機構紛紛開源,

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開源的熱潮。近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表示,北京將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開

源開放,加快建設“長安鏈”開源社區(qū),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軟件的開發(fā)大都要經(jīng)歷這樣一個過程:在確定好開發(fā)流程后,先是用編程語言書寫源代碼,再經(jīng)過匯

編、編譯或解釋,將源代碼轉化成目標程序,最后鏈接成可執(zhí)行程序。開發(fā)商向用戶出售的僅是可執(zhí)行程

序,這樣用戶無法知曉產(chǎn)品背后的“黑匣子”。開發(fā)商還對產(chǎn)品加固了反破譯的技術,并在法律上采取了

版權許可保護措施。用戶安裝或使用軟件時,首先要認可這份許可證書,否則將無法使用。這種排他性的

版權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開發(fā)者的知識產(chǎn)權,但也限制了創(chuàng)造的自由,不利于軟件技術的進步。

與這種封閉源代碼做法相反的是公開源代碼(簡稱“開源")。用戶在購買軟件產(chǎn)品時,就獲得了源代

碼,可以在源代碼上進行修改和擴充。在發(fā)布自己的修改版時,他們只需附上最初的源代碼即可。以此類

推,后面的人都可加入進來,對源代碼進行改進。這既保證了原開發(fā)者的權益,尊重了他們的勞動成果,

也加速了軟件的發(fā)展步伐,可謂“雙贏”。

20世紀末,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軟件技術的發(fā)展,開源運動開始出現(xiàn),它倡導共享和協(xié)作。在人工智

能領域,開源降低了技術開發(fā)成本,讓更多人在人工智能技術中受惠,促進了人工智能技術的交流和共享,

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傳播,推動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進步。開源有助于提高算法的透明性,接受公眾的

審查和監(jiān)督,有利于獲得公眾信任,促進其廣泛應用。開源為人工智能的普惠發(fā)展奠定重要基石,有利于

解決因對信息、網(wǎng)絡技術的擁有程度和應用程度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差別而造成的數(shù)字鴻溝問題。開源不僅是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模式,更是體現(xiàn)人類共同價值的倫理選擇。

(取材于閆坤如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在數(shù)字化浪潮中,開源技術作為創(chuàng)新引擎,正在重塑多個領域的生產(chǎn)與傳播范式,開源理念催生出前

所未有的社會協(xié)作形態(tài)。這種由代碼開放、知識共享構建的新型生產(chǎn)關系,打破了傳統(tǒng)行業(yè)的邊界壁壘,

在科學探索、信息傳播與文化創(chuàng)造等領域產(chǎn)生了深刻變革,形成了以協(xié)作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數(shù)字文明新圖景。

在科學研究領域,開源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生物基因開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全球范

圍內的科研人員能迅速獲取開源的基因數(shù)據(jù),加速研發(fā)進程。像對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研究,開源的基因

第1頁/共14頁

數(shù)據(jù)讓不同國家的學者無需重復基因測序工作。研究人員能及時了解已有的基因突變位點等信息,從而將

更多精力投入到發(fā)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的探索上。其次,不同領域的專家可以基于開源基因數(shù)據(jù)進行合作,

促進跨學科研究。計算機科學家可利用算法分析基因序列中的模式識別;生物學家能依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深入探

究基因功能和進化關系;在基因組組裝過程中,數(shù)學家可以利用數(shù)學模型幫助優(yōu)化算法,提高組裝的準確

性。此外,開源還能讓科研人員借鑒他人在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方法方面的經(jīng)驗,提升研究效率。在對基因表

達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時,開源的代碼可以讓新研究者快速上手,減少實驗誤差,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開源為新聞傳播帶來全方位的變化。手機等移動網(wǎng)絡終端讓信息的接收極大地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障

礙,這是新聞開源的技術保障。與印刷品相比,這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因此被用戶推崇。技術

支持下的媒介融合也得以實現(xiàn)?,F(xiàn)場圖片、音視頻、各種文字隨著與用戶互動的展開不斷被豐富,可以說,

現(xiàn)在的新聞在傳播過程中可以自由地選擇傳遞的方式、豐富傳遞的內容,而且信息到達受眾幾乎是即時發(fā)

