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桃花源記訓練題(含答案)_第1頁
第9課 桃花源記訓練題(含答案)_第2頁
第9課 桃花源記訓練題(含答案)_第3頁
第9課 桃花源記訓練題(含答案)_第4頁
第9課 桃花源記訓練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第9課桃花源記訓練題(含答案)第9課桃花源記

積累與運用

1.下面加點的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垂髫(tiáo)邑人(yì)便舍船(shè)

B.儼然(yán)嘆惋(wǎn)豁然(huò)

C.怡然(yí)阡陌(qiān)繽紛(bīn)

D.間隔(jiān)衣著(zhuó)詣太守(yì)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漁人甚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人各復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詣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率妻子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欣然規(guī)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幾句話,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B.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恰當選用文中的四字短語填空。

武陵漁人“忘路之遠近”,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進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離開桃花源時,他“”,但再來尋找時卻“”。

5.對“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逃避現(xiàn)實的一種空想,毫無積極意義可言。

B.這是針對現(xiàn)實的一種追求,在當時有著積極的意義。

C.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D.它的出現(xiàn)反映當時社會黑暗,戰(zhàn)亂頻繁。

6.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7.理解文意,按要求填空。

(1)文中表明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桃花源中人熱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桃花源記》,完成問題。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8.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現(xiàn)象。請依照示例,任選一種現(xiàn)象,從文中舉例并解釋。

(示例)意同字不同:“緣溪行”的“緣”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著、順著”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遠近”“聞之,欣然規(guī)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詞“的”;后者是代詞,代“發(fā)現(xiàn)桃花源一事”。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10.出自本文的成語較多,請選擇兩個寫出來。

11.從本文看,追求怎樣的社會理想

12.有人說,“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句沒有寫人,卻處處見人。請作簡要分析。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逼渥孕蛉绱?,時人謂之實錄。甚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張,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注】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通“蓄”。④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志。

13.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正確的是()

A.為鄉(xiāng)鄰之/所貴B.為鄉(xiāng)鄰/之所貴

C.為鄉(xiāng)鄰之所/貴D.為鄉(xiāng)/鄰之所貴

14.解釋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

(1)漁人甚異之:

(2)時或完酒,亦雅詠不輟:

15.翻譯下列句子。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16.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所表現(xiàn)的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

17.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弦,他本人也不會撫琴,但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jié)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乙]愚溪詩序(節(jié)選)

[唐]柳宗元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蛟唬骸叭绞蠂L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庇嘁杂抻|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龂龂①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余得專而名焉。

[注]①龂龂(yínyín):爭論不休。

1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人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B.詣太守,說如此(拜訪)

C.以余故,咸以“愚”辱焉(緣故)

D.無以利世(利益)

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見漁人,乃大驚今是溪獨見辱于“愚”

B.皆出酒食皆不得為真愚

C.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不能興云雨

D.不足為外人道也今余遭有道

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2)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

21.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桃花源中的人們生活在“土地平曠”“阡陌交通”的地方,他們與世隔絕,過著一種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隨漁人一起前往桃花源,他們最終迷路,對這一事件的記敘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當時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

C.寧武子“邦無道則愚”,顏子“終日不違如愚”,認為他們都是聰明睿智之人假裝愚笨,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愚笨。

D.兩文都寫到了小溪周邊的景物,《桃花源記》以漁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愚溪詩序》以“愚”為線索,兩文都表明超然物外之志。

答案

C

2.(1)對……感到驚異。

(2)全,都。

(3)邀請。

(4)拜訪。

(5)妻子兒女。

(6)打算,計劃。

3.C

4.欲窮其林怡然自樂處處志之不復得路

5.A6.A

7.(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①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②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示例)意同字不同:“悉如外人”的“悉”和“咸來問訊”中的“咸”意思相同,均為“全、都”。“便要還家”中的“要”,同“邀”,邀請;“各復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請。

字同意不同:“尋向所志”中的“尋”意思是“尋找”;“尋病終”的“尋”意思是“隨即,不久”?!八烀?不復得路”“遂與外人間隔”中的“遂”,前者是“最終,終于”的意思,后者是“于是,就”的意思。

(他們的祖先)率領(lǐng)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

世外桃源落英繽紛豁然開朗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安寧和樂,自由平等,豐衣足食等。(意對即可)

文章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表現(xiàn)出桃花源內(nèi)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表達了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