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禮儀及用語.doc_第1頁
書信禮儀及用語.doc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書信禮儀及用語書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頭、分行、稱謂、結尾。所謂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稱謂寫于起首頂頭第一行。發(fā)信人的署名在全張信箋的二分之一以下。抬頭是指舊式書信,對年長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分行是為避免雜亂無章而采用的分段陳述。每段開始前空二個字,述及不同內容時分幾段書寫。稱謂,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語。如對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對于長輩用尊前、尊右、前鑒、鈞鑒、侍右;對于平輩用臺啟、大鑒,惠鑒、臺右;對于婦女用懿鑒、慈鑒;對于老師要用函丈、壇席等。現(xiàn)時,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為尊稱,如加上惠鑒,臺鑒,賜鑒,等也未嘗不可。信寫好以后,加上結尾語,俗稱“關門”。有如“敬頌鈞安”、“即問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禮”,以及較古樸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專頌臺安”。另有匆促草率語“匆匆不一”、“草草不盡”、“不盡欲言”、“恕不多寫”等。用于祝福問安的有“順頌大安”、“專此祝好”、“即問近祺”、“此請召綏”等。請教用語有“乞復候教”、“佇候明教”、“盼即賜復”、“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魯迅雜文書信選中,就可找到三十種不同的套語,如:即頌、大安;順頌、健康;此復,即請偏安;專此布達、并問好;專此奉答,并請著安;專此布復,即請久安;敬頌、痊安;此布即頌,曼福不盡;專此布復,順頌時綏;此上,即頌、時綏;此復、即請儷安;專此布達,即請旅安;此布、即請冬安;專此布達、即請冬安;專此布復,即請春安;專此布復,并頌春綏;勿復并頌、儷祉;此復即請儷安;此復,即頌時綏;專此布達,并請春安;專此布復,并頌時綏;專此布達,并請日安;專此布達,即請日安;專此布復,即請日安;專此布復,并請暑安;專此布復,即頌時綏;專此布達,并頌時綏。意思盡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卻根據(jù)書信內容,運用自如,無一雷同。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類:啟事用語用于稱謂語的下面:謹啟者、敬復者。這都是比較客氣的。用于較莊重和尊敬的場合:逕啟者、逕復者。茲托者、敬懇者,為表示有所請求之意。思慕用語多日未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時深景慕。別后想念之情,無時或已。上述種種是用于親戚朋友之間或對未曾見過面的受信人的用語。問候語要注意親切感人,忌浮泛虛華。如久未箋候,想近狀佳吉。近況如何?至以為念!病體諒已康復?敬致深切慰問之忱。祝福語諸事順遂,貴體康泰。欣慰語高興得很,欣慰無已。不勝欣慰,無任歡忻。抱歉語抱歉之至。歉疚殊深。至感不安、慚愧得很。請求語倘蒙照拂,銘感無已。如承俯允,無任感荷。尚乞原諒,至希查照。至祈召收,即請哂納。請給予批評和指教。務請沒法。訪謁語某日某時當前來聆教。日昨走訪,適逢公出,未晤為悵。邀約語茲有要事面談,務請撥冗來舍一敘為荷!星期日有閑,尚祈至敝處一談。定于某日某時在某地召開會議,務祈準時出席為荷!饋贈語謹具聘儀,略申微忱。附上薄儀,聊表微意。薄具菲儀,用伸賀忱。附奉某物,藉壯行色。盼禱語無任盼禱。是所至盼。不勝企望。接信語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禮,敬悉種切。交涉語請即答復,勿再延宕。希速歸還,幸勿再誤。聲用語未經本人同意,自屬無效。如幾日內未見復函,即作同意論。上述僅作參考,如用在恰到好處,就會避免俗套,為書信潤色。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對自已父母的尊稱。考妣:指父母,一般情況,在生叫父母,死后叫考妣。泰山、泰水:舊時對岳父、岳母的尊稱。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稱。家兄、舍妹:對自已兄妹的雅稱。令郎:舊時對別人兒子的敬稱。東床:舊時對女婿的雅稱。內室、內人、拙荊:舊時丈夫對妻子的稱謂。夫婿、郎君:良人:舊時妻子對丈夫的稱謂。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佳偶。兄弟稱昆仲、棠棣、手足。婦女稱巾幗、紅袖。男子稱須眉。老師舊時稱恩師、先生、夫子。學生舊時稱門生、受業(yè)。學校舊時泛稱寒窗,同學稱同窗。對自已舊時的稱愚、鄙人、晚生。夫妻一方亡故叫喪偶。父死后稱先父、先嚴、先考;母死后稱先母、先慈、先妣。同輩加“亡”字,如亡妻、亡妹。書信用語-開頭語惠書敬悉,情意拳拳。接獲手書,快慰莫名。昨得手書,反復讀之。諭書敬讀,不勝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頃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為念。前上一函,諒已入鑒。喜接來函,欣慰無量。頃奉惠函,謹悉一切。頃接手示,如見故人。得書甚慰,千里面目。得書之喜,曠若復面。數(shù)奉手書,熱摯之情,溢于言表。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久未聞消息,唯愿一切康適。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shù)語。-欽佩語奉讀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誨,真解矇矣。大示拜讀,心折殊深。