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06
CCSQ73
工程建設行業(yè)NAIC
團體標準
T/NAIC000—2024
婺派建筑保護與利用設計規(guī)范
Designcodefor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Wupaiarchitecture
(征求意見稿)
20**-*-*發(fā)布20**-*-*實施
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發(fā)布
1.目標、原則和要求Goals,principles,andrequirements
1.1目標與原則Objectivesandprinciples
1.1.1為適應婺派建筑保護與利用事業(yè)的進展,確保婺派建筑保護與利用過程中的準
確性、合理性、科學性等基本要求,制訂本規(guī)范。
1.1.2本規(guī)范適用于婺派建筑保護修繕與傳承利用設計。
1.1.3婺派建筑按類型與使用功能不同,分住宅建筑、祠堂建筑、寺廟建筑等,本規(guī)
范為住宅類婺派建筑設計規(guī)范,祠堂類、寺廟類婺派建筑保護修繕與傳承利用設計,
可參照本規(guī)范相關條文執(zhí)行。
1.1.4婺派建筑易地搶救性遷建保護與原址擴建工程設計,可參照本規(guī)范相關條文執(zhí)
行。但必須遵守所在地傳統(tǒng)村落保護規(guī)劃與歷史文化名村、名鎮(zhèn)、名城保護規(guī)劃的有
關條文規(guī)定。
1.1.5金華九個縣市區(qū)及周邊縣市區(qū)的婺派建筑,有大戶型、大院落、大廳堂和馬頭
墻、精裝修等五個共同特征,但也有各自的地方特色。這是婺派建筑不同縣市區(qū)地方
性使然,設計既要保護五大共性,也應保護各自的地方特征。
1.1.6承擔婺派建筑保護及遷建、擴建工程設計技術人員,必須事前把握婺派建筑五
大存在特征,弄清與其他地方傳統(tǒng)建筑的不同之處;必須事前了解婺派建筑的保護價
值及保護意義所在,不能出現原則性差錯。
1.1.7在歷史文化名村、名鎮(zhèn)或傳統(tǒng)村落,應嚴格執(zhí)行分區(qū)管理原則。
1)核心保護區(qū),原有的婺派建筑,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等法律法規(guī)相關規(guī)定,修繕中嚴格禁止改變原有建筑外形、色彩與結構,嚴格禁止增
加任何構配件,同時也嚴格禁止改變建筑的歷史環(huán)境要素。應保持與延續(xù)村落原有的
街巷格局和比例、尺度及沿街界面,修繕必須采用原材科、原尺寸、原工藝。
2)建筑控制區(qū),必須遵守名村、名鎮(zhèn)或傳統(tǒng)村落保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嚴格
遵守新建、擴建、增建房屋建筑密度與容積率等規(guī)劃指標,嚴格遵守建筑高度、形式、
色彩、結構、材料等方面有關的控制規(guī)定。
3)外圍調協區(qū),遵守名村、名鎮(zhèn)或傳統(tǒng)村落保護相關的技術標準規(guī)定,對婺派
建筑五大特征的精髓可以作符號化的傳承設計。
1.1.8有婺派建筑的歷史文化名村與傳統(tǒng)村落做保護規(guī)劃,必須首先保證原有的定位
軸線模式,不得切斷,不得遮擋,要保證視覺廊道暢通,與山水環(huán)境協調。
-1-
1.1.9歷史文化名村、名鎮(zhèn)或傳統(tǒng)村落的婺派建筑做利用設計,嚴禁外來建筑風格進
入,嚴禁用大面積的紅、黃、藍等艷麗色彩,嚴禁用羅馬柱、葫蘆欄桿之類歐陸風格
的構配件,嚴禁用馬賽克、花崗巖、拋光磚等外墻裝飾材料,嚴禁使用卷閘門、金屬
門,嚴禁使用城市高桿燈,嚴禁用修剪成幾何圖案式的綠化,嚴禁用粘土瓦、青磚鋪
設路面,嚴禁用不銹鋼欄桿、花園式石雕欄桿,嚴禁在婺派建筑內外設置磚石砌筑的
固定式家具,嚴禁在婺派建筑主立面安裝空調室外機。
1.1.10婺派建筑內外,近現代加在墻體或木構上的宣傳畫、標語,古時粘貼在墻體
或木構上的捷報、文書,以及古時留下的旗桿石、太平缸、石板條幾,包括特殊的墻
體材料等等,都是歷史的印記,細節(jié)性文物遺跡,均應在原位原地好好保留,不能鏟
除,不能搬移。
1.1.11有婺派建筑的村落,為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在國家相關法規(guī)與標準的指
導之下,可以對村落整體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合理、適度地有機更新。
1.2.文物建筑保護要求Requirementsfortheprotectionofculturalrelics
andbuildings
1.2.1條各級文物的保護,其工程類型可分為日常維護保養(yǎng)、修繕、搶險加固等。
1.2.2婺派建筑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的修繕和搶險加固設計,首先應該遵守《中華
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國家現行標準
的規(guī)定,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保護原有建筑風貌特色的規(guī)定。
1.2.3婺派建筑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的修繕和搶險加固設計,同時必須認真做好以
下幾項工作:
1)認真作好維繕前現狀調查工作,必須有詳細的文字紀錄。
2)認真繪制殘存建筑現狀圖。平面圖上,橫向必須標明軸線編號及總面寬、開
間、柱距、總門、水門、窗口、墻厚、臺階、柱徑、磉盤等尺寸,縱向必須標明軸線
編號及總進深、每進進深、柱距、柱徑、邊門、房門及臺階、散水等尺寸;前、后、
左、右立面圖必須標明門窗、檐下線條、拋方壁畫與破損面位置、范圍及室內外地坪、
樓層、沿口、各級馬頭墻、屋脊等標高尺寸及有關文字標注;剖面圖必須畫縱、橫兩
個方向,圖上必須標明內外地坪、樓層、沿口及各個柱頂、各級馬頭墻、屋脊與檁徑、
梁枋斷面、木構架糟朽位置、范圍等尺寸及有關文字標注;節(jié)點大樣圖必須標明構件
高度、寬度、厚度尺寸及曲線弧度、材質、紋飾等詳細內容。這些是設計前必須制作
-2-
