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方壺、圓壺)銘文拓片及釋文中山王墓出土情況簡介戰(zhàn)國時代群雄并起,相互割據(jù)稱霸,曾出現(xiàn)包括秦、楚、齊、 燕、韓、趙、魏在內(nèi)的戰(zhàn)國七雄。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 一個國家能否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國的軍事實力,北方 小國中山擁有強悍的軍隊號稱“千乘之國”而成為曾經(jīng)左右政 局變化的關鍵因素,在強鄰的夾縫中頑強生存,后期周旋于 七雄之間,國君曾經(jīng)稱王。戰(zhàn)國策有中山策,當時的 縱橫策士,頗看重中山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實力,說明中山 國足以立身于七雄之間。更為重要的是中山是由少數(shù)民族所 建立的政權,從出土的文物看,后期中山國雖然仍保留某種 程度的戎狄之風,但已經(jīng)華化,中山國的青銅鑄
2、器也有很高 的工藝水平,這說明華夏文化和北方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融合。 但是有關中山國的歷史,史書中無詳細記載,中山王墓的出 土在很大程度上補足了這一缺陷,由此籠罩在上面的那一層 面紗得以掀開。下面先簡要的介紹中山國的歷史,然后再主 要以河北平山中山王墓的出土情況(分為墓葬制度和出土器 物兩個部分)做一個簡要的介紹。一概述中山國是由北方草原上的少數(shù)民族白狄創(chuàng)立,最初被稱為鮮 虞,后稱中山。公元七世紀左右,鮮虞向中原一帶內(nèi)遷,并 且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在和中原強大勢力的競爭中,鮮虞中山國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曾經(jīng)一度失國。大概三十年后, 中山復國,桓公及其追隨者從太行一帶返回故土,并且遷都 靈壽,公元32
3、3年,達到鼎盛狀態(tài),王昔和韓、趙、魏等國 國君相繼稱王,之后在參和齊國對燕國的討伐中,中山國占 地擄物,迎立新君,并由此獲得周天子的嘉獎。但是之后中 山國處于衰敗的過程中,勢力一蹶不振,最終被趙國所滅, 這一次,他們再也沒有回到太行腳下重振家園。關于這一段 歷史,史書中有所記載,但是仍然有許多疑問使得這一小國 的歷史不完整。新中國的考古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相對完整的 中山國。這一墓葬考古的出土也是經(jīng)過了相當長的時間。1935年,平山縣三汲鄉(xiāng)南七汲村出土了一塊刻有文字的“大 河光石”,經(jīng)過認定,三汲一帶是戰(zhàn)國中山國國王的園囿和陵 墓所在地,中山國撲朔迷離的歷史初露端倪。1956年當?shù)剞r(nóng)民在掘井時,發(fā)
4、現(xiàn)了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車器,其后出土過一 些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和刀幣。1973年,發(fā)現(xiàn)了古人修建陵墓時專門建造的封土,而如此壯觀的形制,也只有王侯 一級的人物才有資格“享用”。在附近地面上還有一些戰(zhàn)國時 期的陶片等,說明這里應該是戰(zhàn)國時期的墓葬。之后在墓南 東側發(fā)現(xiàn)車馬坑1座,西側由東向西排列有車馬坑 1座、雜 殉坑1座,葬船坑一座;還分別在墓的東面、北面西側和西 面發(fā)現(xiàn)了陪葬墓 6座。1976、1977年,經(jīng)過整理確認,中 山王墓的出土正式向外公布。中山王墓葬制度墓葬在一定程度上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種 物化形式,發(fā)展到東周,原來的一套制定嚴格的墓葬制度到 此時已經(jīng)遙遙欲墜,戰(zhàn)國時期更加明顯,而中
5、山王墓的出土 情況也正式反映了這一改變。中山國都城靈壽城及中山王墓 地處河北省平山縣,屬于中原的邊緣地帶,由于民族融合, 中山國和中原各國在文化面貌上基本一致,中山王墓及其陪 葬墓在“隨葬的銅器或者陶器,主要都有鼎、豆、壺、區(qū)(內(nèi) 為也)和鳥柱盤、筒形器等,基本組合和三晉墓葬相同,而 銅器的形制尤為接近”。特別是墓地的布局情況和輝縣固圍村 魏王室墓地及邯鄲趙王陵墓地極為相同。中山國王墓分布在 城西2公里的西靈山下和城內(nèi)西北部的東靈山下。西靈山東 西并列1、2號大墓,附近有建筑痕跡、車馬坑、陪葬墓等。 東靈山下主要有4座墓并列,其中1、2、6號為大型墓,3、 4、5中型墓為王族近屬的墓葬。 下面