謹蒙悔語,用祛塵惑。大作拜讀,敬佩之至。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久欽鴻才,時懷渴想。德宏才羨,屢屢懷慕。蒙惠書并賜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語分手多日,別來無恙?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別后月余,殊深馳系。一別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盡依依。別后縈思,愁腸日轉。離別情懷,今猶耿耿。別來良久,甚以為懷。近況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復音,念與時積。-問候語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怡!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時欲入夏,愿自珍重。赤日炎炎,萬請珍重。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入秋頓涼,幸自攝衛(wèi)。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自術語敝寓均安,可釋遠念。闔寓無恙,請釋懸念。賤體初安,承問極感。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祝賀語欣聞.,謹寄數(shù)語,聊表祝賀。謹以至誠,恭賀你們.喜聞.,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致歉語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音問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結束語草率書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復,余后再稟。特此致候,不勝依依。臨書倉卒,不盡欲言。謹申數(shù)字,用展寸誠。書不盡意,余言后續(xù)。諸不具陳。謹申微意。請長紙短,不盡依依。言不盡思,再祈珍重。日來事忙,恕不多談。專此奉復辟。手此奉復。敬候回諭。1)書信的格式和用語中國是禮儀之邦,文化歷史悠久,人們相互通信來往,一向注重格式和用語。通信既要講究修辭、文法,又要講究文明禮節(jié)、禮貌。如果能夠熟練使用書信的格式、用語,自然顯得高雅、生動、鮮明,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書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頭、分行、稱謂、結尾。所謂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稱謂寫于起首頂頭第一行。發(fā)信人的署名在全張信箋的二分之一以下。抬頭是指舊式書信,對年長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目前已不太用了。但和一些老先生的來往書信還是十分講究的。分行是在信中為避免雜亂無章而采用的分段陳述。每段開始前空一到二個字,述及不同內容時,分幾段書寫。稱謂,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用語。如對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對于長輩用尊前、尊右、前鑒、鈞鑒、侍右;對于平輩用臺啟、大鑒、惠鑒、臺右;對于婦女用懿鑒簽、慈鑒;對于老師要用函丈、壇席等等。現(xiàn)時多以同志、先生等作為尊稱,如加上惠鑒、臺鑒、賜鑒,也都未嘗不可。當你寫好信以后,應加上結尾語,俗稱“關門”。有如“即問近好”、“敬頌鈞安”、“敬祝健康”,以及較古樸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專頌臺安”。另有匆促草率語“匆匆不一”、“草草不盡”、“不盡欲言”、“恕不多寫”等。用于祝福問安的有“順頌大安”、“專此祝好”、“即問近棋”、“此請召綏”等。請教用語有“乞復候教”、“仁候明教”、“盼中賜教”、“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結尾語要根據(jù)書信內容,運用自如。按書信用語的不同用意,可分以下類別:開頭語喜接來函,不勝歡慰。頃接手示,甚欣甚慰。頃接手示,如見故人。得書之喜,曠若復面。久不通函,至以為念。前上一函,諒已入鑒。頃奉惠函,謹悉一切?;輹聪?,情意拳拳。昨得手書,反復讀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數(shù)奉手書,熱摯之情,溢于言表。棒讀惠書,欣慰無量。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久未聞消息,唯愿一切康適。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shù)語。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頃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種切。思念語分手多日,別來無恙?別后月余,殊深馳系。一別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問,渴望殊深。別后縈思,愁腸日轉。離情別懷,今猶耿耿。故園念切,夢寐神馳。心路咫尺,瞻言甚慨。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鴻雁傳書,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盡依依。相距尚遠,不能聚首。轉托文墨,時通消息。別來良久,甚以為懷。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復音,念與時積。近況若何,念念。握別以來,深感寂寞。久疏問候,多多見諒。何時獲得晤敘機會,不勝企望之至。久疏問候,想必一切佳勝?