生。數(shù)字化帶來的是傳媒業(yè)所提供內容的變化,任何傳統(tǒng)媒體所能提供的內容都是有限的,而新媒體大大

地擴充了信息容量,能爭取到更多的用戶。

開源模式的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社會化的生產(chǎn)方式,是創(chuàng)造的共享與合作。網(wǎng)絡文學平臺通過搭建開

源社區(qū),發(fā)起開源項目,吸引具有影響力的作者開放自己某部作品的復制、發(fā)行、改寫的權限。網(wǎng)絡文學

平臺再組織開源作者將原作品改寫成開源作品,開源作品也需要開放復制、發(fā)行、改寫權限。這樣就形成

了持續(xù)輸出的開源作品矩陣,由平臺負責開源作品矩陣的商業(yè)化開發(fā)。在開源模式中,最重要的組織是網(wǎng)

絡文學平臺,核心的開源創(chuàng)作場所是開源社區(qū),在網(wǎng)絡文學的開源運營中,平臺是開源社區(qū)的搭建者,為

社區(qū)制定管理規(guī)則、開源許可協(xié)議,并提供基礎技術的支持。

(取材于韓江雪、趙天石等人的文章)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對“封閉源代碼做法"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用戶使用編程語言書寫源代碼后,需要自行將目標程序鏈接成可執(zhí)行程序。

B.開發(fā)商對軟件加固反破譯技術,導致用戶必須同意版權許可才能使用程序。

C.排他性版權許可通過法律手段保護了開發(fā)商的知識產(chǎn)權,杜絕了侵權行為。

D.排他性版權許可在保護知識產(chǎn)權的同時,也會限制技術領域中的自由創(chuàng)造。

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做法不.能.體現(xiàn)開源理念的一項是(3分)

A.低成本硬件與開源軟件相結合、惠及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學生。

B.協(xié)作修復漏洞、接受公眾監(jiān)督、提升公眾對系統(tǒng)的信任。

C.出臺《人工智能法案》,規(guī)避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風險。

D.全球協(xié)作改進應急系統(tǒng),幫助資源匱乏地區(qū)實現(xiàn)災害應急響應。

3、根據(jù)材料二,下列關于網(wǎng)絡文學開源模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平臺搭建開源社區(qū),并負責對持續(xù)產(chǎn)出的作品矩陣進行商業(yè)化開發(fā)。

B.在平臺上參與改寫的開源作者應當遵守平臺制定的開源許可協(xié)議。

C.開源作品也需要像原作品一樣開放復制、發(fā)行、改寫的權限。

D.開源社區(qū)運營維護的主體力量是原作品作者及開源作品作者。

4.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第2頁/共14頁

A、AI企業(yè)紛紛開源,體現(xiàn)了軟件技術發(fā)展的需求。

B.數(shù)字鴻溝的存在。源于信息、網(wǎng)絡技術資源的匱乏。

C.基因開源使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研究更加便捷。

D.傳統(tǒng)媒體內容有限,新媒體通過信息擴容贏得用戶。

5.開源運動倡導“共享”“協(xié)作”,請根據(jù)材料二談談這些理念在“生物基因開源”中的體現(xiàn)及影響。(6分)

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

材料一

【1】【2】

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久之,遷為御史大夫。五歲,代桃侯舍為丞相,朝

奏事如職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終無可言。天子以為敦厚,可相.少主,尊寵之,賞賜甚多。為丞相三

歲,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時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職”,免之。

(取材于司馬遷《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注:【1】膠東王:漢景帝之子劉徹,即后文的“武帝”?!?】桃侯舍:即劉舍,曾任丞相。

材料二

【1】【2】【3】

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箸。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箸。景

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

臣也?!?/p>

(取材于司馬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注:【1】條侯:即周亞夫?!?】胾:大塊的肉?!?】尚席:掌管宴席的官。

