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大綱.doc_第1頁
X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大綱.doc_第2頁
X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大綱.doc_第3頁
X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大綱.doc_第4頁
X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大綱.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大綱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大綱 討論稿 目 錄 一 項目背景一 項目背景 1 二 前期工作進展情況二 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2 三 治理原則和要求三 治理原則和要求 3 四 治理范圍和標準四 治理范圍和標準 4 1 治理范圍 4 2 治理標準 4 五 主要工作內容和要求五 主要工作內容和要求 7 1 水文 7 2 工程地質 7 3 工程任務與規(guī)模 7 4 工程設計 9 5 機電與金屬結構 10 6 節(jié)能設計 15 7 施工組織設計 19 8 工程管理 22 9 工程占地拆遷與移民安置 22 10 環(huán)境影響評價 25 11 水土保持方案 25 12 投資估算 25 13 經濟評價 29 六 組織分工及進度安排六 組織分工及進度安排 29 七 可研報告主要成果七 可研報告主要成果 32 八 可研報告章節(jié)安排八 可研報告章節(jié)安排 33 九 附表九 附表 33 1 一 項目背景 X 省 X 河流域面積 6 7 萬 km2 耕地 4210 萬畝 人口 3900 萬人 范圍涉及 X 北 阜陽 亳州 宿州 六安 X 南 蚌埠 滁州 合肥 安慶等 10 個市 22 個 區(qū) 含 X 南市毛集實驗區(qū)和六安市葉集實驗區(qū) 30 個縣及縣級市 X 河北岸為廣 闊的 X 北平原 面積 3 7 萬 km2 耕地 3110 萬畝 X 河南岸西南部為大別山區(qū)和江 X 丘陵區(qū) 沿 X 為一連串的湖泊洼地 面積 3 0 萬 km2 耕地 1100 萬畝 X 省 X 河流域易澇多災 易澇范圍包括沿 X 湖洼地 X 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區(qū) 以及 X 南支流洼地 面積 3 0 萬平方公里 耕地 2800 萬畝 X 河流域的易澇面積 占到全省易澇面積的近 80 年平均受澇面積約 900 萬畝 其中成災面積 570 萬畝 1991 2003 年大水 X 省 X 河流域洪澇災害面積中 澇災占 80 以上 X 河澇的 問題不解決 大水年份洪澇災害損失嚴重的局面難以改觀 X 治水面貌難以改觀 易澇地區(qū)政府和群眾迫切要求提高排澇標準 減輕澇災損失 新中國成立以來 通過多年的治理 洼地排澇條件較建國初期有很大改善 但 總體除澇能力仍然較低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河道排水能力低 洪澇水積滯 成災 工程建設標準較低 防洪除澇能力弱 面上配套不完善 排水系統(tǒng)不通 暢 管理薄弱 影響排澇工程效益的發(fā)揮 目前 沿 X 洼地大部分地區(qū)的排澇標 準不足 5 年一遇 X 北平原骨干排水河道除澇標準大多不足 5 年一遇 多數(shù)排澇大 溝實際排水能力達不到 5 年一遇 面上中 小溝不配套 為了提高 X 河流域洼地的排澇能力 為該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1991 年國務院 關于進一步治理 X 河和太湖的決定 中明確 進行湖洼易澇地區(qū)配 套工程建設 提高防洪除澇標準 并作為治 X19 項骨干工程之一 2003 年 10 月 國務院討論通過了 關于抓緊 X 河流域災后重建和加快治 X 建設有關問題的請示 要求抓緊 X 河流域災后重建和加快治 X 建設 并明確了 X 河治理的目標和任務 2003 年 10 月水利部 X 河委員會編制了 X 河流域防洪規(guī)劃報告 同年 11 月編制 了 加快治 X 工程建設規(guī)劃 和 加快治 X 工程建設實施方案 都強調要加強 X 河流域重點洼地治理的力度 并單獨作為加快治 X 工程建設新增三項之一 X 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在近年開展的前期工作基礎上 先后編制完成了 X 省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外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X 省 X 河流域西 2 淝河等沿 X 洼地治理應急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均通過水利部的審查 為進一步 加快前期工作 推動洼地治理進程 根據(jù)省水利廳要求和 2008 年 12 月中水 X 河規(guī) 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除澇規(guī)劃報告 的近期實施意見 結 合 X 省低洼地的實際情況 開展近期洼地治理的有關前期工作 二 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1 規(guī)劃報告編制經過 規(guī)劃報告編制經過 X 省 X 河流域湖洼地區(qū)地勢低洼 易澇多災 X 省委 省政府及水利部領導都 非常重視 X 河流域排澇問題 2003 年大水后 X 省水利廳編制了 X 省 X 河流域 洼地治理規(guī)劃指導意見 2005 年 X 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就編制完成了 X 省 X 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規(guī)劃 2007 年 編制完成了 X 省 X 河流域排澇規(guī)劃報告 X 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 2007 22 號對該規(guī)劃進行了批復 其主要措施包括排澇泵站 工程 