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醫(yī)學心理學課件_第1頁
全文-醫(yī)學心理學課件_第2頁
全文-醫(yī)學心理學課件_第3頁
全文-醫(yī)學心理學課件_第4頁
全文-醫(yī)學心理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心理咨詢與道德教育-社會心理學及道德心理學的視角-本講座涉及的內容1.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domain theory)”簡介2.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視角下的道德教育3.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視角下的心理咨詢4. 個案分析心理學的重要性Festinger法則(Festingers Rule)“生活中的10%是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fā)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薄澳憧刂撇涣饲懊娴?0,但完全可以通過你的心態(tài)與行為決定剩余的90?!毙睦韱栴}多軸診斷姜乾金的“應激系統(tǒng)模型(system-based model of stress)”【1】

2、生活事件(life events):【2】應激反應(stress response or stress reaction):由于應激管理不良所導致的身心方面的癥狀??赏ㄟ^心理咨詢及醫(yī)學的方式進行處理?!?】認知評價(cognition or evaluation or appraisal):包括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理念。其中,屬于個人領域及部分習俗領域的問題屬于心理咨詢的工作范圍;而屬于道德領域及部分習俗領域的問題屬于道德教育的工作范圍?!?】應對方式(coping):屬于心理咨詢的工作范圍?!?】個性因素(personality):其改善建立在認知評價系統(tǒng)及應對方式系統(tǒng)改善之上?!?】

3、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其改善建立在認知評價系統(tǒng)及應對方式系統(tǒng)的改善之上。1.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domain theory)”簡介“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domain theory)”20世紀80年代起由E.Turiel、L.Nucci等人發(fā)展起來的“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domain theory)”是建立在個體做“道德判斷“時對“形式(與”道德判斷”相關的思考、自主推理和判斷,”哲學“層面)“和”內容(”道德判斷“發(fā)生的具體情境,”社會學”層面)“的共同關注的基礎之上的,并且

4、”內容”先于“形式”。名言:“兒童既是道德哲學家,又是社會活動家”E.Turiel、L.Nucci等人將個體所遇到的情境分為三個“領域(domain)“:即“道德領域(moral domain)”;“習俗領域(moral domain)”和“個人領域(moral domain)”,并認為個體在不同的”領域(domain)”中進行判斷的方式是迥異的。1.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domain theory)”簡介“道德領域(moral domain)”與對(社會的)公正(justice)、(公眾的)福祉(welfare)、(他人的)權利(rights)等(均屬道德問

5、題)的關注相關。特點:義務性、普遍適用、非個人性以及具有標準化的特征的約束(obligatory,universally applicable,impersonal,and normatively binding)?!暗赖屡袛嗬碛伞埃号c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內在后果有關。包括對他人的傷害(harm)或(公眾的)福祉(welfare)、(社會的)公正(fairness)或(他人的)權利(rights)、以及對(個人應盡的)義務(obligations)的關注。1.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domain theory)”簡介“習俗領域(conventional domain

6、)”與對權威(authority)、傳統(tǒng)(tradition)和社會規(guī)范(social norms)(均屬社會習俗問題)的關注相關。特點:與背景相關、獲得了一致認可、根據(jù)特定規(guī)則和權威命令而定、并且可以改變(contextually relative,consensually agreed on,contigent on specific rules or authority commands,and alterable)?!吧鐣曀桌碛伞保号c權威(authority)(包括(來自社會的)懲罰、(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或權威命令)、社會期待(social expectations)和社會規(guī)定(soc

7、ial regularities)(例如社會或文化標準)、社會組織性(organization)或社會秩序(social order)(如維持社會秩序、避免社會無序或協(xié)調社會交往的必要性)有關。1.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domain theory)”簡介“個人領域(personal domain)”與對(個人)隱私(pravicy)、自我判斷、受到限制的個人選擇及偏好(delimited set of choices and preferences)、人格、“同一性(identity)“(均屬個人問題)等的關注相關。特點:在習俗規(guī)定和道德關注的范圍之外(out

8、side the realm of conventional regulation and moral concern)。宣稱某問題是“個人問題”是個體發(fā)展自主性或與他人區(qū)分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具有做出自主決定的權利”給出了“自體(self)“和社會的界限(asserting claims to an issue as personal is an important aspect to individuals developing autonomy or distinctiveness from others,and the right to make autonomous dicisio

