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一歷史北師大版必修一第25課當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教案精品_第1頁
2017年秋高一歷史北師大版必修一第25課當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教案精品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5課當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教學目標】1.了解波蘭巨變、兩德統(tǒng)一的過程;掌握蘇聯(lián)解體的過程,探討東歐巨變、蘇聯(lián)解體的實質和原因;理解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具體內容,探討在此趨勢下過國際關系的特征。2.通過歷史資料、歷史圖片,加強學生對抽象歷史知識的理解;通過合作探究,增強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通過思路引領,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運動雖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著失敗,它是前進道路上的曲折,社會主義建設必須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重點難點】1.重點:兩極格局的結束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xiàn)。2.難點:兩級格局解體的原因,以及多極化趨勢下和平與動蕩的國際關系出現(xiàn)的原因。【教學

2、方法】多媒體課件、講述法。【導入新課】21世紀之交,曾經有這樣兩件大事發(fā)生:1999年科索沃危機和2001年9.11事件:圖片展示并說明1999年,南斯拉夫聯(lián)盟共和國內部發(fā)生科索沃危機,以美國為首的北 約對科索沃進行了狂轟爛炸,我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被炸毀。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了恐怖分子的襲擊,紐約世貿中心雙塔大樓和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受到損壞。這意味世紀之交,世界仍還有局部戰(zhàn)爭的存在,恐怖主義的威脅,那么當前我們究竟面臨著怎樣的一種國際局勢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新授內容】復習提問二戰(zhàn)后(50-80年代)形成的世界格局是美蘇為首的兩級格局,它有何特點?生答:美蘇

3、兩分天下,美蘇合作、美蘇均勢、冷戰(zhàn)對峙、大國強權。過渡兩級格局是如何解體的呢?從其特點可知,必是某一極的解體即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這主要指兩個事件: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多媒體顯示板書一、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一)東歐劇變簡述1989年至1990年,在東歐的波蘭、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六國,政權紛紛易手,執(zhí)政四十多年的共產黨、工人黨均下臺成為在野黨。多媒體顯示相關文字及圖片1.概況:時間:1989-1990年波蘭是東歐第一個發(fā)生劇變的國家(團結工會);東德并入西德,德國重新統(tǒng)一;羅馬尼亞外東歐國家都通過和平方式發(fā)生劇變;南斯拉夫發(fā)生內戰(zhàn),國家一分為五92.3

4、;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設問東歐是怎樣發(fā)生劇變的?多媒體顯示材料兩則材料一:1989年,柏林墻打開后,大批民主德國公民前往西柏林。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長期保持穩(wěn)定的明主德國政局出現(xiàn)大動蕩。這時,德國統(tǒng)一社會黨中央領導更換,隨后黨的方針改變:承認反對派組織“新論壇”為合法組織;政府宣布開放東西柏林邊界,拆 除柏林墻;決定實行多黨制。第二年春天,稱為“德國聯(lián)盟”的三個反對黨聯(lián)盟在大選中 獲勝。10月,以民主德國并入聯(lián)邦德國的方式,實現(xiàn)了兩德的統(tǒng)一。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初,波蘭政府為了擺脫經濟困境,大幅度提高肉類價格,引發(fā)了許多城市的工人罷工,產生了以瓦文薩為首的團結工會。團結工會得到西方國家

5、的大力支持,不斷挑起罷工,導致局面動蕩。波蘭政府采取果斷措施,宣布全國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使局勢平穩(wěn)下來。“戰(zhàn)時狀態(tài)”結束后,由于經濟得不到根本好轉,局勢繼續(xù)動蕩,波蘭 統(tǒng)一工人黨的威信大為降低。材料三:幾經曲折之后,當局與反對派的圓桌會議于1989年2月6曰召開圓桌會議最重要的決議是關于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的決定。議會根據(jù)圓桌會議協(xié)議制定的選舉法規(guī)定,眾議院460個議席中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占35%聯(lián)合執(zhí)政黨統(tǒng)一農民黨和民主黨占25%同Z F合作的世俗宗教團體占5%其余35%勺議席由包括反對派在內的無黨派人士競選, 參議院的議席則全面自由競選。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領導人以為通過召開圓桌會議可以分化反對派,爭取