提供的重要依據。參閱圖1-6。
3)必須認真按照《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繪制修復設
計方案,其平、立、剖面圖和節(jié)點大樣圖設計深度同二)所注,另加文本和說明書各
一份,有必要時還應加有關文史資料作為附件。
4)必須認真編制排水、排污、防洪、防潮、防雷、防治白蟻等配套圖紙,其設
計深度必須符合各專項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這些是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掄救性保護修繕設
計的保證性配置。
5)必須認真編制詳細而明桷的搶救性保護修繕工程概算。
然后提交上級主管部門批準之后方可投入下一步工作。
1.2.4婺派建筑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環(huán)境修復,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
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
等國家現行標準的規(guī)定,嚴格遵守不改變歷史環(huán)境要素原狀與保護原有特色的規(guī)定。
1.3.歷史建筑保護要求Requirementsfortheprotectionofhistorical
buildings
1.3.1婺派建筑被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批準為歷史建筑者,維修設計必須遵守歷史建筑相
關規(guī)范與技術規(guī)定,必須嚴格遵守不改變歷史建筑原狀、原結構的規(guī)定,并應符合《古
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1.3.2歷史建筑搶救性保護修繕,應參考1.2.3規(guī)定,必須詳細提供各級文物建筑搶
救性保護修繕設計一樣的維修前現狀調查資料,繪制殘存建筑現狀平、立、剖面圖和
節(jié)點大樣圖和修繕設計的平、立、剖面圖和節(jié)點大樣圖,包括排水、排污、防洪、防
潮、防雷、防治白蟻等配套圖紙和詳細說明,及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概算。
1.3.3歷史建筑為適應生活性利用,在不改變建筑樣貌、結構與細節(jié)性裝飾的前題之
下,可以根據需要在適當位置增加衛(wèi)生與廚房設施,可以做地面防潮層并變更地面鋪
裝材料。但必需將設計方案報上級主管批準。
1.3.4歷史建筑利用改變業(yè)態(tài),在不改變建筑樣貌、結構與裝飾遺存細節(jié)前題下,可
以根據需要在適當位置增加衛(wèi)生與廚房設施,可以做地面防潮層并變更地面鋪裝材
料。但必需將設計方案報上級主管批準。
-3-
1.4傳統(tǒng)建筑保護要求Traditionalbuildingprotectionrequirements
1.4.1婺派建筑被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傳統(tǒng)建筑者,維修設計應遵守傳統(tǒng)建筑
相關的國家規(guī)范與技術規(guī)定。
1.5.遷、擴建工程保護要求Protectionrequirementsforrelocationand
expansionprojects
1.5.1婺派建筑掄救性遷建工程,除執(zhí)行國家及行業(yè)部門頒布的有關設計標準外,還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不得改變婺派建筑外形樣貌與結構特征。
2)必須防止環(huán)境污染,要嚴禁破壞環(huán)境。
3)要貫徹節(jié)約用地、節(jié)約資源、節(jié)約用水原則。
4)設計應該符合防火、防洪、防潮、防雷、防腐、防白蟻和抗震、節(jié)能等現行
規(guī)范、技術標準的規(guī)定。
1.5.2在原有婺派建筑周邊做擴建工程,應按原有建筑的時限特征,比例尺度,建筑
形式、內部結構作依據進行設計。同時并做好防火、防洪、防潮、防雷、防腐、防白
蟻和抗震、節(jié)能等配套項目的擴容設計。并將擴建工程設計方案報上級批準。
-4-
圖1-武義縣俞源村精深堂民居一層維修現狀平面圖示例
圖2-磐安縣梓譽村鐘英堂十三間頭民居維修前立面圖示例
-5-
圖3-磐安縣梓譽村鐘英堂十三間頭民居維修側立面圖示例
圖4-金東區(qū)瑣園村嚴氏宗祠堂維修縱剖面圖示例
圖5-金東區(qū)畈田蔣村仁德堂民居維修橫向剖面圖示例
-6-
圖6-金東區(qū)瑣園村崇德堂民居維修現狀節(jié)點大樣圖示例
-7-
2.術語與定義termsanddefinitions
2.1“婺派建筑”WupaiArchitecture
指金華各縣市區(qū)及市域外圍婺文化輻射區(qū),宋、元、明、清時期保存下來,在造
型、結構、裝飾、材料使用以及營造做法等方面,具有地域性五個特征的大宅院居住
建筑,及同樣形制的宗祠、寺廟等公共建筑。
2.2“十三間頭”Thirteenroomhead
是婺派建筑最常見的基本單元。由上房三間,左右?guī)扛魑彘g(包括角隅區(qū)各兩
間“洞頭屋”),加一大院落組成,民間俗稱“三明兩暗”大戶型宅院,一般占地面積
600平方米左右。見圖7。
圖7-婺派建筑“十三間頭”基本單元平面圖選例
2.3“排抽”Drainageandextraction
是婺派建筑中最常見的小戶型住宅,也稱“排丘”“三間頭”,又稱“硬三間”,
-8-
占地面積60-100平方米。從“硬三間”可延伸出“硬四間”“硬五間”“硬七間”等。
參見圖8。
2.4“半合樓”Halfclosedbuilding
是婺派建筑最常見的中小戶型住宅,即“硬三間”前方加左右兩個小廂房、中間
一方小天井,民間又稱“三間兩搭廂”,占地面積120平方米左右。由而延伸出“五
間兩搭廂”及“七間兩搭廂”等。參見圖9。
圖8-排丘、硬三間平面圖選例
圖9-小戶型選例:半合、三間兩搭廂平面圖
圖10-婺中戶型選例:對合樓平面圖圖11-大戶型選例:前廳后堂樓平面圖
-9-
2.5“對合樓”DuheBuilding
是婺派建筑最常見的中等戶型住宅,即“三間兩搭廂”前加一個“硬三間”的倒
座,民間也稱“三間對合”“井字封”,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左右。由而延伸出“五間
