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人教版選修1ppt課件.ppt_第1頁
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人教版選修1ppt課件.ppt_第2頁
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人教版選修1ppt課件.ppt_第3頁
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人教版選修1ppt課件.ppt_第4頁
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人教版選修1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8年 月18日 溫家寶總理在答采訪兩會的記者提問時說 年前 我曾面對大家立過誓言 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今天我還想加上一句話 就是 天變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溫總理引用了哪兩位歷史人物的名言 兩句名言表達了溫總理怎樣的情感 林則徐 王安石 1 第1課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 課標內容要求 1 了解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 2 歸納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評價其歷史作用 2 在湖南岳陽 與滕王閣 黃鶴樓并稱我國南方三大名樓 岳陽樓始建于唐代 主樓三層 高19 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 岳陽樓記 名傳四方 有 洞庭天下水 岳陽天下樓 之譽 岳陽樓 3 想一想 看下圖 你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北宋面臨著什么樣的問題 五代十國圖 4 導言 內憂外患 5 太祖960 976 太宗976 997 真宗997 1022 仁宗1022 1063 英宗1063 1067 神宗1068 1085 哲宗1085 1100 徽宗1100 1125 欽宗1125 1127 北宋統治 6 想一想 北宋的建立者趙匡胤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登上帝位后他最擔心的問題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決的 由此引出了那些問題 7 趙匡胤 涿州 今河北涿縣 人 后周時任殿前都點檢 統領禁軍 959年 世宗病故 年僅7歲的柴宗訓即位 為周恭帝 960年 他謊稱契丹與北漢聯兵南侵 請求出師北上御敵 趙匡胤兵至陳橋驛 部下發(fā)動兵變 黃袍加身 因他曾出任歸德節(jié)度使 治所在宋州 故國號稱 宋 定都開封 年號建隆 即宋太祖 陳橋兵變 宋太祖927 976 8 杯酒釋兵權 9 閱讀課本并思考 北宋中期的社會矛盾主要有幾種 產生的原因和表現分別是什么 1 階級矛盾尖銳 一 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 土地兼并嚴重 主要原因 賦稅沉重 地租 高利貸戰(zhàn)事連年不斷自然災害頻繁 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發(fā)生 原因 表現 10 王小波 李順起義 993年 王小波在四川發(fā)動起義 他宣告 吾疾貧富不均 今為汝均之 起義的隊伍發(fā)展到數萬人 王小波 李順起義雖然失敗了 但是這次起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次起義沉重打擊了宋朝政府 第一次提出 均貧富 的口號 真宗咸平三年 1000年 王均的起義又爆發(fā)了 仁宗慶歷年間 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fā) 正如歐陽修所說 一年多于一年 一伙強于一伙 11 漢唐是在農民起義之后建立起來的王朝 統治者注意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 著手調整統治政策 使當時的階級矛盾有所緩和 北宋是在兵變的基礎上建立的 統治者為吸取五代頻繁軍事政變的教訓 只注意調整和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而作為封建社會經濟基礎的小農經濟沒有得到較大的恢復和發(fā)展 再加上縱容土地兼并的發(fā)展 階級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銳 探討 以往的農民起義主要發(fā)生在王朝的后期 如兩漢 唐朝 而北宋則在一開始 階級對立就十分突出 這又是什么原因 12 契丹文字 西夏元昊之墓 男供養(yǎng)人 黨項人 13 西夏銅牛 西夏飛天壁畫 14 15 1004年 遼軍 契丹族 在舉攻宋 直抵澶州城下 宰相寇準力主真宗親征 取得勝利 但皇帝急于求和 1005年雙方議和 宋遼維持舊疆 約為兄弟之國 遼主稱宋真宗為兄 宋每年給遼國銀十萬兩 絹二十五萬匹 稱為 歲幣 兩邊人戶不得交侵 澶淵之盟 宋夏議和 1044年 宋冊封夏國主 