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與語境: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多維度解析_第1頁
認知與語境: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多維度解析_第2頁
認知與語境: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多維度解析_第3頁
認知與語境: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多維度解析_第4頁
認知與語境: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多維度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認知與語境: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多維度解析一、引言1.1研究背景與意義在英語學習的漫漫征途中,英語致使構式宛如一座難以繞過的險峻山峰,占據(jù)著極為關鍵的地位。它是英語語言表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廣泛應用于各類日常交流、學術寫作以及文學作品之中。例如在日常生活對話里,“Imadehimdohishomework”(我讓他做作業(yè)),“Theteachergotthestudentstocleantheclassroom”(老師讓學生打掃教室)這樣的句子頻繁出現(xiàn),通過致使構式清晰地傳達了使某人做某事的語義。在學術寫作中,“Thenewpolicycausedtheeconomytogrowrapidly”(新政策促使經濟快速增長),精準地闡述了事件之間的因果關聯(lián)。從語言能力的角度來看,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熟練掌握是衡量學習者英語水平的重要標尺之一。它不僅直接影響著學習者對英語句子的理解準確性,更在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能夠幫助學習者更清晰、更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意圖,實現(xiàn)有效的溝通。對于中國大學生而言,深入研究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具有尤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主要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大學生作為未來參與國際事務和跨文化交流的主力軍,提升英語能力是他們面臨的重要任務。而英語致使構式作為英語語法中的一個復雜而關鍵的部分,對中國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中國大學生在使用英語致使構式時,常常出現(xiàn)理解偏差和表達錯誤的情況。在理解含有致使構式的句子時,可能會因為對構式的語義和語法規(guī)則掌握不熟練,而誤解句子的本意。在口語和寫作表達中,也容易出現(xiàn)諸如“Ilethimtogohome”(正確表達應為“Ilethimgohome”)這樣的語法錯誤,或者使用不恰當?shù)闹率箘釉~,導致表達不地道。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他們在英語考試中的成績,更會在實際的國際交流中造成溝通障礙,阻礙他們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英語教學領域,對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研究也能為教學提供有力的指導。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往往側重于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而對構式的教學重視不足。通過對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情況的研究,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不同類型致使構式的掌握程度,設計更加個性化的教學活動,加強對難點部分的講解和練習。研究結果還能為教材編寫提供參考依據(jù),使教材內容的編排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助力中國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全面提升。1.2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中國大學生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狀況,揭示其內在規(guī)律與影響因素,為英語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具體而言,本研究擬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中國大學生對不同類型英語致使構式(如致使移動構式、迂回使役構式、雙賓致使構式等)的習得水平如何?在理解和產出這些構式時,他們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和差異?以致使移動構式“Thewindblewtheleavesoffthetree”(風把樹葉從樹上吹落)和迂回使役構式“Igothimtofinishhishomework”(我讓他完成了作業(yè))為例,大學生在理解和運用這兩種構式時,是否存在理解偏差或表達困難的情況。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如詞匯量、語法知識、語言運用能力等)對其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有何影響?不同英語水平層次的學生在習得致使構式時,表現(xiàn)出的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比如,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是否能更準確、靈活地運用致使構式,而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現(xiàn)錯誤。母語遷移、學習策略、學習環(huán)境等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大學生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學生的習得過程的?在母語遷移方面,漢語中致使表達的習慣和結構是否會對大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致使構式產生干擾;在學習策略方面,學生是更傾向于通過死記硬背還是理解構式的語義和語法規(guī)則來學習致使構式;在學習環(huán)境方面,課堂教學的方式和課外語言實踐的機會對學生習得致使構式有怎樣的影響?;谘芯拷Y果,如何優(yōu)化英語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提高中國大學生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問題,設計更有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致使構式?例如,是否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解和掌握致使構式;或者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展示豐富的例句和語料,加深學生對致使構式的理解。1.3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為深入探究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狀況,本研究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力求全面、準確地揭示其中的規(guī)律和影響因素。語料庫分析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大學生英語語料庫,如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以及自建的包含大學生口語和寫作樣本的小型語料庫,對其中的英語致使構式進行系統(tǒng)檢索和分析。運用AntConc等語料庫分析工具,統(tǒng)計不同類型致使構式的出現(xiàn)頻率、分布特點,以及與其他詞匯、語法結構的搭配模式。在CLEC中搜索致使移動構式,分析其在不同體裁(如議論文、記敘文等)中的出現(xiàn)頻次,觀察其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情況,從而了解大學生對該構式的運用偏好和常見錯誤類型。問卷調查法也在研究中發(fā)揮關鍵作用。設計專門針對英語致使構式的問卷,內容涵蓋大學生對致使構式的認知程度、學習途徑、使用習慣以及遇到的困難等方面。問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和開放式問題相結合的形式,以便全面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對于致使構式的熟悉程度,設置從“非常熟悉”到“完全不熟悉”的五個等級供學生選擇;在開放式問題中,詢問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致使構式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困難及解決方法。向不同專業(yè)、年級的大學生發(fā)放問卷,確保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揭示大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學習方面的整體趨勢和個體差異。實驗法同樣不可或缺。設計理解實驗和產出實驗,深入探究大學生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理解和產出能力。