對合”樓等。參見圖10。
2.6“前廳后堂樓”Frontandbackhallbuildings
是婺派建筑最常見的大戶型住宅之一,又稱“三間三進二明堂”或“五間三進二
明堂”和“三間三進三明堂”等。參見圖11。
2.7“十八間頭”Eighteenroomhead
由上房三間、倒座三間加左右?guī)扛髁g,圍著一個小天井形成四合院,方方正
正、左右對稱,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左右。“十八間頭”在金東區(qū)等地特別多見,俗
稱“堂樓”。參見圖12。
圖12-婺派建筑十八間頭大宅院選例
2.8“廿四間頭”Twentyfourroomhead
在東陽、磐安、浦江、義烏等地多見,由兩個“十三間頭”前后組合而成,其中
一個“十三間頭”的上房為三間不分隔的敞口大廳,民間俗稱“廿四間頭”。參見圖
-10-
13。
2.9“明堂”Mingtang
即“十三間頭”三間上房與左右各三間廂房,然后加一片門面墻圍合而成的大院
落。為整個“十三間頭”巨宅應天接地之“氣口”,是同灶而居祖孫幾代人冬天曬太
陽、夏日乘風涼之處所,是平時晾曬衣物的場地,同時還是失火時幾十個人操作消防
器的作業(yè)區(qū)。這個大院落是區(qū)別徽派建筑小天井的五個特征之一,設計時應明確其存
在功能與特征。
圖13-婺派建筑廿四間頭大宅院平面圖選例
2.10“馬頭墻”corbel-steps,
是婺派建筑標志性特征之一。也是區(qū)分婺派建筑與徽派建筑不同之處的五個特征
-11-
之一。參見圖14-17。
圖14-婺派建筑朝笏式馬頭墻選例圖15-婺派建筑鵲尾式馬頭墻選例圖16-婺派建筑印斗式馬頭墻選例
圖17-婺派建筑漏空磚雕花脊式馬頭墻選例
2.11“敞口廳”O(jiān)penHall
是婺派建筑的標志性特征之一。即“十三間頭”三合院的三間上房,一不用墻體
分隔開間,二不用墻體封閉前檐,三是兩層通高(與兩層左右?guī)康雀撸┑拇髲d堂。
參見圖18。
-12-
圖18-上房三間敞口廳剖面(中縫抬梁式木構架)圖選例
2.12“樓下廳”Downstairshall
是“十三間頭”三間上房有樓層時,其底層不用墻體分隔開間,不用墻體封閉前
檐,并有重點裝修者。參見圖19。
圖19-樓下廳縱剖面圖選例
2.13“樓上廳”Upstairshall
設在“十三間頭”三合院的三間上房二層。其特點:一是三間不分隔,二是層高
-13-
較高,三是做了特別裝修,四是梁架規(guī)格較高,五是功能作為祭祖、議事的公用空間。
參見圖20。
圖20-樓上廳縱剖面圖選例
2.14“牛腿”bracket
即安在婺派建筑上房、廂房檐柱上部承受挑檐荷載的結構構件,建筑構造學上稱
“斜撐”。明早期造型簡潔,有叫“瓦壺嘴”者,往后慢慢復雜化,到清中后期精雕
細刻特別華麗,由“牛腿”、上“琴枋”及頂部“花籃拱”三部分組成。為一座婺派
建筑大宅院最顯示規(guī)格的所在,是設計重點之處。
2.15“中縫”Middleseam
即婺派建筑敞口大廳明間兩榀抬梁式木構架,隨著時代演進,有“直梁造”“月
梁作”“冬瓜梁”“扁作梁”之分(詳見“條文說明”),還有雕刻多寡之分。為一座婺
派建筑大宅院最顯示規(guī)格的所在,是設計重點之處。
2.16“邊縫”SideSeam
即婺派建筑敞口大廳次間靠山墻的構架,因時代演進和地方性原因,有木構架、
陶質仿木構架和墨繪構架之分。為一座婺派建筑大宅院最顯示規(guī)格的所在,是設計重
點之處。
2.17“東陽幫”DongyangGang
常用術語,是婺派建筑以東陽匠師團隊為代表的專業(yè)術語,與官式建筑及“香山
幫”專業(yè)術語有所不同,詳見下表。
-14-
東陽幫與官式、香山幫術語對照表(表1)
序號東陽幫宋官式清官式香山幫
婺派建筑《營造法式》《工程做法則例》《營造法原》
1開間面闊面闊開間
2統(tǒng)面闊通面闊通面闊共開間
3業(yè)深(間深)進深進深進深
4統(tǒng)進深通進深通進深共進深
5中央間(堂屋)當心間明間正間
6邊間(大房間)次間次間次間
7弄堂///
8階沿副階廊廊
9階沿石壓闌石臺明石階沿石
10撓水(水順)舉折舉架提棧
11樘(步)椽栿步架界(深)
12上檐出出跳出跳出參
13下檐出下檐出下檐出/
14明塘(天井)/院天井
15照墻/院墻圍墻
16馬頭墻山墻山墻山墻(屏風墻)
17后壁墻/后檐墻包檐墻
18大臺門/院門石庫門(將軍門)
19小臺門//廊門
20隔間隔斷隔斷墻/
婺派建筑與外地構配件名稱對照表(表2)
序號東陽幫婺派建筑宋官式《營造法式》清官式《工程做法則例》香山幫《營造法原》
1二木屋架大木作大式屋架大木
2縫縫貼榀(縫)
3東乙、西乙間縫中縫正貼
4東二、西二邊縫邊縫邊貼
5前(后)小步檐柱(副階檐柱)檐柱(廊柱)檐柱(廊柱)
6前(后)大步內柱金柱步柱
7棟柱內柱中柱(山柱)脊柱
8騎棟(童柱)蜀柱(侏儒柱)瓜柱(童柱)童柱(矮柱)
9大梁四椽栿五架梁(柁)大梁
10二梁平梁三架梁(二柁)山界梁
11月梁(木魚梁)劄牽單步梁(抱頭梁)步川(眉川)
12月梁(木魚梁)乳栿雙步梁雙步(軒梁)
13梁下巴(梁墊)棹木雀替梁墊
14門前楸(楣楸)闌額(普拍枋)額枋(平板枋)廊枋
15桁槫檁(桁)桁
-15-
16棟桁脊槫脊檁(脊桁)脊桁
17前(后)金桁上平槫上金檁(上金桁)金桁
18前(后)大步桁下平槫下金檁(下金桁)步桁
19前(后)小步桁牛脊槫檐檁(正心桁)廊桁
20仔桁撩檐槫挑檐檁(挑檐桁)梓桁
21弓(斗栱)鋪作科牌科
22柱牌栱柱頭鋪作柱頭科柱頭牌科
23轉角栱轉角鋪作角科角科
24間牌栱補間鋪作平身科柱間牌科
25琵琶弓(栱)挑斡溜金斗栱琵琶科
26大斗櫨斗坐斗坐斗
27荷葉斗散斗升升
28下弓(栱)泥道栱正心瓜栱栱
29上弓(抄栱)華栱翹十字栱
30象鼻頭下昂昂昂
31牛腿(馬腿)斜撐撐栱/
32棟椽脊椽腦椽頭停椽
33金椽平椽花架椽花架椽
34出檐椽檐椽檐椽出檐椽
35檐口椽飛子飛椽飛椽
36磉盤柱礎磉磴磉石
37柱子(磉子)柱櫍柱頂石鼓磴
39門臼荷葉墩門枕石/
40碾桿/轉軸搖梗
3.建筑場地constructionsite
3.1場地測量Sitemeasurement
3.1.1婺派文物建筑修繕與搶險加固保護,必須事先做好現狀總平面圖測繪工作。圖
上必須有保護范圍紅線的座標,有文物建筑的平面圖、軸線方位標注,有比例標注,
有周圍建筑布局的輪廓線,有指北針,并有更大范圍的建筑布局現狀小比例圖,及其
相關的文字標注和說明。參見圖21。
-16-
