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性貧瘠土壤培肥改良技術規(guī)程.doc_第1頁
砂性貧瘠土壤培肥改良技術規(guī)程.doc_第2頁
砂性貧瘠土壤培肥改良技術規(guī)程.doc_第3頁
砂性貧瘠土壤培肥改良技術規(guī)程.doc_第4頁
砂性貧瘠土壤培肥改良技術規(guī)程.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砂性貧瘠土壤培肥改良技術規(guī)程(暫行)日期:2011-05-03來源:市土肥站土壤室1 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京郊砂性貧瘠農田土壤培肥改良技術方法。本標準適用于京郊各類砂性貧瘠農田的培肥改良。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通過本規(guī)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guī)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NY/T310-1996 全國中低產田類型劃分與改良技術規(guī)范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guī)程3.1砂性貧瘠土壤砂粒含量一般在8成以上,土體松散,無結構,易沉緊,肥力較低的一種土壤。3.2土壤培肥改良針對土壤的不良性狀和障礙因素,采取相應的物理或化學措施,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而采取的技術措施過程。4 培肥改良的途徑4.1 改良質地通過外部或深層引入細質土壤到耕層的方法,降低砂粒比重,達到培肥改良的目的。4.2 提升有機質通過施入各類有機物料的方式增加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學性質,進而培肥改良的目的。4.3 增加地表覆蓋通過增加地表覆蓋物的方式,降低水力和風力侵蝕,保護相對肥沃的耕作土層。4.4選擇科學耕作制度在土壤耕作管理中,選擇合適的耕作方式,避免地力進一步退化和侵蝕加劇。4.5科學施肥通過科學的施肥管理,增加該類土壤的養(yǎng)分供應,改善土壤基礎理化生物肥力特性。5 物理改良法5.1客土改良砂層厚或砂層中無粘性土層時采用客土改良法??屯羴碓纯梢赃x擇耕地附近或其他地方建筑施工地粘質或壤質土壤。實施可根據工程量大小和客土來源條件,選擇全面改良或局部改良。5.1.1全面改良一般大田應在冬閑季節(jié)將砂土表面壓一層510cm的細質壤土或粘土,每畝5000kg左右,壓土時要鋪灑均勻,通過翻耕把土與砂混合,若同時配合有機肥或作物殘體或草料等有機物料施入效果更好。果園一次壓土不宜過厚,以免引起樹勢衰弱。菜田則可選擇作物輪閑期間,進行客土覆壓、耕翻混合改良。5.1.2局部改良受客土來源限制或工程難度限制,可以選擇針對作物根系區(qū)域進行客土改良。一般可在作物種植前,對種植行或種植穴進行客體混合,單位面積用土量可以稍多于全面改良法。對于菜地,可以選擇畦面覆土,耕翻混合改良,耕翻深度不宜過深,大約25公分左右。果園,可以從栽植穴的外緣開始,把根系分布層附近的砂挖出來,換成好土、隨著樹冠擴大,逐年向外換土,直至搗通為止,該種方法特別適宜于幼齡果園。5.2深翻改土砂土的土層中,如果有質地較細的壤土層或粘土層,可以通過深翻把部分壤土層或粘土層翻到土表,經充分風化后,再將土與砂均勻混合,翻土深度可根據翻入時的土量決定,混土時應同時施入有機肥或有機物料,效果更好。6 綠肥培肥改良法6.1綠肥品種適宜北京地區(qū)的綠肥品種一般有:豆科類、禾本科類、十字花科類。