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時間與存在” 后期海德格爾的時間性疏論 -作者:王恒 摘要: 海德格爾引入時間性的路徑是:要詢問作為在場的存在,就是要就其時間性質追問存在,一句話,“就其時間性質而言,存在就表現(xiàn)為在場”。隨著所謂“轉向”,海德格爾發(fā)現(xiàn):“存在與時間中稱為從地平線上突出的(ekstatisch-horizontale,綻出的-視域的)時間性絕非已經就是已找到的適合于存在問題的時間的最本己的東西。”他的意思是,時間是理解存在的要訣,但存在與時間中的那種“綻出”意義上的時間并不是時間中最本己的東西。海德格爾后來把對存在者的存在的思叫作形而上學的思,把存在作為存在之思叫作存在之澄明。并有“存在論與作為形而上學建構的
2、思辨神學(謝林、黑格爾)之間的對峙”之說。這種轉向,可以簡單地說,就是要徹底走出先驗主體性。但是,后期海德格爾又說他是一直依照存在與時間第八節(jié)“本部論著的構思”中的“時間與存在”那部分所指明的看法前行的,即仍然是用“自身澄明”意義上的現(xiàn)象學之思,而且此在仍然連接與存在。所不同的只是明確地用“在場之自身遮蔽之澄明”代替了“時間”;于是存在就從“時間的籌劃區(qū)域”越出來自己規(guī)定自己了??墒牵5赂駹栠€仍然經常把“自身遮蔽之澄明”叫做“時間”,同時也把存在界定為在場,并且就以“自身遮蔽之澄明”(即時間)為根據,只不過這種根據是發(fā)生性的,即如何“有”(es gibt)存在,甚至如何“有”時間。因此,在時
3、間性的問題域中,我們可以說,在后期海德格爾那里,Er-eignen(發(fā)生、本有)成為中心事件。南京大學哲學系 王恒海德格爾引入時間性的路徑是:要詢問作為在場的存在,就是要就其時間性質追問存在,一句話,“就其時間性質而言,存在就表現(xiàn)為在場”。隨著所謂“轉向”,海德格爾發(fā)現(xiàn):“存在與時間中稱為從地平線上突出的(ekstatisch-horizontale,綻出的-視域的)時間性絕非已經就是已找到的適合于存在問題的時間的最本己的東西?!?1他的意思是,時間是理解存在的要訣,但存在與時間中的那種“綻出”意義上的時間并不是時間中最本己的東西。2海德格爾后來把對存在者的存在的思叫作形而上學的思,把存在作為
4、存在之思叫作存在之澄明。3并有“存在論與作為形而上學建構的思辨神學(謝林、黑格爾)之間的對峙”之說。這種轉向,可以簡單地說,就是要徹底走出先驗主體性。但是,后期海德格爾又說他是一直依照存在與時間第八節(jié)“本部論著的構思”中的“時間與存在”那部分所指明的看法前行的,即仍然是用“自身澄明”意義上的現(xiàn)象學之思,而且此在仍然連接與存在。所不同的只是明確地用“在場之自身遮蔽之澄明”代替了“時間”;于是存在就從“時間的籌劃區(qū)域”越出來自己規(guī)定自己了??墒牵5赂駹栠€仍然經常把“自身遮蔽之澄明”叫做“時間”,同時也把存在界定為在場,并且就以“自身遮蔽之澄明”(即時間)為根據,只不過這種根據是發(fā)生性的,即如何“
5、 有”(es gibt)存在,甚至如何“有”時間。因此,在時間性的問題域中,我們可以說,在后期海德格爾那里,Er-eignen(發(fā)生、本有)成為中心事件。一、轉向:從時間到存在從源初時間到存在的意義的途徑是:時間必須成為存在的視域。但是討論存在的視域就意味著有超出存在之外的東西,用柏拉圖的話就是epekeina tes ousias,是它打開了存在的地平。而如果說理解存在就是理解存在論的差異的話,那么這個東西就是存在論差異的源頭。Didier Franck:在The Body of Difference一文4中認為:此在并沒有為這個差異奠基,相反,此在就是這個差異本身,因為它本身就是能理解“存
6、在”的那個“存在者”;只有到“時間與存在”這一部分才應該是完成這個奠基,即超越存在朝向它的地平。確實,海德格爾后期討論的就是從“時間與存在”的角度所生發(fā)的存在,即不再是從籌劃性的綻出性的角度所理解的時間,而是把時間性等同于“自身遮蔽之澄明”,于是也就有了不同于“此在的生存”的更本原的時間性。相應地,也有了“讓物物著”的那種“對于物的泰然任之”、以及“對神秘的虛懷敞開”5的態(tài)度。海德格爾認為共屬一體的這兩者可以給我們提供新的生存根基。6關于海德格爾的所謂“轉向”問題,已經是海學界的老話題了。我們這里只簡要梳理一下海德格爾在關于人道主義的通信即所謂“轉向”的標志性作品中的基本思想,為我們對“時間與
