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砌體結構設計與復習2003年5月20日目 錄1設計依據(jù)11.1砌體結構房屋的整體空間作用11.2內(nèi)力計算11.3承載力驗算122抗震計算的基本原理302.1動力方程的質(zhì)量、剛度矩陣形成302.2時程分析原理的簡單說明321 設計依據(jù)1.1 砌體結構房屋的整體空間作用砌體結構房屋一般是由屋蓋、樓蓋、縱墻、橫墻和基礎組合而成,整個房屋如同一個空間盒子,承受著各種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荷載的作用2。對于空曠單層或多層砌體房屋在規(guī)范的靜力計算方案一章中,介紹了根據(jù)橫墻間距與屋 蓋或樓蓋類別要按彈性、剛性和剛彈性三種方案之一進行計算(見表1-1)。對彈性方案按剛架或半剛結剛架進行計算;對剛性方案按連續(xù)梁考慮
2、風荷載作用的出平面彎矩,也給出了連續(xù)梁支座彎矩簡化計算的公式:;對剛彈性方案則要根據(jù)規(guī)范所給的有關表格,根據(jù)樓蓋(屋蓋)類型和橫墻間距確定空間工作系數(shù),按規(guī)范有關規(guī)定進行分析。對于單層或多層空曠廠房一般可能要做彈性或剛彈性靜力分析,對其他的一般房屋一般都屬于剛性方案房屋,就不需要考慮空間整體作用了。 表1-1 房屋的靜力計算方案Table1-1 Static Analysis Scheme of Building屋 蓋 或 樓 蓋 類 別剛性方案剛彈性方案彈性方案1整體式、裝配整體和裝配式無檁體系鋼筋混凝土屋蓋、鋼筋混凝土樓蓋s3232s72s722裝配式有檁體系鋼筋混凝土屋蓋、輕鋼屋蓋和密鋪
3、望板的木屋蓋、木樓蓋s2020s48s483瓦材屋面的木屋蓋和輕鋼屋蓋s1616s36s361.2內(nèi)力計算對砌體結構房屋,屋蓋類型和橫墻間距直接影響其空間剛度3。一般軟件主要適用于橫墻間距較小,剛度較大的多層房屋,因此一般選擇剛性方案進行房屋靜力計算(圖1-1)。豎向荷載主要指重力荷載,包括結構自重、非結構構件自重及活荷載?;詈奢d取用依據(jù)荷載規(guī)范。一般軟件中沒有考慮活荷載的不利布置。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墻在每層高度范圍內(nèi),可近似地視作兩端鉸支的豎向構件。水平荷載包括了風荷載和水平地震作用。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墻在每層高度范圍內(nèi),可近似地視作豎向連續(xù)梁。1.1圖 多層剛性方案Fig.1-1 Rigi
4、d Analysis Scheme of Multistorey Building1.2.1豎向荷載豎向荷載計算中,上層傳來的豎向荷載不考慮其彎矩影響,而為作用與上一樓層墻的截面重心處。本層傳來的豎向荷載考慮其對墻的實際偏心影響。其對墻外邊緣的距離根據(jù)理論研究和試驗的實際情況,對屋蓋梁取0.33a0(a0為梁端有效支承長度),對樓蓋梁考慮上部荷載和內(nèi)力重分配的塑性影響取0.4 a05。 (a)屋蓋梁 (b)樓蓋梁1.2圖 梁端有效支承長度Fig.1-2 Eddective Support Length of Beam End設墻厚為h,則偏心距分別為 和 (1-1)其中a0近似計算為 (1-2
5、)式中,hc梁的截面高度;f 砌體的抗壓強度。作用于每層墻上端的垂直荷載N和彎矩M分別為: (1-3)式中,Ng本層墻體自重;eN0、Nl的合力對墻重心軸的偏心距。每層墻的彎矩圖為三角形,上端M=Ml·e,N=N0+Nl,彎矩最大,垂直荷載最小,下端M=0,N=N0+Nl+ Ng,彎矩最小,垂直荷載最大。對于梁跨度大于9m的墻承重的多層房屋,除按上述方法計算墻體承載力外,宜按梁兩端固結計算梁端彎矩,再將其乘以系數(shù)后,按墻體線性剛度分到上層墻底部和下層墻頂部,修正系數(shù)可取為: (1-4)a梁端實際支承長度;h支承墻體厚度,當上下墻厚度不同時取下部墻厚,當有壁柱時取hf。這種方法將墻視作
6、兩端鉸接,大大簡化了砌體結構的設計,且偏于安全,是世界各國目前較為廣泛采用的方法。1.2.2風荷載是否考慮風荷載作用,可由用戶指定。一般說來,風荷載引起的內(nèi)力,對剛性方案房屋而言,其值不大,往往不足全部內(nèi)力的5%,風荷載組合時,可以乘以小于1的組合系數(shù),承載能力由豎向荷載所控制。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5003-2001規(guī)定,當剛性方案多層房屋的外墻符合下列要求時,靜力計算可不考慮風荷載的影響(注意:當設計單層或多層空曠廠房時,風荷載的計算要考慮空間整體作用):1 洞口水平截面面積不超過全截面面積的2/3;2 層高和總高不超過表1-2的規(guī)定;3 屋面自重不小于0.8kN/m2。4 對于多層砌塊房屋19
7、0mm厚的外墻,當層高不大于2.8m,總高不大于19.6m,基本風壓不大于0.7 kN/m2。表1-2 外墻不考慮風荷載影響的最大高度Table1-2 Most Height of Exterior Wall without regard to Wind Load基本風壓值(kN/m2)層高(m)總高(m)0.44.0280.54.0240.64.0180.77.518當需要考慮風荷載時,計算受風面積及風力作用點取法可為:第i層受風面積為Si,風力作用點為:豎向在層標高Hi處,水平在迎風投影面積的形心Xi處,則 (1-5)其中,hi第i層的層高。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風荷載標準值w按下式計算8:
