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_第1頁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_第2頁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_第3頁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_第4頁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二1000二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

噸的質(zhì)量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

力。

3.學生能在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

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并通過

學習滲透節(jié)約用水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噸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噸二1000千克,會對噸和千克進行單位間的簡單

換算。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若干只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扇菁{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

1只。

課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并組織每個學生提一提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

ffio

教學過程:

㈠引入: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4個動物過橋圖: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

天,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發(fā)現(xiàn)小橋邊有一個標志,是什么呀?(限重1噸)

師:“限重1噸”表示什么意思?

師:你對“噸”有什么了解?

2.同學們說得對不對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出示課

題,板書)

(二)新授:

1、直觀感受一噸水的重量

(1)估計:剛才每個同學都提了這樣的一桶水,你估計這桶水有多重?為什

么?(10千克)

(2)經(jīng)歷:現(xiàn)在我把這樣的4桶水倒入這只桶內(nèi),這只桶中的水大約有多少千

克?誰認為自己能提起這40千克的水?

(3)學生排隊嘗試

(4)這樣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這樣的水是40千克,100桶這樣的水是

1000千克,也就是1噸。

(5)誰聽清楚了1噸就是千克?(板書1噸二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裝了1噸的一桶水讓你提,你能提得起來嗎?

2、直觀感受學生體重,加深對1噸的印象。

(1)找個喜歡的同學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戲,了解對方有多重。

(2)匯報:你背的是誰?有多重?

(3)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千克,個同學就有1000千克

重,也就是1噸。

(4)讓4()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群體。

3、聯(lián)系生活,強化對“噸”的認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都是1

噸,你能用噸來說一句咕嗎?

一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噸。

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來佇單位?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用噸作單位的東西。課件出示:

藍鯨大象大型機床

萬噸貨輪一車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一般用噸來作單位名稱。

4、在具體情景中進行單位化聚(注意讓學生說出推理過程)

(四)課堂作業(yè)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篇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萬以內(nèi)的數(shù)和簡單的分數(shù)有進一步的認識;對

千克和克以及24時記時法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的

能力,進一步增強數(shù)感。

2、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

加減兩位數(shù)(口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等計算,在正確率和速度兩方面都能

達到基本的要求,使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觀察物體,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

形的特征,認識周長的含義,解決有關周長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

念。

4、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認識事件發(fā)生的

可能性的人小,體會收集、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過程。

5、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提高綜合運用數(shù)

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數(shù)學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二、具體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單元)

2、認數(shù)、千克和克(第二、三單元)

3、24時記時法(第五單元)

4、長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單元)

5、觀察物體、統(tǒng)計與可能性、認識分數(shù)(第八、九、十單元)

6、加和減(含應用題)(第四單元)

整理與復習1

復習內(nèi)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單元)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等計算,在正

確率和速度兩方面都能達到基本的要求,使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復習過程:

一、出示題目

1、238X4208X4280X4800X4

耍求說出題目之間的區(qū)別。

指名板演,并齊練。

評講:計算過程、計算的注意點、格式的書寫要求。

說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熟記。

2、64+2654-265+6

指名板演,并齊練。

評講:計算過程、計算的注意點、格式的書寫要求。

要求說出題目之間的區(qū)別。

說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熟記。

二、練習指導

1、P109.4

估算得數(shù)大約是幾十多,并要求說出估算方法。

指名計算,再進行比較異同。

2、P109.6、7

獨立審題,理解題意,對學生中存在的解決問題中出現(xiàn)的困難給予解答。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yè)

1、P109.4、6、7

2、補充應用題(略,五題)

整理和復習2

復習內(nèi)容:認數(shù)、千克和克(第二、三單元)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萬以內(nèi)的數(shù)有進一步的認識;對千克和克有進一步

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shù)感。

復習過程:

一、認數(shù)

1、回憶在〃認數(shù)〃單元學會的知識內(nèi)容。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2、課堂練習

⑴回憶萬以內(nèi)數(shù)位順序表,要求熟記。

⑵讀數(shù):3245304530053050100003500

要求:讀出上面各數(shù)。說出讀數(shù)過程的注意點。說出各數(shù)的組成。

⑶寫數(shù):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萬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寫出上面各數(shù)。說出寫數(shù)過程的注意點。說出各數(shù)的組成。

⑷萬以內(nèi)數(shù)的比較大小。比較上面第⑵中各數(shù)的大小,并能說出比較方法。

3、練習指導:P1O8.2

指導看圖,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組織討論:你是怎樣解答第2小題的?