7、存在”問題的論述作個鋪墊。所謂“人道”,就是“要從存在的真理著想,卻不要形而上學意義之下的人道主義?!保?95)7海德格爾這里的所謂“人道”問題實際上就是“以存在之思取代已經終結了的形而上學”之義。海德格爾宣稱:“如果人道主義就是存在主義而且主張薩特所說的這句話:嚴格說來我們在一個其上只有人的平面上”,那么他就肯定不是人道主義,因為“其實若從存在與時間想過來,那就不該那樣說而應該這樣說:嚴格說來我們在一個其上主要有存在的平面上?!保?77-8)對自己的這種聲言,海德格爾有一個很有意思或意義的說明:“對人的本質的一切最高度的人道主義規(guī)定都還不知人的本真的尊嚴。在此種意義之下,存在與時間中的思
8、就是反對人道主義的。但此所謂反對的意思并不是說,存在與時間中的思投到人道的東西的反對方面去了而贊成非人道的東西了,維護了非人道了且貶低人的尊嚴了。那思反人道主義,是因為那人道主義把人的人道放得不夠高。當然人的本質主權決不在于:人是存在者的實體,作為存在者的主體,以便作為存在的掌權者讓存在者的存在著的存在在被稱譽得已經太喧囂了的客觀性中化為烏有。人卻是被存在本身拋入了存在的真理之中的,人這樣地生存著看護存在的真理,以便存在者作為它所是的存在者在存在的光明中現(xiàn)象。人是存在的看護者?!保?74)這是一段非常著名的言論,許多反物化、反異化,直至環(huán)保主義的思想者都在其中找到了共鳴。海德格爾的“轉向”特
9、別明確的一點就在于他以這種觀點去重新審視存在與時間:“在存在與時間中談到哲學的一切追問都要回到生存中去。但生存在此并不是我思之現(xiàn)實性。生存也不只是許多共同而又相互起作用并即如此回到自己本身上來的主體之現(xiàn)實性。Eksistenz和一切existentia與existence都根本不同,它是出竅狀態(tài)的居于存在的近處。生存是看護者,這就是為存在而煩的煩?!保?86)確實,即便在存在與時間時期,作為組建生存統(tǒng)一性的“煩”也不是關涉作為一個存在者的生存的。這在似乎更具“現(xiàn)實性”的“世界”概念中更可以表明這種宗旨是存在而非存在者的基本思想。因為,作為世界的“世在在世這個規(guī)定中的意思根本不是一個存在者,也
10、不是一個存在者的范圍,而是存在的敞開狀態(tài)?!边@是理解海德格爾“世界”概念的關鍵,一句話,世界就是此在的展開狀態(tài)。因此,海德格爾的“轉向”的關鍵含義不是從存在者到存在(這是開端時就已經確定的。而且,對于“不帶存在者而思存在”,海德格爾的解釋是:這是“不顧那種根據存在者來論證存在的做法而思存在”的縮寫。并不表明與存在者的關聯(lián)對存在來說是無關緊要的。(頁697),或從存在者的存在到存在本身(這只是轉向的表征),而在于這樣一個說法:是存在為其自身而把人的本質“拋”到“煩”中去的。(頁392)換句話說,就是“并非基于生存,倒是生存的本質是在生存狀態(tài)的出竅狀態(tài)上出自存在真理的本質?!保?76)這里有兩個
11、意思:一是重新規(guī)定了所謂“本真狀態(tài)”,孤獨個體的英雄主義的主體性潛在取向沒有了,只有“作為生存的出竅狀態(tài)的這一度的存在”、即只有以存在為根基和歸宿才是人的本真狀態(tài);二是存在本身具有了自身運作的能力,不僅不再需要借助于此在,反倒是此在要奠基在存在上,存在是主動的,此在倒稱為被動的看護者(實際上,“看護”的必要及其主動性含義恰是針對不那么持守著自身被動性的現(xiàn)實此在的)。這種主動性準確地說就是源始的發(fā)生性本身,“它”“給出” 一切。這就是后期海德格爾的es gibt一詞所要表達的思想。關于這個詞,海德格爾說,“用il y a(即法語的“有”,相當于英語的there is)去譯es gibt是不準確的
12、?!保?78)反過來,海德格爾倒是提到,“對于蘭波詩中的這個il y a的合乎實情的翻譯或許是德文中的Es ist”。(頁705)海德格爾在這里要表達的意思是:不論是il y a還是es ist,不僅所表達出的往往是存在者,而非es gibt所要表達的存在本身,更主要的是沒有了“給出”(gibt)這樣的動態(tài)意義;而且“它”(es)由此也被遮蔽了。這更不當,因為,究而言之,es gibt中的這個“它”(das Es)就是本有(das Ereignis)(頁690)。二、在場(Anwesenheit):本有的運作下面,我們就圍繞海德格爾后期在時間性這個論域中最重要的一次演講“時間與存在”討論這個