黨項族 每年給夏7萬2000兩 絹15萬3000匹 茶3萬斤 16 2 民族矛盾激化 遼和西夏始終威脅著北宋的安全 遼 西夏與北宋戰(zhàn)爭不斷 原因 表現 3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朋黨之爭 實質 以范仲淹為代表的改革派與守舊派之間的斗爭 17 一 集中軍權 1 解除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的兵權 杯酒釋兵權 2 去掉了殿前都點檢 將禁軍統領權一分為三 由皇帝直接掌握禁軍 將地方軍的精壯之士都選入禁軍 3 樞密院有調兵權 統兵將領有統兵權無發(fā)兵權 互相牽制 4 實行更戍法 規(guī)定禁軍定期更換駐地 而統兵的將領并不隨軍調防 防止武將專權 5 軍事布局方面 強干弱枝 內外相制 回憶必修1思考 北宋建國后 采取哪些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產生了什么影響 18 三 集中財權和司法權 1 設轉運使 把地方賦稅大部運送中央 消除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 2 由文臣到各地擔任司法官員 死刑中央復核 地方司法權收中央 二 集中行政權 1 中央 將宰相職權一分為三 皇帝總攬大權 參知政事分相行政權 樞密院分相軍事權 三司 鹽鐵 度支 戶部 使分相財權 2 地方 派文臣作知州 在各州設通判 監(jiān)視地方 19 1 使中唐以來重臣專權 武將擁兵和藩鎮(zhèn)割據的基礎得以鏟除 從而維護中央集權的統一 2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維持社會穩(wěn)定 3 有利于社會經濟發(fā)展 利 弊 1 機構重疊 官員數量龐雜 財政開支巨大 2 調兵權與統兵權相互牽制 使軍隊作戰(zhàn)指揮不靈 戰(zhàn)斗力下降 3 地方上財政困難 地方工作難以開展 這些因素給北宋種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積弱 行政效率低下軍隊戰(zhàn)斗力弱 積貧 國家財力貧弱 20 閱讀下列材料 P47 資料回放 想一想 根據上述材料 北宋當時的統治出現了哪些問題 黨項族 契丹族威脅北方邊境安全 國力弱小 財政困難 官吏腐敗 階級矛盾激化 人民起義不斷 21 二 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 閱讀課本并思考 積貧局面和積弱局面分別指什么 又各自是怎樣形成的 22 1 積弱局面的形成 集中軍權 更戍法集中行政權集中財政權 軍隊戰(zhàn)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地方物質基礎薄弱 原因 表現 2 積貧局面的形成 表現 政府財政收入入不敷出 原因 冗官 冗兵 冗費 23 冗官 A官僚機構重疊 B科舉取士越來越多 C 恩蔭 法泛濫 不僅降低了行政效率 更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影響 原因 冗兵 原因 A對遼 西夏戰(zhàn)爭的需要 B為穩(wěn)定統治 采取 荒年募兵 政策C軍隊戰(zhàn)斗力低下所以擴充軍隊 影響 軍費開支過大 24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局面 局面 增設官僚機構 擴充軍隊 養(yǎng)兵養(yǎng)官戰(zhàn)爭賠款 分散軍權 冗官 冗兵 冗費 軍隊戰(zhàn)斗力弱 積貧 積弱 冗費 原因 A冗兵 冗官 B每年送給西夏 遼大量歲幣 影響 A政府財政收入入不敷出B百姓負擔沉重 加深社會矛盾 25 愁啊愁 愁到白了頭 社會危機何時解 讓我再無心憂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愁什么 財政困難土地兼并農民起義遼和西夏的威脅 26 范仲淹 989 1052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曾任樞密院樞密使 積極主張對遼 西夏用兵 整頓北宋吏治 失敗后與歐陽修等被貶官 27 三 曇花一現的慶歷新政 宋仁宗進行改革的動機是什么 慶歷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新政曇花一現的原因有哪些 說明了什么 28 背景目的 時間 人物 中心 措施 結果 影響 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資升遷辦法 考核政績 淘汰老弱病愚等不稱職和在任犯罪者 嚴格恩蔭制度改革貢舉制 慎選地方官吏減輕徭役 重視農桑 等等 緩和矛盾 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統治 1043年 宋仁宗 范仲淹 富弼等 整頓吏治 社會矛盾激化 積貧積弱嚴重 因觸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遭到他們強烈反對 一年多夭折 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先聲和前奏 改革失敗加深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原有的改革派意志消沉 也有主張再改革 29 慶歷新政 改革失敗的原因 宋仁宗的不信任 