圩區(qū)堤防加固工程 支流河道治理工程 大溝及面上配套工程 退田還湖及 移民遷建工程以及低洼地區(qū)農業(yè)結構調整等非工程措施 2008 年 12 月 中水 X 河公司在流域四省除澇規(guī)劃報告的基礎上編報了 X 河 流域重點平原洼地除澇規(guī)劃報告 2009 年 3 月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對該規(guī)劃進行了 審查 基本同意該規(guī)劃 2 洼地治理外資項目及洼地治理應急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洼地治理外資項目及洼地治理應急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2003 年大水后 為擴大 X 河治理建設項目的融資渠道 加快 X 河低洼地排澇 治理建設 自 2004 年起啟動了利用世行貸款開展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的前 期工作 經過四年多工作 目前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利用外資項目建議書已 經國家發(fā)改委批復 可研報告已通過水利部水規(guī)總院的審查 在利用外資程序方面 世界銀行先后派出了項目認定團 準備團 預評估團和評估團對洼地外資項目進行 考察和評估 X 省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外資項目治理范圍涉及八里湖 焦崗湖 正南洼 西淝河下游 架河 高塘湖 北淝河下游 高郵湖 澥河 沱河 天河等 11 片洼地 建設內容包括堤防加固 河道疏浚 排澇泵站 涵閘等建筑物新建 重 建和加固 排澇溝疏浚和橋梁工程 工程投資約 16 2 億元 目前該項目初步設計已 于 2009 年 3 月編制完成 項目清單見附表一 3 2007 年 X 河發(fā)生大水 2008 年 5 月 X 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編制了 X 省 X 河流域西淝河等沿 X 洼地應急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8 年 9 月 水利部水規(guī) 總院對該可研進行了審查 根據(jù)審查意見 對該可研進行了補充完善 2009 年 4 月 可研報告通過水利部審查 X 省 X 河流域西淝河等沿 X 洼地應急工程治理范圍包 括西淝河下游洼地 高塘湖洼地 洪河洼地 北淝河上段等 4 片洼地 工程投資約 11 7 億元 目前該項目初步設計將于 2009 年 5 月完成 項目清單見附表二 三 治理原則和要求 X 河流域洼地涉及范圍廣 情況復雜 治理任務艱巨 X 河流域洼地治理工程 需服從于 X 河流域防洪規(guī)劃 堅持 蓄泄兼籌 的治理方針 按照新時期治水思路 貫徹社會 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 體現(xiàn)和反映社會經濟發(fā)展對治水的新要求 把湖洼地治理與水資源利用 國土開發(fā) 與整治結合起來 修訂完善防洪除澇體系的總體布局 興利除害 發(fā)揮防洪 除澇 抗旱綜合效益 努力實現(xiàn)人口 資源 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為治理工程的實施和宏觀決策 提供科學依據(jù) 按照 全面規(guī)劃 綜合治理 因地制宜 講究實效 的原則 根據(jù)地區(qū)社會經濟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 統(tǒng)籌兼顧 堅持防洪與除澇相結合 治澇與灌溉統(tǒng)籌考慮 工 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 充分考慮洪澇規(guī)律和上下游 左右岸的關系 處理好 局部與全局 當前與長遠 除害與興利的關系 因地制宜地采取蓄 排 截等綜合 治理措施 1 按照新的治水思路 在考慮防洪除澇的同時 也要充分考慮水資源的綜合 利用 兼顧社會 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 采取綜合措施治理易澇地區(qū) 進一步調整 農業(yè)生產結構 發(fā)展耐水作物和水產養(yǎng)殖 加強管理 制定 執(zhí)行有關法令和經濟 政策 2 在分析論證現(xiàn)有工程布局合理性的基礎上 研究考慮恢復 鞏固 配套 發(fā)揮現(xiàn)有排澇工程作用 并著力解決面上排水出路問題 3 充分利用湖泊 洼地滯蓄洪澇水 留足合理的洼地蓄水面積 嚴禁盲目圈 圩 不合理的圈圩要退田還湖 分級確定圩堤的防洪標準和相應的排澇標準 4 劃清流域界限 高水高排 低水低排 分片排水 盡可能自排 合理確定 4 抽排規(guī)模 對有外水匯入的澇區(qū) 應考慮在上游修建滯蓄水工程 開挖撇洪 截流 等排水溝道 四 治理范圍和標準 1 1 治理范圍 治理范圍 根據(jù)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除澇規(guī)劃報告 結合 X 省低洼地的實際情況 X 省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近期治理范圍包括 沿 X 洼地 潤河 谷河 八里河 焦崗湖 正南洼 西淝河下游 架河 高塘 湖 北淝河下游 高郵湖 芡河 泥黑河 天河 臨王段 黃蘇段和其它洼地 其 它洼地包括蚌埠市的八里溝 席家溝洼地 X 南市的大澗溝 石澗湖 應臺孜 新 莊孜 李咀孜 以及戴家湖 黃溝洼 馬家洼 鰻鯉池 躍進溝 塌荊段 郜家湖 張家溝 三鋪湖 三沖湖 楊庵湖等洼地 X 北平原洼地 洪河洼地 北淝河上段 澥河 澮河 沱河 北沱河 唐河 石梁河 新汴河水系等洼地 X 南支流洼地 史河洼地 淠河洼地 濠河洼地 池河洼地 行蓄洪區(qū)洼地 包括濛洼 城西湖 城東湖 瓦埠湖 邱家湖 姜唐湖 壽西 湖 董峰湖 石姚段 湯漁湖 荊山湖 洛河洼 方邱湖 臨北段 香浮段 花園 湖 潘村洼等 2 2 治理標準 治理標準 防洪標準 萬畝以下圩口為 10 年一遇 萬畝以上圩口及萬畝以下居住人口較 多的重要圩口為 20 年一遇 X 北各支流干流防洪按 20 年一遇標準 除澇標準 抽排一般圩口為 5 年一遇 X 南 蚌埠城市洼地采用 10 年一遇 結合行蓄洪區(qū)調整規(guī)劃 對于方邱湖 洛河洼 石姚段行洪區(qū)抽排標準采用 10 年 一遇 X 河以北地區(qū)自排采用 5 年一遇 X 河以南地區(qū)自排一般采用 