6、其中“建設性部分”,吸收他們進入政權在1989年6月的議會選舉中,波蘭當局在議會選舉中慘敗。反對派(主要是團結工會)不僅獲得了眾議院自由競選161席中的160席,而且囊括了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99席。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知名領導人全 部落選。1989年9月12日,團結工會顧問、天主教知識分子馬佐維茨基受命組閣成功選自原外交部東歐司司長裴遠穎回憶錄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過程用箭頭簡要顯示2.過程:(1).執(zhí)政的共產黨和工人黨由于內部和外部的原因,經濟和政治上面臨著嚴重的困難,黨內出現(xiàn)了反對派,與黨外的反對派遙相呼應。(2).執(zhí)政黨在國內外各種壓力下,不斷對反對派妥協(xié)退讓,甚至放棄社會主義原則,實 行政治多

7、元化、多黨制,反對派得以擴大勢力。(3).反對派向執(zhí)政黨奪權,通過不斷制造動亂,施加壓力,使執(zhí)政黨陷入困境,然后取 得政權。個別國家甚至通過武裝沖突實現(xiàn)政權更迭。設問經歷了劇變后,東歐各國發(fā)生了什么實質性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多媒體顯示材料憲法中關于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的領導作用、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計劃經濟體制以及同蘇 聯(lián)特殊關系的條文均被刪。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被排除在內閣之外。這樣全國從中央到地方的 全部權利,除已被架空的總統(tǒng)外已經完全落入團結工會手中。學生討論回答說明了波蘭執(zhí)政黨性質發(fā)生了變化,這就說明波蘭政權性質發(fā)生了變化, 社會制度也由原來的社會主義制度變?yōu)橘Y本主義制度的國家。設問此為波蘭劇

8、變情況,德國統(tǒng)一(民主德國并入聯(lián)邦德國) 是否也是社會制度的改變?顯示柏林墻修筑及拆毀圖片引導回顧兩德歷史學生思考回答是的。指出兩德合并完成了民族、國家統(tǒng)一歷史重任,是德國人民的愿望和幸事,但這是以放 棄民主德國社會主義制度為代價而完成的,對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挫 折。補充說明此后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等 東歐國家,都發(fā)生了政權更迭、社會制度劇變的類似事件。此后,東歐各國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在經濟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由此可知,劇變實質是什么呢?生答顯示3.劇變實質:社會制度發(fā)生變革設問為什么東歐各國會發(fā)生劇變?多媒體顯示材

9、料材料一:“戰(zhàn)后45年來,人民政權取得了一些成績, 特別是戰(zhàn)后初期和哥穆爾卡1956年重新上臺的一段時間里。但我們犯了許多錯誤:忽視民族特點,照搬斯大林模式,對教 會和黨外愛國力量政策過左,傷害了許多群眾的感情。黨和國家機關越來越脫離群眾,官 僚主義蔓延,以及經濟政策的失誤,造成社會氣氛惡化,經濟發(fā)展緩慢,甚至停滯倒退, 人民社會水平下降,黨的威信喪盡,加上教會力量大,西方傳統(tǒng)文化在群眾中影響深,以 及西方國家的政策等因素,終于在1980年爆發(fā)全面危機,反對派(主要是團結工會)乘機崛起,全國一片混亂,前波蘭統(tǒng)一工人黨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契萊克材料二:美國在西歐設立兩個專門對東歐和蘇聯(lián)社會主義國

10、家進行政治和文化滲透的 大型廣播電臺一一“自由歐洲電臺”和“自由電臺”。這兩個電臺公開承認,其主要任務 和目的是從美國利益出發(fā),通過向蘇聯(lián)、東歐國家的人民特別是青年“傳播國際以及蘇聯(lián)、東歐國家內發(fā)生的重大信息”,介紹西方社會的成就、生活及價值觀念,促進蘇聯(lián)、東歐 的“言論自由”和“人權原則受到尊重”,即“尊重人權和民主原則、尊重言論自 由”“促進自由交流思想”。1987年7月,美國總統(tǒng)批準了國會關于為波蘭前團結工會的基層組織提供100萬美元津貼的決定,使資助團結工會行為從暗地里變?yōu)橥耆_化。在波蘭發(fā)生劇變的過 程中,美、英、法等西方國家都對波蘭社會主義政府施加了巨大壓力,而對團結工會都給 予

11、巨大支持。一一選自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材料三:1985年出任蘇聯(lián)共產黨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 開始按他所策劃的方向進行 改革。作為第一步,他決心放棄同美國的對抗,把精力集中于國內事務允許了東歐國家的民主化。這促成了80年代中期國際形勢從緊張走向緩和他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來取代科學社會主義,提倡所謂“民主化”和“公開性 百度百科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多媒體顯示4.原因:1)內部:長期受制于蘇聯(lián),照般蘇聯(lián)模式;經濟發(fā)展緩慢,導致經濟危機;各 國黨和政府忽視民主和法制。2)外部: 戈爾巴喬夫的建設“民主社會主義”綱領,推動東歐各國黨的改組、分裂與蛻變;西方國家長期推行“和平演變”戰(zhàn)略過渡東歐劇變后

