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211 文言實詞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211 文言實詞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211 文言實詞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211 文言實詞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211 文言實詞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文言實詞 千金求馬古之君人 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三年不能得 涓人 言于君曰 請求之 君遣之三月 得千里馬 馬已死 買其首五百金 反以報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馬 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涓人對曰 死馬且買五百金 況生馬乎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 千里之馬至者三 注 君人 人君 國君 涓人 國君的近侍 答案1 派遣 通 返 回來 從事 做 引申為 買 一周年2 要得到人才 首先是重視人才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參考譯文 從前有個君主 用千兩黃金買千里馬 三年沒有買到 一個近臣對君主說 請讓我去買千里馬 君主派他出去了三個月 買到了千里馬 可馬已經(jīng)死了 他用五百兩金子買了那馬頭 返回向君主報告 君主大怒道 要你買活馬 為什么用五百兩金子買死馬 近臣回答說 死馬都用五百兩金子買 何況活馬呢 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會買馬的 千里馬很快就會來的 于是不過一年 有多匹千里馬來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d 闕 空缺 空額 答案d 2 以下各組句子中 全都表明蕭燧恪盡職守的一組是 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論 官當擇人 不當為人擇官 有所依憑 無善狀 燧皆奏罷之 若恃小康 萌驕心 非臣所知 官鏹不滿三千 燧儉以足用 為請諸朝 發(fā)太倉米振之a(chǎn) b c d 解析本題從分析人物品質(zhì)的角度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 是說明蕭燧品性正直 其時他并未擔任主考官 故不能表明 恪盡職守 是說明蕭燧從政節(jié)儉 并非 恪盡職守 是說明蕭燧體恤百姓 并非 恪盡職守 都表明蕭燧 恪盡職守 答案c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蕭燧天分很高 為官不畏權(quán)貴 他自幼能文 進士及第后進入仕途 其時秦檜當權(quán) 與其親黨密告蕭 要他主持秋試錄用其子秦熺 遭到蕭的拒絕 b 蕭燧剛直敢言 所奏切中時弊 皇上向他征詢意見 他乘便諷勸皇上親近君子疏遠小人 親信有功可賞賜財物卻不可賦予權(quán)力 得到皇上贊許采納 c 蕭燧政績卓著 受到皇上嘉勉 嚴州面積狹小財物匱乏 他勤儉理政 以盈余填補拖欠 各地都感到寬松 皇上升遷蕭燧的職位 調(diào)他去治理婺州 d 蕭燧回到朝廷 仍關(guān)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間 江浙兩年水澇干旱 他奏請下詔諸司協(xié)助解決 又奏言廣西百姓深受身丁錢之害 建議大多得以施行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原文中密告蕭燧秋試會擔任主考官的只是秦檜的親信黨羽 秦檜沒有親自參與 a項表述不當 答案a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今賢否雜糅 風俗澆浮 兵未強 財未裕 宜臥薪嘗膽以圖內(nèi)治 譯文 2 燧謂 東西異路 不當與 然安忍于舊治坐視 譯文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 句中 賢 否 均為詞類活用 形容詞用作名詞 譯為 有德才的人 無德才的人 澆浮 同義連用 意為 輕薄 輕浮 以 是表順承關(guān)系的連詞 相當于 來 治 指治理得好 可以譯為 安定 太平 2 句中 東 西 指東部 西部 路 古今異義 這里是古代的行政單位 與 給 后面省略賓語 之 指糧食 安 疑問代詞 哪里 治 治理 管理 這里活用為名詞 所管轄地區(qū) 答案 1 如今有德才和無德才的人混雜一道 風俗澆薄虛浮 兵力不強大 財力不充裕 應(yīng)當臥薪嘗膽以求國內(nèi)安定太平 2 蕭燧說 東部 西部不屬同路 按說不該給糧食 但我哪能忍心對原管轄地區(qū)不管不問呢 參考譯文 蕭燧 字照鄰 臨江郡軍地人 蕭燧幼時才能出眾 很小就能寫文章 紹興十八年 考中進士 授官平江府觀察推官 當時秦檜當權(quán) 他的親信黨羽秘密地告訴蕭燧 秋試時一定會調(diào)他到漕臺考場擔任主考官 蕭燧追問原因 那人說 丞相有兒子要參加考試 想把這件事托付給您 蕭燧憤怒地說 剛剛?cè)胧嗽趺茨茏雒亮夹牡氖虑?