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第二版)》課件 (6)章節(jié)_第1頁
《大學語文(第二版)》課件 (6)章節(jié)_第2頁
《大學語文(第二版)》課件 (6)章節(jié)_第3頁
《大學語文(第二版)》課件 (6)章節(jié)_第4頁
《大學語文(第二版)》課件 (6)章節(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唐宋大家1韓愈張中丞傳后敘韓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對六朝以來的駢文,主張“辭必己出”“惟陳言之務去”,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其文說理透辟,氣勢充沛,結構嚴謹,語言精練,對當時及后代的散文創(chuàng)作都有重大影響,杜牧把韓文與杜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與柳宗元并稱“韓柳”,還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學習要點1.了解韓愈的生平、文學成就及影響。2.了解本文的敘事技巧。3.分析本文塑造的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4.分析本文刻畫南霽云形象所運用的手法。閱讀提示本文通過駁斥誣蔑許遠的錯誤論調,以及記述南霽云的事跡與補敘張巡、許遠的其他逸事,贊美了“安史之亂”中抗擊叛軍的英雄,斥責了安史叛軍以及畏敵怕死的將領和造謠中傷英雄的小人,表達了作者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堅定立場和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文章感情激蕩,褒貶分明,議論敘事互為表里,不分賓主。從整體上講文章的前半部分側重議論,但議論中帶有敘事。本文描寫人物,形象逼真,氣韻生動,豐富飽滿。2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與韓愈同為當時古文運動的領袖,并稱“韓柳”,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下詩文作品達600余篇,有《柳河東集》。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于戰(zhàn)斗性,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哲學著作有《天說》《天時》《封建論》等。自余為僇人1,居是州2,恒惴栗3。其隟也4,則施施而行5,漫漫而游6。日與其徒上高山7,入深林,窮回溪8,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9,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而臥10,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11。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12,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3。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14,望西山,始指異之15。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16,斫榛莽17,焚茅茷18,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19,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20,皆在衽席之下21。其高下之勢22,岈然洼然23,

若垤若穴24;尺寸千里25,攢蹙累積26,莫得遁隱27,縈青繚白28,外與天際29,四望如一30。然后知是山之特立31,不與培塿為類32。悠悠乎與灝氣俱33,而莫得其涯34;洋洋乎與造物者游35,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36,頹然就醉37,不知日之入38。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39,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40,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41,游于是乎始42,故為之文以志43。是歲,元和四年也。注釋1.僇(lù):同“戮”,指犯罪受刑。僇人:罪人,指唐憲宗即位后,作者因在順宗時參與王叔文集團而貶謫永州司馬。2.是州:此州,即指永州。3.惴(zhuì)栗:驚恐不安的樣子。4.隟(xì):同“隙”,閑暇。5.施施(yí):緩慢行走的樣子。6.漫漫:漫無目的的樣子。7.其徒:同伴。8.窮:走到頭?;叵?迂回曲折的溪水。9.披草:撥開草。披,撥開。10.相枕而臥:朋友們相互依靠著睡覺。11.“意有”二句:心里想到那里,夢中也就到了那里。極,到。趣,通“趨”,往。12.“以為”二句:我認為,凡是永州所有的奇形異態(tài)的山水都被我發(fā)現(xiàn)了?!爱悜B(tài)”,一作“勝態(tài)”。“有”,占有,指別人不知道,只有他發(fā)現(xiàn)。13.未始知:還是一點也不知道。怪特:指形態(tài)特別怪異。14.法華:寺名,在永州地勢最高處。西亭:在法華寺西面,為作者所建,常與朋友在亭中宴游賦詩,有《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等記其事。15.指異之:指點西山并稱道它的奇異。16.緣:沿著。染溪:一作“冉溪”,即愚溪。17.斫(zhuó):砍伐。榛(zhēn)莽:泛指灌木雜草。18.茅茷(fá):枯落草葉。茷:草葉茂盛的樣子。19.箕踞(jījù):席地而坐,兩腳伸直,形似箕斗,在古代是一種無禮的放肆舉動,此用以表示自由不拘。遨:隨意游玩。20.數(shù)州:指永州及毗鄰幾個州。21.衽席:古時的睡席。這句是說,從西山上看四野,都在身下,十分渺小。22.其高下之勢:謂各州的地形高低。23.岈(xiá)然:山峰隆起的樣子。洼然:山谷凹陷的樣子。24.垤(dié):小土堆。25.尺寸千里:謂視野里很小一點地方,實際包括極大面積地區(qū)。