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
技術規(guī)程(試行)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
江西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江西省人民防空辦公室
2020年12月
江西省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技術規(guī)程(試行)
1總則
1.1為了統(tǒng)一和規(guī)范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測繪技術標準,滿足城鄉(xiāng)現代化建設、
信息化管理和信息資源綜合應用的需要,確保測繪成果質量,制定本技術規(guī)程。
1.2本規(guī)程中的工程建設項目主要是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
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重大工程。
1.3本規(guī)程適用于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所涉及的測繪工作。
1.4本規(guī)程中工程建設項目所涉及的測繪工作包括控制測量、規(guī)劃核實測量、綠地核實測量、
人防核實測量、消防核實測量、地下管線規(guī)劃核實測量、用地復核測量、市政交通核實測量、不動
產測繪,規(guī)定了數據觀測、處理的技術方法和精度要求、成果質量要求和提交內容等。
1.5“多測合一”既可以單項開展,亦可以組合多項同時進行,測繪單位依據合同要求、項
目進展情況自主選擇。
1.6工程建設項目的“多測合一”測繪工作,除應執(zhí)行本技術規(guī)程外,還應符合國家、行業(yè)
和地方相關標準規(guī)定。
1.7各設區(qū)市(含贛江新區(qū))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對本規(guī)程進行細化。
1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3565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測繪基本技術規(guī)定
GB50026工程測量規(guī)范
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51251建筑防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
GB5004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2018年版)
GB50096住宅設計規(guī)范
GB50180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標準
GB5035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420城市綠地設計規(guī)范(2016年版)
GB5768.3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
GB50038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guī)范
GB50225人民防空工程設計規(guī)范
GB50137城市用地分類與規(guī)劃建設用地標準
GB/T24356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
GB/T18316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規(guī)范
GB/T50280城市規(guī)劃基本術語標準
GB/T50353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
GB/T35641工程測繪基本技術要求
GB/T35637城市測繪基本技術要求
GB/T149121:5001:10001:2000外業(yè)數字測圖規(guī)程
GB/T20257.1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
GB/T17986.1房產測量規(guī)范第1單元:房產測量規(guī)定
GB/T17986.2房產測量規(guī)范第2單元:房產圖圖式
GB/T21010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GB/T37346不動產單元設定與代碼編制規(guī)則
GB/T13923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
GB/T50308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guī)范
GA836-2016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評定規(guī)則
CH/T6002管線測繪技術規(guī)程
CH/T9008.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數字線劃圖
CH/T2009全球定位系統(tǒng)實時動態(tài)測量(RTK)技術規(guī)范
CH/T6001城市建設工程竣工測量成果規(guī)范
TD/T1001地籍調查規(guī)程第1部分不動產
CJJ61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guī)程
CJJ/T8城市測量規(guī)范