13、源始的發(fā)生。因為“演講的整個思路是從本有方面來規(guī)定存在”(頁695),它“重演了海德格爾的從存在與時間到后來的本有之說的思想的運動和轉變?!保?91)在存在與時間中對時間的闡釋僅僅局限于此在的時間性(即綻出性的時間),而沒有提到存在本身的時間性。而且,時間雖然是被作為“存在”的先驗境域,但畢竟仍然是“以先驗的問題方式”,所以就“必然在某種程度上還說著形而上學的語言”。于是,“存在者的存在”是被思考和把捉了,但是“在存在之一切顯示中的存在之真理本身從未達乎語言而表達出來,而是被遺忘了。因此,存在與時間的基本經驗乃是存在之被遺忘狀態(tài)?!?可以看出來,正是“先驗性”(表現(xiàn)為“存在之規(guī)定的籌劃領域”
14、。頁691)的“問題域”阻礙了“存在之思”的進路。時間必須回復到存在本身上來。(以后我們會看到,這非常類似于列維納斯對自己整體與無限的反思。)可是,海德格爾又認為,即使是在存在與時間中,時間也已然是在“關聯(lián)于無蔽(aletheia)并且是從希臘的在場(ousia)方面被思考的。”因此,可以說,“在場”、“無蔽”是海德格爾一而貫之的對“時間性“闡釋。而且存在與時間的那種“存在之不被思”狀態(tài)又被海德格爾理解為“存在之自行遮蔽”,從而是“作為其獨有體現(xiàn)”而被歸屬于“存在之澄明”?!按嬖谂c時間中的時間的含義:指明存在的澄明?!被蛘哒f,存在與時間致力于以此在之時間性為通路,去尋求一種使作為在場的存在得以
15、呈現(xiàn)的、又是自行給出的那種時間,于是,時間性就是存在本身遮蔽-去蔽的運作過程。時間就是存在的意義(前期),是存在之真理(后期)的先行詞(頁691)。關于“在場的優(yōu)先地位”,海德格爾說,存在是“通過時間而被規(guī)定為在場狀態(tài)”的。而從存在者方面來說,“存在乃是有所顯示,有所顯明而又不顯示自身的東西?!睋Q句話說,從在場者的角度來看,“在場自行顯示為讓在場者在場”。這里,關鍵的問題是要“合乎本己地思這種讓在場(Anwesenlassen)”。讓(Lassen)的意思是:釋放到敞開之境中(freigeben ins Offene),這個“讓”所切中的不是在場者,而是在場本身(存在就是這個在場本身,頁691
16、),就是說這里有一“離”一“進”兩個方向,當在場者呈現(xiàn)時,存在隱去;但同時,在場者的這一顯示本身也就是存在的顯出、“居有”的成就。此處,隱去就是顯出,顯出就是隱去。伽達默爾清晰地將此表述為:“海德格爾談到存在的澄明,首先指存在者在其無蔽狀態(tài)中被揭示的境界。存在者出現(xiàn)于它們的此在的此 之中,這明顯地是以使這樣一個此能夠出場的開放境界為前提的。同樣地,這一境界若沒有存在者在它之中顯現(xiàn)自身,也不會存在,即沒有一個開放性所占有的開放之場所。這種關系無疑是很特殊的。而更令人驚奇的是,只是在存在者的這種自我顯現(xiàn)的此之中,存在的遮蔽狀態(tài)才會首先表現(xiàn)出來。要知道,正是這一 此的開放性才讓正確的知識成為可能的。
17、來自無蔽狀態(tài)的存在者為了那個保持著自己的東西而呈現(xiàn)自己。然而,這并不是一個任意的揭示行為,通過這一褫奪行為將某物從遮蔽狀態(tài)中拔出來。相反,只有揭示與遮蔽是存在本身的事件這一事實,才使這一切成為可能?!?海德格爾明確“從早期的西方-歐洲直到今天,存在指的都是諸如在場(Anwesen)這樣的東西?!庇忠驗閺脑趫觥⒃趫鰻顟B(tài)中就可以顯露出當前(Gegenwart),而當前與過去、將來一起構成時間,于是,“存在通過時間而被規(guī)定為在場狀態(tài)”。存在在場當前時間,首尾于是相連接。但存在不是存在者,所以就不是在時間中并隨時間一道流逝的東西,在這個意義上,存在不是時間性的東西、即“在時間之流中消逝的東西”。同樣,