如豆科類:白三葉、紫花苜蓿、沙達旺、草木犀、百脈根等;禾本科:鴨茅、無芒雀麥、草地早熟禾、黑麥草等;十字花科類:二月蘭、油菜等。6.2綠肥種植技術6.2.1品種選擇砂性貧瘠土壤種植綠肥的品種應具有耐旱耐貧瘠、抗寒力強的特點。6.2.2種植方式分為凈種、套種和預留行種植三種形式。套種是在玉米天花揚粉期過后開始種植;預留行種植綠肥,一般間隔2米,實行分帶輪茬,一帶養(yǎng)一帶用,做到年年用田,年年養(yǎng)田的形式。6.2.3播種量綠肥播種量應根據品種、不同地勢、土壤條件和播種早遲而定,一般禾本科綠肥每公頃用22.5 kg37.5 kg,豆科綠肥7.5 kg15 kg,十字花科綠肥22.5 kg30.0 kg。6.2.4播種方法綠肥播種以條播或撒播為主,春季適宜條播,秋季適宜撒播。條播的方法是在深耕平整后的土地上,先進行人工刨溝,溝的深度掌握在5厘米左右;由于草的擴張度比較高,條播的行間距離一般為1530厘米。條播也可以使用播種機播種,使用播種機播種方便快捷,但是每畝地要多使用大約1/3的綠肥種子。撒播的方法是在土地平整后用人工或撒播機把種子撒播在地表,然后用耙或人工將土覆蓋在種子上。撒播的時候根據草籽的情況可以適量摻沙,這樣可以起到控制種植密度的作用,也可以減少種子的使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播種完以后澆水一次,不適于大水漫灌,以噴灌、滴灌為佳。6.2.5田間管理在綠肥的生長期需要施肥,每年一到兩次,主要以氮肥為主,采用撒施或葉片噴施的方法都可以。每年施氮肥1020公斤/畝。豆科作物可以少施氮肥,但要適當增加磷肥施用。6.2.6刈割培肥綠肥長成以后,根據生長情況要及時刈割,不能只種不割。在種植當年最初幾個月最好不割,待根扎穩(wěn)、高約30厘米的時候再開始刈割。刈割后草的高度為10cm左右,全年刈割35次,草生長快的刈割次數多,反之則少。刈割下來的草用于覆蓋或翻壓,達到防風固土、調節(jié)土溫、保儲水分和以草肥地目的。7 肥料培肥改良法7.1施肥原則7.1.1就地取材原則砂性貧瘠土壤培肥上宜結合本地肥料資源特點,就地選擇成本低廉的肥料原料,稍加處理即可達到培肥的目的。7.1.2有機無機結合原則不同的肥料品種,由于特性不同,在砂性貧瘠土壤上的培肥改良作用也各不相同。有機肥料所含營養(yǎng)成分較全,肥效穩(wěn)且長,不但可以供給作物,而且可以供給土壤微生物氮、磷、鉀等養(yǎng)分,以及維生素和生長激素等,同時由于其富含有機質,施用對提高砂性貧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強土壤生物酶活性具有重要意義,但其速效養(yǎng)分含量少、肥效遲緩。因此在該類土壤種植作物施肥管理中應在作物需肥旺盛期注意速效化學肥料的短期快速供應,做到有機無機合理搭配,才可以達到樣地和用地相結合的效果。7.1.3連年持續(xù)原則由于砂性貧瘠土壤有機質分解快,養(yǎng)分易于流失,培肥措施和方法一般費時費工,因此應堅持多年連續(xù)培肥,搞好土壤理化性質的逐步持續(xù)改良,才可以實現作物穩(wěn)產高產的目的。7.2肥料選擇與施用7.2.1農家肥的種類與施用技術7.2.1.1農家肥的種類砂性土可以選擇半腐熟、或冷性溫性的農家肥,如豬、牛糞等,能減緩分解速度,延長供肥時間。7.2.1.2農家肥的施用農家肥施用方法主要有撒施、條施、穴施等方式,各有優(yōu)點,農戶可根據情況,靈活運用。當施肥量較多或作物行間距較窄時,宜采用拋撒方式施用,可省時省工,同時能達到全面改良和培肥土壤的效果;當肥料不足或作物行距較寬時,宜采用條施、穴施的集中施肥方式,同樣數量的肥料,比撒施用取得的效果更好。通常有機肥施肥深度1020厘米,施用量為15002000公斤/畝。7.2.2商品有機肥的種類與施用技術7.2.2.1商品有機肥的種類商品有機肥種類主要有:精制有機肥、生物有機肥。