二、千克和克

1、回憶已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

名稱、實際重量、進率。

2、P108.3

獨立完成,組織交流。

問:怎樣比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yè)布置

1、練習冊上相關內(nèi)容。

2、補充應用題(略,五題)

整理與復習3

復習內(nèi)容:24時記時法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24時記時法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妁時

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復習過程:

一、引導梳理知識

1、在〃24時記時法〃中你學會哪些內(nèi)容?

2、你在這一單元中哪些內(nèi)容學得最好?有什么學習經(jīng)驗或學習中要注意的地

方介紹給同學們?

二、組織復習

1、時間的轉換

⑴將普通記時法轉疾成24時記時法

上午6:20上午9:30

中午12:00下午1:40

晚上7:50晚上11:25

⑵將24時記時法轉換成普通記時法

6:4015:40

12:0024:00

20:4017:30

⑶指名學生口述轉爽的方法。

2、P108.1

獨立看圖,理解圖意

獨立完成,組織評講。

歸納總結。

二、課堂練習

1、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覺,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他每天的睡眠時間有

多長?

2、一家快餐店5:30營業(yè),23:00結束一天的營業(yè),求這家快餐店每天為營

業(yè)時間。

3、圖書館每天的開放時間是:8:00—11:30,13:30—18:00,求這家圖書

館的開放時間。

4、一列火車7:15從南京開出,8:10到達鎮(zhèn)江,8:21分再從鎮(zhèn)江開往常

州,你能算出這列火車從南京到鎮(zhèn)江的運行時間和這列火車在鎮(zhèn)江的??繒r間嗎?

三、全課總結

四、完成作業(yè)

補充題目(包括時間的轉換和有關時間知識的應用題)

整理與復習4

復習內(nèi)容:長方形和正方形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認識周長的含

義,解決有關周長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復習過程:

一、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

2、要求說出圖形名稱。

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

教師相機板書(特征,關系,各部分名稱,周長計算方法)

二、周長計算方法

1、計算圖形周長

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求它的周長。

長是5分米,寬是3分米,求它的周長。

長是6米,寬是3米,求它的周長。

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邊長是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邊長是8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2、課堂練習

⑴給一塊邊長是25厘米的正方形手帕縫制花邊,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花邊?

合多少分米?

⑵小紅沿著長30米,寬20米的長方形操場跑了2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⑶給一塊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菜地圍籬笆,籬笆長多少米?

⑷給一塊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菜地圍籬笆,如圖:

籬笆長多少米?

⑸用兩個邊長都是2分米的小正方形拼圖形,拼成的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分米?

⑹用兩個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的小長方形拼圖形,拼成的圖形的周長

是多少厘米?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yè):

1、P111.10—12(完成在書上)

2、練習冊上相關習題。

整理與復習5

復習內(nèi)容:觀察物體、統(tǒng)計與可能性、認識分數(shù)

復習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認識事件發(fā)生的

可能性的大小,體會收集、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過程。

2、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簡單的分數(shù)有進一步的認識,提高運用學過的

分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shù)感。

復習過程:

一、練習指導

1、P110.9

⑴獨立看圖,理解圖意。

指導學生從正面依次觀察六幅圖,說出看到的圖案。

⑵再要求從側面、上面進行觀察。

⑶按課本中的要求練習。

⑷組織討論交流。

⑸拓展:按教師要求畫出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案。

2、P110.13

⑴引導看圖,了解圖中每一份所用的分數(shù)。

⑵引導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⑶指導思考。

⑷組織交流。

⑸教師小結。

3、P112.15

⑴指導理解題目意義,分小組活動。

⑵組織討論題中第⑶⑷問。

⑶全班交流,歸納總結。

二、全課總結

三、布置作業(yè)(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習題)

整理與復習6

復習內(nèi)容:加和減(含應用題)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提高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

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數(shù)學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復習過程:

一、應用題解題能力指導

1、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2、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比褲子的3倍多(少)5元,一件上衣多

少元?

3、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比是褲子多(少)3元。?

4、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84元,一件毛衣的價錢比褲子和上衣的總價錢

少15元,一件毛衣的價錢是多少?

5、商店有6袋乒乓球,每袋有5個,每個乒乓球售價2元,這些乒乓球一共

售價多少元?

6、一頭牛一天吃草15千克,照這樣計算,5頭牛一個星期吃草多少千克?