材料三

景帝稱竇嬰“沾沾自喜,多易.,不足以任宰相”,因持重而相.衛(wèi)綰。夫自喜,多易,固不足以持重是

也,而求.持重者必如衛(wèi)綰,則已甚矣。古之知人者,不觀其形而察其情,得其妙而遺其似。夫天下之善惡.,

其似者固未必是,而其真者或不可以.形求也。綰,車戲之.賤士也。其椎魯庸鈍,偶似夫敦厚長者之形耳。

夫敦厚之士,其用之也,必有蒙其利者矣,豈謂其無是非可否,如偶人而已者也。茍以是為長者而.用之,

則世之可謂持重者多矣。夫惡馬之奔馳不可也,求其無奔馳可矣,得偶馬而愛之,可乎?景帝之.相綰也,

是愛偶馬之類也。

帝之惡.周亞夫也,曰:“此怏怏,非少主之臣也?!弊錃⒅?。夫天下之情,其未見夫利害之際者,舉不

可知而要之。易.動以勢者易動以利,不輕許人之私者不輕行其私。亞夫之不納文帝于細柳,與夫不肯侯王

信??芍^不可以勢劫而無私意矣。伏節(jié)死義與夫見利而.心不動,非輕勢而滅私者莫能??梢韵嗌僦?、共危

難者,意非亞夫不可,而帝乃.反之,是徒以其剛勁不茍,其形若難制而嫚上者。故殺之而不疑。

【1】

嗚呼!景帝者,求.人于形似而失之者也。蓋昔者高祖求傳如意者而不可得,得一周昌能強項面折,

而高祖遂以.趙主委之。夫昌之不能脫如意于死,其勢蓋有所迫,而所以任昌者,固相危弱之道也。嗟夫!

周昌以此見取,而亞夫乃用是不免,則景帝之與高祖,其觀人亦異矣。

(取材于張耒《漢景帝論》)

注:【1】如意:高祖劉邦之子,被封為趙王。

第3頁/共14頁

6.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可相.少主B.沾沾自喜,多易.

因持重而相.衛(wèi)綰易.劫以勢者易動以利

C.而求.持重者必如衛(wèi)綰D.夫天下之善惡.

求.人于形似而失之者也帝之惡.周亞夫也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而其真者或不可以.形求也B.車戲之.賤士也

而高祖遂以.趙主委之

景帝之相綰也

C.茍以是為長者而.用之D.而帝乃.反之

節(jié)死義與夫見利而.心不動而亞夫乃.用是不免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不足君所乎

這還不能滿足您的要求嗎

B.其似者固未必是

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善或惡的人實際上未必如此

C.不輕許人之私者不輕行其私

不輕易允許別人徇私的人,自己也不輕易徇私

D.得一周昌能強項面折

發(fā)現(xiàn)一個不肯低頭的周昌,便當面折辱他

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景帝給周亞夫未切的肉且不給筷子,周亞夫認為這輕慢了自己。

B.景帝認為竇嬰沾沾自喜,難當重任,因此不愿意任命他做丞相。

C.張耒認為敦厚持重的官員大多像“偶人"偶馬”一樣沒有主見。

D.周昌和周亞夫都不為勢所屈,而結局不同,張耒為之感嘆不已。

10.張耒在材料三中對景帝用人作出了怎樣的評價?材料一、二中的哪些內容可以證明其評價?請用自己的

話簡要說明。(6分)

11.閱讀下面四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共10分)

①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論語·子罕》)

②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匾膊挥??!保ā墩撜Z·為政》)

③子貢對曰:“能夙興夜寐,諷誦崇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茍,是顏回之行也。"

(《孔子家語·弟子行》)

④范氏(祖禹)曰:“顏子聞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造次顛沛,未嘗違之,如萬物得時雨之潤,發(fā)榮

滋長,何有于惰?”(朱熹《論語集注》)

對于①中畫線部分,今人楊伯峻的解讀是“聽孔子說話始終不懈怠"。④是朱熹《論語集注》中所引

范氏的解讀,與楊伯峻有所不同。

第4頁/共14頁

(1)依據(jù)《論語集注》所引范氏的解讀,用自己的話解釋①中畫線部分的大意。(2分)