多日末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時深景慕。欽佩語奉讀大示,向往尤深。大示拜讀,心折殊深。大作拜讀,敬佩之至。久欽鴻才,時懷渴想。德宏才羨,屢屢懷慕。喜接誨教,真解蒙矣。謹蒙誨語,用祛塵惑。頃讀惠書,如聞金玉良言。蒙惠書并賜大著,拜服之至。問候語春寒料峭,善自珍重,春雨霏霏,思緒綿綿,近況如何?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怕!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游?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時欲入夏,愿自保重。赤日炎炎,萬請珍重。炎暑日蒸,千萬珍愛。茲際炎暑,好自為之。盛暑之后,繼以炎秋,務望珍攝為盼。入秋頓涼,幸自攝衛(wèi)。秋色宜人,望養(yǎng)志和神。秋高氣爽,希善自為樂。秋雨綿綿,萬請自愛。秋風蕭蕭,至祈攝衛(wèi)。秋風多厲,為國珍攝。近日天寒,諒已早自衛(wèi)攝。漸入嚴寒,伏維自愛。日來寒威愈烈,伏維福恙躬無。嚴風極冷,請厚自珍愛。近來寒暑不常,懇祈珍重自愛。氣候多變,希自珍衛(wèi)。近來天氣變化無常,請多珍重。值此盛夏之際,未知起居如何,請對身體多加珍重。近日天氣漸漸寒冷,希望你多加保重。問病語大示細讀,尊蒜極念。聞君欠安,甚為懸念。聞病甚念,務請安心靜養(yǎng)。頃聞您臥病數(shù)日,心甚念之。聞您抱恙,不勝懸念。知尊恙復發(fā),甚念甚念。尊恙已有起色,甚以為慰。尊恙愈否?念念。尊蒜大愈否?望珍攝自重。貴體新痊,諸唯珍重。前遇來函,知尊恙已痊可。重病新愈,望多休息。欣聞貴體康復,至為慰藉。自述語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合家老小安好如常,請勿念為要。幸寓中均平善,勿念可也。闔寓無恙,請釋懸念。惟寓中均平善,可請勿念。我微恙已愈,現(xiàn)頑健仍如往日,免念。偶然微恙,幸近已痊愈,希勿念為幸。日前患病,現(xiàn)已復原。賤體初安,承問極感。大示讀悉,獎飾過分,實不敢當。祝賀語欣聞,謹寄數(shù)語,聊表祝賀。謹以至誠,恭賀你們?!毙缆?,匆致上函,誠表賀意。喜聞,由衷快慰,遙祝前程似錦。謹具刀筆書遏,恭賀嘉事吉禮。頃聞喜訊,再祝鴻圖大展。祝新婚忽鳴燕賀;且祝新僖。頃聞吉音,欣逢嘉禮。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勿棄是幸。欣聞足下花燭筵開,奉呈薄禮。謹呈不腆之儀,聊以志喜。得悉你倆有情終成眷屬,至為快慰。欣聞你們喜結良緣,無限欣慰。喜聞足下燕爾新婚,特申祝賀。頃悉你合巹之喜,謹祝幸福,白頭偕老。恭賀你們喜結百年之好。祝生育弄璋之喜,可慶可賀。弄瓦之慶,遙以致賀。聞育祥麟,謹此恭賀。弄璋之喜,符君宿愿,謹以為祝。聞尊夫婦喜添千金,熱忱致賀。謹祝母子平安無蓋,望代致拳拳。祝壽遙祝壽比南山,福如東海。恭賀延年壽千秋。心禱口祝,皆賀高壽。謹祝壽比南山,健康長壽。喜貿福壽雙全,恭祝合家安好,壽星高照。致謝語承蒙關注,特此感謝。承蒙關照,不勝感激。請接受我的謝忱。費神之處,不勝感激,來示讀悉;十分感謝。厚情盛意,應接不遑,切謝切謝。勞神為謝。費神之處,泥首以謝。感荷高情,非言語所能鳴謝。承賜忠言,心感何極。承蒙諄諄忠告,銘感銘感。承蒙見教,獲益甚多。承示誠摯之言,佩其感甚。頃得惠函并照片種種,感謝之至。備荷關照,銘五內。承蒙惠贈,忠心感謝。前承饋贈,傾感不勝。承蒙存問,不勝感謝;如此厚贈,實深惶涑。日前既荷盛錢,復蒙躬送,感謝無既。致歉語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輹严?,因為瑣務,未即奉答為歉。久未通信,甚以為歉。久稽回答,幸原諒之。奉讀惠書,久未作復,甚以為歉;數(shù)奉臺函,未暇修復,抱歉良深。音問久疏,實深歉疚?;輹缛帐盏?,因事紛繁,遲至今日奉復,甚歉。所詢之事,目前尚難奉復。關于之事,一時無以奉聞,歉甚。托付之事,未能盡如人意,尚請多多包涵。前言,因事繁忘卻,歉甚愧甚。雜務纏身,故托付之事延誤至今方作復,歉甚。疏失之處,請少垂寬恕之情。前事有負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前事有逆尊意,不勝慚愧,萬望海涵。致哀語驚悉不幸逝世,不勝哀悼。頃接仆告,不勝傷悼。驚聞作古,家失柱石,悲痛萬分。尊逝世,深致哀悼,尚望節(jié)哀順變。前接日信,知令逝去,為之慘然。逝去,實足哀傷。良友云逝,傷感自多,尚望珍重。聞悉逝世,大出意外,望節(jié)哀釋念。接長逝之耗,凡在相好,無不同深惋惜。驚承訃告,悲悼不已,專函致唁,并慰哀衷。近聞逝世,甚哀悼之。死者已矣,生者懇請多多保重。請托語冒昧干請,惟望幸許。拜托之處,乞費神代辦,不勝感荷。謹布區(qū)區(qū),尚希鑒察,費神相助。所懇之事,若蒙慨允,將不勝感激之至。特瀝寸函布達,祈勿他言推諉。值此情形,望您能盡力相助。茲有,謹祈代為轉交,費神感荷。倘蒙照佛,銘感無已。如承俯允,無任感荷。承諾語但有見示,愿效犬馬。有何要求,請盡早示知,切勿客氣。凡有可效勞之處,自當盡力而為。承囑各事,皆一一照辦,盡請放心。所言之事,當為設法,請釋念。托付之事,時刻不敢忘懷。有蒙見托,敢不盡心盡力。為君效力,由衷所愿,豈有二話?婉辭語托付之事,因,不便應命,祈獲諒解。能力所及,僅此而已。無法奉命,尚希鑒諒。因,故無法遵命,尚乞海涵。所托之事,實非綿力所能及。區(qū)區(qū)苦衷,尚祈鑒有。盛意心領,然非不為也,實不能耳。前信所言,實愛莫能助,容日后再行設法,請諒。無以為之,實非得已,伏乞諒鑒為幸。我情況不明,亦無主張,請自行酌定為盼。所言之事,問題非小,一時殊難決定。所需之款,本當盡力籌借,唯我亦有困難,無以為助,殊深抱歉。蒙惠贈厚物,感謝之至,然實難拜受,尚祈原諒。請教語倘蒙見教,沒齒不忘。如何之處,敬候卓裁。風雨同舟,愿聞明教。倘承不吝賜教,幸甚幸甚。得暇望時賜教言為禱!倘有所聞,尚祈見告,惲資改進,不勝盼禱!如有所得,祈隨時賜示為盼。上述種種,尊意以為如何,請告。所言之事,尚希撥冗見示為幸。今冒昧呈上拙作,若蒙賜以修正,不勝感激。拙作幼稚,懇請大加斧正。尊處若有此類資料,希一查見示為感。商討語厚蒙雅愛,瀝膽直諫。叨在契末,斗膽直陳,伏維良照,不盡縷衷。種種尚須斟酌之處,尊意如何?吾敬先生,尤重真理,故直陳,希諒。微末之言,幸無見闊,不勝大愿。相見以城,請恕不謙。肺俯之語,請恕直言。贈物語寄上薄物若干,尚望笑納為幸。略表賀意,請笑納。