8、 (1-6)式中 w0基本風壓,應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J9-8)中“全國基本風壓分布圖”中的數(shù)值乘以系數(shù)1.1采用;對于特別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可按圖中數(shù)值乘以系數(shù)1.2采用。用戶按修正后的基本風壓在總體信息中輸入。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可按地面粗糙度分類,由用戶指定地面粗糙度,軟件根據(jù)建筑物高度按表1-3選用;s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可按下列方法取用。1) 圓形和橢圓形平面建筑,s =0.8。2) 正多邊形和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s由下式?jīng)Q定: (n代表多邊形邊數(shù)) (1-7)3) 矩形、鼓形、十字形平面建筑(除細高的塔式建筑物外),s =1.3。4) V形、Y形、雙十字形、井
9、字形、L形、槽形平面建筑,s =1.4。5) 當需要細致地進行風荷載計算時,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可以由風洞試驗等其它方法確定。zz高度上的風振系數(shù),對于房屋高度不大于30m、高寬比小于1.5的建筑,風力振動影響可不考慮,z =1.0;當房屋高度大于30m、高寬比大于1.5的建筑,風力振動系數(shù)按下列公式計算: (1-8)注意:對體型復雜的建筑物,計算的風荷載值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實際情況。對風荷載,連續(xù)梁的彎矩近似取: (1-9)式中 w沿樓層高均布風荷載設計值;Hi層高。表1-3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zTable1-3 Height Variational Coefficient z with Wind P
10、ressure距離地面或海平面高度(m)地面粗糙度類別A 類B類C類20015010090807060504030201052.832.642.402.342.272.202.122.031.921.801.631.381.172.612.382.092.021.951.861.771.671.561.421.251.000.802.362.111.791.721.641.551.461.361.241.110.940.710.54說明:A類指海岸、湖岸、海島地區(qū); B類指中小城鎮(zhèn)和大城市郊區(qū); C類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區(qū)。1.2.3地震作用結構地震分析主要指水平對水平地震作用的一般計算原
11、則,依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的有關規(guī)定。抗震設計中,多層砌體房屋的層數(shù)、高度、層高應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況下,房屋的層數(shù)和高度不應超過表1-4的規(guī)定。2) 對醫(yī)院、教學樓等及橫墻較少的多層砌體房屋,總高度應比表1-4的規(guī)定降低3m,層數(shù)相應減少一層;各層橫墻很少(指同一樓層內(nèi)開間大于4.2m的房間占該層總面積的40%以上)的多層砌體房屋,還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再適當降低總高度和減少層數(shù)。3) 橫墻較少的多層磚砌體住宅樓,當按規(guī)定采取加強措施并滿足抗震承載力要求時,其高度和層數(shù)應允許仍按表1-4。表1-4 多層砌體房屋的層數(shù)、總高、層高限值(m)Table1-4 Extrem
12、um of Multistorey Building房屋類型最小墻厚(mm)烈 度6789高度層數(shù)層高高度層數(shù)層高高度層數(shù)層高高度層數(shù)層高普通磚2402487.62177.61867.61247.6多孔磚2402177.62177.61867.61247.6多孔磚1902177.61867.61557.6-小砌塊1902177.62177.61867.6-建筑所在地區(qū)遭受的地震影響,應采用相應于抗震設防烈度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特征周期或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規(guī)定的設計地震動參數(shù)來表征??拐鹪O防烈度和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應符合表1-5的規(guī)定。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和0.30g地區(qū)內(nèi)
13、的建筑,除抗震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應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進行抗震設計。建筑場地為、時,對涉及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和0.30g的地區(qū),除抗震規(guī)范另有對定外,宜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時各類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表1-5 抗震設防烈度和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對應關系Table1-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and Design Basic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抗震設防烈度6789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