10 年一遇 面上大溝疏浚采用 5 年一遇 各片洼地采用的治理標準見表 1 5 表 1 X 省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標準表 除澇標準防洪標準備注 序號洼地名稱 抽排標準自排標準 一沿 X 洼地 1谷河5 年一遇5 年一遇 2潤河5 年一遇5 年一遇 3八里湖5 年一遇5 年一遇 4焦崗湖5 年一遇5 年一遇 5西淝河下游5 年一遇5 年一遇 6架河5 年一遇5 年一遇 7泥黑河5 年一遇5 年一遇 8芡河5 年一遇5 年一遇 9北淝河下游5 年一遇5 年一遇 10高塘湖5 年一遇10 年一遇 11臨王段5 年一遇10 年一遇 12正南洼5 年一遇10 年一遇 13黃蘇段5 年一遇5 年一遇 14天河5 年一遇10 年一遇 15高郵湖5 年一遇10 年一遇 16其他洼地5 10 年一遇5 年一遇 萬畝以下圩口為 10 年一遇 萬畝 以上圩口及萬畝 以下居住人口較 多的重要圩口為 20 年一遇 X 南 蚌埠城市 洼地 10 年一遇 6 續(xù)表 1 X 省 X 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標準表 除澇標準防洪標準備注 序號洼地名稱 抽排標準自排標準 二X 北平原洼地 1洪河洼地5 年一遇5 年一遇10 年一遇 2澥河5 年一遇5 年一遇20 年一遇 3沱河5 年一遇5 年一遇20 年一遇 4北沱河5 年一遇5 年一遇20 年一遇 5唐河5 年一遇5 年一遇20 年一遇 6石梁河5 年一遇 河道泗縣城以上 5 年一遇 以下為 10 年一遇 排澇 溝 5 年一遇 7新汴河水系5 年一遇 龍岱河 10 年一遇 其余 5 年一遇 20 年一遇 8澮河5 年一遇 本干維持 3 年一遇 的 82 排澇干 溝 5 年一遇 20 年一遇 9北淝河上段5 年一遇5 年一遇20 年一遇 對穿越城區(qū) 工 業(yè)區(qū)等重要河道 段 除澇標 準適當提高 三X 南支流洼地 1史河 2淠河 3濠河 4池河 5 年一遇10 年一遇 干流堤防新建 加固一般采用 20 年一遇 萬畝以 下 居住人口較 少的圩口采用 10 年一遇 對穿越城區(qū)等重 要河道 段 除澇標準適當提 高 四行蓄洪區(qū)洼地 1城西湖5 年一遇5 年一遇 2城東湖5 年一遇5 年一遇 3瓦埠湖5 年一遇 干溝 5 年一遇 撇 洪溝 10 年一遇 4花園湖5 年一遇10 年一遇 5其他行蓄洪區(qū)5 10 年一遇5 年一遇 萬畝以下圩口為 10 年一遇 萬畝 以上圩口及萬畝 以下居住人口較 多的重要圩口為 20 年一遇石姚段 洛河洼 和方邱湖抽排為 10 年一遇 7 五 主要工作內容和要求 按照 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guī)程 DL5020 93 要求 開展有關 工作 其主要工作內容有以下方面 1 1 水文 水文 1 簡述流域概況 分析水文氣象和暴雨洪水特性 2 復核設計暴雨 進行除澇水文計算 說明河道 涵閘 泵站 干溝 撇洪溝 設計水文成果 3 分析不同施工期洪水成果 提出典型建筑物施工期設計洪水成果 2 2 工程地質 工程地質 地質勘察應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進行操作 報告內容齊備 實驗數(shù)據(jù) 圖表等均 應附于報告中 并提供專題地質報告 其主要要求如下 1 堤防加固 河道疏浚 大溝疏浚等工程 全面施測 1 2000 帶狀地形圖 并 施測斷面圖 間距 100 200m 左右 地質勘探應能滿足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要求 2 涵閘 泵站 橋梁等建筑物工程 全面系統(tǒng)地收集有關資料 對建筑物進 行測量和勘探工作 建筑物平面圖比例 1 500 地質勘探應能滿足可行性研究階段 的要求 3 涵閘 泵站及橋梁等主要建筑物 由于建設年代久遠 年久失修 存在設 備老化 砼碳化等問題 為解決已有建筑物存在的問題 需對其進行必要的檢測 3 3 工程任務與規(guī)模 工程任務與規(guī)模 1 基本資料 分片介紹湖洼地概況 包括洼地集水范圍和面積 洼地范圍和面積 涉及行政 區(qū)劃 洼地常年蓄水位及蓄水面積 蓄水量 耕地面積以及總人口 農業(yè)人口 區(qū) 內土地利用情況 水產養(yǎng)殖情況等 水系及湖泊洼地基本情況 排水承泄條件 洼地水面率 湖泊高程 面積 容 積曲線等 水利工程現(xiàn)狀 包括河道 堤防情況 應有代表斷面 排灌涵閘數(shù)量 布局 8 規(guī)模等 人工排灌渠系的分布 斷面 過水能力 泵站的數(shù)量 規(guī)模 布局 電源 及輸變電工程等 現(xiàn)有水利工程運行情況及存在問題 社會經濟 規(guī)劃區(qū)面積 分高程人口 耕地及房屋財產等情況 區(qū)內農作物種 植情況 固定資產 國民生產總值 人均收入等 各圩口概況 預測社會經濟發(fā)展 水平和生產布局及其從經濟 社會 環(huán)境角度對洼地治理的要求 澇災情況 歷史澇災情況 致澇原因 澇災的時空分布 災情 減產程度與面積 各年澇災的實際災情資料 特別是重點年份 如 1954 1982 1991 2003 年 災 情應盡可能詳盡描述 主要包括受災面積 絕收面積 最高內澇水位 澇水淹沒時 間 倒塌房屋 受災人口 被水圍困人口等 其他 包括所在流域的有關規(guī)劃 上級 地方政府有關要求 會議決定以及有 關工程規(guī)劃設計資料 管理運用總結 典型經驗等 2 復核和選定防洪除澇標準 根據(jù)新的水文資料以及工程現(xiàn)狀等情況 復核現(xiàn)有洼地防洪除澇標準 重點復 核圩區(qū)自排 抽排和防洪標準 根據(jù)流域防洪除澇規(guī)劃 結合本流域圩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 可分別選取不同 的防洪除澇標準 3 研究擬定治理工程總體布局及工程措施 根據(jù)流域具體情況 針對近年來水情 工情變化以及經濟迅速發(fā)展帶來的新問 題 分析現(xiàn)有各種治澇措施之間的關系 合理調整和確定防洪除澇工程總體布局 擬定各種工程措施的任務 規(guī)模 方案 初步確定骨干工程的運用方式 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河道疏浚 圩堤加固 退建 廢棄 排澇設施 涵閘 泵站 以及大溝 撇洪溝 疏浚 配套橋梁等 對于有較大調蓄容積的低洼地 要研究復核確定其蓄水位 通過分析計算和充 分論證 確定工程規(guī)模和治理方案 在研究防洪除澇方案時 要兼顧排水區(qū)的行政區(qū)劃 注意澇水的排水出路 避 免產生水事矛盾 為今后工程的運行管理創(chuàng)造條件 確定可研工程措施 明確工程規(guī)模 詳見附表三 9 4 4 工程設計 工程設計 1 工程等別 根據(jù) 防洪標準 GB50201 94 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 SL252 2000 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 GB50286 98 和 水閘設計規(guī)范 SL265 2001 等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 確定各堤防及建筑物的工程級別 2 堤防工程設計 1 收集 整理堤防現(xiàn)狀情況的基本資料 包括堤防邊坡 堤頂高程 護坡 護岸 堤頂?shù)缆?