精制有機肥是指經過工廠在在特定設施或設備內經過快速加工的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是由特定功能微生物與經過無害化處理、腐熟的有機物料復合而成的肥料。7.2.2.2商品有機肥施用技術商品有機肥一般作底肥施用,也可以用作追肥。在用法上,根據土壤肥力不同推薦量應有所不同,對高肥力砂性土壤(有機質2%),可以控制精制有機肥用量在300500公斤左右/畝;中肥力砂性土壤(有機質1.52.0%)可畝施用1噸精制有機肥;而低肥力砂性貧瘠土壤(有機質1.5%)要強化培肥力度,畝需要精制有機肥約23噸。有機肥做底肥,同時配施少量的氮磷鉀復混肥或磷鉀肥效果會更佳。生物有機肥一般應配合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施用,效果更好。一般的作基肥,大田作物每畝施用40120公斤,在春、秋整地時和農家肥一起施入;經濟作物和設施栽培作物根據當地種植習慣可酌情增加用量。生物有機肥作追肥,與化肥相比,生物有機肥的營養(yǎng)全、肥效長,但生物有機肥的肥效比化肥要慢一點。因此,使用生物有機肥做追肥時應比化肥提前710天,用量可按化肥做追肥的等值投入。7.2.3微生物肥種類與施用技術7.2.3.1微生物肥種類微生物肥是指一類富含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這類肥料的施用可以補充、促進有益微生物群體的繁殖,改善砂性貧瘠土壤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抑制或控制該類土傳病蟲害的發(fā)生。微生物肥料種類很多,按肥料中微生物的種類可分為:細菌肥(根瘤菌肥、固氮、解磷、解鉀菌肥)、放線菌肥(抗生菌肥)、真菌類肥(菌根真菌、霉菌肥,酵母菌肥)、光合細菌肥、復合菌劑肥(酵素菌肥)等。按形態(tài)可分為液態(tài)和固態(tài)。7.2.3.2微生物肥施用技術7.2.3.2.1液體菌劑的施用技術種子施用:播種前將種子浸入1020倍菌劑稀釋液或用稀釋液噴濕,使種子與液態(tài)生物菌劑充分接觸后再播種;或者將菌劑加適量水浸泡種子,撈出晾干,種子露白時播種。幼苗施用:幼苗蘸根可以將液態(tài)菌劑稀釋1020倍,幼苗移栽前把根部浸入液體沾濕后立即取出即可;當幼苗很多時,可將1020倍稀釋液放入噴筒中噴濕根部即可。生長期的施用:在作物生長期內可以進行葉面追肥,把液態(tài)菌劑按要求的倍數稀釋后,選擇陰天無雨的日子或晴天下午以后,均勻噴施在葉子的背面和正面;也可以按1:40100的比例攪勻后按種植行灌根或灌溉果樹根部周圍。7.2.3.2.2固體菌劑的施用方法種子上的施用:播種前將種子用清水或小米湯噴濕,拌入固態(tài)菌劑充分混勻,使所有種子外覆有一層固態(tài)生物肥料時便可播種;或者將固態(tài)菌劑浸泡12小時后,用浸出液浸種。幼苗上的施用:將固態(tài)菌劑稀釋1020倍,幼苗移栽前把根部浸入稀釋液中蘸濕后立即取出即可。拌肥施用:每1000克固態(tài)菌劑與4060公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混合均勻后使用,可做基肥、追肥和育苗肥用。拌土施用:可在作物育苗時,摻入營養(yǎng)土中充分混勻制作營養(yǎng)缽;也可在果樹等苗木移栽前,混入稀泥漿中蘸根。8秸稈還田覆蓋培肥法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制區(qū)砂性貧瘠土壤可以實施秸稈全量還田技術模式,快速增加土壤中有機物料含量、逐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和促進土壤養(yǎng)分的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