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專業(yè)論文)論道德責任.pdf_第1頁
(倫理學專業(yè)論文)論道德責任.pdf_第2頁
(倫理學專業(yè)論文)論道德責任.pdf_第3頁
(倫理學專業(yè)論文)論道德責任.pdf_第4頁
(倫理學專業(yè)論文)論道德責任.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內(nèi)容摘要 改革開放3 0 年來,我國經(jīng)濟穩(wěn)定、持續(xù)、快速的發(fā)展讓國人享受到了日趨富 裕的物質(zhì)生活,但與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飛速前進剛好相反的一個事實是,人們的精 神文化素質(zhì)并沒有得到與之相對應的提高,社會生活中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二律 背反現(xiàn)象日益突出。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偏移所導致的物欲橫流致使人們漸陷諸如信 仰危機、道德失范、責任感喪失等各種精神困惑與迷惘之中。近年來,隨著社會轉(zhuǎn) 型的加劇,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社會結(jié)構(gòu)也在各種 思潮的激蕩沖撞中急劇轉(zhuǎn)變,以前相對單純的社會關(guān)系格局正逐漸被日趨復雜和多 元化的社會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所取代。社會轉(zhuǎn)型使“自由”、“競爭”、“效率等價值觀日益 深入人心,也使根植于傳統(tǒng)道德體系的價值觀念、行為范式日趨邊緣化。這種急劇 的社會轉(zhuǎn)型正使社會既有道德體系的權(quán)威性被迅速削弱,日漸失去對社會成員行為 的定向與導引作用,成為了當前我國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一個新危機。 道德責任作為倫理學的核心概念,對人們的行為選擇具有直接的引導與控制作 用,是道德功能發(fā)揮的重要載體,其得到履行和遵守的程度也是道德功能績效評價 的重要標尺。本文首先分析了道德責任的內(nèi)涵和評價標準,并將其與其他相關(guān)概念 進行了類比,在此基礎(chǔ)上探討了當前社會為什么需要道德責任,道德責任之現(xiàn)狀及 其原因,進而提出了促進道德責任實現(xiàn)的幾條路徑,以期望對當前社會轉(zhuǎn)型期的道 德建設(shè)能夠有所裨益。 關(guān)鍵詞:道德責任內(nèi)涵評價標準需要現(xiàn)狀實現(xiàn)對策 a b s t r a c t f o rt h i n yy e a r s 疔0 mr e f 0 咖鋤d0 p e n i n g - u p ,c h i n e s ep e 叩l e h a v e 咧o y e dt 1 1 e i n c 陀弱i n g l y 棚u e n tm a t e r i a ll i v e sd u et ot h es t a b l ea u l d 風t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b u t ,c o n t r a 巧t 0t l l ef 如t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t e r i a ll i 佗,p e o p l e ss p i r i t u 2 l lj e v e lh a sn o t i n c r e 勰e da c c o r d i n g l y 觚de v e nr u nt ot h eo t h e rd i r e c t i o n b e c a u s eo ft h ed i v e r s i o no f s o c i a lv a l u ev i e w 鋤dw e a l t l l ,p e o p l eh a v es u l l l l ( i n t os u c hm e m a lc o n 缸i o na sb e l i e f c r i s i s ,d e m o m l i z a t i o na 1 1 dl a c ko f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e t c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 i t h 曲ef 2 塢t t r 觚s f 0 冊a t i o no ft h es o c i e 吼p e o p l e sl i f es t y l ea n dp o i n to fv a l u eh a v ec h 鋤g e da l o t ,a l l d s o c i a ls 住u c t u r eh a sa l s ob e e nt r a n s f b 冊e dq u i c k l yi nt l l ec o l l i s i o no fv a r i o u ss c h o o l so f t h o u g h t 、 ,h i l et h ef o m e rr e l a t i v e l ys i n g l ea n dp u r e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h 懿g r a d u a l l y b e e nr e p l a c e db yt h ei n c r e a s i n g l yc o m p l e xa 1 1 d p l u r a lo n e s o c i a lt 啪s f o r m a t i o nh 弱 m a d es u c hv a i u ev i e w s 嬲n e d o m ,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e 箍c i e n c yd e e p l yr o o ti n t op e o p 】e s h e a n ,如da l s om a r g i n a l i z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v a l u ec o n c e p ta n db e h a v i o rn o m s ,w h i c hh 弱 b e c o m ean e wc r i s i sf o rt i l eh a r 】m o n i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c i e t yi no u rc o u n t m a sm ek e yc o n c e p to ft h ee t :h n i