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 中藥 針灸 推拿 中醫(yī)診斷 中醫(yī)基礎(選擇題)_第1頁
方劑 中藥 針灸 推拿 中醫(yī)診斷 中醫(yī)基礎(選擇題)_第2頁
方劑 中藥 針灸 推拿 中醫(yī)診斷 中醫(yī)基礎(選擇題)_第3頁
方劑 中藥 針灸 推拿 中醫(yī)診斷 中醫(yī)基礎(選擇題)_第4頁
方劑 中藥 針灸 推拿 中醫(yī)診斷 中醫(yī)基礎(選擇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方劑】1、下列不屬于大承氣湯配伍特點的是 :CA 、寒因寒用 B、急下存陰 C、辛開苦降 D、釜底抽薪2、“用熱遠熱,用寒遠寒”是指治療用藥應注意: BA 因人制宜 B因時制宜C 因地制宜 D治標3、四神丸與吳茱萸湯共有的藥物是 :CA 、肉豆蔻 B、補骨脂 C、吳茱萸 D、五味子4、具有發(fā)汗解表 , 又能宣肺平喘的藥是:BA .杏仁 B.麻黃C .葶藶子 D.桂枝5、蘇子降氣湯中肉桂的作用是 :CA 、溫中散寒 B、溫腎納氣 C、回陽救逆 D、溫經(jīng)止痛6、小青龍湯中桂枝與白芍的用量比例是 :DA 、 2:1 B、 1:2 C、 3:1 D、 1:17、具有發(fā)汗解表 , 又能行氣寬中的藥是:

2、BA .生姜 B .紫蘇C .桂枝 D.荊芥8、六味地黃丸中體現(xiàn)“三瀉”的藥物是 :CA 、熟地、 山茱萸、 牡丹皮 B、茯苓、 澤瀉、山茱萸C 、茯苓、 澤 瀉、 牡丹皮 D、熟地、 山藥、 山茱萸9、山藥屬于補虛藥類,具有益氣養(yǎng)陰的功效,請問山藥可以同時補哪些臟腑 :A A 、肺 脾 腎 B、肝 脾 腎 C、肝 脾 肺 D、心 脾 腎 10、哪一項不是黃柏的功效 :DA .清熱瀉火 B.清熱燥濕C .瀉火解毒 D.止血安胎【針灸】1、五輸穴中所注為 :CA 、井 B、滎 C、輸 D、合2、特定穴中郗穴常用來治療 :BA 、痛癥 B、急癥 C、血癥 D、陽痿3、“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屬于:B

3、A反治 B 正治C 治標 D標本兼顧4、臍上 4寸,前正中線旁開兩寸是 :BA 、中脘 B、梁丘 C、陰郗 D、梁門5、關于人中穴,敘述錯誤的是 :DA 、此穴位為醒腦開竅的重要穴位B 、針刺或用指甲以及其他尖銳物品臨時代針C 、刺激該穴位可用于治療昏迷、一氧化碳中毒以及全耳麻醉過程中出現(xiàn)的呼吸停止、低 血壓等急性病癥。D 、該穴位可治療心痛、胸悶、心動過或過緩等心疾6、題繆希雍所撰炮制專著的名稱為:BA 、修事指南 B 、炮炙大法C 、雷公炮炙論 D、證類本草7、徐疾補瀉中的補法操作是 :AA 、進針慢,少捻轉,出針快B 、進針快,少捻轉,出針慢C 、進針快,多捻轉,出針慢D 、進針快,多捻

4、轉,出針慢8、 “雷公炮炙十七法”是由誰歸納總結的:BA 、雷 敩 B、繆希雍C 、李時珍 D、張仲巖9、指出灸法的作用哪個不是正確的 :BA 、溫經(jīng)散寒 B、補氣活血 C、扶陽固脫 D、防病保健10、針灸學當中古代針法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這些經(jīng)典的針法至今仍在臨床上廣為應用。 請問,介紹了飛經(jīng)走氣法的是下列哪本著作? CA 黃帝內(nèi)經(jīng) B難經(jīng) C金針賦 D針灸大成【推拿】1、下列哪一本書將正骨推拿手法歸納總結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 AA 、 醫(yī)宗金鑒 B、 肘后救卒方 C、 內(nèi)經(jīng) D、 黃帝岐伯按摩2、踩蹺法是指用雙足節(jié)律性踩踏施術部位,臨床應用廣泛。請問下列哪項不是踩蹺法的