防浪林等 堤防主要險工險段和存在問題 穿堤建筑物的數(shù)量 位置 原設計基本資料和存在的問題等 2 設計標準 各堤段應根據(jù)有關規(guī)范和各自情況進一步論證 堤防內外邊 坡應結合堤防邊坡穩(wěn)定分析確定 3 主要分析計算 包括堤防的抗滑穩(wěn)定計算 滲流計算 超高計算 擬定 堤防斷面型式及斷面尺寸 4 新建堤防 根據(jù) 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 新建堤防堤線布置應根據(jù)防洪規(guī) 劃 地形 地質條件 結合現(xiàn)有及擬建建筑物位置 已有工程狀況及征地拆遷情況 經技術經濟比較后分析確定 擬定堤距按照以下原則 河槽兩側予留 20 50m 寬 度的灘地 以保護堤防安全 滿足重要控制點對防洪水位的要求 盡量減少拆 遷和占地 盡量保持堤線順直 水流順暢 5 老堤加固 對未達到設計標準的老堤按設計要求進行加高培厚 老堤加 固按少拆遷 少占地為原則 分別采用不同的措施 對灘地較寬堤段 采用在迎水 側幫寬加高的方式 對灘地較窄 迎水坡已做塊石護坡的堤段 在背水側幫寬加高 堤防緊鄰城區(qū)街道 且堤防背水側坡建有大量房屋的特殊堤段 采用防洪墻 局部 堤距較窄 堤身緊靠河岸的迎流頂沖堤段進行適當退建 6 堤基加固 根據(jù)堤防滲流分析結合堤防存在的險情情況 進行方案比較 合理選址堤基加固措施 3 建筑物設計 1 收集 整理涵閘 泵站 橋梁等建筑物的數(shù)量 位置 原設計基本資料 和存在的問題等 10 2 建筑物的檢測 對存在問題的涵閘需進行必要的檢測 并形成專題檢測 報告 3 建筑物的加固與重建 對建筑物的流量和消能進行必要的復核 根據(jù)復 核結果和存在問題的嚴重程度對建筑物采取加固或拆除重建等處理措施 根據(jù)涵閘 泵站 橋梁的設計流量大小和結構型式選取典型 進行典型設計 4 河道 干溝 撇洪溝 設計 河道疏浚首先要滿足除澇要求 盡可能沿老河槽進行 以減少工程量 占地 拆遷 疏浚河線一般以老河槽中心線作為設計河道中心線 局部彎道考慮抹角或切 灘 以使水流平順 河線順直 1 縱斷面設計 首先根據(jù)各河道的地形 地貌 地面高程和河道兩岸土地及鄉(xiāng)村分布綜合確定 河道各節(jié)點的設計除澇水位 各疏浚河道的設計河底高程主要根據(jù)設計除澇水位 河道沿程淤積情況 地質條件 現(xiàn)狀河底高程 河流形態(tài)以及設計流量經試算綜合 確定 2 橫斷面設計 根據(jù)各河段河道特性 地質條件及現(xiàn)有河道邊坡情況 按擬定的設計除澇流量 除澇水位及設計河底高程 經過試算確定疏浚河段的橫斷面 3 進行疏逡邊坡穩(wěn)定驗算 5 5 機電與金屬結構 機電與金屬結構 1 水力機械 1 泵站設計原則 新建和重建站 技術改造站 泵房加固 僅更換主機設備 分別敘述 2 典型站設計 經方案比較論證 初步選定水泵型號 裝機臺數(shù)及單機流量 特征揚程 電動 機單機配套功率及機組主要參數(shù) 基本選定機組進 出水流道型式和斷流方式 基本選定輔助機械及輔助系統(tǒng)設備的型號 數(shù)量 基本選定采暖通風及消防系統(tǒng)設備的型號 數(shù)量 11 主要設備布置 主要水力機械設備材料表 3 非典型站設計 新建和重建站主機設備參數(shù)及廠房控制尺寸表 主要水力機械設備材料表 技術改造站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表 主機設備參數(shù)表 主要水力機械設備材料表 采暖通風及消防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 采暖通風及消防系統(tǒng)設備材料表 2 泵站電氣 1 泵站設計原則 新建和重建站 技術改造站 泵房加固 僅更換主機設備 分別敘述 2 典型站設計 供電方式 包括供電電源點離各站的架空線路電壓等級 長度 導線型號 電氣主接線 經方案比較論證選定泵站電氣主接線 泵站電氣主接線力求接 線簡單可靠 操作方便 節(jié)約投資 主電動機和主要電氣設備選擇 主電動機 對單機功率較小 280 千瓦 的泵站電機 一律選擇 0 38kV 低壓電動機 對單機容量相對較大 280kW 的泵站 選用 10kV 電壓等級的電動機 當電 動機單機功率大于或等于 630kW 時 采用同步電動機 當電動機單機功率小于 630kW 不包括 630kW 時 采用異步電動機 主電動機的容量按水泵運行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軸功率選配 并留有一定的儲備 一般儲備系數(shù)為 1 10 1 05 主變壓器 主變壓器的容量根據(jù)泵站的總計算負荷以及機組起動時的電壓降 運行方式進 行確定 其它電氣設備 電氣設備除按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所在回路的最大工作電壓和最大工作電流進行選 擇外 還按供電系統(tǒng)處于最大運行方式 本站全部電機均投入運行時工況下發(fā)生短 路進行短路電流計算 根據(jù)計算結果對電氣設備動穩(wěn)定和熱穩(wěn)定進行校驗 各電氣 12 設備均應滿足要求 主要電氣設備按以下方式選擇 35kV 戶外斷路器選用 ZW7 40 5 型系列真空斷 路器 35 戶內真空斷路器選用 VEP 40 5 型真空斷路器 35kV 戶外熔斷器選用 RW5 35 型跌落式熔斷器 10kV 戶外斷路器選用 ZW27 12 型柱上真空斷路器 10kV 戶內真空斷路器選用 型號為 VS1 系列或其它知名品牌的真空斷路器 10kV 戶外熔斷器選用 RW4 型跌落式 熔斷器 0 4kV 空氣開關選用 MT NSX 系列或其它國產知名品牌的開關 35kV 高壓開關柜選用 KYN61 40 5 型中置式開關柜 10kV 高壓開關柜采用 KYN28A 12 型中置式開關柜 