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電工程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輸電工程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輸電工程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輸電工程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輸電工程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1工程概況.................................................1

2編制說明.................................................3

3基礎材料運輸裝卸及保管....................................5

4基礎材料.................................................7

5線路復測及基礎分坑.......................................13

6土石方施工...............................................21

7現場澆筑混凝土基礎施工...................................49

8接地裝置施工.............................................68

9施工安全保證措施.........................................75

10工程質量保證措施........................................79

11文明施工與環(huán)境保護......................................81

1工程概況

1.1工程概況

線路路徑長度139.619km,沿線海拔為1540-2260m,全線共有鐵塔基礎258

基,其中直線塔231基,耐張塔27基,不含N3619號塔。N3351號塔小號側耐張串

及導地線歸上一標段實施,鐵塔、基礎、接地裝置、跳線、跳線串、大號側耐張

串及導地線歸本標段實施。N3619號塔小號側耐張串及導地線歸本標段實施,鐵

塔、基礎、接地裝置、跳線、跳線串、大號側耐張串及導地線歸下一標段實施。

本標段N3386-N3394、N3487共10個桿號為空號。

標段基本設計風速分別為31m/s、32m/s>33m/s,設計覆冰為10mm。導線山

地段(N3351-N3371)采用8XJL1/G3A-1250/100鋼芯鋁絞線,其余段導線為

8XJL1/G3A-1250/70鋼芯鋁絞線,分裂間距550mm;地線型號一根為LBGJ-

240-20AC鋁包鋼絞線,一根為0PGW-240光纜。桿塔采用自立式角鋼塔。

本標段基礎主要采用挖孔基礎、直柱式基礎和巖石錨桿基礎等型式,挖孔基

礎設置一定長度的混凝土護壁(配筋)。部分基礎柱頂設偏心(地腳螺栓偏心),

同時部分基礎采用高低腿塔配合減腿及不等高基礎的型式。本標段全線路258基

基礎均需要進行防腐施工。

工程基本信息見表1-K工程基礎信息見表1-2:

工程基本信息一覽表表1-1

序號項目內容

1工程名稱A-B+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甘5標段)

2桿塔參數N3351-N3619,共計258基,直線231基、耐張27基

3線路長度直流線路139,619km

4建設地點甘肅省張掖市、金昌市境內

5基礎型式直柱板式、挖孔基礎、錨桿等基礎型式

6導線規(guī)格8XJL1/G3A-1250/100,8XJL1/G3A-1250/70鋼芯鋁絞線

7地線規(guī)格LBGJ-240-20AC鋁包鋼絞線、0PGW-240光纜

第1頁

工程基礎信息一覽表表1-2

序號項目基數規(guī)格

1耐張塔27角鋼塔

2直線塔231角鋼塔

3直柱板式5

4挖孔基礎252.5

5錨桿基礎0.5

6柱頂偏心202

7基礎防腐258HCPE

14C35

8混凝土

244C30

204012鍍鋅圓鋼

9接地8鍍鋅鋼+模塊

46柔性石墨

1.2地形、地質條件

線路地形以平地和低山丘陵為主,沿線地形主要為山前沖洪積扇、山前沖洪

積平原,沿線海拔1540-2260m,其中平地占19.36%(線路長度10.06妹m),丘

陵占73.4%(線路長度102.529km),一般山地占7.24%(線路長度7.2km)。地

質情況分布其中普通土占15.15%,松砂石占78.48%,巖石占6.37虬本線本工程

所處地區(qū)交通道路較多,便于施工物資的運輸,沿線平地占100%,幾乎不需修筑

小運路,因此在施工中道路和交通運輸比較方便。

第2頁

2編制說明

2.1編制目的及適用范圍

本《基礎通用作業(yè)指導書》針對于本標段各類型基礎的通用部分制定,對于

基坑超過5m的直柱板式基礎、挖孔超過10m的基礎、錨桿基礎、爆破施工、索道

運輸等均制定了相應的專項施工方案。本《基礎通用作業(yè)指導書》適用于(甘5

標段)基礎施工部分。

2.2編制依據

2.2.1工程承包合同及其要求

2.2.2設計圖紙文件及設計變更,工程會議有關文件、監(jiān)理文件及洽商記錄。

2.2.33《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導則》(國家電網工[2003]153

號);

2.2.4《±800kV架空送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Q/GDW1225-2014);

2.2.5±800kV架空送電線路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guī)程》(Q/GDW1226-2014);

2.2.6《建筑防腐蝕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24-2010);

2.2.7《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guī)程(架空電力線路部分)》(DL5009.2-2013);

2.2.8《防腐蝕涂層涂裝技術規(guī)范》(HG/T4077-2009)