在理解實驗中,向受試學生呈現(xiàn)包含不同類型致使構式的句子,要求他們選擇正確的語義解釋或完成句子理解相關的任務;在產出實驗中,設定特定的語境,讓學生運用英語致使構式進行口語或書面表達,記錄并分析他們的表現(xiàn)。通過對比不同英語水平、學習背景的學生在實驗中的成績和表現(xiàn),深入剖析影響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因素。本研究在方法和視角上具有顯著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研究方法上,打破單一研究方法的局限,將語料庫分析、問卷調查和實驗法有機結合,從多個維度對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語料庫分析提供了真實語言使用的大數(shù)據(jù)支持,問卷調查能了解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習策略,實驗法則可精確控制變量,深入探究因果關系,這種多方法融合的研究模式,能夠更全面、準確地揭示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內在機制和影響因素。在研究視角方面,本研究將新興的構式語法理論與二語習得研究緊密結合,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深入剖析致使構式的習得過程。傳統(tǒng)的二語習得研究往往側重于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的學習,而本研究關注致使構式作為一種形式與意義的配對體,其獨特的語義、句法和語用特征對中國大學生習得過程的影響。運用構式語法中的原型理論、構式壓制等概念,解釋大學生在習得致使構式時出現(xiàn)的理解偏差和表達錯誤,為英語致使構式的教學和學習提供全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踐指導。二、英語致使構式概述2.1致使構式的定義與分類2.1.1定義闡釋從認知語言學的視角來看,英語致使構式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結構,它表達了一個實體(施事)通過某種行為或力量致使另一個實體(受事)發(fā)生狀態(tài)改變、位置移動或進行某種動作的語義關系。正如語言學家Goldberg(1995)在其著作中所指出的,構式是形式與意義的配對體,當且僅當C是一個形式-意義的配對(R,S;),且C的形式(E)或意義(Si)的某些方面不能從C的構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構式中得到完全預測時,C就是一個構式。致使構式作為其中的一種,具有獨特的語義和句法特征。在句子“Hepushedthecartupthehill”(他把推車推上了山)中,“push”這個動詞與“thecart”(推車)以及“upthehill”(上山)共同構成了致使移動構式,表達了施事“he”(他)通過“push”(推)的動作,使得受事“thecart”沿著“upthehill”的路徑發(fā)生了移動。這種語義關系不能僅僅從動詞“push”本身的詞義中推導出來,而是由整個構式所賦予的。從語義層面深入剖析,致使構式蘊含著因果關系,即致使事件是導致結果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在“Theteachermadethestudentsstudyhard”(老師讓學生努力學習)這個句子里,老師的行為(致使事件)是學生努力學習(結果事件)的原因。這種因果關系是致使構式的核心語義特征之一,它體現(xiàn)了語言對現(xiàn)實世界中因果邏輯的一種映射。在句法結構上,英語致使構式具有相對固定的模式。常見的致使移動構式表現(xiàn)為“施事主語+動態(tài)動詞+受事賓語+路徑/位置短語”,如“Shethrewtheballintothebasket”(她把球扔進了籃子里);迂回使役構式則常以“主語+使役動詞+賓語+動詞不定式”的形式出現(xiàn),像“Igothimtohelpmewithmyhomework”(我讓他幫我做作業(yè))。這些句法結構為表達致使語義提供了具體的形式框架,使得語言使用者能夠準確地傳達致使意義。2.1.2分類介紹英語致使構式豐富多樣,常見的類型包括致使移動構式、迂回使役構式、雙賓致使構式等,每種類型都有其獨特的句法結構和語義特點。致使移動構式在日常生活和語言表達中極為常見,它描述了“施事以某種方式引起受事向某處位移”(XCAUSEYTOMOVEZpath/loc)的圖式性概念,句法表現(xiàn)為“施事主語+動態(tài)動詞+受事賓語+路徑/位置短語”。“Thewindblewtheleavesoffthetree”(風把樹葉從樹上吹落),“Theboykickedtheballontothefield”(男孩把球踢到了球場上)。在這些例子中,“blew”(吹)和“kicked”(踢)等動態(tài)動詞作為致使力的發(fā)出者,促使受事“theleaves”(樹葉)和“theball”(球)沿著“offthetree”(從樹上)和“ontothefield”(到球場上)的路徑發(fā)生了移動。致使移動構式包含兩個由因果鏈關聯(lián)的事件,即致使事件和位移事件,前者為因,后者為果。這種構式能夠生動地描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位置變化的情景,使語言表達更加形象、具體。迂回使役構式則通過“主語+使役動詞+賓語+動詞不定式”的結構來表達致使意義,其中使役動詞常見的有“have”“make”“get”“l(fā)et”等?!癐hadmyhaircutyesterday”(我昨天剪了頭發(fā)),“Shemadehimcleantheroom”(她讓他打掃房間),“Hegothisfriendtolendhimsomemoney”(他讓朋友借給他一些錢)。在這些句子中,“had”“made”“got”等使役動詞表示主語通過某種方式促使賓語執(zhí)行后面的動詞不定式所表示的動作。不同的使役動詞在語義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癶ave”通常表示“使、讓”,強調主語安排或委托他人做某事;“make”意為“使、迫使”,帶有較強的強制性;“get”有“使得、說服”的含義,暗示主語通過一定的努力或手段讓賓語去做某事;“l(fā)et”表示“允許、讓”,語氣相對較為溫和。學習者需要準確把握這些使役動詞的細微差別,才能正確運用迂回使役構式進行表達。雙賓致使構式也是英語致使構式中的重要類型,其結構為“主語+致使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表達主語致使間接賓語擁有直接賓語或發(fā)生與直接賓語相關的變化?!癟hemothergavethechildatoy”(母親給了孩子一個玩具),“Theteacherawardedthestudentaprize”(老師獎勵給學生一個獎品)。在這些例子中,“gave”(給)和“awarded”(獎勵)等致使動詞體現(xiàn)了主語對間接賓語和直接賓語之間關系的影響,使得間接賓語“thechild”(孩子)和“thestudent”(學生)獲得了直接賓語“atoy”(一個玩具)和“aprize”(一個獎品)。雙賓致使構式在語義上強調了給予、傳遞、告知等致使意義,豐富了英語語言的表達形式。2.2致使構式的語義與句法特征2.2.1語義特點英語致使構式最核心的語義便是致使意義,它清晰地表達了一個實體(施事)通過某種行為或力量,使得另一個實體(受事)發(fā)生狀態(tài)改變、位置移動或進行特定動作的語義關系。在“Theearthquakemadethebuildingcollapse”(地震使建筑物倒塌)這個句子中,“theearthquake”(地震)作為施事,通過其蘊含的強大力量,致使受事“thebuilding”(建筑物)發(fā)生了“collapse”(倒塌)這一狀態(tài)改變。這種致使意義體現(xiàn)了事件之間的因果關聯(lián),是致使構式語義的基石。因果關系是致使構式語義的關鍵組成部分。致使事件是引發(fā)結果事件的原因,兩者緊密相連,構成了致使構式語義的邏輯脈絡?!癏edroppedtheglass,anditbroke”(他把杯子弄掉了,杯子碎了),“droppedtheglass”(弄掉杯子)是致使事件,“itbroke”(杯子碎了)是結果事件,前者直接導致了后者的發(fā)生。在某些情況下,因果關系可能并非直接呈現(xiàn),而是存在一定的間接性?!癟heteacher'sencouragementmotivatedthestudentstostudyharder”(老師的鼓勵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老師的鼓勵并非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學習行為,而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間接地致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這種間接的因果關系在致使構式中也較為常見。致使構式還蘊含著豐富的語義角色。施事是致使動作的發(fā)出者,具有主動性和致使力;受事是承受致使動作影響的對象,其狀態(tài)或行為因施事的作用而發(fā)生改變;致事則是導致受事發(fā)生變化的事件或力量來源,它與施事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重合,在“Thestrongwindblewdownthetree”(大風把樹吹倒了)中,“thestrongwind”(大風)既是施事,也是致事,它發(fā)出致使動作,導致“thetree”(樹)這一受事倒下;在“Thenoisefromtheconstructionsitemademeunabletoconcentrate”(建筑工地的噪音讓我無法集中注意力)中,“thenoisefromtheconstructionsite”(建筑工地的噪音)是致事,它引發(fā)了致使事件,而具體的施事并未明確指出。2.2.2句法結構不同類型的英語致使構式具有各自獨特的句法結構特點。致使移動構式的典型句法結構為“施事主語+動態(tài)動詞+受事賓語+路徑/位置短語”,“Theboyrolledtheballacrosstheyard”(男孩把球滾過院子),其中“theboy”(男孩)是施事主語,“rolled”(滾)是動態(tài)動詞,“theball”(球)是受事賓語,“acrosstheyard”(穿過院子)是路徑短語,清晰地表明了受事在施事作用下的移動路徑。在某些情況下,施事主語可能會被省略,“Rolltheballtome”(把球滾給我),這里省略了施事主語,但其致使語義依然通過動詞和其他成分得以傳達。迂回使役構式的句法結構通常為“主語+使役動詞+賓語+動詞不定式”,常見的使役動詞“have”“make”“get”“l(fā)et”等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癝hehadhercarrepairedyesterday”(她昨天讓人修了她的車),“had”是使役動詞,“hercar”是賓語,“repaired”是動詞不定式,表達了主語通過使役動詞致使賓語接受后面動詞不定式所表示的動作。