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廣東省東莞市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廣東省東莞市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廣東省東莞市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廣東省東莞市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廣東省東莞市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任何事物的特點,都是由它自身的性質(zhì)所決定并在比較中顯示出來的。從歷史的角度看,革命回憶錄

具有如下的特點。

“三親”的原則性。即革命回憶錄的內(nèi)容必須是撰稿人的親身經(jīng)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革命史實。

回憶就是回想,是再現(xiàn)的一種形式,只有“三親”,楊得志同志在上級黨的正確領(lǐng)導下,組織指揮了強渡

大渡河的重要戰(zhàn)斗,才能寫出留芳史冊的革命回憶錄《強渡大渡河》。在“三親”原則性這一點上,文史

資料和革命回憶錄是相同的(溥儀)寫皇帝的生活,別人誰也寫不出來。不過,它的材料是靠深入生活采

訪得來的,這與革命回憶錄的“三親”原則性不同。

歷史的真實性。有了“三親”,還必須如實地加以反映。郭沫若同志在他的《北伐途次》這本回憶錄

的序言里說:“我這篇文章只能夠采取回想錄的形式,記憶比較明確的地方寫得自然會詳細,但也只好聽

其斷片。我本也可以加些想象進去,寫成一部小說,對于年代久遠,無法憶及的人物、情節(jié),決不虛構(gòu)。

我們其他的革命前輩在記錄當年經(jīng)歷時也同樣確切地反映真實,而且能從更高的思想高度去理解過去

高度的思想性。我們的革命前輩,對革命事業(yè)忠心耿耿,不但善于總結(jié)革命的經(jīng)驗,為了使后代知曉

革命歷史和接受傳統(tǒng)教育,才進行革命回憶錄的寫作的,“我以為根本問題是在作者可是一個‘革命人’,

倘是的,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學’"。革命回憶錄正可以幫助我們想想過去,從而增強信心

和力量。

表達的生動性。在黨領(lǐng)導下的中國革命,改朝換代,驚天動地,可歌可泣。作為革命回憶錄,理所當

然要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表達形式,不論是寫革命斗爭的歷程,還是緬懷革命前輩的生平事跡,描述

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刻畫鮮明的人物形象,往往也自然地流露于筆端;有時,作者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便

發(fā)表議論直抒胸臆,真可謂得心應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吳玉章同志說:“有許多歷史著作,同時

也是很好的文學作品,而且寫得有聲有色,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很美?!?/p>

總之,革命回憶錄以“三親”的原則性、歷史的真實性、高度的思想性、表達的生動性為特點,記述

黨領(lǐng)導的各個時期的斗爭,又是研究中國現(xiàn)代革命歷史的珍貴資料。

(摘編自王大悟《淺談革命回憶錄的特點和寫作》)

材料二:

我們知道,紅軍長征落腳點的選擇,最終依靠的是一張報紙。經(jīng)考證,當然后來還依靠了《大公報》

等其他傳播媒介。《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版)是這樣寫的:

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隨二師部隊進駐哈達鋪。在這里我們得到了一張國民黨的《山西日報》,其中

載有一條閻錫山的部隊進攻陜北紅軍劉志丹部的消息。我說,陜北還有一個根據(jù)地哩!這真是天大的喜訊!

然而,《聶榮臻回憶錄》里并沒有寫是如何得到這張報紙的。這個謎,一直在我心里存放著,亦不知

何時能破解。

2004年夏天,《北京青年報》為紀念長征出發(fā)七十周年,連載健在紅軍將士訪談錄,刊登的是《楊家

華為遵義會議站崗》。像以往一樣,我饒有興趣地看了下去。突然

長征中,還有一件令楊家華難忘的事。紅二師進入哈達鋪后,聶榮臻一放下行李,快去買些燒餅回來

?!?/p>

楊家華跑到一個賣燒餅的老鄉(xiāng)處,把身上的錢全部掏出來,遞給了他。楊家華清楚地記得包燒餅的報紙是

《山西日報》。聶榮臻像往常一樣,看得特別認真。忽然,兩眼像被定住了一樣。接著,他大聲地對楊家

華說:“小鬼,快,趕快騎馬把這張報紙送給老毛,送給中央?!比缓?,興奮地對林彪說:

“陜北還有根據(jù)地,劉志丹,毛澤東就在哈達鋪的一座關(guān)帝廟里,召集了干部大會。從此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段文字,實在是太珍貴了。它不僅破解了我心中之謎

(摘編自尹韻公《終于找到了》)

(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回憶錄就是通過回憶以往的經(jīng)歷,達到再現(xiàn)歷史的目的,革命回憶錄是回憶錄的一種