6、以1號墓為例說明中山 墓葬結構。1號墓是發(fā)掘墓葬中最大的一座,現(xiàn)存封土高度 達15米左右,封土上的享堂已被復原為有回廊環(huán)繞的三層 樓閣式覆瓦建筑。封土為方形,由下自上呈三級臺階式。第 一臺階的內(nèi)側有散水,第二臺階上有回廊建筑殘跡,有壁柱 及檐柱撐起回廊的頂部,檐下散水以鵝卵石鋪筑。墓室兩側 有6座陪葬墓,陪葬者頭皆向主墓,有棺有槨,陪葬墓的墓 擴打破了大墓封土,隨葬器物早晚不同,說明這些陪葬者不是殺殉,而是自然死亡后才被葬到大墓旁。南面的東西兩側 各有車馬坑1座,墓室南面有雜殉坑、葬船坑各一座。主室 平面呈“中”字形,全室分為南、北墓道、槨室、東北庫(面 積較小,無隨葬遺物)、東庫(陳列青銅器
7、和漆木器)、西庫(陳列禮樂器和玉器)六個部分,槨室為石筑,室內(nèi)積碳。 葬具為二棺二槨。據(jù)推測,中山王墓共有五層木棺,棺槨的 層數(shù)在古代中國實際上是身份的標志,五層棺槨限于國君使 用。槨室內(nèi)還出土了極珍貴的“兆域圖”銅版,銅版上用金銀 嵌出了中山王陵園的規(guī)劃圖。由這六座墓葬形成陵園及和其 他中原大墓的情況可見,戰(zhàn)國中晚期,隨著各國君權力的加 強,有了一個以國君為中心的陵墓,而且還有王后等陪葬墓, 這也標志著東周墓葬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案饕云渥濉钡?公墓制已走向了瓦解,國君單獨的陵園制在逐漸形成。從墓 葬中諸坑的分布來看,車馬坑是典型的中原文化的產(chǎn)物,而 雜殉坑仍然顯現(xiàn)出強烈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氣
8、息,文化的包容 能力可見一斑。三出土文物簡況(一)銅器:戰(zhàn)國的匠師們掌握了高難度的青銅器鑄造技術, 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它們不僅具有中原各 國的特點,更兼具北方民主善于刻畫動物形象,器具機動靈 巧,便于攜帶的特點。不僅將人物和動物形象塑造得千資百" 態(tài),生動逼真,而且將模型發(fā)乳爐中烘烤以增加強度。器物復雜則采用最先進的分筑法、失蠟法等工藝。中國青銅器時 代禮制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列鼎數(shù)量的規(guī)定,然而戰(zhàn)國中期偏 晚期,列鼎制已基本失去了對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中山王 1號墓西庫出土九件升鼎?!熬艂€鼎形制不一。第三、五、七、九號鼎有刻銘,從器形上看,第七、八號鼎蓋較平,其他鼎 蓋
9、呈緩圓形隆起,第九號鼎是一個鐵足大鼎,所以不是同時 制作成一套的”。和九件升鼎配套的是六件陪鼎,但是墓中只發(fā)現(xiàn)五件。從王墓出土的樂器來看,1號墓的編鐘數(shù)量減少, 之年代更晚的6號墓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出土樂器。這兩個墓主的 身份和地位和族屬完全相同,僅僅差別是年代,可見,隨葬 樂器的崩潰和銅禮制的崩潰在時間上是大體一致的。出土的 青銅云雷紋編鐘和石制編罄兩者演奏時依次編排懸掛。墓中 發(fā)現(xiàn)大量的青銅器,在 1號墓中,有90件有銘文的銅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山三器”:中山王銅鼎,銅身鐵足, 圓腹圜底,兩耳二三獸蹄足。方壺,方座,蓋上有二立獸, 邊棱上四夔龍,腹部兩鋪首。嗣子(妾子)圓壺,兩鋪首, 圈
10、足,蓋飾三鈕。這三件銅器記載了中山國的歷史,填補了 文獻的空白,其中前兩器銘文相似,主要贊頌中山國相邦司 馬(貝周)率師伐燕之事,并譴責燕王噲讓位于燕相子之, 叮囑嗣王警惕此類事件在中山國發(fā)生。第三器中有王昔,四 位先王的廟號(文、武、桓、威),從而銜接起了六代中山王系。這不僅涉及到中山族屬的問題,而且有利于1號大墓年代的確定。十五盞連枝燈是古代銅燈的精品,由燈座和7節(jié)燈架組成。燈底座為透雕三只夔龍,在蟠曲飛躍中巧妙將 外圈和中間柱座連接在一起。下方以三只雙身虎承托底座, 虎口各銜一圓環(huán)。每個燈枝頂端各托一圓形燈盞,燈枝上為 短尾猴長臂的猿猴形象,各具形態(tài),構思精巧。另有短發(fā)式, 上身袒露,下
