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信息、知識與文獻(下-22P)課件_第1頁
第01章-信息、知識與文獻(下-22P)課件_第2頁
第01章-信息、知識與文獻(下-22P)課件_第3頁
第01章-信息、知識與文獻(下-22P)課件_第4頁
第01章-信息、知識與文獻(下-22P)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吾則能徵之矣?!墩撜Z·八佾》

《送僧歸日本》:我欲東夷訪文獻,歸來中土校全經

——元·楊維楨

文,典籍也;獻,賢也。

——宋·朱熹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第一章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文獻(document)一、文獻的概念2022/11/241夏禮,吾能言之,杞《送僧歸日本》:我欲文獻四要素

1認知內容指文獻所蘊涵和表述的思想意識、認識成果和知識情報等。用英國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R.Popper)的話說,是“沒有認識主體的客觀知識”。它是人類物化的精神財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第一章第三節(jié)2痕跡符號

指文獻中與認知涵義相對應的一種帶有人為規(guī)范的痕跡狀態(tài)體系,包括表現(xiàn)為文字與圖形的裂痕、刻痕、抹痕和印痕,表現(xiàn)為圖形和點陣的光化學痕,表現(xiàn)為聲頻、視頻與計算機編碼或數(shù)據(jù)的磁痕和光痕。3承載材料指文獻中痕跡符號的物理承載體。是人類專門選定或制成,用以承載文獻痕跡符號的特定材料,如龜甲、獸骨、金屬器皿、石碑、刻崖、印章、簡冊、縑帛、粘土版、貝葉、樺樹皮、莎草紙、蠟版、羊皮、紙張、唱片、膠卷、相片、磁帶、軟盤、硬盤、光盤、計算機網(wǎng)絡等。4記錄方式指把表達文獻認知內容的痕跡符號記錄到載體材料上去的方式。裂痕、刻痕和抹痕只能用手工方式記錄,如灼烤、雕刻、書寫等;印痕可以用機械方式記錄,如印刷;光化學痕、磁痕和光痕一般自動記錄。記錄方式趨向多樣化,如激光打印、錄制、復印、光電謄印、沖洗、掃描錄入、電傳、網(wǎng)絡傳輸、下載,聲控技術出現(xiàn)為記錄方式變革帶來理想的曙光。2022/11/242文獻四要素1認知內容第一章第三節(jié)2痕跡符號3承載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的中文本義

文獻的西文本義

《文獻信息術語國際標準草案》的定義

文獻,目前往往指文獻載體所承載的信息內容。本書對文獻和文獻信息兩者的含義不再區(qū)分,而是混用之。文獻定義:2022/11/243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的中文本義

文獻的西文本義

《文獻信息術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二、文獻的類型文獻類型的劃分

1依載體劃分:印刷型、縮微、音像、機讀(電子出版物)

2依出版形式劃分:圖書、期刊、報紙、科技報告、專利文獻、會議文獻、政府出版物、學位論文、產品樣本

3依文獻性質和功能劃分:一次、二次、三次

西雅圖郵訊報停止出版紙質報紙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海嘯,而是因人類已進入數(shù)字時代,我們正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數(shù)字環(huán)境:無處不在的(ubiquitous,泛在)網(wǎng)絡和無處不在的計算??梢灶A見,會有更多的紙質報退出歷史舞臺,但傳媒業(yè)將更加繁榮。

我們常抱怨電腦閱讀易疲勞。用電子墨水(e-ink)生產的電子紙(e-paper),將有可能改變這種情況。2022/11/244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二、文獻的類型文獻類型的劃分

1電子出版物:1定義:以數(shù)字代碼方式將圖文聲像等信息編輯加工后存儲在磁、光、電介質上,通過計算機或者具有類似功能的設備讀取使用,以表達思想、普及知識和積累文化,并可復制發(fā)行的大眾傳播媒體。

