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療化療后的中醫(yī)調理ppt_第1頁
鼻咽癌放療化療后的中醫(yī)調理ppt_第2頁
鼻咽癌放療化療后的中醫(yī)調理ppt_第3頁
鼻咽癌放療化療后的中醫(yī)調理ppt_第4頁
鼻咽癌放療化療后的中醫(yī)調理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鼻 咽 癌 鼻咽癌是發(fā)生于鼻咽部的惡性腫瘤,好發(fā)于男性,4060歲發(fā)病率高。 本病有明顯的地域性,我國的廣東省是高發(fā)地區(qū),其次是其附近的廣西湖南福建江西臺灣等省。 鼻咽癌的病因可能包括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EB病毒感染等。 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多因正氣虛弱,臟腑功能失常,痰濁、瘀血、熱毒等邪乘虛侵入體內,結聚于鼻咽部而致。 鼻咽癌鼻咽癌的癥狀與診斷 1.鼻塞:早期鼻塞不明顯或單側鼻塞。后漸成雙側鼻塞,進行性加重。 2.鼻衄或涕中帶血:早期,最常見者為吸鼻后“痰”中帶血,或擤出涕中帶血絲。晚期,則易大出血。 3.耳部癥狀:表現(xiàn)為病側耳內脹悶堵塞感、耳鳴、聽力減退中耳積液等。 癌腫壓迫堵塞咽鼓管,

2、4.頭痛:常為病側的顳頂或枕部疼痛。顱神經(jīng)受侵犯時頭痛更劇烈。 5.頸部包塊(淋巴結腫大):初起多位于一側乳突尖下方或胸鎖乳突肌上段前緣深處的淋巴結腫大,繼而發(fā)展為雙側,無痛,質較硬,活動度差,可相互融合成巨大腫塊。 6.鼻咽部腫物:鼻咽癌好發(fā)于咽隱窩鼻咽頂和鼻咽后壁。多呈結節(jié)狀菜花狀或潰瘍狀新生物,或呈塊狀隆起。鼻咽部觸診可捫及腫塊,觸之易出血。 如發(fā)現(xiàn)鼻咽部腫物,應做病理活檢,并進行X線攝片或CT掃、血清中EB病毒抗體滴度等檢查。 龍膽草10克、甘草6克。對臟腑的損傷主要是肺、脾、腎、胃等。參考方:北沙參15克,南沙參15克,玉竹15克,生地12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何首烏15克,甘

3、草10克。主證:鼻咽腫塊多呈結節(jié)狀,色灰白,表面潰流質飲食,清淡,富有營養(yǎng),易消化,如牛奶、肉湯、雞蛋羹、蔬菜汁、水果汁等。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多因正氣虛弱,臟腑功腫大,繼而發(fā)展為雙側,無痛,質較硬,活動度鼻咽癌放療、化療過程中或治療后,患者主要表現(xiàn)有口咽干燥,涕、唾液減少,咽喉潰爛疼痛,身體乏力、食欲減退、或惡心欲嘔,大便干結,頭發(fā)脫落,面色灰暗等癥狀。薏米山藥湯:生薏苡仁60克,淮山藥30克,精瘦肉100克,煲湯。生地15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 天花粉15克、牛蒡子12克、連翹15克、蘆薈12克、治法:養(yǎng)陰生津,清化濕熱。方藥:生脈散加味。主證:鼻咽部腫物多呈菜花狀,潰爛

4、,滲血,腐病機:陰虛失養(yǎng),濕熱稽留。鼻咽部鼻咽癌以養(yǎng)陰、補氣、化痰散結、消腫為原則。忌食辛辣、煎炸、蝦蟹與硬質食品,防止傷陰與損傷咽喉。方藥:清氣化痰丸加減。治法:瀉火解毒,散結消腫。少食腌制食品,特別是腌制咸魚(含有亞硝胺化合物)。龍膽草10克、甘草6克。舌淡胖嫩,有齒痕,苔白或厚膩,脈弦滑。火熱傷陰,則咽喉干燥,大便干燥。悶耳鳴,煩躁易怒,口苦口干,渴喜冷飲,大便干改善環(huán)境,避免煙塵、化學物質或氣體刺激(苯丙芘、鎳)。少食腌制食品,特別是腌制咸魚(含有亞硝胺化合物)。參考方:生曬參10克,西洋參12克,麥冬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北芪15克,神曲15克,竹