7、看圖,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

二、全課總結

三、布置作業(yè)完成練習冊上相關習題)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篇三」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復習(一)(P12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三步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比較熟地進行

計算。

2、進一步掌握連除、連乘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解答。

教學重點:復習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比較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混合運算及兩步計算應用題,今天我們要復習這部分內(nèi)容。通

過復習,要使同學們更好地熟練地進行解答。

二、復習運算順序

1、提問:有哪幾種計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請學生歸納:(運算順序及小括號)

3、練習復習(一)第2、3、4題。

(1)各自獨立完成。

(2)校對,講評2、3題,校對后講評第4題。

三、復習應用題。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題。

2、完成后,說說分析思路解題步驟。

3、引導歸納:解兩步計算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四、小結:(混合運算順序,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復習(二)(P12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會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所學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

比較熟練地進行解答。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正確分析各類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熟練地解答。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1、練習第8、9題題組練習。(觀察比較得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調(diào)解

題時認真審題)。

2、練習10、11、12題,獨立完成,逐題講出思考過程,講評。

3、練習第13題,明確題意,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題是移多補少的逆向應用題。

師生共同探討完成。

5、小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nèi)容?應注意什么?

6、作業(yè)《作業(yè)本》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復習(三)(P127)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數(shù)量關系,并能比

較熟地進行解答。

2、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滲透對應的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所學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數(shù)量關系。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基本訓練,投影儀顯示下列題目

1、根據(jù)下面問題聯(lián)想條件,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

①兩個雞場一共養(yǎng)雞多少只?②兩個雞場養(yǎng)雞的只數(shù)相差多少?

③平均每個雞棚里養(yǎng)成雞多少只?

①第二養(yǎng)雞場要給第一養(yǎng)雞場多少只雞,兩個雞場的雞同樣多?

2、根據(jù)下列條件提出問題,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

①有桔子2500千克,蘋果是桔子的3倍。

②有蘋果7500千克是桔子的3倍,桔子有多少千克?

三、重點訓練:圍繞上面第1題聯(lián)系第15題訓練。

四、獨立完成其余幾題。

五、引導完成思考題

六、作業(yè)《作業(yè)本》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篇四」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26頁東、南、西、北,旋轉與平移現(xiàn)象,完成練習二十三第8,9

題。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景中,進一步鞏固已認識的8個方向,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

(東、南、西、北)辨認其余7個方向,進一步認識簡單線路圖,能根據(jù)線路圖說

出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從中體會到物體間位置的相對性。

2.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旋轉和平移的現(xiàn)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轉和平

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

3.在復習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獲得成功體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意識,樹立進一步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東、南、西、北中,參照物變化時方向的確定。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xù)復習有關空間和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東、南、西、北,旋轉

與平移現(xiàn)象

二、復習

1.東、南、西、北

(1)同桌相互說一說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方向(東、南、西、北、東南、西

南、東北、西北)。

(2)教師:給定一個方向,你們能畫出其余7個方向嗎?同伴合作畫出一個方

向板,教師巡視。方向板如圖:

指名說一說:當你面向西北面時,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別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頁東、南、西、北第1題中的動物圖。

全班交流,小組匯艱。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參照物發(fā)生變化后,方向仍然不變。

(4)小玲家在學校的()面。從小玲家到學校要向()面走()米;從小玲家

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轉和平移現(xiàn)象

(1)出示第128頁情景圖,學生觀察后,讓學生說出情景圖中的運動現(xiàn)象,很

快判斷哪些是旋轉,哪些是平移。

(2)小組內(nèi)先議一議旋轉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間相互做動作

(3)完成練習二十三第131頁第8題,列舉生活中的旋轉和平移現(xiàn)象。

三、全課

今天復習了什么?,爾有什么收獲和提高?

四、練習

(1)第131頁第7題。

(2)觀察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xiàn)象,向家長說一說。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篇五」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nèi)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

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2.提高計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及數(shù)學應用意

識。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認真計算、自

覺驗算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nèi)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

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三、教學難點:

進一步學習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lián)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數(shù)學應用

意識。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歸納整理

1.同學們,我們剛學過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行這一部分內(nèi)

容的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

2.這?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能把這些內(nèi)容進行整理嗎?

3.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4.針對小組匯報的各部分內(nèi)容進行板書,同時對學生的匯報予以肯定和鼓勵。

5.同學們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筆算減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樣進行驗

算?怎么樣估算?接下來,我們就先對筆算加、減法進行整理和復習。

(二)復習提高

1.梳理算法。

(1)誰能分別編一道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

位、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連續(xù)退位的題呢?(老師板書)

(2)獨立完成黑板上這些題。

(3)訂正。

在計算筆算加法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

在計算筆算減法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

它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們算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5)誰來說說加、減法有哪些驗算方法?