2.2.9《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2-2002);

2.2.10《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15);

2.2.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

2.2.12《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07);

2.2.1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JGJ55-2011);

2.2.14《砌筑砂漿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JGJT98-2010);

2.2.15《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18-2012);

2.2.16《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2010);

2.2.17《組合鋼模板技術規(guī)范》(GB50214-2013);

2.2.18《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

2.2.19《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2006);

2.2.20《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

2.2.21《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08);

第3頁

2.2.22《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07);

2.2.23《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guī)程》(JGJ107-2010);

2.2.24《滾軋直螺紋鋼筋連接接頭》(JG163-2004);

2.2.25《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169-2006);

2.2.26《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46-2012;

2.2.27《普通螺紋粗糙精度、優(yōu)選系列的極限尺寸》(GB/T9146-2003);

2.2.28《預拌混凝土》(GB/T14902-2012);

2.2.29《國家電網公司電網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識別、評估及預控措施管理辦法》

國網(基建/3)176-2015);

2.2.30《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優(yōu)質工程評定管理辦法》(國網(基建/3)182-2015);

2.2.31《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管理辦法》(國網(基建

/2)187-2015);

2.2.32《國家電網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規(guī)定》(國網(基建/2)173-2015);

2.2.33《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術措施》(基建質

量[2010H9號);

2.2.34《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標準工藝管理辦法》(國網(基建/2)186-2015);

2.2.35《國家電網公司基建質量管理規(guī)定》(國網(基建/2)112-2015);

2.2.36《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實施管理規(guī)程》(Q/GDW248-2008);

第4頁

3基礎材料運輸裝卸及保管

3.1材料運輸裝卸

3.1.1運輸道路的調查:本標段除山地地區(qū)外,總體運輸條件良好,主要采用汽車運

輸。開工前應主要調查運輸的主干道和支道的名稱走向、路況距離與線路的相對位

置;同時,調查運輸道路內的橋梁承載能力、結構情況,明確橋涵洞位置、高度和

寬度。針對本線路工程大本分地區(qū)為丘陵的實際情況,應對道路的轉彎、斜坡、窄

路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通過以上調查,選擇經濟、合理的運輸路徑,同時對不

滿足運輸條件的道路和橋梁進行修復和加固。修路和運輸中涉及的青苗、樹木等有

關事宜,提前通知協(xié)議人員及時解決。

3.1.2山區(qū)運輸:本工程部分線路段位于一般山地,山地段線路長度約為7.2km,

考慮到本線路所用基礎材料量較大,本標段的山地地區(qū)擬采用索道運輸,詳見《索

道架設及運輸專項方案》。

3.1.3砂、石、水泥、棄渣的運輸裝卸應滿足以下要求:

①運輸車輛必須帶有車廂板和苫布,運輸期間將苫布將材料密實封蓋,防止

砂石、渣土散落,不能超載、超寬、超高運輸材料。

②砂、石、棄渣等裝車宜優(yōu)先采用裝載機,如無裝載機械,也可人力裝車,

但應注意防塵,避免粉塵污染。

③運輸的材料必須卸至指定地點,不得隨意卸放,特別是棄渣棄土,不得掩

蓋施工范圍以外的農作物和植被。

3.1.4鋼筋、地腳螺栓的運輸裝卸應滿足以下要求:

①鋼筋、地腳螺栓裝卸車應按規(guī)格分類擺放,禁止多種規(guī)格鋼筋混放。

②鋼筋、地腳螺栓應順其滾動方向用木楔掩牢并用繩索可靠綁扎。

③裝卸鋼筋、地腳螺栓可采用起重機,也可采用人力裝卸。當采用起重機時,

所吊材料不能超出起重范圍,吊帶與材料綁扎應牢固,吊帶綁扎位置位于材料重心

兩側。當采用人力裝卸時,裝卸人員應有序工作,防止磕碰傷。裝卸過程中禁止拋

擲材料。

④丘陵地區(qū)的塔位采用大型車輛運輸困難,當采用小型車或托運板車運輸時,

汽車駕駛人員或押運人員應加強途中檢查,防止捆綁松動;通過彎道時,防止超長

材料與山體或樹木刮擦。

3.1.5接地材料運輸裝卸:接地模塊、石墨引下線和石墨布嚴禁以拋擲的方式裝卸

第5頁

車,裝卸、運輸過程中應保證包裝的完整,不得開封。

3.2基礎材料保管

3.2.1材料站必須道路通暢,水、電方便,面積適中并符合臨時倉庫安全管理規(guī)定。并

制定現場材料站人員組織機構、材料站各級人員管理職責、材料檢查驗收管理制

度等。

3.2.2要對材料管理人員進行材料驗收、技術管理方面的培訓工作,使管理人員熟

悉掌握材料管理操作技能,熟悉材料驗收的技術標準、規(guī)程規(guī)范、施工圖紙、設

計文件等。

3.2.3各種材料交貨時要同時把廠家資質、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文件)、試驗報告、