電子出版物:2類型:磁性媒體出版物網(wǎng)絡媒體出版物光媒體出版物電子出版物:3優(yōu)點:存儲容量大,體積小,密度高,節(jié)省空間

查閱便捷、快速,精確度高

傳播速度快

相對價格便宜

信息資源利用頻率高,使用范圍廣

直觀生動,交互性強

電子出版物:4缺點:保存壽命有限(光盤15年,硬盤要不斷復制)

技術依賴性強,直接閱讀性不足

存儲信息易受干擾、破壞而丟失

版權與盜版問題嚴重

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二、文獻的類型2022/11/245電子出版物:電子出版物:電子出版物:電子出版物:第一章第1生產數(shù)量大、增長快

文獻的指數(shù)增長律芯片處理能力和存儲密度的摩爾定律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三、現(xiàn)代文獻的特征2類型復雜、形式多樣

印刷型非印刷型3時效性強平均壽命越來越短,因為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老化”文獻的處理成為問題4傳播速度加快網(wǎng)絡普及,帶寬加大,無線上網(wǎng),流速加快網(wǎng)絡管理成為問題:病毒、學術不端、低俗化5內容重復交叉學科之間聯(lián)系在加強,界限在淡化:出現(xiàn)邊緣、交叉、綜合、相關等學科。改型出版、互譯、重復發(fā)表。6所用語種在擴大,內容質量下降

一半的現(xiàn)代文獻信息用各科專家不懂的文字出版未加證實、篩選的信息很容易進入社會傳播系統(tǒng)2022/11/2461生產數(shù)量大、增長快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三、現(xiàn)代文獻的特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四、文獻的功能1存儲、積累社會知識與信息2傳遞、擴散信息3社會教育4文化傳播5娛樂欣賞2022/11/247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四、文獻的功能1存儲、積累社會知識與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

文獻作為一種構成社會環(huán)境的特殊的社會產品,有著不同于一般社會產品的地方。這些不同之處,可稱之為文獻的社會特性。

界定文獻的社會特性,應主要從社會功效出發(fā)進行分析。因為一,人類創(chuàng)造文獻是為了用的,特性必須在功效中才能體現(xiàn)。脫離功效來認識文獻的社會特性,意義不大。二,特性是比較特殊的屬性,一般常見的屬性,不在列舉之類。三,文獻的社會特性源自文獻的本質,并與其構成要素密切相關,確定文獻的社會特性時,應緊扣這一點。八屬性說:1、信息性(知識性、情報性)2、載體性3、客觀實在性4、文化性5、可交流性6、智力資源性7、價值模糊性8、時效性2022/11/248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文獻作為1系統(tǒng)的知識性

文獻是社會智力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這類資源可分三類,一人才,二文獻,三一般社會產品。三類資源雖都蘊涵大量知識,但使其所含知識處于系統(tǒng)揭示、整體梳理和充分解釋狀態(tài)的,唯有文獻。文獻在三類智力資源中自成系統(tǒng)。文獻全面反映一個時代各領域人類的認知水平,也全面反映各歷史階段人類達到的認知水平。文獻具有獨立的知識系統(tǒng)意義,這是任何一類社會產品都無法比擬的。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2022/11/2491系統(tǒng)的知識性文獻是社會智力資源的一個重2媒介的傳播性

文獻是一種專為傳播知識的社會制品。為了優(yōu)化承載、處理和傳遞認知信息的環(huán)境、條件和手段,人類經過數(shù)千年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在文獻四構成方面,作過大量改進。紙文獻是以往社會中解決人類知識傳遞的專門工具。其優(yōu)良的媒介傳播性,如跨時差、長距離、可再現(xiàn)、不失真、大容量等,是任何一類社會產品都無法比擬的。信息存儲、處理和傳輸技術,使文獻走向虛擬化,使文獻的媒介傳播性進一步提高,如輕量化承載、高密度存儲、瞬時性傳輸、形象化顯示、多角度檢索、網(wǎng)絡化利用、高速度處理等。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2022/11/24102媒介的傳播性文獻是一種專為傳播知識的社3價值的共享性

