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技能高考總復習語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五節(jié)課件_第1頁
湖北技能高考總復習語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五節(jié)課件_第2頁
湖北技能高考總復習語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五節(jié)課件_第3頁
湖北技能高考總復習語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五節(jié)課件_第4頁
湖北技能高考總復習語文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五節(ji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湖北技能高考總復習語文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第一章文言文閱讀湖北技能高考總復習語文1第五節(jié)文言整體閱讀第五節(jié)文言整體閱讀2考情分析01考情分析013分析解讀文言文閱讀在技能高考試卷上一般是4道題,它們分別是文言實詞1題,文言虛詞1題,文言句式、詞類活用、概括評價三選一,文言文翻譯1題。題型設(shè)置為3道選擇題和1道翻譯題,選擇題3分,翻譯題4分,總分值13分,約占總分值的14%,一直是重難點。文言文選文都是課外的,一般會選擇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強、趣味性較強的材料來閱讀。選項中涉及的內(nèi)容除了文言文選文中的內(nèi)容外,其余都是大綱所規(guī)定的7篇古文(《勸學》《廉頗藺相如列傳》《促織》《師說》《前赤壁賦》《阿房宮賦》《過秦論》)的內(nèi)容。分析解讀文言文閱讀在技能高考試卷上一般是4道題,它們分別是文4名題例析02名題例析025【例1】(2017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題。婁師德在河隴,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沉厚寬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師德實薦之;仁杰不知,意頗輕師德,數(shù)擠之于外。太后覺之,嘗問仁杰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能謹守邊陲,賢則臣不知。”又曰:“師德知人乎?”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師德所薦也,亦可謂知人矣。”仁杰既出,嘆曰:“婁公盛德,我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窺其際也?!薄纠?】(2017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68.對下列語句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意頗輕師德

意:心里B.嘗問仁杰曰

嘗:經(jīng)常C.乃師德所薦也

乃:是D.仁杰既出

既:已經(jīng),……之后【答案】B【解析】B項“嘗問仁杰曰”的“嘗”是“曾經(jīng)”之意,由《廉頗藺相如列傳》“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和《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均可推斷之。A、C、D三項均是正確的。8.對下列語句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79.下列語句中標紅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狄仁杰之入相也

B.師德實薦之

C.數(shù)擠之于外

D.太后覺之【答案】A【解析】常見虛詞“之”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是作代詞、助詞、動詞。B項中的“之”是代詞,他,指代狄仁杰;C項的“之”是代詞,指代婁師德;D項中的“之”是代詞,指婁師德薦狄仁杰,狄仁杰輕婁師德這件事。B、C、D三項中的“之”的用法均是代詞。而A項是助詞,用在主語“狄仁杰”和謂語“入相”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9.下列語句中標紅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810.下列對婁師德的評價,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A.謙虛勤勉 B.為人寬厚 C.舉賢薦能 D.不計前嫌【答案】D【解析】A、B、C三項均是文段里體現(xiàn)對婁師德評價的詞語,而D項“不計前嫌”無中生有,是臆斷內(nèi)容。11.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為將能謹守邊陲,賢則臣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作為將領(lǐng)能小心防守邊疆,(至于是否)賢德我就不了解了?!窘馕觥俊盀閷ⅰ钡摹盀椤笔莿釉~,做,作為;“賢”是名詞,“賢德”之意。10.下列對婁師德的評價,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9【參考譯文】婁師德在河隴,前后四十多年,謙恭勤奮,毫不懈怠,百姓和夷族都安定。他秉性樸實穩(wěn)重,寬宏大量。狄仁杰入朝任宰相,實際上是他推薦的;而狄仁杰不知道,心里很輕視婁師德,一再排擠他到外地。太后發(fā)覺后,曾問狄仁杰:“婁師德有賢德嗎?”回答說:“作為將領(lǐng)能謹慎守衛(wèi)邊疆,(至于是否)賢德我就不了解了?!碧笥终f:“婁師德善于識別人才嗎?”回答說:“我曾經(jīng)與他同事,沒有聽說他善于識別人才?!碧笳f:“朕所以知道你,便是由于婁師德的推薦,他也可以稱得上是善于識別人才了?!钡胰式芡顺龊螅袊@說:“婁公有盛德,我受到他的包涵寬容已經(jīng)很久了,我看不到他盛德的邊際啊。”【參考譯文】10【例2】(2018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題。齊威王、魏惠王會田于郊。惠王曰:“齊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被萃踉唬骸肮讶藝m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纠?】(2018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118.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有徑寸之珠

徑:直徑B.徙而從者七千余家

徙:遷移C.使備盜賊

備:防備D.豈特十二乘哉

特:特別【答案】D【解析】D項“豈特十二乘哉”的“特”是副詞,“僅;只;不過”之意,由《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可推斷之。A、B、C三項均是正確的。8.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129.下列各項中,標紅的“于”的意思和用法與“齊威王、魏惠王會田于郊”中的“于”相同的一項是

()A.非抗于九國之師也(《過秦論》)

B.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廉頗藺相如列傳》)C.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

D.多于九土之城郭(《阿房宮賦》)【答案】B【解析】題干“會田于郊”是“在郊外一起打獵”的意思。其中的“于”與B項的“于”都是介詞,“在”的意思。A、D兩項的“于”均是介詞,表比較,“比”的意思;C項的“于”是介詞,表被動。本題可以直接判斷題干和所給選項里所有句子里的每一個“于”的意思和用法,依照翻譯,結(jié)合介賓結(jié)構(gòu)表地點的狀語后置句式,依此確定答案為B項。9.下列各項中,標紅的“于”的意思和用法與“齊威王、魏惠王會1310.下列對這段文言文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魏惠王以珠玉為寶。