低壓配電屏采用 GCS 型抽屜式低壓配電屏 泵站機組起動方式及無功功率補償 機組起動方式 根據(jù)起動壓降合理選擇電動機的起動方式 但當電動機電壓等級為 380V 電動 機單機容量在 180kW 及以上 含 180kW 時 不能起動壓降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 均應 采用軟啟動器降壓起動 泵站無功功率補償 按照國家現(xiàn)行標準要求 泵站計費計量點的功率因數(shù) 不應低于 0 9 達不到者應進行無功補償 合理確定補償方式 站用電 為保證泵站運行期間站用負荷用電及非運行期間泵站辦公 檢修及生活用電 根據(jù)泵站規(guī)模及附近供電現(xiàn)狀 選擇站用電源和估算站變容量 電氣設備布置 根據(jù) 泵站設計規(guī)范 GB T50265 97 第 10 7 3 條規(guī)定 本工程所裝電動機單 機容量在 630kW 及 630kW 以上 且機組臺數(shù)在 2 臺及 2 臺以上時或單機容量在 630kW 以下 且機組臺數(shù)在 3 臺以上 不含 3 臺 的泵站 除主廠房外還應設置了副 廠房 副廠房內應設有中控室 配電室和其它輔助用房等 對所裝機組臺數(shù)在 3 臺 以下 含 3 臺 的泵站 不設副廠房 電氣設備布置在主廠房內 對泵站的專用變電 所均采用站 變合一的布置和管理方式 電氣設備的防火 變電站 配電室 中控室等均配置手提式磷酸氨鹽滅火器及其它滅火器材 配 13 電裝置室的門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防火門 電纜溝動力電纜 控制電纜均分層排列 敷設 動力電纜及控制電纜上下層之間 裝設耐火隔板 屏柜下孔洞用防火堵料封 堵 電纜溝在穿越中控室 配電裝置室以及至室外變電站隔墻處 設防火分隔設施 泵站自動控制 測量和通信 泵站的自動化程度及遠動化范圍是根據(jù)該地區(qū)規(guī)劃 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 泵站 規(guī)模 重要程度以及泵站運行管理等具體情況確定 具體要求如下 當裝機容量在 1000kW 及以上的泵站控制方式采用計算機監(jiān)控 其它可采用常規(guī)集控臺控制或就地 控制 繼電保護 根據(jù) 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guī)范 GB50062 92 并結合各泵 站的具體情況 設置保護裝置 操作電源 根據(jù)泵站裝機規(guī)模及配電設備具體配置 選擇操作電源型式 提供各站主要電氣設備材料表 電氣圖紙 電氣主接線圖 電氣設備布置圖 3 非典型站設計 新建和重建站主要電氣特性表 主要電氣設備材料表 技術改造站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表 各站主要電氣特性表 主要電氣設備材料表 3 水閘電氣設計 1 設計原則 新建和重建站 技術改造站 泵房加固 僅更換主機設備 分別敘述 2 典型閘設計 供電方式 包括供電電源點離各站的架空線路電壓等級 長度 導線型號 電氣主接線 經方案比較論證選定各閘電氣主接線 水閘電氣主接線力求接 線簡單可靠 操作方便 節(jié)約投資 主要電氣設備選擇 變壓器 14 變壓器的容量根據(jù)各閘同時啟閉閘門數(shù)量的總計算負荷以及啟閉機起動時的電 壓降 運行方式進行確定 其它電氣設備 電氣設備除按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所在回路的最大工作電壓和最大工作電流進行選 擇外 還按供電系統(tǒng)處于最大運行方式下發(fā)生短路進行短路電流計算 根據(jù)計算結 果對電氣設備動穩(wěn)定和熱穩(wěn)定進行校驗 各電氣設備均應滿足要求 主要電氣設備按以下方式選擇 10kV 戶外斷路器選用 ZW27 12 型柱上真空斷 路器 10kV 戶內真空斷路器選用型號為 VS1 系列或其它知名品牌的真空斷路器 10kV 戶外熔斷器選用 RW4 型跌落式熔斷器 0 4kV 空氣開關選用 MT NSX 系列或其它國產知名品牌的開關 無功功率補償 機組起動方式 無功功率補償 按照國家現(xiàn)行標準要求 水閘計費計量點的功率因數(shù)不應 低于 0 9 達不到者應進行無功補償 合理確定補償方式 站用電 為保證泵站運行期間站用負荷用電及非運行期間泵站辦公 檢修及生活用電 根據(jù)泵站規(guī)模及附近供電現(xiàn)狀 選擇站用電源和估算站變容量 電氣設備布置 除主啟閉機房外應設中控室 配電室和其它輔助用房等 電氣設備的防火 變電站 配電室 中控室等均配置手提式磷酸氨鹽滅火器及其它滅火器材 配 電裝置室的門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防火門 電纜溝動力電纜 控制電纜均分層排列 敷設 動力電纜及控制電纜上下層之間 裝設耐火隔板 屏柜下孔洞用防火堵料封 堵 電纜溝在穿越中控室 配電裝置室以及至室外變電站隔墻處 設防火分隔設施 水閘自動控制 測量和通信 水閘的自動化程度及遠動化范圍是根據(jù)該地區(qū)規(guī)劃 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 泵站 規(guī)模 重要程度以及泵站運行管理等具體情況確定 具體要求如下 當超過 5 孔以 15 上的水閘控制方式采用計算機監(jiān)控 其它可采用常規(guī)集控臺控制或就地控制 繼電保護 根據(jù) 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guī)范 GB50062 92 并結合各泵 站的具體情況 設置保護裝置 操作電源 根據(jù)泵站裝機規(guī)模及配電設備具體配置 選擇操作電源型式 提供各站主要電氣設備材料表 電氣圖紙 電氣主接線圖 電氣設備布置圖 3 非典型水閘設計 新建和重建水閘主要電氣特性表 主要電氣設備材料表 技術改造閘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表 各站主要電氣特性表 主要電氣設備材料表 4 金屬結構 簡述涵閘各組成部分的閘門設置選型及攔污柵的清污方式 各部位閘門的名稱 孔口尺寸 底檻高程 門槽和閘門數(shù)量 閘門支承及止水型式 埋件 運行工況和 啟閉機選型 根據(jù)建筑物的加固型式 分別提供加固或重建的閘門 攔污柵 埋件和啟閉機 等工程量 6 6 節(jié)能設計 節(jié)能設計 設計內容應包括建筑節(jié)能 電源節(jié)能 動力節(jié)能 照明節(jié)能及施工期節(jié)能等 1 電氣節(jié)能 