秦檜懷恨在心 不久 蕭燧 受命到秀州 到那里后發(fā)現(xiàn)名額已經(jīng)滿了 就從考官中換一名到漕臺考場去主持考試 秦熺果然考中前列 宋孝宗初年 授官諸王宮大小學教授 輪流應(yīng)對皇帝的提問時 闡述了 官職應(yīng)當選擇合適的人 而不應(yīng)當因人選官 的觀點 皇帝很高興 作 用人論 賞賜給大臣們 淳熙二年 升任起居郎 在此以前 監(jiān)察御史一職空缺 朝中官員議論蕭燧很合適 因為沒有在郡縣中任職的經(jīng)歷 而作罷 于是授官左司諫 當時宦官甘昪的門客胡與可 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奉命出使在外 有所倚仗 做下許多壞事 蕭燧都上奏罷免了他們 當時朝中再次商議繼續(xù)進攻 擴大戰(zhàn)果的事情 皇帝拿這件事來問蕭燧 蕭燧回答說 如今有德才和無德才的人混雜一道 風俗澆薄虛浮 兵力不強大 財力不充裕 應(yīng)當臥薪嘗膽以求國內(nèi)安定太平 如果自恃國內(nèi)稍微安定 萌生驕縱之心 結(jié)果 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皇帝說 真是忠言啊 于是勸諫皇帝匡正法紀 采納直言 親近君子 疏遠小人 親信有了功勞可以賞賜財物 卻不能賦予權(quán)力 皇上都贊許采納了這些建議 蕭燧 出任嚴州知州 嚴州面積狹小財物匱乏 蕭燧剛剛到任時 官錢不到三千貫 他為政節(jié)儉 財用逐漸富足 兩年之間 以盈余填補拖欠 各地都感到寬松 皇上正吝惜官職 沒有功績不肯授予職位 卻仍然 下詔蕭燧治理郡縣有功 授官敷文閣待制 調(diào)任婺州知州 離任時 嚴州父老攔住道路 幾乎不能行走 送出州境的百姓有上千人 婺州與嚴州鄰近 當?shù)厝耸熘掛莸姆ㄒ?guī)教令 所以無需費力而州內(nèi)治理得很好 當時天大旱 浙西常平司請求將糧食運到嚴州 蕭燧說 東部 西部不屬同路 按說不該給糧食 但我哪能忍心對原管轄地區(qū)不管不問呢 為這件事向朝廷請示 打開太倉取米賑濟災(zāi)民 淳熙八年 蕭燧 被召回朝廷 進言說 江 浙連續(xù)兩年蒙受旱澇災(zāi)害 希望能下詔要求臣民上書言事 仍舊讓各部門協(xié)助解決郡縣賦稅 不要只是督促催繳 淳熙十年 上書奏言廣西各州郡百姓深受身丁錢之害 建議大多得以施行 各種盛大的慶祝典禮時朝廷的恩澤 丁錢也得以減半 也是從蕭燧開始實行 紹熙四年去世 享年七十七歲 限定時間 你應(yīng)該在20分鐘內(nèi)完成題目 方法指導 做題前 你應(yīng)關(guān)注兩個細節(jié) 1 閱讀文言文文段 首先應(yīng)該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 2 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或句子 不要停頓 可以跳躍過去繼續(xù)讀后文 示例 2012 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題目 與薛壽魚書 清 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 而其子若 孫必欲推而納之于必朽之處 此吾所為悁悁而悲也 夫所謂不朽者 非必周 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 秋之弈 俞跗之醫(yī) 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 孔而后可以不朽 則宇宙間安得有此紛紛之周 孔哉 注 此文是袁枚寫給名醫(yī)薛雪 號一瓢 之孫薛壽魚的一封信 信中借如何評價薛雪 批評了當時重理學輕技藝的社會風氣 若 和 同 不祿 死的委婉說法 夭札 因病而早死 藝成而下 語出 禮記 樂記 德成而上 藝成而下 藝 技藝 周 程 張 朱 即周敦頤 程顥 程頤 張載 朱熹 均為理學家 刀圭 用來量取藥末的器具 代指藥物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意 在文中是 意料 想到 的意思 b項中的 執(zhí) 和c項中的 襲 的解釋是正確的 d項中的 壽 考查的是名詞的使動用法 使 長壽 答案a 命題揭秘 文言實詞的考查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 考查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 這與文言文的特點是一致的 文言文中的詞語也是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 2 考查的對象為常見常用詞 考綱中所舉的120個實詞 不是個個都考 考查的都是常見常用的 當然 高考命題時也不局限于這120個實詞 這就提醒我們在學習古文時 要注意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實詞 3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和古今異義都有涉及 實詞的考查 一般以考查一詞多義為主 同時涉及對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通假字的考查 4 考查形式依然以選擇題為主 在翻譯題目中也會涉及對實詞的考查 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法1 雙音詞推斷法古漢語多單音節(jié)詞 