c s ,m o r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d i r e c t l yg u i d e sa i l dc o n t r 0 i s p e o p l e sc h o i c eo fb e h a v i o r s 鋤di ti s t l l ei m p o n a mc a r r i e ro ft h ee x e r t i o no fm o 豫i f h n c t i o n ,s i n c et o咖td e g r e ei si to b s e i 砌i sav i t a l y a r d s t i c k t 0e v a l u a t e恤 p e 玎0 n 1 1 a i l c eo fm o r a l 如n c t i o n t h ep 印e ra i m sa td i s c u s s i n gt h er e a s o l l sw h yp e o p l en e e d m o r a lr c s p o n s i b i l i t yn o w a d a y s 弱w e l l 鶴m e 、張y st 0r e a l i z em o r a lr c s p o n s i b i l i 母o nt 1 1 e b 弱i so f 觚a l y z i n gm ec o i l l l o t a t i o no fm o r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a n dm a k i n ga 1 1 a l o g i e sw i t h o t l l e rr e l a t e dc o n c e p t s ,g i v e ss o m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m e 觴u r e sf o rt 1 1 ep r o m o t i o no f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劬h o p i n g t 0m a l ( ec o n t r i b u t j o i l st om em o 腳c o n s t l l l c t i o ni nt h cc u r 托n t s o c i e 吼 k 留w o r d s :m o r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時 c o 加。協(xié)t i o n e v 引u a t i o nc t 硝an e e d s t a t 嚙 i i i l p l e m e n t a t i o nm e 嬲u r e s 華中師范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和使用授權(quán)說明 原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經(jīng)標明引用的內(nèi)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 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 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聲明的法律結(jié)果由本人承擔。 作者簽名: 日期:年月 日 學位論文版權(quán)使用授權(quán)書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guān)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即:學校有權(quán) 保留并向國家有關(guān)部門或機構(gòu)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 閱。本人授權(quán)華中師范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庫進 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同時授權(quán) 中國科學技術(shù)信息研究所將本學位論文收錄到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并通 過網(wǎng)絡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作者簽名: 日期:年月 日 導師簽名: 日期:年月 日 本人已經(jīng)認真閱讀“c a l i s 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發(fā)布章程 ,同意將本人的 學位論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全文發(fā)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規(guī)定享受相關(guān)權(quán)益?;匾馔救砧庂|(zhì)澄廈! 旦圭生;亙二生;旦三璽筮查! 作者簽名: 日期:年月 日 導師簽名: 日期:年月 日 碩士學位論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學術(shù)研究背景及意義 自上個世紀9 0 年代以來,中國經(jīng)濟穩(wěn)定、持續(xù)、快速的發(fā)展讓國人享受到了 日趨富裕的物質(zhì)生活,但與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飛速前進剛好相反的一個事實是,人 們的精神文化素質(zhì)并沒有得到與之相對應的提高,社會生活中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 的二律背反現(xiàn)象日益突出。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偏移所導致的物欲橫流致使人們漸陷 諸如信仰危機、道德失范、責任感喪失等各種精神困惑與迷惘之中。近年來,隨著 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進一步確立,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 社會結(jié)構(gòu)也在各種思潮的激蕩沖撞中急劇轉(zhuǎn)變,以前相對單純的社會關(guān)系格局正逐 漸被日趨復雜和多元化的社會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所取代。社會轉(zhuǎn)型使“自由 、“競爭”、“效 率”等價值觀日益深入人心,也使根植于傳統(tǒng)道德體系的價值觀念、行為范式日趨 邊緣化。