圖21-瑣園崇德堂民居修繕現狀總平面圖示例
3.2建筑定位Buildingpositioning
3.2.1婺派建筑各級文保單位就地修繕、搶險加固保護,不能改變原先的定位與朝向,
不能改變原先的平面布局,不能改變原先的外貌形狀,不能改變原先的內部結構,不
能改變原先的細節(jié)性特征。
3.2.2易地掄救性遷建保護的各級文保單位婺派建筑大宅院,應盡可能地尋找相同或
接近的朝向,并不改變原先的平面布局,不改變原先的外貌形狀,不改變原先的內部
結構,不改變原先的細節(jié)性特征。
3.2.3易地掄救性遷建保護的婺派建筑大宅院,從各地現存實例可見,其定位朝向東、
西、南、北的都有,均應以前低后高為選址、定位原則。
3.2.4如果易地掄救性遷建保護的婺派建筑場地后低前高,應將宅院朝向低處,其朝
向坐南朝北、坐東朝西,或坐西朝東都可以,絕不能硬套坐北朝南模式。
3.2.5如果易地掄救性遷建保護的婺派建筑場地前后左右都是大宅院建筑,必須平行
于左鄰右舍布置,絕不能顧自傾斜。
-17-
3.2.6如果易地掄救性遷建保護的婺派建筑場地前低后高可以理想地安排坐北朝南
的宅院,也應尊重傳統(tǒng)習俗偏西或偏東十幾度甚至幾十度。
3.2.7如果需要對原有婺派建筑群進行擴建,除定位應遵守第3.2.2-6條規(guī)定之外,
還必須遵從參照婺派建筑群的結構、婺派建筑的外形特征、婺派建筑的內部結構模式
及裝修特征進行。并應該事先將擴建設計方案提交專家論證同意,報上級有關部門批
準之后方能落地實施。
3.3場地處理Sitetreatment
3.3.1易地掄救性遷建保護的婺派建筑在平整的場地建造,為利于排水防潮,常規(guī)要
將室內地坪升高三級臺階,約0.45米左右高度。
3.3.2多進院婺派建筑易地掄救性遷建保護在前后高差較大的場地,最常見的處理模
式是將前方地面用石駁岸填土分層夯實升至適當高度再建;如果前后高差太大,可在
每進交接的洞頭屋走廊位設一級或三五級臺階過渡。嚴禁大規(guī)模挖山填坡。
4.戶型結構特征保護Protectionofth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theunittype
4.1底層型制保護Bottomtypeprotection
4.1.1“十三間頭”是婺派建筑最常見的基本單元?!笆g頭”由上方正屋三間,
左右?guī)扛魑彘g(包括兩個角隅區(qū)“洞頭屋”各兩間)組成。保護維修要遵重現狀。
4.1.2婺派建筑開間、進深,有斗拱者均以斗拱攢數(攢當)確定尺寸,例如1.2
米為斗拱間距尺寸,開間可定為2.4米、3.6米或4.8米。也有直接采用以下開間尺
-18-
寸者:1.31丈(3.64米)、1.36丈(3.78米)、1.39丈(3.86米)、1.6丈(4.45
米)、1.66丈(4.61米)、1.8丈(5.00米)、1.86丈(5.17米)等;間深各步尺寸
采用4.16尺(1.16米)、4.8尺(1.33米)、5.6尺(1.56米)、6尺(1.67米)、6.8
尺(1.90米)、7.6尺(2,11米)、8尺(2.22米)、8.6尺(2.39米)等。各級文保
單位修繕,不準改變原有開間、進深尺寸。以上是東陽幫匠師用的1魯班尺折現代公
尺是27.778厘米,四舍五入是27.78厘米。(資料來源:《東陽幫與東陽民居建筑體
系》一書,謂東陽幫匠師以“壓白尺”或“紫白尺”法確定房屋平面尺寸)。
4.1.條婺派建筑平面構圖原則必須遵守中軸定位,左右對稱,外形方正原則。平面
圖上不能出現弧線,橫線與豎線都是垂直交接。如果地塊限制,也以平行的凹進形式
作些許處理。如果文物建筑保護維修,應遵重現狀,不得隨意調整尺寸,并應符合《古
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4.1.4由上方三間、左右?guī)扛魅g的前檐加前方一道矮墻圍合的院落,面積約計
120平方米左右,保護維修時必須遵重現狀,不能擅自改變。
4.1.5“十三間頭”平面形式因建造時限不同而有區(qū)別。特別出現在走廊形式上。保
護維修時要遵重現狀,不能擅自改變。
4.1.6婺派建筑走廊常用寬度為一架椽五尺,折為1.4米左右。保護維修時要遵重現
狀,不能擅自改變。
4.1.7“十三間頭”按現代空間理論其內部可劃分為六個小單元,即:上房三間一個
小單元,左右?guī)扛魅g為兩個小單元,后邊左右兩個角偶區(qū)為兩個小單元,院落一
個小單元。設計應注意空間組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4.2樓層型制保護Floortypeprotection
4.2.1宋元時期婺派建筑“十三間頭”三合院多為一層,也有兩層。明代婺派建筑“十
三間頭”三合院多為兩層。設計不準改變原有規(guī)制。
4.2.2當有樓層時,常見在兩角隅“洞頭屋”內或“洞頭屋”旁走廊位,設寬度0.75
米左右的單跑木樓梯一具。設計應尊重原有布局。
4.2.3二層樓面均為木擱柵、木地板,一般不做隔斷,也有在角隅位做木板谷倉者,
少數也有按一層開間尺寸做分間木隔斷者。文保單位修繕設計,未經批準不得擅自改
變原有平面布局。
-19-
4.2.4廂房后檐有小窗供通風采光。廂房前檐有單坡重檐者,上部用木窗木檻壁或竹
編柴泥壁;也有無披檐直接安杉木雨淋板者,即把雨淋板做成內弧形的曲面,安裝在
木構檻墻外側,避免雨水直滴走廊;清中后期東陽、蘭溪等地出現木雕勾欄平座(又
稱“挑晾臺”)。這多為地方做法,設計不得擅自改變。
4.2.5“對合樓”與“前廳后堂樓”有“樓上廳”者,在木樓板上加鋪優(yōu)質地磚,梁
架斗拱加木雕裝飾,上方懸掛匾額,修繕設計不準改變原狀。
4.3建筑群組合模式保護Protectionofarchitecturalcomplexcombinationmode
4.3.1當“十三間頭”基本單元一個個往縱向發(fā)展時,出現兩進宅院,然后還有三進
院、四進院、五進院、七進院,最多到九進院。這是常見的縱向布局形式,設計應認
識到其科學性、合理性,不得擅自改變原狀。參見圖22-25。
4.3.2婺派建筑有三條縱向軸線并列者,用小巷分開不聯體,小巷既是通道,又是消
防間距。這是常見的村莊布局模式,設計不得擅自改變原狀。參見圖26。
4.3.3當“十三間頭”基本單元往縱橫兩個方向同時發(fā)展,出現聯體的特大建筑群,
由幾個完整的“十三間頭”形成中軸線,然后左右依伴兩條由三間上房與一側廂房、
洞頭屋構成的“抱廈”——輔助軸線——而形成。是常見的村莊布局模式,設計應不
得擅自改變原狀。參見圖27。