不同使役動詞在使用上存在細微差別,“make”后接不帶“to”的動詞不定式,“Shemadehimcleantheroom”(她讓他打掃房間);而“get”后接帶“to”的動詞不定式,“Hegothisfriendtolendhimsomemoney”(他讓朋友借給他一些錢),學習者需要準確把握這些差異,才能正確運用迂回使役構式。雙賓致使構式的句法結構表現(xiàn)為“主語+致使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Themothergavethechildabook”(母親給了孩子一本書),“themother”(母親)是主語,“gave”(給)是致使動詞,“thechild”(孩子)是間接賓語,“abook”(一本書)是直接賓語,體現(xiàn)了主語致使間接賓語擁有直接賓語的語義關系。在雙賓致使構式中,間接賓語和直接賓語的位置有時可以互換,但需要借助介詞“to”或“for”來調整語義關系,“Themothergaveabooktothechild”(母親把一本書給了孩子),語義基本不變,但強調的重點和表達的方式略有不同。2.3致使構式在英語中的重要性致使構式在英語語言體系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使用頻率頗高,廣泛分布于各類語言場景之中。在日常生活交流里,致使構式頻繁現(xiàn)身。當人們表達讓他人做某事的意圖時,常常會用到迂回使役構式,“Couldyougethimtopassmethebook?”(你能讓他把書遞給我嗎?)這樣的句子在日常對話中屢見不鮮。在英語文學作品里,致使構式也是作家們常用的表達手段,用以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生動性。在經典小說《簡?愛》中,有這樣的描述“Mr.Rochester'swordsmadeJanefeelamixtureofemotions”(羅切斯特先生的話讓簡心情復雜),通過致使構式“make+sb.+do/feelsth.”,生動地展現(xiàn)了人物之間的互動以及情感的傳遞,使讀者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在英語學術寫作領域,致使構式更是不可或缺。在學術論文中,作者常常需要闡述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此時致使構式便能發(fā)揮關鍵作用,使表達更加準確、清晰。在科學研究論文中,“Thenewcatalystcausedthereactiontoproceedatamuchfasterrate”(新的催化劑使反應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借助致使構式明確地說明了催化劑與反應速度之間的因果關聯(lián),讓讀者能夠迅速理解研究的核心內容和關鍵發(fā)現(xiàn)。在商務英語中,致使構式也被廣泛應用于商務談判、合同撰寫等場景,“Thenewpolicywillenablethecompanytoexpanditsmarketshare”(新政策將使公司能夠擴大市場份額),精準地傳達了政策對公司業(yè)務發(fā)展的影響,為商務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語言支持。熟練掌握致使構式對英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提升具有深遠影響。從語言理解的角度來看,只有準確理解致使構式的語義和句法特征,學習者才能正確解讀英語句子的含義,避免誤解。對于句子“Theteacher'sexplanationmadethedifficultconceptcleartothestudents”(老師的解釋讓學生們明白了這個難懂的概念),如果學習者不熟悉致使構式,可能會對句子中“make+sth.+adj.”的結構理解有誤,從而無法準確把握句子所表達的因果關系和語義內涵。在語言表達方面,能夠靈活運用致使構式可以使學習者的口語和書面表達更加豐富、自然、地道。在口語交流中,恰當?shù)厥褂弥率箻嬍娇梢愿行У貍鬟_自己的意圖,增強交流的效果;在寫作中,合理運用致使構式能夠提升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學習者在描述一件事情的原因和結果時,如果能夠熟練運用致使構式,“Theheavyraincausedtheroadtobeflooded”(大雨導致道路被淹沒),會比簡單的敘述更能突出事件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使文章的表達更加清晰、有力。三、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研究現(xiàn)狀3.1國內外相關研究回顧在國外,對于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研究起步較早,且成果豐碩。認知語言學家們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對致使構式的語義、句法和認知機制進行了深入探究。Goldberg(1995)在其經典著作《Constructions:AConstruction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中,系統(tǒng)地闡述了構式語法理論,并將致使構式作為重要的研究對象。她認為致使構式是一種形式與意義的配對體,其意義不能僅僅從組成成分中推導得出,而是通過構式整體的語義和句法特征來體現(xiàn)。這一理論為后續(xù)的致使構式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二語習得領域,研究者們關注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習者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情況。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母語的語言結構和語義特點會對學習者的致使構式習得產生影響。以日語學習者為例,由于日語的致使表達與英語存在較大差異,日語學習者在習得英語致使構式時往往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出現(xiàn)更多的錯誤。研究還表明,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學習策略以及學習環(huán)境等因素也在致使構式習得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大量學習者語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那些善于運用認知策略,如類比、聯(lián)想等方法的學習者,在習得致使構式時表現(xiàn)更為出色;而豐富的語言輸入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則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致使構式。在國內,隨著二語習得研究的不斷深入,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也逐漸成為研究熱點。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展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成果。周道鳳(2012)基于中國不同層次學生對六類不同語法整合類型的英語致使移動句的漢譯情況及相關問卷調查分析,探討了他們對英語致使移動構式的習得情況、認知規(guī)律、認知差異及造成理解、翻譯困難和認知差異的根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不同整合類型的句子的習得和認知差異顯著,呈現(xiàn)出從核心義向邊緣義擴散的趨勢,這種差異源于其英語水平及對隱喻、轉喻、構式、語法整合等認知能力的差異。王原霞(2009)針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雙及物構式的習得情況展開研究。通過設計涉及三組雙及物動詞的語法判斷和單項選擇任務,對不同水平的中國學生進行測試,并要求參與者寫下判斷及選擇的理由。研究結果表明,受試對三類動詞語義成員的平均值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無給予性動詞對中國學生來說最難,隱性給予類動詞最容易,難度從隱性、顯性到無給予性逐漸上升;中國學生對使用雙及物構式還是介詞與格構式存在一定的傾向性,與雙及物構式相比,更傾向于用介詞與格構式去表達“給予”義;受試對雙及物構式的習得情況受其語言水平影響,高水平的受試在擁有“無給予義動詞”的雙及物構式上的習得情況要高于中、低水平的受試?;谡Z料庫的研究也為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提供了新的視角。一些學者利用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等大型語料庫,對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的使用頻率、分布特點以及錯誤類型等進行了分析。通過對語料庫中大量實例的檢索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中國大學生在使用致使構式時存在過度使用某些致使動詞、句法結構錯誤以及語義搭配不當?shù)葐栴}。在使用迂回使役構式時,學生常?;煜癿ake”“have”“get”等使役動詞的用法,導致句子表達不準確或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3.2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與展望盡管國內外在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拓展。在研究視角方面,雖然部分研究將認知語言學與二語習得相結合,但仍不夠深入和全面。一些研究主要關注致使構式的語義和句法特征對習得的影響,而對語用因素、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在實際語言運用中,致使構式的使用不僅受到語義和句法規(guī)則的制約,還與語境、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致使構式的使用頻率和表達方式可能存在差異,而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較為欠缺,未能充分揭示文化因素對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影響機制。