26.攢(cuán):湊集。蹙(cù):緊縮。這句是說,地面的山水,看起來都像緊湊重疊在一起。27.遁:逃避。這句是說,每一處都看得見,一處也躲不了。28.縈青繚白:白云在藍天上縈回繚繞。29.外與天際:天外與天相連的邊際,喻望遠之極。30.四望如一:無論朝哪個方向遠望,都是如上述八句所寫一樣。31.是山:即指西山。32.培塿(pǒulǒu):小土山。33.悠悠:渺遠的樣子。灝(hào)氣:浩氣,指天地間的元氣。俱:同在。34.莫得其涯:無人能捉摸到西山存在時間的邊沿,即謂其久遠不衰。涯,邊際,局限。35.造物者: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的神。游:來往,表示西山胸襟可與造物者相比。36.引:舉起。觴(shāng):酒杯。滿酌:灌滿酒。37.頹然:形容醉倒的樣子。38.日之入:太陽落山。39.至無所見:直到天黑。40.“心凝”二句:心神凝聚,形體仿佛已經消散,與天地萬物化合在一起了,即物我兩忘。41.向:從前,指上文所說“無遠不到”“皆我有也”。未始游:還是一點也沒有游過。42.“游于”句:游賞永州山水,這次游西山才真正開了頭。43.志:記敘。學習要點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文學成就及影響。2.理解“始得”二字。3.分析本文的語言特色。閱讀提示這篇游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表達了第一次尋訪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標明了游覽西山以前的和這次游覽西山的分界。對作者有特殊意義。

本文的語言精美生動、簡潔明快,多用短語,駢散相間,很有特色3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1,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2,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3,吾仇也;燕王4,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5,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6!”莊宗受而藏之于廟7。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8,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乃凱旋而納之9。方其系燕父子以組10,函梁君臣之首11,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12,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13,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14,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5!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16,而皆自于人歟?《書》曰17:“滿招損,謙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18,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19,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注釋1.原:推究。莊宗:指后唐莊宗李存勖。2.晉王:指莊宗的父親李克用。李克用在唐朝末年占據(jù)了今山西一帶,因參與鎮(zhèn)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唐朝賜姓李,封為晉王。將終:臨死。3.梁:指后梁太祖朱溫。原是黃巢起義軍將領,叛變降唐,被封為梁王,賜名朱全忠。后篡唐自立,國號梁。他曾企圖殺害李克用,因而兩家結下世仇,互相攻伐。4.燕王:指劉仁恭,本為燕將,李克用支持他奪取幽州,并保舉他為盧龍節(jié)度使,所以說“吾所立”。后叛李克用歸附朱溫,朱封他的兒子劉守光為燕王。這里稱劉仁恭為燕王,是追敘之辭。5.契丹:北方少數(shù)民族。這里指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約為兄弟:李克用曾與阿保機結拜兄弟,約定合力攻梁,不久阿保機背約,與梁通好,共同反晉。6.乃父:你的父親,李克用自稱。7.廟:太廟,帝王的祖廟。8.從事:官職名,這里泛指一般屬吏。少牢:舊時用豬、羊各一頭祭祀,叫少牢。告:祭告。9.請:敬語,“取出”之意。納:放回。10.方:當。系燕父子以組: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公元913年,李存勖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與劉守光父子,押回太原,斬首獻于太廟。系:捆縛。組,繩索。11.函梁君臣之首:把梁王君臣的首級裝在匣子里。公元923年,李存勖攻破大梁,梁末帝朱友貞(朱全忠之子)及其部將皇甫麟自殺,李令砍其首級,裝匣獻于太廟。函,木匣,這里作動詞用。12.仇讎(chóu):仇敵。13.“一夫”二句:公元926年,駐扎在貝州的軍士皇甫暉發(fā)動兵變,周圍駐軍紛紛響應,李存勖派李克用養(yǎng)子李嗣源前往平亂,李嗣源也叛變稱帝,反攻后唐京城洛陽。一夫,指皇甫暉。14.“倉皇”二句:李存勖聞變,匆促率軍東進,至萬勝鎮(zhèn),聞李嗣源已占據(jù)大梁(今河南開封),就引兵折返洛陽,所率二萬余官兵叛逃殆盡。倉皇:匆促。15.“至于”二句:李存勖率部至洛陽附近的石橋,君臣對泣,部將百余人拔刀斷發(fā),對天立誓,表示效忠。16.抑:還是。本:探究。17.《書》:指《尚書》。18.逸豫:安樂。19.“數(shù)十”二句:李存勖滅梁后,縱情聲色,朝政日非,寵信伶人郭從謙等人。郭乘機作亂,李存勖中流矢而死。李克用養(yǎng)子李嗣源即帝位,后唐國號雖不變,但已名存實亡,所以說“國滅”。學習要點1.了解歐陽修的生平及文學成就。2.了解本文論證的技巧。3.了解本文文體和中心論點。4.了解歐陽修散文中的抒情意味。閱讀提示本文是一篇論證嚴密的史論,是為了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zhí)政者:應當吸取歷史的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應滿足于表面的繁榮。