微物兩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笑納。茲奉上,聊表祝意,幸祈笑納。所奉禮品雖微不足道,望勿嫌棄。千里鵝毛,聊表寸心。邀約語何日來此,愿得晤談為幸。祈望一會,共敘友情。敬請光臨,若蒙光臨寒舍,當不勝榮幸之至。偶得一佳作,愿與君共賞,懇請光臨。催促語立盼速復。請速示知。萬望從速賜復為要。有暇希即函復為盼。如蒙速復,不勝感激。奉懇之事,乞速復為荷。余不盡言,唯乞速復為盼、上述之事,唯希從速示復。尊意如何,請即示知。結束語專此奉復。手此奉復。敬候回諭。匆此先復,余容后凜。臨書倉卒,不盡欲言。書不盡意,余言后續(xù)。情長紙短,不盡依依。日來事忙,恕不多談。草率書此,祈恕不恭。特此致候,不勝依依。謹申數(shù)字,用展寸誠。諸不具陳,謹申微意。言不盡思,再祈珍重。匆雜書復,見諒。附言語附筆致意。不另。囑代筆問候。夫人小女均此請安。順詢合家安好,不一。(2)書信祝頌問安語同志之間通信,結尾常用“此致敬禮”四字,這樣的用語雖簡明、樸素,但稍嫌簡單。不同界別人士之間的書信,其祝頌問安語應有所區(qū)別,可分為以下各類:1給尊長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敬叩金安,(“金”,貴也)、敬請福安(父母)、謹祝榮壽、恭祝健康長壽(亦可視壽)、敬祝安好、敬祝健康、敬請康安、恭請示安、順叩崇祺(“祺”,系吉祥之意)、虔請崇安、敬請鉤安(“鈞”,重,古制三十斤為鈞)、恭請頤安(“頤”,保養(yǎng))、恭請福綏、(以下對女長輩)恭叩慈安、恭請懿安、敬請坤安、敬請淑安。2給平輩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祝你進步、祝你健康、祝你愉快、祝你成功、祝你安好、祝工作順利;敬頌大安、順頌時綏、即頌時祉、此頌近祺、敬候佳祉、即候日祉、順候起居;順祝曼福不盡、順詢起居健吉、順詢興居安吉、此詢康健精進、順賀行止佳勝、此祝晨祺百益、此間鵬程萬里、順祝萬事如意;敬候坤棋、并頌妝安(女輩);順頌侍安、并頌侍福(為兄、友父母壽致兄、友用)。3給晚輩的書信祝頌問候語有:祝幸福、祝愉快、祝進步、祝健康、祝工作好、望努力學習、順詢近祉、此詢近佳、即問近好、即問日佳。4給知識界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敬請道安、并詢文安;對教師常用即頌教安、恭請教祺;對寫作者,常用順候著安、敬請著福、敬頌撰安、敬請撰祺、即頌著祺、敬請文安、敬請文祺;對編輯,常用肅請編安、即頌編祺;對學生,常用并詢學安、敬問學祺。5給軍商界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謹請勛祺、即頌勛祉(“祉”,意為幸福)、敬問戎安、即頌戎綏;順頌籌安、敬候籌綏、并頌財安、順詢籌祉。6給旅行旅居者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敬請旅安、順請客安、并頌旅祺、順候旅社、此祝行安、謹問游安;此賀旅居多福、此問鵬程萬里。7賀婚的書信祝頌語有:祝儷安、敬候儷安、即頌儷祉、恭賀燕喜、順賀大喜、祝新婚幸??鞓?。8賀年的書信祝頌語有:恭賀新喜、敬賀歲祺、敬賀年僖、順賀新祺、并頌春禧,祝新年快樂。9有關唁喪問病的書信問候語有:敬請禮安、即請衛(wèi)安、順候痊安、祝早日康復。10對全家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恭請闔府康福、祝全家安好。11。四季適用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敬頌春祺、敬頌春安;肅請夏祺、即請夏安、敬候暑安、順候夏祉;謹頌秋安、順問秋祺;敬請冬安、敬頌冬綏。12。對領導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請復示、請指正、請指示、請教正、妥否請批復。(3)書信末的啟稟語對尊長:叩、叩上、叩稟、謹上、敬稟、拜上、百拜、再拜。對平輩:謹啟、手肅、上言、上書、鞠躬、鞠啟、脫帽、敬上、頓首、謹肅、謹復、敬啟、親筆、謹獻(禮信用)。對晚輩:示、字、白、諭、手白、手偷、手泐。慶賀類:叩賀、拜賀、敬賀、恭賀、謹賀、同賀(多人)、序賀。不見面的禮儀:書信發(fā)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謙而敬人為原則,因而要借助于各種禮儀來體現(xiàn)之。當人們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見面,只能將情感訴諸筆墨,托諸郵驛時,禮儀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間,揖讓進退之態(tài)不僅依然可見,而且顯得更為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從而形成了富于中國特色的書信文化。一、書信格式我國的書信史源遠流長,戰(zhàn)國時期樂毅的報燕惠王書、魯仲連的遺燕將書、李斯的諫逐客書等,都已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但先秦兩漢人寫信,形式比較隨便。至遲到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這類文字在魏晉到隋唐之際非常流行,據(jù)隋書-經籍志記載,謝元撰有內外書儀四卷,蔡超撰有書儀二卷。崇文總目稱王宏、王儉、唐瑾,以及唐裴茝、鄭余慶,宋杜有、劉岳尚等都有書儀傳世。此外還有專供夫人、僧侶使用的婦人書儀、僧家書儀等。有學者敦煌文獻中發(fā)現(xiàn)了上百件書儀類文書,比較著名的有鄭余慶書儀、杜友晉書儀等。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我國的書信文化經過歷代的傳承和發(fā)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一封通常意義上的書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愿語、署名。由于收信人年齡、身份的不同,寫信時所使用的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祝愿語等也都有相應的區(qū)別,弄錯了就會貽笑大方,就是失禮。這套語言相當復雜,本文只能略述其梗概。