CJJ/T73衛(wèi)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guī)范
JGJ/T246-2012房屋代碼編碼標準
22
江西省城市規(guī)劃管理技術導則(贛建規(guī)〔2014〕19號)
江西省建設工程竣工規(guī)劃核實管理規(guī)定(試行)
江西省不動產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標準(試行)(贛國土資發(fā)〔2017〕25號)
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關于頒發(fā)<人防工程概算定額(2013)>的通知》(國人防〔2013〕580號)
33
3術語和定義
GB/T17694-2009與CH/T1004-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guī)程。
3.1工程建設項目
為完成依法立項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而進行的、有起止日期的、達到規(guī)定要求的一組相互
關聯的受控活動,包括策劃、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和考核評價等階段。
3.2“多測合一”
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階段涉及的規(guī)劃、土地、房產、人防、消防等審批以及不動產登記的各項測
繪服務事項,項目建設單位實行“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多測合一”,由一家測繪機構實
施,提交各相關部門所需的測繪成果。
3.3網絡RTK測量
基于連續(xù)運行基準站網,利用載波相位動態(tài)實時差分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進行定位測量。
3.4RTK測回數
于同一流動站初始化后獲得相應精度結果的觀測次數。
3.5規(guī)劃條件
對實現規(guī)劃有約束作用的條件,含條件點、長度、間距、面積、高程或高度等。
3.6細部點
建(構)筑物的外圍墻角、拐角和圓心等主要特征點。
3.7幢
一座地上獨立,主體結構為一整體,在使用功能上不可分割,包括不同結構、不同層次、同期
建造的房屋。
3.8高層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單層廠房、倉庫和其他民用建筑。
3.9裙房
在高層建筑主體投影范圍外,與建筑主體相連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屬建筑。
3.10公共通道
為滿足房屋消防或公眾通行需要而專門設置的與市政(小區(qū))道路連通且穿越建筑的通道。
3.11前室
設置在樓、電梯之間的過渡性建筑空間。
3.12商業(yè)服務網點
設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層或首層及二層,每個分隔單元建筑面積不大于300㎡的商店、郵政所、
儲蓄所和理發(fā)店等小型營業(yè)性用房。
3.13房屋主體結構
房屋中由組成結構的梁、板、柱等主要構件相互連接而構成的,形成能承載房屋荷載的空間體
系。主體結構必須具有符合技術要求的強度、韌性和穩(wěn)定性,以確保承受房屋本身及其附屬設施的
各種荷載。房屋主體結構范圍一般指支撐房屋主體的梁、板和柱等主要構件結構最外圍水平投影以
內部分。
3.14圍護結構
建筑物以及房間各面的圍擋物,包括外圍護結構的外墻、屋面、外窗、戶門(包括陽臺門)以及
內圍護結構的分戶墻、頂棚和樓板。
3.15圍護設施
建筑物中為保障安全而設置的欄桿、欄板等圍擋。
44
3.16地下室
室內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室內凈高的1/2的空間。
3.17半地下室
室內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室內凈高的1/3,且不超過1/2的空間。
3.18技術層
指建筑物的自然層內,用作水、電、暖、衛(wèi)生等設備安裝的局部層次。
3.19設備層
建筑物中專為設置暖通、空調、給排水和電氣的設備和管道施工人員進入操作的空間層。
3.20夾層
房屋自然層內未形成完整樓層結構但屬于房屋整體結構的局部樓層。
3.21架空層
僅有結構支撐而無外圍護結構的開敞空間層。
3.22騎樓
建在道路(街、巷)旁,底層部分用作行人公共通道的房屋。
3.23過街樓
底層(部)有道路通過的樓房或上部貫通、底層局部為通道的相連樓房。
3.24廊
與房屋相連、有上蓋,供行人通行的水平通道。廊的基本類型有:雙面空廊、單面空廊、柱廊、
架空通廊、檐廊、挑廊、回廊和門廊等。
3.25柱廊
有頂蓋和支柱,供人們通行的水平交通空間。
3.26架空通廊
兩端以房屋為支撐,有圍護、底層無支柱的架空通道。
3.27檐廊
設置在房屋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間。
3.28挑廊
挑出房屋主體外的,與房屋相通,有頂蓋、有圍護(欄桿)和無支柱的水平交通空間。
3.29回廊
房屋門廳或大堂內,設置在二層或二層以上的回形走廊。
3.30門斗、門廊
房屋門前突出的有頂蓋和支柱(或墻)的通道。門廊、門斗必須具備與房屋相連通,有永久性的、
結構牢固的頂蓋;以柱支撐頂蓋為門廊,是開放式的建筑空間;以墻支撐頂蓋為門斗,是起分隔、
擋風和御寒等作用的過渡性建筑空間。
3.31陽臺
設于建筑物外墻、設有欄桿或欄板,供人們活動、休息及晾曬衣物等用途的房屋附屬設施。
3.32飄窗
為房間采光和美化造型而設置的其窗臺板底面高出樓板面0.45m以上凸出房屋主體結構的窗。
3.33露臺(平臺)
供居住者進行室外活動的屋面或由房屋底層地坪延伸出室外形成的,具有圍護結構,無頂蓋的
活動空間。
3.34建(構)筑物高度
建(構)筑物室外地面到檐口、女兒墻和屋脊線或屋頂最高處等位置之間的垂直距離。