尤其是末段,作者提出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均為不朽的至理名言,不僅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敲響了警鐘,而且時至今天仍然有其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是中心論點,“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是結論。本文也極有抒情意味。歐陽修善于把精辟的論述、深沉的感慨與委婉的語調結合在一起,使文章既以理服人,又婉轉曲折、抑揚動人。4蘇軾前赤壁賦壬戌之秋1,七月既望2,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3。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4,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5。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6。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7,凌萬頃之茫然8。浩浩乎如馮虛御風9,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10,羽化而登仙11。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12,擊空明兮溯流光13。渺渺兮予懷14,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15。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16,不絕如縷17。舞幽壑之潛蛟18,泣孤舟之嫠婦19。蘇子愀然20,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21?”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22,此非曹孟德之詩乎23?西望夏口24,東望武昌25,山川相繆26,郁乎蒼蒼2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8?方其破荊州,下江陵29,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30,旌旗蔽空,釃酒臨江31,橫槊賦詩3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33,侶魚蝦而友麋鹿34,駕一葉之扁舟35,舉匏樽以相屬36。寄蜉蝣于天地37,渺滄海之一粟38。哀吾生之須臾39,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邀游40,抱明月而長終41。知不可乎驟得42,托遺響于悲風43?!碧K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44;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45。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46;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47,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48,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49,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笨拖捕?洗盞更酌。肴核既盡50,杯盤狼藉51。相與枕藉乎舟中52,不知東方之既白。注釋1.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2.既望:十六日。望:農歷每月十五日。3.赤壁:赤壁古戰(zhàn)場的位置,一般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的赤壁山(位于長江南岸)一帶。蘇軾所在的赤壁,地處長江北岸的黃州城外,又稱赤鼻磯。4.屬:傾注,引申為勸酒。5.“誦明月”二句:這兩句是互文,意謂吟誦《詩經·陳風》中的《月出》篇。窈窕之章:《月出》中有“舒窈糾兮”的句子?!榜杭m”同“窈窕”。6.斗牛:星座名,即南斗、牛宿。7.一葦:喻指葦葉般的小舟。如:往。8.凌:越過。萬頃:水面,此極言江面之寬。茫然:浩蕩渺茫的樣子。9.馮虛御風:在天空中駕風邀游。馮:通“憑”,依靠,依托。虛:指天空。10.遺世:超脫塵世。11.羽化:道教稱成仙飛升為“羽化”。12.棹(zhào):船槳。13.溯:逆流而上。14.渺渺:悠遠的樣子。15.倚歌:按著曲調。和:伴奏。16.裊裊:細弱悠長的樣子。17.縷:細絲。18.幽壑:深淵。19.嫠(lí)婦:寡婦。20.愀(qiǎo)然:憂愁凄愴的樣子。21.何為其然也:為什么聲音這樣悲涼呢?22.“月明”二句: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23.孟德:曹操的字。24.夏口:古城名,在今湖北武漢。25.武昌:在今湖北鄂州。26.繆(liáo):通“繚”,盤繞。27.郁乎:繁茂的樣子。28.“此非”句: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中被吳將周瑜擊敗的事。周郎:即周瑜,他任中郎將時僅二十四歲,人稱周郎。29.“方其”句:指建安十三年劉琮向曹操投降,操軍不戰(zhàn)而占領荊州,繼又擊敗劉備,進兵江陵的事。方:當。荊州:今湖北襄樊一帶。江陵:今屬湖北。30.舳艫(zhúlú):戰(zhàn)船。31.釃(shī)酒:斟酒。32.橫槊(shuò):橫執(zhí)著長矛。槊:長矛。33.子:你。漁樵:捕魚打柴。江渚:江邊沙洲。34.侶魚蝦:與魚蝦作伴侶。友麋鹿:與麋鹿做朋友。35.扁舟:小船。36.匏(páo)樽:用葫蘆做的酒器。匏:葫蘆的一種。37.蜉蝣(fúyóu):一種昆蟲,夏秋之交生于水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