14、g0.10(0.15)g0.20(0.30)g0.40g建筑的設計特征周期應根據(jù)其所在地的設計地震分組和場地類別確定。設計地震共分為三組。對類場地,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的設計特征周期,應分別為0.35s、0.40s、0.45s采用。各類建筑結構的抗震計算,應采用下列方法:1) 高度不超過40m、以剪切變形為主且質(zhì)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的結構,以及近似于單質(zhì)點體系的結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簡化方法。2) 除1款外的建筑結構,宜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3) 特別不規(guī)則的建筑、甲類建筑等,應采用時程分析法進行多余地震下的補充計算,可取多條時程曲線計算結構的平均值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較大值
15、。建筑結構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應根據(jù)烈度、場地類別、設計地震分組和結構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確定。其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按表1-6采用;特征周期應根據(jù)場地類別和設計地震分組按1-7采用,計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時,特征周期應增加0.05s。表1-6 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Table1-6 Max.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Horizontal Earthquake Action地震影響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0.5(0.72)0.90(1.20)1.40注意:括號中數(shù)值分別用于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和0
16、.30g的地區(qū)。表1-7 特征周期值Table1-7 Chararcteristic Period of Ground Motion設計地震分組場地類別第一組0.250.350.450.65第二組0.300.400.550.75第三組0.350.450.650.90一般軟件內(nèi)置的計算地震作用力的方法有: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此外,一般軟件還可進行串聯(lián)多自由度層間模型和雙向地震激勵空間協(xié)同的彈塑性時程反應分析計算,對彈塑性時程分析有關內(nèi)容見第二章。采用底部剪力法:對于多層砌體房屋、底部框架房屋和多層多排柱內(nèi)框架房屋的抗震計算,一般采用底部剪力法。各樓層可僅取一個自由度,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
17、標準值,按下列公式確定(如圖1-3):1.3圖 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Fig.1-3 Calculating Sketch of Horizontal Earthquake Action (1-10) (1-11) (1-12)式中FEk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1相應與結構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值,按表1-6采用,對多層砌體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層內(nèi)框架磚房,宜取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Geq結構等效總重力荷載,單質(zhì)點應取總重力荷載代表值,多質(zhì)點可取總重力荷載代表值的85%;Fi質(zhì)點i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Gi,Gj分別為集中于質(zhì)點i、j的重力荷載代表值,取結構和構配件自重標準值和各可
18、變荷載組合值之和,各可變荷載組合值系數(shù)如表1-8。Hi,Hj分別為質(zhì)點i、j的計算高度;n頂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數(shù),多層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房屋按規(guī)范要求取用,多層內(nèi)框架磚房可采用0.2,其它房屋可采用0.0。F n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表1-8 組合值系數(shù)Table1-8 Combination Coefficient可變荷載種類組合值系數(shù)雪荷載0.5屋面集灰荷載0.5屋面活荷載不計入按實際情況計算的樓面活荷載1.0按等效均布荷載計算的樓面活荷載藏書庫、檔案庫0.8其它民用建筑0.5吊車懸吊物重力硬鉤吊車0.3軟鉤吊車不計入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不進行扭轉耦聯(lián)計算):這時結構的計算模型對多層為層間