3.35基底面積
55
建筑物與室外地面相連接的外圍護結構或柱子外邊線所包圍區(qū)域以及部分懸挑建筑外圍的水
平投影面積。
3.36套內建筑面積
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指房屋套門范圍內由產權單元的權界線所圍成的水平投影面積。
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一般由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水平投影面積和套內陽臺建筑面積三部分
組成。
3.37房屋共有建筑面積
一幢房屋的各產權人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積。包括應分攤的共有建筑面積和不分攤的
共有建筑面積。
3.38使用面積
房屋戶內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間面積,按房屋內墻面水平投影計算。不包括墻、柱等結構構造和
內保溫層的面積。
3.39管線
用于傳送液體、氣體或粉末的管道(溝、廊)和用于輸送電力、信息的線纜及其附屬設施,按功
能可分為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和工業(yè)等。管線的分布包括地下、架空(含地面)。
3.40管線點
為準確描述地下管線的走向特征和附屬設施信息,在地下管線探查或調查工作中設立的測點。
3.41管線探測
獲取管線走向、空間位置、附屬設施及其有關屬性信息的全過程。
3.42非開挖
利用各種巖土鉆掘設備和技術手段,通過導向、定向鉆等方式在地表極小部分開挖的情況下(一
般指入口和出口小面積開挖),敷設、更換和修復各種管線的施工新技術。
3.43避難層(間)
建筑內用于人員暫時躲避火災及其煙氣危害的樓層(房間)。
3.44人防工程
全稱人民防空工程,系為保障戰(zhàn)時人民防空指揮、通信、掩蔽等需要而建造的防護建筑。按照
使用功能分為指揮工程、醫(yī)療救護工程、防空專業(yè)隊工程、人員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按照構筑類
型分為坑道式、地道式、單建掘開式和防空地下室。
3.45防空地下室
具有預定戰(zhàn)時防空功能的地下室。在房屋中室內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該房間凈高
1/2的地下室。
3.46防護單元
在防空地下室中,其防護設施和內部設備均能自成體系的使用空間。
3.47臨空墻
一側直接受空氣沖擊波作用,另一側為防空地下室內部的墻體。
3.48人防口部
防空地下室的主體與地表面,或與其他地下建筑的連接部分。對于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
其口部指最里面一道密閉門以外的部分,如擴散室、密閉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間(簡易洗消間)、
除塵室、濾毒室和豎井、防護密閉門以外的通道。
3.49連通口
在地面以下與其他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相連通的出入口。
3.50室外出入口
通道的出地面段(無防護頂蓋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圍以外的出入口。
3.51室內出入口
66
通道的出地面段(無防護頂蓋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圍以內的出入口。
3.52掩蔽面積
供掩蔽人員、物資、車輛使用的有效面積。其值為與防護密閉門(和防爆波活門)相連接的臨空
墻、外墻外邊緣形成的建筑面積扣除結構面積和下列各部分面積后的面積:
①口部房間、防毒通道、密閉通道面積;
②通風、給排水、供電、防化、通信等專業(yè)設備房間面積;
③廁所、盥洗室面積。
3.53機動車停車場
停放機動車的露天場地。
3.54機動車停車庫
停放機動車的建、構筑物,包括封閉、敞開的單層、多層、地上及地下停車場所。
3.55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
用于停放和移動汽車設備的總稱。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主要有升降橫移式和垂直升降式等。
3.56子母車位
前方或底層停車位的車輛駛出后,后方或上層停車位的車輛才能駛出的停車位形式稱為子母車
位形式。前方或底層車位稱為母車位,后方或上層停車位稱為子車位。
3.57宗地
土地權屬界線封閉的地塊或者空間。
3.58定著物
固定于土地(海域)且功能完整、具有獨立使用價值的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森林、林木等
不能移動的物。
3.59不動產
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
3.60不動產單元
權屬界線固定封閉,且具有獨立使用價值的空間。
3.61不動產單元代碼
按一定的規(guī)則賦予不動產單元的唯一和可識別的標識碼,也可稱為不動產單元號。
3.62誤差
測量結果偏離真值的程度。
3.63中誤差
中誤差是衡量觀測精度的一種數字標準,亦稱“標準差”或“均方根差”。
3.64坐標系
描述物質存在的空間位置(坐標)的參照系,通過定義特定基準及其參數形式來實現。
3.65高程基準
推算國家統(tǒng)一高程控制網中所有水準高程的起算依據,它包括一個水準基面和一個永久性水準
原點。
77
4基本規(guī)定
4.1平面高程系統(tǒng)
4.1.1坐標系統(tǒng)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當采用地方平面坐標系統(tǒng)時,應與2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建立準確轉換關系。