二、敬稱首先我們要談到書信中必須使用的敬稱和謙稱,這是中國書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識,它所要體現(xiàn)的,則是君子自謙而敬人的理念。敬稱是對他人表示尊敬的稱呼。敬稱的方式很多,比較常見的方法之一,是將古代爵稱等轉換成敬稱。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詩-大雅-假樂宜君宜王,此處的君就是指諸侯。后來,君轉化為比較寬泛的敬稱:稱父親為家君,稱已故的祖先為先君,妻子稱丈夫為夫君等等。也可以用作對他人的尊稱,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時至今日,君作為尊稱的用法在日語中依然保留著。古代天子有三公、九卿,公、卿,也都被用作敬稱。如果對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稱為某公,當今中國的知識界還有這種用法。卿用作尊稱,先秦就已出現(xiàn),如荀況(荀子),時人尊稱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此外,侯字原本是指諸侯,梁書-吉翂傳主上知尊侯無罪,此處的尊侯是指對方的父親,這一用法在書信語言中還時有所見。稱呼對方配偶也有相似的做法。古代天子的妃子稱后,諸侯的配偶稱夫人,大夫的配偶稱孺人,士的配偶稱婦人,庶人的配偶稱妻。時下,人們常常把對方的配偶稱為夫人,也是從古代沿襲而來的敬稱。此外,公子,原本指諸侯的庶子,后也用于尊稱對方的兒子,而將對方的女兒稱為女公子。稱呼他人的親戚,一般在稱謂前加令字,如令尊大人、令堂大人、令伯、令叔、令兄、令弟、令妹等。對于他人的孩子也是如此,稱對方的兒子為令郎或令息,女兒為令愛或令媛。也可以在稱謂前加賢字,如賢伉儷(夫婦)、賢喬梓(父子)、賢弟等。舊式書信還往往用臺字來表示尊敬,如臺啟、臺端、臺甫、臺安等。書信中的臺,是三臺的簡稱,三臺是天上的三顆星,古人用來指三公,故也用來當作尊稱。古代臺與臺是兩個字,后來將臺簡化成臺,致使許多人誤以為是一個字,其實不然。所以,給港臺等通行繁體字的地區(qū)的友人寫信,千萬不能將臺甫寫成臺甫,那樣就會貽笑大方。古人行冠禮之后都要取表字,或者還要取雅號。名只有父親和國君才能叫,所以儀禮-士冠禮說: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直呼其名被視為不禮貌的表現(xiàn)。目前,進入近代以來,一般人已經很少再取表字或雅號,但在文人圈中依然有之,因此,在與他們通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以免唐突。此外,與敬稱相呼應,書信中凡涉及對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語,如對方的住宅,要稱府、邸,或者稱潭府,潭是深的意思,潭府,意猶深宅大府,是對對方住宅的美稱,故信末又往往用潭安來表示闔府皆安的祝愿。如果對方有所饋贈,感謝時可稱厚賜、厚贈、厚貺等,以表示看重這份情誼。對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美稱,如果是對方來信,可以稱大函、大翰、惠示、大示、手示、大教;如果是詩文著述,則可稱華章,瑤章;如果是宴請,則要稱盛宴、賜宴等。書信中一般不要出現(xiàn)你、我、他之類的代詞,這也是簡慢或者缺乏文采的表現(xiàn),凡是遇到類似的地方,應該酌情處理。如提及對方時,可以用閣下、仁兄、先生等代替;提及自己時,可以用在下、小弟、晚等代替;提及第三方時,一般可以用彼或者渠表示,渠當?shù)谌朔Q用,始見于三國志-吳志-趙達傳: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三、謙稱謙稱是與敬稱相對的稱謂,一般用于自己或者自己一方。對他人用敬稱,對自己用謙稱,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從先秦文獻可以知道,當時的貴族都有特定的謙稱,如老子說:王侯自稱孤、寡、不谷。孤和寡都是少的意思,王侯稱孤道寡,是謙稱自己德行淺少;谷是善的意思,不谷猶言不善。禮記-曲禮說,諸侯的夫人在天子面前自稱老婦,在別國諸侯面前自稱寡小君,在丈夫面前自稱小童。古人每每用臣妾作為謙稱。古代有男曰臣,女曰妾之語,臣妾的本義,猶后世言奴才。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安書中自稱仆、牛馬走。仆也是奴仆的意思,日本人至今還仆作為第一人稱的謙稱。牛馬走,意思是象牛馬一樣供驅使奔走的人。與此相類似的用法,是謙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賤息等。對自己的父母固然要敬重,但在與他人提及自己的家人時,就不能用敬稱,而要用謙稱,一般是在稱謂之前加一家字,如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或者家君、家嚴;稱自己的母親為家母,或者家慈。如果父母已經去世,則對人要稱先父、先大人、先母。同樣,對他人稱呼自家的其他親戚,也都要加一家字,如家伯、家伯母;家叔、家叔母;家兄、家嫂;對比自己年齡小的,則可以稱舍弟、舍妹等。自稱或者用愚字,如愚弟。對他人稱呼自己的妻子,一定要用謙稱,如內人、內子、拙荊;或者用平稱愛人、太太。常常聽到有人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妻子時說:這是我夫人。這是非常失禮的說法,如前所說,諸侯的元配才能稱為夫人。普通人相交,稱對方配偶為夫人,略有恭維的意思。稱自己的配偶為夫人,就顯得自大,或者是無知。如果向對方有所饋贈,則要用謙語,如菲儀、芹獻、寸志等,意識是說自己的東西微雹不值錢,不過是借以表示小小的心意。希望對方收下禮物,則要說懇請笑納、敬請哂納等,意思是讓對方見笑了。四、提稱語書信一定要用稱謂,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長,還是老師、朋友。稱謂之后,一般要綴以對應的詞語來表達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臺端、臺甫等等,這類詞語稱為提稱語。