文獻的知識價值不因使用而有所損耗,相反,使用得人越多,其價值越高。文獻的知識價值有獨特的共享性。

文獻的價值共享性,是著作權成為現(xiàn)代三大知識產權之一的原因。著作權侵犯者正是惡意利用了文獻價值的共享性,才得以謀取私利的。讀者作為公眾,只能利用文獻的價值共享性,去享用文獻的知識價值,但對作為公物的文獻外部形質,則無權獨享獨耗。這是圖書館文獻賠償制度的主要根據(jù)。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2022/11/24113價值的共享性文獻的知識價值不因使用而有4、效用的相對性

文獻效用的相對性,表現(xiàn)在兩方面:效用發(fā)生的間接性和效用對象的專指性。

文獻的知識價值須通過人才能得以實現(xiàn)??萍嘉墨I須通過科技人才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文獻不能直接發(fā)生社會效用,文獻須與有效的閱讀活動相結合,才能間接地產生效用。擁有文獻雖擁有認識、改造世界的可能,但不等于說就一定擁有知識,也不等于擁有文獻的全部效用。文獻是一種間接的社會生產力。

文獻的知識內容和水平參差不齊,決定了其社會效用的產生,與閱讀者文化程度和當前需求有很大關系。文獻效用的專指性,與一般社會產品都可盡量作到方便每一個人使用是不同的。照相機可以“傻瓜化”,《狹義相對論》無法“傻瓜化”。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2022/11/24124、效用的相對性文獻效用的相對性,表現(xiàn)在兩方文獻是存儲和傳遞認知內容的一種最重要的工具,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人類從必然王國攀升到自由王國的階梯。謝拉(J.H.Shera):沒有一定形式的文字記載和保存文字記載的方法,便沒有持續(xù)的文化。巴特勒:所謂圖書,是保存人類記憶的一種社會裝置(socialmechanism)??枴げㄆ諣栍谩霸趶U墟中如何重建世界的兩個思想實驗”,來說明包括文獻在內的“客觀知識”對人類發(fā)展的重大價值。他認為文獻屬“世界3”的哲學范疇。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六、文獻的意義2022/11/2413文獻是存儲和傳遞認知內容的一種謝拉(J.H.S

文獻的哲學意義:

“上帝”創(chuàng)造了物種,人類則創(chuàng)造了破譯這些物種基因的文獻?!吧系邸眲?chuàng)造了世界,人類則創(chuàng)造了能夠解釋和構建這個世界的文獻。人類是因為有了文獻,才得以在“上帝”面前毫不遜色的。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六、文獻的意義恩格斯曾強調,勞動在從猿到人進程中的作用已重要到如此地步,以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

文獻顯然也無愧于此類評價。

文獻作用之重要,在人類戰(zhàn)勝自然和自我的過程中,是怎么估計也不嫌高的,以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文獻使人變成了“上帝”?!敖o我文獻,我就能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

——新阿基米德語錄2022/11/2414文獻的哲學意義: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六、文獻的意義1基礎的認知交流意義

認知信息和材料、能源一樣,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三大柱石,是人類最基礎的社會資源。原始社會生產方式簡單,生存交往范圍有限,社會理念系統(tǒng)簡單,決定了它只能產生簡單的口耳相傳式的交流方式。文明社會的認知信息交流環(huán)境,不可避免地提出跨時差、長距離、可再現(xiàn)、不失真、大容量的認知信息傳遞要求,因而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文獻這一新的認知信息傳遞方式。文獻在轉變人類認知信息的交流手段方面,有著基礎性的變革意義。文獻的社會意義

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六、文獻的意義

2深刻的身心發(fā)展意義

文獻在人類個體一生的身心素質發(fā)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深刻作用。文獻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至關重要,也是防止成人心智退化的重要條件。

文獻環(huán)境,是實施終身教育的必要條件。

3巨大的文明進步意義

文明史僅占人類300萬年生存史的千分之一到二。人類有過漫長的蒙昧階段,只是到最后一刻,人類才“由于文字的發(fā)明及其應用于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文獻的應用對全人類而言,太值得慶幸了!

