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色彩與自然間的童話世界.doc_第1頁
座落在色彩與自然間的童話世界.doc_第2頁
座落在色彩與自然間的童話世界.doc_第3頁
座落在色彩與自然間的童話世界.doc_第4頁
座落在色彩與自然間的童話世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標題】座落在色彩與自然間的童話世界 【作者】周欣 【關鍵詞】?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被稱為“童話詩人”。他用多種色彩和豐富的自然物象構建起一個精神的彼岸世界,用以對抗現(xiàn)世,表達內(nèi)在的生命感受,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表達對生命的尊重,尋找生命的真諦。 【指導老師】梁平 【專業(yè)】中文 【正文】小引80年代前后,新崛起的美學原則正面肯定了朦朧詩,使朦朧詩成為文學界關注的對象。朦朧詩作為一種新詩派,已不能用傳統(tǒng)的理論、批評來解釋,它自身的審美特征是獨樹一幟的。首先,它在題材上“向內(nèi)轉”,把表現(xiàn)精神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作為詩歌的主要反映對象,如北島詩歌中體現(xiàn)出的詩人強烈的政治情節(jié)。其次,在主題表達方面追求含蓄,如顧城的遠和近,把“你”、“我”、“云”看作文化符號組成的關系,從哲學角度進行解析。再者,朦朧詩人在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上追求現(xiàn)代性的表現(xiàn)手法。它與西方現(xiàn)代主義接軌,將反諷、夸張等簡單的手法上升到了藝術手法,在修辭美學上追求詩歌的現(xiàn)代性。詩人亦在語言上進行實驗,追求語言藝術表達的多種可能性,如舒婷的私設象征的運用,追求語言的現(xiàn)實性及其本身的審美價值。在整個朦朧詩潮中,顧城、北島、舒婷被合稱為“朦朧詩的三套車”,顧城又被喻為“童話詩人”。顧城簡介顧城出身于北京從小隨父親顧工下放到農(nóng)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童年影響了他的一生。七十年代末,顧城以一代人成名。顧城的天賦秉性中有一些特殊的東西(敏感、幽閉、內(nèi)傾型的性格),影響了他的生活,繼而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這些天賦秉性成全、成就了他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與創(chuàng)作有關的東西,并且使他理性為文卻非理性為人。在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顧城十分清楚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他曾說過,他相信在他的詩歌中“城市將消失,最后出現(xiàn)的是一片牧場?!?在這片牧場里,顧城的個性得到完全的釋放,他可以用唯美而具有靈性的語言建立一個完全符合理想的國度。在生活中,顧城對生活有直覺的把握,充滿理想主義、追求完美,固執(zhí)地追尋他所推崇的女兒性拒絕世俗的游戲規(guī)則,似乎是一個未長大地孩子,一心只想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理想的物質、精神世界。而他的生活、創(chuàng)作與理想有巨大的矛盾沖突,他以柔弱的姿態(tài)向世俗挑戰(zhàn),追求詩性世界的完美以擺脫現(xiàn)世的重壓。童年時期,顧城孤獨地生活在荒涼的沙灘上,沒有伙伴,也沒有游戲,這使他和大自然建立起一種默契,也使他天性中的敏感部分得到成長。他以“一個任性的孩子”的感受,在詩歌中建立起一個與現(xiàn)世社會對立的“彼岸世界”。有人認為這是顧城對生活的背叛,但我認為這恰恰體現(xiàn)出詩人對生活的忠誠與對生命的尊重。由于顧城強烈的自我意識,當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碰撞的時候,他無法取得生活上的勝利,于是堅守自己的詩性世界,以此來成全理想,體現(xiàn)出顧城對生命原生態(tài)的尊重。這種尊重還原到顧城的詩歌里,即成為我們通常說的“童話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顧城注重意象的營造,敏感地把捉細小的感覺,選擇豐富的色彩和自然物象,形成與他生命體驗相呼應的新奇意象,以表達新鮮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對色彩和自然的偏愛成為顧城詩歌的鮮明特點。色彩美色彩,是文學作品產(chǎn)生視覺美的前提,也是表情達意的手段之一。