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義利觀及其影響.doc_第1頁
孔子的義利觀及其影響.doc_第2頁
孔子的義利觀及其影響.doc_第3頁
孔子的義利觀及其影響.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孔子的義利觀及其影響劉奉光(曲阜師范大學 中文系,山東 曲阜,273165)摘要:道德的根本問題是義利觀的問題??鬃诱J為義首先包涵道義的意思,其次應包涵義務的意思??鬃诱J為義是人行動的最高規(guī)范??鬃诱J為義是維持君臣民關系的法寶??鬃诱J為利雖然人人需求,但應當利民惠民我不貪利在孔子的義利觀中,義和利是對立的概念,他褒義貶利,同時又認為義和利是辯證統(tǒng)一的??鬃拥牧x利觀在歷史上留下了積極的影響。我們應當重溫孔子的義利觀及其影響,辯證地處理義和利的矛盾,行義以達其利,爭取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關鍵詞:道德 義利觀 孔子 影響 辯證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道德的根本問題是義利觀的問題。對義利的態(tài)度和取舍是檢驗道德的最終標準。人的一生總是在義利取舍的矛盾中艱難痛苦地選擇。有唯利是圖者,有見利忘義者,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者,有舍生取義者。以致言論億兆,故事萬千。作為倫理道德大師孔子,對義利也有其獨到的見解。一、 義包括道義和義務兩個內(nèi)容 孔子師徒認為義首先包涵道義的意思,他說:“行義以達其道”(論語16.11),他的徒弟子夏則說:“信近于義”(1.13),意思都是指人要講道理、守信用,這便是道義、義。 孔子認為義其次應包涵義務的意思,他的高徒子路曾說:“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18.7),孔子沒有反對,這顯然把義指為君、臣、民三者之間役使和效勞的關系,即義務。 孔子認為義是人行動的最高規(guī)范,他說:“君子義以為上”( 17.21),又說:“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10),意思是君子處世,無可無不可,要以義為規(guī)范準繩??鬃右笕藗儭耙娎剂x”(14.12),“見得思義”( 16.10)。孔子希望明智的君子們要“務民之義”( 6.22),意思是領導人民走向義??鬃诱J為以身作則是“務民之義”的好方法,他說:“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 13.4)。 孔子認為義是維持君臣民關系的法寶,他說:“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17.21),子路秉承孔子的教誨,也曾說:“不仕無義”( 18.7),意思是說,不為帝王當官做事是不義的。 孔子對義的論述,成了千古名言,他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7.16)。這些豪言壯語激勵著歷代忠義之士,或高風亮節(jié),安貧樂道;或慷慨為國,視死如歸。二、 利民惠民我不貪利 孔子認為利雖然人人需求,但如果放縱地追求利就招致怨恨,他說:“放于利而行,多怨”( 4.12)。由此,他自己很少談論利:“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9.1)??鬃又鲝埐回潏D小利,他說:“無見小利: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3.17)。孔子認為義是誡止人們不貪利的法寶,他希望人們“見利思義”( 14.12)。然而利畢竟是人們生活的基礎,孔子主張要利民、惠民,他說:“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20.2),意思是說用民人有利的事物去便利人民??鬃愚k教育就是這樣的實踐:民人希望讀書獲利,情愿交學費學習;孔子收費辦學,對民對己都有利。這便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鬃诱J為利是調(diào)動人的一種工具,“小人喻于利”( 4.16),可以使小人聽話受治,明智的人會因為行仁獲利而保持仁德,他說:“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4.2),意思是仁人會安于仁德,智者會以仁德獲利而守于仁德,所謂“吃小虧賺大便宜”正是“智者利仁”的奧妙。孔子對利的克制態(tài)度影響了后人,所以后人在取利的時候或文過飾非、強詞奪理,或羞羞答答、欲取又推,或明讓暗取,巧取豪奪;當然也有大量舍己利人的好事千古流芳。這都與孔子的影響不無聯(lián)系。三、 孔子將義利巧妙調(diào)和在孔子的義利觀中,義和利是對立的概念,褒義貶利;但孔子又將二者巧妙地調(diào)和起來,相輔相成??鬃又鲝垺耙娎剂x”,“義然后取”( 14.13),實質是說只要道義允許,便可以合法順理、正大光明地取利??鬃右簧膶嵺`也證實了這個問題??鬃咏虒W要收“束脩“(7.7)作為學費,孔子要收各王公大夫的饋送。但孔子有一個嚴格的原則,“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16),就是不義之財、無道之官,孔子看得象浮云一樣輕。孔子正是堅持了這個原則,所以辭官游學十四年,終生困窮??鬃铀M氖恰傲x而富且貴”,是小康,是大同。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義和利是辯證統(tǒng)一的。四、 孔子義利觀的歷史影響孔子的義利觀在歷史上留下了積極的影響。有舍生取義,為國為君者: 項籍圍漢王于滎陽,漢將紀信曰:“事已急,請為王,王可間出”。紀信乘黃蓋左纛(do),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與數(shù)十騎出,項王燒殺紀信(史記)。氐賊為亂,以(周)處為建威將軍,以兵五千受夏侯俊節(jié)度,處遂進軍大戰(zhàn),仰天嘆曰:“古者良將受命,鑿兇門而出,蓋有進無退,我為大臣,以身殉國,不亦可乎!”遂戰(zhàn)死(周處別傳)。有舍怨取義,化敵為友者:漢中趙高妻者,同郡張氏之女也,字禮修。姑嚴酷無道,小怒則罵,大怒則罰,禮修恭承,初無慍色,引過自咎。姑后知之,乃變意厚加愛敬。后姑病,其女來視,臨困卻女曰:“我困矣!絕命當在賢婦之手”,婦前抱持乃絕(烈女傳)。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pi)。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后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閔子騫,一言其母還,再言三子溫(說苑)。 有舍身取義,反得兩全者: 趙孝兄弟怡怡,鄉(xiāng)黨歸德。天下亂,人相食,弟禮為賊所得,孝詣賊曰:“禮羸(li)瘦,不如孝肥”,賊并放之(東漢觀記)。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巨伯不忍去,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并空,汝何男子,敢獨止此!”巨伯曰:“有友人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之命”。賊知其賢,疾旋軍而還(世記)。