文獻是一個民族跨進文明的關鍵。上世紀以來發(fā)現(xiàn)的處于蒙昧階段的民族,一無例外地沒有應用文獻。

一個文獻貧乏的民族,是沒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缺乏文獻利用環(huán)境和閱讀習慣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4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意義

文獻由于以下原因,已成為國際戰(zhàn)略競爭的重要對象:

*文獻技術發(fā)展可能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文獻在知識經濟中的價值定位不斷上升

*文獻是支撐國際戰(zhàn)略競爭的“生態(tài)”要素2022/11/24151基礎的認知交流意義文獻的社會意義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認知信息載體一個人頭腦里的認知信息另一個人頭腦里的認知信息間接:物理傳遞物化感官認知活動認知信息載體

采用一種與涵義一一對應的物理狀態(tài)體系,如實物語言、口頭語言、體態(tài)語言、信息符號、痕跡符號。直接:心靈感應第一章第四節(jié)第四節(jié)文獻信息交流與圖書館一、文獻信息交流與圖書館2022/11/2416認知信息一個人頭腦里另一個人頭腦里間接:物理傳遞物化感官認知兩種人類認知信息傳遞的工具

利用生物自身某些稟賦條件作為傳媒,如聲、光、味等。

利用自然實物作為傳媒,如實物、結繩、痕跡、信號等。

創(chuàng)造一種與涵義一一對應的物理狀態(tài)體系,如音樂語言、口頭語言、體態(tài)語言。

創(chuàng)造一種與涵義一一對應的物理狀態(tài)體系,如實物語言、信息符號語言、痕跡符號語言。第一章第四節(jié)一、文獻信息交流與圖書館2022/11/2417兩種人類認知信息傳遞的工具利用生物自身

口頭語言工具,形成口耳相傳方式。

口頭語言,是一種音、義相對應的物理狀態(tài)體系。

痕跡符號語言工具,即文字工具,形成文獻傳承方式。

文字,是一種音、形、義相對應的痕跡狀態(tài)體系。人類認知信息傳遞的方式一人類認知信息傳遞的方式二

口頭語言,以其與認知涵義有完備的對應性能,符合人類身心稟賦發(fā)展特點,特別適合日常的直接面陳場合等優(yōu)點,而發(fā)展成今天人類傳遞認知信息的有力工具之一。但它瞬間即逝的聲波基礎,不能適應人類一些重要認知信息跨時差、長距離、可再現(xiàn)、不失真、大容量傳遞的要求。這是以文字為基礎的文獻傳遞方式必須產生和崛起的歷史邏輯。第一章第四節(jié)一、文獻信息交流與圖書館2022/11/2418口頭語言工具,形成口耳相傳方式。痕跡符號語

認知信息跨時差、長距離、可再現(xiàn)、不失真、大容量傳遞要求的產生,取決于認知信息的重要程度。

何事最重要?關系民族和社會生存發(fā)展的重大決策,如確定領袖、農事、狩獵、征戰(zhàn)、遷移、通婚、祭祀、喪葬等。

如何決定?請示神旨。方法:占龜和祝蓍。占龜結果,構成意義痕跡符號系統(tǒng),逐步形成文字。祝蓍結果,構成意義實物系統(tǒng),逐步形成一些民間問卜方法。第一章第四節(jié)一、文獻信息交流與圖書館2022/11/2419認知信息跨時差、長距離、可再現(xiàn)、不失真、大容第一章第四節(jié)一、文獻信息交流與圖書館進入人腦有幸得以傳播的信息實物語言