電氣設計概況 電氣設計概況內容包括 供電電源 電氣主接線 主電動機和主要電氣設備選 擇 泵站無功功率補償方式 電氣設備布置 泵站自動控制 保護等 運行期能耗種類 數(shù)量分析和能耗指標 運行期能耗種類 數(shù)量分析和能耗指標以典型站為例說明 其他泵站參照典型 站 根據(jù)降水量 排澇流量等參數(shù)計算 考慮廠用電氣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 廠用電設備的實際運行時間較長 廠用變 壓器幾乎全年運行 在泵站運行期間負荷率較高 非運行期負荷率很低 所以全年 16 平均負荷率也較低 因此在計算廠用變壓器運行損耗時 消耗小時數(shù)按全年考慮 即 8760 小時 年計 而年平均負荷率按 30 進行計算 由于照明負荷主要運行在夜 幕降臨之后 因此消耗小時數(shù)按半年 即 4380 小時 年計 而在泵站非運行期間利 用也較高 年平均負荷率按 40 進行計算 其他電氣設備運行損耗以本站的年利用 小時數(shù)計 年負荷率按 100 進行計算 直流充電設備常年掛在廠用電上 考慮浮 充時間 其消耗小時數(shù)按 4380 小時 年計 泵站設備能耗主要包括 變壓器 包括主變 站變 勵磁變 電動機 母線 高壓開關柜 低壓開關柜 直流充電設備 電力電纜 照明等 二次控制 保護 通信屏柜及其電纜等設備的損耗較小 計算中忽略不計 各泵站主要電氣設備組成及能耗指標 應以下面提供的某排澇站為例分別對各 典型站進行計算 主要設備能源消耗指標如下 某站主要電氣設備能源消耗指標表 序號設備名稱型號數(shù)量 損耗 kW h 年運行小 時數(shù) 年耗能量 1 主變壓器 S10 10000 35 35 2 2 5 6 3kV 2 臺 94 59280 h26484 75kWh 2 電動機 2500kW 5 臺 127 66280 h35744 68kWh 3 共箱封閉母線 GCM 2 6 1000A40m7 34280 h2060kWh 4 廠用變壓器 S10 200 35 1 臺 0 624380h2730 93kWh 5 廠用變壓器 SC10 400 6 2 臺 2 524380h11029 72kWh 6 勵磁變壓器 SC10 100 6 2 臺 0 83280 h232 06kWh 7 高壓開關柜 KYN28 12 13 臺 7 1280 h1988kWh 8 低壓開關柜 GCS 10 臺 1 714380 h7489 8kWh 9 直流充電設備 100Ah 2 臺 0 734380 h3212kWh 10 電力電纜 3350m8 32280 h2330 94kWh 11 照明 30kVA 1 套 10 734380 h46975kWh 合計 140277 9kWh 電氣設備選型及照明設計中的節(jié)能降耗措施 a 設計原則 17 泵站的電氣設計及設備選型節(jié)能降耗設計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遵循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設計標準的規(guī)定 滿足有關節(jié)能規(guī)劃和節(jié)能措施 的要求 在工程設計中貫徹節(jié)能降耗設計思想 通過技術經濟能源環(huán)境等綜合分析 比較論證 選擇設計方案 根據(jù)工程特點 分析能耗指標 明確節(jié)能目標 落實節(jié)能措施 采取節(jié)能新技術和新工藝 對落后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 設備實行淘汰 制度 b 減少線路損耗措施 現(xiàn)場查勘調研 合理選擇線路路徑 使線路最短 對于老線路及其走向 能利用盡量利用 不能利用的改造后使用或更換或改道 以節(jié)省投資和運行成本 合理選擇輸配電線路導線的截面 按持續(xù)工作電流法和經濟電流密度法選 擇導線 并按電壓損失和短路熱穩(wěn)定進行校驗 變壓器低壓側母線 電纜 均選用銅母線 導線 工程中電纜線的選擇除遵循以上的原則外 導體均選擇銅芯 在具體的工程布置中 合理選擇路徑 走向 盡可能縮短母線和電纜長度 降低一次投資和損耗 無功補償 采用母線集中補償 將電機功率因數(shù)提高到 0 9 以上 減少電 網無功輸送量 減少電能損耗 c 減少變壓器損耗措施 合理選用電氣設備容量 提高負載系數(shù) 保證變壓器的負荷率在 75 80 以上 選擇高效 低耗的變壓器 如選擇 S10 11 型變壓器與 S9 系列相比 空 載損耗降低 8 左右 短路損耗降低 25 左右 本工程各站均選用 S10 11 型變壓 器 變壓器的接線 盡量選擇 Yo 接線形式 電源質量優(yōu)越 減少高次諧波 的影響 降低鐵芯中因渦流引起的損耗 減少運行損耗 本工程低壓電機的各站均 選用 D yn11 型接線形式的變壓器 考慮運行的經濟合理 除選用保證泵站機組正常運行主變壓器外 另選擇 18 一臺容量較小站用變壓器 目的是當機組停運時 減少主變負載損耗 切除主變后 用站用變壓器供廠區(qū)用電負荷需要 以減少運行成本 在設計中盡量保證三相負荷的平衡 若調配不當 會使線路及變壓器的損 耗增加 d 照明節(jié)能措施 照明節(jié)能主要目的是提高照明系統(tǒng)的總效率 合理采用照明燈具 照明方式并 合理控制 具體措施如下 推廣使用高效光源 采用光效高 壽命長的各類氣體放電光源 優(yōu)選高效 配光合理的直接型燈具 要求室內燈具效率 70 室外燈具 效率 50 本工程燈具的鎮(zhèn)流器基本選用電子鎮(zhèn)流器 選擇合理的照明方式 多種控燈方式 選擇便于維護 檢修的燈具 增大其保持率 以降低維護成本 節(jié)能措施分析 a 降低輸電線路損耗的分析 b 減少變壓器損耗的分析 限制三相不平衡負荷的影響限制三相不平衡負荷的影響 泵站大多地處農村 由于農村本身三相負荷不平衡現(xiàn)象嚴重 三相電流電壓不 平衡 對 Y yn0 型變壓器零線將出現(xiàn)零序電流 中性點發(fā)生漂移 電壓或低或高 將嚴重影響用電質量 選用 Y d11 型變壓器 高壓側無零序電流 低壓側也無零序 電流 不會造成中性點漂移 限制負荷不平衡 減少變壓器和線路損耗 限制三次諧波的含量 減少渦流損耗限制三次諧波的含量 減少渦流損耗 Y y 接線三相芯式變壓器 三相磁路彼此關聯(lián) 激磁電流在無中線的星形接法 中無法流通 初級側不流通 三次諧波在鐵芯周圍的油 油箱壁和部分鐵軛等處形 成閉路 引起附加渦流損耗 引起油箱壁局部過熱 使絕緣介質老化加速 導致絕 緣損壞 D yn11 接線的變壓器 對于 D 形側繞組 三次諧波電流在三角形電路中環(huán)流 該環(huán)流對原有的三次諧波磁通起去磁作用 則主磁通相電勢波形接近正弦波形 相 