圖22-兩進兩院一天井組合選例圖23-縱橫雙向發(fā)展大宅院選例
-20-
圖24-婺四進大宅院選例(兩側為披屋)圖25-三進大宅院選例
圖26-橫向并列三條軸選例——東陽白坦務本堂建筑群
-21-
圖27-縱向發(fā)展選例——東陽盧宅肅雍堂建筑群
-22-
5.外形特征保護Appearancefeatureprotection
5.1門面樣貌特征保護ProtectionofFacadeAppearanceFeatures
5.1.1婺派建筑“十三間頭”大宅院的前立面,由兩端高聳的兩片五花馬頭墻加中間
一段橫向的院墻組成,為獨自的組合模式和特征。設計必須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
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參見圖28。
5.1.2婺派建筑四合院住宅,第一進有精美的磚雕門坊,有一間一樓、一間三樓,甚
至三間五樓大門面之分。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尊重原狀原貌,并應符合《古建筑
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參見圖29-30。
圖28-十三間頭大宅院住宅前立面圖選例
-23-
圖29-十三間頭住宅中間三間磚雕門面選例
圖30-義烏黃山八面廳大宅院前立面圖選例
還有三間、五間中小戶型住宅立面。參見圖31-33。
圖31-三間兩搭廂小戶型宅院前立面圖選例圖32-三間兩搭廂小戶型宅院側立面圖選例
-24-
圖33-前廳后堂式住宅前立面圖選例
5.2其他立面樣貌特征保護Protectionofotherfacadefeatures
5.2.1婺派建筑大宅院的側立面,有為五開間房子的檐墻者。每個開間一二層有小窗,
山墻山尖處有小圓窗供通風采光所用。各級文保單位維修必須遵重原狀原貌,并應符
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參見圖34。
圖34-十三間頭住宅側立面圖選例
5.2.2婺派建筑三合院的后立面,其兩端立面造型也有五花馬頭墻,其下部有兩個走
廊通出來的小門,中間是三開間上房后檐墻。各級文保單位維修,必須遵重原狀原貌。
5.2.3如果是廿四間頭,前立面與后立面跟“十三間頭”三合院前立面與后立面無異,
不同的在側立面,即前一個“洞頭屋”位置所在為五花馬頭墻,后一個“洞頭屋”所
-25-
在也為五花馬頭墻。各級文保單位維修,必須遵重原狀原貌,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
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參見圖35。
5.2.4婺派建筑的祠堂與寺廟,第一進主出入口有外凸飛檐翹角的抱廈式木構門樓,
或一間兩柱三樓,或三間四柱五樓。也有內凹斗式門樓者,一間或三間的也都常見。
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參見圖36-37。
5.2.5婺派建筑的前、后、左、右立面構圖有個共同點,即形成屋頂及馬頭墻的線條,
包括門楣、窗楣細部,多為帶有弧度或坡度的線條,與墻體、樓地面的垂直、水平線
條形成對比。設計者不得擅自改變,并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
關規(guī)定。
圖35-祠堂牌樓式(一間兩柱三樓)磚雕門坊選例
-26-
圖36-祠堂八字形內凹門樓選例
圖37-婺派建筑住宅一間兩柱磚雕大臺門選例
-27-
5.2.6作為婺派建筑宅院前后左右外立面墻體,最常見有磚砌與生土夯筑兩種,少數
也有塊石、片石砌筑。其中磚砌多見粘土青磚,各地土窯就地燒制,尺寸不一。墻體
磚花也不同,有空斗灌肚墻。外墻粉紙筋灰刷白成活。文保單位維修必須按原形式、
原材料、原工藝修復,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5.2.7婺派建筑宅院最下部是勒腳,也叫“大放腳”,“保腳”,多用條石、塊石砌筑,
比上部墻體外凸3-5厘米。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按原形式、原材料、原工藝修復,
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5.2.8婺派建筑大宅院,當左右?guī)窟M深較小時,五花馬頭墻會變成三花馬頭墻,但
對稱跌落及壓頂做法、墨線拋方畫法等細節(jié)不變。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注意,并應
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5.2.9當婺派建筑宅院外墻用生土筑成時,一是五花馬頭墻上部脊頂仍用磚瓦砌筑,
形式不變;二是土墻外表拍打結實干燥之后抹紙筋灰刷白,然后出墨線畫拋方。文保
單位維修設計必須注意這些傳統(tǒng)工藝細節(jié)問題。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
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5.2.10立面上最重要之處是馬頭墻。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按原形式、原材料、原
工藝修復,絕對不能改變高寬1:2的比例尺度,絕對不能改變左右對稱,絕對不能改
變端部起翹,絕對不能改變檐下有墨線水墨畫等四個構圖要素。并應符合《古建筑修
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5.3門面樣貌特征利用UtilizationofFacadeAppearanceFeatures
5.3.1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利用,設計不準改變建筑原門面整體的樣貌特征。
5.3.2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利用,設計不準改變建筑原門面樣貌特征的細部。