19、剪切型,對高層(小高層)為彎剪型(當然進行底部剪力法計算時,也可采用這兩種模型。兩種模型計算模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將統(tǒng)一在第八章內(nèi)介紹)。在計算得到結構周期的條件下,按規(guī)范作如下計算:1) 結構j振型i質(zhì)點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按下列公式確定: (1-13) (1-14)式中Fijj振型i質(zhì)點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j相應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取法同前;X ijj振型i質(zhì)點的水平相對位移;jj振型的參與系數(shù)。2) 水平地震作用效應(彎矩、剪力、軸向力和變形),按下式確定: (1-15)式中S Ek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的效應;S 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的效應,可只取前23個振型,當基本
20、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度比大于5時,振型個數(shù)應適當增加。1.2.4水平作用力的分配將求得的層間水平作用力(包括水平荷載和地震作用)按墻片的層間等效側向剛度進行分配。層間等效側向剛度是衡量墻體剛柔的重要指標9,可表示為: (1-16)式中,為墻體在單位力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變形。墻體的變形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彎曲變形、剪切變形和基礎轉動,可表示為: (1-17)式中,第一項為彎曲變形,H為墻高,I為墻的慣性矩;第二項為剪切變形,包括一個1.2的系數(shù),這是對矩形截面而言的;第三項為基礎轉動引起的變形,由于它不引起墻體發(fā)生變形,而且評價起來很困難,所以設計一般不考慮它的影響,(1-17)轉化為:
21、(1-18)式中的Em和G為砌塊砌體結構的彈性模量和剪切模量。進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驗算時,砌體墻段的層間等效側向剛度還按下列原則確定:1) 剛度的計算應計及高寬比的影響。墻段的高寬比指層高與墻長之比,對門窗洞邊的小墻段指洞凈高與洞側墻寬之比。高寬比小于1時,可只計算剪切變形;高寬比大于4且不小于1時,應同時計算彎曲和剪切變形;高寬比大于4時,等效側向剛度可取0.0。2) 墻段宜按門窗洞口劃分;對于小開口墻段按毛墻面計算的剛度,可根據(jù)開洞率乘以表1-9的洞口影響系數(shù)。開洞率為洞口面積與墻段毛面積之比;窗洞高度大于層高50%時,按門洞對待。但此項原則,一般軟件在自動計算、驗算時無法考慮,需要用戶
22、在單獨驗算時,作人為調(diào)整。表1-9 墻段洞口影響系數(shù)Table1-9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Wall開洞率0.100.200.30影響系數(shù)0.980.940.88注意:以上原則2一般軟件在自動計算、驗算時無法考慮,需要用戶在單獨驗算時,作人為調(diào)整。1.2.5 內(nèi)力組合一般軟件使用人機對話框窗口確定組合系數(shù),用戶根據(jù)需要進行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的內(nèi)力組合,可求得需求荷載工況組合下各墻片的內(nèi)力。1.2.6 抗震計算例題以一個12層房屋為例,簡要說明,圖形見sample/1.msp。該工程是單排孔空心砌塊房屋,結構的質(zhì)量和剛度布置較為均勻,總層高不超過40米,結構計算模型應
23、采用剪切型模型,驗算方法宜采用底部剪力法進行地震驗算。結構所在地的地震烈度為8度,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類型為II。操作步驟:1、填寫總體信息對話框。首先將地震作用計算,改為1,即采用底部剪力法。然后,按工程實際情況,填寫場地類型(2);地震影響(多遇地震為0);基本地震(烈度)加速度 8(度)。結構類型為0。阻尼比為0.05。2、計算。點擊計算驗算K菜單下的內(nèi)力計算,軟件自動計算底部剪力法并組合驗算。3、查看計算結果。點擊計算驗算K菜單下的生成計算結果,然后點擊計算驗算K菜單下的查看計算結果。4、進行振型分解法驗算。只需修改總體信息,將地震作用計算,改為2,即采用振型分解法。組合振型數(shù)為3。
24、5、計算。重復步驟2、3。6、進行串聯(lián)多自由度彈塑性時程分析法驗算。首先將地震作用計算,改為3,即采用串聯(lián)多自由度層間模型彈塑性時程分析。將地震波改為1,即采用Elcentro波。7、計算。點擊計算驗算K菜單下的地震作用計算。8、查看結果。9、進行空間協(xié)同彈塑性時程分析驗算。首先將地震作用計算,改為4。將地震波仍為1,即采用Elcentro波。10、如果沒有作內(nèi)力計算,必須先做內(nèi)力計算,然后重復步驟7、8。11、地震驗算結束。注:對很多結構只需進行步驟1-5即可。根據(jù)具體的結構情況,按規(guī)范進行驗算。1.3承載力驗算對于無筋砌體構件承載力、配筋砌體構件承載力、砌體結構抗震、過梁、墻梁以及挑梁的驗