4.1.2高程系統(tǒng)采用正常高系統(tǒng),高程基準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4.2總體作業(yè)要求
4.2.1“多測合一”測繪工作宜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但必須滿足本規(guī)程專項測量
規(guī)定的精度要求。
4.2.2“多測合一”測繪工作以中誤差作為測量精度的衡量標準,以兩倍中誤差作為測量極
限誤差。
4.2.3“多測合一”測繪工作所采用的儀器設備應定期檢定(校準),并使其保持良好狀態(tài),
滿足測量精度要求,使用的軟件應通過測試。
4.3測量精度
4.3.1控制點精度要求
1.四等平面控制網以下各級網中最弱點的平面點位中誤差Mw(相對于起算點)不得大于±5cm。
2.四等以上水準網中最弱點的高程中誤差(相對于起算點)不得大于±2cm。
4.3.2界址點、細部點、界址線精度應符合表4.1中的要求。
表4.1界址點平面精度要求
對鄰近控制點的點位誤差(cm)間距誤差(cm)
點類型
中誤差允許誤差中誤差允許誤差
一類界址點、細部點±5±10±5±10
二類界址點±7.5±15±7.5±15
注:土地使用權明顯界址點精度不低于一類,隱蔽界址點精度不低于二類。
4.3.3一般地物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中誤差不得大于10cm,施測困難地區(qū)的地物點點位中
誤差,可放寬0.5倍。
4.3.4對有明顯標記的放樣點坐標檢測時,實測坐標與放樣坐標較差之限差不得大于7cm,對
完工后的建筑物進行竣工測量時,實測坐標與放樣坐標限差不能大于14cm。
4.3.5對有明顯標記兩相鄰放樣點間實測間距與理論間距之較差不得大于7cm。
4.3.6建(構)筑物邊長、高度、層高和面積測算時,精度應分別符合表4.2、表4.3、表4.4、
表4.5規(guī)定。
4.3.7房產平面測量時,房屋邊長測量精度應符合表4.2規(guī)定,面積測算的限差和中誤差應符
合表4.5規(guī)定,層高測量精度應符合表4.4規(guī)定。
表4.2建(構)筑物邊長測量精度要求
精度等級中誤差(m)限差(m)適用范圍
一±(0.007+0.0002D)±(0.014+0.0004D)特殊房屋或產權人要求的房屋
二±(0.014+0.0007D)±(0.028+0.0014D)商品房或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房屋
三±(0.028+0.002D)±(0.056+0.004D)其它房屋
注:D為邊長,以米為單位;當D小于10m時,以10m計。
88
表4.3建(構)筑物高度測量精度要求
建筑高度H(m)H≤2424<H≤6060<H≤100H>100
誤差率0.5%0.3%0.2%0.15%
最大誤差值(m)0.10.150.20.5
注:H為建筑高度,以米為單位
表4.4房屋層高丈量精度要求
中誤差(m)限差(m)
±(0.014+0.0007H)±(0.028+0.0014H)
注:H為層高,以m為單位;當H<10m時,以10m計。
表4.5建(構)筑物面積測算精度要求
精度等級中誤差(m2)限差(m2)適用范圍
一±(0.01S+0.0003S±(0.02S+0.0006S)特殊房屋或產權人要求的房屋
二±(0.02S+0.001S±(0.04S+0.002S)商品房或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房屋
三±(0.04S+0.003S±(0.08S+0.006S)其它房屋
注:S為建筑面積,以平方米為單位。
4.3.8地下管線管線點探查的水平位置和埋深測量精度應符合表4.6的規(guī)定。
表4.6地下管線測量精度要求
類型平面位置中誤差(cm)高程中誤差(cm)埋深量測中誤差(cm)
市政地下管線明顯管線點測量≤5≤3≤2.5
市政地下管線隱蔽管線點探測≤0.05H/≤0.075H
建設工程地下管線明顯管線點測量≤10≤3≤5
建設工程地下管線隱蔽管線點探測≤0.1H/≤0.15H
注:H為地下管線的中心埋深,以厘米為單位;當H小于100cm時,以100cm計。
4.3.9消防測量精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高度的測量精度按本規(guī)程4.3.6條規(guī)定執(zhí)行;
2.疏散樓梯凈寬及疏散門、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寬度兩次測量值較差應小于2cm,其余的長
度、寬度和距離的兩次測量值較差應小于本規(guī)程表4.2三級精度限差;
3.面積兩次測量值較差應小于設計值的5%。
4.3.10人防地下室頂板底部與室外地坪的高差兩次測量值較差不應大于5cm,人防面積測量
精度應符合本規(guī)程表4.5三級精度規(guī)定。
4.3.11竣工地形圖、竣工對照圖的主要地物點(包括主要建筑物的細部點)相對鄰近圖根點的
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5cm,次要地物點相對鄰近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7cm,地物點間距中誤
差不應大于5cm;困難地區(qū)地物點相對鄰近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和地物點間距中誤差不應大于10cm。
高程點相對鄰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不應大于4cm。
4.4成果質量檢查
4.4.1測繪成果應依次通過測繪單位的作業(yè)組檢查、測繪單位作業(yè)部門的過程檢查(以下簡稱
過程檢查)、測繪單位質量管理部門的最終檢查(以下簡稱最終檢查)。其要求如下:
99
