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十六字令三首》_第1頁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十六字令三首》_第2頁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十六字令三首》_第3頁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十六字令三首》_第4頁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十六字令三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十六字令三首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篇一:十六字令三首教學目標:1、會認1個生字,會寫5個字。2、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這三首小令。3、想象這三首小令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在文中表達的情感。教學重點:能夠通過多種朗讀方式體會詩人詠物言志的表達方式。教學難點: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教學設計:一、談話引入:十六字令三首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二、讀準字音,讀出韻味,讀懂詞意(一)讀準字音1、知道什么是“十六字令”么?“令”是詞的一種,1658字的詞稱為“小令”,5990字的詞稱為“中調”,91字以上詞稱為“長調”。“十六字令?是詞牌名,指每首小令由十六個字組成。(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解題)2、大聲朗

2、讀十六字令三首注意讀準字音。3、指名讀,其他同學在心里跟著讀。4、說一說,在朗讀時應注意哪些字的讀音?(學生匯報,教師板書)齊讀這些字及所在的句子。(二)再讀,發(fā)現格律,讀出韻味1、師:字音讀準了,怎樣能夠讀得更有味道呢?請大家把這三首小令放在一起仔細觀察一下,除了每首小令共有十六個字,你還發(fā)現他們有什么特點?(1)每一首都以“山”開頭,讀這個字時,我覺得應該用贊美的語氣。(2)每首詞都是長短句相結合的,節(jié)奏鮮明。(3)每首詞都很押韻,韻腳是“an”(指出押韻的字)按照你們所發(fā)現的格律,我來讀一讀,并請大家為我的朗讀作出評價。2、指名評價并試讀。齊讀3、默讀,結合注釋,讀懂詞意。正所謂“書讀百

3、遍,其義自見”讀得多了,自然就懂一些了,現在,請大家結合書后的注釋,說一說三首小令的大概意思。如果愿意也可以把你的理解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4、指名匯報二、感受山的形象,人的形象1、讀成一個詞字面意思解釋出來了,你們能不能把每首小令的16個字分別讀成一個詞?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板書:峻峭巍峨雄險立地頂天2、讀成一幅畫都說“詩中有畫”毛澤東的這三首小令畫面感特別強,請你結合我們從小令中讀出的詞,再仔細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像,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1)生描繪自己想象到的畫面,師提示:說一說是哪個詞或者哪句話給你這種印象,啟發(fā)你想想到這樣的畫面。引導生抓住“離天三尺三”中“三尺三”這一數

4、字及夸張的修辭方法,體會山的高大、巍峨、峻峭;師:離天真的只有“三尺三”么?引導學生理解夸張的修辭方法,這不僅僅是寫高山仰止,氣勢磅礴,而是襯托詩人慷慨豪邁之情。(出示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聯(lián)系民謠體會山高到了難以翻越的程度。板書;翻越難。師:山是如此之高,翻越如此艱難。既然民謠中說“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文中為何要寫成“快馬加鞭未下鞍”呢?深入理解寫作背景。一個“未”字,表現出紅軍戰(zhàn)士堅強的意志,大無畏的精神,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而這一句也描繪出紅軍戰(zhàn)馬奔騰穿山而過的英姿,而不是民謠中的屈服于山,下得馬來。板書:勇往直前意志堅師:如果你也是紅

5、軍隊伍中的一員,看到如此高峻的群山,你會怎樣讀?(齊讀)(2)第2首小令。生描繪畫面,有感情地讀第二首小令。引導學生關注“?!薄敖薄盀憽睅煟簩懮降男×顬槭裁从昧诉@么多帶三點水的字?引導學生體會到,詩人化靜為動的藝術夸張,把層巒起伏的千山萬嶺寫活了,寫出了山磅礴的氣勢,雄渾的力量;聯(lián)系上下文“快馬加鞭未下鞍”,體會靜態(tài)的山在詩人毛澤東眼中動了起來,側巒起伏的千山萬嶺仿佛“倒海翻江卷巨瀾”靜態(tài)的山,在詩人的筆下寫活了!師:從“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你讀懂了什么?抓“酣”,體會紅軍征戰(zhàn)的酣暢。透過“酣”字,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板書:英勇出示紅軍長征勝仗連連的資料,聯(lián)系資料,談對“萬馬戰(zhàn)