姿態(tài)語言

口頭語言

意義信號

意義符號

情報所檔案館散失延續(xù)圖書館博物館人加工的一切實物文物信物、紀念品實物信件、烽火舞蹈、山歌、禮儀啞語、旗語祖?zhèn)骷妓囷L俗習慣日常交談口頭文學演講廣播、電視電報、郵件圖畫、盲文商標、廣告手稿、日記、記錄檔案(原始文獻)票據(jù)、政府文件紙型出版物多種媒體出版物數(shù)據(jù)庫及其通訊網(wǎng)網(wǎng)頁及網(wǎng)站資源單線傳承型

少量傳播型大量輻射型消亡圖書館:是社會記憶的外存和選擇傳遞機構,是社會知識、信息、文化的記憶裝置、擴散裝置,是對文獻信息進行輸入、編碼、存儲、提取和利用的機構。

2022/11/2420第一章第四節(jié)一、文獻信息交流與圖書館進入人腦有實物語言圖書館學與文獻信息交流的關系:文獻信息交流是人類認知交流的重要信息之一。圖書館是幫助人們利用文獻、進行間接交流的中介物。社會文獻信息經圖書館整序而成為有邏輯聯(lián)系的集合體,并傳播出去為用戶所利用。圖書館工作的實質就是轉換文獻信息,實現(xiàn)文獻價值。作為研究圖書館事業(yè)及其相關因素的科學,現(xiàn)代圖書館學應將文獻信息交流現(xiàn)象及其內在規(guī)律,作為自身的研究對象。第一章第四節(jié)二、圖書館學與文獻信息交流圖書館學:是研究圖書館事業(yè)及其相關因素的科學。

2022/11/2421圖書館學與文獻信息交流的關系:第一章第四節(jié)二、圖書館學與8、文獻有哪些構成要素?9、電子出版物的優(yōu)缺點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0、簡述文獻的社會意義是怎樣的?11、概念題:圖書館、圖書館學。第一章復習題(下)2022/11/24228、文獻有哪些構成要素?第一章復習題(下)2022/11/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吾則能徵之矣?!墩撜Z·八佾》

《送僧歸日本》:我欲東夷訪文獻,歸來中土校全經

——元·楊維楨

文,典籍也;獻,賢也。

——宋·朱熹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第一章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文獻(document)一、文獻的概念2022/11/2423夏禮,吾能言之,杞《送僧歸日本》:我欲文獻四要素

1認知內容指文獻所蘊涵和表述的思想意識、認識成果和知識情報等。用英國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R.Popper)的話說,是“沒有認識主體的客觀知識”。它是人類物化的精神財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第一章第三節(jié)2痕跡符號

指文獻中與認知涵義相對應的一種帶有人為規(guī)范的痕跡狀態(tài)體系,包括表現(xiàn)為文字與圖形的裂痕、刻痕、抹痕和印痕,表現(xiàn)為圖形和點陣的光化學痕,表現(xiàn)為聲頻、視頻與計算機編碼或數(shù)據(jù)的磁痕和光痕。3承載材料指文獻中痕跡符號的物理承載體。是人類專門選定或制成,用以承載文獻痕跡符號的特定材料,如龜甲、獸骨、金屬器皿、石碑、刻崖、印章、簡冊、縑帛、粘土版、貝葉、樺樹皮、莎草紙、蠟版、羊皮、紙張、唱片、膠卷、相片、磁帶、軟盤、硬盤、光盤、計算機網(wǎng)絡等。4記錄方式指把表達文獻認知內容的痕跡符號記錄到載體材料上去的方式。裂痕、刻痕和抹痕只能用手工方式記錄,如灼烤、雕刻、書寫等;印痕可以用機械方式記錄,如印刷;光化學痕、磁痕和光痕一般自動記錄。記錄方式趨向多樣化,如激光打印、錄制、復印、光電謄印、沖洗、掃描錄入、電傳、網(wǎng)絡傳輸、下載,聲控技術出現(xiàn)為記錄方式變革帶來理想的曙光。2022/11/2424文獻四要素1認知內容第一章第三節(jié)2痕跡符號3承載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的中文本義

