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眾顆粒預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_第1頁
芪眾顆粒預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_第2頁
芪眾顆粒預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_第3頁
芪眾顆粒預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芪眾顆粒預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觀察芪眾顆粒對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作用?!痉椒ā繉?49例老年病人隨機分為芪眾顆粒組(A組)50例、玉屏風顆粒組(B組)49例、空白對照組(C組)50例。A、B 2組連續(xù)服藥7 d,C組不采用任何干預方法。觀察時間為2周,主要觀察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以及不同時間點癥狀體征積分變化,同時采用二項分類Logistic回歸法分析與發(fā)病的相關性?!窘Y果】(1)A、B、C 3組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例數分別為1例(2?00%)、2例(4?08%)、11例(22?00%),AC、BC 2組間

2、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2)A、B 2組癥狀體征積分呈下降趨勢,在第7天、第14天,A組積分均數均較B組低,B組積分均數均較C組低。A組癥狀體征積分的改善優(yōu)于B組,B組癥狀體征積分的改善優(yōu)于C組。(3)對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有顯著性意義的變量是:畏寒怕冷,自汗。而?音、腰酸、納差OR值均大于1,可看作危險因素。芪眾顆粒、玉屏風顆粒2種藥物均為保護因素,玉屏風顆粒的發(fā)病危險是芪眾顆粒的4?33倍?!窘Y論】芪眾顆粒能有效預防老年病人上呼吸道感染且用藥安全。 【關鍵詞】  芪眾顆粒/治療應用;上呼吸道感染/中藥療法;上呼吸道感染/預防與控制;老年人 上呼吸道感染(uppe

3、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多發(fā)病。老年人由于其全身各臟器功能的衰退,免疫力下降,合并有心肺腦血管基礎疾病,常容易發(fā)生呼吸道急性感染。芪眾顆粒是依據名老中醫(yī)顏德馨教授在經典方玉屏風散的基礎上,根據流行性感冒的發(fā)病特點和病因病機進行辨證論治、加減化裁研制而成的中藥復方制劑。為進一步探討芪眾顆粒對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作用,本研究共治療觀察50例患者,并與49例玉屏風顆粒組和50例空白對照組進行比較?,F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1?1?1病例收集選取2007年1月2008年1月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曙光醫(yī)院的住院、門診老

4、年病人共149例。 1?1?2納入標準年齡>65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易感人群:易患感冒的氣虛體質;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長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體虛人群:病后、手術后、產后等身體虛弱者。 1?1?3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肺、腎基礎疾病者;己存在呼吸道感染者;建立人工氣道者;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1?4剔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違背試驗方案,無法判定療效;失訪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定。    1?2試驗設計方法本試驗采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全部病例均符合納入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49例患者隨機分

5、為芪眾顆粒組(A組)50例,玉屏風顆粒組(B組)49例,空白對照組(C組)50例。 1?3干預措施 1?3?1A組芪眾顆粒(由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yī)院研制),每天2次,每次1包,餐前約30 min口服,觀察期間禁止服用其他預防藥物或采用任何預防方法,連續(xù)服藥7 d。 1?3?2B組玉屏風顆粒劑(由上海雷允上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每天2次,每次1包(5 g/包),開水沖服,禁止服用其他預防藥物或采用任何預防方法,連續(xù)服藥7 d。 2010年第27卷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蘇中昊,等.芪眾顆粒預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第1期1?3?3C組觀察期間,禁止服用任何預防藥物或采用任何預防方法。 1?4觀察

6、指標 1?4?1一般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聯系電話,現住址,隨機號,所在組別,門診或住院號,診斷及主要基礎疾病,所有觀察項目記入專用登記表。 1?4?2生命體征試驗期間測定體溫,脈搏,呼吸,心率。 1?4?3安全性指標試驗當天及試驗結束測定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指標。 1?4?4病史回顧(1)詳細記錄受試者基礎疾病及本次入院的原因。(2)記錄患者既往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次數:無發(fā)病(0級),平均每月發(fā)病1次(I級),平均每月發(fā)病12次(II級),平均每月發(fā)病2次(III級)。(3)記錄患者既往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病程:無發(fā)病(0級),每次發(fā)病5天(I級),每次發(fā)病510 d(II級),每次發(fā)病