12、不久,蘇聯(lián)亦解體。多媒體顯示降旗圖片板書(二)蘇聯(lián)解體1991年設問蘇聯(lián)自1922年成立時起,至91年歷經69年,為何如此一泱泱大國,91年即轟然倒塌?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們就先從其解體過程窺探一二。首先要從其實 行體制特點說起。多媒體顯示板書1.經過:多媒體顯示引導學生回憶說出斯大林體制特點及影響1.經濟體制(1)產權分配:絕對公有化大鍋飯(2)流通體制:指令性計劃否市場(3)經濟規(guī)律:抓重工、輕農輕經濟畸形發(fā)展2.政治體制(1)權力分配:干部個人集權制、缺乏民主法制、斯大林個人崇拜無制約(2) 干部隊伍:上級任命終身制(3)政策弊端:爭霸、內斗、禁錮特權、壓迫少數(shù)民族3.影響:

13、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社;嚴重阻礙阻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引導學生討論改革必要性蘇聯(lián)經濟日益衰退與惡化,為維持蘇聯(lián)世界大國地位需要改革。多媒體顯示板書(1)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講述正如前面材料所示,針對政治上缺乏民主的情況,戈爾巴喬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觀點,他認為蘇共應該放棄執(zhí)政黨地位,和其他黨派公平競爭, 通過選舉,用民主的手段取得在蘇聯(lián)國內的統(tǒng)治權利。 在1989-1990年各共和國的選舉中, 反對派掌握了在蘇聯(lián)最大的三個城 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基輔組建政府權利,多黨制雛形在蘇聯(lián)出現(xiàn)。設問并顯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造成了怎樣的后果?催化了東歐各國的劇變;國內經濟持續(xù)下滑;民族日益矛盾尖銳;黨內斗爭尖銳化;經互會

14、解體、華約解散,蘇聯(lián)在東歐構筑的政治、經濟、軍事體系全面崩潰。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最終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發(fā)生。指導學生閱讀歷史縱橫多媒體顯示(2)八一九事變1起因:根本原因(改革走入死胡同)與導火線(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lián)盟條約1991年8的簽署)2實質:是黨內一些高級干部為了挽救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所做的一次失敗的努力。3影響:改變蘇聯(lián)國內的政治力量對比;政權性質發(fā)生了變化。指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lián)盟條約的簽署,不僅意味著蘇聯(lián)國家體制將發(fā)生重大變化,變?yōu)橐粋€松散的邦聯(lián),而且意味著對民族分離活動的讓步和認可蘇聯(lián)瓦解的開始。因此,出現(xiàn)了由一些蘇聯(lián)黨和國家高級領導人發(fā)動的“八一九事件”。在八一九事件中,蘇軍

15、被葉利欽所控制,也表明了蘇共失去了其在蘇聯(lián)國內的統(tǒng)治地位,蘇共被排擠出政權。多媒體顯示師述(3)標志解體:阿拉木圖宣言1991年12月21日,由蘇聯(lián)11個共和國(波羅的海3國和格魯吉亞除外)的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的首腦會議上簽署(簡稱:阿拉木圖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lián)合體”,同時宣布“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停止存在,至此聯(lián)盟國家徹底解 體。兩級格局也隨之瓦解。設問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多媒體顯示蘇聯(lián)為何解體?2.原因:(1) 內部:1)歷史原因:蘇聯(lián)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根本)2)現(xiàn)實原因: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推行的錯誤路線和政策(直接)(2) 外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

16、聯(lián)實行“和平演變”戰(zhàn)略。問題拓展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樣的經驗教訓?經驗教訓: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本國國情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2.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努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不斷深化改革,以解放生產力。同時,在改革中必須堅持黨的領 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4.必須重視國內民族問題,正確處理民族關系。5.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權主義,反對強權政治。6.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

17、設,以保障經濟建設;要搞好執(zhí)政黨的自身建設,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7.必須不斷提高我們的綜合國力,以適應國際競爭的形勢。設問蘇聯(lián)解體對國際格局和國際局勢的變化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引導學生討論回答顯示3.影響:二戰(zhàn)后,以美蘇“冷戰(zhàn)”為特點的世界兩極格局解體,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加強。1美國企圖獨霸世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勢力借機向原蘇聯(lián)和東歐地區(qū)介入,對繼續(xù)堅持 社會主義的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施加壓力。但兩極格局結束,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從 而有利于第三世界國家振興民族經濟。2社會主義的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時,國際社會主義力量(如中國)從挫折中吸取了教訓,正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3民族主義思潮抬頭T地