6、猶酣”的理解,帶著這種體會有感情的讀第二首小令。師:紅軍長征鋒芒所向,銳不可當。女同學們,讓我們用聲音描繪紅軍英勇的戰(zhàn)斗的雄壯場面吧,讀“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男孩子們讓紅軍奮勇殺敵的精神再現吧,讀“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3)第3首小令生描繪想象的畫面,引導學生結合“刺”“拄”,體會山的堅固陡峭,象征著紅軍戰(zhàn)士頂天立地的形象,他們就像這銳利的山峰一樣,無堅不摧,又像這雄偉的高峰可擎欲墮之天,他們是我們民族的中流砥柱擎起了中華民族和平的藍天。板書:砥柱擎天師:讓我們一起讀出他們那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師梳理板書:山人俊俏巍峨翻越難勇往直前意志堅真雄險好英勇立地又頂天砥柱可擎天指名讀,體會山的特點,人

7、的形象讓我們回過頭來,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遍這三首小令三、作業(yè)1、背誦十六字令三首2、搜集整理毛澤東詩詞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件篇二:十六字令三首教學目標:1.采用多種朗讀方式,感受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2.引導學生抓住表現山勢的關鍵字,體會革命者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豪邁精神。教學重點:抓住富有表現力的關鍵字,討論其在詞中的具體作用。教學難點:品讀詞中表現山勢的關鍵字,從而領略革命者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豪邁精神。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1、出示毛澤東的歷史圖片。2、出示毛澤東的詩詞書法作品圖片。目的在于讓學生從熟悉的知識內容入手,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老師的補充說明,激發(fā)學生對毛澤東其人其作的學習興趣

8、,喚醒學生已有歷史和文學知識積累,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并且在導入中,讓學生了解有關十六字令的文學常識,讓學生了解此三首令是以“山”寫作對象的。二、初步感知:1、請同學熟悉課文。對難以理解的地方可結合注釋進行提示。2、教師有感情示范朗讀課文。3、指導學生朗讀、朗誦課文。(1)延長法朗讀。(2)讀好重音。朗讀不僅是讀準字音、字正腔圓,還要指導學生在朗讀的同時,體會語言形式所獨有的韻律美,其中節(jié)奏和重音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在斟酌節(jié)奏、重音等技巧的同時,也是對其內容及情感進行深入理解的過程。這正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韻味。三、賞析拓展1、指名朗讀(三到四人),品評每人的朗讀特點。

9、2、結合寫作時間“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這一時間的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體會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以此關注十六字令中山的形象的描寫,整體體會詞中的情感基調。3、從十六字令抒情對象山的描寫賞析中體會毛詩“豪放大氣”的藝術特點。這三首小令寫于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年長征期間。紅軍長征,翻越了數不清的高山峻嶺。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4年10月開始長征后,僅隨紅一方面軍團行進的毛澤東,就先后翻越了二十多座主要的大山。詩歌的解讀可從三個方面著手,即對創(chuàng)作者的解讀,對創(chuàng)作背景的解讀,對文字的解讀。所以解讀毛澤東的寫山的十六字令,既要適當的了解這一時期的背景資料,又要引導學生領悟在毛主席的心中的山的形象所蘊含的精神和意義。山,在我們民族文化的字典里,是艱難險阻的象征。征服高山就意味著戰(zhàn)勝困難、不畏艱險的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精神。知人論詩,依據文如其人。讀懂作者才能讀懂詩作的真意。四、增加積累:用幾分鐘時間,背誦課文。并摘錄自己比較喜歡的毛詩名句段背一背。可以采用競賽的方式,比較適合低年齡的預備年級,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課堂積累。五、課后作業(yè):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