這種急劇的社會轉(zhuǎn)型正使社會既有道德體系的權(quán)威性被迅速削弱,日漸失 去對社會成員行為的定向與導引作用,成為了我國當前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一個新危 機。 道德作為社會規(guī)范,對于預防和解決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秩序和效率有重要作 用。道德責任作為倫理學的核心概念,對人們的行為選擇具有直接的引導與控制作 用,是道德功能發(fā)揮的重要載體,其得到履行和遵守的程度也是道德功能績效評價 的重要標尺。對責任含義的單一性理解和對道德責任的忽視已經(jīng)帶來了一系列的負 面影響,它不僅使我們的道德建設(shè)難以跟上經(jīng)濟生活變化的步伐,而且使我們在面 對網(wǎng)絡普及、克隆技術(shù)、生態(tài)環(huán)境急劇惡化等人類新問題的時候常常感到諸多不適。 關(guān)于道德責任的研究,在西方開始的相對較早,并已有了一定的成果,就筆者 所搜集到的資料而言,以美國、英國、德國等為代表的主要西方國家對于道德責任 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代表性的論著有:分析哲學家皮特斯特勞森 ( p e t e r f s t r a w s o n ) 的名篇自由與怨恨:美國哲學家魯卡斯( j r l u c a s ) 的責任:康奈爾大學倫理學教授約翰- 馬丁費舍爾和馬克拉維扎 ( j o h n f i s c h e r ,m a r k r a v i z z a ) 合著的責任與控制:一種道德責任理論:芝 加哥大學神學倫理學家威廉史維克( w i l l i a ms c h w e i k e r ) 的責任與基督教倫 理學:約爾范伯格( j o e lf e i n b e r g ) 主編的理性與責任:西歐費迪南( f e r d i n a n d s c h o e m a n ) 主編的責任、品格和情感道德心理學新論:騰凡戴恩( t o nv a n d a nb e l d ) 主編的文集道德責任與本體論等。 從西方學界對道德責任的研究成果中我們發(fā)現(xiàn),西方研究道德責任的理論大致 沿著三條路徑在向前發(fā)展。第一條路徑是以韋伯、約納斯為代表的責任倫理學。這 碩士學位論文 m a s t e r s1 h e s i s 條理論道路出現(xiàn)的背景主要是2 0 世紀5 0 年代以來,隨著一些世界問題,特別是由 于過分強調(diào)入的權(quán)利而導致的負面影響以及應用倫理學的異軍突起,西方倫理學界 開始越來越關(guān)注如何使人承擔起道德責任的實踐,對責任問題的研究逐漸成為應用 倫理學的主題和原則,比如全球責任倫理、技術(shù)責任倫理、行政責任倫理、媒體責 任倫理、大學責任倫理、以及從道德責任角度對二戰(zhàn)時期大屠殺的歷史反思等,這 些研究引起了人們對如何承擔道德責任的實踐的關(guān)注,“責任”成為了應用倫理學 的核心范疇和原則之一,也成為了倫理生活和倫理評價的標準。第二條路徑是以英 國當代分析哲學家皮特斯特勞森為代表人物的責任倫理學,主要針對道德責任的 一些基本理論進行細致分析和深入研究。這條研究道路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傳統(tǒng)道 德責任沒有解決的遺留問題,例如道德責任與意志自由、決定論的關(guān)系、道德責任 判斷的條件等,并出版了大量論著。第三條路徑是從品格方面來研究道德責任,突 出表現(xiàn)在對亞里士多德的道德責任觀進行現(xiàn)代詮釋。如泰倫斯厄溫的亞里士多 德的理性與責任,蘇珊索福邁耶( s u s a ns a u v 6m e y e r ) 的亞里士多德論道德責 任:品格與原因,讓羅伯茨( j e a nr o b e r t s ) 亞里士多德論行動責任和品格等。 總體來講,上述的三條研究途徑可以說是各不相同,第一條路徑是對傳統(tǒng)道德責任 理論問題的擴展,凸顯了道德責任在各個實踐領(lǐng)域中的作為核心原則的作用。第二 條研究路徑延續(xù)了傳統(tǒng)道德責任觀的主要思想,從形而上高度繼續(xù)挖掘理論深度。 第三條研究道路則更強調(diào)行為者本人的德性在道德責任判斷中的重要作用。當然。 如此劃分三條路徑也只是相對的,有些學者的研究路線則是兼具以上三者的。 但是,在我國近幾十年的倫理學研究中,作為倫理學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范 疇“責任 ,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就筆者眼界所限,到目前為止,所能見 到的這方面的專著只有徐向東主編的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該書對我們是否具 有自由意志,在什么條件下我們能夠?qū)ψ约旱男袨槌袚赖仑熑危谑裁礂l件下我 們能夠認為別人要對他們的行為承擔道德責任,即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的問題進行 了探討,而且該書的側(cè)重點主要集中在對自由意志的論述上,而不是偏重于道德責 任的深入探究。 近年來,隨著對社會各個領(lǐng)域倫理沖突的關(guān)注,我國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論文 也逐漸多了起來。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曹風月解讀“道德責任”( 道德 與文明,2 0 0 7 年第2 期) :陸傳照道德責任在道德建設(shè)中的作用( 現(xiàn)代哲學 2 0 0 0 年第1 期( 總第5 9 期) ) ;戴茂堂中西道德責任觀比較研究( 學習與實踐 2 0 0 7 年第6 期) ;高湘澤道德責任的負責和免責條件評當代西方兩種道德責 任歸因理論( ,1 9 9 8 年第1 期,第4 頁。 劉婧;風險社會與責任倫理 載道德與文明 ,2 0 0 4 年第6 期,第3 4 3 8 頁 4 碩士學位論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道德責任的內(nèi)涵 道德屬于社會規(guī)范,是一種特殊的規(guī)范調(diào)節(jié)方式,起源于原始社會的習俗,有 著特定的價值目標,通過預防和解決沖突的方式調(diào)整各類社會關(guān)系,從而在社會內(nèi) 部形成秩序。而責任所包含的道德強制力和道德理性,是所有道德規(guī)范中最多的, 也是社會的道德要求和個人的道德信念結(jié)合得最緊密的。因此,責任在道德規(guī)范的 整個體系中,是處于最高層次的道德規(guī)范。道德責任作為承載社會價值理想要求的 載體,規(guī)定行為主體做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的約束,是道德借以調(diào)整社會關(guān)系的重 要手段,因而也一直是倫理學所關(guān)注的基本問題之一。 ( 一) 責任與道德責任 究竟什么是責任? 在詞源上,責任( r e s p o n s i b “i t y ) 來自拉丁文r e s p o n d e o , 而“負責任的( r e s p o n s i b l e ) 與“可回答的”( a n s w e r a b l e ) 是一致的,意味著有 能力履行義務,可以承擔,使之滿意等意思?!柏熑胃拍畹暮诵氖俏夷芑卮馂楹?那樣做的問題,并且能給予一個答案?!被卦跐h語大辭典中,“責任 這個詞 語有三個基本含義:( 1 ) 使人擔當起某種職務和職責;( 2 ) 分內(nèi)應做的事;( 3 ) 做 不好分內(nèi)應做的事,因而應該承擔的過失。簡言之,任職、分內(nèi)事、因過失而受查 處是責任的三層基本含義。 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不少賢哲圍繞責任以及相關(guān)概念進行過論述,亞里士多德 是西方倫理思想史上最早談論責任的人。他認為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人是理性主 體,人的一切行為都是有目的、有計劃、自愿選擇的,為此他就要對這個自愿選擇 的行為負責任。他說:“所以德行依乎我們自己,過惡也依乎我們自己。因為我們 有權(quán)利去做的事,也有權(quán)利不去做。我們所能說不的地方,也能說是,如 果做高貴的事情在于我們,那么不做可恥的事情也在于我們。” 培根將責任理解為 維護整體利益的善,并提出“力守對公家的責任,比維持生存和存在,更要珍貴得 多?!钡乃枷搿?档乱苍赋?,“責任”這一概念就是善良意志概念的體現(xiàn),道德 行為不能出于愛好,只能出于責任。 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多次論及責任,馬克思 。應飛虎、戴勁松:法治與德治基于倫理學、經(jīng)濟學和法學的比較分析。載深圳大學學報 ( 人文社會科學 版) ,2 0 0 1 年第3 期,第6 0 頁。 oj r l u c 弱,r e s p o n s i b i i i t y 0 x f o r d :c i a 嘲1 d o np 佗s s ,1 9 9 3 年,第5 頁 o 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 上卷) ,商務印書館,1 9 “年版,第3 0 6 頁。 o 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 ( 上卷) ,商務印書館,1 9 6 4 年版,第5 5 2 頁。 o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苗力田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2 、1 4 頁 5 認為:如果不談談所謂自由意志、人的責任、必然和自由的關(guān)系等問題,就不能很 好地討論道德和法的問題。山 那么,責任的含義到底是什么? 哲學上的責任概念,是同因果關(guān)系聯(lián)系在一起 的,它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因果力,即我們的行為都會對世界造成影響;第二是這 些行為都受到行為者的控制;第三是在一定程度上能預見后果。歐洲的傳統(tǒng)哲學 家漢斯尤納斯認為“責任 首先是人對人的責任。當代哲學家倫克認為“責任 就是某人為了某事,在某主管面前,根據(jù)某項標準,在某一行為范圍內(nèi)負責。 馬 克思曾指出:作為確定的人,應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 是無所謂的。一個有勝任能力的人,在社會中擔負一定職務,就會有一定的使命 和任務,如果有能力而不擔負工作,那么就要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懲罰,這就是責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邏輯。依據(jù)前面的討論和馬克思的觀點,我們可以給責任 下一個定義:“責任”就是有勝任能力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應承受的負擔,以及對自 己選擇的不良行為所承受的后果。根據(jù)這個定義,我們也可以從不同角度對責任作 不同的劃分。譬如從承擔義務的強制程度上責任可分為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從地 位上責任可分為領(lǐng)導責任和非領(lǐng)導的崗位責任、從問責的角度上責任可分為原始責 任和轉(zhuǎn)承責任、從地域效力上責任可分為國內(nèi)責任和國外責任,當然,類似的還有 如事前責任和事后責任、直接責任和間接責任等種種分法。 責任到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在西方倫理學中,責任與自由是牢固地聯(lián)系在一 起的,強調(diào)責任從自由而來。自由是人作為有理性的存在者所具有的自主決定自己 的思想和活動的能力,是個人不受外在自然或內(nèi)在自然所制約或干預的自主狀態(tài)。 自由對于西方人來說是個神圣而又美麗的字眼,是最可寶貴的東西。自由就是人的 本質(zhì),除了自由之外,我們什么都不是,除了自由之外,我們別無本質(zhì)。人的一生 就是通過自由選擇創(chuàng)造自己的本質(zhì)的過程。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由必然王國走向自 由王國的歷史。一個人拋棄了自由就等于貶低了自己的存在,甚至消滅了自己的存 在的價值。任何人都不能出賣自己的自由,出賣了自己的自由就等于出賣自己的生 命,使自己不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既然自己擁有自由并享受了自由,那么對自由 可能帶來的問題就應該認真地負起責任來。肩負責任,這不是天意,也不是覺悟, 只是自由的必然要求。在西方,即使個人有絕對的自由,也不光意味個人可以任意 選擇,自己設(shè)定自己的目標,而且意味人必須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能推卸責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3 卷,第1 5 2 頁 。【德1 卡爾米切姆:技術(shù)哲學概論,殷登詳?shù)茸g,天津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9 7 頁 零甘紹平:應用倫理學前沿問題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2 0 頁。