B.齊威王以賢臣能將為寶。C.魏惠王玩物喪志,昏庸無道。

D.齊威王重用人才,治國安邦?!敬鸢浮緾【解析】文段只是兩王論寶,魏惠王以珠玉為寶,是平常的看法而已,沒有論及“玩物喪志、昏庸無道”。11.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所認為的寶物的標準,與大王您不同。【解析】注意“之所以為”的斷句與翻譯。10.下列對這段文言文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 ()14【參考譯文】齊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會獵。魏惠王說:“齊國也有寶物嗎?”齊威王說:“沒有?!蔽夯萃跽f:“我的國雖然小,但是尚且有直徑一寸左右的珍珠,能照亮車前車后各十二輛的珠子有十枚。像齊國這樣大的國家怎么會沒有寶物呢?”齊威王說:“我所認為的寶物的標準,與大王您不同。我的臣子中有個叫檀子的,讓他守南城,楚人就不敢為寇作亂,泗河旁的十二個諸侯國都來朝見;我的臣子中有個叫盼子的,派他守衛(wèi)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往東在黃河上打漁;我的官吏中有個叫黔夫的,派他守徐州,燕國人就會面對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趙國人就會面對徐州的西門祭祀求福,遷移過來要求居住于齊國的有七千多家;我的臣子有位叫鐘首的,派他防備盜賊,路上就沒有人拾取丟失的財物。這四個臣子,能照耀千里,豈止十二輛馬車呢!”魏惠王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緟⒖甲g文】15【例3】(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題。秦惡楚而善于齊,王翦帥師伐楚,田璆謂齊王曰:“盍救諸?”齊王曰:“秦王與吾交善,而救楚是絕秦也?!碧锃G曰:“不然。秦,虎狼也,天下之強國六,秦已取其四,所存者齊與楚耳。譬如摘果,先近而后遠。其所未取者,力未至也,其能終留之乎?今秦豈誠惡楚而愛齊也?齊楚若合,猶足以敵秦。以地言之,則楚近而齊遠,遠交而近攻,秦之宿計也。故將伐楚,先善齊,以絕其援,然后專其力于楚。楚亡,齊其能獨存乎?”【例3】(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168.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所未取者,力未至也

至:到達B.猶足以敵秦

敵:抵抗C.秦之宿計也

宿:晚上D.然后專其力于楚

專:專注,集中【答案】C【解析】C項“秦之宿計也”的“宿”是“一向”的意思。8.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179.下列各項中,標紅詞的意義和用法與“遠交而近攻”中的“而”相同的一項是