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在藝術中的精神中強調(diào):“色彩是直接觸及靈魂的力量?!痹谥袊年庩栁逍姓f和古希臘的四根說中,色彩和人與世界都具有對應關系。對繪畫來說,色彩就是生命。同樣,一首詩沒有色彩就顯得死氣沉沉;只有一種色彩則單調(diào)乏味;任意涂抹多種色彩則雜亂無章??梢哉f色彩從精神上賦予了聲音以形體。但是,我們談論一首詩,不能只看它的外在藻飾,而必須窺探它的內(nèi)在精神。詩歌中出現(xiàn)的色彩應該體現(xiàn)詩人的生命色彩。在以色彩表現(xiàn)生命的內(nèi)在感受這一點上,顧城有其特殊的藝術魅力。在顧城筆下,色彩被頻繁使用。有對一種色彩的突顯,也有多種色彩的互補:有顯性的色,亦有隱性的色。并且,這些色彩的運用已由簡單的外部描摹上升到了更為復雜的向內(nèi)心深入。此時,色彩已不是單純的視覺色彩,而是滲透到了詩中的詩人的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七八十年代,中國剛經(jīng)歷了文革的陣痛,社會及人的自我意識尚處于復蘇期,顧城作為較早蘇醒的一批文人,帶著文革的傷痛,帶著覺醒的自我意識,對時代進行反思,對人的生存境況進行思考。這樣的情緒自覺地體現(xiàn)在他的詩歌里,尤以色彩的方式表達出來:顯色明朗,隱色模糊;暖色熱烈,冷色清新。詩人有怎樣的情緒決定著他在詩歌中使用什么樣的色彩。顧城無法忘記經(jīng)歷的傷痛,并對現(xiàn)實不滿,又對未來感到抱有太過美好的幻想,其中有巨大的矛盾沖突,疼痛使他更為強烈地希冀著未來的美好,于是,從他的詩歌中時常流露出一種渴望的情緒,致使詩中顯性的色彩居多。最典型的是感覺。全詩以灰色為基調(diào),點綴鮮紅與淡綠,產(chǎn)生出心理視覺美。感覺全文如下:“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過兩個孩子/一個鮮紅/一個淡綠?!焙苊黠@,在這首詩中,色彩是形象表現(xiàn)的聚焦點。在這里,灰色是令人失望的色彩,一如康定斯基把灰色視為凝固不動、無生無息、沒有希望的色彩。也許只有鮮紅與淡綠能給詩人以未來的遐想?;?、紅、綠被顧城充滿匠心的使用,在一個紅色黑暗的年代,他達到猛烈的覺醒,或者,即使完全醒悟,也只能出于某些因素以朦朧意象來表達他的反叛與希冀,顯得委婉與含蓄。委婉、含蓄本身就是一種美,詩人筆下的灰、紅、綠不但簡化了詩的表現(xiàn),而且豐富了詩的內(nèi)涵,使得詩在一種令人觸目驚心的對比當中,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另一首詩一代人中,顧城寫到“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焙谏沁@首詩歌中唯一的色彩,在色彩學中,黑色只有明度而無彩度。黑色是黑夜的天地,有冬天的冷峻、孤寒,是病痛、懷疑、恐懼、死亡的色彩,也是挑戰(zhàn)與反叛的色彩,因此,是悲劇的色彩。它給人深不可測的印想,但同時給人以高貴、莊嚴、沉穩(wěn)的感覺。顯然,在一代人里顧城抓住的是挑戰(zhàn)與反叛的黑。七十年代末,文革余痛未消,許多體制仍在沿襲舊軌,人們渴望新的生活,卻又對現(xiàn)實感到擔憂。顧城作為在文革中長大的一代人,黑色的恐懼不可能從記憶中消褪,但對理想的渴求使他勇敢地向黑暗挑戰(zhàn),尋找光明,使得這樣一首一黑為基色的詩具有了向上的希望。在這里,顧城對黑色的運用是深刻而沉重的,以黑的意象向內(nèi)心世界深入,燭照人的內(nèi)心世界,燭照一個死寂的黑暗王國中微弱的生命之光,是透露現(xiàn)實真相的一線光明,也是燭照詩人自身啟迪世人的一線光明。正如顧城自己所說,詩人應具備“一個永遠醒著的微笑而痛苦的靈魂”,3那么,顧城自己亦是一個睜著黑眼睛、在痛苦中微笑的人。灰、黑皆屬冷色,常給人以頹唐之感,可是顧城卻使這兩種死灰的色彩具有了生的氣息,其根源應是詩人內(nèi)心對光明的希望與信任。作為詩,正象郭沫若所說,“字面所選取的色彩要符合詩的內(nèi)容、形式,符合詩人要表達的感覺?!?那么,可以肯定地說,真正優(yōu)秀的詩歌中的色彩,本質上應是詩人的情緒色彩。色彩的創(chuàng)造性的涂抹、對比、張力與和諧的形成,無不反映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前文提到的一代人既是對顧城他們這一代人的自我闡釋,又是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寫照,黑色不僅未能抹殺光明,反而使這一代人更加堅毅地尋找光明,使人看到掩蓋在生活之下的本質。感覺在灰的失望中仍然遐想未來,充滿希望的紅與綠?,F(xiàn)實的殘酷、希望的生機在顧城筆下以色彩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從根本上說是詩人觀照內(nèi)心、觀照生命、觀照世界的結果。 