5.3.3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利用,設計不準在外部懸掛大牌廣告牌。
5.3.4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利用,設計不準在外墻添加標語與墻繪。
5.3.5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利用,設計不準在外部增加鋼構架與玻璃雨篷。
5.3.6歷史建筑利用,設計也不應改變建筑原門面整體與細部的樣貌特征。不應在外
部懸掛大牌廣告牌,不應在外墻添加標語與墻繪,不應在外墻增加鋼構架與玻璃雨篷。
-28-
6.空間型制特征保護與利用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spatial
characteristics
6.1空間型制保護Spacetypeprotection
6.1.1婺派建筑大宅院空間特征,其層高民間常用一層層高為一丈二尺,折為3.36
米。剖面圖上應標明樓層高度、屋頂坡度及馬頭墻分級不同高度。但各縣市區(qū)甚至同
一個村莊會有差異。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尊重原狀、原貌、原尺寸、原比例,并應
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參見圖38-45。
圖38-金東區(qū)畈田蔣村仁德堂對合樓宅剖面圖選例
圖39-金東區(qū)畈田蔣村仁德堂對合樓宅橫剖面圖選例
-29-
圖40-磐安縣梓譽村十三間頭下廳住宅上房剖面與廂房立面圖選例
圖41-武義縣俞源村精深樓十三間頭住宅上房縱剖面與廂房前立面圖選例
-30-
圖42-廂房穿斗式木構架構件名稱標注圖
圖43-三間兩搭廂小戶型住宅橫剖面選例圖44-三間兩搭廂小戶型住宅縱剖面選例
-31-
圖45-東陽市白坦村留耕堂堂三進大宅院縱剖面圖選例制圖:張依柔
6.1.2二層層高多為八尺,折公尺2.24米,從二層樓面算到檐檁擱置的樁頂。但各
縣市區(qū)甚至同一個村莊各個建筑會有差異。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時應尊重原狀、原貌、
原尺寸、原比例,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6.1.3同一宅院的上房、廂房、洞頭屋,常見一層二層層高一致者。文保單位維修,
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原尺寸、原比例,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
標準》相關規(guī)定。
6.1.4婺派建筑宅院三間上房為敞口廳者,其檐口與兩層廂房檐口同高。文保單位維
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6.1.5婺派建筑大宅院,剖面圖上除了馬頭墻細部、梁架及坡屋頂出現曲線與斜線,
其墻體與地面、樓層,全是垂直的與水平的線與面,文保單位維修絕對不允許擅自改
變,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6.2空間利用相關規(guī)定Regulationsrelatedtospaceutilization
6.2.1各級文保單位空間利用,不準改變原有結構。
6.2.2各級文保單位空間利用,不準改變任何不可移動的墻體、隔斷與構架。
6.2.3歷史建筑空間利用,其設計方案必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32-
7.屋蓋結構保護Roofstructureprotection
7.1婺派建筑宅院多為雙坡屋頂,蓋粘土小青瓦,垂直交接時用洼做斜溝。文保單位
維修設計必須尊重原狀原貌,并注意各地粘土小青瓦尺寸不一。
7.2雙坡屋頂木基層,由木檁條、杉木椽構成。杉木椽上考究的鋪便磚(亦稱“望磚”),
次之鋪杉木“望板”,再次之鋪小杉木薄片編織的“扁”,然后再在上面鋪粘土小青瓦。
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尊重原狀、原貌、原材料、原工藝。
7.3婺派建筑宅院雙坡頂的正脊,有鋪壓棟磚者,有置清水小青瓦密排脊者,小數也
有用灰泥做魚鰍脊者;兩端無吻獸,常見以壓磚成活。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尊重原
狀、原貌,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7.4婺派建筑宅院院墻克頂瓦蓋做法較為繁雜。到相當高度——常見是4米左在,也
有3米左右者,有正反兩面砌三皮線磚者,或砌三皮雞胸磚者,其下拋方位置是框式
的書法或山水花鳥水墨畫。考究的,置框式灰塑畫面。線磚之上雙向蓋瓦,各加勾頭
滴水,頂部置磚雕花脊。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尊重原狀、原貌,原尺寸、原比例,
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7.5婺派建筑三合院、四合院住宅中,不出現歇山頂、廡殿頂結構。設計時必須注意,
按原狀、原貌修復。
7.6婺派建筑宅院坡屋頂的坡度,大體上是二分之一坡,民間叫五分竣。但其有變化,
檐椽坡度少于二分之一,民間稱四半分竣;金椽坡度二分之一;棟椽坡度大于二分之
一,民間稱六分竣、六分半竣。地方術語又叫斜坡為“撓水”。設計時必須注意撓度
的這些變化,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7.7婺派建筑宅院做得精致的雙坡屋頂,前檐檐口與正脊,也有一點點弧度,檐口加
勾頭、滴水。而且檐口勾頭、滴水的瓦雕紋飾樣式因地而異,各有特色。如果是文保
單位維修,設計必須尊重原狀、原貌,原尺寸、原比例,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
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
-33-
8.梁架結構特征保護Protectionofbeamstructurefeatures
8.1一般規(guī)定generalprovisions