文獻的西文本義

《文獻信息術語國際標準草案》的定義

文獻,目前往往指文獻載體所承載的信息內容。本書對文獻和文獻信息兩者的含義不再區(qū)分,而是混用之。文獻定義:2022/11/2425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的中文本義

文獻的西文本義

《文獻信息術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二、文獻的類型文獻類型的劃分

1依載體劃分:印刷型、縮微、音像、機讀(電子出版物)

2依出版形式劃分:圖書、期刊、報紙、科技報告、專利文獻、會議文獻、政府出版物、學位論文、產品樣本

3依文獻性質和功能劃分:一次、二次、三次

西雅圖郵訊報停止出版紙質報紙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海嘯,而是因人類已進入數(shù)字時代,我們正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數(shù)字環(huán)境:無處不在的(ubiquitous,泛在)網(wǎng)絡和無處不在的計算??梢灶A見,會有更多的紙質報退出歷史舞臺,但傳媒業(yè)將更加繁榮。

我們常抱怨電腦閱讀易疲勞。用電子墨水(e-ink)生產的電子紙(e-paper),將有可能改變這種情況。2022/11/2426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二、文獻的類型文獻類型的劃分

1電子出版物:1定義:以數(shù)字代碼方式將圖文聲像等信息編輯加工后存儲在磁、光、電介質上,通過計算機或者具有類似功能的設備讀取使用,以表達思想、普及知識和積累文化,并可復制發(fā)行的大眾傳播媒體。

電子出版物:2類型:磁性媒體出版物網(wǎng)絡媒體出版物光媒體出版物電子出版物:3優(yōu)點:存儲容量大,體積小,密度高,節(jié)省空間

查閱便捷、快速,精確度高

傳播速度快

相對價格便宜

信息資源利用頻率高,使用范圍廣

直觀生動,交互性強

電子出版物:4缺點:保存壽命有限(光盤15年,硬盤要不斷復制)

技術依賴性強,直接閱讀性不足

存儲信息易受干擾、破壞而丟失

版權與盜版問題嚴重

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二、文獻的類型2022/11/2427電子出版物:電子出版物:電子出版物:電子出版物:第一章第1生產數(shù)量大、增長快

文獻的指數(shù)增長律芯片處理能力和存儲密度的摩爾定律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三、現(xiàn)代文獻的特征2類型復雜、形式多樣

印刷型非印刷型3時效性強平均壽命越來越短,因為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老化”文獻的處理成為問題4傳播速度加快網(wǎng)絡普及,帶寬加大,無線上網(wǎng),流速加快網(wǎng)絡管理成為問題:病毒、學術不端、低俗化5內容重復交叉學科之間聯(lián)系在加強,界限在淡化:出現(xiàn)邊緣、交叉、綜合、相關等學科。改型出版、互譯、重復發(fā)表。6所用語種在擴大,內容質量下降

一半的現(xiàn)代文獻信息用各科專家不懂的文字出版未加證實、篩選的信息很容易進入社會傳播系統(tǒng)2022/11/24281生產數(shù)量大、增長快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三、現(xiàn)代文獻的特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四、文獻的功能1存儲、積累社會知識與信息2傳遞、擴散信息3社會教育4文化傳播5娛樂欣賞2022/11/2429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四、文獻的功能1存儲、積累社會知識與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