B.革命回憶錄有一定的創(chuàng)作原則,比如“真實性”“思想性”等,而“三親”原則是它區(qū)別于報告文

學、通訊的一大特征。

C.革命回憶錄可以使后代知曉革命歷史、接受傳統(tǒng)教育,魯迅先生的話激勵我們在重溫革命者歷史的

過程中增強信心與力量。

D.材料二在引用《聶榮臻回憶錄》內(nèi)容時,特意標明了它的出版社和出版時間,意在突出引用材料的

準確性。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用楊得志的《強渡大渡河》和溥儀的《我的后半生》兩篇回憶錄,意在證明回憶錄必須遵循

“三親”的創(chuàng)作原則。

B.從郭沫若創(chuàng)作回憶錄時說的“這樣便會出現(xiàn)斷片,但也只好聽其斷片”可知,任何革命回憶錄的創(chuàng)

作都須經(jīng)得起“真實性”這一檢驗。

C.由材料二關(guān)于紅軍長征落腳點的確定過程,我們可以推知,想要證明一則革命回憶錄是否具有史料

價值

D.”描述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真可謂得心應手”是因為革命回憶錄既講究思想性,更講究文學表達的

生動性,以此來感染讀者。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第四段觀點的一項是

A.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通過記一輛在延安曾經(jīng)使用過的紡車,充分反映出當年延安軍民“自力更

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B.1959年,羅廣斌、劉德彬、楊益言3位作者創(chuàng)作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不久

C.《大戰(zhàn)中的插曲》以“戰(zhàn)時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轟鳴、刀光劍影的場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

趣的事情”這樣具有抒情味的語言開篇。

D命.回1憶97錄9的年一湖封南信省》出,版共局六同百省余委件組??棽坷细刹哭k公室,聯(lián)名向老同志發(fā)出《關(guān)于約請老同志撰寫湖南革

(4)楊家華講述的材料為什么能成為“紅軍長征落腳點”研究的寶貴資料?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

(5)材料一和材料二雖然都在圍繞“革命回憶錄”展開內(nèi)容,但它們在文體、內(nèi)容、表達方式上有所不

同。請簡要分析。

現(xiàn)代文閱讀(二)

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夏日書簡(節(jié)選)

艾青

我們來到這里已一個星期了。我坐在院子里給你們寫信。

我是歡喜這山地的。①站在稍稍高一點的山坡向遠方看:何等的曠野的壯觀!無數(shù)的山互相牽連著又

各自聳立著,褐色的,紫色的,淺藍色的山!溫和的,險峻的

巖石,茂林,夾谷,山與山之間的窄小的平野,沿著山向上延展的梯田,零落在各處的村舍……構(gòu)成

了這曠野的粗壯而富麗的畫幅。

我就生活在這環(huán)境里。每天我起來很早,我起來時月亮還在我的房子里留下最后的光輝。因為白天太

熱,我常趁這時候?qū)扅c東西。但我寫的并不多

上午看一點書。躺在床上看,這是最近才有的壞習慣。到午后一時左右照例是聽見了敵機馬達的震響

聲,等這聲音將臨近我們的上空了,而一連幾天了都是27架。于是眼見它們向北倍與重慶方面消失……不

久,就緊縮著心聽著遠方的轟炸聲……

但我卻在一種始終如一的信念里,一種只有出于最高的理智和最強的情感的信念里,非常寧靜地過日

于是,我在這種信念里,顯得有些庸俗地自滿了。

當我戴著麥稈編的寬邊的草帽,穿著草綠色的布質(zhì)的褪色的軍褲,和縫補了好多次的白襯衫,手上拿

了根爬山用的木杖,我常常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些可笑一一這些不像那由于狂熱而割傷了耳朵,忘戴著草帽的凡高

么?那老是用極強烈的黃色去歌贊太陽的莊稼漢?而當我走過了一片玉蜀黍的林子又走進了一片玉蜀黍的

林子,聞著被太強烈的陽光所蒸曬的干土的氣息

我將在這里住下去。一天,人們把我最初介紹給小朋友們。我曾說:“我將要向你們學習,我要向比

我年輕的一代學習,但他們經(jīng)歷了多少患難了?。∷麄儚臏S陷了的家鄉(xiāng)跑出來,嘗盡了饑餓與流亡之苦……

于是他們都變得很堅強。知識與能力都超過了他們的年齡所能具有的程度。

在我沒有到這里來之前,我己經(jīng)看過他們里面的一個孩子的詩作,那詩作;同時,我還聽說,他們竟

每人都手抄了一本。

而更可貴的是他們對于真理的擁護的熱情。他們最富有熱烈的探討的興趣。他們常常一群一群地散坐

在樹木或是巖石上,在談論著他們所接觸到的新的問題。我常常擔憂:我的氣質(zhì)和我的習慣會不會妨害他

們對于我的接近?但我必須努力使自己和他們生活得和洽,至少使我成為他們的可以坦白相處的朋友。

每天黃昏時,我們散步。普式庾林我們將會多去走走,因為它離我們住的院子太近了一一不②改天,

我還想找?guī)讉€小朋友幫忙搬幾塊石塊做凳子,這樣,我們不久恐要舉行夏令營了,或許我們會在一個小鎮(zhèn)

