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九校聯(lián)考高二化學上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doc_第1頁
河南省平頂山市九校聯(lián)考高二化學上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doc_第2頁
河南省平頂山市九校聯(lián)考高二化學上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doc_第3頁
河南省平頂山市九校聯(lián)考高二化學上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doc_第4頁
河南省平頂山市九校聯(lián)考高二化學上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河南省平頂山市九校聯(lián)考20152016學年度高二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一、選擇題(共16小題)1常溫下,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a醋酸溶液加水稀釋后,各離子濃度均減小b將na2so3溶液、fecl3溶液蒸干均得不到原溶質(zhì)c加熱滴有酚酞的ch3coona溶液,溶液顏色變淺d0.1 mol/l na2co3溶液中,c(hco3)c(co32)2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的下列溶液:醋酸鈉 硫酸 氯化鈉 硫酸氫鈉 氯化銨 碳酸氫鈉 氫氧化鈉,按ph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是()abcd3一定溫度下,反應 n2(g)+o2(g)2no(g)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措施不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的是()a縮小體積使壓強增大b恒容,充入n2c恒容,充入hed恒壓,充入he4對于反應2no2(g)n2o4(g)達到平衡后,在溫度不變時欲使比值增大,可以采?。ǎ゛體積不變,增加no2的量b體積不變,增加n2o4的量c使體積擴大到原來的2倍d使體積不變充入n25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可用淀粉ki試紙和食醋檢驗真假碘鹽b用飽和氯化銨溶液可以清洗金屬表面的銹跡c次氯酸鈉溶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劑d經(jīng)常食用含明礬的食品能中和過多的胃酸6己知:hcn(aq)與naoh(aq)反應的h=12.1kj/mol;hcl(aq)與naoh(aq)反應的h=55.6kj/mol則hcn在水溶液中電離的h等于()a67.7 kj/molb43.5 kj/molc+43.5 kj/mold+67.7 kj/mol7最新報道:科學家首次用x射線激光技術(shù)觀察到co與o在催化劑表面形成化學鍵的過程反應過程的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熱反應b在該過程中,co斷鍵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極性共價鍵的co2d狀態(tài)狀態(tài)表示co與o2反應的過程8在2a+b3c+4d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3 mol/(ls)cv(c)=0.8 mol/(ls)dv(d)=1 mol/(ls)9下列敘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a由h2(g)、i2(g)、hi(g)組成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變深b紅棕色的no2,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c實驗室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氯氣d工業(yè)上利用o2與so2反應制取so3時通入過量o210能充分說明反應p(g)+q(g)r(g)+s(g)在恒溫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容器內(nèi)的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隨時間而變化cp和r的生成速率相等d容器內(nèi)p、q、r、s共存11可逆反應:a(g)+2b(g)2c(g)h=q kj/mol現(xiàn)有甲、乙兩個容積相等且不變的密閉容器,向甲容器中充入1mol a和2mol b,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為q1 kj;在相同條件下向乙容器中充入2mol c,達到平衡后吸收的熱量為q2 kj已知q1=9q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q1=qb平衡時甲中c的體積分數(shù)比乙中小c達到平衡時,甲中a的轉(zhuǎn)化率為90%dq1+q2q12將4mol a氣體和2mol b氣體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2c(g)若經(jīng)2s后測得c的濃度為0.6mol/l,下列幾種說法正確的是()用物質(zhì)a表示的反應平均速率為0.3mol/(ls)用物質(zhì)b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3mol/(ls)2 s時物質(zhì)a的轉(zhuǎn)化率為70%2 s時物質(zhì)b的濃度為0.7mol/labcd13利用反應:2no(g)+2co(g)2co2(g)+n2(g)h=746.8kjmol1,可凈化汽車尾氣,如果要同時提高該反應的速率和no的轉(zhuǎn)化率,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溫度b及時將co2和n2從反應體系中移走c升高溫度同時充入n2d增大壓強同時加催化劑1425時,a moll1一元酸ha與b moll1naoh等體積混合后,ph為7,則下列關(guān)系一定正確的是()aa=bbabcc (a)=c(na+)dc (a)c(na+)15在已達到電離平衡的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電離的方向移動,同時使溶液的ph 降低,應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水b加熱c加少量鹽酸d加少量醋酸鈉晶體16對于可逆反應a(g)+2b(g)2c(g)h0,下列圖象中正確的是()abcd二、解答題(共6小題)(選答題,不自動判卷)17t時,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2no2 (g)n2o4 (g)h0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請回答:(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如果再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氮,化學平衡移動(向左、向右、不),平衡常數(shù)(減小、增大、不變);達到新平衡時no2的轉(zhuǎn)化率(減小、增大、不變),no2的體積百分含量(減小、增大、不變)(3)如果升高溫度,平衡混合物的顏色 (變深、變淺)(4)下列描述中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填字母)a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 mo1n2o4的同時生成n molno2b混合氣體的顏色不隨時間而變化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d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隨時間而變化e容器內(nèi)no2和n2o4的濃度之比為2:118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50ml 0.50mol/l鹽酸與50ml 0.55mol/lnaoh溶液在圖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回答下列問題:(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大燒杯上如果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3)實驗中改用60ml 0.50mol/l鹽酸跟50ml 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求中和熱(填“相等”“不相等”),簡述理由:(4)若兩溶液的密度都是1g/ml,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熱容c=4.18j/(g),三次平行操作測得終止溫度與起始溫度差(t2t1)分別為:3.22.23.0寫出表示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小數(shù))192so2(g)+o2(g)2so3(g)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為1mol so3(g)放出熱量99kj,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c分別表示、該反應通常用v2o5作催化劑,加v2o5會使圖中b點(填“升高”,“降低”),h(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理由是(3)圖中h=kj/mol20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alcl3的水溶液呈(填“酸”,“中”或“堿”)性,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將alcl3溶液蒸干、灼燒,最后得到的固體是在純堿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該溶液中物料守恒關(guān)系式為;若在變紅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21將1mol n2(g)和3mol h2(g)通入一個10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在不同溫度下達到平衡時nh3(g)的平衡濃度如圖所示其中溫度為t1時平衡混合氣體中氨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25%,反應中放出a kj熱量(1)當溫度由t1變化到t2時,平衡常數(shù)關(guān)系k1k2(填“”,“”或“=”)溫度為t1時,該反應5min達到平衡,這段時間內(nèi)用n2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v(n2)=mol/(lmin)(3)溫度為t1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1=(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小數(shù)),寫出n2和h2反應生成nh3的熱化學方程式(4)下列措施中能使n2的轉(zhuǎn)化率增大的有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l mol n2 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 h2c在原容器中充入l mol he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劑e降低溫度 f將nh3從體系中分離出去22將0.2mol/l ha溶液與0.2mol/l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中存在c(na+)c(a),則:(填“”,“”或“=”)(1)混合溶液中c(ha)c(a);混合溶液中c(ha)+c(a)0.1mol/l;(3)混合后由水電離出的c(oh)0.2mol/l ha溶液由水電離出的c(h+);(4)ha的電離方程式為河南省平頂山市九校聯(lián)考20152016學年度高二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1常溫下,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a醋酸溶液加水稀釋后,各離子濃度均減小b將na2so3溶液、fecl3溶液蒸干均得不到原溶質(zhì)c加熱滴有酚酞的ch3coona溶液,溶液顏色變淺d0.1 mol/l na2co3溶液中,c(hco3)c(co32)【考點】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的應用【專題】電離平衡與溶液的ph專題;鹽類的水解專題【分析】a、0.1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釋后,氫離子濃度減小,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b、將na2so3溶液蒸干時,na2so3被氧化;fecl3溶液蒸干時水解被促進;c、鹽類水解吸熱;d、鹽類的單水解程度很小【解答】解:a、0.1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釋后,氫離子濃度減小,由于kw不變,所以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故a錯誤;b、將na2so3溶液蒸干時,na2so3被氧化為na2so4;fecl3溶液蒸干時水解被促進,最后得到fe(oh)3,故均得不到原溶質(zhì),故b正確;c、鹽類水解吸熱,故加熱能促進其水解,故溶液堿性增強,則顏色變深,故c錯誤;d、鹽類的單水解程度很小,故水解生成的hco3濃度遠小于未水解的co32的濃度,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鹽類的水解及其應用,應注意的是將na2so3溶液蒸干時,na2so3被氧化,fecl3溶液蒸干時水解被促進,均得不到溶質(zhì)本身2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的下列溶液:醋酸鈉 