()A.蟹六跪而二鰲(荀子《勸學》)B.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前赤壁賦》)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韓愈《師說》)D.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賈誼《過秦論》)【答案】A【解析】A項中的“而”和題干中的“而”表并列關(guān)系;B項中的“而”表修飾關(guān)系;C項中的“而”表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D項中的“而”表目的關(guān)系。9.下列各項中,標紅詞的意義和用法與“遠交而近攻”中的“而”1810.下列各項中,與“秦,虎狼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B.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D.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賈誼《過秦論》)【答案】B【解析】A項是賓語前置句,“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B項是判斷句,與題干中的句式相同;C項是定語后置句;D項是被動句,“為”表被動。10.下列各項中,與“秦,虎狼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1911.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秦惡楚而善于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秦憎惡楚國而與齊國交好?!窘馕觥扛鶕?jù)句子結(jié)構(gòu)判斷“而”表并列,“惡”“善”是動詞,“善于齊”是狀語后置句?!皭骸薄吧啤边@兩個詞的意義分別是“憎惡”“與……交好”,最后調(diào)整語序,完成翻譯。11.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參考譯文】秦國憎惡楚國而與齊國友好,王翦統(tǒng)帥軍隊討伐楚國,田璆對齊王說:“為什么不去解救楚國呢?”齊王說:“秦王和我交情很好,如果去救楚國,這會導致與秦國關(guān)系斷絕的?!碧锃G說:“不是這樣的。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天下的強國有六個,秦國已經(jīng)奪取了四個,剩下來的只有齊國和楚國了。就像摘果子一樣,先摘近的后摘遠的。他之所以沒有奪取的原因是力量還沒有達到,難道能最終讓它留下來嗎?現(xiàn)在秦國哪里是真正厭惡楚國而喜歡齊國呢?齊、楚要是聯(lián)合,還可以抵御秦國。從地理位置來說,楚國離秦國近而齊國離秦國遠,遠交而近攻,是秦國一向采用的計謀啊。所以將攻打楚國,必先善待齊國,來斷絕楚國的支援,然后專注力量對付它。楚國滅亡了,齊國難道能獨自生存嗎?”【參考譯文】21技法指導03技法指導0322一、文言文整體閱讀的考查內(nèi)容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尤其能辨析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及古今詞義的區(qū)別。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要確定某個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的具體義項,也是一種能力,所以考綱進一步明確:“尤其能辨析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及古今詞義的區(qū)別?!边@實際上是特別強調(diào)“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單音節(jié)詞、偏義復詞和同義復詞以及詞類活用等文言現(xiàn)象,重點是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這個知識點在整張試卷中一般設(shè)置為第8題(選擇題),分值為3分。一、文言文整體閱讀的考查內(nèi)容23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則、乃、以、于、為、安、耳、夫、蓋、何、焉、矣、哉、乎、也、所)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文言虛詞的意義比較抽象,絕大多數(shù)不表示明確含義,卻能組織實詞完成句子結(jié)構(gòu)的詞類,是構(gòu)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用法靈活,使用頻率高,屬學生學習掌握的重難點。題型比較固定,最常見的題型是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就字形相同的虛詞比較其意義和用法,而且往往選取文中例句與中職語文教材課文例句中的虛詞對比考查。這個知識點在整張試卷中一般設(shè)置為第9題(選擇題),分值為3分。3.理解與辨別不同的文言詞類活用現(xiàn)象。詞類活用是指甲類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備了乙類詞的語法特征,并進而產(chǎn)生出某一新的意義這樣一類語法現(xiàn)象。根據(jù)考綱要求,考查重點是分析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的活用情況。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則、乃、以、于、為、安、耳244.理解與辨別不同的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狀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無論是高職統(tǒng)考,還是技能高考,閱讀材料均出自課外。2012—2014年高職統(tǒng)考在考查句式、詞類活用題型的每個選項,分別出自中職語文教材中的《勸學》《廉頗藺相如列傳》《師說》《促織》;2015年技能高考在考查句式、詞類活用題型時,有兩個選項來自閱讀材料,另外兩個來自課文《師說》《促織》;2016年技能高考四個選項來自課文《阿房宮賦》《廉頗藺相如列傳》《師說》《前赤壁賦》。因此,我們要全面掌握中職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各種句式,善于區(qū)別那些貌似相同、實則不同的句子,也可以借助分析,依據(jù)詞語充當?shù)木渥映煞旨右苑直妗W钪饕倪€是要舉一反三,能閱讀課外文言文,理解和掌握文言句式。4.理解與辨別不同的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255.篩選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這類題目主要是對材料的理解、歸納。具體又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①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要求考生把握文章材料和思想,讀懂全文,從而明確文章主旨,不要出現(xiàn)理解與概括分析上的錯誤。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學生在理解分析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記述某一人物事件時所體現(xiàn)出的自己的看法或愛憎感情。這類題一般將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分為幾個方面,選取其中的四個作為切入點進行概括分析,要求考生選出正確或不正確的一項。命題人常在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過程和結(jié)果,以及對于句中重點詞語的理解方面設(shè)置干擾,解題時應(yīng)重點關(guān)注以上幾個方面。這個知識點在整張試卷中一般設(shè)置為第10題(選擇題),分值為3分。5.篩選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66.理解并翻譯選文中畫線的文言文句子。命題所給譯句的特點:①句中有關(guān)鍵實詞或難點實詞;②句中有一詞多義現(xiàn)象;③句中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④句式與現(xiàn)代漢語有所不同;⑤句子的語氣具有鮮明的特點;⑥使用了修辭方法的句子;⑦屬于復句,內(nèi)部有一定層次關(guān)系。在具體翻譯過程中,注意宏觀把握,微觀落實。一是從宏觀上講,善于聯(lián)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切忌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應(yīng)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從而來翻譯文言文語句。二是從微觀上,能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chǔ),對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xiàn)象,直至對文言文固定結(jié)構(gòu)、文言文修辭格、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一些特殊表達現(xiàn)象,都有準確把握,特別要注意譯出重點實、虛詞和有活用的詞語,靈活地翻譯指定的句子。這個知識點在整張試卷中一般設(shè)置為第11題,分值為4分。6.理解并翻譯選文中畫線的文言文句子。27二、備考技巧1.選項中涉及的內(nèi)容除了選文中的外,其余都是大綱所規(guī)定的七篇古文中的內(nèi)容。因此,要牢牢掌握好從這七篇古文中歸納出來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2.選文都是課外的,一般會選擇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強、趣味性較強的傳記文學、寓言故事、成語故事、名人小故事等材料,所以平時的閱讀材料應(yīng)多選擇一些這方面的來拓寬視野。(備考方法指導具體見文言文閱讀的各小考點的備考方法指導。)二、備考技巧28同步精練04同步精練0429(一)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屬文。初未第,來東都,時主司①侍郎為崔郾,太學博士吳武陵策蹇進謁曰:“侍郎以峻德偉望,為明君選才,仆敢不薄施塵露②。向偶見文士十數(shù)輩,揚眉抵掌,共讀一卷文書,覽之,乃進士③杜牧《阿房宮賦》。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誦之?!淠晡迨R死自寫墓志,多焚所為文章。詩情豪邁,語率驚人。識者以擬杜甫,故稱“大杜”“小杜”以別之?!咀ⅰ竣僦魉荆褐骺脊佟"诒∈m露:效綿薄之力。塵露,比喻微小的貢獻。③進士:唐代凡參加禮部考試者均稱進士。A組基礎(chǔ)練習(一)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A組基礎(chǔ)練習301.對下列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善屬文

屬文:閱讀分析文章B.向偶見文士十數(shù)輩

向:剛才C.揚眉抵掌,共讀一卷文書

揚眉:眉飛色舞D.王佐才也

佐:輔佐A【解析】“屬文”應(yīng)為連綴詞句,即“寫文章”的意思。A1.對下列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31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與“侍郎以峻德偉望”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勇氣聞于諸侯

B.作《師說》以貽之C.歌以贈之

D.欲居之以為利A【解析】A項與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詞,憑借。A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與“侍郎以峻德偉望”中“以”的用法323.下列各項中,與“識者以擬杜甫”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欲呼張良與俱去

D.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C【解析】C項與題干都是省略句,A項是被動句,B項是賓語前置句,D項是判斷句。C3.下列各項中,與“識者以擬杜甫”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33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識者以擬杜甫,故稱“大杜”“小杜”以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認識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們稱作“大杜”“小杜”來區(qū)別他們。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認識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們稱34【參考譯文】杜牧,字牧之,京兆人,擅長寫文章。當初考試沒有及第時,(杜牧)來到東都洛陽,當時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學博士吳武陵向他報告說:“侍郎您憑借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聲望,為明智的君主選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綿薄之力。剛才遇見十幾個文人進士,眉飛色舞,非常高興地在一起讀一卷文書,看他們讀的文書,竟然是進士杜牧的《阿房宮賦》。杜牧這個人,有輔佐君王的才能?!庇谑悄贸鑫木砝收b,崔郾聽了大加贊賞。……(杜牧)去世時五十歲,臨死前自己撰寫墓志銘,把自己所寫的文章大多焚燒。(杜牧)的詩作感情豪邁,言語大多驚人。認識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們稱作“大杜”“小杜”來區(qū)別他們。【參考譯文】35(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①,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注】①垣墉:泛稱墻。(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361.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子患之

患:擔心B.“盍去諸”

盍:何不C.是非若所知也

若:好像D.不病于無雞乎?