18、時間也不是這種存在者,因為它自身的流逝本身就表明了自身的在場,“當時間一直在流逝的時候,時間就作為時間而留存(Bleiben)。留存意味著:不消逝,也就是在場?!庇谑牵瑫r間在場存在,首尾相連接。因此,存在與時間相互規(guī)定。吾注:實際上,可以發(fā)現(xiàn)中間是缺了“當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存在與時間的相關只是因為它們的“在場”,也就是顯現(xiàn)。“過去-當前-將來”這種意義上的時間性在此是不必要的,或者說,一開始就被括出去了。然后,海德格爾在“就其中隱蔽著某種不可忽視的、關涉某種決定性的東西”的意義上,將二者的交互規(guī)定叫做“事情”、“思的事情”(die Sache des Denkens)。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用的事情就是作
19、為現(xiàn)象學口號的“面向事情本身”中的那個“事情”。于是,“存在與時間”作為一個事情整體成為現(xiàn)象學的看的對象。而按照海德格爾對現(xiàn)象學的理解,對這個事情的現(xiàn)象學的看就是要看二者是如何自行生發(fā)的。而如果“存在”是被用于存在者的,那么,就不能用于“存在”和“時間”本身, 本來可以用于存在自身,可以說:存在存在著。而海德格爾這里沒有用,說明他仍然要回到存在與存在者的差異這一源頭,并將要在另一個理路上前行。于是,就有“我們不說:存在存在,時間存在,而是說:有存在(Es gibt Sein)和有時間”,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從此,如何“給出”(gibt),“誰”(es)給出就成為海德格爾思想的主題。從此本有出發(fā)
20、重新關照存在,海德格爾就不再是如其早期從“解蔽”的意義上來描述作為在場的存在了,當然也就更不在意所謂現(xiàn)成在手狀態(tài)與上手狀態(tài)的區(qū)分了,因為“上手狀態(tài)和現(xiàn)成狀態(tài)都是在場的方式”(頁668)。海德格爾仍然承認,“在存在的解蔽之始,就思了存在”(雖然后來只是被在存在者方面被思為存在,并且被置入一個概念中),但是此存在所呈現(xiàn)的在場,顯現(xiàn)的只是起統(tǒng)一作用的一、邏各斯、實體、現(xiàn)實等,一句話“對象性”,直至尼采的在“相同者”的永恒輪回中的意志。而沒有思及“不在場”和不僅是“它存在”的“ 它能”,因而就遮蔽了在“莽蒼之境”(das Unheimliche)意義上的“在場”,也就是遮蔽了與“不在場”對反運作的那種
21、“在場”。這種動態(tài)意義上的在場,就是海德格爾的有、它給出(es gibt)。從這個角度再次返觀思想史,海德格爾便有了新的說法:“在西方思想之初,存在就被思了,但是有本身并未被思”。因為“有為了它所給出的贈禮而恬然不居所成”,從作為在場的存在的角度,“有”就只能展現(xiàn)為“克制、抑制、不居”等意義;從“有”的角度看,這就是存在的天命。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天命不是從此在的歷史性,也不能從后者通達前者。海德格爾說,正相反,“那些作為人而突現(xiàn)出來的東西恰恰是從我們在這里要思的東西中得到規(guī)定的”,人是被在場關涉的,而不是相反?!凹偃缛瞬皇菑挠性趫鰻顟B(tài)而來的贈禮的永恒的接受者,在贈禮中獲得的達不到人,那么,人就
22、被排斥在有在場的范圍之外了,這樣人便不是人了。”(頁674)于是,隨著對“在場”的全新的(或更本真的)理解,作為在場的存在就有了更大的視域,確切地說存在自身有了超越自身的地平線作為其境域的本有;同樣地,也是從“在場”角度被規(guī)定的時間,也必然同時隨著與此在的脫離而有其更本真的展現(xiàn)??傊?,要“著眼于關于存在所言說的東西來探討時間的本性?!保?72)實際上,“在場狀態(tài)”就是“當前”意義上的“時間”,“作為在場狀態(tài)上的當前與所有屬于這一當前的東西就可以叫做本真的時間”。(頁673)或者說,時間就是“從作為在場狀態(tài)的當前的那里本真地顯現(xiàn)的東西?!保?74)因為是“在場狀態(tài)”規(guī)定了作為“在場”和“讓在