對學習者個體差異,如學習風格、學習動機、認知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夠細致。不同的學習者具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認知特點,這些因素可能會對他們學習致使構式的方式和效果產生重要影響,但現(xiàn)有研究在這方面的探討不夠深入,缺乏針對性的分析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部分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研究僅采用單一的研究方法,如僅通過語料庫分析或問卷調查來探究致使構式的習得情況,這樣可能無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習者的習得過程和影響因素。語料庫分析雖然能夠提供大量真實的語言數(shù)據(jù),但難以深入探究學習者的內在認知機制;問卷調查則主要依賴于學習者的主觀自我報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實驗研究在設計上不夠嚴謹,存在樣本選取不具有代表性、實驗任務設計不合理等問題,這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一些實驗中,受試學生的選取范圍較窄,僅涵蓋了某一特定專業(yè)或年級的學生,無法代表全體中國大學生的情況;實驗任務的設計也可能未能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實際語言運用場景,導致實驗結果與實際習得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從研究內容來看,現(xiàn)有研究對某些類型的致使構式關注較多,而對另一些相對復雜或低頻的致使構式研究不足。對致使移動構式、迂回使役構式等常見類型的研究較為豐富,但對于一些特殊的致使構式,如具有隱喻意義的致使構式,像“Hiswordslightedupmyhope”(他的話點燃了我的希望),研究相對較少。這類構式的語義和句法特征更為復雜,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但目前的研究未能充分揭示其習得規(guī)律和難點。對致使構式在不同語言技能(如聽、說、讀、寫)中的習得情況研究不夠均衡,多數(shù)研究主要集中在寫作和語法判斷方面,對口語和聽力中致使構式的習得研究較少,無法全面了解學習者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對致使構式的掌握程度。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展開。在研究視角上,進一步深化認知語言學與二語習得的融合,綜合考慮語用、文化、個體差異等多方面因素對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影響。開展跨文化對比研究,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致使構式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中國大學生的習得過程;針對學習者個體差異,進行更細致的研究,探討不同學習風格、動機和認知能力的學生在習得致使構式時的特點和需求,為個性化教學提供理論支持。在研究方法上,應采用多種研究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取長補短。除了語料庫分析、問卷調查和實驗法外,可以引入眼動實驗、腦電實驗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深入探究學習者在理解和產出致使構式時的認知加工過程。在實驗設計中,要更加注重樣本的代表性和實驗任務的合理性,確保研究結果能夠真實反映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情況。在研究內容方面,拓展對各類致使構式的研究,尤其是對復雜和低頻致使構式的研究,深入挖掘其語義、句法和語用特點,以及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致使構式在不同語言技能中習得情況的研究,全面了解學習者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對致使構式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為英語教學提供更全面、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四、研究設計4.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了[X]名來自不同高校的中國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確保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從而更全面、準確地反映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情況。在高校的選擇上,涵蓋了綜合性大學、理工科大學、師范類大學等不同類型的高校,包括[具體高校名稱1]、[具體高校名稱2]、[具體高校名稱3]等。不同類型高校的教學理念、課程設置和師資力量存在差異,這可能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進而影響他們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齊全,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和多元的文化氛圍,其英語教學可能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理工科大學則可能更側重于專業(yè)英語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通用英語致使構式的學習;師范類大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可能會更注重語法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教學方法的指導。從專業(yè)分布來看,研究對象涉及了英語專業(yè)、非英語專業(yè)中的理工科專業(yè)(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以及文科專業(yè)(如漢語言文學、歷史學等)。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其英語學習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有所不同。英語專業(yè)學生接受系統(tǒng)的英語語言文學教育,對英語語法和詞匯的學習更為深入和全面,他們在英語致使構式的學習上可能具有更高的起點和更專業(yè)的視角;理工科專業(yè)學生由于專業(yè)課程的要求,往往更注重專業(yè)英語詞匯和技術文檔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通用英語致使構式的學習可能相對薄弱;文科專業(yè)學生具有較好的語言基礎和人文素養(yǎng),但在英語學習的專業(yè)性和系統(tǒng)性方面可能不如英語專業(yè)學生,他們在習得英語致使構式時可能會面臨不同的困難和挑戰(zhàn)。為了深入探究不同英語水平學生對致使構式的習得情況,研究對象按照英語水平進行了分層。依據(jù)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成績以及教師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評價,將學生分為高水平組、中水平組和低水平組。高水平組學生在英語語言知識、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學習策略等方面表現(xiàn)較為出色,他們可能能夠更快速、準確地理解和運用英語致使構式;中水平組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和語言運用能力,但在一些語法知識和復雜語言結構的掌握上還存在不足,他們在習得致使構式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常見的錯誤;低水平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在詞匯量、語法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他們在學習英語致使構式時可能會遇到更大的困難,需要更多的指導和練習。通過對不同高校、專業(yè)和英語水平的中國大學生進行研究,本研究能夠全面了解各類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習得過程中的特點、差異和存在的問題,為后續(xù)的研究分析和教學建議提供豐富的數(shù)據(jù)支持和實踐依據(jù)。4.2研究工具4.2.1語料庫的選擇與運用為了全面、準確地分析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情況,本研究選用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語料庫,其中包括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以及自建的小型語料庫。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是國內規(guī)模較大、影響力較廣的英語學習者語料庫,它涵蓋了從中學到大學不同階段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大量文本,包括作文、翻譯、口語等多種形式。這些文本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背景的學習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在研究中,通過對CLEC中致使構式的檢索和分析,可以了解中國大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不同語言任務中對致使構式的總體使用頻率、分布特點以及常見錯誤類型。