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勸學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勸學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勸學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勸學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勸學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匯。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 (2)掌握朗讀、背誦的技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荀子的勸學,了解學習的意義態(tài)度和方法,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和良好的品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啟迪?!窘虒W重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fù)論證的特點

2、,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緦W情分析】 基礎(chǔ)版第五單元主要學習古代散文欣賞,學生通過初中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對這一類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課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這些論證方法對學生學習寫議論文有很大的幫助。 【學法指導(dǎo)】 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內(nèi)容,并注意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串講法、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jié)合?!窘虒W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課

3、時目標】 1.作者、作品簡介,釋題: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結(jié)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并讓學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論證方法。 【課時重難點】 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思路,學習論證方法 。 一、 課文導(dǎo)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是否總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頭看書,但是效果不佳;上課真的是認真聽講了,也覺得聽懂了,但是一做題就不會了;認真努力地學習了,付出了,可考試總是成績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對現(xiàn)實中的自己又總是有些無奈。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泰山不

4、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闭f的是任何淵博的知識、精深的學問,無不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與荀子勸學中的一些觀點不謀而合。今天,讓我們走進荀子,走進他的勸學,希望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幫助我們走出困惑,給我們指明一條前行的路。 二、學生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一)整體感知課文: 1.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學習的意義:提高和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4.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積累、堅持、專一。(二)有關(guān)荀子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

5、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三)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 (四)正音 

6、60;     (學生根據(jù)導(dǎo)學案中的字音,上講臺寫出答案)  木直中(zhòng)繩        輮(róu )以為輪      雖有(yòu )槁(go)暴(pù)   金就礪( lì)則利          參?。?/p>

7、sn)(xng)        知(zhì)明而行無過   須臾(x   )(  yú )     跂( qì )          彰(zhng)    輿(  yú 

8、)馬             生(   xìng  )非異        跬( ku   )步   騏驥( qí  )(   jì)     

9、0;駑馬(  nú )              鍥(qiè   )而不舍   朽木不折(  zhé  )        鏤 ( lòu  )   螯(

10、0; áo )     蛇鱔( shàn  ) (五)找出通假字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11、           “有”通“又” 再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4.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

12、160;               “輮”通“煣”,使彎曲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并結(jié)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結(jié)構(gòu)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論據(jù):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學習的作用(拓展自己)  論證: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注重積累,貴在堅持,用心專一)四、根據(jù)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的論證方法 明確: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 

13、第一段: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從論證方法來看,屬于比喻論證。 第二段:是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論述學習的作用。  第三段: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且中心論點一直貫穿其中。 四、課堂小結(jié):  本文論點鮮明,論證層次清晰,正反兩個方面比喻的論證方法靈活生動,結(jié)構(gòu)非常明了。另外本文的語句整散結(jié)合,語勢鏗鏘有力,邏輯嚴密,雄辯而富有說服力。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結(jié)合課文注釋,做相關(guān)練習,并對文中的文言知識進行歸納(文言實詞,虛詞,古今異義字,特殊文言句式) 六、板書設(shè)計  七、教學反思:第

14、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分析本文的寫作技巧。 2.掌握文言知識(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課時重難點】 1.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分析本文的寫作技巧。 2.掌握文言知識(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一、學生朗誦課文,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引導(dǎo)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jié)。)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論點的?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15、#160;2.本文的寫作技巧是什么(即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學生討論回答后小結(jié): 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點。 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二、講解文言知識 1.古今異義 (1)金就礪則利 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的簡稱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三次,多次  &#

16、160;           今義:參加,加入 (3)聲非加疾也       古義:強                    今義:疾病 (4)假輿馬者     

17、;  古義:借助,利用              今義:不真實 (5)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蟹腳                    今義:兩個膝蓋著地的一種姿勢

18、60;(6)用心一也       古義:因為                    今義:使用 2.詞類活用 (1)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2)名詞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3)名詞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4)形容詞

19、用作動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3.特殊句式(學生口譯,教師重點點撥翻譯注意點) (l)判斷句 青,取之于藍 冰,水為之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海”中“無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4.名句翻譯(將名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將之翻譯出來)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譯: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結(jié)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