1.作業(yè)組檢查:作業(yè)人員在作業(yè)過程中應及時對每個工序的作業(yè)成果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
提交過程檢查。
內、外業(yè)檢查比例均為100%。
2.過程檢查:作業(yè)部門應分工序對作業(yè)組提交的成果資料進行檢查,并形成檢查記錄,合格后,
方可提交最終檢查。
內業(yè)檢查比例為100%,外業(yè)覆蓋所有成果類型、每幢,檢查比例不得低于30%。
3.最終檢查:質量管理部門應分工序對項目組提交的成果質量進行檢查,并形成檢查記錄。
內業(yè)檢查100%;外業(yè)覆蓋所有成果類型、每幢,檢查比例不得低于15%。
4.各級檢查工作應獨立、按順序進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顛倒順序。
5.最終檢查應審核過程檢查記錄。審核中發(fā)現的問題作為資料質量錯漏處理。
4.4.2測繪成果應按GB/T24356和GB/T18316及地方專項測繪成果審核業(yè)務的規(guī)定進行質量
檢查和評定,并按要求編寫檢查報告。
4.4.3測繪成果質量檢查時,應按GB/T24356和GB/T18316進行質量評定。不合格的測繪成
果經整改后,應重新進行檢查。
4.4.4測繪成果質量監(jiān)督抽查應按GB/T24356和GB/T18316執(zhí)行。
4.5計量單位
本規(guī)程中的長度、高度和面積計量單位有米、平方米、公頃、畝等,其表示方法按照下列規(guī)定
執(zhí)行:
1.長度、高度單位采用:米(m);
2.土地、房屋、綠地等的面積單位采用:平方米(m2);
3.土地面積統(tǒng)計匯總單位采用:平方米(m2)、公頃(hm2),可將畝(mu)作為輔助單位。
4.6其他規(guī)定
4.6.1開展竣工階段測量應具備的條件:
1.已經按規(guī)劃許可規(guī)定的內容完成建(構)筑物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和道路交通設施、綠地建設;
2.建設用地和代征用地范圍內規(guī)劃要求拆除的各類建(構)筑物以及因建設需要搭建的臨時設
施已經全部拆除,施工場地清理完畢;
3.對分期建設的,同期的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已經按照建設時序方案同步實施,建成區(qū)與下
一期施工區(qū)已經采取有效的臨時隔離措施;分期界限是道路或者綠地的,應當完成道路或綠地的建
設;
4.市政基礎設施已按規(guī)劃接入城市系統(tǒng)。
4.6.2作業(yè)單位在完成各項測量任務后,應整理原始觀測數據、計算過程數據,編繪各項圖
件,編制測量技術報告等,并及時歸檔備查、提交測量成果報告。
4.6.3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成果總報告(含分項報告)內容應符合本規(guī)程4.6.4的要求,
其中分項報告內容應分別符合本規(guī)程6.11、7.6、8.4、9.10、10.4、11.4、12.4、13.3.6、13.4.6
的要求。
4.6.4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成果總報告的成果形式含紙質成果和電子成果,紙質成果
主要包括技術報告、分項報告等,總成果報告應按附錄A樣式編制,分項報告應按本規(guī)程各章的附
錄樣式編制。
1.分項報告有以下內容:
1)控制測量成果報告;
2)規(guī)劃核實測量成果報告;
3)綠地核實測量成果報告;
1010
4)人防核實測量成果報告;
5)消防測量成果報告;
6)地下管線規(guī)劃核實測量成果報告;
7)用地復核測量成果報告;
8)市政交通核實測量成果報告;
9)宗地測量成果報告;
10)房產測量成果報告。
2.電子成果格式要求
1)掃描文件為PDF格式(版本9.0),后綴名為*.pdf;
2)文檔文件為Word格式(版本2007),后綴名為*.docx;
3)表格文件為Excel格式(版本2007),后綴名為*.xlsx;
4)圖形文件為CAD格式(版本2007),后綴名為*.DWG。
3.目錄結構命名要求
項目編號-標段號-工程項目名稱文件夾
控制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規(guī)劃核實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綠地核實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人防核實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消防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地下管線規(guī)劃核實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用地復核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市政交通核實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宗地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房產測量成果報告文件夾
4.項目編號、標段號
項目編號、標段號應從江西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tǒng)中獲取。
1111
5控制測量
5.1總體要求
5.1.1“多測合一”各階段的測繪工作應采用統(tǒng)一的建設項目控制基礎。衛(wèi)星導航定位基準
站網(CORS)、國家和地方等級控制網等,可作為平面控制起算;國家和地方等級水準控制,由似大
地水準面精化成果轉換的高程等可作為相應等級的高程控制起算。
5.1.2平面控制測量可采用導線測量、GNSS測量、RTK測量等方法施測,高程控制測量可采用