的街上出壁報,恐怕也將在茶館里舉行呢……

六月二十九日,北硝鄉(xiāng)間

(原載《現(xiàn)代文藝》第2期,1940年H月25日出版,有刪改)

文本二:

重慶一瞥

朱自清

重慶的大,我這兩年才知道。從前只知重慶是一個島,而島似乎總大不到哪兒去的。兩年前聽得一個

朋友談起,重慶簡直跟上海差不多;那時他確實吃了一驚。我去年七月到重慶時,住了一禮拜,跑的地方

不算少,而離開的時候,重慶在我心上還是一座丈八金身,我現(xiàn)在還是說不出。

從前許多人,連一些四川人在內(nèi),都說重慶熱鬧,我一向信為定論。然而不盡然。熱鬧,不錯;俗氣,

可并不然。我在南岸一座山頭上住了幾天。朋友家有一個小廊子,霧中隱約著重慶市的影子。重慶市南北

夠狹的,東西卻夠長的,輪廓漸漸顯了,扇上面著了顏色,而且陰天晴天差不了多少似的。一般所說的俗

陋的洋房,隔了一衣帶水卻出落得這般素雅,傍晚的時候我跟朋友在棗子嵐婭,觀音巖一帶散步,上上下

下,一片一片的是星的海,傳遞著密語,像旁邊沒有一個人。沒有人

從昆明來,一路上想,重慶經(jīng)過那么多回轟炸,可是想得到的??墒?,想不到的!我坐轎子,坐公共

汽車,看了不少的街,瓦礫場是有的,可是,整個的重慶市還是堂皇偉麗的!街上還是川流不息的車子和

步行人,擠著挨著,街上開過幾輛炮車。店里的人都起身看,沿街也聚著不少的人。這些人的眼里都充滿

了安慰和希望。只要有安慰和希望,曾幾何時,我們的陪都不是又建設起來了嗎!

1941年3月14日作

(原載1941年11月10日《抗戰(zhàn)文藝》第7卷第4、5合刊)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艾青來到重慶之后,很快被重慶的美景吸引,這美景讓他創(chuàng)作出大量優(yōu)秀作品。

B.艾青看到了喜歡詩歌的小朋友們經(jīng)歷的苦難,更看到了堅強和對于真理的擁護的熱情。

C.朱自清眼中的霧重慶,是一幅扇面上淡墨輕描的山水畫,霧散后畫上只加了點淡色。

D.朱自清從昆明來到重慶,看到了敵機的炸痕,但沒有看到行人垂頭喪氣的神色。

(2)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第5段,一連用了三個省略號,描繪了敵機來臨時大家在不同階段的反應

B.文本一用夸張的手法描寫作者在重慶時的穿戴打扮和用具,表現(xiàn)了當時生活的簡樸和以苦為樂的生活

情趣。

C.文本二第1段把朋友以前沒把重慶放在心上與到了重慶感覺重慶簡直跟上海差不多進行對比,突出了

重慶之大。

D.文本二第2段描繪了市內(nèi)的燈光。雖然重慶經(jīng)過多次轟炸,但夜晚仍給人一種安靜平和的感覺。

(3)艾青是一位激情四溢的詩人,他的散文同樣富有激情,請分別分析文本一中畫線的①②處所蘊含的

情感。

(4)同樣是以抗戰(zhàn)時重慶為題材,文本一和文本二寫法明顯不同,請從題目、選材和主題上比較分析。

二、文言文閱讀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fā)于所忽之中,人事之宜然;

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二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可

不復用,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漢懲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后,稍削析之

而分其勢,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貴出于所備之外。唐太宗聞武氏之

殺其子孫,求人于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zhèn)之足以制其君,使力弱

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于敵國。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

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

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

坦。,

(節(jié)選自明?方孝孺《深慮論》,有刪改)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世非無

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事是則主,

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故秦之盛也;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nèi)叛矣。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笔且跃訛閲?,觀之上古,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quán)勢

