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氣圈課件_第1頁
地球大氣圈課件_第2頁
地球大氣圈課件_第3頁
地球大氣圈課件_第4頁
地球大氣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球大氣圈第一節(jié)大氣的組成

干潔大氣(即干空氣)水汽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液態(tài)雜質一、干潔大氣

地球大氣由三個部分組成:

干潔大氣的定義及其成分變化:

定義:

除去水汽及其他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液體質粒以外的整個混合氣體。

成分變化:

干潔大氣的成分(高度25km以下)成分體積(%)臨界溫度(℃)臨界壓強(大氣壓)N278.08-147.233.5O220.95-118.940.7Ar0.93-122.048.0CO20.03231.073.0O30.00006-5.092.3干潔大氣100-140.737.2臨界溫度:使物質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最高溫度。每種物質都有一個特定的溫度,在這個溫度以上,無論怎樣增大壓強,氣態(tài)物質都不會液化,這個溫度就是臨界溫度。臨界壓強:物質處于臨界狀態(tài)時的壓強,也就是液體在臨界溫度時的飽和蒸氣壓。N2cycle

N2

存在方式:以蛋白質的形式存在于有機體中。

作用:是有機體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

O2

是人類和動植物維持生命活動的極為重要的氣體;積極參加大氣中的許多化學過程;對有機物質的燃燒、腐敗和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

O3

時空變化:

時間變化:最大值出現(xiàn)在春季,最小值出現(xiàn)在夏季。

空間變化:水平:由赤道向兩極增加。垂直:

55~60km,含量極少。

20~25km,達最大值,形成臭氧層;

12~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別顯著;從10km向上,逐漸增加;近地面,含量很少;

對紫外線有著極其重要的調(diào)控制作用。

對高層大氣有明顯的增溫作用。Thedestructionoftheozonelayerbychlorofluorocarbons(CFCs).CFCsdischargedintotheatmospherebreakdowninsunlightreleasingchlorine,whichbreaksdowntheozonetoformchlorinemonoxideandafreeoxygenatom.Theseproductsreacttogethertoformoxygenandchlorine,leavingthechlorinetobreakdownanotherozonemolecule,andsoon.

這幅地圖顯示的是臭氧洞。1986年,南極的臭氧量僅是30年前的一半。

1988年,曾發(fā)現(xiàn)北半球上空臭氧層已比20年前要薄百分之三。這種變化足以使皮膚癌的病例增加。2000.9(NASA)2006.10NASA近地面是污染物Ocycle《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和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聯(lián)合國大會確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的目的是紀念1987年9月16日簽署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1995年1月23日,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從1995年開始,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CO2

來源:

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燒、有機物質的燃燒和分解、火山噴發(fā)作用等。

時空變化:

時間變化:

a)白天、晴天、夏季時的二氧化碳濃度小于黑夜、陰天、冬季。

b)工業(yè)革命前小于工業(yè)革命后。

空間變化:水平:城市大于農(nóng)村;垂直:

0~20km,含量最高;

20km以上,含量顯著減少。

作用: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強烈吸收長波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使地面保持較高的溫度,產(chǎn)生“溫室效應”。CcycleVariable&IncreasingGasesNitrogenandoxygenconcentrationsexperiencelittlechange,butcarbondioxide,methane,nitrousoxides,andchlorofluorocarbonsaregreenhousegasesexperiencingdiscernableincreasesinconcentration.Watervaporisalsoagreenhousegas.January2014:

397.80ppm

January2013:

395.54ppm能量-水-C-N-有機體地球是CO2的處理機能量-水-C-N-有機體(海洋)地球上CO2的分布地球上CO2交換量C-Si的平衡生命演化和大氣/gmd/ccgg/trends/夏威夷的位置ThegraphshowsrecentmonthlymeancarbondioxidemeasuredatMaunaLoaObservatory,Hawaii

ThelastfourcompleteyearsoftheMaunaLoaCO2recordplusthecurrentyearareshown.DataarereportedasadryairmolefractiondefinedasthenumberofmoleculesofCO2dividedbythenumberofallmoleculesinair,includingCO2itself,afterwatervaporhasbeenremoved.Intheabovefigure,thedashedredlinerepresentsthemonthlymeanvalues,centeredonthemiddleofeachmonth.Theblacklinerepresentsthesame,aftercorrectionfortheaverageseasonalcycle.TheMaunaLoadataarebeingobtainedatanaltitudeof3400minthenorthernsubtropics,andmaynotbethesameasthegloballyaveragedCO2concentrationatthesurface.ArGreenhouseeffect二、水汽