?。罕取泻【解析】意思應(yīng)為“你”。C1.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372.下列語句中標紅虛詞的用法與例句中標紅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不病于無雞乎?A.冰,水為之,而寒于水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C.不拘于時D.青,取之于藍A【解析】A項與例句中的“于”都是介詞,“比”的意思;B項中的“于”是介詞,“對于”的意思;C項中的“于”是介詞,表被動;D項中的“于”是介詞,“從……中”的意思。A2.下列語句中標紅虛詞的用法與例句中標紅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83.下列各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人乞于中山的貓,捕鼠捕雞,但趙人還是不把貓丟棄,是因為他說過他的擔心不在雞,而在鼠。B.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當事物必須加以舍去時,“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C.這則故事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D.“不病于無雞乎?”是說不會因為沒有雞吃而生病。D【解析】D項“不病于無雞乎?”是說沒有雞總比遭遇鼠患好啊。D3.下列各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39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家有老鼠,(它們)就偷竊我們的糧食,毀壞我們的衣服,穿破我們的墻壁,破壞我們的器具。我們將會挨餓受凍。不是比沒有雞吃的害處更大嗎?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我們家有老鼠,(它們)就偷竊我們的40【參考譯文】有一個趙國人擔憂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國求要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一只貓,貓善于捕捉老鼠和雞。一個多月了,老鼠被貓吃光了,但是雞也被貓吃光了。他的兒子覺得貓是禍害,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什么不趕走貓呢?”他的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想的那樣。我所擔憂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沒有雞。我們家有老鼠,(它們)就偷竊我們的糧食,毀壞我們的衣服,穿破我們的墻壁,破壞我們的器具。我們將會挨餓受凍,不是比沒有雞吃的害處更大嗎?如果沒有雞,只是不吃雞罷了,那么距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像這樣為何要趕走那只貓呢?”【參考譯文】41(三)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三)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421.下列句中標紅詞的意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戮:殺死B.其季父項梁

季父:叔父C.劍一人敵

敵:對抗D.學書不成,去

去:離開D【解析】應(yīng)譯為“放棄”。D1.下列句中標紅詞的意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D432.下列各項中與“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中“為”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不足為外人道也

B.為天下笑者,何也C.其為惑矣,終不解矣

D.我為趙將B【解析】B項與題干中的“為”都表被動;A項中“為”是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對”;C項,動詞,“成為”;D項,表判斷,是。B2.下列各項中與“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中“為”的用法相同的一443.下列各句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項籍者,下相人也B.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C.廉頗者,趙之良將也D.人非生而知之者B【解析】B項是被動句,其余都是判斷句。B3.下列各句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B【45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很高興,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不肯學完。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于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很高興,46【參考譯文】項籍是下相人,字羽。當初起兵反秦時,年紀二十四歲。他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國大將項燕,是被秦國將領(lǐng)王翦(jiǎn)殺死的。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將領(lǐng),封在項地,所以姓項。項籍年輕時,學習文字知識沒學成,放棄;去學劍,又沒學成。項梁很生他的氣。項籍說:“學文字能夠記寫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學劍只能對抗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對抗萬人!”于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很高興,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不肯學完?!緟⒖甲g文】47(四)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孟子謂戴不勝①曰:“子欲子之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②?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痹唬骸耙积R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③之間數(shù)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④,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注】①戴不勝:人名,宋國大夫。②傅諸:傅,師傅,老師,在這里作動詞“教”的意思。諸,“之乎”合音。③莊岳:莊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齊國都城臨淄城內(nèi),這里指代齊都中的鬧市區(qū)。④薛居州:人名,宋國人。(四)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481.對下列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欲子之王善與

善:善良B.眾楚人咻之

咻:喧擾,干擾C.雖日撻而求其齊也

撻:鞭打D.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shù)年

引:帶,帶領(lǐng)A【解析】“善”應(yīng)譯為“賢明”。A1.對下列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49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A.子欲子之王善與

B.一齊人傅之C.眾楚人咻之

C.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shù)年A【解析】A項中的“之”作結(jié)構(gòu)助詞,相當于“的”;B、C、D三項中的“之”都作代詞。A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50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對戴不勝講述的“一傅眾咻”的故事是為了揭示環(huán)境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以及善惡觀。B.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環(huán)境對一個人學習、發(fā)展的重要作用。C.作者在對戴不勝說理的過程中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D.孟子要告訴戴不勝的是僅靠一個薛居州的影響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要讓君王身邊的人都像薛居州一樣,經(jīng)營良好的“向善”的氛圍。C【解析】用的是類比論證的方法。C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51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個齊國人教他,眾多楚國人吵擾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學會齊國話,也不可能。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一個齊國人教他,眾多楚國人吵擾他,52【參考譯文】孟子對戴不勝說:“你是想要你的國王達到賢明的境地嗎?讓我明確地告訴你,在這里有一位楚國的大夫,希望他的兒子能說齊國話,那么是讓齊國人來教他呢,還是讓楚國人來教他?”戴不勝說:“讓齊國人來教他。”孟子說:“一個齊國人教他,眾多楚國人吵擾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學會齊國話,也不可能。若是帶他到齊國的大街小巷住上幾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說楚國話也不可能。你說薛居州是一個善士,讓他居住在國王的身邊,在國王身邊的人無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樣的善人。國王和誰去做壞事呢?如果在國王身邊的人無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樣的善人,國王和誰一起去做好事呢?一個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樣呢?”【參考譯文】53(五)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作“敲”,又欲作“推”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quán)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jié),尚為手勢未已。俄而左右擁至韓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愈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彼觳⑥\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五)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541.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遂于驢上吟哦

吟哦:唱歌B.始欲作“敲”

始:開始C.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

引:伸出D.島具對所得詩句

具:詳細地A【解析】意思為吟誦。A1.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55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