5、茹12克,炙甘草12克。保持大、小便通暢,多飲水。發(fā)現(xiàn)涕痰帶血時,要及時就醫(yī)檢查,爭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鼻咽癌放療、化療過程中或治療后,患者主要表現(xiàn)有口咽干燥,涕、唾液減少,咽喉潰爛疼痛,身體乏力、食欲減退、或惡心欲嘔,大便干結,頭發(fā)脫落,面色灰暗等癥狀。 7.其它癥狀:鼻咽癌晚期,癌腫可向肺肝骨髓等部位轉移,產(chǎn)生相應的癌腫癥狀;若癌腫侵入顱內,累及腦神經(jīng),可出現(xiàn)腦神經(jīng)受累的種種癥狀,如面部麻痹,口眼喎斜,伸舌偏斜,視一為二,眼瞼下垂,目珠不轉,視力障礙,吞咽困難,食入反嗆,聲音嘶啞等。鼻咽癌的治療:一.放療與化療: 首選放療(如鈷60、電子加速器等),或同時配合化療。對有頸部包塊者,應使用放療

6、化療進行綜合治療。 二.辨證論治 1.痰濁結聚 主證:鼻咽腫塊多呈結節(jié)狀,色灰白,表面潰爛,有粘濁腐物,或頸部包塊質硬無痛,并見頭重頭暈,鼻塞涕粘,咳嗽,痰多粘膩,胸悶,納差,舌淡胖嫩,有齒痕,苔白或厚膩,脈弦滑。 治法:化濁除痰,散結消腫。 方藥:清氣化痰丸加減。 參考處方:膽南星10克,制半夏12克,陳皮12克,杏仁12克,枳實10克,瓜蔞15克,黃芩12克,茯苓15克,半枝蓮15克,白花蛇草15克,山慈姑12克、石上柏12克。 枝蓮15克,白花蛇草15克,山慈姑12克、石上柏12克。鼻咽癌的病因可能包括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牛膝12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水蛭10克、土生地15克、當歸

7、15克、桃仁12克、紅花10克、川牛膝12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水蛭10克、土表現(xiàn):身倦乏力,口咽干燥微痛,痰白而粘,納差,或有惡心欲嘔,面色萎黃,舌質淡白,少苔,或苔白厚膩,脈弱。忌食辛辣、煎炸、蝦蟹與硬質食品,防止傷陰與損傷咽喉。性,4060歲發(fā)病率高。治法:養(yǎng)陰生津,清化濕熱。其它癥狀:鼻咽癌晚期,癌腫可向肺肝骨參考處方:膽南星10克,制半夏12克,陳皮12克,杏后漸成雙側鼻塞,進行性加重。參考處方:丹皮12克、梔子12克、柴胡15克、肺主涕、脾主涎、腎主唾、主發(fā),故放療主要傷肺脾腎陰液,而致口咽干燥、少津、脫發(fā)。治法:補氣養(yǎng)陰,化濕散結。 2.氣血凝結 主證:鼻咽部腫物多呈塊狀隆

8、起,或結節(jié)狀,色暗紅質硬,易出血,并見頭痛鼻塞,涕中帶血,耳內悶脹或刺痛,胸脅脹痛,舌質紫暗,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方藥:血府逐瘀湯或丹梔逍遙散, 參考處方:丹皮12克、梔子12克、柴胡15克、生地15克、當歸15克、桃仁12克、紅花10克、川牛膝12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水蛭10克、土鱉10克、甘草6克。 3.火毒困結 主證:鼻咽部腫物多呈菜花狀,潰爛,滲血,腐物黃濁穢臭,時常衄血,涕痰黃稠,頭痛鼻塞,耳悶耳鳴,煩躁易怒,口苦口干,渴喜冷飲,大便干結,小便黃,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滑。 治法:瀉火解毒,散結消腫。 方藥:柴胡清肝湯加減。 參考處方:柴胡15克、黃芩15克、

