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3《自然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5.doc_第1頁
高中地理 3.3《自然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5.doc_第2頁
高中地理 3.3《自然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5.doc_第3頁
高中地理 3.3《自然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5.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 防災與減災第三節(jié) 自然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教案課程標準 1以一二種自然災害為例,列舉適當的應對方法與應急措施。2結合實際,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對突發(fā)性災害。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內容、應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與互救的方法。(2)了解防洪準備事項、洪水應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點。2能力目標(1)通過讀圖,使學生掌握地震后基本的自救與互救技能。(2)通過讀圖,使學生掌握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技能。3情感目標(1)提高防災意識,重視生命價值。(2)居安思危,在特定時刻,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教學重點:認識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災害中的逃生常識教 具:自制掛圖、圖片教學方法:圖示法、實踐演練法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師生活動新課導入杞人憂天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說從前杞國有個人,整天胡思亂想,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他越想越害怕,整天不開心?,F在我們要重新審視一下杞人的行為,其實杞人的這種憂患意識還是值得肯定的。世界上自然災害每天都在發(fā)生,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遇到自然災害的可能,關鍵是面對可能發(fā)生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當然不能像杞人那樣,整天悶悶不樂,無所作為,而應該是在了解自然災害的特點和發(fā)生規(guī)律的基礎上,熟悉自然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識,這樣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讀“圖3.16 災害來了怎么辦?”教師總結圖中問號顯示了幾種常見的自然災害:滑坡、海嘯、地震、洪水和臺風。就是說,面對這些自然災害,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教師講解一、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地震是最不可預知、最具破壞性的自然災害之一。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種類,也是人們最為恐懼的自然巨變。這在現代社會尤為如此,而且減少人員傷亡的最有效手段地震預報至今尚未達到十分準確、足以完全信賴的地步。因而普通民眾只有在災前提高防災意識,掌握救助常識,才能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造震中生存的機會。在突然發(fā)生的地震面前,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自己及其周圍人在地震中的傷亡?師生共同完成1防震準備地區(qū)地震危險區(qū)單元以家庭為單元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召開防震會內容和目的制定防震避震對策;樹立防震意識;清楚地震時逃生的途徑;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閱讀“家庭防震避震方案” (分全班同學為四個大組,請每個大組的一位同學講述兩條內容)閱讀材料介紹了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主要內容,看看是從哪些方面對防震避震作了布置?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內容包括:(1)明確疏散路線和避難地點,訂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徑;(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內家具;桌下、床下不放雜物;(3)清楚室外環(huán)境條件;(4)準備避難和營救物品,家庭每個成員都應準備防震袋(或避難袋);(5)準備一些簡單的營救工具,放在震后能隨手拿到的位置上;(6)學會基本的醫(yī)療救護技能;(7)每人身上裝一個小急救卡片,便于他人營救時參考;(8)適時進行家庭應急演習,以彌補避震措施中的不足。閱讀“避難袋”通過材料的學習,了解避難袋中裝有的常備物品、重量、體積要求等。過渡地震是最不可預知的一種自然災害,似乎在突然之間就發(fā)生了。如果遇到了強烈的地震,我們應該如何躲避地震的危險呢?師生共同完成室內室外平房或一樓其他情況現代高層建筑就地躲避,防止墜物砸傷就地躲避“逃”空曠地方街上行走遠離高層建筑、墻壁、橋梁開闊空地上躲避避險抉擇2.震中避震地震發(fā)生時,縱波先到達地表,橫波后到達地表。所以,人們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顛簸,但這時地震造成的破壞并不大。然后,橫波到達,房屋前后晃動并倒塌。人們從開始感覺到晃動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幾秒的時間,這是最寶貴的自救機會。(1)瞬間抉擇人從感覺晃動到意識到地震發(fā)生往往需要35秒,所以,留給人躲避的時間只有79秒。如果能在橫波到達并造成破壞前的時間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我們就獲得了最后一次自救機會。我們必須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做出避險抉擇“跑”還是“躲”。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2)避震方法思考并討論想一想,如果發(fā)生地震使你在家里、或在車上、在學校、在商店、在公共場所、在劇院、在體育館,你應該怎么辦?