復試報告等交現場材料負責人,交接時必須有數量、質量交接臺帳,雙方必須簽

字。并在監(jiān)理工程師的監(jiān)督下,進行現場檢查,由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認可。

3.2.4工地材料站對進場的材料要嚴格把關(無合格證和試驗報告者不許使用),關

鍵項目要全檢,不允許抽檢(如地腳螺栓)。收料、發(fā)料必須由有關人員簽字。材

料驗收程序為:材料人員驗收(按驗收臺帳項目)-技術人員檢驗(從技術角度把

關)-監(jiān)理人員檢驗(材料抽檢、資料驗證)。并且對主要材料使用情況進行跟蹤檢

查,由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認可。

3.2.5現場材料堆放地點的平整及材料的堆放、保管、使用等由施工隊負責;材料

抵達現場時間由施工隊提出,水泥堆放須采取防潮防水措施;砂、石堆放場地需

平整,并清除雜物,下鋪彩條布;地腳螺栓及鋼筋應堆放在墊物上。

3.2.6檢查材料質量,嚴把原材料質量關,發(fā)現問題及時上報有關部門處理。嚴格

按照技術部門提供的運輸量供料。

第6頁

4基礎材料

4.1水泥

4.1.1選用品種:必須使用有資質廠家生產的水泥,水泥品種應符合設計要求,水

泥標號應滿足混凝土強度需要。根據設計規(guī)定,本工程采用P.O42.5普通硅酸鹽

水泥。

4.1.2水泥的檢驗

產品質量證明:水泥廠家在產品出廠時應按照出廠批次出具產品合格證、產品

檢驗報告。經過檢驗,水泥的化學指標(燒失量、氯離子、三氧化硫、氧化鎂)、堿

含量、凝結時間、安定性、強度檢驗報告(3d、28d)、細度等指標全部合格后進

行復試報告。

復試報告:每200t為一檢驗批次,不足200t者按一批次計,并且同一批號。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重做試驗,并按試驗后的實際標號使用。

①出廠時間超過3個月;

②出廠日期3個月內,保管不良,有變質可能者;

③試樣代表性不強。

4.1.3水泥保管及使用

①水泥保管:水泥應有出廠日期,保管期3個月。不同品種、不同標號、不同

批號的水泥應分別堆放,嚴防受潮變質。

②水泥使用:由施工隊(班)通知材料站,碼放前應選擇較高地形,下鋪道木,

再上鋪油氈存放,不應超過12層,上邊苫布覆蓋,如地勢較低應圍挖排水溝。不同

品種水泥不準混用。

4.2鋼材

4.2.1鋼材的品種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圖紙的規(guī)定;其質量應符合該品種鋼材的有關標準。

必須使用有資質供貨商家提供的,同時具有資質廠家生產的鋼筋。

4.2.2鋼材必須有強度標識、顏色標識。

①鋼材的規(guī)格尺寸及允許偏差應符合產品標準的要求,常用鋼材允許偏差見

表4—1、4—2、4-3、4-4,鋼筋結構圖不見圖4-1:

第7頁

鋼筋混凝土熱軋光圓鋼筋結構允許偏差表4—1

不圓度不大于

公稱直徑直徑允許偏差(mm)

(GB13013-91)(mm)

<22±0.40.4

<12±0.30.4

鋼筋混凝土熱軋光圓鋼筋重量允許偏差表4-2

公稱直徑(mm)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

14WdW22±5

6WdW12±7

鋼筋混凝土熱軋帶肋鋼筋尺寸及偏差表4-3

橫肋末端最

內徑d橫肋高h間距1

縱肋高橫

大間隙

縱肋

公稱hl肋

直徑公稱允許公稱允許(不大于)寬公稱允許(公稱周長

a

尺寸偏差尺寸偏差b尺寸偏差的10%弦長)