9、ns formd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social world)?!皞€人判斷理由”:自覺自愿。維護自他界限。1.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domain theory)”簡介“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問題涉及到兩個或三個領域,這種事件稱為“領域交疊事件(mixed domain event)”。個體在處理這些事件時可以有“從屬”(重視其中某個領域,其余領域處于從屬地位)、“沖突”(矛盾性思維)和“融合”(綜合考慮)等三種基本方式。由E.Turiel,

10、L.Nucci等人發(fā)展起來的“社會認知領域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已經(jīng)在“領域”、“領域背景”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不僅在道德發(fā)展領域享有盛譽,且在社會性發(fā)展領域及文化研究領域也做出了自己出色的貢獻。這些成果的一部分將在后兩節(jié)中展示出來。2.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視角下的道德教育影響面:主要為“道德領域(moral domain)”和“習俗領域(conventional domain)”作用:提供與”人生觀、價值觀及生活理念”方面相關的基礎“社會圖式(social schema)”。譬喻:公共生理衛(wèi)生教育,預防,“政委“,”大道理“,“高高山頂立”2.

11、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視角下的道德教育有些偏激的“價值澄清(values clarification)”學派:(1)強調潛能、經(jīng)驗對價值觀的決定作用“自我實現(xiàn)”。(2)認為價值觀會隨著社會經(jīng)驗的成熟而發(fā)展成熟,要求個體對自己選擇的行為進行思考評估,最后通過實踐檢驗。(3)否定存在絕對的道德原則及準則,強調通過個人的自由選擇獲得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才能變成個人的內在信念并為之負責。(4)利用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幫助個體澄清他們做出選擇時所依據(jù)的內心價值觀,并將其公布出來,是有助于個體進行正確選擇。(5)認為傳統(tǒng)道德教育采用的說教、榜樣等方法不能解決個體的價值觀問題。在道德價值概念上,學校應是“中立“的

12、,不應提倡任何一種價值觀,而應在價值觀教育中應用價值澄清方法及策略,幫助學生確定價值觀。2.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視角下的道德教育較為“正統(tǒng)”的“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學派:20世紀60-7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片面強調“知其所以然”的“價值澄清學派(values clarification)”的弱點主要有二:(1)違背兒童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過分強調個人的“自我實現(xiàn)”的能力。(2)易導致“道德相對主義“及”去道德化”傾向。其過患在80年代已經(jīng)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了。而西方自90年代起開始興起的以“”知其然“為目標的”“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學

13、派則痛定思痛,在吸取“價值澄清學派(values clarification)” 中合理成分(啟發(fā)式教育,重點放在“知其所以然”上等)的基礎之上,重新將文明社會的“核心價值觀(core valuas)“在”知其然”的層面上的樹立作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了。這種道德教育模式可以看做是傳統(tǒng)道德教育模式的”升級版“,既要”獨立思考”,也要“信仰”?!爸淙唬仓渌匀弧?。2.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視角下的道德教育與文明社會相應的“核心價值觀(core values)”舉例關愛、誠實、公平、責任、禮貌、自律、同情、寬容、尊重自我及他人同情、適當?shù)募庸こ绦?、自由、人的價值和尊嚴、知識、愛國主義、合

14、理的論點、責任、寬容、禮貌、批判性研究、誠實、公正、忠誠、理性的同意、尊重他人的權利、負責任的公民、和平地解決沖突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恕、孝、悌、信、廉、恥3.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視角下的心理咨詢影響面:主要是“習俗領域(conventional domain)”和“個人領域(personal domain)”作用:解決來訪者與在社會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應激(stress)”相關的諸心理問題。一般不涉及“人生觀、價值觀及生活理念”層面上的問題。譬喻:臨床醫(yī)學,“教導隊“,治療,”小道理“,“深深海底行”3. “社會認知領域理論”視角下的心理咨詢姜乾金的“應激系統(tǒng)模型(

15、system-based model of stress)”【1】生活事件(life events):【2】應激反應(stress response or stress reaction):由于應激管理不良所導致的身心方面的癥狀??赏ㄟ^心理咨詢及醫(yī)學的方式進行處理。【3】認知評價(cognition or evaluation or appraisal):包括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理念。其中,屬于個人領域及部分習俗領域的問題屬于心理咨詢的工作范圍;而屬于道德領域及部分習俗領域的問題屬于道德教育的工作范圍?!?】應對方式(coping):屬于心理咨詢的工作范圍?!?】個性因素(persona