點撥:(1)地震發(fā)生時,如果此時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視情況而定是躲還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樓,可迅速到達院內開闊地的話,則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位于高層樓房,那么還是應該“伏而待定”,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同時注意保護好頭頸、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過后,迅速離開房間到達安全的開闊地;倘若無法離開,則積極地等待救援。(2)在行駛的電(汽)車內,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后再下車。(3)在學校,如果正在上課,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組織地撤離,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如果恰巧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4)在商店、書店、展覽館等公共場所,應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柜臺;避開高大不穩(wěn)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物或懸掛物。(5)在影劇院、體育場館、候車室等處,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利用所處的條件,就地躲避,千萬不要亂跑。如果距應急出口很近,可迅速奪門而出。如果不能快速離開的話,最好的辦法是躲在排椅下。在大運動場內,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先向運動場中央空曠處撤退,然后再選擇合適時機撤離。但撤離時一定要注意避開人流,避免擁擠跌倒??傊?,在公共場所遇到地震,不要亂喊亂叫,更不要亂擠亂擁。通過思考討論,增強人們的防震意識,掌握正確的避震方法。學生閱讀,教師總結3.震后自救與互救1、學會處理外傷的基本方法:說明:地震對人的傷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對人的埋壓和砸傷,所以學會處理外傷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2、保護好呼吸系統(tǒng),盡量減少體力消耗。3、要有頑強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識最重要的一點。 閱讀“震后互救”通過對材料的閱讀,了解以下知識:震后互救的應遵循的原則:先救近,后救遠。先易后難,先救輕傷員和青壯年、醫(yī)務人員,以增加幫手壯大救助隊伍;)先救“生”,后救“人”; 聽仔細(注意傾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聲);要仔細確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亂挖、亂刨,以防止意外傷亡。過渡洪水也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在遇到洪水時,人們應該如何應急并且逃生呢?師生共同完成二、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 1.防洪準備思考:在洪水危險區(qū)和多發(fā)區(qū),有無防洪準備對于災情大小,特別是對人員傷亡的多少有決定性作用。防洪準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哪三個方面呢?總結:一是關注汛期天氣預報;二是學習并具備游泳、劃船等技能;三是準備逃生物資。讀“圖3.21 洪水前期準備”洪水前期準備有:(1)聽汛期天氣預報;(2)暴雨季節(jié)不去山區(qū)郊游或探險;(3)學習救生演習的知識;(4)學會游泳、劃船;(5)準備救生包、預備木制家具;(6)訓練爬高能力、快跑能力。師生共同完成2洪水應急思考:當遭遇突然發(fā)生的洪水時,人們應該如何逃生呢?總結:如果能夠逃脫,應該盡量逃向高處,登上堅固建筑的屋頂、大樹、山丘和高坡等,以獲得逃生的機會。如果不能逃脫,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盡可能抓住木板、樹干等漂浮物,盡量不讓身體下沉,等待救援。師生共同完成3洪水中的救助思考:為什么說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與地震不同?總結:地震的救助主要是在震后進行的,并且以自救為重點。洪水的救助主要是在洪水發(fā)生過程中進行的,其中互救更為重要。措施: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轉移到安全地帶,常見的方式有拋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劃船、游泳去救人。搶救溺水人員,最主要的方法是科學地控水和進行人工呼吸。閱讀教材“其他自然災害的自救和預防”三、其他自然災害的自救和預防1龍卷風中的自救思考:龍卷風中的自救措施有哪些?總結:在接到龍卷風警報時,要立即躲進地下室或堅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隱蔽起來。在家里,可適當將窗戶留一些空隙,并躲到與龍卷風方向相反的墻壁或小房間內抱頭蹬下。如果在野外開闊地,可就近尋找低洼地伏于地面。閱讀教材“其他自然災害的自救和預防”2臺風中的自救思考:臺風中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總結:不要啟程遠足或到海灘游泳,不要駕船出海;在海上行駛的船只應盡快靠岸;外出的人應盡快回家,呆在室內,不要接近向風的窗戶;臺風眼在上空掠過時,會平靜一段時間,但切勿以為風暴已經結束。閱讀教材“其他自然災害的自救和預防”3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思考:滑坡、泥石流中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總結:暴雨過后如有滑坡跡象,則應馬上轉移疏散,待形勢穩(wěn)定后應設法同外界聯(lián)系,求得救助。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景的方向跑;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頭部。在山區(qū)扎營,不要選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彎曲、匯合處。閱讀教材“其他自然災害的自救和預防”4大霧和沙暴災害的預防思考:大霧和沙暴災害中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總結:大霧和沙暴都屬于能見度低的災害性天氣。如果遇到大霧天氣,盡可能減少駕車出行或減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