土土土

1817.31.62.01.02.010.05.6

0.40.50.5

土土土

2019.31.72.11.22.010.06.2

0.50.50.8

土土±

2221.31.92.41.32.510.56.8

0.50.60.8

土土土

2524.22.12.61.52.512.57.7

0.50.60.8

土+

2827.22.22.71.73.012.5±18.6

0.60.6

土+0.8

32312.43.01.93.014±19.9

0.6-0.7

第8頁

鋼筋混凝土熱軋帶肋鋼筋重量允許偏差表4-4

公稱直徑(mm)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

22WdW50±4

14WdW20±5

±7

圖4-1鋼筋結構尺寸示意圖

4.2.4鋼筋檢驗

4.2.4.1出廠檢驗

產品質量證明:鋼筋出廠時除提供供貨商廠家資質、生產廠家資質外,還應

出具合格的產品合格證和檢驗報告。鋼筋出廠檢驗報告應包含生產廠家名稱、爐

批號、牌號、檢驗人、生產總重量、供貨重量等,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復試報告。

4.2.4.2進場檢驗

鋼筋力學、物理性能復試檢驗:抽查數量,60t為一抽查批量,并且每批應由

同一牌號,同一爐罐號,統(tǒng)一規(guī)格組成,不足60t,按照一個批次計算。復試報告

主要檢驗鋼筋的力學、工藝性能、表面質量,檢驗項目包括化學成分、拉伸、彎

曲、尺寸、表明、重量偏差。熱壓帶肋鋼筋除上述檢驗項目外還行增加反向彎曲

和晶粒度。

鋼筋焊接檢驗:抽查數量300個焊接頭為一批次,并且每批應由同一牌號,

同一爐罐號,同一焊工,統(tǒng)一規(guī)格組成。焊接試件的焊接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6

倍,采用搭接雙面焊。

鋼筋機械連接檢驗:本標段基礎主鋼筋擬采用滾壓直螺紋連接工藝。鋼筋連

接接頭試驗,每500個為一個檢驗批次,不足500個接頭也按一個批次計算。鋼

第9頁

筋連接頭試驗應保證連接頭的單向拉伸、高應力反復拉伸、大變形反復拉伸的各

項抗拉強度合格。

4.3地腳螺栓

4.3.1鋼材品種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圖紙的規(guī)定,其質量應符合該品種鋼材有關標準。

本工程地腳螺栓材質為4CrMo,地腳螺栓需采用調質熱處理后的圓鋼,其材料機械

性能應滿足國家標準《合金鋼結構》(GB/T3077-1999)的要求,禁止焊接、熱彎。

4.3.2地腳螺栓的直徑、長度、螺桿絲扣長度均應符合設計圖紙,螺栓、螺母公差

配合合適,無明顯松動。地腳螺栓各部尺寸及相關附件應滿足設計規(guī)定。

4.3.3本標段有地腳螺栓型式較多,運輸前注意認真核對,型號及數量見表4-5、

4-6:

表4-5地腳螺栓統(tǒng)計表

型號M52M56M60M64M68M72

數量(根)128592592284867232

表4-6地腳螺栓基本尺寸統(tǒng)計表

公稱直徑mm長度mm外露長度mm絲扣長度mm

421770185150

482006205160

522192235180

562349245190

602511260200

642677275215

682832285220

722979290225

4.4焊條

4.4.1焊條的品種、牌號應符合設計要求。焊條的選用應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

程》(JGJ18-2012)中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其品種、牌號必須與所使用鋼材的化學

成分和機械性能相當,并應具有良好的焊接工藝性能。HPB300鋼筋采用E4303焊

條,HRB400采用E5003焊條。

第10頁

4.4.2使用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焊條表面不得有油脂、污穢、腐蝕等;

②焊條無藥皮剝落,受潮的電焊條必須按焊條說明書規(guī)定的溫度經過烘干處

理,并應再經工藝性能試驗,鑒定合格后方準使用。

4.5砂子

4.5.1砂子使用II區(qū)中砂。

4.5.2采用標準.

本標段山區(qū)基礎(N3364-N3370)用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

標準》(JGJ52-2006)標準和強制性條文規(guī)定。本標段山地地區(qū)采用C30采用現澆混凝

土。砂子含泥量W3%,泥塊含量W1%,云母含量W2%,細度模數為3.0~2.3,氯鹽

含量W0.06%,硫酸鹽W1除輕物質含量W1%。以400m3或600t為一檢驗批次,不足

600t計為一批。

4.6石子

4.6.1石子粒徑及檢驗標準

石子最大粒徑不得大于混凝土最小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大于鋼筋最小凈

間距3/4,且不大于40mm的規(guī)定,本工程基礎均采用5nlm?40mm連續(xù)級配碎石。

4.6.2采用標準

本標段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標準。

本標段山地地區(qū)(N3364-N3370)采用C30級現澆混凝土。含泥量W1%,泥塊含量

W0.5%,壓碎指標W1般,針片狀含量W15%,硫化物含量W1%,空隙率W47%每600t

為一檢驗批次,不足600t計為一批。

4.6.3現場澆筑混凝土用水

現場澆筑混凝土宜使用飲用水,飲用水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

標準》GB5749要求,可不經檢驗作為混凝土用水。當無飲用水時,可采用河溪水

或清潔的池塘水,開工前做化驗報告,施工中作外觀檢查。水中不得含有油脂,

其上游亦無有害化合物流入,有懷疑時應進行化驗。

4.7混凝土

4.7.1中腐蝕性地區(qū)

