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說課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春江花月夜》說課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春江花月夜》說課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春江花月夜》說課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春江花月夜》說課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莘縣實驗高中

張巧玲示范朗讀《春江花月夜》說課一、說教材二.說教學目標三、說教學重難點四、說教法和學法五、說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約2分鐘)(二)簡介作者背景(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約10分鐘)(四)再讀詩歌,品讀鑒賞(約20分鐘)(五)課堂總結(約5分鐘)六、布置作業(yè):(約1分鐘)七.板書設計:(約2分鐘)(水到渠成)一、說教材:

《春江花月夜》選自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古詩詞的誦讀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文化品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唐詩是中國文學的奇葩,鑒賞唐詩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和積淀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意義非凡。這首詩藝術技巧高超,是學習鑒賞詩歌的典范。張若虛的詩僅存兩首于《全唐詩》中,其中他憑借《春江花月夜》立于詩壇而永垂不朽,成為文學史上以“孤篇壓全唐”的大家。這首詩又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二.說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意境美。2.置身詩境,品悟詩歌景理情完美融合的詩情美。3.體悟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三、說教學重難點

詩歌鑒賞就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在反復吟誦中把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此:

教學重點: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來再現(xiàn)詩歌畫面,體味詩歌意境。教學難點:賞析詩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理解作者“哀而不傷”的感情。四、說教法和學法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能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聲情并茂的吟誦,使能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依據(jù)以上分析,預設本課的方法主要為:教師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討論法,引導法學生學法: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比較分析法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2分鐘)

(二)簡介作者背景

(三)整體感知(約10分鐘)

(四)品讀鑒賞(約20分鐘)

(五)課堂總結(約5分鐘)課前預習:

1.了解作者和背景,根據(jù)注釋疏通詩歌大意,反復誦讀。2.讓學生搜集關于“月亮”的詩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情感體驗。(一)導入新課(約2分鐘)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為后世只留下了兩首詩歌,并且憑借其中的一首得到了極高的贊譽,后人評價它“孤篇壓全唐”,聞一多先生更是稱它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如果是在其他時代,尚可理解;可是在這詩家輩出,群星璀璨的大唐,單單李白、杜甫就難以跨越,那么這首詩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讓他獲得如此盛譽?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謎團走進他的詩歌《春江花月夜》(板書),看看他是如何“孤篇壓全唐”的?導入新課從謎團切入,引出詩歌怎樣“孤篇壓全唐”這個大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詩。

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樣自然引出作者背景介紹,因為課前已經(jīng)預習,這里不再贅述。(二)簡介作者背景

1.簡介作者

張若虛(約660-720),揚州人。曾以“文詞俊秀”而名顯長安,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其詩僅《全唐詩》錄存《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兩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為世人傾倒,詩人因此名垂后世。2介紹背景

關于此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已難以確考,而對此詩的創(chuàng)作地點則有三種說法: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認為,詩人是站在揚州南郊曲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此詩,表現(xiàn)的是唐代曲江一帶的景色;長期從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認為,此詩作于瓜洲,表現(xiàn)的是千年古鎮(zhèn)瓜洲江畔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長期從事大橋文史研究的學者顧仁認為,此詩作于揚子江畔,其地在今揚州市江都區(qū)大橋鎮(zhèn)南部。(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約10分鐘)

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用時大約10分鐘,預設了三次不同形式的讀。聽讀,自由朗讀,學生齊讀;

聽讀,課件播放配樂朗誦詩歌,注意節(jié)奏,重音,讓學生進入詩歌意境;自由朗讀又圍繞“美”預設了一個問題,讀完后的初步感受是是什么?幾個字簡單概括。美(板書),美在哪方面?圖畫美,景物美,意境美,哲思美,愛情美,用詞美,意象美,韻律美……既然都說美,那么“美”體現(xiàn)在哪些圖畫上?哪一種意象貫穿全篇?

