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2179-2014-花布燈蛾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吉林省_第1頁
DB22-T2179-2014-花布燈蛾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吉林省_第2頁
DB22-T2179-2014-花布燈蛾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吉林省_第3頁
DB22-T2179-2014-花布燈蛾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吉林省_第4頁
DB22-T2179-2014-花布燈蛾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吉林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DB22B16吉林省地方標準DB22/T2179—2014花布燈蛾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Camptolomainteriorata吉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DB22/T2179—2014前言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吉林省林業(yè)廳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吉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曉軍、張健、李立梅、陳越渠、孫偉、毛赫。IDB22/T2179—2014花布燈蛾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花布燈蛾(Camptolomainteriorata(Walker))發(fā)生程度、成災指標、蟲情調查及綜合防治技術。本標準適用于花布燈蛾發(fā)生林分的防治。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總則LY/T1915誘蟲燈林間使用技術規(guī)程LY/T2011林業(yè)主要有害生物調查總則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屬鱗翅目Lepidoptera,燈蛾科Noctuidae,是危害櫟樹的主要食葉害蟲之一。分布、形態(tài)特征及幼蟲越冬期間在地面群集于吐絲形成的團狀物。根據(jù)每株樹上幼蟲數(shù)量確定發(fā)生程度見表1。1DB22/T2179—2014表1發(fā)生程度指標劃分頭/株發(fā)生程度低蟲口0<x<20輕度發(fā)生20<x≤40中度發(fā)生40<x≤80重度發(fā)生x>80蟲口密度注:x為蟲口密度4.2成災指標失葉率達到60%以上。5蟲情調查5.1應施調查的寄主林分在花布燈蛾分布區(qū)域內,柞樹占三成以上的林分。5.2劃定踏查塊5.2.1根據(jù)林分組成相似、林齡組相同的原則,將相鄰的小班合并為一個踏查塊,踏查塊的面積不超過200hm。25.2.2將應施調查的寄主林分劃分為若干個踏查塊,并繪制線路踏查示意圖。線路踏查按事先確定的踏查線路,于10月份,在踏查塊中采取機械取樣法選取100樣株,逐株觀察樣樹下地面有無蟲包,將踏查結果填入《花布燈蛾線路踏查記錄表》見附錄B.1。應施調查的標準地林分,按小班設標準地,標準地內選取60株柞樹作為標準株,逐一調查幼蟲對于達到發(fā)生面積統(tǒng)計標準的林分,于6月上旬危害末期,采用葉部危害程度調查法設立標準地,選擇100株樹調查樹冠葉部受害程度,將調查結果填入《花布燈蛾成災情況標準地調查記錄表》見附錄B.3。2DB22/T2179—2014在低齡幼蟲期,對中度發(fā)生以上的林分,應用苦參煙堿、阿維菌素、滅幼脲、苯氧威、殺鈴脲等無公害藥劑,按照GB4285和NY/T1276執(zhí)行。6.2.2毒環(huán)防治在幼蟲上樹前,利用粘性載體與高效氯氰菊酯、滅掃利、速滅殺丁等觸殺性殺蟲劑,制成毒膠,在1.0m~1.3m處噴涂閉合環(huán)。6.3燈光誘殺在成蟲期利用黑光燈誘殺。按照LY/T1915執(zhí)行。3DB22/T2179—2014AA附錄A(資料性附錄)花布燈蛾的分布、形態(tài)特征、生活史A.1分布花布燈蛾在吉林省主要分布東部地區(qū)。主要危害麻櫟、栓皮櫟、板栗、遼東櫟、槲櫟、槲樹、蒙古櫟、枹櫟等。是柞蠶場主要害蟲,還可導致櫟樹減產或絕產。以幼蟲取食樹木的芽苞、葉片,使樹木不能正常發(fā)芽、抽葉,局部枝條失水、干枯,嚴重影響樹木生長,連年危害,有可能導致部分幼樹死亡。春季由于芽苞被取食,發(fā)葉嚴重推遲,遠看樹木呈大片枯死狀;秋季由于取食葉肉,葉脈遺留,遠看呈白花花一片。A.2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10mm,翅展28~38mm。體橙黃色,前翅黃色,翅上有6條黑線,自后角區(qū)域略成放射狀向前緣伸出,近翅基的兩條呈“V”形,其外側的一條位于中室,較短;在外緣的后半部,有朱紅色的斑紋2組,每組分出2支伸向基;靠后角沿外緣處有方形小黑斑3個。后翅為橙黃色。密厚的粉紅色絨毛分布于雌蛾腹端。卵:淡黃色,圓形略扁,卵粒排列整齊,呈塊狀,粉紅色絨毛覆蓋于卵塊表面。幼蟲:體長30~35mm。頭部黑色,前胸背板呈黑褐色,被黃白色細線分成4片。胸、腹部呈灰黃色,各節(jié)生有數(shù)根白色長毛,有深褐色縱線13條,臀板及腹足基部均為黑褐色。蛹:略呈紡錘形,茶褐色,長約10mm,腹部末一節(jié)有一圈齒狀突起。繭深黃色。該蟲在吉林省1年發(fā)生1代,以2-3齡幼蟲在地面處結蟲包潛伏包內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幼蟲開始上樹,咬食萌發(fā)的芽苞,在芽苞上咬1~2個孔,鉆入芽內蛀食,嚴重影響柞樹開花抽葉。當柞樹嫩葉盛發(fā)時,幼蟲取食嫩葉。6月初老熟幼蟲開始下樹,在樹根部枯枝落葉下作繭化蛹。6月末,成蟲羽化。這段時間是燈誘花布燈蛾最佳的時機。7月初,成蟲開始交配產卵。7月中下旬,大部分雌蟲產卵完畢,卵塊產在樹下部1.5~3米的葉片上,卵塊上覆蓋雌蛾脫下的粉紅色絨毛。這段時間是收購卵塊、防治的最佳時機。8月初,幼蟲開始出現(xiàn)。幼蟲孵化時,從卵底咬破卵殼爬出,群集在卵塊周圍,然后在卵塊下面吐絲結成灰白色的蟲苞,幼蟲潛伏于蟲苞內,此時幼蟲在清晨及黃昏時取食葉片,進食后回到卵塊下。10月初氣溫下降時,下樹作蟲包越冬。10月中下旬,幼蟲下樹開始越冬。4DB22/T2179—2014BB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花布燈蛾蟲情調查記錄表B.1花布燈蛾幼蟲期蟲情線路踏查記錄表見表B.1表B.1花布燈蛾幼蟲期蟲情線路踏查記錄表踏查塊編號__________;踏查塊面積__________公頃;森林類型及樹種組成__________;林齡組__________。調查情況記載(有蟲劃“√”)123456789102030405060708090100112131415161718191122232425262728292132333435363738393142434445464748494152535455565758595162636465666768696172737475767778797182838485868788898192939495969798999日5DB22/T2179—2014B.2花布燈蛾標準地調查記錄表見表B.2表B.2花布燈蛾標準地調查記錄表調查單位名稱:地點標準地編號樹種組成林班及小班名稱林齡平均胸徑(cm)平均樹高(cm)海拔(m)坡向小班面積(hm)2坡度踏查受害株率(%)標準株號害蟲數(shù)量標準株號16害蟲數(shù)量標準株號31害蟲數(shù)量標準株號46害蟲數(shù)量12173247318334872237526DB22/T2179—2014B.3花布燈蛾成災情況標準地調查記錄表見表B.3表B.3花布燈蛾成災情況標準地調查記錄表調查林分編號__________;林班小班名稱__________;調查小班面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