本標段線路途經地區(qū)均具腐蝕性,其中N3399、N3400、N3408、N3409、N3415、

第n頁

N3416、N3426、N3446、N3466、N3536、N3537、N3538、N3544、N3545塔位地區(qū)為

中度腐蝕性,采用C35混凝土,其雖最大水膠比0.4,最小水泥用量320kg/m3,

混凝土墊層最低強度C25,最小厚度100mm。中腐蝕性地區(qū)基礎混凝土中需加入粉

煤灰、磨細礦渣、硅灰等礦物摻合料,同時中腐蝕性地區(qū)混凝土必須進行氯離子

檢測。

4.7.2弱腐蝕性地區(qū)

本標段除上述中腐蝕性地區(qū)外,其他地區(qū)均為弱腐蝕性地區(qū),混凝土強度等

級采用C30,其最大水膠比0.5,最小水泥用量300kg/m3,混凝土墊層最低強度

C25,最小厚度100mm。

4.8預拌混凝土

4.8.1預拌混凝土技術條件

本標段除山區(qū)基礎(N3364-N3370)外,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應就線路附近

選擇合格的、具有生產資質的廠家供應混凝土。預拌混凝土應符合《預拌混凝土》

(GB14902-2012)的相關要求,同時還需滿足設計對弱腐蝕性地區(qū)、中腐蝕性地

區(qū)關于最大水膠比、最小水泥用量、添加粉煤灰、磨細礦渣、硅灰等礦物摻合料

的要求。預拌混凝土運輸至塔位時間不得超過L5小時。預拌混凝土供貨量應以

運輸車的發(fā)貨總量計算。如需要以工程實際量(不扣除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所占

體積)進行復核時,其誤差應不超過±2如頂拌混凝土供貨量應以體積計,計算單

位為立方米。

4.8.2預拌混凝土檢驗

預拌混凝土應由混凝土廠家提供詳細的產品資料,除廠家資質外,還需提供:

開盤鑒定、配合比試驗報告、配合比7天試塊報告、配合比28天試塊報告、水泥

復檢報告(3天)、水泥復檢報告(28天)、水泥出廠合格證、水泥出廠3天檢

驗報告、水泥出廠28天檢驗報告、砂檢驗報告、石子檢驗報告、外加劑復檢報告、外

加劑出廠合格證及檢驗報告、氯化物含量檢驗報告、合格證、試塊抗壓強度檢驗

報告等。檢驗指標混凝土強度、塌落度、擴展度、含氣量、耐久性能、氯離子、其

他混凝土性能等需檢驗合格。

商品混凝土每一罐車出廠前應隨車攜帶開盤鑒定、合格證等證明,同時應攜

帶出廠時間表,罐車抵達施工現場后,質檢人員核實出廠時間,嚴格控制混凝土

出廠時間。超出90min的混凝土禁止使用。

第12頁

5線路復測及基礎分坑

5.1線路復測

5.1.1所有測工應持證上崗,工程所用的計量儀器必須有計量合格證,并在檢定有

效期內。

5.1.2針對本工程塔位全部位于高山、丘陵之上,施工前必須對線路進行全面復測,

保證線路方向和樁位準確無誤。本工程復測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設一個基站

兩個流動站,人員分兩組同時作業(yè),對每個樁號都要進行采點、放樣。復測內容包

括檔距、轉角方向、轉角度數、桿塔樁位高程、交叉跨越點、地形突起點及影響線

路走徑的危險點。

5.1.3測量用的儀器及量具在使用前應進行檢查。當使用經緯儀時,其最小角度讀

數不應大于1,;當使用GPS儀器時,其動態(tài)測量平面標稱精度應不低于10

mm+5ppm,高程標稱精度優(yōu)于20mm+5ppm。

5.1.4按各自的施工范圍進行復測,當施工范圍以直線塔劃分時,須復測至耐張轉

角塔位樁,包括檔距、方向和轉角度數。

5.1.5施工復測實際值與設計值的偏差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復測值超出允許值時,須

重測一遍,兩次超差,應查明原因,報請技術部門解決處理。

(D以兩相鄰直線塔為準,橫線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

②復測轉角樁的角度偏差不大于1,30〃;

(3)相對標高偏差不大于0.5m;

④順線路方向檔距偏差應不大于設計值的1%o

⑤走廊范圍內與設計不符的房屋數量、位置、屋頂和地面高程、拆遷面積

等;