(6)把剛才的題進行驗算,全班集體訂正。

2.反饋測試。

(1)練習十第1題。

①獨立完成

②任挑2道題進行驗算,寫在旁邊。

③(出示課件)全班訂正、反饋。表揚鼓勵。

(2)小老師。

①比一比哪個老師當?shù)煤??看誰不但可以挑錯,還能給同學們講清楚。

②集體訂正

(三)拓展應用

其實計算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學好計算還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好多問

題呢!

(1)練習十第2題。

①(出示課件)

②從圖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③你能提出什么跟它有關系的數(shù)學問題?

④邊出示問題邊訂正答案: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雞?337+118=455(只)

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雞?455+337=792(只)

還剩下多少個雞蛋?900-792=108(只)

(2)整理圖書

①(出示課件)

②從圖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③同桌合作完成這道題。

合作要求:A.給同桌提一個問題。

B.每人根據(jù)同桌提出的問題,先估計一下得數(shù)大約是多少。

C.根據(jù)這個問題列式計算。

D.提問題的同學進行驗算,檢查其計算的對錯。

④全班交流。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葉么內(nèi)容?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篇六」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08?109頁的第3?6題練習二十六的第5?9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計算比較容易的三步式

2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析數(shù)量關系,能夠比較順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個已

知條件和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混合運算

1做第108頁的第3題

先出示第1小題,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題,也讓學

生說說怎樣脫式計算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練習機會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做,先審題,再填空可以讓比較好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對

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夠按圖示的每一步計算正確就可以了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訂正時對有錯誤的學生,讓他們找出原

因并改正

二、復習應用題

1做第108頁的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然后讓學生改變題目的問題,口頭改編成一道兩步應用題

2做第108頁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題目里的數(shù)量關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讓學生改變第三個條件口頭編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

一定順序改編,并根據(jù)學生的問答,將學生口頭改編的應用題的要點寫在黑板上

如:

(1)一個糧倉存小麥85噸,存大豆60噸,存的玉米比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多

38噸,存玉米多少噸?

(2)總數(shù)多38噸

(3)存的玉米是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的2倍

(4)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比存的玉米多38噸。

(5)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比存的玉米少38噸

3做第109頁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做完后說一說是怎樣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畫出線

段圖加以說明

然后讓學生把問題和已知條件調(diào)換,變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改編后,可以再

讓學生說一說線段圖怎樣改,再解答出來

三、作業(yè)

練習二十六的第7?9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第21*題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篇七」

一、教學內(nèi)容:

練習二十六的第14一18題。

二、教學目的:

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4一18題

1、做第14題。

讓學生同時做,教師計時,做完了舉起手來,教師告訴所用時間,學生把時間

記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到3分時,看有多少人做完,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要給

予表揚.

2、做第15So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個別輔導.在集體訂正

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做第16題。

做題前,先小聲地說一說運算順序,然后再做.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

27004-5+306X4,85X6—1799+7是怎樣脫式的,為什么乘除法可以同時脫式.

4、做第17題。

先讓學生自己做,如果有些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稍加提示:這道題的問題是

什么?要想求出平均每月節(jié)約水費多少無,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今年前6個月平

均每月的水費知道嗎?該怎樣求?

5、做第18題。

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可以問一問學生:第二問缺少什么條件?缺少的條件在

哪里?

(二)根據(jù)學生做題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或補充練習。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復習教案「篇八」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63頁例3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并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qū)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1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長的毛線和1個平方分米

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

2、你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63頁例3。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⑴請同學們動筆畫一條1厘米的線段和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⑵提問:

①什么樣的圖形為1平方厘米?

②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與用手勢比畫1厘米和1平方厘米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請同學們用手勢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⑵教師手里有一根毛線,它的長大約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長的毛線)

⑶出示正方形請同學們估測這是1什么?

引導:你們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區(qū)別了嗎?

⑷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⑸展示學生畫的圖。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師的講桌的長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認一下是從哪里到哪嗎?

(2)講桌的面積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同學們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說一說1

米和1平方米的區(qū)別嗎。(小組合作到前面演示,雙臂張開大約是1米,四個同學把

伸開的雙臂手搭手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4、通過估算加深市概念的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