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研討會系列 第二輪復習的研究 第四部分 如何促進知能轉化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頁
高考地理研討會系列 第二輪復習的研究 第四部分 如何促進知能轉化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頁
高考地理研討會系列 第二輪復習的研究 第四部分 如何促進知能轉化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頁
高考地理研討會系列 第二輪復習的研究 第四部分 如何促進知能轉化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頁
高考地理研討會系列 第二輪復習的研究 第四部分 如何促進知能轉化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部分 如何促進知能轉化 自然地理為例 第一部分宇宙中的地球 東西半球分界線 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原因 為了保證大陸和國家的完整 1 在105 e和赤道交匯某地 下列日期中 數字電視網受太陽電磁波輻射干擾影響最明顯的是 a 6月22日前后b 7月1日前后c 9月23日前后d 12月22日前后 解析 一年中 春分和秋分日 太陽直射赤道 赤道得到太陽輻射最強 受到的干擾也最強 2 該地一天中 數字電視因受太陽電磁波輻射干擾影響最強的時間為北京時間 a 0時左右b 1時左右c 12時左右d 13時左右 解析 一天中 正午太陽輻射最強 當105 e位于12點位置時 北京時間為13點 在什么位置看太陽 什么時間太陽光照圖 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陽直射點最近的一天 距太陽直射點最遠的一天 夏至日6月22日 冬至日12月22日 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 3 衛(wèi)星發(fā)射的最佳發(fā)射時間窗口如何選擇 時間 在一天中一般選在晴朗無云的夜晚 主要便于定位和跟蹤觀測 時節(jié) 選在冬季 秋季 中國降水較少 天氣較穩(wěn)定 便于監(jiān)控 回收 同時避開南半球的惡劣天氣 4 下圖中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 北京時日期與時間是 此時 北京天安門 40 n 116 e 紅旗旗桿的影子朝向是 第二部分地殼及變化 5 喀斯特地形中的溶洞是 作用形成的 圖中 的名稱分別為 形成的化學反應為 6 右下圖表示巨蟒出山風景 它是江西三清山標志性景觀 海拔1200余米 相對高度128米 是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崗巖石柱 左圖為三大巖石與巖漿之間的循環(huán)示意 結合相關知識完成 1 2 題 1 形成巨蟒出山風景的巖石屬于圖中的 a 甲b 乙c 丙d 丁 2 該景觀形成的地質作用有 巖漿侵入 地殼運動 外力作用 火山噴發(fā)a b c d 解析 1 花崗巖屬巖漿巖 左圖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 突破點在于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 由此可知 丁為巖漿 乙為巖漿巖 甲為沉積巖 丙為變質巖 解析 2 花崗巖為侵入型巖漿巖 結合題意 該山體形成與地殼運動有關 另外該標志是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 1 b 2 a 斷層 地壘與地塹 7 下圖是美國宇航局網站公布的一張火星北極新月形沙丘的照片 讀圖回答 1 2 題 1 圖示地區(qū)盛行的火星風風向為 a 甲b 乙c 丙d 丁 2 下列地區(qū)易形成 且大面積分布有圖示地貌的是 a 沙質海灘b 塔里木盆地c 黃土高原d 云貴高原 解析 第 1 題 新月形沙丘坡度緩的一側為迎風坡 由此可以判斷甲為火星風的風向 第 2 題 塔里木盆地多沙漠且受冬季風影響 易形成新月形沙丘 8 馬鈴薯作為第四大糧食作物 下圖為我國馬鈴薯優(yōu)勢區(qū)域分布圖 馬鈴薯適應性強 在不適合大多數農作物生長的環(huán)境下 也可以種植并獲得一定的產量 我國馬鈴薯優(yōu)勢區(qū)域與地質災害多發(fā)區(qū)的分布范圍大體一致 結合圖指出馬鈴薯優(yōu)勢區(qū)域的主要地質災害類型 并結合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分析其形成原因 1 類型 答案 2 原因 地處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過渡地帶 降水集中于夏季 降水強度大 地處農區(qū)與牧區(qū) 林區(qū)的過渡地帶 毀林開荒 開墾草原導致天然植被破壞嚴重 滑坡 泥石流 地處我國三大階梯交接面附近 地質條件復雜 地勢起伏大 第三部分大氣環(huán)境 1 大氣對地理環(huán)境的作用 a 防彈衣 b 遮陽傘 c 保溫被 2020 2 3 25 25 城市熱島 城市風 城市雨島 山谷風 季風 9 研究表明 