B.煉之未定C.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D.愈立馬久之B【解析】B項中“之”是代詞,其余三項都作助詞。B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56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中的賈島是唐朝的一位著名的詩人。B.文章中的賈島是一位寫詩煉字很講究的人。C.文章中的韓愈可以看出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人。D.文章中的韓愈與賈島能成為布衣之交,是因為韓愈知道賈島將來會成為大詩人。D【解析】二人能成為布衣之交是因為興趣相投。D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57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在驢背上(繼續(xù))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便在驢背上(繼續(xù))吟誦,不停做著推58【參考譯文】賈島初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毕胗谩扒谩弊?,又想用“推”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xù))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jié),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兒,對賈島說:“用‘敲’字好?!眱扇擞谑遣⑴膨T著驢馬回家,一同談?wù)撟髟姷姆椒?,好幾天不舍得離開。(韓愈)因此跟普通的平民詩人賈島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緟⒖甲g文】59(六)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表椡踉唬骸按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六)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601.對下列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將軍戰(zhàn)河北

河北:黃河以北B.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隔閡,嫌怨C.若屬皆且為所虜

且:將來D.若入前為壽

若:如果D【解析】“若”在句中作第二人稱代詞,你。D1.對下列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612.下列句中標紅詞的用法與“請以劍舞”中的“以”相同的一項是()A.不然,籍何以至此

B.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C【解析】C項與題干中的“以”均是介詞,“用”;A項是介詞,“憑借”;B項是連詞,“用來”;D項是介詞,“把”。C2.下列句中標紅詞的用法與“請以劍舞”中的“以”相同的一項是623.下列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范增數(shù)目項王A.臣請完璧歸趙

B.后人哀之而不鑒之C.歲征民間

D.族秦者秦也D【解析】D項與例句都是名詞作動詞;A項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B項是意動用法;C項是名詞作狀語。D3.下列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D【63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項莊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并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莊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項莊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64【參考譯文】劉邦第二天帶領(lǐng)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guān)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F(xiàn)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表椨鹫f:“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么會這樣呢?”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父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yīng)。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莊,對項莊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莊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么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表椨鹫f:“好?!表椙f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并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莊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緟⒖甲g文】65(一)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②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笔棺勇贩储垡娭?。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薄咀ⅰ竣偕墸撼莨ぞ?。②止:留下。③反:通“返”。B組能力提升(一)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B組能力提升661.對下列句子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路從而后

從:跟隨B.子見夫子乎

夫子:老師C.不仕無義

義:義理D.道之不行

道:道義D【解析】“見”,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拜見。D1.對下列句子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672.下列“而”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子路拱而立A.蟹六跪而二螯B.吾從而師之C.吾嘗終日而思矣D.而翁歸,自與汝復算爾C【解析】C項與例句中的“而”都表修飾;A項“而”表并列;B項“而”表遞進;D項“而”通“爾”,作第二人稱代詞,“你的”。C2.下列“而”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C【683.下列各句中詞類活用現(xiàn)象與“見其二子焉”中的“見”相同的一項是()A.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B.天下云集響應(yīng)C.小學而大遺

D.舞幽壑之潛蛟D【解析】D項與例句都是使動用法;A項“水”,名詞作動詞;B項“云”,名詞作狀語;C項“小”,形容詞作名詞。D3.下列各句中詞類活用現(xiàn)象與“見其二子焉”中的“見”相同的一69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雞、做黃米飯給子路吃,又叫他兩個兒子出來相見。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雞、做黃70【參考譯文】子路跟隨孔子,落到了后面,碰到一個老人,用拐杖挑著除草工具。子路問道:“您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呢?”說完,便拄著拐杖除草。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著。(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雞、做黃米飯給子路吃,又叫他兩個兒子出來相見。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報告了這件事??鬃诱f:“這是位隱士?!苯凶勇贩祷厝ピ僖娝W勇返搅四抢?,他卻走了。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合義理的。長幼間的關(guān)系,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guān)系,怎么能廢棄呢?他想不玷污自身,卻忽視了君臣間的大倫理。君子出來做官,是為了實行道義。主張不能實行,我早就知道了。”【參考譯文】71(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晉王羲之,字逸少,曠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②于其父枕中,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备敢娖湫?,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濒酥菡垼骸敖穸弥?,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③也?!备赶?,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咀ⅰ竣贂纾和鯐?,王羲之之父。②《筆說》:論書法的書。③幼令:幼年時的美好才華。(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721.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七歲善書

善:擅長B.不盈期月

期月:滿一月C.恐不能秘之

秘:領(lǐng)悟D.恐蔽兒之幼令也

蔽:破敗D【解析】意思為“埋沒”。D1.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732.下列“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竊而讀之B.恐不能秘之C.今而用之D.恐蔽兒之幼令也D【解析】D項中“之”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其余三項都是代詞。D2.下列“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D743.下列文言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A.恥學于師(《師說》)

B.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過秦論》)C.此物故非西產(chǎn)(《促織》)

D.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C【解析】C項與例句都是判斷句,A項是狀語后置句,B項是被動句,D項是定語后置句。C3.下列文言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C【解75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羲之拜請:“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也?!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跪拜說:“現(xiàn)在就讓兒子看這書吧,長大再看,恐怕會埋沒了孩兒幼年時的美好才華了?!?.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王羲之跪拜說:“現(xiàn)在就讓兒子看這書吧76【參考譯文】晉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親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筆說》,就偷來讀。父親(發(fā)現(xiàn)后)問:“你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說:“他在看運筆的方法?!备赣H見他小,怕他不能領(lǐng)悟。(他)就對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后,我傳授給你?!蓖豸酥虬菡f:“現(xiàn)在就讓兒子看這書吧,長大再看,恐怕會埋沒了孩兒幼年時的美好才華了?!备赣H很高興,于是就給了他。不到一個月,書法便大有長進?!緟⒖甲g文】77(三)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浿孝偾f有恭②,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zhèn)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nèi)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對弈,見其神格③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④?”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睂④娨云溲灾蠖湟玻蛑笍d事⑤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鼻f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睉?yīng)聲云:“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薄咀ⅰ竣倩浿校航駨V東番禺市。②莊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③神格:神采與氣質(zhì)。④曾屬對否:曾經(jīng)學過對對子嗎?⑤廳事:指大堂。(三)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781.對下列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幼有神童之譽