現(xiàn)代漢語多雙音節(jié)詞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衍變而來 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 推斷某個文言實詞的含義時可以將其擴充為雙音詞 再依據(jù)語境取舍 如 朝 早晨 朝廷 朝見 朝代 辭 言辭 文辭 推辭 辭讓 告辭 等等 而命題者又常常利用這一點設(shè)置迷局 演示題1 自新少讀書 敏慧絕出 古經(jīng)中疑義 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 自新隨口而應(yīng) 若素了者 與其兄耕田度日 帶笠荷鋤 面色黧黑 夜歸 則正襟危坐 嘯歌古人 飄飄然若在世外 不知貧賤之為戚也 兄為里長 里多逃亡 輸納無所出 每歲終 官府催科 搒掠無完膚 自新輒詣縣自代 而匿其兄他所 縣吏怪其意氣 方授杖 輒止之 試之文 立就 慰而免之 歸子曰 余與自新游最久 見其面斥人過 使人無所容 儔人廣坐間 出一語未嘗視人顏色 解析a項 了 明白 了解 d項 面 當面 名詞作狀語 a d兩項都可以用雙音詞推斷法 b項 戚 憂傷 但c項 怪 解釋為 責怪 錯誤 文中縣吏沒有 責怪 自新 而是善意地 止杖 阻止施行杖刑 另外 怪 是形容詞 作謂語時不能帶賓語 句中應(yīng)是活用 因此 怪 是意動用法 對 感到奇怪 答案c 參考譯文 自新年少讀書 聰明絕倫 古代經(jīng)書中有疑惑難解之處 學友們勤奮不懈而無所獲 自新隨口而答 仿佛平常時就已經(jīng)很清楚的樣子 他和兄長耕田度日 戴著斗笠扛著鋤頭 臉色曬得很黑 夜間歸來 就正襟危坐 吟詠古人的詩文 飄飄然仿佛在塵世之外 不知道為貧賤事而憂傷了 他的哥哥是里長 鄉(xiāng)里多有逃亡之人 租稅沒地方來 每到年終 官府催交租稅 把他的兄長拷打得體無完膚 自新就前往縣衙代替哥哥 受責罰 而把他的哥哥藏在別的地方 縣吏對他的神情氣概感到奇怪 剛要施與杖刑 縣吏就阻止了 讓他試寫一篇文章 他馬上就寫成了 縣吏安慰他 并免去了對他的刑罰 歸子說 我和自新交游最久 看見他當面斥責別人過錯 使對方下不來臺 大庭廣眾之下 他說話從不看人家的臉色 2 詞性推斷法根據(jù)實詞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 推知它的詞性 根據(jù)詞性進而推知它的詞義 如主語 賓語常由名詞 代詞充當 謂語大多由動詞 形容詞充當 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 演示題2 郭原平字長泰 稟至行 養(yǎng)親必己力 性閑木功 傭賃以給供養(yǎng) 性謙虛 每為人作匠 取散夫價 主人設(shè)食 原平自以家貧 父母不辦有肴味 唯餐鹽飯而已 若家或無食 則虛中竟日 義不獨飽 要須日暮作畢 受直歸家 于里中買糴 然后舉爨 解析根據(jù)加點詞的詞性來推斷 a項 稟至行 是主謂結(jié)構(gòu) 稟 作主語 應(yīng)是名詞 解釋為動詞 賜予 錯誤 應(yīng)理解為 生性 稟性 b項 性閑木功 是 主語 謂語 賓語 的形式 閑 在句中作謂語 應(yīng)為動詞 通 嫻 解釋為 熟習 正確 c項 受直 是動賓結(jié)構(gòu) 受 動詞 意為 接受 直 解釋為名詞 報酬 正確 d項為主語省略的主謂句 買糴 舉爨 為順承的兩件事 爨 解釋為 做飯 正確 其實 這道題如能準確判別 稟 在句中的詞性 就可以輕松解答 答案a 參考譯文 郭原平 字長泰 他生性孝順 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侍養(yǎng)父母 他熟悉木工技藝 常靠給人做工來供養(yǎng)雙親 他生性謙虛 常給人做工 收取短工的工錢 雇主招待他吃飯時 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 父母不曾吃葷菜 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飯就算了 家里有時沒飯吃 他就整日空腹干活 和家里人一同挨餓 等到傍晚收工 得了工錢回家 到市場買點米 然后燒火做飯 3 結(jié)構(gòu)推斷法古人為文講究對稱 常常使用一些結(jié)構(gòu)相同 詞義相近或相對的句子 這樣的句子形式整齊 節(jié)奏和諧 可以利用這一結(jié)構(gòu)特點推知詞義 解析a項 逾遠 和 彌存 是對稱結(jié)構(gòu) 逾 是越過 經(jīng)歷 的意思 逾遠 就是經(jīng)歷久遠的年代 彌存 就應(yīng)該理解為 長久存在 的意思 彌 是長久的意思 把 彌 理解為 更加 錯誤 可能是錯把 逾 當作 愈 來理解而致錯 b項 周窮振乏 是 家無余財 的原因 周窮 與 振乏 是對稱結(jié)構(gòu) 意思相同 近 周窮 即周濟窮人 由此可知 振乏 為救濟窮人 振 通 賑 救濟 理解為 振作 錯誤 d項 任目 和 惡鏡 是對稱結(jié)構(gòu) 惡鏡 就是討厭鏡子 可以推測 任 和 惡 是反義詞 把 任 解釋為 放縱 錯 應(yīng)該是 相信 信任 的意思 答案c 4 聯(lián)想推斷法試卷上常出現(xiàn)一些難理解的文言實詞 我們可以聯(lián)想課文有關(guān)語句中的用法 相互比照 辨其異同 然后初步確定它在文中的含義 解析c項 鄙 是個古今異義詞 在文言文中常見的含義是 見識淺陋 如 出師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 再如 曹劌論戰(zhàn) 肉食者鄙 此處結(jié)合上下文 魯有兩生不肯行 曰 公所事者且十主 皆面諛以得親貴 吾不忍為公所為 吾不行 公往矣 無污我 和 叔孫通笑曰 可知 