夏季風不同年份的強弱變化是中國大陸頻繁發(fā)生旱澇災害的根本原因 在夏季風勢力強盛的年份 我國往往出現 a 北旱南澇b 北澇南旱c 南北皆旱d 南北皆澇 10 讀圖判斷 abcd表示等溫線的分布 表示7月份的為 表示7月份的為 赤道 11 下圖為 臨太平洋某地氣溫與降水量逐月分配情況示意圖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 判斷該地所屬的氣候類型并簡述其特征和成因 類型 南半球地中海氣候特征 12 1 2月炎熱干燥 5 6 7 8 9溫和多雨成因 受盛行西風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 2 根據圖示信息 判斷符合該種氣候類型分布的地區(qū) a 地中海地區(qū)b 日本海附近c 加利福利亞地區(qū)d 智利沿海 3 簡述該地12月22日的時候 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分布情況 12 中國氣象災害分布圖 季風區(qū)普遍的氣象災害是什么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華北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干旱原因及出現季節(jié)的差異 為何東北出現干旱的幾率較少 華北 以春旱為主 原因主要有 華北春季降水較少 且春季氣溫回升快 水分蒸發(fā)量大 其次 春季農業(yè)用水量增加較大 春季是冬小麥返青的季節(jié) 農業(yè)用水量較大 旱澇災害 季風區(qū)降水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大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以伏旱 7 8月 為主 原因主要為副高控制 空氣下沉 此時若有臺風 可緩解旱情 東北春旱不明顯原因 春季積雪融化 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旱情 1 a b兩地所處的地形區(qū)的名稱 2 簡述b地形區(qū)東西兩側降水量的差異 3 分別簡述等溫線在e f兩地彎曲或走向特點 并解釋成因 4 判斷甲處等溫線走向特點及其原因 1 南嶺 武夷山脈 2 差異主要體現在降水 因山脈東坡為迎風坡 降水多于西側背風坡 3 e地等溫線向低緯 南 突出 主要受秦嶺影響 f地等溫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 受海洋影響大所致 4 近似南北走向 橫斷山脈的影響 13 讀 某區(qū)域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回答下列問題 低壓 700ph 800ph 900ph 700ph 800ph 900ph 高壓 氣旋 半球 反氣旋 半球 氣流順時針輻合 中心氣流上升 氣流逆時針輻散 中心氣流下降 14 讀世界某區(qū)域示意圖 圖中曲線為多年平均降水量線 單位 mm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1 2 題 1 圖中降水的空間分布特征是 a 自東向西逐漸減少b 自南向北逐漸減少c 自東南向西北逐漸增多d 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增多 2 形成圖中降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 自東向西受來自大西洋西風的影響增強b 自南向北受西風控制時間減少c 自東向西受來自大西洋西風的影響減弱d 自南向北受副熱帶高氣壓的影響增強 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 15 下圖為1951 2002年我國氣溫增溫速率的分布圖 據此回答下題 1 1951 2002年 我國氣溫升高最明顯的地區(qū)在a 西北 華北 東北地區(qū)b 西北 華北 西南地區(qū)c 西北 華北 華東地區(qū)d 西北 華北 華南地區(qū) 2 全球氣溫升高 是就全球平均狀況而言 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個區(qū)域氣溫都在升高 圖中能反映出該道理的地區(qū)為a 黃河流域b 長江流域c 東北平原d 珠江三角洲 第四部分水循環(huán)和洋流 1 水循環(huán) 外因 太陽輻射能和重力能的雙重作用 內因 水在常溫常壓下的三態(tài)轉換 2 河流特征的描述思路 3 流域與分水嶺 分水線 4 河流水系 各干支流組成 4 4 3 5 黃河水系 6 長江水系 16 下圖為某地河水水位與地下水位年變化示意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為河水水位 且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 b b為地下水位 且地下水長年補給河水 c 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 可能位于地中海沿岸 d 河水與地下水相互補給 可能位于季風氣候區(qū) 17 哥倫布航海期間 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儀觀察北極星 