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3 卷) ,人民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3 2 9 頁 6 碩士學位論文 m a s ,1 1 e r st h e s i s 任給環(huán)境和別人。自由既是一種權(quán)力,也是一種負擔、壓力和責任。人是有自由的, 因而就是有責任的。一旦進行了自由選擇,就要承擔行為的結(jié)果,不應有任何的推 辭和后悔,因為自己就是自己的行為的唯一制造者。人是自由的,因此不要把責任 推卸給外部原因。意識到了自己的自由,才能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人之所以要負起 責任,根本上說是因為人是自由的,責任是自由的邏輯要求,最極端的自由要求最 極端的責任。責任因為自由而可能。自由是責任的道德根據(jù)和基礎(chǔ)。一個還沒有自 主能力的自然人或生物人,是根本談不上道德的責任的。一個行為如果是無法選擇 且不得不如此的行為,總之是一種非自由的行為,那么行為者本身是沒有任何道德 責任的。所以,可以說,取消了自己意志的一切自由,實際上也就取消了自己行為 的一切道德責任。 那么道德責任的含義又是什么呢? 世界倫理道德辭典把道德責任界定為“人 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善惡所應承擔的責任”。也就是說,道德責任是指道德主體在道 義上對其選擇的現(xiàn)實行為的善惡及價值所應承擔的責任,就像康德簡單概括的那樣 “做應該做的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則認為,道德責任是現(xiàn)實的社會經(jīng)濟關(guān) 系和活動的產(chǎn)物,它不是上帝意志或先天理性的體現(xiàn),也不是人的純粹精神的產(chǎn)物, 而是由社會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以及人們在社會關(guān)系中所處的地位來決定的。正如馬克 思所說的:“如果使這個我脫離他的全部經(jīng)驗生活關(guān)系,脫離他的活動,脫離他的 生存條件,脫離作為他的基礎(chǔ)的世界,脫離他自己的肉體,那么他當然不會有其他 職責和其他使命。 當然,對于個人來說,“道德責任 就是有責任能力的人在特 定的利益關(guān)系中,自覺履行對其自由選擇的道德行為后果所承擔的責任。 道德責任作為一種責任承擔方式,以道德情感和評價為基礎(chǔ),依靠精神上的自 制力,主動對自己的過錯或過失行為承擔不利后果。道德責任表現(xiàn)為行為主體對責 任的自覺認識( 責任感、責任心) 和行為上的自愿選擇。孟德斯鳩曾指出:“無論 在世界的哪一個國家,道德都是需要的。 一般道德責任來自社會大多數(shù)民眾共同 遵守的風俗、習慣、規(guī)范,規(guī)定了公民各種活動的責任。歷史上的各種戒律,就是 對一定群體普通道德責任的嚴格要求。在公共生活、公共管理與社會交往中,要求 有平等待人、互惠互利等規(guī)范,成為大家應該遵守的公共道德責任;遵守職業(yè)道德 規(guī)范,成為每個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責任;講究戀愛、婚姻與家庭生活中的約定俗 成的規(guī)矩,成為一般家庭道德責任。這些一般規(guī)范,建立在法治精神、普遍的文化 習俗、共同利益的基礎(chǔ)上,代表一個社會最廣泛民眾的道德認同和“重疊共識 ( 羅 爾斯語) ,使一定社會得以穩(wěn)定運行。福山論述到:“強大而穩(wěn)定的家庭結(jié)構(gòu)和持久 o 法】盂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 上冊) ,張雁深譯,商務印書館1 9 6 1 年版,第4 0 頁 7 碩士學位論炙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的社會機制,絕對無法像政府創(chuàng)建中央銀行或軍隊一般,以法律的力量建構(gòu)起來。 一個大步前進的公民社會所依賴的是人民的習慣、風俗和倫理。 從以上對“責任”和“道德責任”含義的探討可見,健全的道德責任應該有以 下三個基本特點:第一,道德責任是人們處理生活問題一種必不可少的能力。在日 常生活中,人們常對有道德的人,或?qū)ψ晕液蜕鐣撠熑蔚娜吮б再澷p、贈其美譽, 但卻很少把他們的道德責任視為一種能力、一種才能,這是對道德本身的誤解。隨 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對人才質(zhì)量需求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無責任能力同 無價值目標一樣,都是庸碌的一生。第二,道德責任以個體自覺自愿地承擔為最高 境界,這也是其與其它責任的根本區(qū)別。第三,對道德行為后果的承擔是道德責任 的核心內(nèi)容。人不但應該對其行為的善承擔其功,也要對行為的惡承擔其過,這兩 者是并重的。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把責任與懲罰聯(lián)系在一起,“追究責任” 成了追究行為的過失,這種誤解也可以說是造成人們常逃避責任的一個原因。 ( 二) 道德責任與道德義務 在西方,最早從倫理學視角提出“義務”概念的是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 他認為,義務就是按公正、公平原則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 義務論倫理學則從人自身的理性方面尋找道德義務的基礎(chǔ),開啟了從人類理性意識 領(lǐng)域探索道德義務本質(zhì)的先河。到了2 0 世紀的時候,以摩爾為代表的直覺主義倫 理學派則用“善 來規(guī)定義務,認為對行為結(jié)果善惡的判斷是人的“直覺 和“常 識”。而在中國,首次從理論上論述“義務”的人是梁啟超。他在新民說中 以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天賦人權(quán)”思想來審視義務,提出了“天賦義務論的思想。 他認為,“人人生而有應得之權(quán)利,即人人生而有應盡之義務 。所謂義務,是對他 人和社會做自己作為一個社會成員該做的事:而所謂權(quán)利,則可以說是他人和社會 對自己所應盡的義務。四 與道德責任相對應的一個范疇是道德義務。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道德義 務是與道德責任既相聯(lián)系又相區(qū)別的概念,它是指生活在某一社會中的人所時常感 受到的對社會、對他人的一種職責、任務和使命。道德義務來源于現(xiàn)實的社會關(guān)系, 是由社會物質(zhì)生活條件及人們在相應社會關(guān)系中所處的地位決定的,它一旦為一定 o 【美】弗蘭西斯福山: 信任李宛蓉譯。