在冷色調(diào)中,還存在一種亮色,如綠、藍,不同于黑、灰的陰暗。綠、藍給人帶來清新、富有生命力的感覺。俄羅斯著名畫家列賓說認為色彩即是思想。色彩是和感情交融在一起來說明思想的。詩人對色彩的選擇交織,都表現(xiàn)出一個詩人的感情旨趣。顧城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所以藍色與綠色這兩種富有生命的色彩的運用在他的筆下的色彩中占有特殊的分量。天空鋪展著藍色的彩箋,大海翻卷著藍色的大潮。海天一色,給人以無比遼闊、深邃、包容、博大的崇高感。藍天無語,大海也波平浪靜。在“人的情緒光譜”組成的色輪中,藍色被視為與紅色相對的緘默的色彩。根據(jù)五行說,東方屬木,藍、綠皆屬青色??刀ㄋ够J為藍色可以刺激起一種純凈感和超越的欲望,引人步入夢幻般的無限。它所創(chuàng)造的最終的情感是恬靜和休棲,帶有神圣的精神色彩。顧城在使用藍色的時候,緊捉藍色的純凈與恬靜。在不要說了,我不會屈服中,詩人寫到“雖然,我需要自由/就像一棵草/要移動身上的石塊/就像向日葵/索取自己的王冠/我需要天空/一片被微風吹淡的藍色/讓詩句漸漸散開/像波浪/傳遞的果實/但是,不要說了/我不會屈服的”,藍色喚起人的第一視覺,傳達出深遠廣博的意味,詩人此時的心緒是平靜的,雖然要自由的天空,卻不會屈服,整首詩都沐浴在藍色的平靜中。在大風暴來臨的時候里,顧城流露出“在一片湛藍中/為信念燃燒”的胸襟,此時的天、地、海在詩人的眼中皆是藍色,在這樣的藍色中燃燒,可以說是顧城對運用藍色意象的顛覆了。前文提到,藍色多為純凈與神圣之感,顧城將燃燒這一動態(tài)的畫面放到藍色的安靜之中,卻使藍色也跳動起來,表達的是詩人向上的積極及對信念的堅定。顧城對藍色的運用可以看作是對當時紅色主流文化的個人立場的邊緣化,藍色被大量運用,同時,綠色在顧城作品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視。在三原色中,藍黃對峙。藍與黃兩者互動揉合成恬靜的綠色??刀ㄋ够谡撍囆g的精神中認為,這種恬靜至極的色彩缺乏任何歡樂、憂傷和激昂的情調(diào)。一般說來,綠色是屬于大自然最美的色彩。在西方文化中,綠色象征著基督及其復活的形象,象征自由和平。從中國古代的山水詩或東方隱逸文學到現(xiàn)代環(huán)保意識,綠色文明有其特殊的歷史軌跡和美學韻味。對詩人來說,綠色文明比現(xiàn)代城市文明更富有吸引力。綠色有益于陶冶人類的愛心,尋求大自然與人的和諧,在顧城這樣一個與大自然有著特殊默契的詩人筆下,綠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綠地之舞里,顧城沒有直接寫綠色,而是以綠地、草尖喚起人的第一視覺,誘發(fā)人的聯(lián)想,產(chǎn)生與綠色相適應的審美觀感,這樣的設“彩”造境不能不說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在舒婷眼里,綠色已不僅是顧城筆下的色彩,并且已經(jīng)代表了顧城本身的色彩。她認為顧城是當代綠色詩人的代表。顧城相信他所耕耘的“淺淺的詩行”“將有幾片綠葉/在荒地中醒來/在暴烈的晴空下/代表美/代表生命”。(顧城我耕耘),顧城的綠葉是生命、是美,他在綠中摘取富有生機的意象。當然,顧城不止是選擇大自然綠色的片段,他的理想也染上了濃濃的綠色。顧城始終懷揣他的“烏托邦”夢,“在一片淡漠的煙中/繼續(xù)講綠色的故事”(簡歷),這個“綠色的故事”足以看作是顧城從北方的灘涂回到城市后,仍堅持的理想與夢。綠是大自然的色彩,詩人的夢也染上綠色,這是與他童年時期的生命體驗相聯(lián)系的。所以,顧城的“綠色”更為直接地體現(xiàn)出了他對生活、生命的態(tài)度,給人帶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給人以滿足感,給人以寧靜致遠的哲思。 在灰、黑、綠、藍這一系列的冷色調(diào)中,顧城都選擇了積極的意象,流露出他心中對理想的渴望與追求,而這種強烈的追求亦表現(xiàn)在以金色為代表的暖色上。金色是顧城筆下頗為常見的一種暖色。農(nóng)民的歡樂是像麥穗樣金黃的(我贊美世界),要在“童年的落葉里/尋找金黃的蟬蛻”(幻想與夢),在這兩首詩里,金色是吉祥喜慶的色彩,富于生命的活力,是健康、熱情、溫暖、活潑、自信、希望的象征。 除以上顯性的色彩外,顧城的詩歌中還含有隱性的色彩。隱性的色彩不如顯性的色彩那樣明晰,但卻是顧城不得不采用的手段。正如那個年代的許多人一樣,許多時候,現(xiàn)實的因素不允許他能將個人情緒大聲而直接地喊出來,但在一個自我意識極其強烈的詩人那里,想要完全壓制他的思想亦不可能。于是,顧城選取一些隱含的色彩,迂回地表達心聲。這些隱性的色彩不以顏色詞的形式出現(xiàn)在詩行里,而是以背景的方式出現(xiàn),讓讀者去聯(lián)想。如在夕光里顧城沒有關于金色的描摹,只是用第一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