有重義輕利,視功名如糞土者:魯連既說秦軍,秦軍為卻,平原君欲封魯連,魯連辭謝者三,終不肯受。平原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連嘆曰:“所貴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而無所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連不忍為也,遂辭而去,終身不復見”(史記)。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亡如荊蠻,文身斷發(fā),以讓季歷(史記)。 有棄利重義,反得利者: 簡子有兩白騾,甚愛之。陽城胥渠,處廣門之官,夜款門而謁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醫(yī)教之曰:得白騾之肝則止,不得則死,請入通” 。董安于御于側,簡子殺白騾取其肝,以予陽城胥渠。無何,趙興兵而攻翟,廣門之官七百人皆先登。 秦穆公失右服馬,公自往求焉。見野人方食之于岐山之陽。穆公笑曰:“食駿馬肉,不飲酒,予恐傷汝也。遂遍飲而去。及一年,為韓原之戰(zhàn),晉人已環(huán)穆公之車,晉梁由靡已扣穆公左驂。嘗食馬肉三百余人疾斗車下,遂大克晉,反獲晉惠公以歸”(呂氏春秋)。 有唯義是舉,感天動地者: 世廟(嘉靖)閱海忠介(海瑞)疏,大怒曰:“此人有比干之心,但朕非紂也”。持其疏,繞殿而行曰:“莫使之遁”。一宮女主文書者在旁,竊語曰:“彼欲為忠臣,豈肯遁乎!”世廟尋召黃中貴問狀,對曰:“是人方欲以死成名,殺之正所甘心,不如囚之使自斃”。世廟是其言,囚之三年得不死。公之學以剛為主。其在朝,氣象巖巖,端方特立,諸臣僚多疾惡之,無與立談。顧黃中貴何人,乃獨知其為忠,曲為拯救。非至誠之極,而能感動若是乎?(廣東新語)。(海)瑞無子。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聚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li)而哭者百里不絕(明史海瑞傳)。有義不避禍,反得保全者:魏征常當朝臣之面與太宗諫爭,太宗怒,每曰:“必殺魏征老賊”,然知其忠,卒不加害(見資治通鑒)。狄仁杰輔武后,每與諫爭,常使武后愧怒。然知其皆效忠之言,益加敬重。武后殺誅無算,唯盡忠輔佐者安榮。史謂其明察善斷(見資治通鑒)。有改過徙義,反敗為勝者:齊景公之晉,從平公飲,師曠侍坐。景公問政于師曠曰:“太師將奚以教寡人?”師曠曰:“君必惠民而已”。中坐,酒酣,將出,復問政于師曠曰:“太師奚以教寡人?”曰:“君必惠民而已”。景公出之舍,師曠送之,又問政于師曠,師曠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歸,思,未醒,而得師曠之所謂公子尾、公子夏者,景公之二弟也,甚得齊民,家富貴而民悅之,擬于公室,此危吾位者也。今謂我惠民者,使我與二弟爭民耶?于是反國,發(fā)廩粟以賦眾貧,散府余財以賜孤寡,倉無陳粟,府無余財,宮婦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祿米。鬻德惠施于民也,與二弟爭。居二年,二弟出走,公子夏逃楚,公子尾走晉。這些正確取舍義利的故事留傳千古,反映了民心所向,尚義而輕利,與孔子的義利觀相合。鑒于孔子在中國 “至圣先師”的特殊地位,我們可以認為民風的主流乃孔子義利觀的影響所致。五、 孔子義利觀在當代的意義孔子的義利觀象一面鏡子,比照出當代義利觀的種種形象。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2.24)。有人為國捐軀,也有二百余人圍觀兒童落水淹死,無人肯救(見光明日報1989年8月18日版)。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有人守法致富,有人卻違法經(jīng)營,獲取暴利。子曰:“見利思義”。有人舍己奉公,有人卻見利即取,巧取豪奪。所有不良現(xiàn)象雖然是局部的逆流,卻影響極壞,流毒無窮。我們應當重溫孔子的義利觀及其影響,辯證地處理義和利的矛盾,行義以達其利,爭取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參考文獻: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小屯南地甲骨M.北京:中華書局,1980.李學勤.英國所藏甲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5.胡厚宣.甲骨續(xù)存補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中華書局,1994.王昶.金石萃編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商承祚.戰(zhàn)國楚竹簡匯編M.濟南:齊魯書社,1995.Such the effect righteousness Li Guanjis of Kong ZiLiu fengguang(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Summary: Kong Zi thinks that morality and justice idea is first of all excuse to the righteousness ,Secondly ought to excuse the obligation idea 。Kong Zi thinks that the righteousness is the supremeest norm of mans operation 。Kong Zi thinks that the righteousness is the magic weapon to maintain sovereign subjects relationship 。Although Kong Zi thinks everyone demand of interest ,Yet ought to I practise graft the interest to favorable to the people benefiting the people The righteousness Li Guanzhong of Kong Zi is living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 are the contradictory approximately ideas ,He relegates the interest at the commendatory sense ,The at the same time thinks that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 are unitary dialectically once more 。The righteousness Li Guan of Kong Zi is living to leave the energetic effect in the history 。We ought to review such effect righteousness Li Guanjis of Kong Zi ,Handle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 spear and shield 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