提稱語與稱謂有對應的關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其中比較常用的有: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用于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尊右、道鑒用于師長:函丈、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史席用于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鑒用于同學:硯右、文幾、臺鑒用于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用于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給父母寫信,膝下一詞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經: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是說人幼年時,時時依于父母膝旁,后來轉為對父母的尊稱。函丈源出于禮記-曲禮,向尊長請教時,要席間函丈,意思是說,彼此的席位之間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長有所指畫;故用作對老師的尊稱。提稱語可以幾個詞疊加使用,如毛澤東致其師符定一(字澄宇)稱: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見尊敬之意。三、思慕語書信的功能之一是溝通彼此地情感,因此,在提稱語之后不直接進入正文,而是要用簡練的文句述說對對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這類文句稱為思慕語。思慕語中使用最多的,是從時令、氣候切入來傾吐思念之情。敦煌文書中有一件十二月相辯文,列舉每月不同的氣候狀況下,可供選用的詞語,如正月初春可以說:孟春猶寒,分心兩處,相憶纏懷。思念往還,恨無交密。二月仲春可以說仲春漸暄,離心抱恨,慰意無由,結友纏懷,恒生戀想。等等。由于有了意境的描述,讀之令人倍感親切。后世書信的思慕語相當豐富,不勝枚舉,比較常用的如:云天在望,心切依馳。相思之切,與日俱增。望風懷想,時切依依。仰望山斗,向往尤深。風雨晦明,時殷企念。寒燈夜雨,殊切依馳。瘦影當窗,懷人倍切。還有一類思慕語是從回憶上次見面的時間及其思念切入的,如:不睹芝儀,瞬又半載。自違芳儀,荏苒數(shù)月。久違大教,想起居佳勝,定符私祈。久疏問候,伏念寶眷平安,闔府康旺。思慕語十分豐富,讀者可以在閱讀書信范文時留心摘錄,以供自己習用。最好是提高的文學素養(yǎng),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真實的情感。四、書信中的平和闕我們先來看一封兒子致父母的家信:父母親大人膝下,謹稟者:男離家后,一路順利,平安抵達學校,可紓廑念。惟思雙親年齒漸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職。伏望訓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務,或有以補乃兄之過。王阿姨家已去看望過,家中老幼平安,囑筆問好。專此謹稟,恭請福安。男某某謹稟某月某日信的開頭父母親大人膝下頂格書寫,下文大多沒有寫到頭就另起一行再寫,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古人但凡在書信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他們的行為時,在書寫方式上一定要有所變化,以表示尊敬。書信的第一行要頂格,高出下面所有的文字一格,稱為雙抬。正文中凡是提及高祖、曾祖、祖、雙親等字樣,或者慈顏、尊體、起居、桑梓、墳壟等與之相關的字樣時,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叫平臺,就是另起一行,與上一行的開頭齊平著再書寫;另一種叫挪抬,就是空兩格或一格書寫。在上面所例舉的這封信件中,凡涉及父母親的詞語如廑念(猶言掛念)、雙親、訓令、福安等,都采取平抬的方式。這種方式至遲在唐代就已經出現(xiàn),敦煌文書中將平抬稱為平,挪抬稱為闕。近代以后,傳統(tǒng)書信中平抬的方式逐漸減少,挪抬則依然普遍使用,今日港臺、韓國、日本文人寫信時還常常用抬的方式表示敬意。五、師生之間的稱謂學生稱呼老師,最普通的是夫子、函丈。以夫子稱呼老師可以追溯到孔子,故后世用來作為對老師的通稱。函丈一詞源于禮記-曲禮上:席間函丈。函是容納的意思,學生與老師講問,彼此之間應該留有一丈左右的距離,以便尊者有所指畫,故可以作為對老師的尊稱。學生自稱自稱生、受業(yè)。詩經中就有把讀書人稱為生的,小雅-常棣說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史記-儒林傳:言禮自魯高堂生。司馬貞索隱:自漢以來,儒者皆號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可見西漢以后,生成為讀書人的通稱。在實際使用上,老師稱呼弟子為張生、李生;學生也自稱生、小生。業(yè)字的本義是木版,古時老師授課,將要講的篇章寫在業(yè)上,禮記-曲禮說請業(yè)則起,意思是說向老師請教問題要起身,因此,學生稱老師為業(yè)師而自稱受業(yè)。一般來說,只要同一時期、在同在一學校生活過的老師和學生,就可以有師生的名分。老師如何稱呼學生,要看彼此在學問上有無直接的授受關系。如果對方是自己正式的學生,并向他傳授過學業(yè),可以稱之為弟。這里的弟是弟子的意思,與兄弟之弟無關,古代師生稱師弟,學生如若見到老師的這種稱呼,千萬不要誤解。如果彼此雖有師生名分,但沒有授過課,則老師一般稱學生為兄,例如,胡適曾任北京大學校長,顧頡剛是北大的學生,彼此有師生的情誼,所以,胡適在給顧頡剛的書信中稱之為兄;再如大家都熟知的,魯迅給許廣平的第一封信中稱廣平兄,許廣平不解其意,回信表示不敢與魯迅兄弟相稱,其實魯迅并沒有稱兄道弟的意思,兄不過是老師對學生輩的最普通的稱呼罷了。老師給學生的書信,落款一般只寫自己的名字。同學之間的稱呼,則可以視進入師門的先后,以學長、學弟、學妹,或者師兄、師弟、師妹相稱。書信往還時,也有用比較雅氣的叫法,稱硯兄之類的。五、祝愿語及署名敬詞兩人見面后,即將分別之時,應該互道珍重。