25、算公式,均根據(jù)GB5001-2001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1.3.1 高厚比驗算墻體高厚比按下列公式驗算: (1-19)式中H0墻體計算高度,多層房屋的剛性方案計算時,按下列方式采用:,其中,s為房屋橫墻間距,H為層高;h墻體厚度;1自承重墻允許高厚比的修正系數(shù),對于承重墻和厚度大于240mm的自承重墻,1=1.0,對于厚度小于或等于240mm的自承重墻,系數(shù)1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其中,h為墻厚;2有門窗洞口墻允許高厚比修正系數(shù),按下列公式計算:(20.7)其中, s為相鄰窗間墻之間的距離,bs為寬度s范圍內(nèi)門窗洞口的總寬度;墻的允許高厚比,按表1-10采用,當砌體類型為毛石時,墻體允許高
26、厚比按表中的數(shù)值降低20%;當構件為組合磚砌體構件時,墻體允許高厚比可按表中數(shù)值提高20%,但不得超過28。表1-10 墻體允許高厚比Table1-10 Allowable Ratio of Hight to Sectional Thickness of Wall砂漿強度等級墻 體M2.5M5.0M7.5222426一般軟件不能自動驗算帶壁柱墻和帶構造柱墻的高厚比,需要在自定義構件驗算部分進行。驗算時,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1) 按公式(1-19)驗算帶壁柱墻的高厚比,公式中的h應改為帶壁柱墻截面的折算厚度hT。2) 在確定帶壁柱墻截面回轉半徑時,墻截面的翼緣bf的取法為:當有門窗時,取窗間墻寬度;
27、當無門窗時,每側翼墻寬度可取壁柱高度的1/3。3) 在確定帶壁柱墻的計算高度H0時,s應取相鄰橫墻間的距離。4) 當構造柱截面寬度不小于墻厚時,可按公式(1-19)驗算帶構造柱墻的高厚比,此時,公式中的h為墻厚。5) 在確定帶構造柱墻的計算高度H0時,s應取相鄰橫墻間的距離。6) 帶構造柱墻的允許高厚比可乘以提高系數(shù)c: (1-20)式中系數(shù),對細料石、半細料石,=0,對混凝土砌塊、粗料石、毛料石及毛石砌體,=1.0,其它砌體,=1.5;bc構造柱沿墻長方向的寬度;l構造柱的間距。當bc / l0.25時取bc / l=0.25,當bc / l<0.05時取bc / l=0。1.3.2
28、無筋砌體構件驗算受壓構件的承載力按下式計算: (1-21)式中N軸向力設計值;f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A截面面積,對各類砌體均按毛截面計算; 高厚比和軸向力的偏心距e對受壓構件承載力的影響系數(shù)??捎上铝泄接嬎悖?(1-22) (1-23)式中構件的高厚比,不同砌體材料的高厚比修正系數(shù)見表1-11;表1-11 墻體高厚比修正系數(shù)Table1-11 Modified Ccoefficient of Ratio of Hight to Sectional Thickness of Wall砌體材料類別燒結普通磚、燒結多孔磚1.0混凝土及輕集料混凝土砌塊1.1蒸壓灰砂磚、蒸壓粉煤灰磚、細料石、半細料石
29、1.2粗料石、毛石1.5e軸向力的偏心距,e=M/N;h矩形截面的軸向力偏心方向的邊長;0軸心受壓構件的穩(wěn)定系數(shù);與砂漿強度等級有關的系數(shù),當砂漿強度等級大于或等于M5時,等于0.0015;當砂漿強度等級等于M2.5時,等于0.002;當砂漿強度等級等于0時,等于0.009。對每一墻片,取上下兩個截面進行驗算,即軸力小、彎矩大,軸力大、彎矩小兩個危險截面。截面驗算時,考慮大梁產(chǎn)生的平面外彎矩和地震作用、風荷載產(chǎn)生的平面內(nèi)彎矩分別作用時,墻體的承載能力。如果任一項承載力不滿足,則墻體驗算不符合。1.3.3 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構件驗算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受壓構件的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1-24) (1-
30、25)式中N軸向力設計值;fn網(wǎng)狀配筋磚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A截面面積,對各類砌體均按毛截面計算;e軸向力的偏心距;體積配筋,當采用截面面積為As的鋼筋組成的方格網(wǎng),網(wǎng)格尺寸為a和鋼筋網(wǎng)的間距為Sn時,;fy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當fy大于320Mpa時,仍采用320Mpa;n高厚比和配筋率以及軸向力的偏心距e對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受壓構件承載力的影響系數(shù)。n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1-26) (1-27)式中體積配筋;0n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受壓構件的穩(wěn)定系數(shù)。一般軟件墻體配筋形式由用戶指定,配筋形式是否合適,需由用戶判定。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受壓構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偏心距超過截面核心范圍,對于矩形截面即
31、e/h>0.17時或偏心距未超過截面核心范圍,但構件的高厚比16時,不宜采用網(wǎng)狀配筋墻磚砌體構件;2) 當網(wǎng)狀配筋磚砌體構件下端與無筋砌體交接時,尚應驗算無筋砌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對每一墻片,取上下兩個截面進行驗算,即軸力小、彎矩大,軸力大、彎矩小兩個危險截面。截面驗算時,考慮大梁產(chǎn)生的平面外彎矩和地震作用、風荷載產(chǎn)生的平面內(nèi)彎矩分別作用時,墻體的承載能力。一般軟件當用戶指定墻體配筋形式為網(wǎng)狀配筋時,軟件自動按網(wǎng)狀配筋砌體的構造要求進行墻體配筋。如果構造配筋滿足承載力要求,即為墻體配筋;如果構造配筋不滿足承載力要求,軟件將重新計算墻體配筋。1.3.4磚砌體和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組合墻構件驗算