譽:美譽B.適落于將軍署之內(nèi)宅

適:適逢,正巧C.莊以實對

對:回答D.遽詰之曰

詰:辱罵D【解析】意思為“責問、追問”。D1.對下列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792.下列各句中標紅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時為放風箏之戲

B.何難之有C.適落于將軍署之內(nèi)宅

D.幼有神童之譽B【解析】B項中“之”為助詞,不譯,倒裝標志,其他三項中的“之”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B2.下列各句中標紅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803.下列各句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何難之有!A.相如素賤人

B.而今安在哉C.師不必賢于弟子

D.凌萬頃之茫然B【解析】B項與例句都是賓語前置句,A項是判斷句,C項是狀語后置句,D項是定語后置句。B3.下列各句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B【解81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家鄰鎮(zhèn)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nèi)宅,莊直入索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家在鎮(zhèn)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nèi)院中,莊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4.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他的)家在鎮(zhèn)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82【參考譯文】廣東中部的莊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zhèn)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nèi)院中,莊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shù)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的精神狀態(tài)與眾不同,急促地喝問他說:“小孩從哪來的?”莊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說:“你讀書了沒有?曾經(jīng)學過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說:“對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難的!”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莊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睂④娨詾樗诖蹬?,于是就指著廳里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說:“就是這里一盤棋,便可以對?!睉?yīng)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薄緟⒖甲g文】83謝謝觀看~謝謝觀看~84湖北技能高考總復習語文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第一章文言文閱讀湖北技能高考總復習語文85第五節(jié)文言整體閱讀第五節(jié)文言整體閱讀86考情分析01考情分析0187分析解讀文言文閱讀在技能高考試卷上一般是4道題,它們分別是文言實詞1題,文言虛詞1題,文言句式、詞類活用、概括評價三選一,文言文翻譯1題。題型設(shè)置為3道選擇題和1道翻譯題,選擇題3分,翻譯題4分,總分值13分,約占總分值的14%,一直是重難點。文言文選文都是課外的,一般會選擇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強、趣味性較強的材料來閱讀。選項中涉及的內(nèi)容除了文言文選文中的內(nèi)容外,其余都是大綱所規(guī)定的7篇古文(《勸學》《廉頗藺相如列傳》《促織》《師說》《前赤壁賦》《阿房宮賦》《過秦論》)的內(nèi)容。分析解讀文言文閱讀在技能高考試卷上一般是4道題,它們分別是文88名題例析02名題例析0289【例1】(2017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題。婁師德在河隴,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沉厚寬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師德實薦之;仁杰不知,意頗輕師德,數(shù)擠之于外。太后覺之,嘗問仁杰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能謹守邊陲,賢則臣不知?!庇衷唬骸皫煹轮撕??”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碧笤唬骸半拗?,乃師德所薦也,亦可謂知人矣?!比式芗瘸?,嘆曰:“婁公盛德,我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窺其際也?!薄纠?】(2017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908.對下列語句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意頗輕師德

意:心里B.嘗問仁杰曰

嘗:經(jīng)常C.乃師德所薦也

乃:是D.仁杰既出

既:已經(jīng),……之后【答案】B【解析】B項“嘗問仁杰曰”的“嘗”是“曾經(jīng)”之意,由《廉頗藺相如列傳》“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和《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均可推斷之。A、C、D三項均是正確的。8.對下列語句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919.下列語句中標紅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狄仁杰之入相也

B.師德實薦之

C.數(shù)擠之于外

D.太后覺之【答案】A【解析】常見虛詞“之”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是作代詞、助詞、動詞。B項中的“之”是代詞,他,指代狄仁杰;C項的“之”是代詞,指代婁師德;D項中的“之”是代詞,指婁師德薦狄仁杰,狄仁杰輕婁師德這件事。B、C、D三項中的“之”的用法均是代詞。而A項是助詞,用在主語“狄仁杰”和謂語“入相”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9.下列語句中標紅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9210.下列對婁師德的評價,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A.謙虛勤勉 B.為人寬厚 C.舉賢薦能 D.不計前嫌【答案】D【解析】A、B、C三項均是文段里體現(xiàn)對婁師德評價的詞語,而D項“不計前嫌”無中生有,是臆斷內(nèi)容。11.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為將能謹守邊陲,賢則臣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作為將領(lǐng)能小心防守邊疆,(至于是否)賢德我就不了解了?!窘馕觥俊盀閷ⅰ钡摹盀椤笔莿釉~,做,作為;“賢”是名詞,“賢德”之意。10.下列對婁師德的評價,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93【參考譯文】婁師德在河隴,前后四十多年,謙恭勤奮,毫不懈怠,百姓和夷族都安定。他秉性樸實穩(wěn)重,寬宏大量。狄仁杰入朝任宰相,實際上是他推薦的;而狄仁杰不知道,心里很輕視婁師德,一再排擠他到外地。太后發(fā)覺后,曾問狄仁杰:“婁師德有賢德嗎?”回答說:“作為將領(lǐng)能謹慎守衛(wèi)邊疆,(至于是否)賢德我就不了解了?!碧笥终f:“婁師德善于識別人才嗎?”回答說:“我曾經(jīng)與他同事,沒有聽說他善于識別人才?!碧笳f:“朕所以知道你,便是由于婁師德的推薦,他也可以稱得上是善于識別人才了?!钡胰式芡顺龊?,感嘆說:“婁公有盛德,我受到他的包涵寬容已經(jīng)很久了,我看不到他盛德的邊際啊?!薄緟⒖甲g文】94【例2】(2018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題。齊威王、魏惠王會田于郊?;萃踉唬骸褒R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被萃踉唬骸肮讶藝m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纠?】(2018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958.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有徑寸之珠

