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梳理,速速收藏!桃花源記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五柳先生。得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一般詞語:1.緣:沿著,順著。 2.夾岸:兩岸。夾,在兩旁。3.數:幾。4.芳:香花。5.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 6.繽紛:繁多樣子。 7.復:再。8.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 切的樣子。9.才:僅。10.平曠:平坦開闊。 11.儼然:整齊白樣子。 12.屬:類。13.阡陌:田 間小路。14.悉、咸:全,者B。15.黃發(fā):指老人。16.垂髯:指小孩。17.怡然:形容
2、喜悅。18.乃:竟然。19.具:詳細。20.問訊:打聽消息。21.云:說。22.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23.延:邀請。24.語(y在):告訴。25.扶:沿,順著。 26.向:從前,舊的。 27.及: 至IJ。28.詣:至IJ。 29.遣:派。30.欣然:高興的樣子。 31.規(guī):計劃。32.果:實現。一詞多義:1 .中:年間。(晉太元中)中間。(中無雜樹)2 .志:標記。(尋向所志)做標記。(處處志之)3 .為:(w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w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4 .尋:尋找。(尋向所志)隨即,不久。(尋病終)5 .聞:聽說。(村中聞有此人)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6 .舍:(
3、sh e)舍棄,放下。(便舍船)( sh e)房舍。(屋舍儼然)7 .作:勞作。(其中往來種作)做。(設酒殺雞作食)古今異義:1 .鮮美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2 .開朗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3 .交通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yè)的總稱。4 .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5 .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6 .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7 .如此古:像這樣。今:這樣。8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詞類活用:1. 異:感到詫異。2 .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3 .盡:完,文中有
4、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請。成語:1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砣?,開闊敞亮的樣子。2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3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4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語句回答:1 .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 .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3 .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 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 .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句子:
5、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 犬相聞。5 .表現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7 .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8 .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二)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1 .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2 .“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 .“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理由于“甚異之”,想探個究竟。4 .“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么內容初極狹,才通人。5 . 為什么村人“見
6、漁人,乃大驚”村人對陌生人出現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6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是怎樣的社會動蕩,戰(zhàn)爭-頻繁,民不聊生。7 . 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tài)怎樣自然環(huán)境:美麗富饒;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生活狀況:安居樂業(yè);精神狀態(tài):自由快樂。8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9 .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zhàn)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
7、沒有必要一一寫出。10 .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飽受戰(zhàn)亂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會中再過痛苦的生活。11 .為什么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12 .作者為什么要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的虛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 .作者為什么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 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實的無奈。14 .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
8、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15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愿望;對美好生活向往,對黑暗社會批判。16 .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漁人)發(fā)現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17 .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18 .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想到哪些人
9、生道理或啟示圍繞“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為,必須經歷一些艱難苦難”回答即可。_|19 .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難于桃花源,不復出焉的行為的桃花源人在當時是很幸運的,能躲避禍患,生活安定;但從積極意義上來講,躲避不是永遠的,應該起來抗爭。(談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小石潭記 又學常識:小石潭記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唐宋八大家之一。課文選自柳河東集,體裁是游記 。字音字形:土氐(ch f ) 土£(d i)嶼(y ) i® ( k m) 怡(y f )然 翕(x i )忽如鳴31 (p ei)環(huán) 篁(hueng)竹 清冽(lie)蒙絡搖綴億hui) 參(cen)差
10、(c i) 披拂(fu)犬牙差(c i)互 悄(qi 愴(chu eng)幽邃(su i)重點字詞見:出現居 清:凄清向西 8.下見小潭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可:大約4.怡然不動怡然:呆呆白樣子5.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停留6.隸而從者 隸:跟從、跟隨、跟著 7.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下:在下面9.日光下澈 下:往下10.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在空中11.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一樣12.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子13.似與游者相樂樂:逗樂14.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凄、寒:使感到凄涼、使感到寒冷15.記之而去去:離開一詞多譯:1 .可: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可以,能夠,不可久居。2 .從:自,由,從
11、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3 .清: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過清。4 .差:長短不一,參差披拂;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5 .以:因為,以其境過清;表示前一行為是后一行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動 詞的狀語,可以不譯,近岸卷石底以出。6 .樂:以一為樂,心樂之;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見:動詞,通“現”,出現,下見小潭;動詞,明滅可見。翻譯句子:1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
12、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3 .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4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交錯,無法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主題思想:本文通過描寫小石潭環(huán)境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課文結構:作者的寫作順序:發(fā)現小石潭(聞聲見形 一潭中景物(水一石一樹一魚)一 小溪源流(溪身一岸勢)一潭中氣氛(氣氛一感受)語段賞析:1 .課文按什么順序寫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按游覽的順序,抓住幽靜的特點。2 .作者寫小石潭人跡罕至,凄清幽靜,意