5.1.5在復測線路時若發(fā)現走廊內新的建筑物、地下管道、古墓、文物及地貌變化

大的地點,應及時上報技術部門處理。

5.1.6如遇以下地形危險點處應重復校核

(1)導線對地距離(含風偏)有可能不夠的地形凸起點的標高和與相鄰塔

位間的距離;

(2)塔位間被跨越物的標高和與相鄰塔位的距離;

(3)對新增障礙物應予以測量,測量結果由設計校核。

第13頁

實測值與設計值相比,距離偏差不應超過現;標高偏差不應超過500mm,

超過時應由設計方查明原因并予以糾正。

5.1.7復測時復核重要跨越物間的安全距離,對新增加的跨越物應及時通知設計單

位校核。

5.1.8對于丟失的塔位樁,在復測線路時予以恢復,恢復后的偏差須符合規(guī)范要求:

(1)樁之間的距離和高差測量,可采用視距法同向兩測回或往返各一測回測

定,其視距長度不宜大于400m,當受地形限制時,可適當放長。

(2)測距相對偏差,同向不應大于1/200,對向不應大于1/150;補釘樁的

標IWJ與設計標IWJ的偏差不應大于0.4m。

(3)當檔距大于600m時,宜采用GPS、全站儀施測。

5.1.9在基礎橫順線路方向不影響開基面的位置釘必要的輔助樁,用于基面開挖后

恢復塔位中心樁,并做好必要的記錄和標識。

5.1.10填寫線路復測記錄,上報施工技術及質檢部門。

5.2基礎分坑

5.2.1本工程線路方向為:如下圖5-1

N3351----—-------->N3618

(小號側)右(大號側)

圖5-1線路方向示意圖

5.2.2在施工中凡遇左、右問題時,均面向大號側劃分。

5.2.3本標段轉角塔中心樁均不位移,應按照基礎跟開表中所列每個腿的基礎半

跟開進行分坑。基礎分坑應遵循以下規(guī)定:

(1)分坑時,應根據塔位中心樁的位置釘立能滿足規(guī)范對施工精度的要求。

施工中置作記錄,以便恢復該中心樁;

(2)分坑時應復核基礎邊坡保護距離和塔基予以糾正;

(3)分坑時經計算發(fā)現基礎頂面標高低于基原因予以糾正。

(4)分坑時應采取澆制水泥的方式對中心樁進行保護,,并標明線路方向。

5.2.4正方形基礎按45°線進行分坑。鐵塔長短腿的基礎根開不同,長腿根開大,

短腿根開小,相當于每條腿按正方形各自分坑。

第14頁

(1)角度分坑法

角度分坑法可適用于任何基礎,但測量水平距離時必須方便。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在中心樁0上架儀器,確定分坑十字基準線后依次旋轉45°角度,分別按各腿

的半對角線根開釘出坑中心樁A、B、C和D,以及方向樁a、b、c和d。如圖5-2所

第15頁

當米用角度法分坑測量水平距離比較困難時,可結合米用斜距分坑法。其操

作方法與角度分坑法相似,只是由斜距來控制。該分坑法可適用于任何基礎,操

作方法如下:首先在中心樁0上架儀器,確定分坑十字基準線后依次旋轉45°角

度釘出各腿的方向樁;然后用鋼尺測量斜距PQ和用經緯儀測量垂直角9,通過計

算當PQ*Cos9等于半對角線根開時釘出坑中心樁Qo如圖5-3所示。

圖5-3斜距分坑法

使用斜距法進行分坑時,會產生一定的操作誤差。為了提高精度必須注意:

D鋼尺必須丈量兩次,兩次測量值偏差不大于4mm;

2)用經緯儀測量垂直角時必須用正倒鏡進行讀數,閉合差不大于30〃;

3)對以上測量數據取中進行運算。

5.2.5基礎腿及各腿根開示意圖,如下圖5-4:

大號側C

B-

n-

2J、

-大?

一i

=

1h

、?

、

T■=王:

t」?

1小號

拿-=

5三

=

小號側.

,D

用旺臥夕干一

,正面基礎根開,

第16頁

圖5-4腿別及各腿螺栓編號示意圖

5.2.6施工前將基礎圖與塔圖對照,保證地腳螺栓布置方位的正確,施工時嚴格

按圖紙所示布置安裝。

5.2.7直柱板式基礎分坑坑口尺寸確定:

根據底盤寬度B,操作寬度C,坑深h,坡度系數K,按下列公式計算確定坑

口尺寸A=B+2C+2Kh。不同土質的坡度系數和基礎坑予留操作寬度見表5-1,>-2o

不同土質的坡度系數K表5-1

土質分類砂土淤泥礫土砂質粘土粘土堅土硬質粘土

坡度(寬:深)0.75:10.5:10.3:10.15:1

基礎坑予留操作寬度C表5-2

基礎型式或土質條件操作寬度(m)