應的三次諧波的波形也是正弦波 三次諧波環(huán)流對變壓器的運行無多大影響 國家 19 標準規(guī)定 容量超過 1800kVA 的變壓器不允許連接成 Y yn0 型 可以連接成 D yn11 型運行 因此 D yn11 接線的變壓器較 Y yn0 型減少了渦流損耗和磁滯損耗 較為節(jié)能 c 合理配置 降低照明系統(tǒng)損耗 在本電站照明系統(tǒng)設計中 我們根據(jù) 水力發(fā)電廠照明設計規(guī)范 DL T 5140 2001 要求 其場所均盡可能選用高效節(jié)能光源產品 照明節(jié)能主要目的是 提高照明系統(tǒng)的總效率 合理采用照明燈具 方式及控制 分析如下 推廣使用高效光源 采用光效高 壽命長的各類氣體放電光源 優(yōu)選高效 配光合理的直接型燈具 要求室內燈具效率 70 室外燈具 效率 50 優(yōu)選氣體放電燈的啟動設備 熒光燈用電感鎮(zhèn)流器一般功耗為燈管額定功 率的 20 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的鎮(zhèn)流器功耗為燈管額定功率的 15 16 而電子鎮(zhèn) 流器與電感鎮(zhèn)流器相比 其啟動電壓低 噪聲小 溫升低 重量輕 無頻閃 功耗 比電感鎮(zhèn)流器降低 50 75 對熒光燈鎮(zhèn)流器性能作如下比較 最終選擇節(jié)能電感 型電子式鎮(zhèn)流器 選擇合理的照明方式 采用一般照明 重點照明 裝飾照明 混合照明 應急照明及疏散照明相結合方式 并充分利用天然光及各種集關裝置進行采光 選擇多種控燈方式 如各開關室 控制室分別采用分區(qū)控制和集中控制方 式相結合 主廠房和變電站采用集中控制方式 并按不同的工作區(qū)域確定適宜的照 度 節(jié)省投資和運行成本 選擇便于維護 檢修的燈具 增大其保持率 以降低維護成本 7 7 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 1 施工條件 調查收集并分析工程自然條件和工程條件 為確定導流時段 施工布置和堤防 施工時段提供依據(jù) 通過技術供應來源和外來材料進場條件 為確定施工道路提供 依據(jù) 1 工程概況及場地條件 簡述工程所在的位置 主要建設內容 施工場地條件 以及工程區(qū)附近可能提 20 供的修配加工條件 并附各單項工程的工程量匯總表 2 對外交通條件 概述工程區(qū)對外鐵路 公路和水路交通現(xiàn)況及近期擬建的交通設施 3 水文氣象條件 施工區(qū)氣象條件 包括個月平均降雨量 大于 5mm 和 10mm 的降雨天數(shù) 月 平均氣溫 極端最高氣溫 極端最低氣溫和有霧天數(shù) 并根據(jù)氣象條件確定施工 期內的土石方有效施工時間 每個水文站點或主要施工控制點處各施工時段 包括 11 月 次年 3 月 11 月 次年 4 月 內 5 年和 10 年一遇最高水位或流量 4 建筑材料及水電供應 主要敘述外來建筑材料的料源 施工區(qū)附近的水 電供應條件 2 天然建筑材料 分析砂石料 土料的料場分布 儲量 質量 通過經濟比較選擇料場 提出砂 石料的運輸方式 土料場的布置 主要技術參數(shù) 包括土質 儲量 開采量 開采 深度 取土區(qū)面積以及地下水埋藏深度 開采運輸方法 3 施工導流與施工降排水 根據(jù)建筑物的重要性 加固處理部位及堤內水系情況 確定導流標準 導流時 段和導流方式 進行導流建筑物設計 并結合地質條件分析選擇基坑將排水方案 分析施工風險 擬定度汛措施 1 導流標準 導流時段與導流方式確定 提出導流標準 導流時段以及導流方式的確定原則 采用列表的方式確定導流 標準 導流時段 導流方式和導流水位或流量 2 導流建筑物設計與施工 根據(jù)選定的導流方式與導流標準 比較確定導流建筑物的布置和設計斷面 列 表匯總各建筑物導流工程量 提出導流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3 施工降排水 初步擬定建筑物施工期間的初期排水和經常性明排水措施 根據(jù)地質條件和建筑物布置分析施工期地下水對基坑穩(wěn)定的影響 對于需要通 過降低地下水位施工的建筑物提出降水方式 降水設施的布置 降水工程量以及施 工方法 21 4 主體工程施工 對各單項主體工程提出施工方法 施工程序 進度控制及配備主要施工機械設 備 并對重要工藝提出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和技術要求 5 施工交通 基本選定各單項工程的對外交通方案 包括水路和陸路 進行施工區(qū)場內交 通干線的布置 提出對外交通和場內交通的工程量 將利用已有的道路和新建道路 分開 6 施工總布置 研究施工總布置的基本原則 提出施工工廠 生活設施的規(guī)模并進行布置 進 行土方平衡規(guī)劃 提出各單項工程的臨時工程量 施工占地面積和占地類型 占地 類型包括取土區(qū) 棄土區(qū) 臨時堆料區(qū) 施工布置區(qū) 含施工道路 施工生產生活 布置用地 跨縣工程臨時設施 施工占地劃分到各縣 1 施工工廠和施工房屋布置 提出施工工廠 施工房屋的規(guī)模 根據(jù)不同類型列表匯總 并進行規(guī)劃和布 置 2 土方平衡 分工程類型進行土方平衡 列表表示 建筑物工程應包含導流等工程量 確 定各類工程的取土量 棄土量 挖方利用量等 3 施工占地 對取土區(qū) 棄土區(qū) 臨時堆料區(qū) 施工布置區(qū) 含施工道路 施工生產生活布 置 用地類型進行分析 確定占地規(guī)模 列表匯總各類占地項目的占地面積 7 施工總進度 1 施工進度安排原則 說明施工進度的安排原則 可包括各級政府或主管部門的意見 以及總工期控 制 將問題嚴重的堤段或建筑物列出安排在前期施工 2 施工總進度 提出工程籌建期 準備期 主體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的控制進度 論敘各 階段控制性進度和相應的單項工程施工進度 并綜合平衡施工強度 計算建筑材料使用量和勞動力使用量 包括總工日 平均上工人數(shù)和高峰期上 22 工人數(shù) 8 附圖 附表 施工總平面布置圖 包括取土區(qū)位置 主要施工道路的布置 圖紙比例不應小 于 1 萬 典型建筑物施工導流布置圖 施工總進度表 工程量匯總表 8 8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 研究制定湖洼地管理運行模式 包括明確工程管理機構 人員 管理范圍和保 護范圍 洪水預報 防汛調度運用辦法 管理規(guī)章制度 測算管理運行費 提出管 理運行費用籌措辦法等 進行防洪除澇知識宣傳 提高水患意識 引導群眾調整農 業(yè)種植結構 