32、磚砌體和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組合墻的軸心受壓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1-28) (1-29)式中N軸向力設計值;強度系數(shù),當l/bc小于4時,取l/bc等于4;l沿墻長方向構造柱的間距;bc沿墻長方向構造柱的寬度;An磚砌體的凈截面面積;Ac構造柱的截面面積;com組合磚墻的穩(wěn)定系數(shù),按規(guī)范規(guī)定采用。對每一墻片,只取軸力最大的截面進行驗算。一般軟件在截面驗算時,沒有考慮大梁產(chǎn)生的平面外彎矩和地震作用、風荷載產(chǎn)生的平面內(nèi)彎矩分別作用時,墻體的承載能力。這是一般軟件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用戶指定墻體構造柱時,軟件自動認為與構造柱相連的墻體為磚砌體和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組合墻,并按組合墻的構造要求進行墻體配筋
33、。如果構造配筋滿足承載力要求,即為墻體配筋;如果構造配筋不滿足承載力要求,軟件將重新計算墻體配筋。1.3.5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構件驗算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構件正截面承載力按下列基本假定進行計算:1) 截面應變保持平面;2) 豎向鋼筋與其相鄰的砌體、灌孔混凝土的應變相同;3) 不考慮砌體、灌孔混凝土的抗拉強度;4) 根據(jù)材料選擇砌體、灌孔混凝土的極限壓應變,且不應大于0.003;5) 根據(jù)材料選擇鋼筋的極限拉應變,且不應大于0.01。軸心受壓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當配有箍筋或水平分布鋼筋時,其正截面受壓承載力按下式計算: (1-30) (1-31)式中N軸向力設計值;fg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
34、v鋼筋的抗壓強度設計值;A構件的毛截面面積;As全部豎向鋼筋的截面面積;0g軸心受壓構件的穩(wěn)定系數(shù);構件的高厚比,其計算高度H0可取層高。當大偏心受壓時按下列公式計算: (1-32)式中N軸向力設計值;fg 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y ,fy豎向受拉、受壓主筋的強度設計值;b截面寬度;fsi豎向分布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A s、 As豎向受拉、壓主筋的截面面積;Asi單根豎向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Ssi第i根豎向分布鋼筋對豎向受拉主筋的面積矩;eN軸向力作用點到豎向受拉主筋合力點之間的距離。當受壓區(qū)高度x<2as時,其正截面承載力可按下式進行計算: (1-33)式中eN軸向力作用點到豎
35、向受壓主筋合力點之間的距離。當小偏心受壓時按下列公式計算: (1-34)對每一墻片,取上下兩個截面進行驗算,即軸力小、彎矩大,軸力大、彎矩小兩個危險截面。截面驗算時,考慮大梁產(chǎn)生的平面外彎矩和地震作用、風荷載產(chǎn)生的平面內(nèi)彎矩分別作用時,墻體的承載能力。一般軟件當用戶指定墻體配筋形式為剪力墻配筋時,軟件自動按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的構造要求進行墻體配筋。如果構造配筋滿足承載力要求,即為墻體配筋;如果構造配筋不滿足承載力要求,軟件將重新計算墻體配筋。一般軟件在自動計算、驗算過程中,不能對T形、倒L形截面進行驗算。但在單獨驗算時,可以考慮墻體翼緣的共同工作,翼緣的計算寬度按表1-12中的最小值采用。其正
36、截面受壓承載力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當受壓區(qū)高度xhf時,按寬度為bf的矩形截面計算。當受壓區(qū)高度xhf時,大偏心受壓: (1-35)小偏心受壓: (1-36)表1-12 T形、倒L形截面偏心受壓構件翼緣計算寬度Table1-12 Effective Cross-sectional Wwidth of Wall考慮情況T、I形截面L形截面按構件計算高度H0考慮H0/3H0/6按腹板間距L考慮LL/2按翼緣厚度hf考慮b+12hfb+6hf按翼緣實際寬度bf考慮bfbf1.3.6過梁驗算過梁的荷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1) 對磚和小型砌塊砌體,當梁、板下的墻體高度hwln時(ln為過梁的凈跨),應計入梁、
37、板傳來的荷載;當梁、板下的墻體高度hwln時,可不考慮梁、板荷載。2) 對磚砌體,當過梁上的墻體高度hwln/3時,按墻體的均布自重采用。當墻體hwln/3時,按高度為ln/3墻體的均布自重采用。3) 對混凝土砌塊砌體,當過梁上的墻體hwln/2時,按墻體的均布自重采用。當墻體hwln/2時,按高度為ln/2墻體的均布自重采用。磚砌平拱過梁磚砌平拱過梁受彎承載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37)式中M彎矩設計值;ftm砌體沿齒縫截面的彎曲抗拉強度設計值;W截面抵抗彎矩,對矩形截面。磚砌平拱過梁受剪承載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38)式中V剪力設計值;Fv砌體沿齒縫截面的彎曲抗剪強度設計值;b截