春江花月圖、月下沉思圖、思婦懷遠圖、游子思歸圖(豎板書)。

月月出—月懸—月斜—月落。(豎板書)找出寫有月的詩句,全詩寫了月的幾種狀態(tài)?請找出描寫其狀態(tài)的詩句。月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懸(皎皎空中孤月輪)—月斜(江潭落月復西斜)—月落(落月?lián)u情滿江樹)學生暢所欲言,自由發(fā)揮,老師逐步引導,及時點評,總結歸納。引導問題具有梯級性和連貫性,點評回答要肯定學生的理解和表達,這樣就把這首詩以月升、月懸、月斜、月落為線索,圍繞“月”的變化,描繪了四幅美景,清晰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給我們以美的初步感受。這樣有利于學生積極快速地理解詩歌內容,為后面賞析詩歌的情感和手法打下基礎。最后學生齊讀,初步感受詩歌的美。那么這首詩到底美在哪里,還要我們進一步去賞析。自然過渡到品讀鑒賞環(huán)節(jié)。(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約10分鐘)

1.聽讀,課件播放配樂朗誦詩歌,注意正音,節(jié)奏,重音,抑揚頓挫,讓學生進入詩歌意境,并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2.自由朗讀,思考:讀完后的初步感受是是什么?幾個字簡單概括。美(板書),美在哪方面?圖畫美,景物美,意境美,哲思美,愛情美,用詞美,意象美……韻律美,讀來朗朗上口。

既然都說美,那么全詩描繪了哪些圖景?哪一種意象貫穿全篇?春江花月圖、月下沉思圖、思婦懷遠圖、游子思歸圖(豎板書)月,從月生到月落,是一條時間線索:月出—月懸—月斜—月落。(豎板書)月是一條生命紐帶貫穿全詩,將景物和情感聯(lián)系起來。

找出寫有月的詩句,思考全詩寫了月的幾種狀態(tài)?請找出描寫其狀態(tài)的詩句。寫了月的四種狀態(tài):月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懸(皎皎空中孤月輪)—月斜(江潭落月復西斜)—月落(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月出—月懸—月斜—月落。(豎板書)3.學生齊讀,感受詩歌的美。(四)再讀詩歌,品讀鑒賞(約20分鐘:分組討論5分鐘,合作探究約15分鐘)