文獻作為一種構成社會環(huán)境的特殊的社會產品,有著不同于一般社會產品的地方。這些不同之處,可稱之為文獻的社會特性。

界定文獻的社會特性,應主要從社會功效出發(fā)進行分析。因為一,人類創(chuàng)造文獻是為了用的,特性必須在功效中才能體現(xiàn)。脫離功效來認識文獻的社會特性,意義不大。二,特性是比較特殊的屬性,一般常見的屬性,不在列舉之類。三,文獻的社會特性源自文獻的本質,并與其構成要素密切相關,確定文獻的社會特性時,應緊扣這一點。八屬性說:1、信息性(知識性、情報性)2、載體性3、客觀實在性4、文化性5、可交流性6、智力資源性7、價值模糊性8、時效性2022/11/2430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文獻作為1系統(tǒng)的知識性

文獻是社會智力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這類資源可分三類,一人才,二文獻,三一般社會產品。三類資源雖都蘊涵大量知識,但使其所含知識處于系統(tǒng)揭示、整體梳理和充分解釋狀態(tài)的,唯有文獻。文獻在三類智力資源中自成系統(tǒng)。文獻全面反映一個時代各領域人類的認知水平,也全面反映各歷史階段人類達到的認知水平。文獻具有獨立的知識系統(tǒng)意義,這是任何一類社會產品都無法比擬的。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2022/11/24311系統(tǒng)的知識性文獻是社會智力資源的一個重2媒介的傳播性

文獻是一種專為傳播知識的社會制品。為了優(yōu)化承載、處理和傳遞認知信息的環(huán)境、條件和手段,人類經過數(shù)千年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在文獻四構成方面,作過大量改進。紙文獻是以往社會中解決人類知識傳遞的專門工具。其優(yōu)良的媒介傳播性,如跨時差、長距離、可再現(xiàn)、不失真、大容量等,是任何一類社會產品都無法比擬的。信息存儲、處理和傳輸技術,使文獻走向虛擬化,使文獻的媒介傳播性進一步提高,如輕量化承載、高密度存儲、瞬時性傳輸、形象化顯示、多角度檢索、網(wǎng)絡化利用、高速度處理等。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2022/11/24322媒介的傳播性文獻是一種專為傳播知識的社3價值的共享性

文獻的知識價值不因使用而有所損耗,相反,使用得人越多,其價值越高。文獻的知識價值有獨特的共享性。

文獻的價值共享性,是著作權成為現(xiàn)代三大知識產權之一的原因。著作權侵犯者正是惡意利用了文獻價值的共享性,才得以謀取私利的。讀者作為公眾,只能利用文獻的價值共享性,去享用文獻的知識價值,但對作為公物的文獻外部形質,則無權獨享獨耗。這是圖書館文獻賠償制度的主要根據(jù)。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2022/11/24333價值的共享性文獻的知識價值不因使用而有4、效用的相對性

文獻效用的相對性,表現(xiàn)在兩方面:效用發(fā)生的間接性和效用對象的專指性。

文獻的知識價值須通過人才能得以實現(xiàn)??萍嘉墨I須通過科技人才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文獻不能直接發(fā)生社會效用,文獻須與有效的閱讀活動相結合,才能間接地產生效用。擁有文獻雖擁有認識、改造世界的可能,但不等于說就一定擁有知識,也不等于擁有文獻的全部效用。文獻是一種間接的社會生產力。

文獻的知識內容和水平參差不齊,決定了其社會效用的產生,與閱讀者文化程度和當前需求有很大關系。文獻效用的專指性,與一般社會產品都可盡量作到方便每一個人使用是不同的。照相機可以“傻瓜化”,《狹義相對論》無法“傻瓜化”。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五、文獻的社會特性2022/11/24344、效用的相對性文獻效用的相對性,表現(xiàn)在兩方文獻是存儲和傳遞認知內容的一種最重要的工具,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人類從必然王國攀升到自由王國的階梯。謝拉(J.H.Shera):沒有一定形式的文字記載和保存文字記載的方法,便沒有持續(xù)的文化。巴特勒:所謂圖書,是保存人類記憶的一種社會裝置(socialmechanism)。卡爾·波普爾用“在廢墟中如何重建世界的兩個思想實驗”,來說明包括文獻在內的“客觀知識”對人類發(fā)展的重大價值。他認為文獻屬“世界3”的哲學范疇。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六、文獻的意義2022/11/2435文獻是存儲和傳遞認知內容的一種謝拉(J.H.S