(2)范氏解讀中說顏回“心解”,即心有所悟。②中的“"和③中的“___________”均為顏回

“心解"的表現(xiàn)。(用原文填寫)(2分)

(3)顏回在哪些方面做到了“不惰”?請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2-14題。(共12分)

【1】

送東都留守令狐尚書赴任

白居易

【2】【3】

翠華黃屋未東巡,碧洛青嵩付大臣。

地稱高情多水竹,山宜閑望少風塵。

【4】

龍門即擬為游客,金谷先憑作主人。

歌酒家家花處處,莫空管領上陽春。

同樂天送令狐相公赴東都留守

劉禹錫

【5】

尚書劍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陽。

世上功名兼將相,人間聲價是文章。

衙門曉辟分天仗,賓幕初開辟省郎。

【6】

從發(fā)坡頭向東望,春風處處有甘棠。

注:【1】唐大和三年(829年),戶部尚書令狐楚赴洛陽任東都留守,白居易、劉禹錫置酒作詩相送。

【2】翠華黃屋:翠華是天子所用旗飾,黃屋是天子的車蓋,均代指皇帝?!?】碧洛青嵩:和末句中的

“上陽"一樣,都代指洛陽城?!?】龍門:與下句中的“金谷”都是洛陽名勝?!?】明光:明光殿,代指

朝廷?!?】甘棠:棠梨樹,象征官員的政績。

12.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首詩均首聯(lián)點題,交待友人赴洛任職之事,奠定詩歌明朗的基調。

B.白詩以“多水竹"表現(xiàn)高雅情操,劉詩以“人間聲價”贊文章出眾。

C.兩首詩頸聯(lián)均想象了友人到達洛陽后,被門客幕賓熱情簇擁的場景。

D.兩首詩尾聯(lián)都表達了對友人未來人生的誠摯祝愿,顯露出深厚情誼。

13.下列對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律詩一般僅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仗,這兩首詩首聯(lián)即工整對仗,更顯謹嚴。

B.白詩以“閑"字顯優(yōu)游從容之態(tài),劉詩用“兼”字贊出將入相之才。

C.白詩“莫空管領上陽春"直抒胸臆,劉詩“春風處處有甘棠”借物抒懷。

D.白詩明白曉暢,劉詩俊逸豪健,分別體現(xiàn)了兩位詩人各自的詩歌風格。

14.兩首詩都表達了送別時對友人的祝愿,具體情感卻各有側重。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

15.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guī)范,字跡清晰。(共8分)

第5頁/共14頁

(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古代士人深知民心的重要性,如《過秦論》中“天下云集響應,____①

____”,說明作者認識到了民眾力量的強大;又如《諫太宗十思疏》中“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②

____,____③____”,勸諫統(tǒng)治者要警惕民心離散;再如《阿房宮賦》中“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____

④____,用之如泥沙”,呼吁統(tǒng)治者要愛惜民力,關注民生。

(2)中華民族歷經(jīng)磨難,卻始終勇毅前行?!稛o衣》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____⑤____,

____⑥____”顯示了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精神;《燕歌行》中“____⑦____,____⑧____?"寫出了浴

血奮戰(zhàn)、置生死榮辱于度外的擔當。

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19題。

苦行者

①“在深切地感到無意義的歲月到來的時候,他其實擁有了一種意義?!边@句話用到魯迅那里也有契

合的地方。

②過了三十歲,魯迅開始在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任僉事,他負責的工作如下:圖書館、博物館、動植物