9、梔子12克、 生地15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 天花粉15克、牛蒡子12克、連翹15克、蘆薈12克、龍膽草10克、甘草6克。 4. 氣陰兩虛 主證:鼻咽部癌腫后期,癌腫擴散,腐潰出血,形體消瘦,面容干黃憔悴,或化療放療后精神萎頓,毛發(fā)稀落,神疲乏力,口咽干燥,頭暈耳鳴,舌紅,脈沉細。 治法:益氣養(yǎng)陰,解毒消腫。 方藥:生脈散加味。 參考處方:西洋參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12克,炙黃芪15克,黃精15克,制何首烏15克,生地黃12克,熟地黃15克,百合15克,石斛15克,炙甘草10克。鼻咽癌放療、化療后的中醫(yī)調理 鼻咽癌放療、化療過程中或治療后,患者主要表現(xiàn)有口咽干燥,涕、唾

10、液減少,咽喉潰爛疼痛,身體乏力、食欲減退、或惡心欲嘔,大便干結,頭發(fā)脫落,面色灰暗等癥狀。 肺主涕、脾主涎、腎主唾、主發(fā),故放療主要傷肺脾腎陰液,而致口咽干燥、少津、脫發(fā)。放(電)療本性屬火熱,火熱傷咽喉,則咽喉口腔潰爛;火熱傷陰,則咽喉干燥,大便干燥?;焸麣?、傷胃。傷氣則身倦乏力,傷胃則胃氣上逆,惡心欲嘔,食欲減退等。放療、化療主要傷陰、傷氣,其中放療以傷陰為主,化療以傷氣為主。對臟腑的損傷主要是肺、脾、腎、胃等。 一. 一般調理1.流質飲食,清淡,富有營養(yǎng),易消化,如牛奶、肉湯、雞蛋羹、蔬菜汁、水果汁等。2.保持大、小便通暢,多飲水。3.忌食辛辣、煎炸、蝦蟹與硬質食品,防止傷陰與損傷咽喉

11、。4.保持口腔、咽腔清潔,及時清除咽部分泌物,早晚、飯后用淡鹽水漱口、漱咽喉。二、食 療以養(yǎng)陰、補氣、化痰散結、消腫為原則。1.薏米山藥湯:生薏苡仁60克,淮山藥30克,精瘦肉100克,煲湯。每周3次。有補氣化濕消腫功效。2.人參百合湯:生曬參10克,鮮百合60克,豬排骨100克,煲湯。有補氣養(yǎng)陰功效。3.洋參蓮子胡蘿卜湯:西洋參15克,蓮子30克,胡蘿卜100克,煲湯。有養(yǎng)陰補氣功效。4.白花蛇草湯:鮮白花蛇草30克,百合30克,薏苡仁30克,煲湯,有養(yǎng)陰補氣,化濕消腫作用三、中醫(yī)調理:1.陰虛證表現(xiàn):口咽喉干燥疼痛,唾液少,痰少而粘稠,頭發(fā)干枯脫落,面容干燥,小便量少,大便干燥,舌質紅、少

12、苔,脈細弱。病機:肺胃腎陰津不足,頭面失養(yǎng)。治法:養(yǎng)陰生津,潤燥。方藥:益胃湯加減。參考方:北沙參15克,南沙參15克,玉竹15克,生地12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何首烏15克,甘草10克。2.氣陰兩虛表現(xiàn):身倦乏力,口咽干燥微痛,痰白而粘,納差,或有惡心欲嘔,面色萎黃,舌質淡白,少苔,或苔白厚膩,脈弱。病機:肺脾腎虛弱,兼有胃失和降,機體失養(yǎng)。治法:補氣養(yǎng)陰,化濕散結。方藥:生脈散合四君子湯加減。參考方:生曬參10克,西洋參12克,麥冬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北芪15克,神曲15克,竹茹12克,炙甘草12克。放療、化療主要傷陰、傷氣,其中放療以傷陰為主,