遠方出版杜。1 9 9 8 年版,第9 頁 。羅國杰、宋希仁編著:西方倫理思想史( 上卷)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1 4 3 頁 。萬俊人:現(xiàn)代西方倫理學史( 上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1 9 9 0 年舨,第2 9 2 2 9 3 頁。 回張恒山:義務先定論,山東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4 6 頁。 o 呂濱:粱啟超對新民倫理的探討。載江西社會科學 ,2 0 0 0 年第7 期第1 7 頁 3 碩士學位論文 m a s l l e r s1 h e s l s 社會集團用道德規(guī)范的形式明確肯定下來,就成為一定社會( 或一定階級) 的道德 義務,具有他律性的特點。當然,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強調(diào)道德義務的社會他律性, 并不否認道德義務的自律性,而恰恰這種道德義務的自律性,就是道德責任。 由上可見,關(guān)于道德義務和道德責任,事實上大多時候是通用的,義務與責任, 眾所周知,實為同一概念,都是權(quán)利所保障的必須且應該付出的保障。一般地說, 不管是道德責任還是道德義務總是和道德權(quán)利聯(lián)系在一起,履行了一定的道德責任 或道德義務,也總應該得到相應的權(quán)利。另一方面,它們都與社會道德標準或體現(xiàn) 社會道德標準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相聯(lián)系,都從不同的方面體現(xiàn)或維系社會道德準 則,每個社會或階級往往把實踐本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看作人們應盡的義務,而 人們承擔什么性質(zhì)的道德責任也是以社會客觀道德準則為參照系統(tǒng)和衡量標準的。 從這種角度上說,義務與責任是相通的。 但是,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又是有區(qū)別的。道德責任與道德義務的區(qū)別,主要 在于道德義務偏重于強調(diào)外在的客觀要求,而道德責任則偏重于強調(diào)把這種外在的 客觀要求內(nèi)化為主體的主觀道德自覺意識。義務是責任的外在形式,責任是義務的 升華,道德責任即為道德主體自覺意識到的義務。從義務到責任,包含著從他律到 自律的轉(zhuǎn)化,也凸現(xiàn)出了道德責任的最大特點自覺性,即表現(xiàn)為道德主體自覺 意識到的,也是道德主體自覺自愿承擔和履行的特征。在中國,一直存在著把道德 責任和道德義務相混淆或直接等同的現(xiàn)象,如在中國大百科全書( 哲學i ) 中, 就把道德義務定義為“一定社會關(guān)系中的個體應該對社會或他人所承擔的道德責 任?;卦诂F(xiàn)代許多學者的著述中,也存在著把道德責任等同于道德義務的傾向,如 王征國認為:“所謂道德責任,實際上也就是指道德義務”?;乜墒聦嵣?,盡管道德 義務與道德責任都有“應當”的內(nèi)涵,但二者并不是等同關(guān)系,而是兩個既相互關(guān) 聯(lián)又相互獨立的范疇。道德義務是社會成員為預防侵害而預先約定的在某種條件下 應該做出或不做出某種行為的要求,簡單地說就是主體對社會、對他人應承擔的任 務,偏重于外在的客觀要求。而道德責任則是指違反道德義務所應承擔的后果,偏 重于將外在的客觀要求內(nèi)化為主體的內(nèi)在的自覺意識,這一點我們還是應該要加以 區(qū)分。 o 羅國杰主編:倫理學 ,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9 5 、7 頁 o 王海明:倫理學,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1 7 頁。 o 中國大百科全書 ( 哲學1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1 2 9 一1 3 0 頁 。王征國:t 道德規(guī)范論以人為核心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韶頁 9 碩士學位論文 m a s l e r sr i h e s i s ( 三) 道德責任與道德自由 人是什么? 人是有道德的動物。我們知道人存在著,便行為著,便被限制和 規(guī)范著,道德的抑或法律的。而使人成為人則有著各種各樣的途徑,道德的規(guī)范就 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在人類復雜的行為活動中,有非道德行為,也有道德行 為。道德行為是道德主體自由選擇的結(jié)果,而這種道德行為的自由選擇在實踐中又 是受到限制的。一方面受必然性的限制,主要包括來自社會歷史條件、道德主體認 識和道德規(guī)范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來自道德責任的限制。 道德責任限制道德行為,也即道德自由的問題,那道德自由的含義到底是什么 呢? 通常意義上,道德自由就是道德主體的意志自由。這個意志自由,在道德實踐 中就表現(xiàn)為道德主體在善與惡、崇高與卑劣、利己與利他、應當與失當?shù)戎g作出 抉擇并采取行動的自由。道德主體的這種意志自由正是構(gòu)成道德活動的前提,也是 確認個人行動道德的內(nèi)在依據(jù)。 對于道德責任和道德自由的關(guān)系,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的道德行為必然是自由 的,可稱之為道德行為必須不僅是行為者深慮的結(jié)果,而且也必然是行為者自由選 擇的自愿行為。“善在于我們自己,“惡”也在于我們自己,人自己對自己的“善” 或“惡的后果負責。這樣,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即便是某些被迫行為,也只是表 面看來是被迫的,實際上行為者依然是自由選擇的。譬如強盜要你搶別人的錢,如 果違抗就會被殺死。即使在這種非常罕見的情形下,行為主體也可以有兩種選擇, 因為我們還可以違抗歹徒的脅迫。在我們的道德生活實踐中。也的確存在那些不屈 服于淫威勇敢地選擇死的殉道者。因此,在這種被迫的情形下,我們也依然要對搶 錢“惡 行負一定的道德責任。 存在主義倫理學家薩特同樣表述了相似的思想。他認為,人一方面是絕對自由 選擇自己的行為的;但另一方面,人又必須對自己的自由選擇負責。薩特的倫理學 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人要為自己所作的一切承擔責任”。他在存在與虛無 里甚至這樣認為,即使對于戰(zhàn)爭而言,我們每一個哪怕是被迫的參加者,也應負道 德上的責任。