水準測量、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和RTK測量等方法施測。
5.1.3GNSS測量、RTK測量、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50026《工程測量
規(guī)范》中4.3、4.4、4.2的規(guī)定,導線測量、水準測量、RTK測量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
5.1.4控制點的點位選擇要求按照CJJ/T8《城市測量規(guī)范》執(zhí)行,一般不應少于3個固定控制
點??刂泣c宜設置固定標志或埋設帶有標志的標石,控制點間的通視要求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地
形復雜、隱蔽地區(qū)應適當加大密度。當控制點位于水泥地面、瀝青路面等硬化地面時,應刻十字或
用水泥釘、鉚釘作為其中心標志。
5.2平面控制測量
5.2.1導線平面測量
1.導線測量應采用電磁波測距導線的方法,可布設成附合導線、結點導線網等,按精度等級劃
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及圖根。
2.導線測量主要技術指標和觀測技術要求見表5.1。
表5.1電磁波測距導線測量主要技術指標和觀測技術要求
等級
一級二級三級圖根
項目
閉合環(huán)或附合導線長度(km)≤3.6≤2.4≤1.5≤1.0
平均邊長(m)300200120100
測距中誤差(mm)15151515
測角中誤差(″)581220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1/14000≤1/10000≤1/6000≤1/4000
儀器等級要求DJ2DJ2DJ6DJ2DJ6DJ6
水平角測回數213121
測微器兩次重合讀數差(″)331831818
半測回歸零差(″)881881824
一測回2C互差(″)1313/13//
同一方向值測回互差(″)9/24/24/
方位角閉合差(″)±10n±16±24±40
導線全長絕對閉合差(m)0.260.260.220.22
導線網中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相對于起算點)(cm)5555
注1:n為導線折角數,s為邊長(以km為單位,s<500m時,按500m計),H為基本等高距(以m為單位)。
注2:導線網中,結點與高級點間或結點與結點間的導線長度不大于符合導線規(guī)定長度的0.7倍。
注3:導線相鄰邊長之比不宜大于1:3。
注4:當附合導線長度短于規(guī)定長度的1/3時,導線的全長閉合差不應大于0.13m。
1212
等級
一級二級三級圖根
項目
注5:氣溫氣壓及儀器加乘常數改正可輸入儀器直接進行改正。
注6:位于居民建成區(qū)的圖根導線邊長可不大于100m。
5.2.2RTK平面測量
RTK測量可采用單基準站RTK和網絡RTK兩種方法進行。
1.RTK測量方法可用于布設平面控制點。其平面精度按精度等級劃分為一級控制點、二級控制
點、三級控制點及圖根控制點。
2.RTK平面控制點測量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規(guī)定。
表5.2RTK平面測量技術要求
等級相鄰點間距離(m)點位中誤差(cm)邊長相對中誤差RTK測回數與基準站的距離(km)起算點等級
一級500≤±5≤1/20000≥4≤5四等及以上
二級300≤±5≤1/10000≥3≤5一級及以上
三級200≤±5≤1/6000≥2≤5二級及以上
圖根100≤±5≤1/5000≥2≤7三級及以上
注1.點位中誤差指控制點相對于起算點的誤差。
注2.采用單基準站RTK測量一級控制點需至少更換一次基準站進行觀測,每站觀測次數不少于2次。
注3.采用網絡RTK測量各級平面控制點可不受流動站到基準站距離的限制,但應在網絡有效服務范圍內。
注4:相鄰點間距離不宜小于該等級平均邊長的1/2。
3.RTK測量的GNSS接收設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宜選用優(yōu)于表5.3規(guī)定技術指標的雙頻或多頻接收機;
2)接收設備包括接收機、天線和天線電纜、數據鏈設備、數據采集器等;
3)流動站接收設備應具有通信模塊,并支持相關數據通信協議;
4)流動站接收設備應具備接收和處理標準差分數據功能;
5)流動站宜支持BDS數據接收和處理的功能。
表5.3GNSS接收機的技術指標要求
類型平面標稱精度(mm)高程標稱精度(mm)
技術指標10+2×10-6×d20+2×10-6×d
注:d為基線長度,單位為毫米(mm)。
4.RTK流動站的主要技術要求如下:
1)測回間應重新初始化;
2)出現固定解丟失時,應重新初始化;
3)不宜在隱蔽地帶、成片水域和強電磁波干擾源附近觀測。
5.RTK測量時,GNSS衛(wèi)星的狀態(tài)應符合表5.4規(guī)定。
表5.4GNSS衛(wèi)星狀態(tài)的基本要求
觀測窗口狀態(tài)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同一系統(tǒng)衛(wèi)星個數PDOP值
良好≥6<4
可用5≥4且<6
不可用<5≥6
1313
6.經、緯度記錄精確至0.00001″,平面坐標記錄精確至0.001m。
7.RTK平面控制點測量流動站的技術要求如下:
1)作業(yè)開始前,應檢測至少1個同等級以上(含同等級)的已知平面控制點,平面點位較差應不
大于7cm;當測量精度要求較高時,需在作業(yè)區(qū)域一定范圍內,檢測2個二級以上(含二級)的已知平
面控制點,檢測點的平面坐標(x、y)分量較差應不大于2cm;
2)應采用三角支架架設流動站并保持圓氣泡居中,設置的平面收斂閾值應不大于2cm,垂直的
平面收斂閾值應不大于3cm,每測回觀測歷元數應不少于20個,采樣間隔不少于2s,各測回的平面坐