38、面寬度;z內(nèi)力臂,對矩形截面。鋼筋磚過梁鋼筋磚過梁受彎承載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39)式中M彎矩設計值;fy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As受拉鋼筋的截面面積;h0過梁截面的有效高度,;as受拉鋼筋重心至截面下邊緣的距離;h過梁的截面計算高度,取過梁底面以上的墻體高度,但不大于ln/3;當考慮梁、板傳來的荷載時,則按梁、板下的高度采用。鋼筋磚過梁受剪承載力可按公式(1-38)。鋼筋混凝土過梁鋼筋混凝土過梁受彎承載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40) (1-41)式中As縱向受拉鋼筋的截面面積,當As小于構造配筋時,As取構造配筋面積;M彎矩設計值;fy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fcm混凝土彎曲抗壓強度設
39、計值;b截面寬度;x等效矩形應力分布圖受壓區(qū)高度;h0過梁截面的有效高度,;as受拉鋼筋重心至截面下邊緣的距離;h過梁的截面高度。鋼筋混凝土過梁受剪承載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42)Asv每米內(nèi)所需箍筋的截面面積,當Asv小于構造配筋時,Asv取構造配筋面積;V剪力設計值;fyv箍筋抗拉強度設計值;fc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b截面寬度;h0過梁截面的有效高度,。1.3.7墻梁驗算一般軟件在自動驗算過程中,只能對簡支墻梁進行驗算。其計算簡圖如1-4。墻梁各個計算參數(shù)按下列規(guī)定取用:1) 墻梁計算跨度l0,取1.1ln或lc兩者的較小值;ln為凈跨,lc為支座中心線距離。2) 墻體計算高度hw
40、,取托梁頂面上一層墻體高度,當hw> l0時,取hw= l0。3) 墻梁跨中截面計算高度H0,取。4) 翼墻計算寬度bf,取窗間墻寬度或橫墻間距的2/3,且每邊不大于7.5h(h為墻體厚度)和l0/6。墻梁的計算荷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1) 托梁頂面的荷載設計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層樓蓋的恒荷載和活荷載。2) 墻梁頂面的荷載設計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層墻體自重,以及墻梁頂面以上各層樓(屋)蓋的恒荷載和活荷載;集中荷載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為均布荷載。1.4圖 墻梁計算簡圖Fig1-4墻梁分別進行托梁使用階段正截面承載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墻體受剪承載力驗算。托梁跨中截面按混凝土偏心受
41、拉構件計算,其彎矩Mb及軸心拉力Nb按下列公式計算: (1-43) (1-44) (1-45) (1-46) (1-47)式中M1荷載設計值Q1、F1作用下的梁跨中彎矩;M2 荷載設計值Q2作用下的梁跨中彎矩;M考慮墻梁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彎矩系數(shù),公式(1-45)中,如果hb/l0>1/6,取hb/l0=1/6;N考慮墻梁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軸力系數(shù),公式(1-46)中,如果hw/l0>1,取hw/l0=1;M洞口對托梁彎矩的影響系數(shù),對無洞口墻梁取1,對有洞口墻梁,按公式(1-54)計算;a1洞口邊至墻梁最近支座的距離,當a1>0.35 l0時,取a1=0.35 l0。墻梁的
42、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按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計算,計算公式同(1-42),其剪力Vb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48)V1荷載設計值Q1、F1作用下的梁支座邊剪力;V2荷載設計值Q2作用下的梁支座邊剪力;M考慮組合作用的托梁剪力系數(shù),無洞口墻梁邊支座取0.6,中支座取0.7;有洞口墻梁邊支座取0.7,中支座取0.8。墻梁墻體受剪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1-49)式中V2荷載設計值Q2作用下的梁支座邊剪力;1翼墻或構造柱影響系數(shù),對單層墻梁取1.0,對多層墻梁,當bf/h=3時,取1.3,當bf/h=7或設置構造柱時,取1.5,當3<bf/h<7時,按線性插入取值;2洞口影響系數(shù),無洞
43、口墻梁取1.0;多層有洞口墻梁取0.9,單層有洞口墻梁取0.6;ht墻梁頂面圈梁截面高度。1.3.8挑梁驗算鋼筋混凝土挑梁計算傾覆點至墻外邊緣的距離可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1) 當l12.2hb時,且不大于0.13l1。2) 當l12.2hb時,。式中l(wèi)1挑梁埋入砌體墻中的長度;x0計算傾覆點至墻外邊緣的距離;hb挑梁的截面高度。挑梁的抗傾覆力矩設計值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50)式中Gr挑梁的抗傾覆荷載,為挑梁尾端上部45°擴展角的陰影范圍內(nèi)本層的砌體與樓面恒荷載標準值之和;l2Gr作用點至墻外邊緣的距離。挑梁的抗傾覆按下列公式進行驗算: (1-51)式中Mr挑梁抗傾覆力矩設計值;Mo