徑:直徑B.徙而從者七千余家

徙:遷移C.使備盜賊

備:防備D.豈特十二乘哉

特:特別【答案】D【解析】D項“豈特十二乘哉”的“特”是副詞,“僅;只;不過”之意,由《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可推斷之。A、B、C三項均是正確的。8.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969.下列各項中,標紅的“于”的意思和用法與“齊威王、魏惠王會田于郊”中的“于”相同的一項是

()A.非抗于九國之師也(《過秦論》)

B.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廉頗藺相如列傳》)C.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

D.多于九土之城郭(《阿房宮賦》)【答案】B【解析】題干“會田于郊”是“在郊外一起打獵”的意思。其中的“于”與B項的“于”都是介詞,“在”的意思。A、D兩項的“于”均是介詞,表比較,“比”的意思;C項的“于”是介詞,表被動。本題可以直接判斷題干和所給選項里所有句子里的每一個“于”的意思和用法,依照翻譯,結(jié)合介賓結(jié)構(gòu)表地點的狀語后置句式,依此確定答案為B項。9.下列各項中,標紅的“于”的意思和用法與“齊威王、魏惠王會9710.下列對這段文言文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魏惠王以珠玉為寶。

B.齊威王以賢臣能將為寶。C.魏惠王玩物喪志,昏庸無道。

D.齊威王重用人才,治國安邦?!敬鸢浮緾【解析】文段只是兩王論寶,魏惠王以珠玉為寶,是平常的看法而已,沒有論及“玩物喪志、昏庸無道”。11.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所認為的寶物的標準,與大王您不同?!窘馕觥孔⒁狻爸詾椤钡臄嗑渑c翻譯。10.下列對這段文言文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 ()98【參考譯文】齊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會獵。魏惠王說:“齊國也有寶物嗎?”齊威王說:“沒有?!蔽夯萃跽f:“我的國雖然小,但是尚且有直徑一寸左右的珍珠,能照亮車前車后各十二輛的珠子有十枚。像齊國這樣大的國家怎么會沒有寶物呢?”齊威王說:“我所認為的寶物的標準,與大王您不同。我的臣子中有個叫檀子的,讓他守南城,楚人就不敢為寇作亂,泗河旁的十二個諸侯國都來朝見;我的臣子中有個叫盼子的,派他守衛(wèi)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往東在黃河上打漁;我的官吏中有個叫黔夫的,派他守徐州,燕國人就會面對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趙國人就會面對徐州的西門祭祀求福,遷移過來要求居住于齊國的有七千多家;我的臣子有位叫鐘首的,派他防備盜賊,路上就沒有人拾取丟失的財物。這四個臣子,能照耀千里,豈止十二輛馬車呢!”魏惠王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參考譯文】99【例3】(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題。秦惡楚而善于齊,王翦帥師伐楚,田璆謂齊王曰:“盍救諸?”齊王曰:“秦王與吾交善,而救楚是絕秦也?!碧锃G曰:“不然。秦,虎狼也,天下之強國六,秦已取其四,所存者齊與楚耳。譬如摘果,先近而后遠。其所未取者,力未至也,其能終留之乎?今秦豈誠惡楚而愛齊也?齊楚若合,猶足以敵秦。以地言之,則楚近而齊遠,遠交而近攻,秦之宿計也。故將伐楚,先善齊,以絕其援,然后專其力于楚。楚亡,齊其能獨存乎?”【例3】(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1008.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所未取者,力未至也

至:到達B.猶足以敵秦

敵:抵抗C.秦之宿計也

宿:晚上D.然后專其力于楚

專:專注,集中【答案】C【解析】C項“秦之宿計也”的“宿”是“一向”的意思。8.對下列語句中標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1019.下列各項中,標紅詞的意義和用法與“遠交而近攻”中的“而”相同的一項是