5、 適用部位(C A 腰骶部 B 肩胛部 C 腹部 D 下肢后側3、復合類手法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手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進而構成一種新的手法。 請問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復合類手法 :DA 、按揉法 B、推摩法 C、掃散法 D、按捏法4、推拿的治療原則不包括 :BA 、治未病 B、補益氣血 C、補虛瀉實 D、調(diào)整陰陽5、 隨著推拿在臨床的應用與發(fā)展, 逐漸形成了很多推拿分支, 如成人推拿、 小兒推拿等, 那么請問小兒推拿形成獨立體系為何時(D A 隋唐時期 B金元時期 C兩漢時期 D明清時期6、點法不包括 :AA 、掌指關節(jié)點法 B、拇指端點法 C、屈拇指點法 D、屈食指點法7、請問目前可見的最早記載

6、推拿手法的書籍是 :BA 、 黃帝內(nèi)經(jīng) B、 五十二病方 C、 漢書藝文志 D、 山海經(jīng)請問“一旦臨癥,肌觸于外,巧生于內(nèi),手隨心轉,法從手出”出于那部古醫(yī)籍(B A 肘后備急方 B 醫(yī)宗金鑒 C 仙授理續(xù)斷秘方 D 黃帝歧伯按摩8、下列關于一指禪推法操作錯誤的是 :AA 、緊移慢推 B、沉肩 C、指實掌虛 D、懸腕【中醫(yī)基礎】1、 “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聲為 :C”A 、哭 B、歌 C、呻 D、呼2、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 ,從五行之間的關系看,其所指內(nèi)容是:CA. 木疏土 B.木克土C . 木乘土 D. 土侮木3、下列哪句話體現(xiàn)了陰陽的消長平衡 :CA 、動極者鎮(zhèn)之以靜,陰

7、亢者勝之以陽。 (類經(jīng)附翼醫(yī)易 B 、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C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D 、寒甚則熱,熱甚則寒。 (靈樞論疾診尺 3、下列哪項是根據(jù)五行相生規(guī)律確定的治療方法 :AA 、滋水涵木 B、培土制水 C、抑木扶土 D、佐金平木4、五行學說的運用是我國醫(yī)學史上的的一個重要成就,那么五行中“土”的特性是:C A. 炎上 B 、潤下C. 稼穡 D、曲直5、學習五行學說要理解五行生克關系,那么請問五行中“木”的“母”行是:CA. 木 B. 火C. 水 D. 金6、下列哪種邪氣純屬外邪,無內(nèi)邪之說 :CA 、風 B、寒 C、暑 D、濕7

8、、下列哪項不是古代文獻中對“瘟疫”的別稱 :BA 、疫毒 B、瘟毒 C、毒氣 D、戾氣8、在中醫(yī)理論中,五行理論與人的情志關系密切,那么“五志相生”中的“怒”所勝的 志是:BA. 恐 B. 思C. 驚 D.悲9、 人體各個臟器的形態(tài)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那么請問具有 “實而不能滿” 生理特點的是: BA. 五臟 B. 六腑C. 奇恒之腑 D.臟腑10、 中醫(yī)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密切相連,請問稱“君主之官”的臟是:BA. 肝 B. 心C. 脾 D. 肺11、肺為通調(diào)水道,主要依賴于肺的哪一項功能:CA. 主呼吸之氣 B. 主一身之氣C. 主宣發(fā)與肅降 D. 朝百脈12、下列哪項不屬于“治病求本”治療

9、原則的范疇 :DA 、標本兼治 B、塞因塞用 C、虛則補之 D、調(diào)整陰陽13、中醫(yī)認為氣血津液有重要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那么大出血導致氣隨血脫的生理基礎是:C A. 氣能生血 B.氣能攝血C. 血能載氣14、 “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說明下列哪兩者的關系A. 氣與血 B. 氣與津液C. 津液與血 D.津液與汗15、萬物皆為氣所化,氣在人體中同樣有各種重要作用,那么下列不屬于氣的固攝作用的是: A. 控制血液 B.防止出汗過多C. 固攝內(nèi)臟的位臵 D.固攝精帶【中醫(yī)診斷】1、下列哪項不是“證名” :BA 、痰熱壅肺 B、爛喉丹痧 C、肝陽化風 D、膀胱濕熱2、 素問熱論中左頰候 :BA 、心 B、肝