7、10 d(III級)。 1?4?5中醫(yī)證候類型判定試驗前依照上海市中醫(yī)病證診療常規(guī)1中有關虛勞病的中醫(yī)證候分型對觀察對象進行證候判定,分為以下6種證型:脾肺氣虛,心脾兩虛,肺腎陰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心腎陽虛。 1?4?6主要癥狀體征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根據中醫(yī)計量診斷方法,從肺脾氣虛證候2中篩選出有特征意義的乏力、自汗、惡風、畏寒怕冷、頭暈、納差等癥狀為主要指標,按照有無分2個等級(無記0分、有記2分),以噴嚏、鼻塞流涕、盜汗、?音、發(fā)熱、咳嗽、咽痛、痰、口干、呼吸困難、頭痛、便秘、腰酸、耳鳴等癥狀和體征為次要指標,依據有無分2個等級(無記0分、有記1分),并根據舌象、脈象進行參考辨證。于試驗

8、當天、第7天及第14天時對上述癥狀和體征逐一調查登記,采集資料,確定癥狀和體征積分。 1?4?7臨床用藥情況記錄包括是否用藥,用藥種類、劑量、數量、天數、方法。 1?4?8不良事件觀察記錄試驗結束后對不良事件按肯定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可能無關、肯定無關等5級判定標準評定與試驗藥物的關系。    1?5觀察時間點觀察時間為2周,主要癥狀體征分別設試驗當天、第7天、第14天3個觀察點,安全性檢查于試驗當天、第7天各1次,病史回顧與中醫(yī)證候類型判定于試驗當天觀察1次。 1?6療效判定 1?6?1預防感冒效果判定比較3組上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率、發(fā)生時間。上

9、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發(fā)現:定期電話和(或)上門隨訪受試者癥狀和體征,發(fā)現上呼吸道感染可疑病例。根據觀察期間癥狀體征,結合診斷標準進行判斷。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內科學3中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1)有感冒流行接觸史。(2)以局部癥狀為主,全身癥狀可有或不明顯。局部癥狀:噴嚏、鼻塞、流涕,有時咳嗽、咽痛、聲嘶、流淚。全身癥狀: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頭痛頭昏、四肢腰背酸痛。(3)血象:白細胞計數多正?;蚱汀?1?6?2總體療效評價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2002版)。臨床治愈:干預后癥狀體征積分消失。顯效:癥狀體征總積分減少>2/3并<1。有效:癥狀體征總積分減少>1/3并

10、2/3。無效:干預后癥狀體征總積分減少1/3。計算公式為:(干預前總積分-干預后總積分)/干預前總積分×100%。 1?7統(tǒng)計學方法3組數據進行可比性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或多組等級/頻數表秩和檢驗(Kruskal wallis test,K?W),不同時間點的癥狀體征積分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二項分類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數據分析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 2結果 2?1基線資料可比性分析表1、表2結果表明,3組人群性別、年齡、合并疾病,以及3組人群構成比、既往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病程、既往發(fā)病次數等,經R×C卡方檢驗,各組間差異均無

11、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3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疾病比較表23組人群構成比、既往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病程、既往發(fā)病次數比較 2?2證型分布比較見表3。3組證型分布比較經R×C卡方檢驗,差異無顯著性意義(2=0?809,P>0?05),具有可比性。排前3位的證型依次為:脾肺氣虛(62?42%)、脾腎陽虛(17?45%)、心脾兩虛(6?71%)。表33組證型分布比較 2?33組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和發(fā)生時間比較表4結果表明,A、B、C 3組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例數分別為1例(2?00%)、2例(4?08%)和11例(22?00%),3組間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比較,經f

12、isher確切概率法分析結果表明,AC、BC 2組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A、B 2組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均低于C組。3組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生時間,A組1例發(fā)生在第7天,B組2例發(fā)生在第7天,C組8例發(fā)生在第7天,3例發(fā)生在第14天。表43組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和發(fā)生時間比較    2?4不同時點間的癥狀體征積分變化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法分析3組癥狀體征積分變化與不同時間點(試驗當天、第7天、第14天)的關系。Mauchly?s球形檢驗結果:P>0?05,滿足球形假設。表5結果表明,干預前后癥狀體征積分差異有顯著性意義(F=103?4,P