8.1.1婺派建筑大宅院是以木結構為主體的建筑體系,也有木石結構、泥木結構者,
因墻體材料不同而異。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原結構,并應符合《古
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1.2婺派建筑木作,分梁架(民間匠師也稱“二木”)、構結、門窗(民間匠師也稱
“小木”)、屋蓋四大部分,本章專論梁架。
8.1.3婺派建筑的宗祠與廟宇的大堂及廊廡,分石柱木梁構架、仿木結構的石梁、石
柱、石構件的全石構架,還有山面承重墻為陶制仿木結構梁架者和墨繪邊縫構架模式。
石梁、石柱一般不在婺派建筑住宅中應用。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原
結構,并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1.4婺派建筑住宅木結構,均以清水成活——不刷油漆。婺派建筑宗祠、寺廟木結
構,有施彩繪與油漆者。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并符合《古建筑修建
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2敞口廳梁架Openhallbeamframe
8.2.1梁架在敞口廳,其明間兩側屋架俗稱“中縫”,次間外側屋架俗稱“邊縫”。
8.2.2“中縫”又因大梁型制之別,多見抬梁式木構架。然后還因進深大小不一,其
前后廊有步架(架數)多少之別。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注意細節(jié)。參見圖46。
8.2.3婺派建筑宅院大廳明間中縫金柱直徑0.45米左右,其下是石礎,再下是
0.75x0.75米底盤石,形制有古鏡式和覆盆式之別。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
貌,原尺寸原比例,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2.4婺派建筑宅院大廳“中縫”,有“月梁造”“冬瓜梁”和“直梁造”之別。還有
“扁作梁”者,高寬比3:2矩形斷面。文保單位維修設計不能改變原狀、原貌,原尺
寸、原比例,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34-
圖46-大廳中縫抬梁式木構架構件名稱標注圖
8.2.5婺派建筑敞口廳木構架的柱子,宋元至明初多是梭形的,明中期略呈梭形,明
末清初只做柱頭卷殺,清代中后期僅呈平殺。這是婺派建筑斷代依據之一。文保單位
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
8.2.6婺派建筑大梁、小梁端部下方有雀替,俗稱“梁下巴”。元末明初這個位置是丁
頭拱,明中期是丁頭拱加花替,明晚期是無棱邊的通體雕雀替,清早期出現棱邊連珠
紋雀替,清中晚期出現有棱邊的雀替。不同雀替是婺派建筑斷代的參照物。文保單位
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2.7“邊縫”由前檐角柱、前金柱、山柱、后金柱、后檐角柱及前小梁、后小梁,
枋及中短柱等相關構件組成,如果是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
8.2.8次間“邊縫”金柱檐柱直徑0.35米左右,其下是石礎,再下是0.65x0.65米
的柱磧石。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原尺寸原比例,并應符合《古建筑修
-35-
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2.9“邊縫”還有木作、陶作、石柱、墨繪之分。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
原貌。參見圖47。
圖47-大廳邊縫木構架構件名稱標注圖
8.2.10宋元代婺派建筑宅院的大梁,多為幾根木頭上下拼合而成,為婺派建筑斷代
參照。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尊重原狀、原貌。
8.2.11“月梁造”多見于明代,“冬瓜梁”盛行于清中期,“直梁造”是北方帶過來
的做法,出現于明代早中期某些家族廳堂內,“扁作梁”出現在清代后期某些家族的
廳堂內,梁面滿鋪浮雕,極為華麗。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尊重原狀、原貌,并應符
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2.12“牛腿”是明代后期婺派建筑出現的一個木雕斜撐構件,用于支撐出檐,有
少數地方叫“馬腿”。明代早期前檐施柱頭科、平身科和角科,出翹以三踩或五踩為
多;中期各間均施兩攢平身科,形制有一斗三升和一斗六升。這是婺派建筑享受官式
-36-
做法之表征。清代以裝飾性為重,是婺派建筑顯示富有的標志。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
尊重原狀、原貌,并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2.13敞口廳后檐左右兩個次間,多為巨型木屏門,可拆卸;明間在后金柱位是巨
型木屏門,俗稱“太師壁”。常規(guī)在“太師壁”前擺條幾、八仙桌及太師椅。這是敞
口廳經典的平面布局,空間利用設計時予以尊重。
8.3廂房梁架Wingbeamframe
8.3.1廂房外廊柱子有牛腿、小梁、雀替等木雕構件。文保單位維修應尊重原狀、原
貌,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參見圖48。
8.3.2廂房檐樁一般直徑在0.25米左右。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
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3.3廂房內部為穿斗式木構架,減柱法,一層柱間下部用木檻墻分隔,上部明代用