10、C、肺 D、脾3、據(jù)常用寸、口、尺三部分候臟腑來看,左寸侯(B A 肝、膽、隔 B 心、撣中 C 肺、胸中 D 脾胃4、聯(lián)結心搏動和肺呼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CA. 經(jīng)氣 B. 氣血 C. 宗氣 D. 營氣5、醫(yī)生對病人診脈時采用“五十動”法,即不少于 50次跳的時間,那每次診脈每手不 少于(A A 1 B 2 C 3 D 46、下列那種情況不見裂紋舌 :AA 、陽氣不足 B、陰液虧虛 C、血虛不潤 D、邪熱熾盛7、呼吸微弱而聲低,氣少不足以息,言語無力,屬 :AA 、少氣 B、短氣 C、喘氣 D、太息8、萬物皆為氣所化,氣在人體中同樣有各種重要作用,那么下列不屬于氣的固攝作用的是: A. 控制血液

11、 B.防止出汗過多C. 固攝內(nèi)臟的位臵 D. 固攝精帶9、二十八脈中稱為“軟脈”的是 :AA 、濡脈 B、虛脈 C、散脈 D、弱脈10、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說明下列哪兩者的關系:C/A. 氣與血B. 氣與津液C. 津液與血D. 津液與汗11、胃陰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中不易見到的癥狀是 :DA 、胃脘灼痛 B、口咽干燥 C、大便秘結 D、消谷善饑12、中醫(yī)認為氣血津液有重要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那么大出血導致氣隨血脫的生理基礎是:CA. 氣能生血B. 氣能攝血C. 血能載氣D. 血為氣母【中藥】1、下列哪項不屬于藥物的“四氣” :DA 、寒 B、熱 C、溫 D、燥2、四神丸與吳茱萸湯共有的藥物是:CA、肉豆

12、蔻 B、補骨脂 C 、吳茱萸 D、五味子3、下列哪項不屬于藥物的“七情” :BA 、單行 B、相佐 C、相使 D、相殺4、麻黃根的功效為 :BA 、發(fā)汗 B、止汗 C、利水 D、平喘5、下列哪一組藥是辛涼解表藥 :AA .蟬蛻升麻蔓荊子 B.銀花菊花薄荷C .桑葉蒼耳子浮萍 D.柴胡淡豆豉白芷6、下列哪位藥收載于本經(jīng) :CA 、三七 B、丁香 C、干姜 D、肉桂7、知母的作用是:DA .清熱瀉火 , 除煩止渴 B.清熱瀉火 , 涼血解毒C .清熱瀉火 , 燥濕解毒 D . 清熱瀉火 , 滋陰潤燥8、下列哪位藥不是根部入藥 :DA 、青木香 B、地榆 C、烏藥 D、川芎具有發(fā)表散寒 , 又能溫肺

13、化飲的藥是A .杏仁 B.紫蘇C .麻黃 D . 細辛9、具有“瘡家圣藥”之稱的藥是 :AA .連翹 B.紫蘇C .桂枝 D.生姜10、下列哪項不是動物藥 :AA 、羊蹄 B、地龍 C、白僵蠶 D、土鱉蟲11、治胃火牙痛應首選:DA .生地 B.玄參C .知母 D.石膏12、梔子的功效是:BA .清熱瀉火 , 除煩止渴 , 燥濕解毒 B .瀉火除煩 , 清熱利濕 , 涼血解毒 C .清熱瀉火 , 燥濕解毒 , 消腫止痛 D .利水滲濕 , 清熱解毒 , 除煩止嘔 13、具有清熱燥濕、瀉肝火功效的藥物是:BA .夏枯草 B .龍膽草C.黃芩 D.黃柏14、金銀花、野菊花、連翹、蒲公英、地丁的共同

14、功效是:DA .清熱利濕 B.清熱燥濕C .涼血消斑 D .清熱解毒15、具有清退虛熱共同功效的一組藥物是:A A黃柏地骨皮知母 B地骨皮黃連生地 C白薇胡黃連石膏 D銀柴胡玄參梔子 【第一環(huán)節(jié)風險題】 (紅色簡單綠色中等藍色難) 1、根據(jù)人類學家的考證,人類最直接的祖先匯總有一種是生活在距今約 1400 多萬年的 拉瑪古猿。經(jīng)過了十分漫長的發(fā)展時期,直到距今幾百萬年古猿才進化成為能夠制造工 具的猿人,在我國境內(nèi)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了哪些古代人類生活的遺址:ABCDE A、元謀人 B、藍田人 C、北京人 D、丁村人 E、山頂洞人 2、在下列藥物中,可以治療乳汁不下作用藥物的是(ABDE) A、穿山甲 B