18、區(qū)沖突、局部戰(zhàn)爭不斷。如波黑戰(zhàn)爭、車臣危機等問題。4世界總趨勢走向緩和,但和平與動蕩并存,國際社會的重大問題仍是爭取和平。指出蘇東劇變只能說是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失敗,而不是整個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過渡兩級格局解體后,美國成為惟一一個超級大國,世界呈現(xiàn)一超多強的局面。美國力 圖構建以他為首的單極世界,但卻力不從心。指出在這種局勢下,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fā)展。世界力量多極化的趨勢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露端倪,在整個七八十年代,這一趨勢更日見明朗這是兩極世界格局內部矛 盾發(fā)展的結果兩極格局的瓦解,使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更加不可逆轉。多媒體顯示材料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材料一:20世紀6080年代,美國

19、經濟增長趨于緩慢,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一一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美國 深陷越南戰(zhàn)爭的泥潭無法自拔,與蘇聯(lián)展開以“星球大戰(zhàn)計劃”為主要內容的軍備競賽等,也嚴重的制約了美國經濟的發(fā)展。材料二: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贊成美國領導下的世界單極格局:發(fā)展中國家深受舊 國際格局之害,認為美國領導下的世界格局是舊格局的翻版;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反對美 國霸權主義的世界格局;即使是美國的盟國,也不贊同美國領導下的世界格局。而美國自 身正面臨西歐、日本等國的激烈競爭,加之當代國際事務日益復雜,人類面臨諸多公共問 題,如糧食危機、能源危機、環(huán)境惡化、艾滋病、恐

20、怖主義威脅等,這些問題單靠一個國 家是解決不了的,而有待于世界各國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因此,美國盡管實力強大,但 借此建立單極格局,形成美國獨霸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的。其他國際力量正在對美國形成 制約。設問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政治經濟力量的崛起挑戰(zhàn)了美國的霸主地位?學生閱讀材料和教材相關內容回答多媒體顯示(一)原因:美蘇實力相對下降;世界多方力量的崛起,人類共同利益的需要 美國T西歐、日本、俄羅斯、中國等指出美國雖然地位有所下降,但實力雄厚,仍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多媒體顯示師述材料一:2000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占整個世界的31%購買力占整個世界的21%然而,美國經濟仍然是世界上最強

21、大的,也是世界經濟體系的核心角色。美元是世界貨幣, 國際貨幣機構也被美國的利益所操縱。一一布蘭德利沃麥克美材料二:軍事(實力)眾所周知,美國的軍費開支要比居于其后的15個高軍費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其2002年的軍事預算占整個世界軍事預算的43%另外,近期的戰(zhàn)爭表明,美國的軍事行動在機動性和技術專長方面占有很大的優(yōu)勢。美國的軍事預算使技術革新和更 新成為可能,這一點非其潛在競爭者的能力可及。多媒體顯示(二)表現(xiàn):“一超多強”1.美:仍是唯一超級大國,綜合國力無人匹敵。過渡以上是美國實力展示,下面我們來共同來看看其他幾只經濟政治力量崛起的情況。多媒體顯示材料“總有一天,到那時,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

22、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 系”_維克多.雨果師述歐洲人逐步將雨果的預言變成了現(xiàn)實。多媒體顯示圖片及文字簡介2.歐洲走向聯(lián)合:歐共體到歐盟一一擴大了其力量,能與美抗衡。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51年)、經濟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57年)合并,統(tǒng)稱為 歐洲共同體。1991年簽定歐洲聯(lián)盟條約1993年歐洲聯(lián)盟正式形成(12國、人口逾3.4億)41995年擴大到15個 1999年啟動歐元決定建立歐洲快速反映部隊,增強歐盟軍力3.日本謀求政治大國過渡日本在60年代末,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二號經濟大國;1987年,一度

23、躍居資本主義大國之首。目前是世界債權大國、貿易大國和對外援助大國。隨著日本 經濟地位的提高,日本在外交方面也竭力謀求與之相匹配的政治軍事外交。多媒體顯示材料:2003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衛(wèi)隊遠赴伊拉克,參與戰(zhàn)后的 伊拉克重建。2004年8月24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示,他將在出席聯(lián)大會議期間要 求聯(lián)合國考慮吸收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顯示并說明日本政治情況(1)開展聯(lián)合國外交,謀求政治大國地位(2)注重日美關系(3)注重與亞洲鄰國建立密切的經濟分工與合作的關系(4)企圖成為軍事大國。補充說明戰(zhàn)后,西歐日本與美國同屬與資本主義陣營,他們的壯大與美國都有很大的關聯(lián)。正是靠著美國的經

