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海典型聲速近程海底混響數(shù)值仿真_第1頁
淺海典型聲速近程海底混響數(shù)值仿真_第2頁
淺海典型聲速近程海底混響數(shù)值仿真_第3頁
淺海典型聲速近程海底混響數(shù)值仿真_第4頁
淺海典型聲速近程海底混響數(shù)值仿真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淺海典型聲速近程海底混響數(shù)值仿真曹雨露;楊曉剛;張拓【摘要】淺?;祉懸院5谆祉憺橹?本文選取對淺海近程海底混響貢獻較大的聲線采用射線聲學(xué)理論,數(shù)值計算淺海3種典型聲速分布下的海底混響時域信號和混響強度,分析聲速分布、脈沖寬度及負躍層聲速條件下聲源深度對海底混響衰減的影響.計算結(jié)果表明:淺海近程混響強度隨著時間振蕩衰減,不同聲速、不同聲源深度下混響強度具有相似的衰減特性,但振蕩衰減的”波峰”和”波谷”會隨著聲速分布、聲源深度變化而變化.%Bottomreverberationwasdominatinginshallowsea.Timesignalandintensityofbottomreverberationwasnumericallycomputedforthreetypicalsoundspeedprofileswhichselecteddominatingsoundraysbasedonrayacousticthe-oryinshallowsea.Influenceofsoundspeedprofilesandpulsewidthandsoundsourcedepthofthermoclinesoundspeedprofiletobottomreverberationintensityattenuationwasanalyz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intensityofbottomreverbera-tioninshallowseafluctuantlyminishwithtime,theintensityattenuationcharacterofbottomreverberationindifferentsourcedepthissimilar,andwavecrestandtroughofattenuationchangewithsoundspeedprofilesandsoundsourcedepth.【期刊名稱】《艦船科學(xué)技術(shù)》【年(卷),期】2017(039)006【總頁數(shù)】4頁(P94-97)【關(guān)鍵詞】海底混響;近程;負躍層【作者】曹雨露;楊曉剛;張拓【作者單位】大連測控技術(shù)研究所,遼寧大連116013;中國艦船研究院,北京100192;大連測控技術(shù)研究所,遼寧大連116013【正文語種】中文【中圖分類】TN911混響是海底、海面的不平整性和海水中隨機分布的不均勻性散射引起的,是伴隨著發(fā)射聲信號而產(chǎn)生的,與發(fā)射基陣、發(fā)射信號參數(shù)和傳播信道的特性有關(guān)。近年來,淺?;祉懸恢笔撬曆芯康囊粋€活躍而有意義的研究領(lǐng)域。淺?;祉懸院5谆祉憺橹?,主要是由海底散射引起的,因此在進行淺海混響強度估算時通常只考慮海底散射而忽略海面和體積散射的影響。目前為止,關(guān)于淺?;祉懙睦碚撃P椭饕猩渚€模型、簡正波混響模型[1]、射線簡正波混響模型[2]、拋物方程混響模型[3]、波數(shù)積分混響模型[4]等。淺海遠程混響由于復(fù)雜的多途特性,宜用簡正波方法計算;淺海近程混響由于不需考慮復(fù)雜的多途效應(yīng),射線理論更為適用,且簡單有效、方便實用,易于分析聲源和接收器的指向特性以及測試信號參數(shù)對混響的作用。針對淺海近程聲學(xué)特性測試,本文采用射線聲學(xué)計算方法計算淺海典型聲速條件下聲源傳播到海底散射源和散射聲壓在接收器處的近程混響強度,分析聲速垂直分布、聲源深度和信號參數(shù)對淺海混響的影響,為淺海水聲試驗及其方案設(shè)計提供參考。海底混響過程包括聲源到海底散射源的傳播過程、海底散射源散射過程以及散射源到接收器的過程。由于計算的是淺海近程混響,海水水平非均勻的影響較小,不考慮復(fù)雜的多途效應(yīng),只考慮二次海底反射以內(nèi)近程混響強度貢獻較大的聲線,這些聲線主要包括:1)聲源-海底-接收器;2)聲源-海面-海底-接收器(和聲源-海面-海底-海面-接收器);3)聲源-海底-海面-接收器;4)聲源-海面-海底-海面-海底-接收器(和聲源-海面-海底-海面-海底-海面-接收器);5)聲源-海底-海面-海底-接收器(和聲源-海底-海面-海底-海面-接收器)。淺海近程海底界面散射如圖1所示。