減輕洪澇災害 1 管理機構 現(xiàn)狀管理機構及管理人員 明確工程建設后工程管理機構 根 據(jù)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 確定管理人員 明確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 2 管理設施 按照 堤防工程管理設計規(guī)范 SL171 96 水閘工程管理設 計規(guī)范 SL170 96 泵站技術管理規(guī)程 SL255 2000 等規(guī)范規(guī)程 并結合洼 地治理項目工程管理的具體情況 完善各類工程的管理設施 管理設施主要包括工 程觀測設施 交通設施 通信設施 其他管理設施以及管理單位生產 生活區(qū)建設 等 應在現(xiàn)有的管理機構內 在充分利用現(xiàn)有設施的前提下 對工程項目涉及到的 管理設施適當進行增補 應有詳細的現(xiàn)有情況和增配情況表 3 管理規(guī)章制度及工程調度運用 4 工程運行費測算及來源 工程年運行費即工程正常運行期每年所支出的費 用 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 工程維護費 材料與燃料及動力費 管理費及其 他直接管理費 其計算方法和原則按 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定額標準 試點 和 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guī)范 SL72 94 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并符合國家現(xiàn)行 的財務制度 9 9 工程占地拆遷與移民安置 工程占地拆遷與移民安置 工程占地拆遷與移民安置規(guī)劃主要依據(jù)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 移民安置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471 號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 移民設計規(guī)范 SL290 2003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23 28 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 以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 規(guī)范與資料 1 確定工程建設用地及影響范圍 根據(jù)工程設計確定工程建設用地及影響范圍 依據(jù)工程建設用地性質 用途與 能否復墾 分永久征地與臨時占地 按堤防 涵閘 泵站 河道 大溝等工程項目 分縣 區(qū) 鄉(xiāng)鎮(zhèn) 村計算工程占地數(shù)量 2 工程影響實物調查 明確實物調查的依據(jù)和組織 按照農村 城 集 鎮(zhèn) 工業(yè)企業(yè)與專業(yè)項目 進行工程建設用地影響實物調查 實物調查采取實地量測土地征用和居民遷移界線 全面調查工程影響范圍內的各項實物 查明影響對象的數(shù)量 質量和權屬 實物調查需先編制實物調查大綱或細則 全面調查后需進行抽樣實物調查 以 檢查實物調查的精度是否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的要求 允許誤差 3 實物調查結果要求調查者和被調查者簽字認可 并由地方人民政府簽署意見 實物調查原始資料需保留存檔 實物調查完成后需編制實物調查報告 3 農村移民安置規(guī)劃 確定農村移民安置規(guī)劃設計的依據(jù) 指導思想 方針和原則 明確規(guī)劃目標和 安置標準 基準年采用 2009 年 規(guī)劃設計水平年采用 2012 年 人口自然增長率采 用 8 以村為單位計算確定生產安置人口和搬遷安置人口 以村為單位分析移民安置 區(qū)環(huán)境容量 確定農村移民安置標準 去向和方案 進行移民生產和生活安置規(guī)劃 設計 編制農村移民安置規(guī)劃 計算移民安置補償投資 農村移民生產安置 應堅持以農業(yè)安置為主 對農業(yè)生產安置應擬定移民農業(yè) 生產開發(fā)方式 提出開發(fā)項目的規(guī)模和投資 對成片土地的開發(fā)項目 應進行勘測 規(guī)劃設計 對第二 第三產業(yè)的開發(fā)項目 應對其可行性進行論證 農村移民搬遷安置采取本地安置 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的原則 合理布 局新居民點 做到有利于生產 方便生活 居民點布設 遵循因地制宜 保障安全 有利生產 方便生活 保護生態(tài) 節(jié)約用地的原則合理規(guī)劃 有條件的地方 規(guī)劃 結合小城鎮(zhèn)建設進行 居民點的用地規(guī)模 根據(jù)國家和省有關規(guī)定 參照原有用地 情況綜合分析合理確定 居民點設計包括選址 居民點布局規(guī)劃 基礎設施規(guī)劃設 24 計 宅院布置規(guī)劃 交通規(guī)劃 供水 排水規(guī)劃 供電規(guī)劃 文教 廣播通訊規(guī)劃 農村移民安置規(guī)劃要進行耕地占補平衡規(guī)劃和農村移民生活水平預測與評價 4 城 集 鎮(zhèn)移民安置規(guī)劃 分析工程建設對城 集 鎮(zhèn)的影響情況 確定規(guī)劃任務與原則 選定安置方案 進行城 集 鎮(zhèn)移民安置規(guī)劃設計 對城 集 鎮(zhèn)移民 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安置方式 城 集 鎮(zhèn)移民集中 安置區(qū)的用地規(guī)劃 交通規(guī)劃 供水與排水規(guī)劃 供電規(guī)劃 文教 廣播通訊規(guī)劃 綠化工程規(guī)劃要結合城 集 鎮(zhèn)規(guī)劃合理安排 5 機關事業(yè)單位與工商企業(yè)安置規(guī)劃 分析工程建設對機關事業(yè)單位與工商企業(yè)的影響情況 確定規(guī)劃任務與原則 選定安置方案 進行機關事業(yè)單位與工商企業(yè)安置規(guī)劃設計 機關事業(yè)單位與工商企業(yè)安置規(guī)劃根據(jù)影響程度及影響單位恢復重建的意愿 確定安置恢復方案 對不影響生產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