品讀鑒賞是課堂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用時大約20分鐘,我預設把整個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們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比較分析,有自己個性化的解讀。有的學生置身詩境,把初步感受到的美,畫面再現(xiàn),比如A組學生一分享景物美,從意象,畫面,意境,情感方面分析1春江花月圖上描繪了哪些景?營造了什么意境?表達了什么情感?2.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并體會畫面之美。3怎樣誦讀來表達這種贊嘆和喜愛之情?描繪月共潮生、水繞芳甸、月照花林、幽美恬靜的月夜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并以誦讀的方式讀出對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贊嘆,對美好生活的懷念和向往。有的學生緣景明情,體會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比如B組學生二分享哲理美,也從畫面,意境,情感方面分析,1)月下沉思圖描繪了一副什么樣的畫面?構成了怎樣的意境?2)此景引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和思考?歷代文人感嘆人生短暫,與他們比較,張若虛對人生的理解有何不同?3)怎樣誦讀來表達這種感嘆之情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并與曹植,蘇軾等詩句進行比較,詩人對天人關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哀嘆生命短暫的窠(kē)臼,他感嘆生命短暫,但贊嘆人類長久,詩人雖有感傷,但并不頹廢,可謂“哀而不傷”(板書),再以誦讀的方式讀出這種感情。還有的學生從情感用詞、表現(xiàn)手法、結構、韻律等角度賞析,抒寫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與蘇軾《江城子》比較分析,蘇軾表達的是一種生死永別的“痛”,而作者表達的是一種美,是一種青春式的憂傷和思念,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學生暢所欲言,有了課堂生成問題,老師進行及時的點撥指導,這樣體現(xiàn)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加深對詩歌內容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四)再讀詩歌,品讀鑒賞(約20分鐘)(分組討論5分鐘,合作探究,賞析分享“美在哪里”15分鐘)預設A組學生一分享:品景物美聯(lián)想和想象從三方面入手1春江花月圖上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營造了什么意境?表達了什么情感?意象: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水繞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飛、白沙不見——月夜美景。畫面:1)春之卷2)江之畫3)花之容4)月之貌5)夜之景意境特點:幽美恬靜壯麗高遠寂寞空曠色彩絢麗靜謐朦朧情感: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表現(xiàn)對美好生活的懷念和向往。2.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并體會畫面之美。學生展示: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著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3怎樣誦讀來表達這種贊嘆和喜愛之情:語速平和語氣溫柔學生一展示,美美的讀出來B組學生二分享:品哲理美對比分析賞析指導:①品味意象,推敲煉字。②要從虛處去讀,去填補想象的空間。(1)月下沉思圖描繪了一副什么樣的畫面?構成了怎樣的意境?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這是一幅高遠澄澈寧靜凄迷的圖畫。(2)此景引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和思考?歷代文人感嘆人生短暫屢見不鮮,與他們比較,張若虛對人生的理解有何不同?宇宙的浩瀚,明月的無窮,人生的有限,引發(fā)詩人對人生的觀照,明月長在而人生不再,明月長圓而人情不圓,抒發(fā)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有待無窮的惆悵之情。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曹植《送應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懿佟抖谈栊小钒嵘汈Вw長江之無窮?!K軾《赤壁賦》明確: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對天人關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僅僅哀嘆生命短暫的窠(kē)臼,超越了前人僅僅哀嘆生命短暫的束縛,生命短暫,而人類久長,詩人雖有感傷,但并不是頹廢“哀而不傷”。在禮贊自然的同時禮贊生命。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3)怎樣誦讀來表達這種感嘆之情:語速延伸,語調下降,哀而不傷。大家齊讀,美美的讀出來。

C組學生三:品情感美對比分析修辭手法用詞這一部分詩人為我們描繪了兩幅圖景:思婦懷遠圖、游子思歸圖。在描繪這兩幅圖景之前,前四句先總寫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兩地思念,然后再分寫兩幅圖景。(1)鑒賞思婦懷遠圖——賞析“徘徊”“卷不去”“拂還來”詞語的表達作用?用擬人手法,寫出月游移不定的動態(tài)。賦予月亮人的靈性,它似乎也為思婦而傷心、對她憐憫,不忍離去;情景交融:表面上是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把苦苦相思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意味深長?!熬聿蝗ァ迸c“拂還來”——表明思婦不堪思念之苦,徒做無奈而且無用的掙扎?!棒~龍”、“鴻雁”兩詞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魚龍、鴻雁本來是月光下的景物,此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魚龍、鴻雁是古代用于互傳音訊的載體,此處暗含有魚雁不能傳音訊之意。(2)鑒賞游子思歸圖——這段文字如何表達游子思歸的感情?與蘇軾《江城子》比較,有什么不同?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把夢境與實境交織在一起,從而把月夜將盡、夢境難以實現(xiàn)的愁悵之情烘托得纏綿悱惻;是一種青春式的憂傷和思念。比較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難忘(wàng)。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bìn)如霜。痛生死永別作者美甜蜜的思念幸福的憂傷是一種青春式的憂傷和思念(3)怎樣誦讀來表達這種相思之情:語速緩慢,語氣低沉,哀而不傷。大家齊讀,美美的讀出來。小結:全詩以“月”為線索,描繪了一幅月下美景,再由明月長存感嘆人生,進而抒寫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情景理(板書)三方面完美融合。D組學生四:析特點詩歌除了上面分析的景美理情美,還有結構和韻律上的特點。學生分組討論,分別從結構、情感、哲理、韻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1、學生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