假定聲速(折射率)不隨水平方向變化,僅是海水深度的函數(shù);在計算距離范圍內(nèi),海底平整,即給定某一時刻對海底混響有貢獻的有效散射面形成的是一個規(guī)則的圓環(huán);聲源和接收器的位置靜止不變。在分層介質(zhì)條件下,對于給定聲速分布函數(shù)c(z),若點聲源位于處,聲速為,初始掠射角為,接收器位于處,則上述重要聲線的聲程和傳播時間可由射線聲學(xué)計算。貢獻較大的聲線聲程和傳播時間計算如下。1)聲源-海底-接收器的聲程和傳播時間為:3)聲源-海底-海面-接收器的聲程和傳播時間為:4)聲源-海面-海底-海面-海底-接收器的聲程和傳播時間為:式中:n(z)為折射率;cO,cs,cb分別為聲源,海面和海底處的聲速;8s,eb為海面和海底掠射角;ess,ebs為海面和海底散射角。淺海近程海底混響可以看作發(fā)射信號與海底混響強度序列的卷積,則淺海近程混響信號的時域波為:式中:I(t)為界面混響序列;S(t)為發(fā)射信號;rss,rsr為聲源至散射源和散射源至接收器之間的距離;、為海面和海底反射系數(shù);,為海面和海底散射系數(shù);t為界面散射時延;頃&中)為聲源的指向性函數(shù)。海面平均反射系數(shù)為:式中:f為聲波頻率,kHz;H平均為海浪平均高度(波谷到波峰),m。海底反射系數(shù)與掠射角0b之間的關(guān)系利用海底三參數(shù)模型表示,即式中:Q為前段(小掠射角時)海底反射系數(shù)隨掠射角變化的斜率,與頻率有關(guān);0*為海底等效全反射臨界角;VbO為后段(大掠射角時)海底反射系數(shù)。海底散射系數(shù)取經(jīng)驗散射函數(shù):式中:口為海底散射系數(shù);e為海底掠射角。淺海近程海底混響時域信號仿真流程如圖2所示。根據(jù)上述淺海近程海底混響計算方法和混響時域信號仿真流程,下面給出了淺海典型聲速條件下近程混響算例。海深63m,海水密度為1.03g/cm3,海底介質(zhì)密度1.8g/cm3,海底聲速取1700m/s,海底散射系數(shù)口取-27dB,聲源長4.8m,信號為3.0kHzCW信號,脈寬50ms,接收水聽器深度水下25m。圖3給出了中淺海負躍層聲速條件下指向性聲源和接收器位于水下25m時海底混響的時域信號;圖4和圖5給出了淺海3種典型聲速分布下聲源位于水下25m時近程海底混響;圖6給出了淺海負躍層聲速條件下聲源中心分別位于負躍層上方、內(nèi)部、下方時近程海底混響,圖7給出了淺海負躍層聲速條件下脈寬50ms和100msCW信號的近程海底混響。由圖中可看出:淺海近程混響強度隨著時間或距離振蕩衰減,不同聲速條件下混響強度具有相似的衰減特性。在負躍層聲速條件下,聲源位于負躍層上方、內(nèi)部和下方時的混響強度也具有類似的衰減特性,淺海近程混響振蕩衰減的〃波峰”和〃波谷”會隨著聲速分布、聲源深度變化而變化。信號脈寬的增加將導(dǎo)致這種振蕩衰減的〃波峰”和〃波谷”產(chǎn)生滯后,隨著信號脈寬和距離的增加,混響衰減特性將趨于平緩。從射線聲學(xué)來講,等溫層條件下的混響衰減可以認為是不同散射元散射信號的相干弓I起的;而表面負梯度和負躍層條件下的混響衰減可以認為是由于聲線的彎曲導(dǎo)致不同散射元的入射聲線不均勻引起的。文獻[5-6]分別采用射線簡正波相干混響理論和波束位移射線簡正波解釋了負躍層條件下混響強度振蕩衰減現(xiàn)象和傳播特性。因此,在淺海進行水下聲學(xué)試驗時,可根據(jù)試驗海域聲速分布、聲源方向性進行混響波形和混響強度數(shù)值計算,選擇合適的聲源和接收器布放深度,降低淺海海底混響對聲學(xué)測試的影響。本文基于射線聲學(xué)理論,選取對淺海近程海底混響有主要貢獻的聲線對淺海等溫層、表面負梯度和負躍層3種聲速分布下的海底混響以及負躍層聲速條件下聲源位于躍變層上方、內(nèi)部、下方時的海底混響時域信號和混響強度進行了數(shù)值計算。由計算結(jié)果可以看出,淺海近程混響強度隨著時間或距離振蕩衰減,不同聲速以及負躍層聲速聲源不同深度條件下混響強度具有相似的衰減特性,但振蕩衰減的〃波峰”和〃波谷”會隨著聲速分布、聲源深度變化而變化?!鞠嚓P(guān)文獻】ELLISDD.Ashallow-waternormal-modereverberationmodel[J].JASA,1995,97:2804-2814.李鳳華,金國亮,張仁和.淺海相干混響理論與混響強度的振蕩現(xiàn)象[J].中國科學(xué)A輯,2000,30(6).KEVINB,SMITHandWILLIAMS.HODGKISS,Propagationandanalysisissuesinthepredictionoflong-rangereverberation[J].JASA,1996,99(3):1387-1404.HENRIKS,KUPERMANWA.Spectralrepresentati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