園、美術館及美術展覽會事項運作,美術、音樂、演劇事宜,調查收集古物等。他來北京是1912年,住的

地方是紹興會館。那時候魯迅的樣子和年齡不太相符,顯得有些蒼老,似乎已暮氣纏身了。他感到了一種

莫名的無聊與痛楚,可是又不安于這樣的無聊與痛楚。

③教育部內部是有新的風尚的,那就是社會風俗調查與美育普及。剛到部里,魯迅就多次作美術講演。

據(jù)日記所記,聽者甚少。大概人們對此并不了解,或興趣寡淡也未可知。我猜測那對魯迅大概是一個刺激,

他與同事所主張的美育理念,能深解其味的不多。來北京最初的幾年,在美術上能與魯迅交談的,是陳衡

恪。陳衡恪,乳名師曾。他們在南京時是同學,也一同在日本留學。我讀到過陳衡恪送給魯迅的幾幅畫,

畫風已大異于清代之前的山水作品,枯澀的老氣是不見的。他的運筆甚好,古樸而不失現(xiàn)代氣息。魯迅出

版的《域外小說集》,最初就是陳師曾設計的封面。有幾方陳氏刻的印章,都有特點,魯迅一直用著。

④在許多方面魯迅與陳師曾頗能談得來。比如對藝術的看法,都有新的眼光,喜歡從風俗、心理、環(huán)

境等把握文化。他們對藝術史的看法,思路有時是重.復.的。兩人都偶被大學找去講學,遂有《中國小說史

略》與《中國繪畫史》。魯迅說魏晉是文學自覺的時代,陳師曾論畫時亦持相近之論。他說:“六朝以前之

繪畫,大抵為人倫之補助、政教之方便,或為建筑之裝飾,藝術尚未脫束縛。迨至六朝,則美術具獨立之

精神,審美之風尚因以興起,漸見自由藝術之萌芽,其技能頓進。"陳師曾后來潛心文人畫,將現(xiàn)代人的

感覺運用到作品里,使繪畫躍進到個性主義的世界,魯迅是心以為然的。

⑤在他們的心里,文化恰恰不可以理性之尺簡單衡量,因為那是生命的折射,諸多非理性的自由的夢

痕,是超越于倫常的。因此,久在牢籠里的精神的突圍,常常從藝術開始。大凡回望遠去的路,那些湮沒

的、個體的私語的片段,大概更能閃現(xiàn)先人的智慧,有意味的存在也在那里。魯迅后來在小說里說傳統(tǒng)吃

人,那是理性根基上的“民族寓言”,卻并未抹殺藝術的靈光。

⑥我一直想,在教育部的日子里,他能和陳師曾那么投入地研討字畫,總有相近的心態(tài)使然。他們似

乎也覺得,中國古老的文化中,許多有趣的存在消失了。打撈那些遺存,也真的是有意義的。久在樊.籠.的

民族,需要一次精神的突進,他們那時候復興舊夢的意識,還是多少有一點的。陳師曾去世多年后,魯迅

第6頁/共14頁

與友人編輯《北平箋譜》,在書的序言中寫到了陳師曾,對其藝術多有夸獎。他們的友情,在靜靜的文字

間閃爍著。那段交往留下的痕跡,使魯迅對藝術的新生有了確然之感。古風之中還有新夢,以聰靈之筆點

化舊跡,木然的世間便重新蠕活起來。

⑦陳師曾因回家探母不幸染病亡故。在遭遇了友人的病故后,魯迅的精神蒙上了灰色。紹興會館的枯

寂時光中,惟有苦楚是真的。人在沉默的時候,心里有巖漿般的激流。這是怎樣的人生呢?在城南的風塵

的土路和暗淡的油燈下,一個走向中年的人,聽到了生命之外的聲音。只有在抄碑文的時候,他的心是寧

靜的,是沉到國民中去,在遠去的世界駐足,得片刻之樂。他抄碑文的方式很講究的,先用尺子丈量,再

一一筆錄。字工工整整,六朝的靈秀、清俊之氣撲面而來。

⑧先前人們搜集拓片,注意的是文字,魯迅卻看重圖案里的花紋。在魯迅看來,遠古的中國藝術,也

有奇異的存在。那些朗然大氣、直沖霄漢的無.累.的詩意,乃精神的逍遙,今人已不復有這樣的存在,真的

可嘆也夫。也可以說,在他最無聊與寂寞的時候,古老的遺存給他的內心帶去一絲絲暖意。那些古老的藝

術之光,召喚著他的內心,使之有活下去的勇氣。黑暗的洞穴里,倘若生命還能燃燒,那么暖意的光,怎

么能消失呢?