24、濟技術資金方面的援助,才有了日后的崛起。這期間,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經濟地位,形成平等伙伴的關系,不可避免的在經濟和政治方面與美國形成競爭與抗衡。這也不可避免的使世界局勢向著多極化方向發(fā)展。多媒體顯示4.俄羅斯力量的壯大:過渡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聯(lián)邦取代了蘇聯(lián)在國際上的地位,雖然經濟實力遠不如西歐和日本,但它擁有蘇聯(lián)的大量軍事武器技術,足以與美國匹敵,所以也是國際上一支不容小視的力量。多媒體顯示并簡介發(fā)展歷程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核大國。(1) 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面臨嚴峻的政治經濟問題(國家分裂和經濟問題),依賴西方援 助幻想的破滅后,呼吁“自救”。(2)俄羅斯的全方位外交1目的:確保大國地位。2政策

25、:A加強與西方國家的聯(lián)系。加強與歐盟的關系,但反對北約東擴,在車臣問題上采取強硬措施。B協(xié)調與獨聯(lián)體內其他各國的關系。C發(fā)展與亞太國家的關系,擴大在該地區(qū)的影響。(3)普京的務實外交及其影響1措施:大幅度改組政府,果斷應當車臣問題,強化中央權力2作用:穩(wěn)定了政局,使俄羅斯走出了低谷; 在國際事務中,仍是對美國構成挑戰(zhàn)的國家。5.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中國力量的壯大一一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就矚目多媒體顯示中國成就資料一: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發(fā)展。從1997年開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率保持在7%上,2003年是9.1%,這個數(shù)字遠遠超過了發(fā)達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速度。隨著

26、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中國一貫堅持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 濟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資料二:鳳凰衛(wèi)視11月17日(注:2005年)消息綜合報道,正在韓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 席胡錦濤今天將從韓國首都首爾乘專機抵達釜山,出席今年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并在APEC會議期間的“CEC高峰會”上發(fā)表重要演講。據(jù)美聯(lián)社援引分析家說,中國實際 上已經擠掉了美國,成為本周釜山亞太經合組織年度峰會的主導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設問新的國際格局形成了嗎?為什么?顯示圖片文字“現(xiàn)在,舊的世界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

27、處于新舊格局交替的動蕩時期。”一一江澤民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歸納顯示世界格局是指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關系結構。兩極格局解體后,對國際關系具有重大影響 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處在較大的變化之中,一時間難以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力量對比局面。(如:前蘇聯(lián)國家的政治經濟還存在治亂興衰的不少未定因素;美國的經濟實力處于變化之中;德國、日本兩國的外交戰(zhàn)略還需要較長的調整;中國的綜合國力也在不斷變化。)由此決定了新世界格局的形成必然是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設問多極化趨勢有何影響?多媒體顯示(三)影響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強調就當今世界實際情況來看,國際政治關系中主要存在著美國、 西歐、日本、俄羅斯、中國五個力量中心。五個力

28、量中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 各個地區(qū)和許多國家。五個力量中心之間存在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的關系,使軍事霸權主 義受到更多的制約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和穩(wěn)定。談判和協(xié)商已成為大國解決問題和 爭端的主要手段。但是多極化趨勢與美國單極霸權企圖之間的斗爭遠沒有結束,反而愈演愈烈,使當前 國際關系呈現(xiàn)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多媒體顯示三、多極化趨勢下的國際關系(一)特征: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總的趨勢是緩和在世界總體緩和的趨勢下,區(qū)域性、小規(guī)模的沖突增加,局部“熱戰(zhàn)”時有發(fā)生,世界 局勢呈現(xiàn)和平與動蕩并存的特征。設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特征?學生閱讀教材討論歸納顯示動蕩的原因:1“冷戰(zhàn)”結束后,一些地區(qū)和國家內部長期壓抑的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相 繼爆發(fā)(恐怖主義;民族分離活動等);2.在兩極格局瓦解后,美國力圖構筑以其為首的單極世界,不斷推行其霸權政策,根據(jù)它自己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插手別國內政、外交,甚至不惜訴諸武力(霸權主義);3.東西方力量對比出現(xiàn)失衡,導致國際上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沖突。和平主流的原因:1.在兩級格局瓦解后,和平和發(fā)展是世界的兩大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