標較差應不大于4cm,符合限差要求后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成果。
8.RTK控制測量外業(yè)采集的數據應及時進行備份和內外業(yè)檢查。外業(yè)觀測記錄采用儀器自帶內
存卡或數據采集器,網絡RTK控制測量外業(yè)觀測記錄項目和成果輸出包括下列內容:
1)坐標系統(tǒng)、中央子午線、投影方式;
2)控制點點名(號)、天線高、觀測時間、解的類型、PDOP值、數據采集時的衛(wèi)星數等;
3)控制點的平面、高程收斂精度;
4)控制點點號、緯度、經度、大地高,緯度、經度格式為ddd.mmsssssss;
5)控制點的地心坐標、平面和高程成果。
9.作業(yè)開始前、結束時均應檢測至少1個同等級以上(含同等級)的已知平面控制點。外業(yè)檢測
可采用網絡RTK檢測法測量已知控制點或采用同等級精度重測法進行比較檢核。平面控制點外業(yè)檢
測可采用相應等級的衛(wèi)星定位靜態(tài)技術測定坐標、全站儀測量邊長和角度等方法。平面點檢測精度
要求見表5.5和表5.6。
表5.5RTK平面控制點檢測精度要求
邊長校核角度校核坐標校核
等級
測距中誤差(mm)邊長較差相對誤差測角中誤差(″)角度較差限差(″)坐標較差中誤差(cm)
一級≤±15≤1/14000≤±514≤±5
二級≤±15≤1/7000≤±820≤±5
三級≤±15≤1/5000≤±1230≤±5
表5.6RTK平面圖根點檢測精度要求
邊長校核角度校核坐標校核
等級
測距中誤差(mm)邊長較差的相對誤差測角中誤差(″)角度較差限差(″)圖上平面坐標較差(mm)
圖根≤±20≤1/3000≤±2060≤±0.15
5.3高程控制測量
5.3.1水準測量
1.高程控制可采用水準測量的方法,可布設成附合路線、結點網或閉合環(huán)等,特殊情況下,可
布設成水準支線,按精度等級劃分為:三等、四等及等外。
一級導線點高程精度應符合四等水準精度要求,其他等級導線點高程精度應符合等外水準精度
要求。
2.水準測量主要技術指標和觀測技術要求見表5.7。
1414
表5.7水準測量主要技術指標和觀測技術要求
等級
三等四等等外
項目
建筑區(qū)水準點間距離(測段長度,km)1~21~21~2
非建筑區(qū)水準點間距離(測段長度,km)2~42~42~4
環(huán)線或附合于高等級點間路線最大長度(km)451512
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偶然中誤差(mm)35/
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全中誤差(mm)61015
測段、區(qū)段、路線的往返高差不符值(mm)±12Ls±20/
測段、路線的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mm)±8±14/
附合路線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12L±20±30
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mm)±20Li±30±40
水準觀測可使用的水準儀類型DSZ1、DSZ05DSZ1、DSZ05、DS3DS3
視距長度(m)≥3且≤65≤80≤100
前后視距差(m)≤2≤3近似相等
前后視距累計差(m)≤5≤10/
視線高度(m)三絲能讀數三絲能讀數/
注1:n為測站數。
注2:Ls為測段、區(qū)段、路線長度,L為水準附合路線或環(huán)線長度,Li為檢測測段長度,單位均為km。
注3:結點網中,結點與高級點間或結點與結點間的路線長度不大于環(huán)線或附合于高等級點間路線最大長度的0.7倍。
注4:水準支路線不大于15km。
注5: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對單程及往返檢測均適用,長度小于1km時,Li以1km計。
3.水準測量結束后,應對觀測成果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準確無誤后再進行平差計算。計算水準
點概略高程所使用的高差應進行以下改正:水準標尺長度誤差改正、正常水準面不平行改正、水準
路線或環(huán)線閉合差改正等。往返觀測時,還應按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
差,當水準網的環(huán)數大于20個時,按環(huán)線閉合差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偶然中誤差、全中
誤差應符合表5.7的規(guī)定。
4.水準測量的平差應采用條件平差或間接平差,并應評定最弱點相對于起算點的高程中誤差。
平差計算可使用相應的數據處理軟件,軟件預設的精度指標應符合表5.7規(guī)定。
5.3.2電磁波測距高程導線測量
高程導線測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高程導線邊長不宜超過12條,邊數超過12條時,應布設成結點導線;
2.高程導線測量時,儀高、覘高均用鋼尺量取至毫米。計算三角高程時,角度應取至秒,
高差應取至毫米;
3.采用三角高程導線測量的方法進行高程測量時,可與平面測量同時進行。主要技術要求
應符合表5.8的規(guī)定:
表5.8三角高程測量主要技術指標和觀測技術要求
等級
一級二級三級圖根
項目
閉合環(huán)或附合導線長度(km)≤3.6≤2.4≤1.5≤1.0
平均邊長(m)300200120100
導線高程閉合差(cm)±5[SS]±5±10Hn±10
1515
等級
一級二級三級圖根
項目
儀器等級要求DJ2DJ2DJ6DJ2DJ6DJ6
垂直角測回數(中絲法)222111
垂直角指標差互差(″)151525152525
垂直角互差(″)15/////
導線高程同一邊往返測高差之差(cm)≤10S≤10S≤40S≤40S