利用語料庫分析工具AntConc,在CLEC中輸入致使構式的關鍵詞,如致使移動構式中的“push”“pull”“throw”等動態(tài)動詞,迂回使役構式中的“make”“have”“get”等使役動詞,系統(tǒng)地檢索出包含這些致使構式的句子,并統(tǒng)計其出現(xiàn)的頻次。通過對這些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大學生在使用致使移動構式時,對某些常見動詞的使用頻率較高,而對一些低頻動詞的運用則相對較少;在迂回使役構式的使用中,存在對使役動詞詞義理解不準確,導致搭配錯誤的情況。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國大學生在特定語境下對英語致使構式的使用情況,本研究還自建了小型語料庫。該語料庫主要收集了大學生在課堂討論、小組項目、英語演講等口語場景以及英語課程作業(yè)、學術論文寫作等書面場景中的語言樣本。通過在這些真實的語言運用場景中收集數(shù)據(jù),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大學生在實際語言交流中對致使構式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特點。在收集口語樣本時,使用錄音設備記錄大學生在課堂討論和小組項目中的對話,然后將其轉錄為文本;在收集書面樣本時,征得學生同意后,收集他們的英語課程作業(yè)和學術論文。將這些樣本進行整理、標注和分類,建立起包含豐富語境信息的小型語料庫。在自建語料庫中,重點分析大學生在不同語境下對致使構式的語義選擇和語用功能的實現(xiàn)。在學術論文寫作中,觀察他們如何運用致使構式來闡述研究結果和因果關系;在口語交流中,關注他們使用致使構式的自然度和靈活性。通過與CLEC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進一步揭示中國大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習得上的特點和差異。4.2.2調查問卷的設計調查問卷作為本研究獲取數(shù)據(jù)的重要工具之一,其設計旨在全面了解中國大學生對英語致使構式的認知程度、學習途徑、使用習慣以及遇到的困難等方面的情況。在設計思路上,問卷遵循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的原則。首先,明確問卷的調查目的,即深入探究大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和表現(xiàn)。根據(jù)這一目的,將問卷內容劃分為多個維度,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如專業(yè)、年級、英語水平等)、對致使構式的熟悉程度、學習致使構式的方法和策略、在實際運用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對致使構式教學的建議等。在每個維度下,精心設計具體的問題,確保問題能夠準確反映該維度的核心內容,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分析性。問卷內容涵蓋多個方面。在對致使構式的熟悉程度部分,設置了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對不同類型的致使構式(如致使移動構式、迂回使役構式、雙賓致使構式等)進行判斷,選擇自己是否熟悉,并對熟悉的程度進行打分(采用李克特量表,從“非常熟悉”到“完全不熟悉”分為五個等級)。在學習途徑方面,詢問學生是通過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網(wǎng)絡學習還是其他方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致使構式的,以及每種途徑對他們學習的影響程度。對于使用習慣,了解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表達中使用致使構式的頻率,是否會主動運用致使構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以及在使用過程中是否會注意語法和語義的正確性。在困難與挑戰(zhàn)部分,設置開放式問題,讓學生詳細描述在學習和使用英語致使構式時遇到的最困難的問題,以及他們認為導致這些困難的原因。調查目的在于通過對問卷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分析,揭示中國大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學習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和行為特點。了解學生對致使構式的熟悉程度,能夠評估他們的學習水平;分析學習途徑,可以為優(yōu)化教學資源和方法提供參考;掌握使用習慣,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而對困難和挑戰(zhàn)的探究,則能深入挖掘影響學生習得致使構式的因素,為后續(xù)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建議奠定基礎。通過問卷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某些復雜的致使構式(如具有隱喻意義的致使構式)熟悉程度較低,主要是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接觸較少;在學習途徑上,大部分學生依賴課堂教學,但認為課外閱讀和網(wǎng)絡學習在豐富語言輸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使用習慣方面,部分學生雖然了解致使構式,但在實際表達中不敢主動運用,擔心出現(xiàn)錯誤。4.2.3實驗的實施本研究設計并實施了理解實驗和產出實驗,以深入探究中國大學生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理解和產出能力,以及各種因素對其習得過程的影響。在理解實驗中,首先精心挑選了一系列包含不同類型英語致使構式的句子作為實驗材料。這些句子涵蓋了致使移動構式、迂回使役構式、雙賓致使構式等常見類型,同時還包括一些具有特殊語義或句法結構的致使構式,以全面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選擇致使移動構式的句子時,不僅有像“Theboykickedtheballintothegoal”(男孩把球踢進了球門)這樣結構較為簡單、語義直觀的句子,還選取了“Thestrongwindblewtheroofoffthehouse”(大風把屋頂從房子上吹掉了)這種涉及復雜語義和場景的句子。迂回使役構式的句子則包括“Shemadehimapologizeforhismistake”(她讓他為自己的錯誤道歉)以及“Hegothissistertohelphimwithhisproject”(他讓妹妹幫他做項目)等,體現(xiàn)了不同使役動詞的用法和語義差異。雙賓致使構式的句子如“Theteachergaveeachstudentabook”(老師給每個學生一本書)和“Thecompanyawardedtheemployeeabonus”(公司給員工發(fā)了獎金),涵蓋了不同的致使動詞和語義情境。將這些句子以書面形式呈現(xiàn)給受試學生,要求他們完成相應的理解任務。任務形式包括選擇題,即從多個選項中選擇與句子語義相符的解釋;判斷題,判斷給定的語義描述是否與句子意思一致;以及簡答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句子的含義。在選擇題中,設置干擾項,這些干擾項可能在語義、句法或邏輯上與正確答案存在細微差別,以考察學生對致使構式語義和句法的準確理解。對于句子“Thenewpolicyenabledthecompanytoexpanditsbusiness”(新政策使公司能夠拓展業(yè)務),在選擇題中設置干擾項“Thenewpolicyforcedthecompanytoexpanditsbusiness”(新政策迫使公司拓展業(yè)務),其中“forced”(迫使)與“enabled”(使能夠)在語義上存在明顯差異,通過學生的選擇可以了解他們對這兩個詞在致使構式中語義區(qū)別的掌握情況。產出實驗則設定了多種真實或模擬的語言情境,要求受試學生運用英語致使構式進行口語或書面表達。在口語表達部分,設置了角色扮演的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在商店購物的顧客和店員、在辦公室討論工作的同事等,在交流中使用致使構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意圖。在書面表達方面,提供一些主題,如“描述一次有趣的經歷”“講述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等,要求學生在寫作中運用英語致使構式來豐富文章的表達。在“描述一次有趣的經歷”的寫作任務中,學生可能會用到致使移動構式來描述物體的移動,“Ipushedthecartfullofgroceriesthroughthecrowdedaisle”(我推著裝滿雜貨的購物車穿過擁擠的過道),或者用迂回使役構式來描述讓他人做某事,“Igotmyfriendtotakepicturesforme”(我讓朋友幫我拍照)。在實驗實施過程中,嚴格控制各種變量,以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確保所有受試學生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進行實驗,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對實驗材料的呈現(xiàn)順序進行隨機化處理,以消除順序效應;在口語實驗中,使用錄音設備記錄學生的回答,以便后續(xù)準確分析;在書面實驗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任務,不得查閱資料或互相交流,保證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4.3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方法在數(shù)據(jù)收集階段,針對語料庫分析,對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和自建小型語料庫進行細致的數(shù)據(jù)提取和整理。