16、lity):其改善建立在認知評價系統(tǒng)及應對方式系統(tǒng)改善之上。【6】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其改善建立在認知評價系統(tǒng)及應對方式系統(tǒng)的改善之上。4. 個案分析案例1、厭學W某,男,16歲,高一學生父親:企業(yè)白領,大學畢業(yè),合作性可。母親:銀行職員,大學畢業(yè),合作性可。初診主訴:學習成績下降半年,厭學月余,自述“不想學”;經(jīng)家長、老師多方勸導無效。已“請假”一周。4. 個案分析個案1的多軸診斷【1】生活事件(life events):除學業(yè)壓力外,未見明顯應激事件。初中成績較好,排名可進全校前10名;通過中考進入重點高中“火箭班”后,成績退居全班末位。【2】應激反應(stress

17、response or stress reaction):輕度抑郁(情緒低落+意志減退)伴焦慮。整天“沒精打采“,困倦嗜睡;不愿讀書,提到學習即做”痛苦”狀?!?】認知評價(cognition or evaluation or appraisal):與“厭學“相關的主要錯誤認知因素:1、以”興趣+虛榮心“為導向;2、以消極態(tài)度對待挫折,破罐破摔;3、”無助(helplessness)”感、依賴感強,”勤奮(industry)”、“方法(method)”、“能力(competence)”等品質較欠缺,“同一性 (identity)“處于”擴散“狀態(tài)。問題主要集中在“個人領域”,亦涉及部分“習俗領

18、域”;屬于“道德領域”范疇中的人生觀、價值觀及生活理念未見明顯異常?!?】應對方式(coping):與“厭學“相關的主要錯誤應對方式主要為“退化”(regression)、”回避”(avoidance)、“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差?!?】個性因素(personality):九型人格“反6型”。“Kohlberg前習俗水平一級”(我行我素,以興趣為動力,“懲罰“導向)+“Gilligan前習俗水平”(不太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合作性一般?!?】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家庭及校園關系尚屬和諧;近一年余不愿與父母、老師交流溝通,自述“沒話說”。幼時

19、在原生家庭中成長,主要由父母擔負教育任務;教養(yǎng)方式未見較大異常。4. 個案分析個案1的治療措施【1】認知評價(cognition or evaluation or appraisal):將對來訪者的咨詢工作集中在改變“以消極態(tài)度對待學習,破罐破摔”及“依賴感過強”等錯誤的認知因素上?!?】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通過對父母的調整親子關系,為來訪者的個人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輔助工作:根據(jù)來訪者現(xiàn)有的學習狀況,建議請家教進行針對性的補課。個案1的治療結果及分析治療結果:在一個月中經(jīng)過4次咨詢,來訪者學習自覺性有了本質性的提升,學習進度已基本趕上,成績恢復至年級中上。2年后成功地考

20、入“一本“大學。分析:“心理咨詢”典型的適應癥。認知方面的問題以“個人領域”問題為主,兼及“習俗水平”。學習意識尚可,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人格雖然不夠成熟,但合作性尚好,咨詢時“阻抗(resistance)“不大。家庭較和睦,親子關系尚可。最后取得較好的咨詢效果。綜合評價屬于”學習態(tài)度-社會認知方面的問題“(層次2等級3)。4. 個案分析案例2、厭學Z某,男,20歲,大二學生父親:企業(yè)高管,大學畢業(yè),合作性可。母親:大學教師,大學畢業(yè),合作性可。初診主訴:厭學年余,進入大學后成績下降甚快,自述“學習沒有目標、沒有意義、沒有動力”;經(jīng)家長、老師多方勸導無效。4. 個案分析個案2的多軸診斷

21、【1】生活事件(life events):除進入大學學習之外,發(fā)病前后未見明顯應激事件?!?】應激反應(stress response or stress reaction):身體及心理方面除“無聊感”外未見明顯異常?!?】認知評價(cognition or evaluation or appraisal):與“厭學“相關的主要錯誤認知因素:1、認為學習無意義、白費勁;2、”快樂原則”、“自由自在原則”,缺乏正確的人生目標、責任心和內在動力,“我已經(jīng)滿足你們(父母)的要求考上大學了,工作是該你們(父母)考慮的事情”;3、依賴感強,”勤奮(industry)“ 品質較欠缺,“同一性 (identity)“處于”擴散“狀態(tài)。問題主要集中在“道德領域”和“習俗領域” ?!?】應對方式(coping):與“厭學“相關的主要錯誤應對方式主要為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回避”(avoid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