13、在表現怎樣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現作者孤寂悲涼的思想感3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達了被貶之后的苦悶抑郁之情。像這種借景抒情表達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請聯系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和桃花源記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靜”為上句,寫出下句使之成為一組對偶句。上 句: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靜;下句:。例(1)瑯哪山蔚然深秀例(2)岳陽樓壯美雄奇例(3)桃花源和平寧靜|4 .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其藝術手法主要有:點面結合。如寫石:“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地、為嶼、為蟆、為巖”是點。遠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是遠,“下見小潭”是近。動靜結 合。如寫魚:“影布石上”是靜,“俶爾遠逝”是動。虛實相生。如“
14、潭中魚可百許頭”表面寫 魚,實為寫水,以實寫虛,虛實相映成趣。莊子二則北冥有魚(一)課文字詞詳解北冥有魚,其名為鯨。鯨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北冥:北海。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鯨(k un):大魚名。鵬:本為古“鳳”字,這里表示大鳥之名。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垂:懸掛。海運:海水運動。徙:遷移。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書名。一說人名。志:記載。怪:怪異的事物。擊:拍打,這里
15、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拉(tu cn):盤旋飛翔。扶搖:旋風。去:離開,這里指離開北海。息:氣息,這里指風。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 已矣。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 “?!薄In蒼:深藍色。極: 盡。邪:同“耶”,表疑問,相當于“嗎” “呢”。(二)重點句子翻譯1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用力鼓動翅膀飛翔起來,它的翅膀就像懸掛在天邊的云彩。2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方。3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
16、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濤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4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三)課文分析1 .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后來為什么又寫鳥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鯨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說明莊子想象力豐富。2 .大鵬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鯨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 )四個方面極寫鯨鵬形象磅礴壯觀。
17、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鯨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 “南冥” “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鯨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 卷。3 .賞析句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贝司溥\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鯨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 “拉”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生豐富 的想象和聯想。4 .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寓意雋永,感染力強。文章借鯨鵬 的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說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
18、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5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翻譯為: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這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莊子給出確定的結論,鵬鳥和人們一樣,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鵬鳥的認識也是有局限的。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課文字詞詳解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鯨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是:這?;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
19、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安:怎么。固:固然。固:本來。全:完全,肯定(是這樣)?!罢堁浔?。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請循其本:請允許我追溯話題本原。請,請允許我。循,追溯。其,話題。本,本原。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你說“你是從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等等。汝安知魚樂,你怎么(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云者,如此如此。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既,已經。之,指“魚之樂”,下文的同此意。(二)重點句子翻譯1 .鯨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鯨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
20、的快樂呢3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4 .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請允許我從最初白話題說起(或:追溯話題本原 )。你說“你是從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等等,那是(你)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問我。(所以我說)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三)課文分析1 .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人的認識也 是如此。他來到濠水之濱,“從容出游”感到快樂
21、,于是見到“出游從容”的魚也快樂。所以莊 子說自己是在濠水的橋上感到魚的快樂的,否則哪能見到魚的快樂呢2 .指出下面兩個疑問句語氣的強弱特點和表達效果。(1)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1)句是惠子針對莊子知“魚之樂”而發(fā)起的疑問,語氣較輕。_(2)句是莊子針對惠子的問話的回答,用的是反問的語氣,語氣較強。這句話不從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而從反面相對,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3 .比較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理解莊子的人生態(tài)度。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 在對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
22、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 外物,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會 心一笑而沉思良久。禮記二則雖有嘉肴(一)課文字詞詳解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雖:雖然。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其:代“食”的對象。旨:昧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善:益處,好處。是故:所以。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困:困惑。自反:自我反思。自強:自我勉勵。強,勉勵。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教學相長: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兌:同“說
23、”,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yu e)o學學半: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前一個“學”同“教”,教導。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 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示推測。(二)重點句子翻譯1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2 .教學相長也。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3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自己的)困惑。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知道(自己的)不足,這樣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這樣以后就能自我勉勵。5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大