鄙 解釋為 品德低下 有誤 理解為 見識淺陋 才對 a項 益 作副詞 除了有 更加 之義外 也有 漸漸 義 如柳宗元的 黔之驢 益習其聲 又近出前后 b項 度 在句中的含義是 估量 估計 如 鴻門宴 度我至軍中 公乃入 答案c 對文言實詞的考查 重點是古今詞義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那些實詞 此外 我們還應(yīng)特別注意實詞的一詞多義 通假字 古今異義 偏義復詞 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 從而準確把握文言文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知識精要 一 一詞多義一個詞有多種含義 有本義 引申義 比喻義 假借義 而且屬于不同詞類 學習一詞多義知識 可以從詞的本義推斷引申義 如 引 二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應(yīng)用甲字 使用時借用與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 甲字叫本字 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通假的具體情況 三 古今異義古今詞義變化有詞義擴大 縮小 轉(zhuǎn)移和感情色彩變化等幾種情況 如 四 偏義復詞在文言文中 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 而用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 另一個則起陪襯作用 這就是文言中的偏義復詞現(xiàn)象 也有人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 偏義復指 1 語義相對的偏義復詞 1 宮中府中 俱為一體 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 異同 偏指 異 不同 2 晝夜勤作息 作息 偏指 作 勞作 3 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 偏指 去 離去 2 語義相近的偏義復詞 1 便可白公姥 及時相遣歸 公姥 偏指 姥 婆婆 2 我有親父兄 性行暴如雷 父兄 偏指 兄 兄長 又如某年上海高考題中 要求將 蓋目眶盡腫 不可開合也 一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難度并不高 但有相當多的考生對偏義復詞不甚了解 結(jié)果把 開合 這個偏義復詞當作兩個詞處理 鬧出了 張不開 閉不上 的笑話 五 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 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 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 判斷時要參照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 具體而言 它包括 名詞的活用 動詞的活用 形容詞的活用 數(shù)詞的活用等 1 名詞的活用 1 名詞作狀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 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用作狀語 在句中起修飾作用 如 天下云集響應(yīng) 贏糧而景從 過秦論 云 響 景 像云彩 像回聲 像影子一樣 而相如廷叱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廷 在朝廷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勸學 日 每天 2 名詞用作動詞現(xiàn)代漢語中 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 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 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 活用以后 名詞變成相關(guān)的動詞的用法 如 籍吏民 封府庫 鴻門宴 籍 登記 沛公欲王關(guān)中 鴻門宴 王 稱王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絕江河 勸學 水 游泳 3 名詞的使動用法文言文中 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 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 如 生死而肉骨 左傳 襄公二十二年 肉 使 長肉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鴻門宴 王 讓 稱王 4 名詞的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 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 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 如 稍稍賓客其父 傷仲永 賓客 