硫酸 氯化鈉 硫酸氫鈉 氯化銨 碳酸氫鈉 氫氧化鈉,按ph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是()abcd【考點】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的應用【專題】電離平衡與溶液的ph專題【分析】溶液中氫離子濃度越大,則其ph越小,根據(jù)溶液的酸堿性以及利用鹽類的水解程度來確定溶液中ph大小當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時,溶液的ph:多元強酸的ph一元強酸的ph強酸弱堿鹽的ph強酸強堿鹽的ph強堿弱酸鹽的ph一元強堿的ph多元弱堿的ph,根據(jù)物質(zhì)顯酸堿性的原因來分析溶液的ph【解答】解:醋酸鈉是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 硫酸是兩元強酸,溶液顯強酸性; 氯化鈉是強酸強堿的正鹽,顯中性; 硫酸氫鈉是強酸強堿的酸式鹽,溶液顯酸性; 氯化銨是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 碳酸氫鈉是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 氫氧化鈉是一元強堿,溶液顯強堿性由于當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時,溶液的ph:多元強酸的ph一元強酸的ph強酸弱堿鹽的ph強酸強堿鹽的ph強堿弱酸鹽的ph一元強堿的ph多元弱堿的ph,故按ph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是,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ph的大小比較,明確鹽的類型及鹽類水解程度是解本題關(guān)鍵,硫酸氫鈉在水溶液里電離出鈉離子、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注意硫酸氫銨中硫酸氫根離子電離出氫離子,為易錯點,題目難度不大3一定溫度下,反應 n2(g)+o2(g)2no(g)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措施不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的是()a縮小體積使壓強增大b恒容,充入n2c恒容,充入hed恒壓,充入he【考點】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分析】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等,據(jù)此回答;a、縮小體積使壓強增大,則增大各組分濃度;b、恒容,充入n2,則增大氮氣的濃度;c、恒容,充入he,各組分濃度不變;d、恒壓,充入he,體積增大,各組分濃度減小【解答】解:a、縮小體積使壓強增大,則增大各組分濃度,可以加快該化學反應的速率,故a錯誤;b、恒容,充入n2,則增大氮氣的濃度,可以加快該化學反應的速率,故b錯誤;c、恒容,充入he,各組分濃度不變,速率不變,故c正確;d、恒壓,充入he,體積增大,各組分濃度減小,速率減小,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濃度、壓強,注意知識的靈活應用是關(guān)鍵,難度中等4對于反應2no2(g)n2o4(g)達到平衡后,在溫度不變時欲使比值增大,可以采?。ǎ゛體積不變,增加no2的量b體積不變,增加n2o4的量c使體積擴大到原來的2倍d使體積不變充入n2【考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分析】a、體積不變,增加no2,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右移,分析no2、n2o4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情況,進行判斷;b、體積不變,增加n2o4,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右移,分析no2、n2o4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情況,進行判斷;c、體積增大,相當于減壓,平衡左移,分析no2、n2o4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情況,進行判斷;d、充入n2,保持壓強不變,體積增大,相當于減壓,平衡左移,分析no2、n2o4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情況,進行判斷【解答】解:a、體積不變,增加no2,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右移,no2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n2o4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故比值變小,故a錯誤;b、體積不變,增加n2o4,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右移,no2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n2o4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故比值變小,故b錯誤;c、體積增大,相當于減壓,平衡左移,no2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n2o4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故比值變大,故c正確;d、充入n2,保持體積不變,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變,所以平衡不移動,故比值不變,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移動,難度中等,是學生的易錯點、難點,對于一種物質(zhì)的分解反應,改變反應物的濃度等效為壓強變化5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可用淀粉ki試紙和食醋檢驗真假碘鹽b用飽和氯化銨溶液可以清洗金屬表面的銹跡c次氯酸鈉溶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劑d經(jīng)常食用含明礬的食品能中和過多的胃酸【考點】鹽類水解的應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淀粉的性質(zhì)和用途【專題】化學計算【分析】a、酸性條件下ki與kio3反應生成i2;b、飽和氯化銨溶液顯酸性;c、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d、明礬與hcl不反應【解答】解:a、酸性條件下ki與kio3反應生成i2,所以可用淀粉ki試紙和食醋檢驗真假碘鹽,若試紙變藍,則食鹽含有kio3,否則沒有,故a正確;b、飽和氯化銨溶液中銨根離子水解顯酸性,能溶解金屬氧化物,所以用飽和氯化銨溶液可以清洗金屬表面的銹跡,故b正確;c、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能作消毒劑,次氯酸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能生成次氯酸,故c正確;d、胃酸中含有hcl,明礬與hcl不反應,所以經(jīng)常食用含明礬的食品不能中和過多的胃酸,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知識在生成生活中的應用,側(cè)重化學反應原理和物質(zhì)性質(zhì)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6己知:hcn(aq)與naoh(aq)反應的h=12.1kj/mol;hcl(aq)與naoh(aq)反應的h=55.6kj/mol則hcn在水溶液中電離的h等于()a67.7 