之宜,去就有序,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節(jié)選自西漢?賈誼《過秦論》,有刪改)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故其子孫A雖有至B愚不肖者足以C亡國D而天卒不忍E遽亡之F此慮之G遠者也。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文中表示“統(tǒng)一”,與《蘭亭集序》“一死生為虛誕”中的“一”詞義不一樣。

B.祚,在文中有“皇位”之義,與《陳情表》“門衰祚薄”中的“祚”詞義不一樣。

C.蓋,在文中有“大概因為”之義,與《齊桓晉文之事》“蓋亦反其本矣”的“蓋”同義。

D.重足而立,文中指天下之士重疊雙腳站立,形象地表示出土人對秦王暴政的恐懼。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開篇指出籌劃國家大事之人常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這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也有所提及。

B.材料一列舉了秦、漢、唐等歷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們之所以滅亡,正在于他們思慮不夠周全。

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剛愎自用,暴虐天下,忌諱繁多,不敢竭忠盡智糾正主上。

D.材料二中比較了秦國強盛時期和衰弱時期的不同表現(xiàn),闡明了秦國不察納諫言導致亡國的道理。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

②察盛衰之理,審權(quán)勢之宜,去就有序,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5)材料二中說“三主失道”而天下亂。請概述兩則文本中使國家安定的治國之道。

三、古代詩歌閱讀

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登裴秀才迪小臺

王維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guān)。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雖端居室內(nèi),卻能遙望遠山蒼云,“望”字照應題目中的登臺

B.頷聯(lián)中落日與鳥,是動態(tài)描寫;秋日原野,寫出了秋原的空闊。

C.頸聯(lián)一方面間接表現(xiàn)了小臺之高,一方面暗寫了裴秀才居處和小臺深藏林壑的幽雅超塵。

D.“好客多乘月”與《春江花月夜》中“不知乘月幾人歸”所抒發(fā)的“乘月”之情是一樣的。

(2)詩歌之妙講究“言有盡而意無窮”。你如何理解詩中的“閑”字?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寫

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習近平主席曾引用《論語?泰伯》里的一句話勉勵廣大青年:",?!?/p>

前路漫漫,當今時代,青年必須勇?lián)厝巍?/p>

(2)儒家提倡以“仁”治國,如魏征就曾告誡君主不能靠嚴刑來監(jiān)督百姓,不能靠威怒來震懾百

姓,"。

(3)古詩文中常以木、水對舉來描摹自然圖景,寄寓個人情感,如“,

五、語言文字運用

6.(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字(書寫符號)和字音不可分割,因而文字(書面語)(口語)也就不可能不相符合,但是事實上

文字和語言只是基本上一致,甚至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琢磨琢磨。說話的時候,除一個一個字音之外,

各種特殊語調(diào),以及臉上的表情,用來表示是肯定還是疑問,是勸告還是命令,是()還是悲傷抑郁,

是衷心贊許還是嘲諷譏刺;①寫東西的時候沒有這一切便利,②標點符號的幫助也極其有限得很。③因此,

說話總是詞匯丕多,@結(jié)構(gòu)采用的比較簡單甚至不完整,有重復,有脫節(jié),有補充,有填空的“呃、呃”,

“這個、這個”;而①,詞匯常常廣泛得多,句子常常比較復雜,前后比較連貫,廢話比較

少。這都是由不同的使用條件決定的。另一方面,語言和文字又互相作用,慢慢地會見于文字,例如“棒”

“搞”“注點兒意”,②,例如“問題”“精簡”“特別是”“在什么什么情況下”。劇作

家和小說作者得盡可能把人物對話寫得流利自然且生動活潑,雖然不能完全像實際說話。而一個講故事或

者做報告的人,卻又決不能像日常說話那樣支離破碎,也會更像一篇文章。所以一個受過文字訓練的人,

說起話來應該能夠更細致,如果有這種需要。一個原來善于說話也就是有“口才”的人,③o

(1)將下列成語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恰當?shù)囊豁検?/p>

A.手舞足蹈

B.興致勃勃

C.滿面春風

D.興高采烈

(2)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中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原句序號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語句與上下文

的銜接流暢自然。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

(4)請簡要概括文段的意思,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guān)系的句子,不超過60個字

(5)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每處不超過12個字。

六、寫作

7.(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人最可怕的懲罰,莫過于重復干毫無意義的活!”

材料二:

歷史學家吳啥通過抄書來掌握并熟記史料知識,他說:“我是提倡抄書的,抄書這一關(guān)很重要。抄書

的方法很多;有的是為研究某個問題;有的目前雖來不及研究,有意義,就得記錄下來。自己抄錄的資料

多了,不僅可以加強記憶,也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