現場澆筑基礎0.3

水坑(用擋土板)0.6

第17頁

5.3長短腿基礎分坑

基礎施工時,應按照基礎根開表中所列每個腿的基礎半根開進行分坑,再按

圖5-5基礎各部標高示意圖

A、B、C、D”3-,、1I,7。|?—*|Z-L-H,11」<

(2)圖中定位高差m,為中心樁與最低腿基礎頂面之間的高差。低于中

心樁為,高于中心樁為“+”。

(3)基面標高(n、nl)為設計埋深的起算點。

(4)原地面標高與基面標高在開挖施工前是相同的。

5.4基礎邊坡核實及處理

5.4.1基礎外邊坡距離的核實及計算

本標段地形起伏的塔位采用了全方位長短腿配合不等高基礎,以適應地形變

化,做到中心樁不降基,四個塔腿基本做到不降基面或個別塔腿少降基面。

基礎外邊坡距從設計地面線位置處由基礎中心向外量取,在基坑開挖及配備

前,必須實測外邊坡距離,并與計算值對照,小于計算值時,及時通知項目部技

術組,不得貿然開挖備料。

本標段直柱板式基礎的外邊坡距離計算如下:

外邊坡距離=B/2+0.42Ht+n(m)

第18頁

其中B為基礎底板寬度,Ht為基礎有效埋深,n為裕度,當外邊坡度aW30°,

n取0.5m;當30°WaW45°時,n取0.75m;當n>45°時,n取1m。板式基礎

內外邊坡不意圖見圖5~5:

本標段挖孔基礎邊坡距離計算如下:

外邊坡距離=3d+n(m)

其中d主柱直徑,n為裕度,當外邊坡度aW30°,n取0.5m;當30°WaW

45°時,n取0.75m;當n>45°時,n取1m。挖孔基礎內外邊坡示意圖見圖5-6:

圖5-5直柱板式基礎內外邊坡示意圖

圖5-6挖孔式基礎內外邊坡示意圖

5.4.2內邊坡距離規(guī)定

5.4.2.1內邊坡距

對原狀土基礎,在不影響基礎成孔的前提下,孔邊預留0.5m即可;對于直柱

第19頁

板式基礎,要求從底板外緣至內邊坡距離不小于0.5m。見圖5-5,5-6o

5.4.2.2內邊坡的放坡要求

基礎上山方向的邊坡,是以削坡或削坡后再用護坡來保持邊坡穩(wěn)定的。在基

礎平整前,應按表5-3,5-4的數據進行削坡。根據設計提供圖紙及數據,本標段

塔位處的植被覆蓋較好,地質穩(wěn)定,絕大部分基礎不存在放坡問題,要求在基礎

施工前清除桿塔附近上山坡方向可能活動的危巖滾石。施工期間如發(fā)現放坡量較

大問題,及時與項目部技術人員溝通,采取解決方案。

巖石邊坡坡度允許值表5-3

坡度允許值(高寬比H:a)

巖石類別風化程度

坡高在8m以內

微風化1:0.1

硬質巖石中等風化1:0.2

強風化1:0.35

微風化1:0.35

軟質巖石中等風化1:0.5

強風化1:0.75

土質邊坡坡度允許值表5-3

坡度允許值(高寬比H:a)