kj/molb43.5 kj/molc+43.5 kj/mold+67.7 kj/mol【考點】有關(guān)反應熱的計算【專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分析】hcn(aq)與naoh(aq)反應可分為兩步:hcn在水溶液中電離hcnh+cn;產(chǎn)生的h+與naoh(aq)反應;利用蓋斯定律進行計算,可得hcn在水溶液中電離的反應熱【解答】解:hcn(aq)+oh(aq)cn(aq)+h2o(l)h=12.1kj/mol h+(aq)+oh(aq)h2o(l)h=55.6kj/mol用可得hcn電離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cn(aq)h+(aq)+cn(aq)h=12.1kj/mol(55.6kj/mol)=+43.5kj/mol,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反應熱的計算,熟練蓋斯定律的應用為解答的關(guān)鍵,本題難度不大7最新報道:科學家首次用x射線激光技術(shù)觀察到co與o在催化劑表面形成化學鍵的過程反應過程的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熱反應b在該過程中,co斷鍵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極性共價鍵的co2d狀態(tài)狀態(tài)表示co與o2反應的過程【考點】真題集萃【分析】由圖可知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co與o在催化劑表面形成co2,不存在co的斷鍵過程,以此解答該題【解答】解:a由圖可知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故a錯誤;b由圖可知不存在co的斷鍵過程,故b錯誤;cco與o在催化劑表面形成co2,co2含有極性共價鍵,故c正確;d狀態(tài)狀態(tài)表示co與o反應的過程,而不是與氧氣反應,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為2015年考題,側(cè)重于化學反應原理的探究的考查,題目著重于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學能力,注意把握題給信息,難度不大8在2a+b3c+4d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 v(b)=0.3 mol/(ls)cv(c)=0.8 mol/(ls)dv(d)=1 mol/(ls)【考點】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專題】化學反應速率專題【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轉(zhuǎn)化為用同一物質(zhì)表示的速率,然后再進行比較【解答】解:都轉(zhuǎn)化為d物質(zhì)表示的速率進行比較,對于2a+b3c+4d,a、(a)=0.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d)=2(a)=1mol/(ls),b、(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d)=4(b)=1.2mol/(ls),c、(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d)=(c)=0.8mol/(ls)=1.1mol/(ls),d、(d)=1 mol/(ls),故速率bca=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反應速率快慢的比較,難度不大,注意比較常用方法有:1、歸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轉(zhuǎn)化為用同一物質(zhì)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質(zhì)表示的速率與該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9下列敘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a由h2(g)、i2(g)、hi(g)組成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變深b紅棕色的no2,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c實驗室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氯氣d工業(yè)上利用o2與so2反應制取so3時通入過量o2【考點】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專題】化學平衡專題【分析】平衡移動原理是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或溫度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平衡移動原理適用的對象應存在可逆過程,如與可逆過程無關(guān),則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解答】解:a存在平衡h2+i2(g)2hi(g),該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不變,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增大平衡體系的壓強氣體的體積減小,碘的濃度增大,顏色變深,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a選;b存在平衡2no2(g)n2o4(g),增大壓強,混合氣體的濃度增大,平衡體系顏色變深,該反應正反應為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正反應移動,二氧化氮的濃度又降低,顏色又變淺,由于移動的目的是減弱變化,而不是消除,故顏色仍比原來的顏色深,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b不選;c實驗室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氯氣,利用飽和食鹽水中氯離子濃度使平衡逆向進行,cl2+h2oh+cl+hclo,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c不選;d工業(yè)上利用o2與so2反應制取so3時通入過量o2