把 當作賓客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阿房宮賦 鑒 以 為鑒 2 動詞的活用 1 動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 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 有時又受 其 之 等詞語修飾限制 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 如 追亡逐北 伏尸百萬 流血漂櫓 過秦論 亡 為動詞用作名詞 意思是敗逃的人 殫其地之出 竭其廬之入 捕蛇者說 出 入 產(chǎn)出 收入 古人之觀于天地 山川 草木 蟲魚 鳥獸 往往有得 游褒禪山記 得 收獲 心得 2 動詞的使動用法文言文中 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 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 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 如 項伯殺人 臣活之 鴻門宴 活 使 活命 外連衡而斗諸侯 過秦論 斗 讓 爭斗 3 動詞為動用法文言文中 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 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 因為 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 如 今亡亦死 舉大計亦死 等死 死國可乎 陳涉世家 死 為 而死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阿房宮賦 哀 為 哀嘆 3 形容詞的活用 1 形容詞用作名詞在文言文中 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 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或特征 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 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 陳涉世家 堅 堅固的鎧甲 銳 銳利的兵器 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過秦論 固 險要的地勢 知否 知否 應(yīng)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綠 綠葉 紅 紅花 2 形容詞用作動詞在文言文中 有時候形容詞不再表示事物性質(zhì) 而是表示相應(yīng)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展 如 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游褒禪山記 窮 走到盡頭 牛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白居易 賣炭翁 高 升高 此誠雕蟲之戲 不足為多也 白居易 與元九書 多 推崇 贊許 3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在文言文中 當形容詞帶賓語時 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 這種活用方式 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 如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泊船瓜洲 綠 使 變綠 諸侯恐懼 會盟而謀弱秦 過秦論 弱 使 削弱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過秦論 愚 使 愚笨 4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 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 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 如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小 認為 小 予怪而問之 劉基 賣柑者言 怪 認為 怪 患志之不立 徐斡 中論 治學 患 以 為憂患 4 數(shù)詞的活用在文言文中 數(shù)詞有時用來充當謂語 陳說事情的狀況 或表示具有某個數(shù)量的事物 1 數(shù)詞用作動詞如 六王畢 四海一 阿房宮賦 一 統(tǒng)一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燭之武退秦師 貳 背離 二三其德 詩經(jīng) 氓 二三 不專一 不忠誠 2 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如 予觀夫巴陵勝狀 在洞庭一湖 岳陽樓記 一 全 滿 蚓無爪牙之利 用心一也 勸學 一 專一 解析c項 間 小路 這里是名詞作狀語 從小路 的意思 a項 得 名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