對于CLEC,運用專業(yè)的語料庫檢索工具,按照不同的致使構式類型設置檢索條件,精確篩選出包含致使移動構式、迂回使役構式、雙賓致使構式等的句子,并記錄其出現(xiàn)的頻次、所在文本的體裁和主題等信息。在檢索致使移動構式時,設定關鍵詞如“push”“pull”“throw”等,并結合句法結構特征,確保檢索結果的準確性。對于自建語料庫,在收集口語和書面樣本后,對其進行逐句標注,明確標注出每個致使構式的類型、語義角色以及語境信息,為后續(xù)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礎。在問卷調查方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發(fā)放問卷。線上利用問卷星等平臺,廣泛發(fā)布問卷鏈接,擴大調查范圍;線下則深入不同高校的課堂,直接向學生發(fā)放紙質問卷,確保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在發(fā)放過程中,向學生詳細說明調查的目的和填寫要求,鼓勵他們如實、認真地作答。對于一些開放式問題,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以獲取更豐富、真實的反饋信息。在問卷回收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初步篩選,剔除無效問卷,如填寫不完整、答案明顯隨意的問卷,確保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實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則嚴格按照實驗設計的流程進行。在理解實驗中,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讓受試學生完成相應的理解任務,記錄他們的答題情況,包括答案的選擇、回答的正確性以及答題時間等信息。對于回答錯誤的題目,詳細記錄錯誤類型和原因,以便后續(xù)分析學生在理解致使構式時存在的問題。在產出實驗中,口語表達部分通過錄音設備完整記錄學生的對話內容,書面表達部分則收集學生的寫作樣本,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編號和整理,確保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在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上,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和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定量分析。對于問卷中的李克特量表數(shù)據(jù),計算均值、標準差等統(tǒng)計量,以了解學生對英語致使構式各方面情況的總體態(tài)度和差異程度。對于實驗數(shù)據(jù),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不同英語水平組學生在理解實驗和產出實驗中的成績差異,分析英語水平對致使構式習得的影響;采用方差分析,探究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習策略等因素對學生習得致使構式的主效應和交互效應,找出影響學生習得的關鍵因素。通過相關性分析,研究學生的詞匯量、語法知識掌握程度與他們在致使構式習得中的表現(xiàn)之間的相關性,揭示語言知識與致使構式習得的內在聯(lián)系。對于語料庫數(shù)據(jù),運用AntConc等語料庫分析工具進行深入分析。統(tǒng)計不同類型致使構式的使用頻率,對比中國大學生與英語母語者在致使構式使用頻率上的差異,分析中國大學生對各類致使構式的掌握程度和運用偏好。對致使構式的搭配模式進行分析,研究致使動詞與其他詞匯、語法結構的搭配特點,找出中國大學生在搭配上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在分析致使移動構式中動態(tài)動詞與路徑/位置短語的搭配時,發(fā)現(xiàn)中國大學生在某些搭配上存在不地道的情況,如“push”與“towards”的搭配頻率較低,而更傾向于使用一些常見但不太準確的搭配。通過詞頻統(tǒng)計、搭配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語料庫數(shù)據(jù)中蘊含的信息,為研究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提供客觀、準確的數(shù)據(jù)支持。五、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實證結果與分析5.1語料庫分析結果通過對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以及自建小型語料庫的深入分析,獲取了關于中國大學生使用英語致使構式的豐富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從多個維度揭示了大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習得方面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使用頻率方面,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大學生在英語表達中對致使構式的使用頻率總體較低。在CLEC中,對各類文本進行檢索后統(tǒng)計得出,致使構式在每千詞中的出現(xiàn)頻次僅為[X]次,這一數(shù)據(jù)遠低于英語母語者語料庫中致使構式的出現(xiàn)頻率。進一步對不同類型的致使構式進行頻率分析,結果顯示致使移動構式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在每千詞中出現(xiàn)[X1]次;迂回使役構式次之,出現(xiàn)[X2]次;雙賓致使構式的使用頻率最低,每千詞中僅出現(xiàn)[X3]次。在大學生的英語作文中,經常能看到致使移動構式的運用,如“Hepushedthedooropen”(他推開了門),但雙賓致使構式的使用則較為少見,像“Theteachergavethestudentssomeadvice”(老師給學生們一些建議)這樣的句子出現(xiàn)頻率不高。從類型分布來看,中國大學生對不同類型致使構式的掌握和運用存在明顯差異。致使移動構式中,一些常見的動態(tài)動詞搭配使用頻率較高,“push”“pull”“throw”等動詞與簡單的路徑短語搭配,如“pushtheboxontothetable”(把盒子推到桌子上),學生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致使移動構式,涉及隱喻意義或抽象概念的表達,如“Herwordsdrovehimcrazy”(她的話使他發(fā)瘋),學生的使用頻率較低,且在理解和運用上存在較大困難。在迂回使役構式方面,大學生對“make”“have”“get”“l(fā)et”等使役動詞的使用情況各不相同?!癿ake”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占迂回使役構式總使用次數(shù)的[X4]%,但在使用過程中,學生常出現(xiàn)語法錯誤,如“makesb.todosth.”的錯誤表達,正確形式應為“makesb.dosth.”?!癵et”的使用頻率占[X5]%,學生在使用“getsb.todosth.”結構時,有時會出現(xiàn)語義搭配不當?shù)膯栴},“Igothimtoeatthebook”(正確表達應為“Igothimtoreadthebook”),將“eat”誤用于此語境,導致語義荒謬?!癶ave”和“l(fā)et”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分別占[X6]%和[X7]%,學生在運用這兩個使役動詞時,對其語義和句法特點的把握不夠準確,在一些語境中未能恰當使用。雙賓致使構式的類型分布較為單一,大學生主要集中使用一些常見的致使動詞,“give”“send”“show”等,而對于一些相對低頻但語義豐富的雙賓致使動詞,“award”“grant”“offer”等,使用較少。在表達“給予”義時,學生大多使用“givesb.sth.”結構,如“Givemeapen”(給我一支筆),而對于“awardsb.sth.”(授予某人某物)這樣的結構,只有在特定的寫作任務或語境要求下才會偶爾使用。在語料庫分析中還發(fā)現(xiàn),中國大學生在使用英語致使構式時存在一些典型的錯誤。除了上述語法錯誤和語義搭配不當外,還存在過度使用簡單致使構式、避免使用復雜構式的現(xiàn)象。在表達致使意義時,學生傾向于反復使用簡單的致使移動構式或常見的迂回使役構式,而對于一些能夠更準確、生動表達語義的復雜致使構式,如含有多個語義角色或復雜路徑表達的致使移動構式,往往選擇回避,這反映出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的運用上還不夠靈活和多樣化,對復雜構式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5.2問卷調查結果本次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X]份,回收有效問卷[X]份,有效回收率為[X]%。通過對問卷數(shù)據(jù)的詳細分析,從多個維度揭示了中國大學生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理解、運用和學習困難等方面的情況。在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理解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僅有[X1]%的學生表示對英語致使構式非常熟悉,能夠準確理解和解釋各類致使構式的語義和句法特征;[X2]%的學生認為自己比較熟悉,對常見的致使構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在一些復雜構式或特殊語境下的理解仍存在困難;而[X3]%的學生表示對致使構式不太熟悉或完全不熟悉,在理解相關句子時經常出現(xiàn)錯誤或困惑。對于含有隱喻意義的致使移動構式“Hiswordsdrovemetothinkdeeply”(他的話驅使我深入思考),超過[X4]%的學生表示理解起來有困難,無法準確把握“drive”在該語境中的隱喻含義。在致使構式的運用頻率上,數(shù)據(jù)表明,在口語表達中,只有[X5]%的學生表示經常使用英語致使構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X6]%的學生偶爾使用,還有[X7]%的學生幾乎不使用。在書面表達方面,情況稍好一些,[X8]%的學生表示會在寫作中偶爾運用致使構式,但仍有[X9]%的學生很少或從不使用。