13、化療以傷氣為主。鼻咽部腫物:鼻咽癌好發(fā)于咽隱窩鼻咽薏米山藥湯:生薏苡仁60克,淮山藥30克,精瘦肉100克,煲湯。治法:瀉火解毒,散結消腫。白花蛇草湯:鮮白花蛇草30克,百合30克,薏苡仁30克,煲湯,有養(yǎng)陰補氣,化濕消腫作用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多因正氣虛弱,臟腑功主證:鼻咽部腫物多呈菜花狀,潰爛,滲血,腐病機:肺胃腎陰津不足,頭面失養(yǎng)。治法:養(yǎng)陰生津,潤燥。治法:瀉火解毒,散結消腫。傷氣則身倦乏力,傷胃則胃氣上逆,惡心欲嘔,食欲減退等。治法:補氣養(yǎng)陰,化濕散結。本病有明顯的地域性,我國的廣東省是高發(fā)地主證:鼻咽部腫物多呈菜花狀,潰爛,滲血,腐少食腌制食品,特別是腌制咸魚(含有亞硝胺化合物)。

14、3.陰虛夾濕熱表現(xiàn):口咽干燥,咽喉潰爛,腫脹疼痛,吞咽時疼痛尤甚,痰黃量多,口臭,納差,舌紅苔膩黃,脈沉弱。病機:陰虛失養(yǎng),濕熱稽留。治法:養(yǎng)陰生津,清化濕熱。方藥:甘露飲加減。參考方:生地15克,熟地黃12克,天門冬15克,麥冬12克,黃芩12克,枇杷葉12克,石斛15克,茵陳12克,半枝蓮15克,元胡12克,神曲12克,甘草6克。鼻咽癌的預防1.少食腌制食品,特別是腌制咸魚(含有亞硝胺化合物)。2.改善環(huán)境,避免煙塵、化學物質或氣體刺激(苯丙芘、鎳)。3.有家族病史者,要注意改變飲食習慣(腌制品),定期檢查。4.發(fā)現(xiàn)涕痰帶血時,要及時就醫(yī)檢查,爭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5.及時防止上呼吸道疾病,

15、防止感冒。 謝謝光臨 祝你健康 二.辨證論治 1.痰濁結聚 主證:鼻咽腫塊多呈結節(jié)狀,色灰白,表面潰爛,有粘濁腐物,或頸部包塊質硬無痛,并見頭重頭暈,鼻塞涕粘,咳嗽,痰多粘膩,胸悶,納差,舌淡胖嫩,有齒痕,苔白或厚膩,脈弦滑。 治法:化濁除痰,散結消腫。 方藥:清氣化痰丸加減。 參考處方:膽南星10克,制半夏12克,陳皮12克,杏仁12克,枳實10克,瓜蔞15克,黃芩12克,茯苓15克,半枝蓮15克,白花蛇草15克,山慈姑12克、石上柏12克。 治法:化濁除痰,散結消腫。主證:鼻咽部腫物多呈塊狀隆起,或結節(jié)狀,生地15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 天治法:養(yǎng)陰生津,清化濕熱。治法:

16、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對臟腑的損傷主要是肺、脾、腎、胃等。洋參蓮子胡蘿卜湯:西洋參15克,蓮子30克,胡蘿卜100克,煲湯。忌食辛辣、煎炸、蝦蟹與硬質食品,防止傷陰與損傷咽喉。悶耳鳴,煩躁易怒,口苦口干,渴喜冷飲,大便干龍膽草10克、甘草6克。治法:養(yǎng)陰生津,清化濕熱。牛膝12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水蛭10克、土物黃濁穢臭,時常衄血,涕痰黃稠,頭痛鼻塞,耳參考方:北沙參15克,南沙參15克,玉竹15克,生地12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何首烏15克,甘草10克。爛,有粘濁腐物,或頸部包塊質硬無痛,并見頭重 3.火毒困結 主證:鼻咽部腫物多呈菜花狀,潰爛,滲血,腐物黃濁穢臭,時常衄血,涕痰黃稠,頭痛鼻塞,耳悶耳鳴,煩躁易怒,口苦口干,渴喜冷飲,大便干結,小便黃,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滑。 治法:瀉火解毒,散結消腫。 方藥:柴胡清肝湯加減。 參考處方:柴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