()A.蟹六跪而二鰲(荀子《勸學》)B.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前赤壁賦》)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韓愈《師說》)D.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賈誼《過秦論》)【答案】A【解析】A項中的“而”和題干中的“而”表并列關(guān)系;B項中的“而”表修飾關(guān)系;C項中的“而”表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D項中的“而”表目的關(guān)系。9.下列各項中,標紅詞的意義和用法與“遠交而近攻”中的“而”10210.下列各項中,與“秦,虎狼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B.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D.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賈誼《過秦論》)【答案】B【解析】A項是賓語前置句,“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B項是判斷句,與題干中的句式相同;C項是定語后置句;D項是被動句,“為”表被動。10.下列各項中,與“秦,虎狼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10311.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秦惡楚而善于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秦憎惡楚國而與齊國交好?!窘馕觥扛鶕?jù)句子結(jié)構(gòu)判斷“而”表并列,“惡”“善”是動詞,“善于齊”是狀語后置句?!皭骸薄吧啤边@兩個詞的意義分別是“憎惡”“與……交好”,最后調(diào)整語序,完成翻譯。11.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4【參考譯文】秦國憎惡楚國而與齊國友好,王翦統(tǒng)帥軍隊討伐楚國,田璆對齊王說:“為什么不去解救楚國呢?”齊王說:“秦王和我交情很好,如果去救楚國,這會導致與秦國關(guān)系斷絕的?!碧锃G說:“不是這樣的。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天下的強國有六個,秦國已經(jīng)奪取了四個,剩下來的只有齊國和楚國了。就像摘果子一樣,先摘近的后摘遠的。他之所以沒有奪取的原因是力量還沒有達到,難道能最終讓它留下來嗎?現(xiàn)在秦國哪里是真正厭惡楚國而喜歡齊國呢?齊、楚要是聯(lián)合,還可以抵御秦國。從地理位置來說,楚國離秦國近而齊國離秦國遠,遠交而近攻,是秦國一向采用的計謀啊。所以將攻打楚國,必先善待齊國,來斷絕楚國的支援,然后專注力量對付它。楚國滅亡了,齊國難道能獨自生存嗎?”【參考譯文】105技法指導03技法指導03106一、文言文整體閱讀的考查內(nèi)容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尤其能辨析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及古今詞義的區(qū)別。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要確定某個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的具體義項,也是一種能力,所以考綱進一步明確:“尤其能辨析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及古今詞義的區(qū)別?!边@實際上是特別強調(diào)“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單音節(jié)詞、偏義復詞和同義復詞以及詞類活用等文言現(xiàn)象,重點是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這個知識點在整張試卷中一般設(shè)置為第8題(選擇題),分值為3分。一、文言文整體閱讀的考查內(nèi)容107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則、乃、以、于、為、安、耳、夫、蓋、何、焉、矣、哉、乎、也、所)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文言虛詞的意義比較抽象,絕大多數(shù)不表示明確含義,卻能組織實詞完成句子結(jié)構(gòu)的詞類,是構(gòu)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用法靈活,使用頻率高,屬學生學習掌握的重難點。題型比較固定,最常見的題型是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就字形相同的虛詞比較其意義和用法,而且往往選取文中例句與中職語文教材課文例句中的虛詞對比考查。這個知識點在整張試卷中一般設(shè)置為第9題(選擇題),分值為3分。3.理解與辨別不同的文言詞類活用現(xiàn)象。詞類活用是指甲類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備了乙類詞的語法特征,并進而產(chǎn)生出某一新的意義這樣一類語法現(xiàn)象。根據(jù)考綱要求,考查重點是分析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的活用情況。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則、乃、以、于、為、安、耳1084.理解與辨別不同的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狀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無論是高職統(tǒng)考,還是技能高考,閱讀材料均出自課外。2012—2014年高職統(tǒng)考在考查句式、詞類活用題型的每個選項,分別出自中職語文教材中的《勸學》《廉頗藺相如列傳》《師說》《促織》;2015年技能高考在考查句式、詞類活用題型時,有兩個選項來自閱讀材料,另外兩個來自課文《師說》《促織》;2016年技能高考四個選項來自課文《阿房宮賦》《廉頗藺相如列傳》《師說》《前赤壁賦》。因此,我們要全面掌握中職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各種句式,善于區(qū)別那些貌似相同、實則不同的句子,也可以借助分析,依據(jù)詞語充當?shù)木渥映煞旨右苑直妗W钪饕倪€是要舉一反三,能閱讀課外文言文,理解和掌握文言句式。4.理解與辨別不同的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1095.篩選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這類題目主要是對材料的理解、歸納。具體又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①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要求考生把握文章材料和思想,讀懂全文,從而明確文章主旨,不要出現(xiàn)理解與概括分析上的錯誤。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學生在理解分析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記述某一人物事件時所體現(xiàn)出的自己的看法或愛憎感情。這類題一般將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分為幾個方面,選取其中的四個作為切入點進行概括分析,要求考生選出正確或不正確的一項。命題人常在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過程和結(jié)果,以及對于句中重點詞語的理解方面設(shè)置干擾,解題時應(yīng)重點關(guān)注以上幾個方面。這個知識點在整張試卷中一般設(shè)置為第10題(選擇題),分值為3分。5.篩選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1106.理解并翻譯選文中畫線的文言文句子。命題所給譯句的特點:①句中有關(guān)鍵實詞或難點實詞;②句中有一詞多義現(xiàn)象;③句中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④句式與現(xiàn)代漢語有所不同;⑤句子的語氣具有鮮明的特點;⑥使用了修辭方法的句子;⑦屬于復句,內(nèi)部有一定層次關(guān)系。在具體翻譯過程中,注意宏觀把握,微觀落實。一是從宏觀上講,善于聯(lián)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切忌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應(yīng)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從而來翻譯文言文語句。二是從微觀上,能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chǔ),對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xiàn)象,直至對文言文固定結(jié)構(gòu)、文言文修辭格、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一些特殊表達現(xiàn)象,都有準確把握,特別要注意譯出重點實、虛詞和有活用的詞語,靈活地翻譯指定的句子。這個知識點在整張試卷中一般設(shè)置為第11題,分值為4分。6.理解并翻譯選文中畫線的文言文句子。111二、備考技巧1.選項中涉及的內(nèi)容除了選文中的外,其余都是大綱所規(guī)定的七篇古文中的內(nèi)容。因此,要牢牢掌握好從這七篇古文中歸納出來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2.選文都是課外的,一般會選擇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強、趣味性較強的傳記文學、寓言故事、成語故事、名人小故事等材料,所以平時的閱讀材料應(yīng)多選擇一些這方面的來拓寬視野。(備考方法指導具體見文言文閱讀的各小考點的備考方法指導。)二、備考技巧112同步精練04同步精練04113(一)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屬文。初未第,來東都,時主司①侍郎為崔郾,太學博士吳武陵策蹇進謁曰:“侍郎以峻德偉望,為明君選才,仆敢不薄施塵露②。向偶見文士十數(shù)輩,揚眉抵掌,共讀一卷文書,覽之,乃進士③杜牧《阿房宮賦》。其人,王佐才也?!币虺鼍?,搢笏朗誦之?!淠晡迨?,臨死自寫墓志,多焚所為文章。詩情豪邁,語率驚人。識者以擬杜甫,故稱“大杜”“小杜”以別之?!咀ⅰ竣僦魉荆褐骺脊?。②薄施塵露:效綿薄之力。塵露,比喻微小的貢獻。③進士:唐代凡參加禮部考試者均稱進士。A組基礎(chǔ)練習(一)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4題。A組基礎(chǔ)練習1141.對下列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善屬文

屬文:閱讀分析文章B.向偶見文士十數(shù)輩

向:剛才C.揚眉抵掌,共讀一卷文書

揚眉:眉飛色舞D.王佐才也

佐:輔佐A【解析】“屬文”應(yīng)為連綴詞句,即“寫文章”的意思。A1.對下列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115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與“侍郎以峻德偉望”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勇氣聞于諸侯

B.作《師說》以貽之C.歌以贈之

D.欲居之以為利A【解析】A項與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詞,憑借。A2.下列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