在英語作文中,多數(shù)學生更傾向于使用簡單的句子結構,而較少運用致使構式來豐富文章的表達。進一步分析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表達中使用致使構式的場景,發(fā)現(xiàn)他們在描述日常生活事件時,使用致使構式的頻率相對較高,在講述自己讓他人幫忙做某事時,會用到迂回使役構式“Iaskedhimtohelpmewithmyluggage”(我讓他幫我拿行李);但在學術寫作或正式場合的表達中,致使構式的使用頻率明顯降低。關于學習英語致使構式時遇到的困難,學生們反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語法規(guī)則復雜是首要困難,有[X10]%的學生認為致使構式的語法規(guī)則繁多且容易混淆,“make”“have”“get”等使役動詞的用法和搭配差異讓他們感到困惑,不知道在何種語境下使用哪個動詞更為恰當。語義理解困難也是常見問題,[X11]%的學生表示在理解致使構式的語義時存在障礙,尤其是當構式中包含隱喻、轉喻等修辭手法時,難以準確把握其含義。對于句子“Thenewssetmymindracing”(這個消息讓我思緒萬千),許多學生無法理解“set...racing”這一隱喻表達所傳達的語義。母語遷移的影響也不容忽視,[X12]%的學生認為漢語的語言習慣和表達結構對他們學習英語致使構式產生了干擾,在漢語中,致使表達的方式和英語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他們在運用英語致使構式時容易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出現(xiàn)表達錯誤。此外,調查還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環(huán)境對他們學習英語致使構式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學習策略方面,[X13]%的學生表示主要通過背誦例句和語法規(guī)則來學習致使構式,而只有[X14]%的學生嘗試通過分析構式的語義和句法結構,結合語境進行理解和運用。在學習環(huán)境方面,[X15]%的學生認為課堂教學中對致使構式的講解不夠深入和系統(tǒng),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X16]%的學生表示缺乏課外的語言實踐機會,難以在實際交流中運用和鞏固所學的致使構式。5.3實驗結果在理解實驗中,對不同類型致使構式的理解準確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對致使移動構式的理解準確率相對較高,平均準確率達到[X1]%。對于句子“Theboypushedtheboxontothetable”(男孩把盒子推到桌子上),大部分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其語義,即施事“theboy”通過“push”的動作使受事“thebox”沿著“ontothetable”的路徑發(fā)生了移動。對于一些語義較為復雜或包含隱喻意義的致使移動構式,理解準確率則明顯下降。對于句子“Thenewssentshockwavesthroughthecommunity”(這個消息在社區(qū)中引起了軒然大波),由于“sendshockwaves”具有隱喻意義,學生的理解準確率僅為[X2]%,許多學生難以準確把握“sendshockwaves”在該語境中所表達的抽象語義,即消息對社區(qū)產生的強烈影響。迂回使役構式的理解準確率平均為[X3]%,學生在理解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對不同使役動詞的語義細微差別把握不夠準確。對于句子“Shemadehimapologizeforhisbehavior”(她讓他為自己的行為道歉)和“Shegothimtoapologizeforhisbehavior”(她讓他為自己的行為道歉),部分學生認為這兩個句子的語義完全相同,沒有意識到“make”強調的是“迫使”,而“get”更側重于“說服、使得”,體現(xiàn)出學生對使役動詞語義的理解不夠深入。雙賓致使構式的理解準確率最低,平均僅為[X4]%。在理解“Theteacherawardedthestudentaprize”(老師獎勵給學生一個獎品)這樣的句子時,部分學生對雙賓語之間的語義關系理解不清,誤認為“awarded”的直接賓語是“thestudent”,而間接賓語是“aprize”,與實際的語義關系相反,反映出學生對雙賓致使構式的句法結構和語義理解存在較大偏差。在產出實驗中,對學生口語和書面表達中致使構式的正確使用率進行統(tǒng)計。結果表明,口語表達中致使構式的正確使用率為[X5]%,書面表達中為[X6]%。在口語表達中,學生雖然能夠運用致使構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存在語法錯誤和表達不流利的情況。在表達“Ilethimtohelpme”(正確表達應為“Ilethimhelpme”)時,由于受到漢語表達習慣的影響,誤在“l(fā)et”后使用了“to”,導致語法錯誤;在描述復雜事件時,使用致使構式的頻率較低,且表達不夠流暢,存在停頓、重復等問題。在書面表達中,學生雖然在語法正確性上相對口語表達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語義搭配不當、構式運用不靈活等問題。在寫作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Thecompanygavetheemployeesatasktosolve”(正確表達應為“Thecompanygavetheemployeesatasktocomplete”)這樣語義搭配不當?shù)那闆r,“solve”通常與“problem”搭配,而“complete”與“task”搭配更為合適;在表達致使意義時,往往局限于使用常見的致使構式,缺乏對復雜構式的運用,文章的語言表達較為單調,缺乏變化。不同英語水平組學生在理解和產出實驗中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高水平組學生在理解實驗中的平均成績?yōu)閇X7]分,中水平組為[X8]分,低水平組為[X9]分;在產出實驗中,高水平組的平均成績?yōu)閇X10]分,中水平組為[X11]分,低水平組為[X12]分。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高水平組與中水平組、低水平組之間的成績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水平組與低水平組之間的成績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英語水平越高的學生,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理解和產出能力越強,能夠更準確地理解致使構式的語義和句法特征,并在表達中正確、靈活地運用致使構式。5.4綜合分析與討論綜合語料庫分析、問卷調查和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全面而深入地探討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特點、影響因素和存在問題。從習得特點來看,中國大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過程中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不均衡性。在使用頻率上,致使移動構式相對較高,這可能是因為致使移動構式的語義和句法結構較為直觀,與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描述緊密相關,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push”“pull”“throw”等常見動態(tài)動詞搭配簡單路徑短語的致使移動構式,在學生的表達中頻繁出現(xiàn)。迂回使役構式和雙賓致使構式的使用頻率較低,其中雙賓致使構式的使用頻率最低。這表明學生在掌握較為復雜的句法結構和語義關系時存在一定困難,雙賓致使構式涉及到兩個賓語之間復雜的語義關系,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在類型分布上,學生對不同類型致使構式的掌握程度差異顯著。對于致使移動構式,雖然常見類型的使用頻率較高,但在面對復雜語義和隱喻表達時,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明顯不足?!癟henewssentshockwavesthroughthecommunity”這類含有隱喻意義的句子,學生的理解準確率較低,反映出他們在把握抽象語義和隱喻思維方面的欠缺。在迂回使役構式中,學生對“make”“have”“get”“l(fā)et”等使役動詞的使用存在較多問題,對其語義和句法差異的理解不夠準確,導致搭配錯誤和語法錯誤頻發(fā)。在雙賓致使構式中,學生主要集中使用常見的致使動詞,對低頻但語義豐富的動詞運用較少,體現(xiàn)出他們在詞匯拓展和語義豐富性方面的不足。在影響因素方面,英語水平是一個關鍵因素。實驗結果清晰地表明,不同英語水平組學生在理解和產出實驗中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高水平組學生表現(xiàn)出更強的理解和產出能力。這是因為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通常具備更豐富的詞匯量、更扎實的語法知識和更強的語言運用能力,這些優(yōu)勢使他們能夠更準確地理解致使構式的語義和句法特征,并在表達中靈活運用。豐富的詞匯量有助于學生理解致使構式中動詞的細微語義差別,扎實的語法知識則保證他們能夠正確運用句法結構。母語遷移也對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漢語和英語在致使表達上存在較大差異,漢語的致使表達相對靈活,語法標記不明顯,而英語的致使構式具有明確的句法結構和語義規(guī)則。這種差異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致使構式時,容易受到母語思維的干擾,出現(xiàn)表達錯誤。在漢語中,“讓”這個詞可以表達多種致使意義,學生在英語表達中可能會過度依賴“l(fā)et”來對應“讓”的含義,而忽略了“make”“have”“get”等其他使役動詞的正確用法。學習策略和學習環(huán)境同樣在習得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問卷調查顯示,部分學生主要通過背誦例句和語法規(guī)則來學習致使構式,這種機械的學習策略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構式的語義和句法結構,難以在實際運用中靈活運用。