44、v挑梁的荷載設計值對計算傾覆點產(chǎn)生的傾覆力矩。挑梁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max與最大剪力Vmax設計值按下列公式計算: (1-52) (1-53)式中Vo挑梁的荷載設計值在挑梁墻邊緣處截面作用下的剪力。挑梁抗彎承載力計算和抗剪承載力計算按(1-40)、(1-41)、(1-42)進行。1.3.9一般梁驗算一般梁抗彎承載力計算和抗剪承載力計算按(1-40)、(1-41)、(1-42)進行。1.3.10梁端砌體局壓驗算無梁墊一般軟件在自動驗算過程中,梁端砌體局壓驗算,全部按無梁墊的情況考慮。如果砌體局壓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則可在構件驗算中,單獨驗算有剛性墊塊或墊梁的情況。梁端支承處砌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按
45、下列公式計算: (1-54) (1-55) (1-56) (1-57) (1-58) (1-59)式中上部荷載的折減系數(shù),當A0/ Al大于3時,取為0;A0影響砌體局部抗壓強度的計算面積,對于過梁端部,對其它梁端部,h為墻厚;Al局部受壓面積;N0局部受壓面積內(nèi)上部軸向力設計值;Nl梁端支承壓力設計值;0上部平均壓應力設計值;砌體局部抗壓強度提高系數(shù),對于過梁端部,1.25,對其它梁端部,2.0;梁端底面壓應力圖形的完整系數(shù),一般可取0.7,對于過梁和墻梁可取1.0;a0梁端有效支承長度,當大于a0> a時,取a0= a;a梁端實際支承長度;b梁的截面寬度;hc梁的截面高度;f砌體抗壓
46、強度設計值。剛性墊塊梁墊剛性墊塊下的砌體局部受壓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1-60) (1-61) (1-62) (1-63)式中N0墊塊面積Ab內(nèi)上部軸向力設計值;墊塊上N0及Nl合力的影響系數(shù),(1-22)中,小于3時的值;l砌塊外砌體面積的有利影響系數(shù),l為0.8,但不小于1.0,為砌體局部抗壓強度提高系數(shù),按(1-55)計算時,A b代替A l計算;A b墊塊面積;a b墊塊伸入墻內(nèi)的長度;b b墊塊的寬度;a0梁端有效支承長度;1為剛性墊塊影響系數(shù),按表1-13采用。表1-13 系數(shù)1值表Table1-13 Coefficient 10/f00.20.40.60.815.45.76.
47、06.97.8墊梁梁下設有長度大于h0的墊梁的砌體局部受壓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1-64) (1-65) (1-66)式中N0墊梁上部軸向力設計值;bb墊梁在墻厚方向的寬度;2當荷載沿墻厚方向均勻分布時,2取1.0,不均勻時,2取0.8;h0墊梁折算高度;I b、E b分別為墊梁的截面慣性矩和混凝土彈性模量;h b墊梁高度;E砌體彈性模量;h墻厚。1.3.11抗震驗算各類砌體沿階梯形截面破壞的抗震抗剪強度設計值,按下列公式計算: (1-67)式中fvE砌體沿階梯形截面破壞的抗震抗剪強度設計值;fv非抗震設計的砌體抗剪設計值;N砌體抗剪強度的正應力影響系數(shù),按表1-14采用。表1-14 砌體強度正應力影響系數(shù)Table1-14 Normal Stress Allowable Influence Coefficient 砌體類別0/fv0.01.07.05.07.010.015.020.0普通磚0.81.001.281.501.701.952.32小砌塊1.251.752.252.607.107.954.80普通磚、多孔磚墻體 (1-68)式中V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墻體剪力設計值;fve砌體沿階梯形截面破壞的抗震抗剪強度設計值;A墻體橫截面面積;RE承載力抗震系數(shù),按表1-15采用。網(wǎng)狀配筋砌體 (1-69)式中V考慮地震作用組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鄭州房屋預售管理辦法
- 西安藥品發(fā)放管理辦法
- 工商注冊驗資管理辦法
- 如何提高公廁管理辦法
- 肯德基美術課件
- 培訓師精彩課件
- 兒科護理技能培訓課件
- 分班重點數(shù)學試卷
- 高郵汪曾祺學校數(shù)學試卷
- 贛職22年數(shù)學試卷
- CSCO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CTIT)診療指南更新解讀2025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之模擬名題解析及范文:慎獨
- 進氣系統(tǒng)課程講解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關雎教案設計
- 合并呼吸系統(tǒng)疾患病人手術的麻醉指南
- 農(nóng)業(yè)科研機構的企業(yè)化管理模式研究
- 跨學科實踐調(diào)研橋梁建筑中的力平衡-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教學課件
- 鋼筋工培訓課件
- DB31T 1564-2025企業(yè)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guī)范
- 學生公寓維修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5年福建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