來源:

主要來自江、河、湖、海、潮濕陸面的水分蒸發(fā)以及植物表面的蒸騰。

時間:夏季多于冬季

空間:一般低緯多于高緯,下層多于上層。

時空變化:

作用:

在天氣氣候變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能強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長波輻射并向地面和周圍大氣放出長波輻射,對大氣起著“溫室效應”。

在大氣中懸浮著的各種固體和液體微粒(包括氣溶膠粒子和大氣污染物質兩大部分)。二、大氣中的雜質(Aerosols&Pollutants)

氣溶膠粒子:

定義:

分類:液體質粒、固體質粒

固體質粒的來源:

有機質數(shù)量較少,大多為植物花粉、微生物和細菌等;

大氣中沉降速率極小、尺度在10-4μm到100μm之間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微粒。

無機質數(shù)量較多,主要來源于:塵粒、煙粒、海洋中浪花飛濺的鹽粒,流星飛逝后留下的灰燼,火山塵埃等。

作用:

吸收太陽輻射,使空氣溫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緩沖地面輻射冷卻,部分補償?shù)孛嬉蜷L波有效輻射而失去的熱量;

降低大氣透明度,影響大氣能見度;

充當水汽凝結核,對云、霧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大氣中的污染物質:

定義:

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圍的大氣成分發(fā)生對生物界有害的變化。

分布:

空間垂直:主要集中在3km以下的低層大氣中。水平:城市多,農(nóng)村少;陸地多,海洋少;

時間:冬季多,夏季少;清晨和夜間多,午后少。

火山爆發(fā)、風吹揚沙和沙塵暴、雷擊森林失火等。

來源:

自然過程形成。

人為過程造成。

工業(yè)和交通上煤炭、石油、天然氣的使用,農(nóng)業(yè)上化肥、農(nóng)藥的噴施,生活上制冷采暖的排放與泄漏等。Aerosols&PollutantsHumanandnaturalactivitiesdisplacetinysoil,salt,andashparticlesassuspendedaerosols,aswellassulfurandnitrogenoxides,andhydrocarbonsaspollutants.Whateffects?Umbrellaeffect(陽傘效應)Figure1.6第二節(jié)大氣的垂直結構大氣的垂直分層

對流層:

厚度變化空間:隨緯度增加,厚度降低。低緯地區(qū):平均厚度為17~18km;中緯地區(qū):平均為10~12km;高緯地區(qū):平均為8~9km;時間:夏季大于冬季。

特點:

主要天氣現(xiàn)象均發(fā)生在此層。

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5℃。)

空氣具有強烈的垂直運動和不規(guī)則的亂流運動。

氣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勻。

平流層:對流層頂~55km

25km以下,氣溫保持不變;25km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顯著升高。

空氣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無明顯的垂直運動。

水汽和塵埃含量極少,晴朗少云,大氣透明度好,氣流比較平穩(wěn),適宜于飛機航行。

中間層:平流層頂~85km

氣溫隨高度增加迅速下降,頂部氣溫可降至-83℃以下。

空氣有強烈的垂直運動,故又稱之為“高空對流層”。

熱成層(熱層、暖層、電離層):中間層頂~800km

氣溫隨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空氣質點在太陽紫外輻射和宇宙高能粒子作用下,產(chǎn)生電離現(xiàn)象。RadioWavePropagationFigure1.11AMradiowavesarelongenoughtointerferewithionsinthesun-chargedDlayer,butatnighttheDlayerisweakandtheAMsignalpropagatesfurther,requiringstationsuselesspower.

散逸層:

這一層中的大氣物質具有向星際空間散逸的特性,是大氣圈與星際空間的過渡地帶。二、大氣上界

根據(jù)大氣中極光出現(xiàn)的最大高度,大氣上界的高度為1,000~1,200km。

另一種是以大氣密度接近星際氣體密度的高度作為標準,大氣上界約在2,000~3,000km高度處。

AuroraaustralisEarthEnvironmentNearly150millionkilometersseparatethesunandearth,yetsolarradiationdrivesearth'sweather.地球宇宙環(huán)境網(wǎng)站http://210.0.142.166/Library/libClone/2_project/sciSpace/content_page.htm第三節(jié)大氣的物理性質一、大氣的質量

假定大氣是均質的,以氣溫0℃時、45°N(或45°S)處、海平面上的大氣密度ρ0為標準(ρ0=1.293kg.m-3),則此時大氣厚度(Z0)經(jīng)理論計算約為8,000m。于是單位截面積的大氣柱中空氣的質量為:m0=ρ0·Zo=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