觸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攻擊 措施 太猛 更張無漸 思想動員不足 配套措施不到位 罷官無安置 農民無獲明顯好處 關鍵原因 沒有找到積貧積弱的根本原因 沒有涉及真正的關鍵問題 議一議 30 1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嚴重 賦稅繁重 階級矛盾激化 農民起義不斷 社會動蕩不安2 民族矛盾激化 遼 西夏威脅3 宋初空前強化君主專制集權 出現冗官 冗兵 冗費 形成積貧積弱局面4 慶歷新政失敗 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改革呼聲強烈 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 課堂小結 31 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兩次重要的變法運動 比較兩次變法的異同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兩次改革成敗的認識 同 直接目的都是為了富國強兵 都得到了王權的支持 內容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 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 變法者的個人命運基本相同 變法都對生產關系作出了調整 異 背景 商發(fā)生在新舊交替的社會大變革時期 王則發(fā)生在北宋中期統治危機四伏時 根本目的 商要從根本上廢除舊制度 建立新制度 王則是為挽救北宋統治危機 部分調整生產關系 性質 商是一場封建化的運動 王則是對封建社會內部矛盾進行局部調整的改革 結果 商鞅變法成功 王安石變法最終敗 32 3 認識 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阻撓 不可能一帆風順 要充分考慮到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改革的成敗關鍵要看其積極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維持 不以改革者個人命運為轉移 改革措施要針對實際情況 行之有效 推行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 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33 1 2012年北京朝陽區(qū)模擬 據 文獻通考 記載 宋 太祖 太宗平一海內 懲累朝藩鎮(zhèn)跋扈 盡收天下勁兵 兵無常帥 帥無常師 內外相維 上下相制 等級相軋 是以天下晏然 逾百年而無犬吠之驚 此制兵得其道也 下列與材料所反映的情況不符的是 A 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武將專權B 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fā)展C 收回地方兵權達到 強干弱枝 D 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 實現富國強兵 D 2 北宋中期出現了嚴重社會危機 其根源有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不抑兼并的政策 重武輕文 地方割據嚴重 經濟停滯不前A B C D A 34 3 宋遼邊境 生育蕃息 牛羊被野 戴白之人 指老年人 不識干戈 這說明澶淵之盟 A 削弱了北宋軍事力量B 使宋遼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C 促進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D 使宋遼間的民族矛盾徹底消除 B 4 北宋出現 積貧積弱 局面 改革也積重難返 這從反面帶給我們的教訓是 A 兵越多 戰(zhàn)斗力越弱B 官越多 工作效率越高C 當時加強中央集權利小弊大D 政治改革要統籌全局 重視精兵簡政 D 35 5 以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為座右銘的范仲淹為革除北宋時弊 主張改革 其改革主張的核心是 A 整頓吏治B 減輕人民徭役負擔C 整肅軍隊D 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A 6 當時北宋的都城東京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朝廷無憂有范君 京師無事有希文 這句歌謠稱贊的人主持了什么改革 A 商鞅變法B 慶歷新政C 王安石變法D 孝文帝改革 B 3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37 材料二 38 材料三北宋政府為了防止 內患 奉行養(yǎng)兵政策 宋太祖認為 可以利百代者 唯養(yǎng)兵也 方兇年饑荒 有叛民而無叛兵者 每逢荒年 政府就派人到災區(qū)招募饑民當兵 災荒不斷 幕兵不已 北宋初年 軍隊僅有二十萬人 宋仁宗時 軍隊總數達一百四十萬人之多 請思考 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初年加強中央集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