因為這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jié)果。 我們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和薩特這兩位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對道德自由選擇 與道德責任之間關(guān)系的論述都是相當深刻的。但是,無論是亞里士多德還是薩特, 他們都賦予道德主體過于沉重的責任,這顯然又是不公正的。這種對道德責任的片 面理解表面上似乎是強調(diào)了道德責任,但事實上其結(jié)果卻是使道德責任變成一種自 。黃應杭;倫理學新論。浙江大學出版社,i 盼8 年版第1 2 9 頁 1 0 碩士學位論炙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由選擇的“包袱”。而且這個沉重的“包袱”由于其強人所難的不合理性往往要被 道德主體所拋棄。這樣,道德主體所應承擔的責任便走向反面:變成了沒有任何責 任。 而把握道德責任的關(guān)鍵則是對自由和必然關(guān)系問題的正確解決。由于道德選擇 中的自由是有限的和相對的,因而在這其中人對自己道德行為所負的責任也是有限 度的。這里的“度”是由客觀條件所提供的選擇可能性,以及個人在社會道德關(guān)系 中具有的選擇能力決定的,是一個可變的量。按照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 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認為,自由與責任不可分,道德自由事實上是一種道德責 任的可負狀態(tài)。從這樣一個理解出發(fā),我們認為道德責任應該成為道德自由的題中 應有之義,責任作為一種必然性的東西,也是自由所必須把握的。因而,道德自由 包含道德責任,道德責任則體現(xiàn)道德自由。 ( 四) 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 一般地說,法律責任是法律義務的同義詞,這是廣義的法律責任;承擔違法行 為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是狹義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是出國家立法機關(guān)所制定、 司法機關(guān)來實施的責任,具有強制性。如果不能履行法律規(guī)范應盡的責任,就要受 到法律上相應的懲罰。約翰密爾在論自由中闡述了他的立場:“兩條格言是: 第一,個人的行動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個人就不必向社會負責交代。 第二,關(guān)于對他人利益有害的行動,個人則應當負責交代,并且還應當承受或是社 會的或是法律的懲罰。” 法律責任具有四個特點:( 1 ) 外在的、準確的。斯密指出:“正義準則規(guī)定得 極為精確,除了可以像準則那樣準確的確定,并且通常確實出自與它們相同的原則 之外,不允許任何例外和修改。如果我欠某人十鎊錢,無論在約定歸還之日還是在 他需要這筆錢之時,正義都要求我如數(shù)歸還。我應當做什么,我應當做多少,我應 當在什么時候和什么地方做,所有確定的行為的本質(zhì)和細節(jié),都已確切地規(guī)定和明 確。 鋤( 2 ) 強制的、嚴格的。正義是法律的外在約束。個人在法律正義面前的自 由度極其有限,不是一般美德要求的自律與自主選擇?!拔覀兏械阶约喊凑照x行 事,會比按照友誼、仁慈或慷慨行事受到更為嚴格的約束:感到實行上面提及的這 些美德的方法,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聽任我們自己選擇。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們 。黃應杭:倫理學新論,浙江大學出版社,1 9 年版。第2 6 3 2 6 5 頁 o 約翰密爾:論自由,程崇華譯,商務印書館,1 9 5 9 年版第1 0 2 頁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蔣自強等譯,商務印書館,l ”7 年版,第2 1 4 頁 1 1 感到尊奉正義會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受到束縛、限制和約束。這就是說,我們感到那 種力量可以最恰當?shù)睾褪苋速澩赜脕韽娖任覀冏袷赜嘘P(guān)正義的法規(guī),但不能強迫 我們?nèi)プ裱嘘P(guān)其他社會美德的格言。 ( 3 ) 無獎賞性。行事正義只是做了法律 要求的公認的事情,是強制責任與義務,人們不要希望因此得到獎賞,也不會獲得 好的報答。例如,一個人遵守法律正義,不傷害他的鄰居,所得到的只能是鄰居對 他的不傷害,僅此而已?!半m然違反正義會遭到懲罰,但是遵守那種美德準則似乎 不會得到任何報答。因為它并非真正的和現(xiàn)實的善行,所以,它幾乎不值得感 激?!眻A( 4 ) 消極的美德。法律正義是比較被動的他律,不是能動的選擇。“正義 只是一種消極的美德,它僅僅阻止我們?nèi)χ車泥徣恕R粋€僅僅不去侵犯鄰居 的人身、財產(chǎn)或名譽的人,確實只是有一丁點實際優(yōu)點,然而,他卻履行了特別稱 為正義的全部法規(guī),并做到了地位同他相等的人們可能適當?shù)貜娖人プ觥⒒蛘咚?們因為他不去做而可能給予懲罰的一切事情”。鋤 從社會變遷的眼光來看,現(xiàn)代社會的道德幾乎可以說是一種“最低限度的道 德”,亦即一種“底線倫理 ,而法律則可以說是這種“底線倫理的底線”,就像我 們常說的那樣: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F(xiàn)代公民社會的倫理是法律制度下的公 共倫理、家庭倫理和個人倫理,它設(shè)定了人們基本的道德責任與義務,劃定了社會 的基準線,履行法律責任幾乎就等同于履行道德責任。一般來說,凡是法律所禁止 和制裁的行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譴責的行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勵的行為,也 是道德所培養(yǎng)和倡導的行為。責任的履行,依靠的是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和公正無私, 就像哈耶克指出的那樣:責任概念日漸演化成了一個法律概念,或者主要是一個法 律概念,而究其原因,則主要在于就一個人的行為是否造成了一項法律義務或是否 應使他接受懲罰而言,法律要求有明確無誤的標準以資判定。 盡管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同樣都是責任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但法律責任往往被重 視,而道德責任則常常被忽視。