23、場”的存在,所以,也可以說,這里又是從時間來規(guī)定存在。事實上,對于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一直都是相互規(guī)定的。這里的關鍵又是在場、或本真的當前,它不僅是“持續(xù)”,更是“逗留”(das Weilen)和棲留(Verweilen)。(頁673)當與作為贈禮的接受者的人相關涉時,“當前”就叫做“面向我們而停留”,實際上,這也就是“對象”(Gegenstand),于是,“對象”就成為本有運作的一種顯現(xiàn)。但實際上,人們總是被一種當下在場著的東西關涉著,而沒有本真地注意到在場本身,更不用說那種實際上始終與我們相關涉的“不在場”了。值得注意的是,海德格爾在這里重新引進了“曾在”(Gewesen)和“將來”(Zu
24、-Kunft),似乎是把新異的“不在場”重新又回落于曾在-當前-將來的三維時間模式。但關鍵的一點是,此時的時間不再是如存在與時間中所論是回落-通達自我并因此才有在場本身的達成,而是“它在自身中就是一種達到”并因此才“通達我們”(頁675)。就是說將來、曾在和當前是“相互達到”的所謂“維度”就是“通達”、即“澄明著的到達”(頁676),并因此具有它們“本己的”“統(tǒng)一性”、即“時間”,海德格爾把它稱為“本真時間的三維統(tǒng)一性,即各自本己地在場的達到的三個相互嬉戲(與相互傳送Zuspiel是不是同一個詞?)的方式”(頁677)。這是一種“展開”,或者說“它給出空間”海德格爾把時期(Zeitraum)一
25、詞斷為時-空(Zeit-Raum),并由此說明這種本真的時間是前空間的(vor-raumlich)。實際上,不僅給出空間,也給出相互嬉戲中到達的三維時間,在這種“給出”的描述中似乎憑空又給三維的時-空增加的一個維度(一個“通達”),海德格爾就是把這種本真的時間叫做“四維”的。但是這個“四”實際上是最為在先的,它使曾在、當前和將來這三維“澄明著分開”,而同時它是以一種“把它們保持在切近”的方式使三維統(tǒng)一,但更關鍵是這種“接近著的切近”(die naehernde Naehe)不僅保持了時-空的敞開,更是以“拒絕著-扣留著”的方式給出時間的。我們可以看到這實際上又是澄明-遮蔽的雙重運作。于是,就如
26、同只有接受了作為在場的存在的贈禮的人才是人,時間也不是人給出的,恰恰相反,“只有當人站在三維的達到之內,并且忍受那個規(guī)定著此種達到的拒絕著-扣留著的切近,人才能是人。”(頁678)但是,如同“有”(es gibt)存在一樣,也是“有”(es gibt)時間,就是說這種本真的時間雖然是“一種多重在場的澄明的達到領域”(頁679),但畢竟仍然是在場。而給出(gibt)的那個它(es)卻是“不在場的在場”。于是,時間雖然一度幾乎被描述為含有“它”的“給出”、即含有第四維(或第一維)的時間,但是最終還是成為那個“它”即“本有”運作的一種法相,以同一于存在的方式消失在探究“在場”真義本有運作的路途之中??偠?/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療集團用藥管理辦法
- 消費者行為分析與教育方案設計
- 編碼安全評估方法-洞察及研究
- 廈門行政執(zhí)法管理辦法
- 任務驅動活動對素養(yǎng)提升的影響與策略
- 醫(yī)療通信安全管理辦法
- 學科交叉研究面臨的挑戰(zhàn)與解決路徑
- 國有企業(yè)中介服務機構選聘流程與標準
- 農業(yè)綜合資金管理辦法
- 城鄉(xiāng)融合:礦山生態(tài)修復規(guī)劃策略研究
- 2024年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深入探索
- 造謠法律聲明書范本
- (完整word版)高中英語3500詞匯表
- 輸變電工程檔案管理歸檔要求
- SYB創(chuàng)業(yè)培訓游戲模塊2課件
- 獸醫(yī)傳染病學(山東聯(lián)盟)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jié)測試2023年青島農業(yè)大學
- 腸系膜脈管系統(tǒng)腫瘤的診斷
- 爆破工程技考核試卷
- 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guī)范
- GB 18068-2000水泥廠衛(wèi)生防護距離標準
- 教師調動登記表(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