巖石類別風化程度

坡高在8m以內

密實1:0.35

碎石土中密1:0.50

稍密1:0.75

堅硬1:0.75

粉土

硬塑1:1.00

堅硬1:0.75

粘性土

硬塑1:1.00

5.4.3高低腿內邊坡的放坡注意事項

(1)本標段對鐵塔長短腿配置的塔位進行各腿內邊坡放坡時,注意長腿的內

邊坡放坡導致短腿的外邊坡不夠,如發(fā)現此情況及時上報到施工項目部。

第20頁

(2)嚴禁超挖,施工時避免因超挖導致基礎內外邊坡距離不夠現象。

5.5基礎地腳螺栓偏心

本標段基礎設置偏心e以減小上部結構水平力對基礎的不利影響,X方向偏心

值代表橫擔方向偏心,ex表示;Y方向偏心值代表垂直橫擔方向,ey表示,兩個

方向的偏心值相等ex=ey。基礎施工圖與基礎配置表均有偏心數據,施工前應仔細

核對偏心值是否一致。對于挖孔基礎,地腳螺栓偏心時,地腳中心與基礎中心不

重合,但地腳中心仍為基礎根開的計算點。詳見圖5-7,圖中是以挖孔基礎的4地

腳螺栓為例,直柱板式及其他多根地腳的基礎,采用同樣的偏心方式。

特別注意:巖石錨桿基礎的偏心值指的是承臺柱相對于承臺中心的偏心值,

地腳螺栓本身相對于承臺柱并沒有偏心?;A施工前應仔細核對巖石錨桿基礎施

承臺寬

圖5-6巖石錨桿基礎偏心示意圖

6土石方施工

6.1基面開方

6.1.1本標段地形起伏的塔位采用了全方位長短腿配合不等高基礎,以適應地形變

化,根據設計圖紙數據,各塔基基本做到中心樁不降基,四個塔腿基本做到不降

基面或個別塔腿少降基面。施工期間,如發(fā)現現場各類標高數據與設計不符,需

要大量開方,應及時向項目部技術組反應,以便盡快出具解決方案。

6.1.2在需要降基面的情況下,無論何種基礎型式,在施工完畢后應按原地形恢復,

原地形恢復后,基礎主柱實際埋深可大于施工圖中的設計埋深不得小于設計埋深。

第21頁

參見圖6-1、圖6-2。

圖6-1基礎開方地形恢復示意圖

6.1.3線下開方、風偏開方檢查:本工程采用高跨設計,無需線下開方和風偏開方。施

工中,如果發(fā)現確實需要開方的,應及時通知項目部及設計單位現場核實,不得

冒然開方。

6.1.4清理施工作業(yè)面時不能隨意加大,施工作業(yè)面清理后,若有與上部鐵塔結構

相碰的山體應予以局部清理,活動石與堆石必須清除。

6.1.5對基礎腿無法保證下邊坡的問題,施工時應及時通知項目部技術組,由設計

代表現場確定是否增加護坡。

6.1.6基坑開挖至距離設計深度300-500mm時應停止開挖,待基礎施工材料準備齊

全時在進行人工開挖。

6.2土石方施工工藝概述

第22頁

6.2.1挖孔基礎施工工藝

針對挖孔基礎施工作業(yè)流程圖見圖6-1:

施工方法

6.2.1.1圖6-1挖孔施工工藝流程

首先測定好基礎塔位中心及輔助樁,根據基礎施工圖進行分坑放樣?;A施

工人員根據放樣好的尺寸進行基坑開挖。根據基礎地質情況的不同,選取不同的

開挖工具,開挖后的棄土裝入吊桶內用電動提土設施進行提升,坑上人員配合將

棄土外運至指定位置。

6.2,1.2基坑開挖

(1)深基坑開挖現場,必須設專人安全監(jiān)護。

(2)開挖基坑應從上到下逐層進行,先挖中間部分的土方,然后擴及周邊,有效

的控制開挖的截面尺寸。根據基礎地質情況的不同,選取不同的開挖工具,對地

第23頁

表層的粉質粘土采用短柄鐵鍬、鎬、釬等工具開挖,風化巖采用風鎬、風鉆等工

具進行開挖,單節(jié)開挖高度控制在1000mm之內。

(3)開挖首節(jié)基礎土方時,事先應清理坑口附近的浮土、雜物等,開挖出的棄土

及時進行清理。

(4)入坑施工人員數量視坑內作業(yè)面寬度而定,嚴格控制坑內施工人員的數量,

坑面積超過2m2直徑1.6m及以上坑徑)的坑中可設兩人挖掘,但不得面對面作業(yè),

作業(yè)人員嚴禁在坑內休息、吸煙。

(5)基坑主柱挖掘過程中為防止超挖,每挖掘0.5m深,檢查一下坑位及坑直徑;

每挖掘1.0m深,檢查一次基坑垂直度。

(6)坑深超過1.5m時,上下必須采用梯子;基坑超過3m及以上時,上下基坑采

用軟梯或鋁合金爬梯,同時必須設614尼龍繩作為應急爬梯繩(繩子每間隔0.5m

設一防滑結),尼龍繩末端需設置可靠的固定措施,當基坑周邊缺乏可靠的固定

物體時,需打設1噸級錨樁固定。

(7)基坑開挖出的棄土可通過在坑上架吊裝架,將吊桿推至坑口上方,采用電動

葫蘆將裝土吊桶放入坑內裝土,待裝滿土后啟動葫蘆吊起吊桶卸土。出土方式見

圖6-2所示。

人工機械坑底提土電切葫蘆提土

圖6-2坑底提土布置圖

每一種微型電動葫蘆的起升的速度、高度、電機功率、起升重量各不相同。本工

程選用電動葫蘆最大起重重量500kg。使用電動葫蘆注意事項:

①微型電動葫蘆提升機的安裝位置一定要選擇在符合需要,并便于操作的場

合;

第24頁

②要定期檢查提升機的安裝是否牢固;

③不得超載使用;

④在起吊時嚴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