15、、王不留行 C、鱉甲 D、木通 E、路路通 3、1968 年,在河北滿城西漢墓穴里發(fā)現(xiàn)了九根針具。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針具發(fā)展為所謂 的“九針” ,即九種不同形狀,用于不同用途的針具,以下哪項不屬于九針?BD A、圓針 B、鋒利針 C、大針 D、方針 E、毫針 4、治療鼻淵可以用(ABCD) A、細辛 B、白芷 C、蒼耳子 D、辛夷 E、蔓荊子 5、 黃帝內(nèi)經(jīng)開始正式記載人體解剖。2000 多年前的中國醫(yī)人,開創(chuàng)了解剖尸體的先 例,以下內(nèi)經(jīng)中的哪些篇章是記述解剖學的專注?ABCD A、 腸胃篇 B、 經(jīng)筋篇 C、 骨度篇 D、 脈度篇 E、 生氣通天論篇 6、循行在腹面的經(jīng)脈有(ABCD) A、任脈

16、B、腎經(jīng) C、胃經(jīng) D、肝經(jīng) E、心包經(jīng) 7、中醫(yī)講下列是七沖門范疇的是(ACDE) A、吸門 B、氣門 C、戶門 D、賁門 E、魄門 8、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不同的情志變化。如果人在精神上受 到過度刺激,喜怒憂思過于強烈,會有害于人的五臟。以下七情過度與五臟對應正確的 是:ABD A、喜傷心 B、怒傷肝 C、悲傷脾 D、憂傷肺 E、驚傷腎 9、暑邪具有升散、耗氣傷津的性質(zhì),故傷人常見表現(xiàn)為(ABC) A、口渴喜飲 B、氣短 C、乏力 D、疼痛 E、目干澀 10、我國醫(yī)學發(fā)展到金元時代,已有良好的基礎,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金元醫(yī)家學說 在理論上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在北方

17、,彼此之間開展了熱烈的爭論,有力的推動了醫(yī) 學的發(fā)展。在這種學術氛圍之下,培養(yǎng)了四位著名的醫(yī)家劉完素、張子和、李東垣、 朱丹溪,后世稱他們?yōu)椤敖鹪拇蠹摇?,下列對“金元四大家”描述錯誤的是 ABC A 劉完素,字守真,號通玄居士, “寒涼派”創(chuàng)始人 B、張子和,號戴人, “補土派”創(chuàng)始人 C、李東垣,字從正,名杲, “攻邪派”創(chuàng)始人 D、李東垣一生的著書有內(nèi)外傷辯惑論 脾胃論 蘭室秘藏 醫(yī)學發(fā)明等,而其 中脾胃論即為他的學術思想的代表作。 E、朱丹溪,名震亭,字彥修, “滋陰派”創(chuàng)始人 11、吳又可。名有性,字又可,號淡齋,江蘇震澤(今江蘇省吳江縣)人。一生從事中 醫(yī)傳染病學研究,著有溫疫論

18、一書。闡發(fā)了傳染病病因學說,為溫病學派重要代表 人物之一。其一生以醫(yī)為業(yè),是明末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著名醫(yī)家。以下哪項不是吳又可認 為瘟疫病的病因?ABCD A、風 B、寒 C、暑 D、濕 E、戾氣 12、屬于五行相生關系所確定的治療方法是(BCDE) A、瀉南補北法 B、滋水涵木法 C、金水相生法 D、培土生金法 E、益火補土法 13、物中,以未成熟果實入藥的是(CD) A、吳茱萸 B、川楝子 C、青皮 D、枳實 E、珂子 14、一詞,最早出于素問 ,以后的傷寒論 、 難經(jīng) 、 諸病源候論 、 備急千金要 方等皆有記載。清代中期以后,溫病學派日趨壯大。以下醫(yī)家中,被稱為溫病四大家 的有:ABCE A、葉天士 B、薛雪 C、吳鞠通 D、吳又可 E、王孟英 15、入藥的藥物是(BCD A、蒲 B、禹余糧 C、礞石 D、花蕊石 E、石決明 16 脈診是中醫(yī)診斷病癥個推斷預后的一項很有特色的手段,古人曾對中醫(yī)的四診作了生 動而深刻的概括,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BDE A、望而知之謂之圣 E、按而知之謂之巧 17、主治病癥是 ACDE A、感冒發(fā)熱 B、咽喉腫痛 C、肝郁氣滯 D、臟器下垂 E、胸脅脹痛 B、聞而知之謂之神 C、問而知之謂之工 D、切而知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