竹編柴泥白灰墻。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時應尊重原狀、原貌,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
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圖48-十三間頭大宅院左右?guī)科拭娲┒肥搅杭芙Y構圖選例
8.3.4上房門面的木門、木窗、木檻墻及廂房內外穿斗式木構架及木檻墻,均清水成
活不加油漆,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時應尊重原狀、原貌,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
-37-
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8.4洞頭屋梁架DongtouHouseBeamFrame
8.4.1洞頭屋木構架多為草架,柱徑0.20米左右,有的較彎曲,不講究。
8.4.2洞頭屋草架不做任何隔斷,不做油漆。
8.4.3洞頭屋,包括廂房、正房二樓,一般不作分隔。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時應尊重
原狀、原貌,并應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38-
9.內外裝修特征保護與利用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interiorand
exteriordecorationfeatures
9.1一般規(guī)定generalprovisions
9.1.1婺派建筑宅院內外裝修,按工種可分木雕、石雕、磚雕及灰塑、彩繪、彩畫、
水墨壁畫、鵝卵石墁地等等。多工種參與裝修,是有別于徽派建筑“三雕”裝修的一
大特征所在。修繕設計時必須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9.1.2石雕,因裝修位置不同可分為總門門框、水門門框、馬頭墻,大廳前廊半圓洞
門、邊門,柱礎石雕刻及門檻、內院明溝、明溝撐擋、階沿、臺階石雕刻等等。文保
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并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
關規(guī)定。
9.1.3磚雕,因裝修位置不同可分為院墻內外大放腳磚雕,院墻檐部內外脊線、拋方
磚雕,總門、水門檐部匾額梁枋磚雕,馬頭墻花脊、大廳正脊、院墻脊磚雕等等。婺
派建筑多為“泥胚雕”,有別于徽派建筑的熟胚雕。明代畫面較為簡約,清代畫面較
為復雜。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并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
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9.1.4木雕,因裝修位置不同可分為大廳檐部木雕、中縫構架木雕、邊縫構架木雕、
大堂軒頂木雕,天花木雕,檁條木雕,門扇木雕,窗扇木雕等等,全都不上油漆,清
水成活,跟上油漆的徽派建筑有別。文保單位維修設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并符合《古
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9.1.5壁畫,位于婺派建筑住宅院墻檐部拋方位置、馬頭墻的墀頭位置。畫面是山水
畫、花鳥畫、人物畫及詩詞、家訓之類版書,水墨加少量淡彩成活。文保單位維修設
計應尊重原狀、原貌,并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9.1.6彩繪,出現在明代早中期的婺派建筑大堂和宗祠、寺廟的梁柱上。彩畫出現在
清代中晚期的婺派建筑大堂和宗祠、寺廟的吊頂。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應尊重原狀、
原貌,并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9.1.7彩畫,出現在明代中晚期的婺派建筑宗祠戲臺的吊頂及大堂邊縫穿枋之間樘板
-39-
上,有水物、花鳥、山水與暗八仙之類吉祥物。文保單位維修設計必須應尊重原狀、
原貌,并符合《古建筑修建工程質查檢驗評定標準》相關規(guī)定。
9.1.8灰塑,出現在明代晚期的婺派建筑大宅院院墻拋方位,分長方形、正方形小框,
用特別調制的麻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移民精神面試題及答案
- 電子商務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數學思維提升路徑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太原市三支一扶考試真題
- 陜西西安職業(yè)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試真題2024
- 湖南常德長怡學校教師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德州市總工會招聘社會工作者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4年阿勒泰地區(qū)三支一扶考試真題
- 2024年洛陽市直屬學校選調教師真題
- 客情維護培訓
- 煤炭行業(yè)“技能大師”工作室入圍復評-答辯
- 學校校園膳食監(jiān)督家長委員會履職承諾協議書
- 預防近視控肥胖
- 2025年甘肅公務員省考《行測》真題(含答案)
- 居室空間設計 課件 項目四 起居室空間設計
- 船舶碰撞培訓課件
- 2023年招聘業(yè)務員考試試題
- 2025電力物資檢儲配一體化建設技術導則
- 農業(yè)碳匯開發(fā)咨詢服務合同范本(CCER項目)
- 勞務外包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