這一禮節(jié)表現(xiàn)在書信中,就是祝愿語和署名啟稟詞。由于輩份、性別、職業(yè)的差別,祝愿詞也有比較嚴格的區(qū)別,比較常用的有:用于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敬叩禔安。用于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用于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誨安。用于平輩:順祝時綏。即問近安。敬祝春祺。用于同學:即頌文祺。順頌臺安。恭候刻安。用于女性:敬頌繡安。即祝壼安。恭請懿安。祝愿詞的主題,是希望對方幸福、平安。上面列舉的祝愿詞中,禔、祉、祺等都是福的同義詞;綏也是平安的意思。明白于此,就可以視需要選擇、搭配使用。需要指出的是,使用祝愿詞切不可混淆對方的身份,如繡安、壼安、懿安是專用于女性的祝愿詞,如果用到男性身上,就令人忍俊不禁了。此外,祝愿詞中的某些字比較古奧,要弄清楚字義之后再使用,例如壼(kun)字的本義是指宮中的道路,后引申為后妃居住的地方,故借用為對女性的尊稱。壼字的字形與茶壺的壺字很相像,有人不察于此,將壼安寫成壺安,就成笑柄了。舊式書信在落款之后,一般還要根據(jù)彼此關系寫敬詞(或稱啟稟詞),例如: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對晚輩:字、示、白、諭。叩是叩首,即磕頭,這是禮儀書面化的表現(xiàn)??念^禮節(jié)早已廢止,但在書信中也還見使用,不過是借以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罷了,不必過于拘泥字義。六、信封用語在紙張發(fā)明以前,古人用帛或竹簡、木板作為書寫材料,故書信又稱書簡、尺牘。在今天的書信用語中,還殘留著某些早期書簡的專門用語,需要先作一些介紹。所謂牘,就是將樹木鋸成段后剖成的薄片。在牘上寫信后,為了保密,用另一塊木板覆蓋在上面,稱為檢;在檢上書寫收件人的姓名、地址,稱為署。用繩子將牘和檢一并捆扎、再打上結,稱為緘,緘是封的意思(我們今天還用這個字)。如果是用竹簡寫信,簡數(shù)較多,就盛在囊中,用繩子扎口。為了保密,在繩結處用泥封住,上面加蓋印章作為憑記。信封的書寫,也有很多講究,要體現(xiàn)出自謙而敬人的原則。書寫收信人的稱謂,除了一定要用尊稱之外,至少還有兩種表示尊敬的用法,其一,在收信人姓名、稱謂之后用俯啟、賜啟等用語,表示請求對方開啟信封。俯啟,有顯示對方高大,必須俯下身子來接信的意思。賜啟,是請對方賞光、恩賜啟封。其二,使用某某先生將命之類的用語。古人每每用陛下、殿下之類的詞語來表示不敢與對方平起平坐,而只能與對方站在丹陛、大殿之下的執(zhí)事者對話,請他們傳話。類似的意思表現(xiàn)在信封上,就有了將命、將命考等用語。將命,是指古代士大夫家中為主人傳話的人。在信封上寫收信人的將命者收,是表示不敢讓對方直接收信,而只能將信交由傳命者轉呈,這是一種自謙的表達方式。將命考是傳命者的副手,讓將命考轉呈,則是謙中尤謙的表示了。與上述表達方法相似的還有,某某先生茶童收、某某先生書童收等等,意思都一樣,寫信者明知對方并沒有將命者、茶童、書童之類的仆人,如此書寫,一則是借此表示敬意,二則也可以為書信增添一些雅趣。順便說一句,明信片沒有信封,所以不能再用緘和啟等字樣。書信舉例1、魯迅致母親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日前寄上海嬰照片一張,想已收到。小包一個,今天收到了。醬鴨、醬肉,昨起白花,蒸過之后,味仍不壞;只有雞腰是全不能喫了。其余的東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給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種粉,無人認識,亦不知喫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發(fā)風,才冷了起來,但房中亦尚有五十余度。寓內大小俱安,請勿念為要。海嬰有幾句話,寫在另一紙上,今附呈。專此布達,恭請金安。男樹叩上廣平及海嬰同叩一月十六日書信舉例2、毛澤東致老師符定一(澄宇)先生:澄宇先生夫子道席:既接光儀,又獲手示,誨諭勤勤,感且不荊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納。世局多故,至希為國自珍。肅此。敬頌教安。不具。受業(yè)毛澤東書信舉例3、曾國藩致兒子曾紀鴻字諭紀鴻:自爾還鄉(xiāng)啟行后,久未接爾來稟,殊不放心。今日天氣奇熱,爾在途次平安否?余在金陵與阮叔相聚二十五日,二十日等舟還皖,體中尚適。余與阮叔蒙恩晉封侯伯,門戶大盛,深為袛懼。爾在省以謙、敬二字為主,事事請問意臣、芝生兩姻叔,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十六日出闈,十七八拜客,十九日即可回家。九月初在家聽榜信后,再啟程來署可也。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此囑。(滌生手示)舊式書信在大陸已經基本廢止,但港臺、韓國、日本以及在華僑中間還依然使用,因此,了解有關的知識不僅有助于閱讀古代文獻,而且可以增進與海外的交流書信常用詞語(上)(一)啟始惠書敬悉,甚以為慰。頃接大示,如見故人。久不通函,至以為念。前上一函,諒已入鑒。近屢奉箋,至感厚誼深情。接獲手書,情意拳拳,至不歡愉。數(shù)奉手書,熱情誠摯之情,溢于言表。日前曾奉尺牘,意其已抵左右。捧讀知已惠書,音容笑顏,歷歷在目。昨得書箋,反復讀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二)思念別后月余,殊深馳系。睽違日久,拳念殷殊。分手甚久,別來無恙。故園念切,夢寐神馳。握別以來,深感寂寞,近況如何,甚念。鴻雁傳來,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盡依依。相距甚遠,不能聚首,轉寄文墨,時通消息。別亦良久,甚以為懷,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奉讀惠書,宛如天外飛來,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長懷盛德,聊吐愚衷,謹憑鴻雁之傳,亻寧望白云之信。(三)飲佩大示拜讀,心折殊深。久欽鴻才,時懷渴謁。