24、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三)課文分析1 .本文論述了教三字白竺系問題,說明了教學相長的道理。2 .解釋課文中“訴才系”這個成語的含義。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是互相促進的,只有二者兼?zhèn)?,才能獲得成功。3 . “教”與“學”的關系如何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4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戰(zhàn)國至秦漢間 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為 西漢戴圣編纂。有禮運 學 記 樂記中庸大學 等四十九篇。大多是 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 等所記。 一5 .為何在一開始寫關于“嘉肴” “至道”的內容,能否刪去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動地引出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證明中心,說理的力度大 大增強。即通過比喻,引入“至
25、道”,形象生動地告訴讀者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刪去。6 .本文在論述時先以“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不結出一(用原文填空)7 .請結合你的學習經歷,舉一個例子,談談對“教學相長”的理解。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一你”師生關系的確立表現出互惠的嶄 新特點。在這種師生關系中,教師不僅僅是講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反 過來教育老師,他們在課堂上相互影響,相互提高。(需要學生結合具體的經歷談)8 .“教學相長”在教學中的意義。在教學意義上,“教學相長
26、”是現代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師生共同展現著自身的生命價值,在 充分發(fā)掘自己的生命潛能中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大道之行也(一)課文字詞詳解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之:的。行:施行。為:是。公:公共的。選賢與(j能: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選,選拔。賢,指品德高尚。與,同“舉”。 能,指才干出眾。講:講求。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信:誠信。修:培養(yǎng)。睦:和睦(氣氛)。故:因此。獨:只。親:以為親。親:父母。子:以為子。子:子女。老有所終:老人能夠善終。終,善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壯有所用:壯年人能夠發(fā)揮自
27、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幼有所長(zh eng):幼年人能順利成長。矜(gu m)、寡、孤、獨:矜,同“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 子。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廢疾者:有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皆:者B。養(yǎng):供養(yǎng)。男有分(f由):男子有職務。分,職分,職守。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女子出嫁。貨:財貨。惡: 憎恨。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棄:丟棄。必:一定。藏:私藏。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是故:因此。謀:奸詐之心。興:興起。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作亂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亂,指作亂。賊,指害人。作,興起。故
28、:所以。外戶:從外面把門帶上。而不閉。是謂大同。是:這。謂 (w:是。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二)重點句子翻譯1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天下是公共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2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3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讓老年人能夠善終,讓壯年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讓幼年人能夠順利成長,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養(yǎng)。4 .男有分,女有歸。男子有職業(yè),女
29、子有歸宿。5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對于)財貨,(人彳門)憎恨(那種)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對于)力氣,(人們)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6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因此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作亂害人的事情也不興起。7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因此(家家戶戶)門都從外面帶上而不關閉。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三)課文分析1 .文學常識。(1)選自禮記,儒家經典之一。(2)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3)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2 .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這一句是總括,以下三
30、句是分述?!疤煜聻楣?,這是說政權(也可以把社會財富包括進來)屬于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于任何“選賢與能”,這是說社會的管理者應由社會成員選舉產生。選舉的標準是“賢”和“能”,“賢”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眾一一用現在的話來說,叫作“德才兼?zhèn)洹??!爸v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要講求誠信以消除欺詐,要崇尚和睦以止息爭斗,使社會保持和平安定。3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边@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 奉養(yǎng)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袄嫌兴K,壯有所用,幼
31、 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對“矜、寡、孤、獨、 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了對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坝蟹帧保褪怯蟹€(wěn)定的職業(yè),能安心地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以上兩個方面主要是就物質生活說的。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柏洂浩錀売诘匾?,不必藏于己”,這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 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為己有;“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 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這主要是就人們的思想 觀念說的,因為只有樹公心、去私心,才能達到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的境界。4 .“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边@一層是全文的總括語。文章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就是拿現實社會跟這個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黑暗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等,在“大同”社會里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個結論非常鼓舞人心。5 .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 “大同”各指什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認識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tài)。“大同”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能源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建議書
- 2022年交通安全活動總結(15篇)
- 焦爐煤氣制甲醇項目建議書(模板)
- 建材物流園工程初步設計
- 既有供暖蒸汽管網及設施改造項目建議書(參考范文)
- 法制宣傳教育講座
-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生物 含解析
- 美術教育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 幼兒識字教學設計及實施策略
- 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仿生智能材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高速鐵路動車組機械設備維護與檢修課件:動車組維修制度
- 新解讀《JTG H12-2015公路隧道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
- 2024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山東省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之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10篇(含答案)(2003-2022)
- 多視圖靜態(tài)異常檢測
- 人教版中考生物一輪復習:七八年級考點復習課件480張
- 醫(yī)療垃圾分類及轉運院感考核試題與答案
- 2024年水力發(fā)電運行值班員(技師)技能鑒定考試題庫-上(單選題)
- DL∕T 1098-2016 間隔捧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
- 標準離婚協議書模板民政局
- 2024新民政局離婚協議書參考樣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