注1:s為邊長(以km為單位,s<500m時,按500m計),H為基本等高距(以m為單位)。
4.高程導線觀測結束后,應及時整理和檢查外業(yè)觀測數據,并應在確認觀測成果全部符合表
5.8規(guī)定后,再進行高程導線的平差計算。
5.高程導線平差可采用近似平差法,并按近似平差評定精度。當使用軟件進行平差時,軟件
預設的精度指標應符合表5.8規(guī)定。
5.3.3RTK高程測量
RTK測量方法可用于布設高程控制點。其高程精度符合等外水準精度要求。
1.RTK高程控制點測量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9規(guī)定。由RTK測量獲得的大地高,需利用似大
地水準面精化模型內插獲取高程異常值,將大地高轉換為正常高。當區(qū)域范圍較小時,無需計算每
個點的高程異常值,可用平均高程異常值替代。
表5.9RTK高程控制點測量技術要求
等級中誤差(cm)與基準站的距離(km)RTK測回數起算點等級
等外3≤5≥3四等水準及以上
注1:大地高中誤差指控制點大地高相對于最近基準站的誤差。
注2:網絡RTK高程控制測量可不受流動站到基準站距離的限制,但應在網絡有效服務范圍內。
2.經、緯度記錄精確至0.00001″,高程記錄精確至0.001m。天線高量取精確至0.001m。
3.外業(yè)檢測可采用RTK檢測法測量已知控制點或采用同等級精度重測法進行比較檢核。高程控
制點外業(yè)檢測可采用相應等級的水準測量、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等方法。高程點檢測精度要求
見表5.10和表5.11。
表5.10RTK高程控制點檢測精度要求
等級高差較差(mm)
控制點≤40D
表5.11RTK高程圖根點檢測精度要求
等級高程較差
圖根≤1/7基本等高距
4.RTK高程控制點測量流動站的技術要求如下:
1)作業(yè)開始前,宜檢測1個四等以上(含四等)的已知高程控制點,大地高較差應不大于10cm;
當測量精度要求較高時,需在作業(yè)區(qū)域一定范圍內,檢測1個四等以上(含四等)的已知高程控制點,
大地高較差應不大于2cm或正常高較差不大于3cm;
2)應采用三角支架架設流動站并保持圓氣泡居中,設置的高程收斂閾值應不大于3cm,每測回
觀測歷元數應不少于20個,采樣間隔不少于2s,各測回的大地高較差應不大于4cm,符合限差要求
后取平均值作為大地高成果。
1616
5.4成果整理與提交
控制測量任務完成后,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編制控制測量成果報告(附錄B樣式)。成果形式
含紙質成果和電子成果,主要包括成果報告、成果圖表。
1.測繪單位應將下列相關資料歸檔保存:
1)控制測量成果報告;
2)技術設計書;
3)技術總結;
4)檢查報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國企招聘2025溫州機場集團招聘3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保山職業(yè)學院《材料測試與研究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社會醫(yī)學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深圳大學《數字系統(tǒng)設計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三峽職業(yè)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創(chuàng)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洛陽理工學院《微機原理及單片機應用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美術學院《專題地圖設計與編繪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體育職業(yè)學院《生活中的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青島遠洋船員職業(yè)學院《物流系統(tǒng)規(guī)劃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華航天工業(yè)學院《管理會計模擬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情侶協議書電子版簡單模板
- 廣東省惠州市2025屆高三數學第一次調研考試試題
- 英語話中國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大學
- 滬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三位數乘兩位數豎式計算題100道及答案
- 山東省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
- DL∕Z 860.1-2018 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和系統(tǒng) 第1部分:概論
-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考試測試卷及答案(共三套)
- 2024年04月南昌市2024年第二次招考120名市級專職留置看護隊員筆試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研判與答案解析
- 康養(yǎng)旅游項目策劃方案畢業(yè)設計(2篇)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論語》全文原文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