⑨北京新的文化載體里有魯迅的許多痕跡。天壇公園的建立,圖書館與歷史博物館的建立,都有他的

心血。他甚至是最早提倡建立美術館的人。為這個古老的地方增些新的存在,算是他在教育部時期的一種

勞績。有一段日記很讓我感動。魯迅和同事為了展覽,從外地運來一批文物,因為害怕意外,整整一夜和

文物廝守,不曾合眼。歷史博物館成立之始,文物不多,魯迅就把自己藏的漢代銅鏡和泥塑等捐贈出來。

那些古物,在他看來折射著精神之光。

⑩從玩古董到白話文寫作,魯迅一以貫之的,就是在流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有飛的欲望里開啟精神的遠

航。于是古老的存在與現(xiàn)代性的思想在此聯(lián)手了。他以為好的藝術與好的思想,是混血的產(chǎn)物。尼采、羅

丹、梵高都流淌多種文明的血液。而中國要騰飛起來,無疑需要這樣的參照,只是做這樣工作的人,還是

太少了。魯迅晚年把多樣的藝術引入國內。他編輯書刊,推介版畫,無不是催促新的藝術,在雜取他人融

為己身中律動著?;蛘卟环琳f,在這個沉默的發(fā)酵期里的一切,細細考量,都是大有意思的。

魯迅一生是個苦行者。即便后來在上海那樣的熱鬧,你看不到孤獨的影子?在教育部的日子里,他

有了文化的諸多奇想。有時也消沉地想,這些沉默的智慧有什么再生的可能呢?還不如從速地消失為好吧。

可是,時代變了,天地之色已非昨日。他出來了,從那間鐵屋子里。他沐浴了光,看見了愛,但那光與愛

遠去、失落,便又落入苦寂的大漠里。一個人走著,喊著,把苦楚吞到肚子里。

在沒有意義的時代,他預示了新的寓言。

(取材于孫郁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枯.澀.的老氣是不見的枯澀:干枯、板滯,不生動

B.思路有時是重.復.的

重復:在不同場合多次言說

C.久在樊.籠.的民族樊籠:文化或精神上的束縛

D.直沖霄漢的無.累.的詩意無累:沒有牽絆,不受阻礙

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第7頁/共14頁

A.第①段所引句子總領全文,引出對魯迅在“無意義"歲月中創(chuàng)造“意義”的思考。

B.第⑥段寫魯迅認為民族的精神突進,主要靠從古老文化中發(fā)掘理性的、倫常的價值。

C.文中三處畫線語句所提及的“光”,分別喻指傳統(tǒng)藝術、民族精神和時代浪潮的價值。

D.本文將理性思辨與感性表達熔鑄一體,既體現(xiàn)了學術深度,又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18.文章為什么用大量筆墨敘寫陳衡???請簡要作答。(6分)

19.文章題目“苦行者”是作者對魯迅的評價。綜觀全文,簡要分析“苦行者"的豐富內涵。(6分)

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6分。

20.語言基礎運用(共6分)

①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的“海淀食堂”是北京市海淀區(qū)為滿足不同人群的日常餐飲需求而打

造的公益屬性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助餐服務品牌。②區(qū)民政局發(fā)動街鎮(zhèn)開展調研,協(xié)調企事業(yè)單位,整合

社會資源,通過養(yǎng)老拓展、企業(yè)加盟、院所開放等不同模式建設海淀食堂,實現(xiàn)服務效能提升。③海淀食

堂菜品豐富、價格實惠,60歲以上老人可享主食免費優(yōu)惠。④部分食堂還配備自助稱重區(qū)、小份菜區(qū)等,

這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深受大家所喜愛。

(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①句中引號的用法完全相同。

B.②句中畫線的兩處可互換位置。

C.③句中“優(yōu)惠"前須加“的”。

D.④句中的“所"字應當刪去。

(2)請將①句改寫為三個語意連貫的短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將改寫后的答

案寫在答題卡上。(3分)

21.微寫作(10分)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不.透.露.所.在.學.校.及.個.人.信.息.。

(1)高中階段,你一定參加過學校舉辦的許多集體活動。哪一次活動對你影響最大?請簡要介紹這個活

動,并說說它對你產(chǎn)生的影響。要求:簡介活動內容,重點說明影響。

(2)網(wǎng)絡平臺上活躍著不少模擬古代詩人的“智能體”,如“李白智能體"杜甫智能體”等。它們能深

度模擬該詩人的知識儲備、交流風格等,并與用戶進行實時互動。很多同學通過與這些智能體交流來學習

古詩。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分。

(3)請以“花開時節(jié)"為題目,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學.校.及.