文獻的哲學意義:

“上帝”創(chuàng)造了物種,人類則創(chuàng)造了破譯這些物種基因的文獻。“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人類則創(chuàng)造了能夠解釋和構建這個世界的文獻。人類是因為有了文獻,才得以在“上帝”面前毫不遜色的。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六、文獻的意義恩格斯曾強調,勞動在從猿到人進程中的作用已重要到如此地步,以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

文獻顯然也無愧于此類評價。

文獻作用之重要,在人類戰(zhàn)勝自然和自我的過程中,是怎么估計也不嫌高的,以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文獻使人變成了“上帝”?!敖o我文獻,我就能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

——新阿基米德語錄2022/11/2436文獻的哲學意義: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六、文獻的意義1基礎的認知交流意義

認知信息和材料、能源一樣,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三大柱石,是人類最基礎的社會資源。原始社會生產方式簡單,生存交往范圍有限,社會理念系統(tǒng)簡單,決定了它只能產生簡單的口耳相傳式的交流方式。文明社會的認知信息交流環(huán)境,不可避免地提出跨時差、長距離、可再現(xiàn)、不失真、大容量的認知信息傳遞要求,因而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文獻這一新的認知信息傳遞方式。文獻在轉變人類認知信息的交流手段方面,有著基礎性的變革意義。文獻的社會意義

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六、文獻的意義

2深刻的身心發(fā)展意義

文獻在人類個體一生的身心素質發(fā)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深刻作用。文獻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至關重要,也是防止成人心智退化的重要條件。

文獻環(huán)境,是實施終身教育的必要條件。

3巨大的文明進步意義

文明史僅占人類300萬年生存史的千分之一到二。人類有過漫長的蒙昧階段,只是到最后一刻,人類才“由于文字的發(fā)明及其應用于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文獻的應用對全人類而言,太值得慶幸了!

文獻是一個民族跨進文明的關鍵。上世紀以來發(fā)現(xiàn)的處于蒙昧階段的民族,一無例外地沒有應用文獻。

一個文獻貧乏的民族,是沒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缺乏文獻利用環(huán)境和閱讀習慣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4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意義

文獻由于以下原因,已成為國際戰(zhàn)略競爭的重要對象:

*文獻技術發(fā)展可能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文獻在知識經濟中的價值定位不斷上升

*文獻是支撐國際戰(zhàn)略競爭的“生態(tài)”要素2022/11/24371基礎的認知交流意義文獻的社會意義第一章第三節(jié)文獻認知信息載體一個人頭腦里的認知信息另一個人頭腦里的認知信息間接:物理傳遞物化感官認知活動認知信息載體

采用一種與涵義一一對應的物理狀態(tài)體系,如實物語言、口頭語言、體態(tài)語言、信息符號、痕跡符號。直接:心靈感應第一章第四節(jié)第四節(jié)文獻信息交流與圖書館一、文獻信息交流與圖書館2022/11/2438認知信息一個人頭腦里另一個人頭腦里間接:物理傳遞物化感官認知兩種人類認知信息傳遞的工具

利用生物自身某些稟賦條件作為傳媒,如聲、光、味等。

利用自然實物作為傳媒,如實物、結繩、痕跡、信號等。

創(chuàng)造一種與涵義一一對應的物理狀態(tài)體系,如音樂語言、口頭語言、體態(tài)語言。

創(chuàng)造一種與涵義一一對應的物理狀態(tài)體系,如實物語言、信息符號語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