仔細探究其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主要是因為這兩種責任 形式所依賴的規(guī)范體系在性質(zhì)和借以實現(xiàn)的力量保證上存在某些明顯的聯(lián)系和差 異,從而造成了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之間的差別和聯(lián)系。這種差別和聯(lián)系,則主要 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內(nèi)容上,二者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這從本質(zhì)上說是由道 德和法律規(guī)范的對象不同決定的。人是道德的,所以人的行為無不為道德所規(guī)范, o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蔣自強等譯。商務印書館,1 9 9 7 年版,第2 1 5 2 1 6 頁 口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蔣自強等譯商務印書館,1 9 9 7 年版。第3 5 6 頁。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蔣自強等譯,商務印書館。1 9 9 7 年版第l o o l 們頁 o 何懷宏:倫理學是什么 ,北京大學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9 頁 1 2 無不為道德所承認或拒斥,道德責任是人特有的。反之,法律則僅僅規(guī)范人的一部 分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法律責任亦僅僅是責任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責任則只是道 德責任。因而,一個人因做某事可能會承擔道德責任,但做某事不一定是違反法律 的,即不一定會承擔法律責任:反之,一個人可能承擔法律責任,但該行為可能不 一定違反道德,故不一定會承擔道德責任。因此,有些行為發(fā)生后所應承擔的責任 是法律的而非道德的,有些責任是道德的而非法律的,有些責任則既是法律的,又 是道德的。由于道德規(guī)范調(diào)節(jié)的范圍要大于法律規(guī)范調(diào)節(jié)的范圍,故而道德責任的 范圍也要大于法律責任的范圍。 其次,二者在確定性上是有差別的。道德責任的確定性不如法律責任那樣明顯。 一般地說,法律責任是法律義務的同義詞,這是廣義的法律責任;承擔違法行為引 起的不利法律后果,則是狹義的法律責任。因法律責任是由國家立法機關(guān)所制定、 司法機關(guān)來實施的責任,具有強制性。如果不能履行法律規(guī)范應盡的責任,就要受 到法律上相應的懲罰。所以法律責任是準確的、外在的,是強制的和嚴格的。而對 于道德責任的標準,人們通常會產(chǎn)生爭議,而且往往難以形成統(tǒng)一、權(quán)威的意見。 很難想象用明文規(guī)定某人做某事所應負的道德責任。所以道德責任是不嚴格的、含 糊的、不明確的。 再次,二者實現(xiàn)的手段也有著顯著的不同。法律責任的實現(xiàn)依靠的是國家機器 的強制力量執(zhí)行的,并且有相應的權(quán)利相伴隨;而道德責任作為一種責任承擔方式, 其制裁不是靠外在的強制力量及威脅,而至多使用稱贊和譴責,以及其他如贊成與 不贊成這種主要是言語上的表示,即以道德情感和評價為基礎(chǔ),是靠個體自覺自愿 履行的,它的執(zhí)行程度主要靠社會輿論和個人良心起作用,主要依賴依靠精神上的 自制力。 道德責任的評價 道德責任是道德主體自覺意識到的道德義務,是人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善惡所應 承擔的責任,也就是指道德主體在道義上對其選擇的現(xiàn)實行為的善惡及價值所應承 擔的責任。因此,道德是人存在之所需,世界上沒有不負道德責任的人存在。我們 不僅要認識主體應該對社會和對他人承擔道德責任以及對自己的行為負一定的道 德責任,而且必須進一步弄清楚主體在什么范圍和限度內(nèi)對自己的行為負有責任, 依據(jù)什么樣的道德標準對自己的行為負有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對主體的行為進行 正常的道德評價。 ( 一) 道德責任的評價標準 究竟道德責任的評價標準是什么呢? 即人們依據(jù)什么樣的標準對自己的行為 承擔道德責任呢? 我們知道,道德是歷史的、變化的,評價道德責任承擔的標準也 是歷史的變化著的,不存在著一種抽象的、永恒不變的標準。這是馬克思的歷史觀 從經(jīng)濟基礎(chǔ)與上層建筑相互關(guān)系及其運動規(guī)律中演繹出來的一個必然性的邏輯結(jié) 論。在道德責任的評價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這種評價以什么為標準。馬克思 認為,人是在一定的社會關(guān)系中存在的,按照人的“社會特質(zhì)的存在 ,一方面是 人作為個人存在的權(quán)利,另一方面是在關(guān)系中存在應盡的義務,權(quán)利和義務是相對 存在而不可分離的。所以,我們認為,一般來說,道德權(quán)利和道德義務是評價人 承擔道德責任的最一般范疇。 關(guān)于道德權(quán)利,學術(shù)界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1 ) 期望說。即把權(quán)利看作是一 種“合理的期望”,當某些合理期望為法律所認可和支持時,就稱為法律權(quán)利:相 反若為一般道德感所認可并為道德輿論所支持時,就稱為道德權(quán)利。( 2 ) 權(quán)威說。 即認為道德權(quán)利是賦予權(quán)利主體做某些事情的“道德權(quán)威 ,“有資格 不受干涉或 獲得幫助等。 ( 3 ) 享有說。即人們在道德生活中所享有的權(quán)利。這種意義上的道 德權(quán)利,一般為道德規(guī)范的主體所享有。( 4 ) 合道德說。即“合乎道德的權(quán)利”。 這種意義上的道德權(quán)利是一種高度道德化的理想。鋤 以上對道德權(quán)利的不同說法,都試圖從某一個方面去把握道德權(quán)利的內(nèi)涵,有 其合理之處,但也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之嫌。筆者認為:道德權(quán)利就是指作為道德主 。宋希仁:馬克思論權(quán)利和義務,載首都師范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 0 0 7 年第6 期。第4 l 頁 o 余涌:道德權(quán)利研究,中央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