,增大氧氣濃度,平衡正向移動,所以可以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釋,故d不選;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知識,題目難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須是可逆反應,且是否發(fā)生平衡的移動10能充分說明反應p(g)+q(g)r(g)+s(g)在恒溫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容器內(nèi)的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隨時間而變化cp和r的生成速率相等d容器內(nèi)p、q、r、s共存【考點】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專題】化學平衡專題【分析】可逆反應p(氣)+q(氣)r(氣)+s(氣)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一定滿足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百分含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注意該反應是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反應過程中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壓強始終不變【解答】解:a、該反應是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反應過程中氣體的壓強始終不變,所以壓強不能作為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故a錯誤;b、反應前后都是氣體,質(zhì)量不變,若容器體積不變則氣體密度始終不變,故b錯誤;c、p為反應物、r為生成物,p和r的生成速率相等,表示正逆反應速率相等,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d、任何可逆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一定會共存,所以反應容器內(nèi)p、q、r、s四者共存,無法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題目難度中等,注意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根本標志是:v(正) =v(逆),各組分百分含量不變;在解題時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根本標志,并明確氣體的顏色、密度、壓強、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變化與根本標志的關(guān)系,才能全面分析、正確作答11可逆反應:a(g)+2b(g)2c(g)h=q kj/mol現(xiàn)有甲、乙兩個容積相等且不變的密閉容器,向甲容器中充入1mol a和2mol b,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為q1 kj;在相同條件下向乙容器中充入2mol c,達到平衡后吸收的熱量為q2 kj已知q1=9q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q1=qb平衡時甲中c的體積分數(shù)比乙中小c達到平衡時,甲中a的轉(zhuǎn)化率為90%dq1+q2q【考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專題】化學平衡專題【分析】由于1mol a和2mol b完全反應可以生成2molc,所以甲乙兩個體系的平衡狀態(tài)是一樣的,即對應氣體的濃度完全相同 對于同一可逆反應,相同條件下,正反應的反應熱與逆反應的反應熱,數(shù)值相等,符號相反,1mol a和2mol b完全反應時放熱q,則2molc完全分解時吸熱也是q,根據(jù)三段式利用x表示出平衡時甲容器內(nèi)反應混合物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為 a(1x )mol、bmol、c2xmol,放出熱量q1=xqkj;則乙容器反應混合物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也是為a(1x )mol、bmol、c2xmol,所以分解的c的物質(zhì)的量為mol,吸收熱量(1x)qkj,利用q1=9q2,列放出求出x的值,據(jù)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于1mol a和2mol b完全反應可以生成2molc,所以甲乙兩個體系的平衡狀態(tài)是一樣的,即對應氣體的濃度完全相同 對于同一可逆反應,相同條件下,正反應的反應熱與逆反應的反應熱,數(shù)值相等,符號相反,1mol a和2mol b完全反應時放熱q,則2molc完全分解時吸熱也是q,假設甲容器中的參加反應的a的物質(zhì)的量為xmol,所以:對于甲容器:a(g)+2b(g)2c(g)h=q kj/mol起始(mol):1 2 0 變化(mol):x 2x 2x平衡(mol):1x 22x 2x所以q1=xqkj,乙容器反應混合物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也是為a(1x )mol、bmol、c2xmol,所以分解的c的物質(zhì)的量為mol,對于乙容器:a(g)+2b(g)2c(g)h=q kj/mol,故吸收的熱量q2=qkj=(1x)qkj,所以q1=0.9q,故a錯誤;b、甲乙容器中達到的平衡是相同平衡,所以平衡時甲中c的體積分數(shù)與乙相等,故b錯誤;c、根據(jù)a的解答,甲中a的轉(zhuǎn)化率為=90%,故c正確;d、根據(jù)a的解答,q1+q2=q,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的計算,題目難度較大,注意等效平衡的應用,解答該題時利用三段式法較為直觀,試題綜合性強,旨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12將4mol a氣體和2mol b氣體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2c(g)若經(jīng)2s后測得c的濃度為0.6mol/l,下列幾種說法正確的是()用物質(zhì)a表示的反應平均速率為0.3mol/(ls)用物質(zhì)b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3mol/(ls)2 s時物質(zhì)a的轉(zhuǎn)化率為70%2 s時物質(zhì)b的濃度為0.7mol/labcd【考點】化學平衡的計算【專題】化學平衡專題【分析】利用三段式計算出,各組分濃度變化量、2s末的濃度,根據(jù)v=計算v(a)、v(b),a的轉(zhuǎn)化率=100%【解答】解:a、b的起始濃度分別為2mol/l、1mol/l,反應2s后測得c的濃度為0.6mol/l,則: 2a(g)+b(g)2c(g)起始(mol/l):2 1 0變化(mol/l):0.6 0.3 0.6 2s末(mol/l):1.4 0.7 0.6用物質(zhì)a表示2 