德宏才羨,屢屢懷慕。久慕英才,拜謁如渴。頃讀誨語,如聞金玉良言,茅塞頓開。謹蒙誨教,疑或冰釋,勝似春風甘霖灌頂。恩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泰山北斗,誰不思慕。蒙惠書并賜佳作,浩如河漢,理至還必須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見,或有新作,望莫遺愚友之駑,尚請隨時見示為盼。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貫古今之論,曉中外之文,下風引領,敢下拜嘉。(四)問病聞君欠安,甚為懸念。頃聞您臥榻數(shù)日,心甚系念。聞君甚念,無奈事務纏身,未能前來請安,懇請慎疾自愛。知尊恙復發(fā),懇祈暫停公務,苓參進,調養(yǎng)莫誤,甚念甚念。尊恙已大愈否?貴體新全,望珍攝自重,衣餐增適,動定咸宜。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豈附焉,來日方長,亟望珍重。尊恙愈否,念念?欣聞貴體康復,至為慰藉。重病新愈,望調養(yǎng)有序,節(jié)勞為盼。聞君抱恙,不勝懸念,特函問候,祝早日康復。(五)時令問候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陽春三月,燕語鶯歌,想必神采奕奕。炎暑日蒸,千萬珍重。盛暑之后,繼以炎秋,務望尚自珍為盼。秋色宜人,望養(yǎng)志和神。秋風蕭蕭,至祈攝衛(wèi)。日來寒威愈烈火,伏維福躬無恙。寒風苦雨,懇請厚自珍愛。近聞貴地大風暴雨,家居安否,念念。朔風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古代書信常用詞語大全(中)(六)祝賀頃聞嘉訊,再祝鴻猷大展,萬里鵬程。欣聞,謹寄數(shù)語,聊表祝賀與希望之心。喜聞,由衷快慰,遙祝前程似錦,萬事如意。謹具刀筆書謁,恭賀嘉事吉禮。1、賀新婚忽鳴燕賀,且祝新禧。欣聞足下花燭筵開,奉呈薄禮,聊巹之儀。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忽棄是幸。喜聞你們有緣終成眷屬,至為欣慰。欣聞你們喜結良緣,無限欣慰。近聞足下燕爾新婚,特此祝賀。頃悉你不日西廂敘情,藍田得玉,天成佳偶,謹祝秦晉和歡,白頭偕老。頃聞吉音,欣逢嘉禮,遙祝如魚得水,并蒂花開,嘉賀嘉祝。2、祝壽日為先生大壽,遙祝壽比南山,福如東海。恭祝延年壽千秋。謹頌受壽家多,長命百歲。喜賀福壽雙全,恭賀全家安好,壽星永照。3、賀生兒女聞育祥麟,謹此恭賀。聞尊夫婦喜添千金,熱忱致賀。(賀生女)弄璋之喜,可慶可賀。(賀生子)弄瓦之慶,遙以致賀。(賀生女)(七)致謝大示誦悉,深感勤勤懇懇誨人不倦之意。厚情盛意,應接不遑,切謝切謝。奉報先生殷殷之誼,當俟異日耳。感荷高情,非只語片言所能鳴謝。承蒙諄諄忠告,銘感五衷。承蒙見教,獲益甚多,特上寸箋,以申謝忱。承蒙惠贈各物,衷心感謝,不勝榮幸。承蒙存問,且贈佳品,感恩不盡。如此厚贈,實深惶悚,但來從遠道,卻之不恭,因即拜領。(八)致歉惠書敬悉,甚感盛情,遲復為歉。奉讀惠書,久未作復,罪甚罪甚。惠書已悉,近因瑣務,未即奉答為歉。數(shù)奉臺函,未暇修復,抱歉良深。所詢之事,目前尚難奉復,敬請寬裕為懷。前事有逆尊意,不勝慚愧,萬望海涵。前事有負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見有睽異之處,幸在知己,尚希見寬降恕。(九)拜托冒味唐突干請,惟望幸許。拜托之處,乞費神代辦,不勝感荷。謹布區(qū)區(qū),尚希鑒明,費神相助。所懇之事,若蒙慨允,將不勝感激之至。特瀝寸函布達,祈忽他言推諉。為書請之,便中還請一詢?yōu)楹伞F蛸n,以志厚誼。鑒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盡力相助。人生友誼,唯君多誼,切望惠澤大諉,鼎力為之。歲月悠悠,與君多誼,還望滋潤再三,澤被延綿古代書信常用詞語大全(下)(十)致哀驚聞作古,家失棟材,悲痛萬分。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節(jié)哀順變。前聞令逝去,為之慘然,人死不能復生,尚望節(jié)哀。聞悉仙逝,不勝傷悼,足下遭此不幸,傷感必甚,懇請寬辟哀情,善自珍愛。死者已矣,生者懇請多多保重。希高年珍攝,勉抑哀思。謹函馳陳,藉申慰問。驚承訃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無不同深惋惜。(十一)贈物奉呈薄資,尚望笑納為幸。區(qū)區(qū)小物兩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曬納。所奉禮品雖微不足道,但物輕情意重,望勿嫌棄。千里鵝毛,聊表寸心。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納。寄奉百元,聊佐薪水,為數(shù)甚微,將意而已。(十二)請教風雨同舟,愿聞明教。倘蒙見教,沒齒不忘,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倘承不吝賜教家,幸甚幸甚。甚盼時賜物,匡我不逮。得暇望時賜教言為禱。一切懇請詳示,萬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嘤兴?,祈隨時賜示為盼。倘有所聞,尚祈見告,俾資改進,不勝為盼。(十三)商討愚直之言,尚祈嘉納。蒙雅愛,瀝膽直諫。叨稱至好,故敢緘阻,草瀝數(shù)行,請鑒納。相見以誠,請恕不謙。微開之言,幸無見闊,不勝大愿。叨在契末,斗膽直陳,伏維朗照,不盡縷衷。吾敬先生,尤愛真理,故秉筆直陳,希原諒之為禱。緣承下詢,草復寸箋,種種尚須斟酌之處,尊意如何?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屢承下問,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懷,萬乞曲矛諒察為幸。(十四)結束匆此先復,余容后稟。鐵此布臆,余容續(xù)陳。臨書倉促,不盡欲言。日來事冗,恕不多敘。書不盡意,余言后續(xù)。草率書此,祈恕不恭。馳函寓意,亻寧望示復。匆此草就,不成文進,原宥是幸。忙中即書,言不由衷,不足之處,恕見諒。羽檄:就是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