個.人.信.息.。

(1)“知”和“智"是古今字,“智”曾寫作“知”,后來隨著語義的發(fā)展,才寫為“智”。今天,“知"

意為知識、知道等,側重于信息、經(jīng)驗等;“智”意為見識、智慧等,更偏重于辨析判斷、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方

面的能力。

從“知"到“智”,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以“從‘知’到‘智’"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第8頁/共14頁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重溫舊知,可以給人帶來新知;重溫往事,可以助人總結得失;重溫誓言,可以讓人堅定前

行……重溫,讓人更好地面對現(xiàn)在與未來。

請以“重溫”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第9頁/共14頁

參考答案

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1.(3分)D

2.(3分)C

3.(3分)D

4.(3分)B

5.(6分)答案示例:

①全球范圍內的科研人員迅速獲取開源的基因數(shù)據(jù),體現(xiàn)了“共享"理念,加速研發(fā)進程。②不

同領域的專家基于開源基因數(shù)據(jù)進行合作,體現(xiàn)了“協(xié)作”理念,促進跨學科研究。③科研人員借鑒

他人在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方法方面的經(jīng)驗,體現(xiàn)了“共享"理念,提升研究效率。④新研究者利用開源

代碼快速上手,體現(xiàn)了“共享”理念,減少實驗誤差,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評分說明】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

6.(3分)C

7.(3分)D

8.(3分)D

9.(3分)C

10.(6分)答案示例:

評價:張耒認為景帝通過外在表現(xiàn)選人用人,因此錯失人才。

證明:①衛(wèi)綰從做官以來一直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政績,景帝卻認為他敦厚,可以輔佐少主,對他恩

寵有加。景帝因衛(wèi)綰表面敦厚就重用他,證明了張耒的評價。

②周亞夫面對景帝的慢待而憤然離席,景帝因此便認為他心懷不滿不能輔佐少主。景帝只因周

亞夫表面看起來難以駕馭便疏遠他,證明了張耒的評價。

【評分說明】“評價"2分,“證明”4分。意思對即可。

11.(1)(2分)答案示例:

孔子告知的道理,顏回身體力行從不懈怠。

【評分說明】“語之"理解1分,“不惰”理解1分。

(2)(2分)亦足以發(fā)行不貳過

【評分說明】每空1分。

(3)(6分)答案示例:

不惰于學習:顏回與孔子終日討論,沒有違逆,并能夠日夜誦讀詩書;

不惰于思考:顏回能對孔子的言論有所領悟,做到“心解";

不惰于修身:顏回能身體力行,不犯同樣的錯誤;

不惰于求道:即便處于顛沛流離的困境中,顏回仍然能夠不違背道義。

【評分說明】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

12.(3分)C

13.(3分)A

14.(6分)答案示例:

白詩側重于祝福友人享受在洛陽的生活:“高情”“閑望"表達出超脫世俗的情懷,“龍門”“金

谷"想象友人在洛陽的游覽之樂,“歌酒家家花處處”呈現(xiàn)了愉悅美好的生活場景。

劉詩側重于祝福友人在洛陽取得政績,建功立業(yè):首聯(lián)用“尚書劍履"點明朝廷對友人委以重

第10頁/共14頁

任,頷聯(lián)贊美友人文武全才;頸聯(lián)想象友人治理洛陽時的威嚴儀仗,尾聯(lián)以“春風”“甘棠"象征政

績。

【評分說明】每首詩3分,“側重點”1分,分析2分。共6分

15.(8分)