s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0.3 mol/(ls),故正確;用物質(zhì)b表示2 s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0.15 mol/(ls)故錯誤;2 s后物質(zhì)a的轉(zhuǎn)化率=100%=30%,故錯誤;2 s后物質(zhì)b的濃度=0.7mol/l,故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有關(guān)計算,題目較簡單,側(cè)重對基礎知識的鞏固,注意三段式解題法的應用13利用反應:2no(g)+2co(g)2co2(g)+n2(g)h=746.8kjmol1,可凈化汽車尾氣,如果要同時提高該反應的速率和no的轉(zhuǎn)化率,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溫度b及時將co2和n2從反應體系中移走c升高溫度同時充入n2d增大壓強同時加催化劑【考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專題】化學平衡專題【分析】根據(jù)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的影響【解答】解:a、降低溫度,化學反應速率減慢,化學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即正反應方向,no的轉(zhuǎn)化率轉(zhuǎn)化率增大,故a錯誤;b、減少生成物的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o的轉(zhuǎn)化率增大,但反應速率減小,故b錯誤;c、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化學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即逆反應方向,no的轉(zhuǎn)化率轉(zhuǎn)化率減小,同時充入n2,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o的轉(zhuǎn)化率轉(zhuǎn)化率減小,故c錯誤;d、增大壓強,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化學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正反應方向,no的轉(zhuǎn)化率轉(zhuǎn)化率增大,同時加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平衡不移動,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的影響,難度不大,只要簡單分析即可完成1425時,a moll1一元酸ha與b moll1naoh等體積混合后,ph為7,則下列關(guān)系一定正確的是()aa=bbabcc (a)=c(na+)dc (a)c(na+)【考點】酸堿混合時的定性判斷及有關(guān)ph的計算【專題】壓軸題;電離平衡與溶液的ph專題【分析】根據(jù)ha是強酸還是弱酸,結(jié)合鹽類水解判斷a、b關(guān)系;根據(jù)溶液呈電中性可知,溶液中c (a)+c (oh)=c(na+)+c(h+),結(jié)合溶液的ph值判斷c (a)、c(na+)的相對大小【解答】解:a、若ha為強酸,溶液ph=7,ha與naoh等體積混合恰好反應,故a=b,若ha為弱酸,生成強堿弱酸鹽naa,溶液會呈堿性,溶液ph=7,ha與naoh等體積混合,ha應過量,故ab,綜上所述,ab,a錯誤;b、由a分析可知,ab,b錯誤;c、溶液中c (a)+c (oh)=c(na+)+c(h+),溶液ph=7,則c(oh)=c(h+),故c (a)=c(na+),故c正確;d、由c中分析可知,溶液中c (a)=c(na+),故d錯誤;故選c【點評】考查溶液中離子濃度比較、酸堿反應ph的定性判斷、鹽類水解等,難度中等,注意酸ha的強弱15在已達到電離平衡的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電離的方向移動,同時使溶液的ph 降低,應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水b加熱c加少量鹽酸d加少量醋酸鈉晶體【考點】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專題】電離平衡與溶液的ph專題【分析】欲使平衡向電離的方向移動,可以采用的方法為:加熱、加入和氫離子反應的物質(zhì),要使溶液的ph降低,則應使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可以加入酸或升高溫度,二者結(jié)合分析解答【解答】解:a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水,促進醋酸電離,但氫離子濃度減小,溶液的ph增大,故a不符合;b醋酸的電離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促進醋酸電離,且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溶液的ph減小,故b符合;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鹽酸,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ph減小,但抑制醋酸電離,故c不符合;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鈉,溶液中醋酸根離子濃度增大,抑制醋酸電離,導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降低,ph增大,故d不符合;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明確加熱促進醋酸電離,而同離子效應抑制醋酸電離,據(jù)此分析解答即可,難度不大16對于可逆反應a(g)+2b(g)2c(g)h0,下列圖象中正確的是()abcd【考點】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圖象的綜合應用;體積百分含量隨溫度、壓強變化曲線;轉(zhuǎn)化率隨溫度、壓強的變化曲線【專題】化學平衡專題【分析】對于可逆反應a(g)+2b(g)2c(g)h0,反應物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大于生成物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吸熱,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以此解答該題【解答】解:a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故a錯誤;b正反應吸熱,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故b錯誤;c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達到平衡所用時間較少,圖象不符合,故c錯誤;d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達到平衡所用時間較少,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的含量減小,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反應平衡圖象問題,題目難度中等,注意分析方程式的特征來判斷溫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為解答該題的關(guān)鍵二、解答題(共6小題)(選答題,不自動判卷)17t時,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2no2 (g)n2o4 (g)h0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請回答:(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如果再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氮,化學平衡向右移動(向左、向右、不),平衡常數(shù)不變(減小、增大、不變);達到新平衡時no2的轉(zhuǎn)化率增大(減小、增大、不變),no2的體積百分含量減小(減小、增大、不變)(3)如果升高溫度,平衡混合物的顏色變深 (變深、變淺)(4)下列描述中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bd(填字母)a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 mo1n2o4的同時生成n molno2b混合氣體的顏色不隨時間而變化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d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隨時間而變化e容器內(nèi)no2和n2o4的濃度之比為2:1【考點】化學平衡的計算;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專題】化學平衡專題【分析】(1)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指: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與反應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的比,固體、純液體不需要在化學平衡常數(shù)中寫出;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影響,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等效為在原平衡的基礎上增大壓強,與原平衡相比平衡正向移動,轉(zhuǎn)化率增大,四氧化二氮體積分數(shù)增大,則no2的體積百分含量減?。唬?)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如果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二氧化氮的濃度增大;(4)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同種物質(zhì)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組分的濃度、含量保持不變,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變,判斷平衡的物理量應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該物理量由變化到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解答】解:(1)2no2 (g)n2o4 (g)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故答案為:;如果再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氮,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影響,濃度不影響平衡常數(shù),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等效為在原平衡的基礎上增大壓強,與原平衡相比平衡正向移動,轉(zhuǎn)化率增大,四氧化二氮體積分數(shù)增大,則no2的體積百分含量減小,故答案為:向右;不變;增大;減??;(3)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如果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二氧化氮的濃度增大,平衡混合物的顏色變深,故答案為:變深;(4)a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 mo1n2o4的同時生成2n molno2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a錯誤;b混合氣體的顏色不隨時間而變化,說明二氧化氮的濃度不變,反應到達平衡,故b正確;c混合氣體質(zhì)量不變,容器容積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故c錯誤;d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不變,隨反應進行混合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小,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中等,當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隨時間而變化,說明反應到達平衡,故d正確;e容器內(nèi)no2和n2o4的濃度之比與二氧化氮的轉(zhuǎn)化率有關(guān),不一定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e錯誤,故選:bd【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影響因素、平衡狀態(tài)判斷、平衡常數(shù)等,注意判斷平衡的物理量應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該物理量由變化到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18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50ml 0.50mol/l鹽酸與50ml 0.55mol/lnaoh溶液在圖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回答下列問題:(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大燒杯上如果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3)實驗中改用60ml 0.50mol/l鹽酸跟50ml 