只要數據為28 他就堅信自己航向正確 讀 哥倫布航海線路圖 和 所使用的象限儀圖 據此回答 1 2 題 1 按哥倫布的最初計劃 他將一直沿 a 4 34 n航行b 28 n航行c 41 34 n航行d 62 n航行 2 哥倫布第一次航行沿 線用了37天 第二次航行沿 只用了20天 線比 線遠 但少用了17天的時間 為什么呢 北大西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加那利寒流 123456789101112月 a b c 300 900 600 流量 立方米 秒 1 圖中abc分別代表河流的三種補給形式 a b c 2 圖中河流一年中形成 個汛期 此河位于我國 地區(qū) 3 圖中的三種補給來源中 可靠而穩(wěn)定的補給來源是 冰川融水補給 降水補給 2 西北 地下水 地下水 18 讀圖完成下面各題 第五部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19 2009年11月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工作者在云南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qū)百花嶺發(fā)現一片新的熱帶雨林 據悉 這片熱帶雨林沿溝分布在洗澡河海撥1300米至1500米范圍內 是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緯度最北 25 19 n 海拔最高的是熱帶雨林 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保護價值 該熱帶雨林體現了 a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b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c 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d 非地帶性現象 20 黃土高原地區(qū)的水土流失對黃河中 下游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會產生哪些影響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中游含沙量加大 下游泥沙淤積 形成地上河 洪澇災害頻繁 土壤鹽漬化 形成沖積平原 地下水位升高 某一要素的變化 不僅影響當地 還會影響其他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 第六部分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寒地區(qū) 山區(qū)城市一般沿河谷階地或在開闊低地分布 21 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南北美洲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狀況比較表 材料二 我國部分流域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柱狀圖 1 水資源總量北美洲比南美洲 水資源開發(fā)率北美洲比南美洲 2 分析南 北美洲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結構特點并比較經濟水平的差異 3 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是 4 南北水調 工程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重要舉措 其中的 南 指流域 北 指和地區(qū) 5 京杭大運河是 南水北調 的重要通道之一 讀下圖 簡述京杭大運河北京至長江段河底地勢變化對 南水北調 的影響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答案 1 少高 2 南美洲水資源豐富 但經濟發(fā)展水平低 水資源年開采量小 且主要用于農業(yè)用水 北美洲經濟發(fā)達 水資源開采量大 工業(yè)和農業(yè)用水量大 3 南多北少 黃淮海流域缺水嚴重 4 長江西北華北 5 京杭大運河北京至長江段地勢中間高 兩邊低 使南水北調工程量加大 黃河以南段需動力提水 22 我國某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對霜凍現象進行探究性學習 下圖是他們通過長期收聽天氣預報繪制的我國東部地區(qū)的平均初霜 終霜日期曲線圖 據此回答下題 1 圖中初霜 終霜出現時間差異很大 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因素是 a 作物品種b 緯度位置c 海陸位置d 地形 2 不利于霜凍發(fā)生的條件是 a 天氣嚴寒b 地面輻射強c 微風d 大氣逆輻射強 3 為了探究霜凍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小組成員在棉花試驗田上鋪了一層粗砂進行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