(1)①贏糧而景從②載舟覆舟③所宜深慎

④奈何取之盡錙銖

(2)⑤修我戈矛⑥與子同仇⑦相看白刃血紛紛⑧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評分說明】每空1分,共8分。句中有錯別字、多字、少字或字跡不清,該句不得分。

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16.(3分)B

17.(3分)B

18.(6分)答案要點:

①陳衡恪繪畫水平高,魯迅充分肯定他對中國繪畫的貢獻(使中國文人畫躍進到“個性主義的世界")。

②陳衡恪與魯迅有著深厚的情誼(是魯迅在教育部任職期間“談得來”且“持見相近"的知音),兩

人共同致力于以現(xiàn)代眼光發(fā)掘古中國藝術遺存的價值,推動舊中國的現(xiàn)代化突進。

③陳衡恪去世后,魯迅更加苦寂。用大量筆墨敘寫陳衡恪,使文章內容豐實,突出了“苦行者”魯迅

的偉大。

【評分說明】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9.(6分)答案要點:

①魯迅在民國初期教育部任職期間,感受到“無聊與痛楚"(苦寂/孤獨)。

②魯迅在苦寂中認真工作,無私奉獻(捐贈自己的藏品),為北京新的文化載體做出了勞績。

③魯迅致力于發(fā)掘古中國文化中充滿智慧、富有詩意(自由)和美感的藝術遺存,以現(xiàn)代精神重構古

老文明,推動民族精神突進。

④“苦行者”這個題目,表達了作者對魯迅深深的敬仰之情。

【評分說明】①④各1分,②③各2分。意思對即可。

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6分)

20.(6分)

(1)(3分)D

(2)(3分)為滿足不同人群的日常餐飲需求,北京市海淀區(qū)打造了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的

“海淀食堂”,這是公益屬性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助餐服務品牌。

【評分說明】三個短句結構正確,不改變原意,句內銜接連貫無語病。共3分。

21.(10分)略

【評分說明】根據(jù)完成題目要求的質量,參考類別進行賦分。

一類卷(8—10分),符合題意,內容充實,層次清晰,表達流暢。

二類卷(5—7分),符合題意,內容較充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

三類卷(1—4分),偏離題意,內容空洞,結構不完整,語病較多。

22.(50分)略

【評分說明】根據(jù)完成題目要求的質量,參考類別進行賦分。

第11頁/共14頁

(1)議論文

類別評分要求評分說明

符合題意、論點明確以46分為基準分浮動。

一類卷論據(jù)恰當充實、論證合理符合一類卷的基本要求,

(42-50分)語言流暢、表達得體有創(chuàng)意、有文采的作文可

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得48分以上。

符合題意、論點明確以37分為基準分浮動。

二類卷論據(jù)較恰當充實、論證合理符合二類卷的基本要求,

(41-33分)語言通順、表達大致得體其中某一方面比較突出的

結構完整、條理清楚作文可得39分以上。

基本符合題意、論點基本明確以29分為基準分浮動。

三類卷論據(jù)較恰當充實、論證基本合理符合三類文的基本要求,

(32-25分)語言基本通順、有少量語病其中某一方面較好的作文

結構基本完整、條理基本清楚可得31分以上。

偏離題意、立意不當

四類卷論點不明確、內容空洞

以20分為基準分浮動。

(24-0分)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結構不完整、條理混亂

(2)記敘文

類別評分要求評分說明

符合題意、主題明確

以46分為基準分浮動。

內容充實、感情真摯

一類卷符合一類卷的基本要求,

想象豐富合理

(42-50分)有創(chuàng)意、有文采的作文可

語言流暢、表達得體

得48分以上。

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符合題意、主題明確

以37分為基準分浮動。

內容較充實、感情真實

二類卷符合二類卷的基本要求,

想象合理

(33-41分)其中某一方面比較突出的

語言通順、表達大致得體

作文可得39分以上。

結構完整、條理清楚

基本符合題意、主題基本明確以29分為基準分浮動。

三類卷內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符合三類文的基本要求,

(25-32分)語言基本通順、有少量語病其中某一方面較好的作文

結構基本完整、條理基本清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