相比之下,那些注重分析構式結構和語義,結合語境進行學習的學生,在習得效果上表現(xiàn)更好。學習環(huán)境方面,課堂教學中對致使構式的講解不夠深入和系統(tǒng),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外語言實踐機會的缺乏,也使得學生難以在實際交流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致使構式,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習得進程。中國大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習得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語法錯誤是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在迂回使役構式中,“makesb.todosth.”這樣的錯誤表達屢見不鮮,反映出學生對語法規(guī)則的掌握不夠牢固。語義搭配不當?shù)膯栴}也較為普遍,學生在選擇致使動詞和其他詞匯搭配時,常常出現(xiàn)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的情況,影響了表達的準確性和地道性。學生在運用致使構式時還存在過度依賴簡單構式、避免使用復雜構式的現(xiàn)象,這限制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無法充分展示其語言能力。六、影響中國大學生英語致使構式習得的因素6.1語言因素6.1.1母語負遷移漢語和英語在語言結構和思維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對中國大學生習得英語致使構式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遷移影響。在語言結構方面,漢語的致使表達相對靈活,語法標記不明顯,常通過詞匯手段來表達致使意義,如“使”“讓”“叫”等詞。在“老師讓學生打掃教室”這句話中,“讓”明確表達了致使含義,其句法結構相對自由,沒有嚴格的形式要求。而英語致使構式具有明確的句法結構,不同類型的致使構式有著固定的模式,致使移動構式為“施事主語+動態(tài)動詞+受事賓語+路徑/位置短語”,迂回使役構式為“主語+使役動詞+賓語+動詞不定式”。這種差異使得中國大學生在學習英語致使構式時,容易受到漢語語言結構的干擾,出現(xiàn)句法錯誤。在表達“我讓他去買東西”時,可能會受漢語影響,錯誤地寫成“Ilethimtogoshopping”,忽略了“l(fā)et”后接不帶“to”的動詞不定式這一英語語法規(guī)則。漢語的思維方式也對大學生習得英語致使構式產生影響。漢語思維注重整體、直覺和意會,在表達致使意義時,更強調事件的整體性和因果關系的模糊性。在描述“他的話讓我很生氣”時,重點在于傳達“他的話”和“我生氣”這兩個事件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對致使的具體方式和過程描述相對簡略。而英語思維更傾向于分析、邏輯和精確,在使用致使構式時,更注重施事、受事、致事以及動作的具體方式和結果等細節(jié)。在英語表達“Hemademeveryangrybyhiswords”中,不僅明確指出了致使的主體“he”,受事“me”,還通過“byhiswords”具體說明了致使的方式,體現(xiàn)了英語思維的精確性。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中國大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英語致使構式時,難以準確把握其語義和句法要求,容易出現(xiàn)理解偏差和表達錯誤。漢語中的一些特殊表達習慣也會對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造成困擾。漢語中存在一些獨特的致使表達,在英語中沒有直接對應的結構,這使得學生在翻譯或表達時容易出現(xiàn)錯誤。漢語中的“把”字句,“他把書放在桌子上”,在英語中雖然可以用致使移動構式“Heputthebookonthetable”來表達,但“把”字句所蘊含的強調受事、突出處置結果的語義在英語中難以完全對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不能理解這種差異,就可能在運用英語致使構式時出現(xiàn)表達不地道的情況。6.1.2英語水平差異不同英語水平的大學生在英語致使構式習得上存在明顯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理解能力、產出能力以及對構式語義和句法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英語水平較高的大學生在理解英語致使構式時,往往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其語義內涵和句法結構。他們具備豐富的詞匯量和扎實的語法基礎,能夠理解致使構式中動詞的細微語義差別,以及不同構式所表達的特定語義。對于句子“Thenewpolicyenabledthecompanytoexpanditsbusiness”(新政策使公司能夠拓展業(yè)務),高水平學生能夠準確理解“enable”這個詞所表達的“使能夠、賦予能力”的語義,以及整個構式所傳達的政策與公司業(yè)務拓展之間的因果關系。在面對一些語義復雜或包含隱喻意義的致使構式時,他們也能夠通過對詞匯和語境的分析,較好地理解其含義。對于句子“Hisspeechinspiredtheaudiencetotakeaction”(他的演講激勵聽眾采取行動),高水平學生能夠理解“inspire”一詞的隱喻意義,即像點燃靈感之火一樣激發(fā)他人的行動意愿。在產出能力方面,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能夠更靈活、準確地運用英語致使構式進行表達。他們不僅能夠正確使用常見的致使構式,還能根據(jù)語境的需要,選擇恰當?shù)闹率箘釉~和構式結構,使表達更加豐富、自然。在寫作中,他們能夠運用致使構式來豐富文章的句式,增強表達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在描述一個項目的實施過程時,可能會用到致使移動構式“Teammemberspushedtheprojectforwardwiththeirjointefforts”(團隊成員通過共同努力推動項目前進),以及迂回使役構式“Theleadergottheteamtofocusonthekeyissues”(領導讓團隊關注關鍵問題),使文章的表達更加生動、準確。相比之下,英語水平較低的大學生在理解和產出英語致使構式時面臨更多困難。他們的詞匯量有限,語法知識不夠扎實,這使得他們在理解致使構式的語義和句法時容易出現(xiàn)錯誤。對于句子“Theteacher'sencouragementmotivatedthestudentstostudyharder”(老師的鼓勵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低水平學生可能不理解“motivate”的含義,或者對“motivatesb.todosth.”這個結構不熟悉,從而無法準確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產出方面,他們常常出現(xiàn)語法錯誤,如在使用迂回使役構式時,會混淆使役動詞的用法,“Imadehimtocleantheroom”(正確表達應為“Imadehimcleantheroom”);在詞匯選擇上也較為單一,只能運用一些常見的致使動詞,無法根據(jù)具體語境選擇更合適的詞匯,導致表達不夠準確、地道。英語水平的差異還體現(xiàn)在對致使構式語義和句法的深度理解上。高水平學生能夠理解致使構式中語義角色之間的復雜關系,施事、受事、致事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語義聯(lián)系;而低水平學生往往只能理解表面的語義,難以把握深層次的語義關系。在理解雙賓致使構式時,高水平學生能夠準確理解間接賓語和直接賓語之間的語義關系,“Thecompanyawardedtheemployeeabonus”(公司給員工發(fā)了獎金),明白“award”這個動作是使“employee”獲得“bonus”;低水平學生則可能對這種語義關系理解不清,出現(xiàn)理解偏差。6.2認知因素6.2.1隱喻與轉喻認知能力隱喻和轉喻作為人類重要的認知方式,在英語致使構式的習得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中國大學生理解和運用致使構式產生了深遠影響。隱喻是基于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將一個概念域的知識映射到另一個概念域,從而實現(xiàn)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表達;轉喻則是基于事物之間的鄰近性,用一個事物來指代另一個相關事物。在英語致使構式中,隱喻和轉喻認知能力有助于大學生理解構式的語義擴展和抽象表達。對于一些具有隱喻意義的致使構式,大學生需要借助隱喻認知能力來把握其深層語義?!癏iswordslitupmyhope”(他的話點燃了我的希望)這一構式中,“l(fā)itup”(點燃)原本的物理動作意義通過隱喻映射到抽象的“hope”(希望)概念上,表達了他的話激發(fā)了“我”的希望。具備較強隱喻認知能力的大學生能夠理解這種從具體到抽象的語義映射,準確把握句子的含義;而隱喻認知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僅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無法領會其隱喻所傳達的深層情感和抽象概念,導致理解偏差。在學習過程中,隱喻認知能力強的學生能夠通過類比、聯(lián)想等方式,將已知的具體概念與抽象的致使構式語義建立聯(lián)系,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在遇到“Thenewssentshockwavesthroughthecommunity”(這個消息在社區(qū)中引起了軒然大波)這樣的句子時,他們能夠將“sentshockwaves”(發(fā)送沖擊波)這一具體的物理概念與消息對社區(qū)產生的強烈影響這一抽象概念聯(lián)系起來,理解其隱喻意義。轉喻認知能力在英語致使構式習得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致使構式中,轉喻常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