11、著短衫,腰系寬帶的家奴于燈座上右手拋食, 做戲猴狀。山字形器是中山國獨具特色的青銅器,其中一號 墓出土 5件,六號墓出土 6件。器體呈山字形,頂部三鋒作 三角形,下部兩側成透空雷紋狀,中間為圓筒狀銎,其前后 有方形楔孔。每件山字形器銎內(nèi)均有朽木灰,由此可知,此 器原應立于木柱上,木柱和銎間,由楔孔釘入木楔固定。銎 的外側下方刻有文字或符號,文字是鑄作器物的機構和工匠 的名稱,符號是器物排列的位置。目前學者對山字形器的性 質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它是代表中山國的徽志;有的認為它是旗桿首 ;有的認為它是帳前所列之戟;有的推測它應排列帳前,或立于帳柱之上而圍列帳周,并 非宮殿前固定設置。和山形器同時發(fā)
12、現(xiàn)的還有一些小件帳的 構件像銅撅、銅接扣、頂式帳帽、錯金青銅牛屏風插座、挑 叉、套管等,考古學家推測出的中山國王軍帳氣勢恢弘。此 外,還出土了一些中山國的兵器,可見千乘之國的威風。錯 金銀龍鳳方案,龍鳳方案由四龍四鳳四鹿組成,結構和造型" 復雜,底部圓形,下有四只梅花鹿為足,上有龍鳳扭結盤繞,翼尾相接,內(nèi)收外敞,打破了傳統(tǒng)青銅器的常規(guī),充分反映 出中山國分鑄工藝的高超。銀首男傭燈也是中山國的照明工 具,燈座為一男傭,身穿右衽寬袖云紋錦袍,腰系寬帶。據(jù) 分析,這應該是具有高級身份的內(nèi)侍或龐臣,社會地位較高 的士也應該穿這種服裝。對比齊國貴族的照明工具人形雙燈 上的男傭,身穿短衫和長褲,
13、是社會地位底下的士所穿的服 裝,可見當時的士這一階層已出現(xiàn)分化。(二)陶器可和輝煌的青銅藝術相媲美的是出土的陶器,以 拋光黑陶為主,造型優(yōu)美,器物表面的花紋主要是壓印和刻 畫的圖案化植物和動物文飾。最富特色的是泥制黑陶的酒尊 鴨形尊和鳥柱盤。(三)玉器中山王墓及其陪葬墓中出土的玉器達千余件,而 且不僅包括明器,還有王曾經(jīng)使用過的玉器。包括璧、環(huán)、 璋等常見形象,裝飾紋也有多種:谷紋、卷渦紋、云紋、方 格紋等,還包括有單線刻、雙鉤、淺浮雕、圓雕、透雕等雕 刻技法。獸頭玉帶鉤和三龍環(huán)玉佩是常用的飾物,而頭梳單 圓吉,身穿在袖方格紋袍的玉人則反映了中山國小童的形象。(四)琉璃器出土較少,作為串珠和鑲
14、嵌用。在中山國,西方流入的和中國自制的兩種琉璃都有 7,鑲嵌綠松石琉璃珠 就是中國自制的。(五)酒中山酒是聞名遐邇的酒中名品。為中山王殉葬的各" 式青銅酒器中,有成對的酒器一個盛水一個盛酒,根據(jù)當時的制度都分裝有不同的酒,而且保存得相當完整,酒呈深淺 不同的綠色,開蓋時散發(fā)著濃郁的酒香,實驗結果顯示中山 酒是用奶汁或者糧食釀造。(六)中山王兆域圖兆域圖銅版“圖上詳注陵園各個部位發(fā)尺度,并附關于營建陵園的王命長方形丘坪整齊的排列五個享堂,尺度則分為兩級,居中的王堂和兩側的王后堂、哀 后堂,均方200尺,相距百尺,兩端間隔 80尺的夫人堂和 另一堂,則方百五尺。丘坪之外繞以內(nèi)宮垣和中宮垣,前側 的兩垣正中有門直達王堂,后部兩垣之間又有四個方百尺的 宮目前王陵四周的內(nèi)宮垣和中宮垣還找不到痕跡,由詔命可 知兆域圖一式二份,一件隨葬陵墓,一件收藏內(nèi)府兆域圖的 方向也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和中國古代的地圖繪制慣例 符合。(七)中山國貨幣80年代,出土了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責令改正法律適用研究
- SLM成形HfO2@TiCp-GH3536復合材料組織性能研究
- 基于VR-AR的編程課程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以中職C語言為例
- 糖尿病酮癥病人的個案護理
- 婦女兩癌健康知識
- 幼兒健康蔬菜知識啟蒙
- 頜面部骨折護理課件
- 某企業(yè)客戶關系管理分析
- 2025護理質量控制計劃
- 傅玄教育思想體系解析
- 九年級全一冊英語單詞默寫表(人教版)
- DB50T 990-2020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 《鐵路電力線路運行與檢修》課件 第五章 電力線路運行與維護
- 2024年交通基礎設施行業(yè)信用回顧與2025年展望
- 10kV油浸式變壓器技術規(guī)范書-通 用部分
- 專題1 重要詞匯復習及專練-2022-2023學年七年級英語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試題版)
- 【物 理】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寒假作業(yè)人教版
- 上海市2025年中考模擬初三英語試卷試題及答案
- 醫(yī)學教材 醫(yī)藥市場營銷學(陳玉文主編-人衛(wèi)社)0醫(yī)藥產(chǎn)品價格與價格策略
- 2024全球美甲用品市場分析報告
- DB51-T 3060-2023 四川省政務信息化后評價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