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檢測題.doc_第1頁
六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檢測題.doc_第2頁
六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檢測題.doc_第3頁
六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檢測題.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檢測題(時間:45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參加以“尋找人類足跡”為主題的夏令營活動的同學,要到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的遺址所在地,他們應該去哪里?( )A云南元謀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河姆渡2.央視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曾經播放了專題片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請問同學們,通過這部專題片可以看到的生活場景有哪些?( )元謀人使用粗糙的石器勞動 北京人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 北京人結成群體生活在一起 A B. C. D.3.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jù)。下圖是根據(jù)化石復原的原始人頭像示意 圖,這種猿人曾經居住于現(xiàn)在的( )A云南境內 B北京境內 C陜西境內 D浙江境內4. 2014年5月18日,集展覽、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北京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該館重點介紹的原始人群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5.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覽西安古城墻、秦始皇陵兵馬俑外,還能參觀( )A.河姆渡遺址 B.山頂洞遺址 C.大汶口遺址 D.半坡遺址6.在一次烹飪課上,一位同學把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命名為“炎黃子孫”,表達了對我國古代的原始農耕成就的崇敬之情。你知道“大米和小米”與下列的哪兩個原始居民有關系嗎?( ) 北京人 山頂洞人 半坡人 河姆渡人A B C D7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中華遺產與中國地理學會共同發(fā)起的“中國地理百年大發(fā)現(xiàn)及最具華夏文明符號意義的百項考古發(fā)現(xiàn)”評選活動在北京揭曉,河姆渡遺址同時入選“中國地理百年大發(fā)現(xiàn)名錄”和“最具華夏文明符號意義的百項考古發(fā)現(xiàn)”。下列關于河姆渡人的說法錯誤的是( )A.是我國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B.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C.農業(yè)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D. 還能夠飼養(yǎng)家畜8.下列原始人類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半坡遺址 元謀人 北京人 河姆渡遺址A. B. C. D.9. 某歷史紀錄片半坡居民的生活,介紹了半坡人生活的歷史信息。其中介紹錯誤的是( )A.生活在長江流域 B.住著半地穴式房屋C.種植糧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產10. 能夠較典型的反映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是( ) 北京人 山頂洞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A. B. C. D.11.在下列圖片中,反映長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栽培稻谷遺存 魚紋彩陶盆 干欄式房屋 司母戊鼎A B C D12. 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 )A炎帝、黃帝戰(zhàn)勝了蚩尤B海外華人散居世界各地C華人是黃皮膚的黃色人種 D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13.形成日后華夏族的主要部落是( ) A黃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黃帝、炎帝、蚩尤部落 D黃帝、炎帝部落14.下列有關禹的傳說,正確的是( )杰出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 治水英雄 因“禪讓”而得到首領的位置 鼓勵人們開墾農田,適時耕種 A. B. C. D.15. 我們的祖先在與自然災害抗爭中,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右圖反映的是( )A.大禹治水 B.精衛(wèi)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一、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非選擇題(第16題10分,第17題9分,第18題20分,第19題16分,共55分)16.閱讀下列材料(10分)1958年5月,在韶關市曲江縣城馬壩鎮(zhèn)獅子巖的洞穴里,當?shù)剞r民在采挖洞中的堆積物作肥料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中年男性的頭骨化石和一批動物化石,考古學家如獲至寶。經鑒定,那個頭骨化石是13萬年以前的原始人類,因為這個頭骨化石是在馬壩發(fā)現(xiàn)的,考古學家便將之命名為“馬壩人”。馬壩人把石塊打制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削成木棒作為工具,艱難地掀開了珠江流域光輝歷史的扉頁。據(jù)韶關歷史改編請回答:(1)從生產工具的發(fā)展水平來看,馬壩人生活在什么時代?理由是什么?(4分)(2)馬壩人的生活狀況與我們學過的哪一古人類最相近?(2分)(3)材料說馬壩人的生活非常艱難,你能想象一下馬壩人的生活情景嗎?(4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下面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在參觀某一古代人類遺址時寫下的詩句:“彩陶精美,畫紋亦多珠?;騽t呈人面,或則呈雙魚。農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護壕深二丈,其廣亦相如。何奈遺址中,獨不見文書?!闭埢卮穑海?)根據(jù)材料中詩歌的內容請你猜測出這是對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繪? (2分)(2)你能舉出“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的一個彩陶文物代表嗎?(2分)(3)“農耕既普及”詩中描繪的原始居民耕種的是什么農作物?(2分)(4)郭沫若參觀此遺址最大的遺憾是什么?(3分)18. 讀圖回答問題(20分)(1)指出圖中A、B分別代表的文化遺址(4分)A B (2)結合圖片,根據(jù)所學知識,完成下表中的空白。(16分)距今年代地理方位種植的農作物居住的房子樣式A_流域B_流域19.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針,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