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求中和熱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簡述理由:因為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能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guān)(4)若兩溶液的密度都是1g/ml,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熱容c=4.18j/(g),三次平行操作測得終止溫度與起始溫度差(t2t1)分別為:3.22.23.0寫出表示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hcl(aq)+naoh(aq)=nacl(aq)+h2o(l)h=51.8kj/mol(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小數(shù))【考點】中和熱的測定【專題】定量測定與誤差分析【分析】(1)根據(jù)量熱計的構(gòu)造來判斷該裝置的缺少儀器;不蓋硬紙板,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3)根據(jù)中和熱的概念和實質(zhì)來回答;(4)先判斷溫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溫度差平均值;再根據(jù)q=mct計算反應放出的熱量,然后根據(jù)h=kj/mol計算出反應熱【解答】解:(1)根據(jù)量熱計的構(gòu)造可知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故答案為: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將會減小,故答案為:偏?。唬?)改用60ml 0.50mol/l鹽酸跟50ml 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熱量偏高,但是中和熱的均是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中和熱相等;故答案為:相等;因為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能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guān);(4)三次平行操作測得終止溫度與起始溫度差(t2t1)分別為:3.22.23.0,第組舍去,溫度差的平均值為3.1,50ml 0.50mol/l鹽酸與50ml 0.55mol/lnaoh溶液進行中和反應生成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0.05l0.5mol/l2=0.025mol,溶液的質(zhì)量為100ml1g/ml=100g,則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熱量為q=mct=100g4.18j/(g)3.1=1259.8j,即1.2598kj,所以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51.8kj/mol,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hcl(aq)+naoh(aq)=nacl(aq)+h2o(l)h=51.8 kj/mol;故答案為:hcl(aq)+naoh(aq)=nacl(aq)+h2o(l)h=51.8 kj/mol【點評】本題考查中和熱的測定與計算,題目難度中等,注意理解中和熱的概念是解題的關(guān)鍵192so2(g)+o2(g)2so3(g)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為1mol so3(g)放出熱量99kj,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c分別表示a表示反應物總能量、c表示生成物總能量該反應通常用v2o5作催化劑,加v2o5會使圖中b點降低(填“升高”,“降低”),h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理由是因為催化劑改變了反應的歷程使活化能e降低,但沒有改變反應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h不變(3)圖中h=198kj/mol【考點】有關(guān)反應熱的計算;反應熱和焓變【專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分析】(1)a、c分別表示反應物總能量的生成物總能量;催化劑能夠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不影響反應物和生成物能量高低;(3)根據(jù)參加反應s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對應的h之比【解答】解:(1)因圖中a、c分別表示反應物總能量、生成物總能量,故答案為:a表示反應物總能量、c表示生成物總能量;催化劑能夠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不影響反應物和生成物能量高低,所以h不變,故答案為:降低;不變;因為催化劑改變了反應的歷程使活化能e降低,但沒有改變反應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h不變;(3)因1mol so2(g)氧化為1mol so3的h=99kjmol1,所以2molso2(g)氧化為2molso3的h=198kjmol1,則2so2(g)+o2(g)=2so3(g)h=198kjmol1,故答案為:198【點評】本題考查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圖以及運用蓋斯定律進行反應熱的計算,難度不大,注意活化能與反應熱的關(guān)系20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alcl3的水溶液呈酸(填“酸”,“中”或“堿”)性,原因是al3+3h2oal(oh)3+3h+(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將alcl3溶液蒸干、灼燒,最后得到的固體是al2o3在純堿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co32+h2ohco3+oh(用離子方程式表示);該溶液中物料守恒關(guān)系式為c(na+)=2c(co32)+c(hco3)+c(h2co3);若在變紅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考點】鹽類水解的應用【專題】鹽類的水解專題【分析】(1)為強酸弱堿鹽,水解呈酸性,加熱促進水解生成氫氧化鋁和鹽酸,鹽酸易揮發(fā),灼燒生成氧化鋁;碳酸鈉水溶液中碳酸根離子水解溶液顯堿性,遇到酚酞變紅色,溶液中的物料守恒是指碳元素存在形式總和和鈉元素的定量過程,即n(na)=2n(c);在純堿中加入過量氯化鋇生成碳酸鋇沉淀,溶液紅色變?yōu)闊o色【解答】解:(1)氯化鋁水解生成氫氧化鋁和鹽酸,溶液呈酸性,常溫時ph7實驗室配制氯化鋁溶液時,為抑制氯化鋁水解,將氯化鋁溶于鹽酸,然后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將氯化鋁溶液加熱蒸干,促進氯化鋁水解,平衡向右移動,鹽酸揮發(fā),得到氫氧化鋁固體,灼燒得到氧化鋁,故答案為:酸;al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