13、<0?01)。各時間點與各組存在交互作用(F=20?067,P<0?01),說明癥狀體征積分有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并且時間因素的作用隨著分組的不同而不同,各組間癥狀體征積分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 干預后A、B 2組癥狀體征積分也呈下降趨勢(見圖1)。從圖1可直觀看出,與C組相比,隨時間變化A、B組癥狀體征積分均數呈下降趨勢。在第7天、第14天,A組積分均數均較B組低,B組積分均數均較C組低。表明A組在第7天、第14天癥狀體征積分的改善優(yōu)于B組,B組在第7天、第14天癥狀體征積分的改善優(yōu)于C組。表6結果表明,時間點1與2,1與3,2與3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14、;0?01)。表5時間因素、時間因素與分組因素、分組因素主效應方差分析結果表6不同測定時點間的多重比較 2?5非條件 Logistic回歸分析運用二項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對149例觀察對象進行臨床癥狀、既往發(fā)病、藥物干預與是否發(fā)病的相關性研究,將149例干預對象分為未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與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兩類,通過研究分析結果判斷哪些項目與易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聯系。 以是否發(fā)病為因變量,各項癥狀、既往病程、既往病史、服用藥物為自變量,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變量進入方式:Enter。結果顯示:2=51?955,P<0?01,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對發(fā)病有顯著性意

15、義的變量是:畏寒怕冷,自汗(P<0?05)。多分類變量:A、B組與C組均有差異。?音,腰酸,納差OR值均大于1,可看作危險因素,表明上述癥狀與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生有統(tǒng)計學聯系。OR(A)=0?006,OR(B)=0?026,OR(B)/OR(A)=4?33。說明兩者均為保護因素,芪眾顆粒與玉屏風顆粒相比較,玉屏風顆粒的發(fā)病危險是芪眾顆粒的4?33倍,見表7。表7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 2?6安全性評價兩藥物組均無明顯的肝腎功能損害且三大常規(guī)未見異常。 2?7不良事件觀察記錄研究過程中共發(fā)生不良反應3例,A組2例(其中惡心1例,口干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2/50)。B組1例表現為

16、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4%(1/49)。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2=0?682,P>0?05)。 3討論 芪眾顆粒系全國著名中醫(yī)學家顏德馨教授用于預防流感及病毒性感染的經驗方(由黃芪、貫眾、防風、蒼術、生甘草組成),具有益氣固表、運脾祛濕等功效,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以及老人、兒童、病后等體虛感冒,而且在非典型性肺炎的臨床應用中已獲良效。已有研究5表明,芪眾顆粒能提高大鼠白細胞介素?2(IL?2)和干擾素?(IFN?)水平,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可能是通過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或干擾病毒免疫病理等途徑達到預防流感的目的。    素問

17、?刺法論篇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每遇氣候突變或氣節(jié)交變、寒暖失常之時,風邪濕濁病邪淫行而侵襲機體。若正氣充盛,表衛(wèi)固密,則病邪可拒之于外。若體弱氣虛,表衛(wèi)不固,則病邪入侵而發(fā)病。芪眾顆粒方中以黃芪為主藥,用其補氣升陽、益氣固表之力,使氣充而表衛(wèi)固密,不易使外邪侵襲,御邪于外。由于風邪濕濁病邪常經口鼻而入,在病邪肆虐之時,雖衛(wèi)表固密而不能侵襲肌膚,也難免病邪入侵,故用清熱解毒且有抗病毒之功效的貫眾以抗邪毒。風邪襲表,理當祛之,然腠理疏松之人,發(fā)汗又慮其傷表,故佐以少量甘溫不燥且藥性緩和之防風走表而祛風邪,因其乃“風藥之潤劑”,且與擅長補氣固表之黃芪相伍,黃芪得防風,則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

18、芪,則祛邪而不傷正,二藥配伍,使風邪祛而又不傷表,腠理密固又不留邪,其與貫眾相合,共奏祛邪之功,此兩藥與黃芪相伍,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目的,是為臣藥。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則氣充血活,但脾為中土,喜燥惡濕,易受濕困而乏運,故以蒼術燥濕運脾,使?jié)袢テ⒔?以發(fā)揮黃芪之益氣升陽作用,無論內生之濕還是外受之濕,皆以蒼術燥之,故為佐藥。甘草既能助黃芪之補氣,又能助貫眾之解毒,且能調和其他四藥的甘、辛、溫、涼諸性味,還能緩和蒼術之性燥,具有調和、協(xié)助作用,故為使藥。諸藥合同,共奏益氣固表、祛風勝濕之功,為防御外邪之妙方。 芪眾顆粒與玉屏風顆粒的異同在于:兩方均有益氣固表、健脾作用,但本方中蒼術替白術,以強化燥濕運脾、化濁辟穢功效,因時行感冒多挾濕濁,其病因多為穢濁之戾氣,故用蒼術更為貼妥。在應用防風基礎上,本方加用清熱解毒、辟穢抗病毒之貫眾,以加強防治時行感冒的作用,因貫眾有小毒,且方中寒溫藥物并用,故加入甘草以解貫眾之毒,并調和諸藥。 本研究結果顯示,芪眾顆粒在改善老年患者的癥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